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 缘情说 对文艺理论的贡献_张喜全

第5期2002年10月

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Songliao Journal(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l . 5Oct. , 2002

试析陆机/缘情0说对文艺理论的贡献

张喜全

(攀枝花学院宣传部, 四川攀枝花617000)

[摘 要] 陆机在5文赋6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0说, 此说对诗歌的本质特征有新的理论概括, 与先秦以来传统的

/言志0说有实质性的区别。学说的主要贡献在于首次明确地阐述了作家的社会生活、主观情感、创作三者的关系; 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文艺的审美特性诸理论。这些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对魏晋以后的文艺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陆机; /缘情0说; 区别; 贡献

[中图分类号] I20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674(2002) 05-0011-03

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0[1](P8) 说, 对古代诗歌的本质提出了新的理论概括。这种新的理论与传统的/言志0理论有什么实质的区别? 它在文学理论史上有什么贡献? 这是诸多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有关论著将其理论贡献大体归纳为:一是/缘情0说更加强调感情色彩对诗歌创造的重要性, 二是/缘情0理论/阐述整个创作过程0, 三是/缘情0说/认识到诗人抒发的情志源于客观现实0。

三种说法虽然角度不同, 但基本上认为/缘情0说更加自觉的强调感情的因素, 是/言志0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但是, 我们必须看到/缘情0说是对儒家/言志0说的批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学说, 两者所言的/情感0是有区别的。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不利于全面把握/缘情0说在文学批判史上的作用和意义。

生理和生活的因素。

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 秦汉的理论家们强调艺术的产生基于人的情感活动, 情感在艺术创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吕氏春秋6中记载/乐之有情, 譬之若肌肤形

[2](P255)

体之有情性也0。/感于心则荡于音, 音成外而化乎

内。0[2](P334) 5礼记6中亦谓:/音之起, 由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 故形于声0。情感是人的艺术活动的前提, 当情感在现实生活中受强烈刺激时, 才会产生形诸于声的要求。诗歌也是如此。5汉书6艺文志中说:/故哀乐之心感, 而歌咏之声发。0秦汉的哲学家们还强调:艺术的认识作用和教化功能, 也是通过情感力量对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荀子在5乐论6中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 其化人也速, , , 其感人深, 其移风易俗0。这种/入0、/化0、/感0的过程, 是艺术区别与其它著述的显著特点。艺术不是直接地阐述理性, 而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去感染、陶冶人的思想。由此看见, 秦汉以前的文艺理论对情感与艺术的关系已经有了较完整的论述。其对情感作用的强调, 以至使后来的诗歌理论家在解释/诗言志0时把/情0、/志0看成同一概念。如:汤显祖称/志也, 情也0。

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地位的传统文艺观中, 在对待情感的问题上是矛盾的。它既肯定情感是艺术的根本属性, 又在用/节情0、/防情0来制约/情0的发展。提出/发乎情, 止乎礼义0的创作原则。这种/中和0的审美理想, 不但不能补救其理论的完整性, 反而, 暴露了其唯心史观的不科学性。

秦汉的儒学家认为, 人的情感欲望, 应该加以制约和

一、秦汉时期的情感论

我国对情感的研究比西方早, 先秦以来思想家就对情感作见解性的阐述。荀子在5正名6说:/生之所以然者为之性。性之和所生, 精合感应, 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0。强调了情感是人的本能, 同时也是人接触社会的必然产物。/耳之欲五声, 目之欲五色, 自口之欲五味, 情也。此三者, 贵贱、愚智、贤、不肖, 欲之若一。0[2](P84) 耳、目、口是品味生活的器官, 好声、好色、好味都是人审美的需要, 情性生自然, 这是人情感的源泉。5汉书6的礼乐志篇说/人函天地阴阳之气, 有喜怒哀乐之情, 天秉其性而不能节也, 圣人能为之节, 而不能绝也。0可见秦汉时期的哲学家们都在强调人的情感是人的属性, 而且是不可弃绝的属性, 认为情感的产生有

[收稿日期]2002-06-27

[作者简介]张喜全(1949-) , 男, 吉林扶余人, 攀枝花学院宣传部副部长、校报总编, 研究方向:文学理论。

#

限制, 使其符合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原则。5荀子6在正名篇中提出:/心之所可中理, 则俗虽多, 奚伤于治? 欲不及而动过之, 心使之也。心之所可失理, 则欲虽寡, 奚止于乱? 故治乱在于心之所可, 亡于情之所欲。0可见荀子认为社会的治与乱, 在于人的思想是否以社会的义礼来约束和规范。5礼记6的礼运篇中也说:/故圣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尚辞让、去争夺, 舍礼何以治之? 0认为情感的欲望是影响/治0的重要原因。这种思想到了汉代得进一步发挥, 用/阴阳0的方式来解释性情关系。董仲舒认为:/天之大经, 一阴一阳, 人之大经, 一情一性。性生于阳, 情生于阴。阴气鄙, 阳气仁。曰性善者, 是见其阳也; 谓恶者, 是见其阴者也。0地步。

这些思想渗透到文艺领域内, 慢慢地形成了节制文艺思想情感为宗旨的原则。当时的儒学家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情感通过文艺的形式传递出来, 感人甚深, 影响之大, 因此必须对其加以限制, 使之不能超越社会伦理的范围。儒家为此制订了/礼0、/乐0之规。5周礼6中说:/以五礼防万民之伪, 而教之中; 以六乐防万民之情, 而教之和。0这种对情感严格制约的结果, 必然导致对文艺作品的情感性质的具体否定。鲁迅在5摩罗诗力说6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如中国之诗, 舜云-言志. , 而后贤立说, 乃至持人性情, 5三百6旨, 无邪所蔽。夫既言志矣, 何持之云? 强以无邪, 即非人志。0鲁迅先生深刻地揭示了/言志0说的虚伪性。

[3]

陆机从对上述作品的分析中, 认为作家的创作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类型、色彩和倾向, 是他们不同生活体验和感受的反映。他对上述作家虽然有所偏爱, 但在分析中都给予了客观的肯定。这一认识是陆机/缘情0理论的重要部分, 它的意义在于提出作家/穷达异事0的生活经历对于形成其创作个性的特殊作用, 认识到文艺创作必须随作家的不同生活体验而/声随情变0的规律, 从而充分肯定了反映在作品中的作家情感的多样性和个性特征。5乐记6、5诗大序6中贬抑作家的创作个性, 过分地强调/反情以和其志0, 否定人情感体验的丰富内容, 将文艺限制在/厚人伦、美教化0的狭隘的范围内。两种理论相比较, 足见陆机较完整地概括了作家的社会生活, 主观情感及创作三者的关系。

5文赋6在批评文病时提出:/应0、/和0、/悲0、/雅0、/绝0五字原则。这五个字都与古代乐论有关系。/悲0是古代音乐理论中一个具有特殊内涵的概念, 陆机首次将其移植于文学批评之中, 作为与/雅0同等重要的艺术原则。5文赋6中说:/或遗理以存异, 徒寻虚而逐微, 言寡情而鲜爱, 辞浮漂而不归, 譬弦么而微急, 故虽和而不悲。0

陆机反对徒事新奇诡巧的创作倾向, 他认为:作品的愉悦作用比形式更重要。/寡情鲜爱0的创作一定是/不悲0的。陆机采用这个带有鲜明的反传统色彩的概念, 显示了他的/缘情0说的个性。

古代乐论中/悲0的审美范畴及产生时间, 可为/悲究非和平之音, 其好尚起于战国时耳0。钱钟书先生也说:/奏乐以生悲为善音, 听音以能悲为知音, 汉魏六朝, 风尚如斯。0/好悲0的时尚与当时社会环境、人的情绪氛围是分不开的。在审美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了怨思感伤的乐歌有其独特的感召力, 于是/好悲0成为了时尚。

繁钦的5与魏太子书6载:/车子年始十四, 能喉啭引声, 与笳同音, , , 潜气内转, 哀音外激, , , 凄入肝脾, 哀感顽艳, 同坐仰叹, 观者俯听, 莫不泫泣陨涕, 悲怀慷慨。0嵇康在5琴赋6中曰:/赋其声音, 则以悲哀为主; 美其感化, 则以垂涕为贵。0这里的悲哀感伤, 不是通常的心理疼痛, 而是审美鉴赏中的一种特殊的强烈情感活动。作为美学概念的/悲0, 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它广泛地出现在当时的音乐批评中。

在音乐批评中, /悲0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从其反映的艺术实践上看, 它是对表现/怨思0的音乐艺术的理论肯定:二从它的内涵上看, 认为音乐应具有突出的情感性, 从而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悲0的上述内容, 和儒家/中和0、/雅正0的艺术思想是对立的。5淮南子#泰族训6中说:/今夫雅、颂之声, 皆发于词, 本于情, 故君臣以睦, 父子以亲。故韶、夏之乐也, 声浸乎金石, 润乎草木。今取怨思之声, 施于弦管, 闻其音者。不淫则悲。淫则乱男女之辨, 悲则感怨思之气, 岂所谓乐哉? 0

[4]

这种将情、欲与性理对立

起来的观点, 把人的情感置于社会道德伦理完全对立的

二、/缘情0说的主张及理论贡献

从继承的角度上讲, 秦汉的文艺思想对陆机的/缘情0说有着深厚的影响。然而两者又有很大的分歧, 这正是不同时期, 人对个性、情感要求在文艺理论上的反映。

陆机在5文赋6中提出:/体有万殊, 物无一量, 纷纭挥霍, 形难为状0。这里的/体0应该包括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物0指的是客观现实对象。陆机认为, 现实生活的多姿, 会带来文艺创作的多彩纷繁; 另一方面, 艺术家对待生活的态度、角度也不会完全一样, 即/物无一量0, 其结果必然会出现作品内容及风格的多样性。陆机还从作家生活道路与创作的关系上进一步阐述了文艺作品多样性的本质特征。

5遂志赋序6中陆机分析了崔篆、班固、张衡等人的/述志0之作, 就其情感和艺术风格提出:

昔崔篆作诗, 以明道述志, 而冯衍又作5显志赋6, 班固作5幽通赋6, 皆相仿焉。张衡5思玄6、蔡邕5玄表6、张叔5哀系6, 此前世之可得言者也。崔氏简而有情, 5显志6壮而泛滥, 5哀系6俗而时靡, 5玄表6雅而微素, 5思玄6精练而和惠。欲丽前人, 而优游清典, 漏5幽通6矣, 班生彬彬, 切而不绞, 哀而不怨矣, 崔、蔡冲虚温敏, 雅人之属也, 衍抑扬顿挫, 怨之徒也。岂亦穷达异事, 而声随情变乎?

对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陆机来说, 能把/悲0的概念引进文学批评, 是很不简单的。/悲0将陆机的/缘情0说重视作家的不同生活体验, 肯定作家情感的多样性和个性特征的基本思想具体化。/悲0的艺术原则从批评的意义上讲有深刻的理论价值, 它不仅是对传统文艺观贬抑情感的否定, 同时也是对正始以后的文学创作崇尚玄远的倾向的批判。

重视文艺的审美特性也是陆机的文艺观别于传统思想的重要方面。传统的儒家思想过分地强调文艺的功利性, 因而轻视其审美价值, 甚至有意贬抑审美价值, 认为:/故先王之制礼乐也, 非特以欢耳目, 极口腹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 行理义也。0

[2](P272)

坛中重社会对文艺制约的传统, 与魏晋新兴文艺思想对艺术特性的认识融合起来, 构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美学标准。这一理论对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及文艺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朱自清先生在5诗言志辨#作诗言志6中说:/-缘情. 的五言诗发达了, -言志. 以外迫切需要一个新目标, 于是陆机5文赋6第一次铸成-诗缘情而绮靡. 这个新语。-缘情. 这个词组将-吟咏情性. 一语简单化、普遍化, 并隐括了5韩诗6和5班志6的话, 扼要地指明了五言诗的趋向。0[5]我认为:/缘情与/绮靡0的结合, 从根本上讲, 体现了创作主体的自觉和文体的自觉, 这里包含了魏晋作家对5诗经6的重新认识, 包含了对文艺作品创作方法的总体认识。/言-缘情. 而不附加言-志. , 可以说是对-发于情, 止乎礼义. 的反叛的开始, 这场反叛到南朝齐梁时代发展到高峰。0[6]

=参考文献>

[1]张怀瑾. 文赋评注[M].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4.

[2]吕不韦. 吕氏春秋#情欲篇[M ]. 北京:文林出版社, 1984. [3]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古代文论中的情感论) [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253.

[4]管锥编(第三册) [M]. 北京:中华书局, 1979. 158. [5]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223.

[6]陈良运. 中国诗学批评史[M ]. 杭州:江南人民出版社, 2001. 102.

这种认为把音乐的审

美性质和教化作用对立起来的观点推向极端。

陆机说:/或清虚以婉约, 每除烦而去滥, 阙大羹之遗味, 同朱弦之清汜。虽一唱而三叹, 故既雅而不绝。0主张文艺创作/其会意也尚巧, 其遗言也贵妍。0

[1](P39)

他认为:

否定文艺的审美性质, 将形式与内容对立起来观点, 背离人的审美要求, 是不符合艺术内在发展规律的。随着艺术形式的不断完善, 文艺的审美作用必然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作家一旦从单纯重伦理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必然会出现艺术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多样性。因此, 可说艺术内容的/缘情0与艺术形式的/绮靡0结合是文艺发展的必然趋势。

陆机提出的/悲0、/雅0相济的艺术原则, 既要求文艺具有深刻的情感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又坚持社会对文艺的必要制约。/悲0与/雅0的辨证统一, 将秦汉文

On the Contribution of Lu Ji . s -Emotion .

Theory to 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Zhang Xi -quan

(Pan Zhihua Univ ersity , Pan Zhihua , S ichuan , 617000, China )

[Abstract]:Lu Ji puts forw ard the theory that -poems are created from poet . s emotion . , w hich is the theoretical generalization of poem . s essential quality and has the substantial difference from the trad-i tional theory since Qin dynasty that -poems are expression of poets . aspirations . . The theory clearly ex -pound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the social life, subjective emotion and creation, betw een literature and art and life, and aesthetic property of literature and art, w hich has profound im pact on thoughts of literature and art since Wei and Jin dynasty.

[Key words]:Lu Ji; -Emotion . Theory; Difference; Contribution

#

第5期2002年10月

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Songliao Journal(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l . 5Oct. , 2002

试析陆机/缘情0说对文艺理论的贡献

张喜全

(攀枝花学院宣传部, 四川攀枝花617000)

[摘 要] 陆机在5文赋6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0说, 此说对诗歌的本质特征有新的理论概括, 与先秦以来传统的

/言志0说有实质性的区别。学说的主要贡献在于首次明确地阐述了作家的社会生活、主观情感、创作三者的关系; 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文艺的审美特性诸理论。这些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对魏晋以后的文艺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陆机; /缘情0说; 区别; 贡献

[中图分类号] I20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674(2002) 05-0011-03

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0[1](P8) 说, 对古代诗歌的本质提出了新的理论概括。这种新的理论与传统的/言志0理论有什么实质的区别? 它在文学理论史上有什么贡献? 这是诸多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有关论著将其理论贡献大体归纳为:一是/缘情0说更加强调感情色彩对诗歌创造的重要性, 二是/缘情0理论/阐述整个创作过程0, 三是/缘情0说/认识到诗人抒发的情志源于客观现实0。

三种说法虽然角度不同, 但基本上认为/缘情0说更加自觉的强调感情的因素, 是/言志0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但是, 我们必须看到/缘情0说是对儒家/言志0说的批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学说, 两者所言的/情感0是有区别的。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不利于全面把握/缘情0说在文学批判史上的作用和意义。

生理和生活的因素。

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 秦汉的理论家们强调艺术的产生基于人的情感活动, 情感在艺术创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吕氏春秋6中记载/乐之有情, 譬之若肌肤形

[2](P255)

体之有情性也0。/感于心则荡于音, 音成外而化乎

内。0[2](P334) 5礼记6中亦谓:/音之起, 由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 故形于声0。情感是人的艺术活动的前提, 当情感在现实生活中受强烈刺激时, 才会产生形诸于声的要求。诗歌也是如此。5汉书6艺文志中说:/故哀乐之心感, 而歌咏之声发。0秦汉的哲学家们还强调:艺术的认识作用和教化功能, 也是通过情感力量对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荀子在5乐论6中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 其化人也速, , , 其感人深, 其移风易俗0。这种/入0、/化0、/感0的过程, 是艺术区别与其它著述的显著特点。艺术不是直接地阐述理性, 而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去感染、陶冶人的思想。由此看见, 秦汉以前的文艺理论对情感与艺术的关系已经有了较完整的论述。其对情感作用的强调, 以至使后来的诗歌理论家在解释/诗言志0时把/情0、/志0看成同一概念。如:汤显祖称/志也, 情也0。

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地位的传统文艺观中, 在对待情感的问题上是矛盾的。它既肯定情感是艺术的根本属性, 又在用/节情0、/防情0来制约/情0的发展。提出/发乎情, 止乎礼义0的创作原则。这种/中和0的审美理想, 不但不能补救其理论的完整性, 反而, 暴露了其唯心史观的不科学性。

秦汉的儒学家认为, 人的情感欲望, 应该加以制约和

一、秦汉时期的情感论

我国对情感的研究比西方早, 先秦以来思想家就对情感作见解性的阐述。荀子在5正名6说:/生之所以然者为之性。性之和所生, 精合感应, 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0。强调了情感是人的本能, 同时也是人接触社会的必然产物。/耳之欲五声, 目之欲五色, 自口之欲五味, 情也。此三者, 贵贱、愚智、贤、不肖, 欲之若一。0[2](P84) 耳、目、口是品味生活的器官, 好声、好色、好味都是人审美的需要, 情性生自然, 这是人情感的源泉。5汉书6的礼乐志篇说/人函天地阴阳之气, 有喜怒哀乐之情, 天秉其性而不能节也, 圣人能为之节, 而不能绝也。0可见秦汉时期的哲学家们都在强调人的情感是人的属性, 而且是不可弃绝的属性, 认为情感的产生有

[收稿日期]2002-06-27

[作者简介]张喜全(1949-) , 男, 吉林扶余人, 攀枝花学院宣传部副部长、校报总编, 研究方向:文学理论。

#

限制, 使其符合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原则。5荀子6在正名篇中提出:/心之所可中理, 则俗虽多, 奚伤于治? 欲不及而动过之, 心使之也。心之所可失理, 则欲虽寡, 奚止于乱? 故治乱在于心之所可, 亡于情之所欲。0可见荀子认为社会的治与乱, 在于人的思想是否以社会的义礼来约束和规范。5礼记6的礼运篇中也说:/故圣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尚辞让、去争夺, 舍礼何以治之? 0认为情感的欲望是影响/治0的重要原因。这种思想到了汉代得进一步发挥, 用/阴阳0的方式来解释性情关系。董仲舒认为:/天之大经, 一阴一阳, 人之大经, 一情一性。性生于阳, 情生于阴。阴气鄙, 阳气仁。曰性善者, 是见其阳也; 谓恶者, 是见其阴者也。0地步。

这些思想渗透到文艺领域内, 慢慢地形成了节制文艺思想情感为宗旨的原则。当时的儒学家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情感通过文艺的形式传递出来, 感人甚深, 影响之大, 因此必须对其加以限制, 使之不能超越社会伦理的范围。儒家为此制订了/礼0、/乐0之规。5周礼6中说:/以五礼防万民之伪, 而教之中; 以六乐防万民之情, 而教之和。0这种对情感严格制约的结果, 必然导致对文艺作品的情感性质的具体否定。鲁迅在5摩罗诗力说6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如中国之诗, 舜云-言志. , 而后贤立说, 乃至持人性情, 5三百6旨, 无邪所蔽。夫既言志矣, 何持之云? 强以无邪, 即非人志。0鲁迅先生深刻地揭示了/言志0说的虚伪性。

[3]

陆机从对上述作品的分析中, 认为作家的创作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类型、色彩和倾向, 是他们不同生活体验和感受的反映。他对上述作家虽然有所偏爱, 但在分析中都给予了客观的肯定。这一认识是陆机/缘情0理论的重要部分, 它的意义在于提出作家/穷达异事0的生活经历对于形成其创作个性的特殊作用, 认识到文艺创作必须随作家的不同生活体验而/声随情变0的规律, 从而充分肯定了反映在作品中的作家情感的多样性和个性特征。5乐记6、5诗大序6中贬抑作家的创作个性, 过分地强调/反情以和其志0, 否定人情感体验的丰富内容, 将文艺限制在/厚人伦、美教化0的狭隘的范围内。两种理论相比较, 足见陆机较完整地概括了作家的社会生活, 主观情感及创作三者的关系。

5文赋6在批评文病时提出:/应0、/和0、/悲0、/雅0、/绝0五字原则。这五个字都与古代乐论有关系。/悲0是古代音乐理论中一个具有特殊内涵的概念, 陆机首次将其移植于文学批评之中, 作为与/雅0同等重要的艺术原则。5文赋6中说:/或遗理以存异, 徒寻虚而逐微, 言寡情而鲜爱, 辞浮漂而不归, 譬弦么而微急, 故虽和而不悲。0

陆机反对徒事新奇诡巧的创作倾向, 他认为:作品的愉悦作用比形式更重要。/寡情鲜爱0的创作一定是/不悲0的。陆机采用这个带有鲜明的反传统色彩的概念, 显示了他的/缘情0说的个性。

古代乐论中/悲0的审美范畴及产生时间, 可为/悲究非和平之音, 其好尚起于战国时耳0。钱钟书先生也说:/奏乐以生悲为善音, 听音以能悲为知音, 汉魏六朝, 风尚如斯。0/好悲0的时尚与当时社会环境、人的情绪氛围是分不开的。在审美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了怨思感伤的乐歌有其独特的感召力, 于是/好悲0成为了时尚。

繁钦的5与魏太子书6载:/车子年始十四, 能喉啭引声, 与笳同音, , , 潜气内转, 哀音外激, , , 凄入肝脾, 哀感顽艳, 同坐仰叹, 观者俯听, 莫不泫泣陨涕, 悲怀慷慨。0嵇康在5琴赋6中曰:/赋其声音, 则以悲哀为主; 美其感化, 则以垂涕为贵。0这里的悲哀感伤, 不是通常的心理疼痛, 而是审美鉴赏中的一种特殊的强烈情感活动。作为美学概念的/悲0, 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它广泛地出现在当时的音乐批评中。

在音乐批评中, /悲0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从其反映的艺术实践上看, 它是对表现/怨思0的音乐艺术的理论肯定:二从它的内涵上看, 认为音乐应具有突出的情感性, 从而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悲0的上述内容, 和儒家/中和0、/雅正0的艺术思想是对立的。5淮南子#泰族训6中说:/今夫雅、颂之声, 皆发于词, 本于情, 故君臣以睦, 父子以亲。故韶、夏之乐也, 声浸乎金石, 润乎草木。今取怨思之声, 施于弦管, 闻其音者。不淫则悲。淫则乱男女之辨, 悲则感怨思之气, 岂所谓乐哉? 0

[4]

这种将情、欲与性理对立

起来的观点, 把人的情感置于社会道德伦理完全对立的

二、/缘情0说的主张及理论贡献

从继承的角度上讲, 秦汉的文艺思想对陆机的/缘情0说有着深厚的影响。然而两者又有很大的分歧, 这正是不同时期, 人对个性、情感要求在文艺理论上的反映。

陆机在5文赋6中提出:/体有万殊, 物无一量, 纷纭挥霍, 形难为状0。这里的/体0应该包括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物0指的是客观现实对象。陆机认为, 现实生活的多姿, 会带来文艺创作的多彩纷繁; 另一方面, 艺术家对待生活的态度、角度也不会完全一样, 即/物无一量0, 其结果必然会出现作品内容及风格的多样性。陆机还从作家生活道路与创作的关系上进一步阐述了文艺作品多样性的本质特征。

5遂志赋序6中陆机分析了崔篆、班固、张衡等人的/述志0之作, 就其情感和艺术风格提出:

昔崔篆作诗, 以明道述志, 而冯衍又作5显志赋6, 班固作5幽通赋6, 皆相仿焉。张衡5思玄6、蔡邕5玄表6、张叔5哀系6, 此前世之可得言者也。崔氏简而有情, 5显志6壮而泛滥, 5哀系6俗而时靡, 5玄表6雅而微素, 5思玄6精练而和惠。欲丽前人, 而优游清典, 漏5幽通6矣, 班生彬彬, 切而不绞, 哀而不怨矣, 崔、蔡冲虚温敏, 雅人之属也, 衍抑扬顿挫, 怨之徒也。岂亦穷达异事, 而声随情变乎?

对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陆机来说, 能把/悲0的概念引进文学批评, 是很不简单的。/悲0将陆机的/缘情0说重视作家的不同生活体验, 肯定作家情感的多样性和个性特征的基本思想具体化。/悲0的艺术原则从批评的意义上讲有深刻的理论价值, 它不仅是对传统文艺观贬抑情感的否定, 同时也是对正始以后的文学创作崇尚玄远的倾向的批判。

重视文艺的审美特性也是陆机的文艺观别于传统思想的重要方面。传统的儒家思想过分地强调文艺的功利性, 因而轻视其审美价值, 甚至有意贬抑审美价值, 认为:/故先王之制礼乐也, 非特以欢耳目, 极口腹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 行理义也。0

[2](P272)

坛中重社会对文艺制约的传统, 与魏晋新兴文艺思想对艺术特性的认识融合起来, 构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美学标准。这一理论对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及文艺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朱自清先生在5诗言志辨#作诗言志6中说:/-缘情. 的五言诗发达了, -言志. 以外迫切需要一个新目标, 于是陆机5文赋6第一次铸成-诗缘情而绮靡. 这个新语。-缘情. 这个词组将-吟咏情性. 一语简单化、普遍化, 并隐括了5韩诗6和5班志6的话, 扼要地指明了五言诗的趋向。0[5]我认为:/缘情与/绮靡0的结合, 从根本上讲, 体现了创作主体的自觉和文体的自觉, 这里包含了魏晋作家对5诗经6的重新认识, 包含了对文艺作品创作方法的总体认识。/言-缘情. 而不附加言-志. , 可以说是对-发于情, 止乎礼义. 的反叛的开始, 这场反叛到南朝齐梁时代发展到高峰。0[6]

=参考文献>

[1]张怀瑾. 文赋评注[M].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4.

[2]吕不韦. 吕氏春秋#情欲篇[M ]. 北京:文林出版社, 1984. [3]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古代文论中的情感论) [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253.

[4]管锥编(第三册) [M]. 北京:中华书局, 1979. 158. [5]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223.

[6]陈良运. 中国诗学批评史[M ]. 杭州:江南人民出版社, 2001. 102.

这种认为把音乐的审

美性质和教化作用对立起来的观点推向极端。

陆机说:/或清虚以婉约, 每除烦而去滥, 阙大羹之遗味, 同朱弦之清汜。虽一唱而三叹, 故既雅而不绝。0主张文艺创作/其会意也尚巧, 其遗言也贵妍。0

[1](P39)

他认为:

否定文艺的审美性质, 将形式与内容对立起来观点, 背离人的审美要求, 是不符合艺术内在发展规律的。随着艺术形式的不断完善, 文艺的审美作用必然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作家一旦从单纯重伦理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必然会出现艺术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多样性。因此, 可说艺术内容的/缘情0与艺术形式的/绮靡0结合是文艺发展的必然趋势。

陆机提出的/悲0、/雅0相济的艺术原则, 既要求文艺具有深刻的情感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又坚持社会对文艺的必要制约。/悲0与/雅0的辨证统一, 将秦汉文

On the Contribution of Lu Ji . s -Emotion .

Theory to 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Zhang Xi -quan

(Pan Zhihua Univ ersity , Pan Zhihua , S ichuan , 617000, China )

[Abstract]:Lu Ji puts forw ard the theory that -poems are created from poet . s emotion . , w hich is the theoretical generalization of poem . s essential quality and has the substantial difference from the trad-i tional theory since Qin dynasty that -poems are expression of poets . aspirations . . The theory clearly ex -pound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the social life, subjective emotion and creation, betw een literature and art and life, and aesthetic property of literature and art, w hich has profound im pact on thoughts of literature and art since Wei and Jin dynasty.

[Key words]:Lu Ji; -Emotion . Theory; Difference; Contribution

#


相关文章

  • 世界100位著名心理学家
  • 世界100位著名心理学家 前不久,美国广受欢迎的心理学期刊――<普通心理学评论>(第6卷第2期)刊登了一项最新的调查研究结果,其内容是对20世纪的心理学家的知名度进行评比,结果列出了其中最著名的前99位.斯金纳排名第一,皮亚杰. ...查看


  • 世界前99名著名心理学家
  • 世界前99名著名心理学家 1.B.F.Skinner:斯金纳(1904-1990),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箱.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 ...查看


  •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名单
  •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名单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奥利弗·威廉森 威廉森是"新制度经济学"的著名学者.他的研究表明,市场和诸如公司等层级组织代表着不同的治理结构,在解决利益冲突方面采取不同的方法. 2009年 ...查看


  • 著名物理学家及其贡献列表
  • 著名物理学家及其贡献列表 爱迪生:他以罕见的热情及惊人的精力,在一生中完成发明2000多项,其中申请专利登记的达1328项.主要研究领域在电学方面.在他掌握电报技术后,就日夜苦心钻研,完成了双路及四路电报装置及自动发报机.1877年改进贝尔 ...查看


  • 基于贡献原则的幼儿分配公平性
  •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Vol. 22, No. 11, 1740–1746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4.01740 基于贡献原则的幼儿分配公 ...查看


  •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
  • 分类号 密 级 编 号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 题 目: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 学 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班 级: 2011级物理(2)班 作者姓名: 杨晶晶 指导教师: 路飞平 提交日期: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 ...查看


  • 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 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一 科学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 弗雷德里克.W.泰勒 人物简介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从工人做起,通过不断地努力,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断地在工厂进行实地试验,系统研究和分析工人的 ...查看


  • 列宁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 列宁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列宁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理由:列宁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新的历史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规 ...查看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教学思想: 1·民主:师生关系应是伙伴关系.合作关系,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课文)平等对话.在教授本课的过程中,尽量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 ...查看


  • 教育对经济互动发展影响研究毕业论文
  • 教育对经济互动发展影响研究 摘要:教育与经济发展都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者之间存在关联性.本文从国际视角与国内视角研究的轨迹, 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阐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的文献综述, 得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