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摘要: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网络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素养是当代及未来社会中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初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主旨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文章重点探究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彰显教学效用贡献力量。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反思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起步较晚,在国内缺乏相应的教学参考,作为一个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才开始在我国兴起的词汇,学术界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释义广泛却又模糊,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重点参研教学大纲的核心论点与目标指向,才能切实发挥教学的效用[1]。那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目标是什么?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在这样的目标导向下,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实践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以期为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发挥信息技术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效用而贡献力量。

  一、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性探析

  1.什么是信息技术

  当前,学术界将信息技术定义为“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其一是对信息的管理,其二是为处理信息所应用的各种技术。在当代社会,信息是除却人力资源之外的第二要素,在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要获取信息也许并不困难,而困难的是将信息转化为发展的动力,而这才是信息技术课程诞生的根本目的。

  2.什么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内涵

  中国的信息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在国内的普及而形成的,信息技术课本身的含义是计算机课程,而计算机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当前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宇航、工业、金融系统、服务等多领域。在当代,可以说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程度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而信息技术课的主旨是为如何通过计算机建立信息、接受信息、分享信息及发送信息,由此可见在初中阶段设置信息技术课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大部分是讲述计算机的使用及计算机的掌握,如图片、表格、浏览器、幻灯片、Word及Word文档编辑等,这正是全面掌握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信息技术的初级阶段。因此,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内涵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其与信息技术构成了一定的因果关系。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探究环节,笔者择取了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为例,本节共分为三课时,分别由“信息”、“信息技术”及“信息的编码”三节组成。

  1.“信息”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信息,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并通过实践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课堂实践过程分为课题导入、主题探析与实践验证三个部分。

  其一,课题的导入:

  首先向学生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各种图片,并以问题导入课题。

  师:这些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

  生:自然界和人们的社会活动。

  师:“看图”是你们了解图片内容的唯一途径,即,说明图片向大家展示了某些信息。那么,信息的概念是什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项课堂活动,请同学们体会信息的含义。

  其二,主题探析:

  课堂活动:让学生观察课室内所有能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让学生体会什么是信息。

  师:信息是什么?

  生1:信息是能看到的、听到的及感受到的。

  生2:信息是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生3:信息是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

  师(板书):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方式。

  其三,实践验证: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信息来源、信息的构成及学生对信息的感受,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2.“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课堂实践:

  其一,导入课题:

  师:我们现在上的是什么课?在上一课,我们学习到了什么?

  生:信息技术课,在上节课中,学到了信息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其二,主题探析:

  用多媒体播放信息技术在当代的应用,并填表:

  表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当代各领域的应用

  

  

  

  

  

  

  

  

  

  

  

  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应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取每一组答案进行比较,并对错误理解的小组进行额外引导,从而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

  其三,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向学生简要介绍语言文字的产生→造纸和印刷术的出现→电话的发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3.“信息的编码”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信息编码的概念、意义及其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课堂实践:

  其一,导入课题:

  师:计算机仅是一台设备,它既“看”不见文字和图片,又“听”不懂人类的语言,更不能自主处理这些信息。所以,我们必须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将其翻译成计算机能“看”或“听”懂的语言,才便于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处理。

  其二,主题探析:

  多媒体展示:二进制数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述的数,它的基数为“2”,进位规则为“逢二进一”。

  运算规则为:0+0=0;0+1=1;1+1=10……

  字符编码:(1)各种字符在计算机内均以二进制编码表示;(2)一个西方字符与一个确定的编码相对应;(3)一个汉字字符则与一组确定的编码相对应。

  其三,让学生认识信息的编码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师提示:假如没有信息的编码,那么计算机将如何运作?正如人类的大脑,假如没有大脑,那么人类又如何进行生产、生活?

  三、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

  作为本文的第二个核心论点,笔者对上述课堂教学过程开展了细致的反思活动,以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其一,针对“信息”一课,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从生活中导入课题,深化了学生对“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应用于生活”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了“信息”的概念;而欠缺之处在于从“信息”向计算机的过渡,对信息的论述相对独立,应在课堂上补充相应的计算机元素,深化学生对信息与计算机之间的联系认识。

  其二,针对“信息技术”一课,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表格的应用。首先以多媒体播放信息技术在当代的应用,其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表格形式进行阐述,可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彰显本课教学效用;而不足之处在于导入课题过早,在上一课“信息”与本课“信息技术”之间,应构建相应的知识链接,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认识过渡。

  其三,针对“信息的编码”一课,成功之处在于开篇课题的导入,能够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信息编码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而不足之处则在于对信息编码的意义解析,需作进一步完善。

  四、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强化教与学的双向作用,只有构建教师、教材与学生三者之间连通的桥梁,才能构筑起完善的教学体系,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也才能得到提高,彰显教育效用。

  

  参考文献:

  [1]王瑾.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科学设计与教学目标的意义[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2):121.

  摘要: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网络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素养是当代及未来社会中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初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主旨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文章重点探究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彰显教学效用贡献力量。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反思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起步较晚,在国内缺乏相应的教学参考,作为一个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才开始在我国兴起的词汇,学术界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释义广泛却又模糊,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重点参研教学大纲的核心论点与目标指向,才能切实发挥教学的效用[1]。那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目标是什么?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在这样的目标导向下,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实践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以期为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发挥信息技术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效用而贡献力量。

  一、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性探析

  1.什么是信息技术

  当前,学术界将信息技术定义为“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其一是对信息的管理,其二是为处理信息所应用的各种技术。在当代社会,信息是除却人力资源之外的第二要素,在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要获取信息也许并不困难,而困难的是将信息转化为发展的动力,而这才是信息技术课程诞生的根本目的。

  2.什么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内涵

  中国的信息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在国内的普及而形成的,信息技术课本身的含义是计算机课程,而计算机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当前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宇航、工业、金融系统、服务等多领域。在当代,可以说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程度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而信息技术课的主旨是为如何通过计算机建立信息、接受信息、分享信息及发送信息,由此可见在初中阶段设置信息技术课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大部分是讲述计算机的使用及计算机的掌握,如图片、表格、浏览器、幻灯片、Word及Word文档编辑等,这正是全面掌握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信息技术的初级阶段。因此,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内涵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其与信息技术构成了一定的因果关系。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探究环节,笔者择取了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为例,本节共分为三课时,分别由“信息”、“信息技术”及“信息的编码”三节组成。

  1.“信息”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信息,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并通过实践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课堂实践过程分为课题导入、主题探析与实践验证三个部分。

  其一,课题的导入:

  首先向学生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各种图片,并以问题导入课题。

  师:这些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

  生:自然界和人们的社会活动。

  师:“看图”是你们了解图片内容的唯一途径,即,说明图片向大家展示了某些信息。那么,信息的概念是什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项课堂活动,请同学们体会信息的含义。

  其二,主题探析:

  课堂活动:让学生观察课室内所有能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让学生体会什么是信息。

  师:信息是什么?

  生1:信息是能看到的、听到的及感受到的。

  生2:信息是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生3:信息是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

  师(板书):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方式。

  其三,实践验证: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信息来源、信息的构成及学生对信息的感受,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2.“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课堂实践:

  其一,导入课题:

  师:我们现在上的是什么课?在上一课,我们学习到了什么?

  生:信息技术课,在上节课中,学到了信息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其二,主题探析:

  用多媒体播放信息技术在当代的应用,并填表:

  表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当代各领域的应用

  

  

  

  

  

  

  

  

  

  

  

  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应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取每一组答案进行比较,并对错误理解的小组进行额外引导,从而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

  其三,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向学生简要介绍语言文字的产生→造纸和印刷术的出现→电话的发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3.“信息的编码”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信息编码的概念、意义及其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课堂实践:

  其一,导入课题:

  师:计算机仅是一台设备,它既“看”不见文字和图片,又“听”不懂人类的语言,更不能自主处理这些信息。所以,我们必须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将其翻译成计算机能“看”或“听”懂的语言,才便于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处理。

  其二,主题探析:

  多媒体展示:二进制数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述的数,它的基数为“2”,进位规则为“逢二进一”。

  运算规则为:0+0=0;0+1=1;1+1=10……

  字符编码:(1)各种字符在计算机内均以二进制编码表示;(2)一个西方字符与一个确定的编码相对应;(3)一个汉字字符则与一组确定的编码相对应。

  其三,让学生认识信息的编码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师提示:假如没有信息的编码,那么计算机将如何运作?正如人类的大脑,假如没有大脑,那么人类又如何进行生产、生活?

  三、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

  作为本文的第二个核心论点,笔者对上述课堂教学过程开展了细致的反思活动,以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其一,针对“信息”一课,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从生活中导入课题,深化了学生对“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应用于生活”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了“信息”的概念;而欠缺之处在于从“信息”向计算机的过渡,对信息的论述相对独立,应在课堂上补充相应的计算机元素,深化学生对信息与计算机之间的联系认识。

  其二,针对“信息技术”一课,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表格的应用。首先以多媒体播放信息技术在当代的应用,其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表格形式进行阐述,可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彰显本课教学效用;而不足之处在于导入课题过早,在上一课“信息”与本课“信息技术”之间,应构建相应的知识链接,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认识过渡。

  其三,针对“信息的编码”一课,成功之处在于开篇课题的导入,能够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信息编码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而不足之处则在于对信息编码的意义解析,需作进一步完善。

  四、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强化教与学的双向作用,只有构建教师、教材与学生三者之间连通的桥梁,才能构筑起完善的教学体系,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也才能得到提高,彰显教育效用。

  

  参考文献:

  [1]王瑾.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科学设计与教学目标的意义[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2):121.


相关文章

  • 校庆论文征集名录
  • 校庆论文征集名录(2011.08止) 江洁华 Web2.0技术在高中美术课程资源拓展与应用初探 刘亚萍 Web2.0条件下高中语文校本资源平台的构建与运用 李理 Web 2.0助力下的班主任工作--如何利用web 2.0下的各种工具协助班级 ...查看


  • 杭州市第19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结果
  •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 杭州市第 19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评选结果 中学政治 一等奖( 一等奖(3 篇) 萧山二中 萧山八中 富阳洞桥镇中学 徐仲桥 李亮亮 周水华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处理的实践与研 ...查看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 ...查看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 ...查看


  •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1
  •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初识Excel> 基本信息 课题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Excel的工作界面及其组成:认识行.列和单元格:并能准确录入数据.让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和修改工作表标签的操作. ...查看


  • 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 关于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课程,本文提出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来 ...查看


  • 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报告
  • 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与实践 潍坊第十三中学 肖俊芳 谭伟 一.问题提出 自2011下学期开始,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组在区科研处于主任和学校科研处谭主任的督促与领导下,进行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一 ...查看


  • 年终总结:初中政治教师年终教学工作总结
  • 本学年,本人担任初二级六个班的政治科任.一学年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科任,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 ...查看


  •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 <初识Excel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Excel 的工作界面及其组成:认识行.列和单元格:并能准确录入数据.让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和修改工作表标签的操作.通过本节中录入数据的实例,掌握制作数据表的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