文言文阅读习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

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大姓战惧,皆称神明。

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称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对曰:“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妾尝归家,为贼所略,遂至于此。”昌惊,呼前谓曰:“何以识黄昌邪?”对曰:“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

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昌每出行县,彭氏妇人辄升楼而现。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左转太中大夫。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尚严猛,好发奸伏 尚:崇尚

B.其妇归宁于家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C.视事四年 视事:就职治事 D.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案:立案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因.好之,遂就经学 (余)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B.为.奉贼所略,遂至于此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何.以识黄昌邪 公子畏死邪?何.

泣也 D.昌乃.出足示之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黄昌“政尚严猛”的一组是 ①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 ②悉收其家,一时杀戮 ③悉为断理,莫不得所 ④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⑤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 ⑥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昌任宛令时,对偷盗之人严惩不贷,曾把偷取他车盖的人全家悉数杀死,使大姓们吓得发抖。 B.黄昌任蜀郡太守时,有七百多人前来诉讼,黄昌都给予了合理的判决处理。 C.黄昌任州书佐时,他失散多年的妻子和他相认,他们抱头痛哭,仍旧结为夫妇。 D.黄昌任陈相时,认为彭氏妇人行为放纵,将其收捕入狱,并杀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

⑵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铜梦?流变

二块废弃的铜片,在漂流人间数千年后,又被投掷在高温的熔炉里重新提炼,洗浴身上所有的杂质。他重新融入精纯的铜浆之中,和所有的同伴化为新的整体。

他曾蕴在铜山中和其它元素结缡为幻美的结晶,曾经被熔铸为远古时代的巨鼎,曾经是皇帝花苑中伫立台阁上的铜鸟,曾经被压缩为打印上年号与币值的制钱,曾经被僧人牢牢钉死在山门上成为衔住门环的狮头环扣,他又化身为扰人的滴漏,夜夜震动易碎的诗人心房。那些记忆渗透在他的梦中,而沸腾的锅炉正将一切的意识都煮成氤氩的蒸汽。

当他清醒过来,已经成为一具魁梧塑像的颜面,迎着晨曦,他感受到清凉的南风。眼前是一座城市,一层层的楼房乱中有序的铺展成巨大的扇形视野。到了正午,他被娇纵的阳光晒得烫热,焕发出强烈耀目的金属色泽,车辆们都得绕着他台座周围的圆环缓缓通行。

塑像傲视的立姿成为市景的一部分,他不再是一群铜分子的凝聚体了。即使过去的历史已经模糊得无法辨识,他却毫不在意。

他开始相信自己是塑像人物的化身,他甚至顿悟到什么是寂寞。对于铜本身而言,寂寞是一种根本不存在的情绪,他也曾经蛰伏在看不见光的矿脉深处,地球自转了几十亿年也不曾让他如今一般触发寂寞的念头。接着,他慢慢相信自己拥有心灵,意识到自己正在无声的意识着这个世界。从行人的眼光中,他看出了塑像人物和人民之间那种既熟悉又疏离的情感,他从人类眼光的变化体悟出崇高与敬畏之间的不同。崇高是一种无法用言辞超越、更谈不上有任何可能被具体描述的心灵震撼;而敬畏,仅仅是一种避凶趋吉的礼仪。

他也意识到这座铜像似乎也寄藏了人类的梦,而且是许许多多哭嚎失声的梦。他遁入塑像尊者的生命史里,体会这种身着戎装,僵直的站立在市区中央的困惑。

塑像人物生前最骄傲的手势完全呈显在台座上方,塑像的脸庞上也镂刻出一连串战争遗留下的凿痕。

塑像人物本身的残梦也入侵了清醒的铜材。

颜面上的铜,也开始目睹那个人过去的荣光,每当他举起右拳向忠诚的子民们宣告祖国人民的使命时,无数人群如痴如狂的被那种神妙的手势导引„„

颜面上的铜,早已失去了光泽。他最后学到的感情是自怜。灵巧的鸽子在塑像的肩授和军帽上漫无节制的排泄。随着塑像的陈旧,路人不再有崇高的震撼,不再有敬畏的眼神,他们以鄙夷取代了礼赞;最后路人连鄙夷的心情都没有,他们回报塑像的是无表情的冷漠。

在这座城市有史以来首度被侵略者攻陷的时候,铜像的眼睛流出了金属结晶构成的眼泪:他仍然屹立着,直到这座城市光复后,才被自己的同胞推倒,送进陈旧老迈的炼铜厂。

从每个城市送来的、一式一样的铜像如同巨大的弃尸,无理的横陈肢体,彼此压挤,等待着分解,以及毁灭。

颜面上的铜块再度被解放了,但是马上又被模铸成形,这次他被分割成几百发尖锐闪亮的子弹。当他们以高速呼啸着破空的穿入人体,一切多余的梦境都在血光中归于寂灭。 (本文作者是台湾作家林煜德,《流变》是《铜梦》中的一个章节)

1.根据本文内容,请分点概括叙述“铜”的“流变”历程。

答:

2.本文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塑像”从铸造到毁灭的过程,试分析其中蕴涵的寓意。 答:

3.本文的结尾具有可多向解读的广阔空间:若从积极的方面评价,这个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考?若从消极的方面评价,其缺点是什么?(以上两问选做一问) 答:

4.下列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思想深邃,行文思路大开大阖,借写铜的“流变”,以冷峻犀利的目光透视从远古到当代的人类文明史,以此表达作者对历史的看法。

B.本文作者构思巧妙,赋予本是一种金属的铜以丰富的人格内涵,“铜”的流变史实则就是铜造福人类,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 C.“塑像人物本身的残梦也入侵了清醒的铜材”,这句话在文中起转折作用,表明曾经清醒的“铜”在目睹了人们对塑像的态度变化后变得迷茫。

D.本文在意象的营造上具有浓郁的寓言色彩,象征手法的运用自然贴切、不露痕迹;看似客观的描写中,实则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取向。

E.本文没有艰涩的词语,也不用怪异的文句,只在冷静的叙述中让思想自然的流淌,语言内蕴丰富而富有张力,让读者在思考中获得启迪。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弟弟的来信

中师毕业的弟弟高高兴兴去清泉乡小学报到,以为那是个好地方。两天后回来了,垂头丧气地闷在家里。我问了许多遍,弟弟才闷出一句话: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一天后弟弟又走了,是爹拿着木棒撵了二里多地撵回去的。爹一直在骂:“咋不是人待的地方?只要有人住,就是人待的地方?你个兔崽子,要再随便跑回来,瞧我打断你的腿!

于是我就不能瞧见弟弟的人,只能隔上一段时间天外来客式的瞧上弟弟的信了。弟弟说:这是个兔子不屙屎的地方,没有电,没有水,如果拍鬼子进村的电影,这里最合适。爹听完哼一声,说:放狗屁!

后来弟弟又来信了,说:经常能吃到乡亲们送来的肉块,红红的,白白的,因为他们的孩子认字了。那种肉很好吃,吃得很多,后来才知道是耗子肉、蛇肉,又全部呕了。我笑着读完信,爹却一脸慎重:“那肉我吃过,味道很好。”我问哪一年吃的,爹说是三年灾荒时期。

再后来,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件毛皮坎肩。爹摸摸,惊呼:“黄鼠狼皮的,真不容易。”弟弟附信中送来了几句话:“乡亲给的,想爹年事已高,送给爹吧!”爹把坎肩摸了又摸,说:“寄回去。”我取出了纸笔说:“捎带着写封信吧。”爹蹲在大门口抽烟,闷闷一口,闷闷一口,闷了半宿,闷出一句:“勿挂念。” 那件黄鼠狼皮坎肩后来弟弟卖了,换来一些钱,买了些粉笔、教具之类,信中说:没有粉笔的日子,就用抹布蘸了水写,水一干,字就消失了,这倒反而提高了识字的速度,全乡比赛,夺了头名!弟弟寄回一张奖状。爹看了又看,说:“贴上,那儿显眼贴那儿!”

没有粉笔使用的事儿吓了我一大跳,小心翼翼地寄信去问。弟弟回信说:“张艺谋拍的《一个都不能少》,看过吧?人家小魏老师有一个学生跑去打工,她去找,不仅找回了学生,还找回了一车学习用具。我呢?我的学生让他少都少不了?因为,乡亲们就算累死饿死,也不会让儿女们休学!” 再后来来信,弟弟谈自己的事情就少了,提他的学生渐渐多了,全是些猫三狗四的名字,谁谁谁的名次提前了,谁谁谁考了满分了,谁谁谁到乡里、市里比赛啦,等等。我高声读信,爹在一旁就直点头。我把信读完了,爹还在点头:“不孬,咱于老三的儿子,不孬„„” 我把爹的夸奖给弟弟寄了去。弟弟来信说他哭了。

过春节的时候,弟弟没有回来。爹提了红灯笼在村头站了半宿,弟弟还是没有回来。

年还没有过完,爹终是耐不住了,闯关东似的周身挂满物品找小儿子去了。爹是哭着回来的。爹泪汪汪地望着我:“你知道吗?你弟不回来,是舍不得那几十块钱车票,你知道吗?”爹说他瞎子似的在山里转,好容易逮着个人,上前说:兄弟,问个路,那人一回头:“阿呀——是爹!”

这以后,爹一直闷着气转悠。问问,爹说: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爹让我去信把弟弟叫回来:不用教书了,跟爹在大棚里种反季节菜,挣钱!

弟很快回信了,说:决定了,不回去!弟弟还在信中说,春天到了,许多花儿都开了,学生们上山采花,不是掐断,而是连泥挖回,种在教室外,有许多蜂儿来采,很美丽„„

(选自《教育博览》2001第5期)

1.弟弟的若干次来信从内容上看是有所变化的,请分条概括(每项不超过15字 4分) ① ② ③ ④

这篇小说的线索是:

2.小说开头弟弟说清泉乡“那不是人待的地方”,被爹一顿好骂,又被爹用棒子撵回去;后来爹去了一趟清泉乡小学,却哭着回来,说“那不是人待的地方”,并要弟弟回家种反季节菜。这前后矛盾的言行说明爹爹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①说明爹是

②这样的作用是

3.弟弟最后“决定了,不回去”的原因是什么?请分条作答。(6分) ①

② ③ ④

4.下面是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如用水在黑板上写字、吃蛇肉老鼠肉等,这些都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B.小说的内容都是通过弟弟的来信传达出来的。这种正面描写的手法是这篇小说成功的原因之一。 C.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既是写实,又是弟弟内心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D.小说写弟弟哭了,又写爹哭着回来。这两处哭都表达了父子亲情和相互理解。 E.小说用了不少对比,使情节波澜起伏而又前后呼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

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大姓战惧,皆称神明。

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称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对曰:“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妾尝归家,为贼所略,遂至于此。”昌惊,呼前谓曰:“何以识黄昌邪?”对曰:“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

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昌每出行县,彭氏妇人辄升楼而现。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左转太中大夫。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尚严猛,好发奸伏 尚:崇尚

B.其妇归宁于家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C.视事四年 视事:就职治事 D.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案:立案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因.好之,遂就经学 (余)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B.为.奉贼所略,遂至于此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何.以识黄昌邪 公子畏死邪?何.

泣也 D.昌乃.出足示之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黄昌“政尚严猛”的一组是 ①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 ②悉收其家,一时杀戮 ③悉为断理,莫不得所 ④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⑤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 ⑥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昌任宛令时,对偷盗之人严惩不贷,曾把偷取他车盖的人全家悉数杀死,使大姓们吓得发抖。 B.黄昌任蜀郡太守时,有七百多人前来诉讼,黄昌都给予了合理的判决处理。 C.黄昌任州书佐时,他失散多年的妻子和他相认,他们抱头痛哭,仍旧结为夫妇。 D.黄昌任陈相时,认为彭氏妇人行为放纵,将其收捕入狱,并杀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

⑵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铜梦?流变

二块废弃的铜片,在漂流人间数千年后,又被投掷在高温的熔炉里重新提炼,洗浴身上所有的杂质。他重新融入精纯的铜浆之中,和所有的同伴化为新的整体。

他曾蕴在铜山中和其它元素结缡为幻美的结晶,曾经被熔铸为远古时代的巨鼎,曾经是皇帝花苑中伫立台阁上的铜鸟,曾经被压缩为打印上年号与币值的制钱,曾经被僧人牢牢钉死在山门上成为衔住门环的狮头环扣,他又化身为扰人的滴漏,夜夜震动易碎的诗人心房。那些记忆渗透在他的梦中,而沸腾的锅炉正将一切的意识都煮成氤氩的蒸汽。

当他清醒过来,已经成为一具魁梧塑像的颜面,迎着晨曦,他感受到清凉的南风。眼前是一座城市,一层层的楼房乱中有序的铺展成巨大的扇形视野。到了正午,他被娇纵的阳光晒得烫热,焕发出强烈耀目的金属色泽,车辆们都得绕着他台座周围的圆环缓缓通行。

塑像傲视的立姿成为市景的一部分,他不再是一群铜分子的凝聚体了。即使过去的历史已经模糊得无法辨识,他却毫不在意。

他开始相信自己是塑像人物的化身,他甚至顿悟到什么是寂寞。对于铜本身而言,寂寞是一种根本不存在的情绪,他也曾经蛰伏在看不见光的矿脉深处,地球自转了几十亿年也不曾让他如今一般触发寂寞的念头。接着,他慢慢相信自己拥有心灵,意识到自己正在无声的意识着这个世界。从行人的眼光中,他看出了塑像人物和人民之间那种既熟悉又疏离的情感,他从人类眼光的变化体悟出崇高与敬畏之间的不同。崇高是一种无法用言辞超越、更谈不上有任何可能被具体描述的心灵震撼;而敬畏,仅仅是一种避凶趋吉的礼仪。

他也意识到这座铜像似乎也寄藏了人类的梦,而且是许许多多哭嚎失声的梦。他遁入塑像尊者的生命史里,体会这种身着戎装,僵直的站立在市区中央的困惑。

塑像人物生前最骄傲的手势完全呈显在台座上方,塑像的脸庞上也镂刻出一连串战争遗留下的凿痕。

塑像人物本身的残梦也入侵了清醒的铜材。

颜面上的铜,也开始目睹那个人过去的荣光,每当他举起右拳向忠诚的子民们宣告祖国人民的使命时,无数人群如痴如狂的被那种神妙的手势导引„„

颜面上的铜,早已失去了光泽。他最后学到的感情是自怜。灵巧的鸽子在塑像的肩授和军帽上漫无节制的排泄。随着塑像的陈旧,路人不再有崇高的震撼,不再有敬畏的眼神,他们以鄙夷取代了礼赞;最后路人连鄙夷的心情都没有,他们回报塑像的是无表情的冷漠。

在这座城市有史以来首度被侵略者攻陷的时候,铜像的眼睛流出了金属结晶构成的眼泪:他仍然屹立着,直到这座城市光复后,才被自己的同胞推倒,送进陈旧老迈的炼铜厂。

从每个城市送来的、一式一样的铜像如同巨大的弃尸,无理的横陈肢体,彼此压挤,等待着分解,以及毁灭。

颜面上的铜块再度被解放了,但是马上又被模铸成形,这次他被分割成几百发尖锐闪亮的子弹。当他们以高速呼啸着破空的穿入人体,一切多余的梦境都在血光中归于寂灭。 (本文作者是台湾作家林煜德,《流变》是《铜梦》中的一个章节)

1.根据本文内容,请分点概括叙述“铜”的“流变”历程。

答:

2.本文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塑像”从铸造到毁灭的过程,试分析其中蕴涵的寓意。 答:

3.本文的结尾具有可多向解读的广阔空间:若从积极的方面评价,这个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考?若从消极的方面评价,其缺点是什么?(以上两问选做一问) 答:

4.下列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思想深邃,行文思路大开大阖,借写铜的“流变”,以冷峻犀利的目光透视从远古到当代的人类文明史,以此表达作者对历史的看法。

B.本文作者构思巧妙,赋予本是一种金属的铜以丰富的人格内涵,“铜”的流变史实则就是铜造福人类,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 C.“塑像人物本身的残梦也入侵了清醒的铜材”,这句话在文中起转折作用,表明曾经清醒的“铜”在目睹了人们对塑像的态度变化后变得迷茫。

D.本文在意象的营造上具有浓郁的寓言色彩,象征手法的运用自然贴切、不露痕迹;看似客观的描写中,实则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取向。

E.本文没有艰涩的词语,也不用怪异的文句,只在冷静的叙述中让思想自然的流淌,语言内蕴丰富而富有张力,让读者在思考中获得启迪。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弟弟的来信

中师毕业的弟弟高高兴兴去清泉乡小学报到,以为那是个好地方。两天后回来了,垂头丧气地闷在家里。我问了许多遍,弟弟才闷出一句话: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一天后弟弟又走了,是爹拿着木棒撵了二里多地撵回去的。爹一直在骂:“咋不是人待的地方?只要有人住,就是人待的地方?你个兔崽子,要再随便跑回来,瞧我打断你的腿!

于是我就不能瞧见弟弟的人,只能隔上一段时间天外来客式的瞧上弟弟的信了。弟弟说:这是个兔子不屙屎的地方,没有电,没有水,如果拍鬼子进村的电影,这里最合适。爹听完哼一声,说:放狗屁!

后来弟弟又来信了,说:经常能吃到乡亲们送来的肉块,红红的,白白的,因为他们的孩子认字了。那种肉很好吃,吃得很多,后来才知道是耗子肉、蛇肉,又全部呕了。我笑着读完信,爹却一脸慎重:“那肉我吃过,味道很好。”我问哪一年吃的,爹说是三年灾荒时期。

再后来,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件毛皮坎肩。爹摸摸,惊呼:“黄鼠狼皮的,真不容易。”弟弟附信中送来了几句话:“乡亲给的,想爹年事已高,送给爹吧!”爹把坎肩摸了又摸,说:“寄回去。”我取出了纸笔说:“捎带着写封信吧。”爹蹲在大门口抽烟,闷闷一口,闷闷一口,闷了半宿,闷出一句:“勿挂念。” 那件黄鼠狼皮坎肩后来弟弟卖了,换来一些钱,买了些粉笔、教具之类,信中说:没有粉笔的日子,就用抹布蘸了水写,水一干,字就消失了,这倒反而提高了识字的速度,全乡比赛,夺了头名!弟弟寄回一张奖状。爹看了又看,说:“贴上,那儿显眼贴那儿!”

没有粉笔使用的事儿吓了我一大跳,小心翼翼地寄信去问。弟弟回信说:“张艺谋拍的《一个都不能少》,看过吧?人家小魏老师有一个学生跑去打工,她去找,不仅找回了学生,还找回了一车学习用具。我呢?我的学生让他少都少不了?因为,乡亲们就算累死饿死,也不会让儿女们休学!” 再后来来信,弟弟谈自己的事情就少了,提他的学生渐渐多了,全是些猫三狗四的名字,谁谁谁的名次提前了,谁谁谁考了满分了,谁谁谁到乡里、市里比赛啦,等等。我高声读信,爹在一旁就直点头。我把信读完了,爹还在点头:“不孬,咱于老三的儿子,不孬„„” 我把爹的夸奖给弟弟寄了去。弟弟来信说他哭了。

过春节的时候,弟弟没有回来。爹提了红灯笼在村头站了半宿,弟弟还是没有回来。

年还没有过完,爹终是耐不住了,闯关东似的周身挂满物品找小儿子去了。爹是哭着回来的。爹泪汪汪地望着我:“你知道吗?你弟不回来,是舍不得那几十块钱车票,你知道吗?”爹说他瞎子似的在山里转,好容易逮着个人,上前说:兄弟,问个路,那人一回头:“阿呀——是爹!”

这以后,爹一直闷着气转悠。问问,爹说: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爹让我去信把弟弟叫回来:不用教书了,跟爹在大棚里种反季节菜,挣钱!

弟很快回信了,说:决定了,不回去!弟弟还在信中说,春天到了,许多花儿都开了,学生们上山采花,不是掐断,而是连泥挖回,种在教室外,有许多蜂儿来采,很美丽„„

(选自《教育博览》2001第5期)

1.弟弟的若干次来信从内容上看是有所变化的,请分条概括(每项不超过15字 4分) ① ② ③ ④

这篇小说的线索是:

2.小说开头弟弟说清泉乡“那不是人待的地方”,被爹一顿好骂,又被爹用棒子撵回去;后来爹去了一趟清泉乡小学,却哭着回来,说“那不是人待的地方”,并要弟弟回家种反季节菜。这前后矛盾的言行说明爹爹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①说明爹是

②这样的作用是

3.弟弟最后“决定了,不回去”的原因是什么?请分条作答。(6分) ①

② ③ ④

4.下面是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如用水在黑板上写字、吃蛇肉老鼠肉等,这些都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B.小说的内容都是通过弟弟的来信传达出来的。这种正面描写的手法是这篇小说成功的原因之一。 C.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既是写实,又是弟弟内心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D.小说写弟弟哭了,又写爹哭着回来。这两处哭都表达了父子亲情和相互理解。 E.小说用了不少对比,使情节波澜起伏而又前后呼应。


相关文章

  • [伊索寓言]练习题
  • 12月31日--1月3日语文作业: 一.自行复习1-6册的生字词以及期末考试要求范围内的背诵篇目,准备星期二的语文考 试. 二.自学28.29两课. 要求:(1)把课文读两遍: (2)做28.29课的<阅读感悟>的"基 ...查看


  • 阅读风向标 高考古诗文精读精练 方案
  • <阅读风向标·高考古诗文阅读与训练> 编 写 方 案 一. 概述 1.编写原则:本书旨在提高学生在古诗文方面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通过 有针对性的学习与训练,从而提高考场应对能力.同时,为了避免单纯的题海战术,本书采取讲练结合, ...查看


  • 文言文教学设计模板
  • 篇一:文言文教学设计范例 <狼>教学设计 桃村中学 孙淑娜[1**********] 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2. 掌握一事一议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助:蒲松龄以及<聊斋志异>的基 ...查看


  • 九年级下教学计划
  •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可分为新授和复习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新授阶段(时间:2月16日--3月20日) 第二阶段 每10课时为一单元(即一周,包括晚课和补课),每课时前15分钟用于基础知识复习,后30分钟用于阅读.写作训练. 分类复习( ...查看


  • 关注中考试题,反思语文教学
  • 中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为高校选送优秀初中毕业生,同时中考又是中学教学的导航者和引路人,因此深入研究高考.精心备战高考,是促进中学教学.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工作.近年来,中考题突出能力考查,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思路相对稳定,并且有不懈追求.现 ...查看


  •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 小学语文阅读题目答案 <蚕>参考答案: 1.织茧 破茧 化蝶 2.因为一开始它突不破网,不能到外面的美丽世界去 3.只有靠自己不断积蓄力量,战胜困难,才能像蝴蝶一样突破极限,破茧重生. <蜻蜓点水>参考答案: 1.蜻 ...查看


  • 文言文[1].[童趣]练习题doc
  • 文言文<童趣>练习题 <童趣>练习题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 强( ) 唳( ) 怡( ) 壑( ) 2.用加字法或换字法解释加粗的词. ①张目________ ②项为之强________ ③素帐_____ ...查看


  • 文言文教学总结
  • 文言文教学 ? 老师们,上午好!希望大家对我刚才的那节课多提宝贵意见.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文言文教学,特别是高三复习时的一些具体做法. ???? ??? 高考考纲要求高中生"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我是这样理解的:所谓能 ...查看


  • 伤仲永]案例.感悟及评析
  • <伤仲永>案例.感悟及评析 刘凤岭 教前聚焦 <伤仲永>重在一"伤"字.这一点,学生容易掌握.可是,它背后的含义,学生就不容易掌握了.帮助学生抓住它背后的含义,是学习本文的任务之一."伤 ...查看


  • 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对比阅读 练习题
  •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3题.(10分)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 张 铁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微信朋友圈被北京的沙尘暴刷屏,这句话给人的"小清新"之感,更显强烈.近日,河南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