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 导学案

必修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课标要求:

1. 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

2. 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

3. 探讨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二、抓主干知识:

对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抓住“一个时代,两大变化、四大影响”。“一个时代”即“蒸汽时

代”;“两大变化”即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从工场到工厂;“四大影响”即工厂出现、城

市化进程加快、自由主义兴起、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三、基础知识整理与问题探究:

【自主学习】

(一)、工业革命:

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雄厚的资本:对本国人民的剥削、殖民掠夺、黑奴贸易。

②充足的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农民大量涌入城市,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③巨大的市场(必要条件):国外市场的扩大,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殖民地遍及世界。

④技术知识: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 自然科学的发展。

⑤丰富的资源和原料:英国本土煤铁资源丰富;海外掠夺资源。 ⑶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的生产不能满足需要(即: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根本动力

2.工业革命的进程

(1)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过程) :棉纺织部门——冶金、采煤业——动力——工厂制兴起

——交通运输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2)机器的发明和革新(见教材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

(3)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1765年从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英国主要工业部门中机器生产

基本取代手工劳动, 标志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使英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加快

城市化进程,并成为世界工厂。

3、工业革命的扩展 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逐渐扩展到法国、美国、德国、俄国、奥地

利、日本等。在各国随后的工业革命中,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1798年美国(惠特尼)机床的发明和通用部件的标准化生

产,推动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4、工业革命的影响:

(1)、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 : ① 取代工场; ②英国从农业国变为 ; ③人类

进入“蒸汽时代”。

(2)、加快了 进程,工业城市开始逐渐形成。(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3)、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

(4)、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自由主义与殖民扩张。

(5)、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基本形成,英国

成为“ ”和世界贸易中心。

(6)、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7)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分离,转入工业生产,然后,又被机器排挤,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准

备了条件。

(8)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

(9)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消极影响:⑴带来了环境的污染;⑵无产阶级遭到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⑶亚非拉等落后

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受到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二、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①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1)形成条件⎨②技术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③重要保障: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形成标志: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

控制及中国的“门户开放”。

(3)成熟标志: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

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四、【问题探究】

思考1:“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技术革命:生产手段: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生产组织形式:工场发展到工厂

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中心发展到以工业为中心

社会革命:①改变了政治结构,自由主义改革运动兴起,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

②改变了阶级结构,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雄厚,逐渐占据了

统治地位。③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逐步上升,工人运动兴起。

③改变了东西方的国际格局,东方从属于西方;率先于其他国家半个世纪完成工业革命的英

国,由于在世界经济中的统治地位,成为世界的霸主;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并走向成熟:

④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农业时代-------工业时代)

思考2:19世纪中期,英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工厂”?为什么称它为“世界工厂”?

原因: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②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进行民主化改革;运用自由主义思

想发展经济;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旧法令;对外推行“炮舰政策”; 工

厂制度;重视科教。

表现: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英国煤铁的生产;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思考3: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影响分析:往往从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入手。)

(1)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

(2)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代企业产生(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

生并发展。)——经济

(3)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第一次工业革命训练案

1、工业革命开展的必然因素主要是

A、资产阶级已经上升为统治阶级 B、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突破

C 、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D、英国积累了大量资本

2、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外经营的重点是

A 、从非洲贩卖黑奴 B、从殖民地掠夺贵重金属

C 、加强同殖民地的贸易 D 、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是指

A 、工业革命确立了欧美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B 、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C 、机器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它形成的必要技术条件是

A 、工业革命的完成 B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

C 、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D、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

5、一篇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

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 .美国经济的崛起 B .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6.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

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 .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7、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

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 )

A .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B .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 .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 D .农村的劳动力过剩

8、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科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直接( )

A .促进了市场经济形成 B .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 .改进了交通通讯手段 D .促使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

9、“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

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材料认为黑人奴隶贸易停

止的原因是( )

A 、非洲黑人奴隶的反抗和斗争 B 、英国对非洲殖民政策的调整

C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 D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10、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主要的依据是( )

A 、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B 、蒸汽机的使用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

C 、蒸汽机的使用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 D 、蒸汽机的使用使人口向城市集中

11、“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中西交流的加强 D 、工业革命的需求

12、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

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A .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 .工业革命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13、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

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推动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

法的直接原因是( )

A .经济结构的变化 B .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C .工人斗争的压力 D .工业产值超过农业

14、《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

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

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

映了( )

A .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 B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

C .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 D .西欧封建生产方式逐步解体

15、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

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

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 )

A .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 .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C .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 D .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10、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

观、欧洲中心史观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

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

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

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

(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

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

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

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

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

因素。 ——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三 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

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

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2分)“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

么途径?(2分)

(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4分)

(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1分)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1分)

(1)因素:欧洲从亚洲获取了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利益。(答案完整给2分)

途径:新航线的开辟;殖民活动(扩张、掠夺)。(2分)

(2)条件;降低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1分)节约了土地和劳动力。(2分)

(3)现象: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经典力学等科技进步。(4分)

(4)史观:全球史观。(1分) 特点:整体性或全面性。(1分)

必修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二、抓主干知识:

对第二次工业革命需抓住“一个时代,三大成就,四大结果”。“一个时代”即“电气时

代”;“三大成就”即电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四大结果”

即垄断组织的出现、世界联系加强、国际分工明显、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三、基础知识整理与问题探究:

【自主学习】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1)前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的确立

(2)条件:①政治条件: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政治环境良好

②技术条件: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科技基础(直接推动力)

③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市场广阔

④资本条件:大量积累的资金--资本雄厚

⑤劳动力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进程--提供劳动力

2、主要成就及发明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4、影响:

(1)对生产力:极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关系: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以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营模式。(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现代意义上的公司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影响: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进一步促进生产力

的发展; 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的代

表人;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3)对社会制度的影响:19末20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

民主制度更加健全,人们的公民意识增强。

(4)对侵略方式的影响:殖民侵略进入以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5)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

成;英国的核心地位开始动摇;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最终导

致一战的爆发。

(6)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大大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衣行方面,人们的竞争意

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7)对环境的影响:石油等能源大量用于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二)、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1、含义: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国际间的买卖而使各国国内市场得以联系起来的交换领域。世

界市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国际贸易从区域性

贸易发展成为囊括整个世界范围的过程。

2、原因与条件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发展起来的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

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在生产力

大发展的基础上,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获得极大提高,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间的

联系更趋密切。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

治,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相应地,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

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至最后将世界瓜分完毕。此时,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

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

中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

美和日本诸国。

(3)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更

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全世界划分殖民

地和势力范围,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3.过程

(1)雏形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加强各地之

间的联系。

(2)世界市场的拓展;原因:早期殖民扩张密切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使世界市场开始形

成。

(3)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推动工业

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世

界市场初步形成。其标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4)最终形成:二十世纪初。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

义过渡, 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 世界被瓜分殆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影响: 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亚

非拉国家经济上饱受列强的剥削和掠夺,是这类国家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灾难深重的

总根源。 ③资本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国家或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

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近代化的进

程。 ④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正是今天经济

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

5、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1)、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的形成包括三部分内容:①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②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体系③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2)、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形成的主要 途径 。

生产力发展与工业革命是推动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

6、世界一体化的影响:

(1)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的流动与融合,世界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促进了世界农

业经济的发展。

(2)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3)扩大了资本主义工业国和亚非拉之间的差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列强之间矛盾加剧,导致军事竞赛、军事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4)促进全球文化交流的扩大。结盟甚至军事对抗和战争。(如一战)

7.曾经主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国家

(1)16~18世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占据主导地位。

(2)19世纪前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占据了主导地位。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美共同主导。

(4)二战后,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国主导世界市场。

(5)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

局面。

四、问题探究: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非洲、拉丁美洲已被瓜分完,中国则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

①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

建 社会的深渊。

② 激起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边疆危机、甲午战争中的爱国官兵英勇抗争;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

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

阶级基础。

④中国近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文明,促进了中国

近代 科技的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训练案

1.《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单,就需要有备用贷款以购买原材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友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这表明( )

①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规模正在扩大; ②银行贷款是当时工厂扩大生产的唯一途径; ③金融资本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④垄断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自我检测

2.推动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的根本因素是 ( )

A .第二次工业革命 B .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

C .垄断组织的形成 D .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3. 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的开辟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4、1873年,卡内基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1881年,卡内基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1/37,每吨钢的成本为50美元;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这主要说明

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 .人才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C .联合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D .垄断组织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5、、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

A .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 .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 .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 .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6.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盛会,巴黎修建324.79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铁塔上有可能采用电灯照明技术; ②展品中可能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 ④人们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快捷方便的方式进行联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保尔? 芒图撰写的《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产业革命仅仅在于一些技术改进,如果它的后果并不扩张到设备和商品之外,那么,它就终于成为一个不大重要的事件,它在通史上只能占很少的篇幅。但是,它通过物质东西的媒介,即人类的需求、筹划和活动等具体表现便对人发生了影响。”下列表述不属于材料中“影响”的是

A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B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C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明显减少 D .多种化学合成材料的创制大大丰富了人类生活

8.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 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 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

根开花呢? ”这一材料说明了

A .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 .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 .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 .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9.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则消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 .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 .垄断组织不断扩大并占主导地位 D .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10.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迁移应用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直接原因是

A .大量妇女进入工厂工作 B .民主运动的推动

C .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D .妇女的政治地位的提高

11.《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 .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 .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 .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 .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1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 )

A .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 .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 .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 .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A .30年间美国铁路发展超过欧洲总和 B .1870年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领先地位

C .铁路的发展扩大了欧美之间经济联系

D .欧洲地区内及美国国内贸易不断扩大

14、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

A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 .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 .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 .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15、下表是“1870~1900年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巨大发展是因为(A C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 .跨国公司的发展

16、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

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A 、反映了上帝创世说 B 、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功绩

C 、体现了大企业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 D 、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

17、(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英国在世界第一大国的位置上差不多两百来年,但其庞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在20世纪中叶轰然坍塌。人们探讨近代英国兴起的原因时,观点和看法多种多样,莫衷一是。分析英国地位下落的根源时,研究者似乎更趋于一致,即认为是英国病造成的后果。随着英国的崛起,其民族精神中慢慢孕育出一种温和、渐进、保守这样一些特质,以至于英国文化常被人们视为在传统与变革之间。温和与渐进之类特征,其实是英国人对腥风血雨式革命易于造成社会动荡的一种反思和矫正,从17世纪中期以后逐步成为英国社会运动的主流品质。但因后来过多地渲染和张扬,其负面效应也就慢慢凸显,最终酿成了“英国病”。„„但英国衰落的真正原因不能仅以“英国病”作答。„„英国地位的下落主要表现为其殖民帝国的崩溃,以及它对世界影响力和支配力的减弱。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即后起国家(德国)逐步强大,向它挑战,结果在双方的剧烈冲突(两次世界大战)中极大地削弱了英国的实力和权威,使它没有能力再控制那么宽广的土地。大战还使殖民统治的丑恶本质暴露无遗,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日益高涨,作为一种过时事物的殖民帝国终于走向最后瓦解。 ——刘景华《关于英国“衰落”问题的再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英国“衰落”的观点。(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英国从“日不落”的世界强国沦为二流国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与英国长期形成的保守、渐进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关。英国未经过急风暴雨似的革命,“光荣革命”更是助长了渐进、保守的文化传统,对旧政权的改造力度小。在早期,英国凭借强大的殖民势力,维持了头号强国的地位。但后来,其保守性日益突出,在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片面依赖对殖民地的掠夺,轻视本国的技术改造,失去了优势,因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速度落后于美国、德国。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更使其元气大伤,终于沦为二流国家。

18、

(提示: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主要从不同时期兴起了哪几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或政权分析。)

必修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课标要求:

1. 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

2. 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

3. 探讨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二、抓主干知识:

对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抓住“一个时代,两大变化、四大影响”。“一个时代”即“蒸汽时

代”;“两大变化”即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从工场到工厂;“四大影响”即工厂出现、城

市化进程加快、自由主义兴起、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三、基础知识整理与问题探究:

【自主学习】

(一)、工业革命:

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雄厚的资本:对本国人民的剥削、殖民掠夺、黑奴贸易。

②充足的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农民大量涌入城市,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③巨大的市场(必要条件):国外市场的扩大,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殖民地遍及世界。

④技术知识: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 自然科学的发展。

⑤丰富的资源和原料:英国本土煤铁资源丰富;海外掠夺资源。 ⑶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的生产不能满足需要(即: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根本动力

2.工业革命的进程

(1)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过程) :棉纺织部门——冶金、采煤业——动力——工厂制兴起

——交通运输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2)机器的发明和革新(见教材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

(3)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1765年从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英国主要工业部门中机器生产

基本取代手工劳动, 标志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使英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加快

城市化进程,并成为世界工厂。

3、工业革命的扩展 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逐渐扩展到法国、美国、德国、俄国、奥地

利、日本等。在各国随后的工业革命中,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1798年美国(惠特尼)机床的发明和通用部件的标准化生

产,推动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4、工业革命的影响:

(1)、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 : ① 取代工场; ②英国从农业国变为 ; ③人类

进入“蒸汽时代”。

(2)、加快了 进程,工业城市开始逐渐形成。(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3)、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

(4)、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自由主义与殖民扩张。

(5)、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基本形成,英国

成为“ ”和世界贸易中心。

(6)、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7)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分离,转入工业生产,然后,又被机器排挤,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准

备了条件。

(8)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

(9)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消极影响:⑴带来了环境的污染;⑵无产阶级遭到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⑶亚非拉等落后

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受到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二、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①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1)形成条件⎨②技术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③重要保障: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形成标志: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

控制及中国的“门户开放”。

(3)成熟标志: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

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四、【问题探究】

思考1:“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技术革命:生产手段: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生产组织形式:工场发展到工厂

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中心发展到以工业为中心

社会革命:①改变了政治结构,自由主义改革运动兴起,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

②改变了阶级结构,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雄厚,逐渐占据了

统治地位。③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逐步上升,工人运动兴起。

③改变了东西方的国际格局,东方从属于西方;率先于其他国家半个世纪完成工业革命的英

国,由于在世界经济中的统治地位,成为世界的霸主;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并走向成熟:

④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农业时代-------工业时代)

思考2:19世纪中期,英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工厂”?为什么称它为“世界工厂”?

原因: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②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进行民主化改革;运用自由主义思

想发展经济;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旧法令;对外推行“炮舰政策”; 工

厂制度;重视科教。

表现: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英国煤铁的生产;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思考3: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影响分析:往往从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入手。)

(1)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

(2)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代企业产生(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

生并发展。)——经济

(3)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第一次工业革命训练案

1、工业革命开展的必然因素主要是

A、资产阶级已经上升为统治阶级 B、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突破

C 、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D、英国积累了大量资本

2、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外经营的重点是

A 、从非洲贩卖黑奴 B、从殖民地掠夺贵重金属

C 、加强同殖民地的贸易 D 、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是指

A 、工业革命确立了欧美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B 、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C 、机器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它形成的必要技术条件是

A 、工业革命的完成 B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

C 、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D、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

5、一篇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

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 .美国经济的崛起 B .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6.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

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 .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7、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

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 )

A .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B .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 .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 D .农村的劳动力过剩

8、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科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直接( )

A .促进了市场经济形成 B .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 .改进了交通通讯手段 D .促使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

9、“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

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材料认为黑人奴隶贸易停

止的原因是( )

A 、非洲黑人奴隶的反抗和斗争 B 、英国对非洲殖民政策的调整

C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 D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10、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主要的依据是( )

A 、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B 、蒸汽机的使用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

C 、蒸汽机的使用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 D 、蒸汽机的使用使人口向城市集中

11、“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中西交流的加强 D 、工业革命的需求

12、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

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A .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 .工业革命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13、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

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推动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

法的直接原因是( )

A .经济结构的变化 B .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C .工人斗争的压力 D .工业产值超过农业

14、《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

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

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

映了( )

A .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 B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

C .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 D .西欧封建生产方式逐步解体

15、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

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

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 )

A .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 .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C .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 D .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10、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

观、欧洲中心史观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

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

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

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

(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

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

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

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

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

因素。 ——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三 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

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

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2分)“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

么途径?(2分)

(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4分)

(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1分)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1分)

(1)因素:欧洲从亚洲获取了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利益。(答案完整给2分)

途径:新航线的开辟;殖民活动(扩张、掠夺)。(2分)

(2)条件;降低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1分)节约了土地和劳动力。(2分)

(3)现象: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经典力学等科技进步。(4分)

(4)史观:全球史观。(1分) 特点:整体性或全面性。(1分)

必修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二、抓主干知识:

对第二次工业革命需抓住“一个时代,三大成就,四大结果”。“一个时代”即“电气时

代”;“三大成就”即电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四大结果”

即垄断组织的出现、世界联系加强、国际分工明显、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三、基础知识整理与问题探究:

【自主学习】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1)前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的确立

(2)条件:①政治条件: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政治环境良好

②技术条件: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科技基础(直接推动力)

③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市场广阔

④资本条件:大量积累的资金--资本雄厚

⑤劳动力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进程--提供劳动力

2、主要成就及发明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4、影响:

(1)对生产力:极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关系: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以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营模式。(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现代意义上的公司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影响: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进一步促进生产力

的发展; 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的代

表人;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3)对社会制度的影响:19末20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

民主制度更加健全,人们的公民意识增强。

(4)对侵略方式的影响:殖民侵略进入以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5)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

成;英国的核心地位开始动摇;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最终导

致一战的爆发。

(6)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大大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衣行方面,人们的竞争意

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7)对环境的影响:石油等能源大量用于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二)、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1、含义: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国际间的买卖而使各国国内市场得以联系起来的交换领域。世

界市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国际贸易从区域性

贸易发展成为囊括整个世界范围的过程。

2、原因与条件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发展起来的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

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在生产力

大发展的基础上,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获得极大提高,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间的

联系更趋密切。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

治,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相应地,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

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至最后将世界瓜分完毕。此时,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

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

中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

美和日本诸国。

(3)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更

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全世界划分殖民

地和势力范围,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3.过程

(1)雏形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加强各地之

间的联系。

(2)世界市场的拓展;原因:早期殖民扩张密切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使世界市场开始形

成。

(3)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推动工业

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世

界市场初步形成。其标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4)最终形成:二十世纪初。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

义过渡, 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 世界被瓜分殆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影响: 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亚

非拉国家经济上饱受列强的剥削和掠夺,是这类国家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灾难深重的

总根源。 ③资本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国家或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

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近代化的进

程。 ④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正是今天经济

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

5、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1)、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的形成包括三部分内容:①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②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体系③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2)、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形成的主要 途径 。

生产力发展与工业革命是推动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

6、世界一体化的影响:

(1)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的流动与融合,世界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促进了世界农

业经济的发展。

(2)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3)扩大了资本主义工业国和亚非拉之间的差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列强之间矛盾加剧,导致军事竞赛、军事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4)促进全球文化交流的扩大。结盟甚至军事对抗和战争。(如一战)

7.曾经主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国家

(1)16~18世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占据主导地位。

(2)19世纪前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占据了主导地位。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美共同主导。

(4)二战后,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国主导世界市场。

(5)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

局面。

四、问题探究: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非洲、拉丁美洲已被瓜分完,中国则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

①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

建 社会的深渊。

② 激起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边疆危机、甲午战争中的爱国官兵英勇抗争;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

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

阶级基础。

④中国近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文明,促进了中国

近代 科技的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训练案

1.《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单,就需要有备用贷款以购买原材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友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这表明( )

①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规模正在扩大; ②银行贷款是当时工厂扩大生产的唯一途径; ③金融资本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④垄断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自我检测

2.推动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的根本因素是 ( )

A .第二次工业革命 B .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

C .垄断组织的形成 D .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3. 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的开辟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4、1873年,卡内基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1881年,卡内基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1/37,每吨钢的成本为50美元;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这主要说明

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 .人才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C .联合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D .垄断组织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5、、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

A .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 .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 .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 .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6.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盛会,巴黎修建324.79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铁塔上有可能采用电灯照明技术; ②展品中可能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 ④人们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快捷方便的方式进行联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保尔? 芒图撰写的《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产业革命仅仅在于一些技术改进,如果它的后果并不扩张到设备和商品之外,那么,它就终于成为一个不大重要的事件,它在通史上只能占很少的篇幅。但是,它通过物质东西的媒介,即人类的需求、筹划和活动等具体表现便对人发生了影响。”下列表述不属于材料中“影响”的是

A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B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C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明显减少 D .多种化学合成材料的创制大大丰富了人类生活

8.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 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 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

根开花呢? ”这一材料说明了

A .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 .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 .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 .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9.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则消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 .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 .垄断组织不断扩大并占主导地位 D .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10.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迁移应用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直接原因是

A .大量妇女进入工厂工作 B .民主运动的推动

C .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D .妇女的政治地位的提高

11.《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 .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 .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 .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 .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1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 )

A .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 .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 .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 .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A .30年间美国铁路发展超过欧洲总和 B .1870年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领先地位

C .铁路的发展扩大了欧美之间经济联系

D .欧洲地区内及美国国内贸易不断扩大

14、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

A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 .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 .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 .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15、下表是“1870~1900年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巨大发展是因为(A C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 .跨国公司的发展

16、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

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A 、反映了上帝创世说 B 、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功绩

C 、体现了大企业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 D 、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

17、(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英国在世界第一大国的位置上差不多两百来年,但其庞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在20世纪中叶轰然坍塌。人们探讨近代英国兴起的原因时,观点和看法多种多样,莫衷一是。分析英国地位下落的根源时,研究者似乎更趋于一致,即认为是英国病造成的后果。随着英国的崛起,其民族精神中慢慢孕育出一种温和、渐进、保守这样一些特质,以至于英国文化常被人们视为在传统与变革之间。温和与渐进之类特征,其实是英国人对腥风血雨式革命易于造成社会动荡的一种反思和矫正,从17世纪中期以后逐步成为英国社会运动的主流品质。但因后来过多地渲染和张扬,其负面效应也就慢慢凸显,最终酿成了“英国病”。„„但英国衰落的真正原因不能仅以“英国病”作答。„„英国地位的下落主要表现为其殖民帝国的崩溃,以及它对世界影响力和支配力的减弱。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即后起国家(德国)逐步强大,向它挑战,结果在双方的剧烈冲突(两次世界大战)中极大地削弱了英国的实力和权威,使它没有能力再控制那么宽广的土地。大战还使殖民统治的丑恶本质暴露无遗,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日益高涨,作为一种过时事物的殖民帝国终于走向最后瓦解。 ——刘景华《关于英国“衰落”问题的再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英国“衰落”的观点。(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英国从“日不落”的世界强国沦为二流国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与英国长期形成的保守、渐进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关。英国未经过急风暴雨似的革命,“光荣革命”更是助长了渐进、保守的文化传统,对旧政权的改造力度小。在早期,英国凭借强大的殖民势力,维持了头号强国的地位。但后来,其保守性日益突出,在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片面依赖对殖民地的掠夺,轻视本国的技术改造,失去了优势,因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速度落后于美国、德国。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更使其元气大伤,终于沦为二流国家。

18、

(提示: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主要从不同时期兴起了哪几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或政权分析。)


相关文章

  • 东莞工业区分布
  • 东莞市下辖4个街道(莞城区.南城区.万江区.东城区).28个镇: 虎门镇.长安镇.石龙镇.塘厦镇.常平镇.厚街镇.清溪镇.石碣镇.樟木头镇.凤岗镇.大朗镇. 大岭山镇.高埗镇.寮步镇.中堂镇.东坑镇.茶山镇.黄江镇.麻涌镇 .横沥镇.桥头镇 ...查看


  • 第三次工业革命成果 第三次工业革命特点
  • 第三次工业革命成果 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创新国家,在原子能技术,空间领域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大爆炸,第三次工业革命成果,硕果累累,各项技术发明直接影响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意义深远. 第三 ...查看


  • 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 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1.英国工业革命简介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到1840年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此后,工业革命逐渐地从英国扩散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 工业革 ...查看


  •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焦泽正 [摘 要]英国的工业革命对英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本篇文章认为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促进英国人口增长.教育普及和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但是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环境污 ...查看


  • 第三次工业革命研究的重大意义
  • 第三次工业革命研究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工业产业的持续发展,昨日由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主办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高峰论坛"在京举行,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 ...查看


  • 新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新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交织日益紧密,使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运用等新的信息化技术的威力初显,人工智能.数字制造.工业机器人等现代制造技术的不断突破,市场逐步成熟, ...查看


  • 12.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九年级上)
  • 第12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部门开始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汽船和火车机车问世 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和影响 ①通过学习工业革命的兴起,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知 ...查看


  •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 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 (2)认识蒸汽机在大 ...查看


  •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hao)
  •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和重大发明以及工业革命的影响.本课教材的四个子目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包括"蒸汽时代的到来&qu ...查看


  • 2017年工业旅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
  • 2017年中国工业旅游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 走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97927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工业旅游行业研究报告(2017年工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