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学院学风建设的若干思路

·

职业教育

Teacher's jour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关于加强学院学风建设的若干思路

刘文辉,朱庆喜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永安 366000)

【摘要】该文就如何加强学院学风建设入手,通过深化教育观念和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学风建设,从而积极营造并努力实现学院学风建设的常

规有效手段。

【关键词】学风建设;作用;思路

学院的校风建设,最关健的建设是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学风是校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反映,下面就加强我院学风建设提出若干思路。

1.要充分认识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及我院在校生规模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无论是在思想认识层面,体制、机制层面,还是教师和学生层面,都出现了许多不适应,学生的实际学风状况不容乐观,在学风建设中,有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对大众化背景下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能真正从思想感情上确立起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二是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意识不强,全员育人的氛围尚未形成;三是学生中专业成才意识不强,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纪律松懈,上课迟到、抄袭作业、课堂纪律松散、迷恋网络游戏、平时不努力考前靠突击等;四是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全院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有效形成。因此,深化改革,加强学风建设是我院当前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明确教师职责,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加强学风建设,教师是主导。优良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广大教师的言传身教和良好教风的引导,而教风建设的关键是师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的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全体教师要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为人师表,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教学水平,严格课堂纪律,严格学生学习的过程管理,及时指出学生在课堂纪律和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规范课堂教学;要积极参加学术和教学科研活动,提高自身教学科研水平,培养学生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要重视实践教学,开放各类实验室,指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和设计性实验,实现在研究中学习的目标;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与专业相关的社团活动,实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标。

学院要进一步健全教师育人工作评价考核机制,进一步改进学生评教,改进“三育人”等先进个人评比工作,探索新机制,把教师的育人工作作为教师聘任、考核、晋升等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真正把教师的育人工作摆到首要位置。

3.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制度,全面指导学生的健康成长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在目前专职辅导员人数善不能满足学生人员比例管理要求的形势下,原则上实行低年级以班主任全面负责制为主,高年级以辅导员制为主的管理模式,有条件的系可根据实际配备班级兼职导师(导师主要由高职称、教学与管理经验丰富、学院中层干部等人选组织),组织建立导师制度。学院有关部门和各系要从教学经费和学生工作经费中列支专款保证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在推进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学工处、教务处等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搞好指导和服务,各系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狠抓落实。

班级是学风建设的基本单位。要进一步发挥我院辅导员、班主任全面负责制的传统优势,完善辅导员、班主任聘任、考核、评优机制,落实应有的待遇,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以系为主的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工作制度。创造条件选配优秀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担任辅导员,并从辅导员的培养、使用、管理、考核、发展、评价激励等方面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专职干部队伍。学院要从学生工作经费中列出专项用于规范和保障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基本津贴和工作经费,各系也应从系经费中对工作表现突出者予以奖励。

要充分发挥导师、班主任、辅导员三支队伍的作用,导师主要是对所负责的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在毕业班,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和就业的指导;班主任是学院派驻教学班的教育管理代表,在高年级可以由该班导师兼任班主任;政治辅导员是学院学生工作的专职人员,协助学院党政领导具体落实本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导师、班主任、辅导员都是我院学风建设的重要力量,是一个有机整体,应当相互补充、相互支持。要继续开展和逐步完善优秀班主任、优秀政治辅导员、优秀导师评比,文明班级和优良学风班评比等活动,十分重视加强对各系整体学风和育人工作的评价和监控。

4.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肃考风考纪

教务管理部门和各系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教学督导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要保证教学计划执行的严肃性和教学运行的规范性,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要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十分重视作业、批改、答疑辅导等环节;要狠抓旷课和上课迟到、早退等现象,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课程考核要根据学生出勤、作业情232

况评定平时成绩,对学时较多的基础课和技能课要通过设置阶段考试等办法,以促进学生的平时学习。要在规范试卷管理的基础上,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客观性。

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学习管理,认真查处旷课及在学习时间玩游戏、上网聊天等现象。各系要认真研究本系学生的特点,制定加强学风建设的具体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校纪校规的教育。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加强考风建设,严格考试纪律,可以试行监考教师责任追究制,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制止考试作弊行为,对考试作弊者,按规定严肃处理。

5.完善学生评价激励机制,坚持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学院学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院要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激励机制:一是完善对学生的学期综合素质进行测评评分排名的做法,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发展的平等机会。二是整合各类学生评奖,把学生奖励经费集中在对学生的专业成才和个性发展的奖励上。对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方法得当、学习效果明显和某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设立专业奖学金和各类单项奖学金等。三是充分体现二级管理,在学生各类评优评奖的操作上以系为主体,各系可根据本系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系特色的实施细则。

6.关心弱势群体,激发学习热情

我们倡导在新形势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人格上尊重学生,感情上关心学生,工作中信任学生。在级队中形成“教师期待效应”,这种肯定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们激发积极向上的信心和一种内驱的激励力量。这种力量又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良好的学风会在这种积极的情感激励中逐步形成并得以巩固。我们通过积极为学生争取勤工助学岗位、指导帮助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公开、公平分配学校各种补助等措施,帮助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实际情况和思想上的负担。辅导员、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还应该经常与学习成绩差和有心理障碍的困难学生交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调整心态,改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

建立重点学生档案,每学期多次与学生谈心,帮助他们找原因,定目标,鼓士气,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坚持每学期考试后给学生家长一封信,向家长汇报学生一学期的学习表现情况;对个别问题严重的学生,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7.加强领导,齐抓共管,为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可靠保证

学风是校风的集中体现。学风建设贯穿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

职业教育

·

Vocational Education·Teacher's journal

高职院校非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思考

么志丹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为非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管理类课程,目的在于提高职业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造成非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的困境。针对这种情况,作者根据自身实际教学经历,提出了使此类课程的发展方向。【关键词】高职院校;非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由于企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高等职业院校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时期。为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协调性和全面性,在对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针对各自专业特色设置了管理类课程,以便学生对企业管理相关内容和过程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达到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配合所在企业管理者的工作,提高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的目的。管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作为高职院校非管理专业的辅助课程,其讲授过程应有独特的方式和方法。

1.高职院校非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现状(1)课时有限。高职教育以职业教育为主体,故其课程设置针对职业特点,重点在于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所学课程大多数学时为核心专业课和必要的基础课程,再加上就业选择课程等所占的课时,留给管理类课程的课时就非常有限。基本上各专业有一个学期每周二学时,十九周,共三十八学时的管理类课程学时,若将全部理论知识讲授完毕,时间很紧张。而且,课程间隔时间为一周,记忆周期较长,导致前后衔接不上,给教师的讲解造成一定的困难。

(2)课程安排在毕业前,难以引起学生重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起初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接下来开始了核心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训。管理类课程大多被安排在毕业前的一两个学期,在学生的脑海中已经在为参加人才招聘会,做毕业设计等离校前准备事项作筹划,管理类课程这种“无关紧要的”课程更难引起学生的重视。

(3)授课地点受约束。管理类课程基本在教室授课,教师单纯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听课,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即使硬性要求学生做笔记,大多是敷衍了事,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

2.非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发展方向程。要从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履行大学职能,实现大学使命和确保学院发展目标胜利实现的高度,充分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院要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系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负责这项工作,各级党政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明确各自的教育和管理责任。要把学风建设与教师聘任、考核、评价结合起来,与学生评价激励结合起来,真正营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

学院的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学

2.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育首先应关注的是人,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因为教育的本质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师在传授知识同时必须意识到,学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知识的接收者。非管理专业的学生以学习本专业的课程为主要学习任务,已经形成了由本专业的思维习惯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管理类课程作为一种需灵活掌握和运用的课程,培养学生处理难题时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能力,势必对其思考模式造成一定冲击,这就要求在知识的讲授与接受之间要把学生的个体差异放在首位。如前所述,管理学课程的时间和地点安排不利于知识的有效传播和接受。因此,体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管理类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应因材施教,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授课计划,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出发点。

2.2 转变教学形式

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是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途径。鉴于管理学课程的性质,可采用如下教学形式。

(1)案例教学。是指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通过案例掌握如何更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它在经验和活动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通过案例不仅可以获得的认识的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面对困难的自信心。

(2)课外调研。在实际操作中,安排课上时间或课下时间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企业。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设定调研目的、调研方法等,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第一手资料,经过调查分析后形成调研报生的成长成才。全院各部门、各系,都要围绕加强学风建设进行深入调研,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措施,把加强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各级团学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风建设的主人。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教育观念和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营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学风建设,为我院顺利实现发展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告。通常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方法有:全面调查法、典型调查法、抽样调查法、调查问卷法、询问法、观察法等。根据每个小组所得不同的结论,选择一定课时进行公开比较,把知识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互相取长补短。

(3)自主探究。所谓自主探究,指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通过集体协作,积极地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递。如在讲解管理思想发展过程小节时,安排学生参考不同版本的管理学书籍以及管理学名著,比较其区别得出他们自己认为比较科学的划分,给出理由,并在课堂上公布其探究的结果。通过团队的合作与沟通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又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达到非管理专业开设管理类课程的目的。

2.3 准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管理理论的应用性较强,在这类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有必要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面对灵活的管理理论,授课的同时,教师不能再单纯是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教材的控制者、成绩的评判者,而应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激励者、合作者。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大多数走向了被管理者的岗位,对于管理者的理论似乎并不关心,认为那不应该是他们要学习的东西。教师作为引导者, 要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参考文献

[1]王萍.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尝试[J].教育与职业.[2]李学.论对话性课堂的内涵、特征与功能[J].教育科学.

作者简介:么志丹(1981—),辽宁石化职业技术

学院助教,辽宁工业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教风学风建设指导手册[M].北京:华夏教育出版社,2007,5.

[2]陈劳志.人生与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M].福州:福建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4.12.

作者简介:

刘文辉(1977—),男,福建福安人,职业指导师,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朱庆喜(1971—),男,福建仙游人,讲师,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233

·

职业教育

Teacher's jour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关于加强学院学风建设的若干思路

刘文辉,朱庆喜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永安 366000)

【摘要】该文就如何加强学院学风建设入手,通过深化教育观念和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学风建设,从而积极营造并努力实现学院学风建设的常

规有效手段。

【关键词】学风建设;作用;思路

学院的校风建设,最关健的建设是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学风是校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反映,下面就加强我院学风建设提出若干思路。

1.要充分认识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及我院在校生规模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无论是在思想认识层面,体制、机制层面,还是教师和学生层面,都出现了许多不适应,学生的实际学风状况不容乐观,在学风建设中,有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对大众化背景下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能真正从思想感情上确立起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二是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意识不强,全员育人的氛围尚未形成;三是学生中专业成才意识不强,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纪律松懈,上课迟到、抄袭作业、课堂纪律松散、迷恋网络游戏、平时不努力考前靠突击等;四是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全院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有效形成。因此,深化改革,加强学风建设是我院当前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明确教师职责,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加强学风建设,教师是主导。优良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广大教师的言传身教和良好教风的引导,而教风建设的关键是师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的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全体教师要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为人师表,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教学水平,严格课堂纪律,严格学生学习的过程管理,及时指出学生在课堂纪律和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规范课堂教学;要积极参加学术和教学科研活动,提高自身教学科研水平,培养学生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要重视实践教学,开放各类实验室,指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和设计性实验,实现在研究中学习的目标;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与专业相关的社团活动,实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标。

学院要进一步健全教师育人工作评价考核机制,进一步改进学生评教,改进“三育人”等先进个人评比工作,探索新机制,把教师的育人工作作为教师聘任、考核、晋升等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真正把教师的育人工作摆到首要位置。

3.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制度,全面指导学生的健康成长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在目前专职辅导员人数善不能满足学生人员比例管理要求的形势下,原则上实行低年级以班主任全面负责制为主,高年级以辅导员制为主的管理模式,有条件的系可根据实际配备班级兼职导师(导师主要由高职称、教学与管理经验丰富、学院中层干部等人选组织),组织建立导师制度。学院有关部门和各系要从教学经费和学生工作经费中列支专款保证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在推进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学工处、教务处等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搞好指导和服务,各系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狠抓落实。

班级是学风建设的基本单位。要进一步发挥我院辅导员、班主任全面负责制的传统优势,完善辅导员、班主任聘任、考核、评优机制,落实应有的待遇,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以系为主的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工作制度。创造条件选配优秀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担任辅导员,并从辅导员的培养、使用、管理、考核、发展、评价激励等方面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专职干部队伍。学院要从学生工作经费中列出专项用于规范和保障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基本津贴和工作经费,各系也应从系经费中对工作表现突出者予以奖励。

要充分发挥导师、班主任、辅导员三支队伍的作用,导师主要是对所负责的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在毕业班,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和就业的指导;班主任是学院派驻教学班的教育管理代表,在高年级可以由该班导师兼任班主任;政治辅导员是学院学生工作的专职人员,协助学院党政领导具体落实本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导师、班主任、辅导员都是我院学风建设的重要力量,是一个有机整体,应当相互补充、相互支持。要继续开展和逐步完善优秀班主任、优秀政治辅导员、优秀导师评比,文明班级和优良学风班评比等活动,十分重视加强对各系整体学风和育人工作的评价和监控。

4.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肃考风考纪

教务管理部门和各系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教学督导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要保证教学计划执行的严肃性和教学运行的规范性,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要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十分重视作业、批改、答疑辅导等环节;要狠抓旷课和上课迟到、早退等现象,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课程考核要根据学生出勤、作业情232

况评定平时成绩,对学时较多的基础课和技能课要通过设置阶段考试等办法,以促进学生的平时学习。要在规范试卷管理的基础上,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客观性。

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学习管理,认真查处旷课及在学习时间玩游戏、上网聊天等现象。各系要认真研究本系学生的特点,制定加强学风建设的具体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校纪校规的教育。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加强考风建设,严格考试纪律,可以试行监考教师责任追究制,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制止考试作弊行为,对考试作弊者,按规定严肃处理。

5.完善学生评价激励机制,坚持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学院学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院要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激励机制:一是完善对学生的学期综合素质进行测评评分排名的做法,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发展的平等机会。二是整合各类学生评奖,把学生奖励经费集中在对学生的专业成才和个性发展的奖励上。对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方法得当、学习效果明显和某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设立专业奖学金和各类单项奖学金等。三是充分体现二级管理,在学生各类评优评奖的操作上以系为主体,各系可根据本系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系特色的实施细则。

6.关心弱势群体,激发学习热情

我们倡导在新形势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人格上尊重学生,感情上关心学生,工作中信任学生。在级队中形成“教师期待效应”,这种肯定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们激发积极向上的信心和一种内驱的激励力量。这种力量又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良好的学风会在这种积极的情感激励中逐步形成并得以巩固。我们通过积极为学生争取勤工助学岗位、指导帮助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公开、公平分配学校各种补助等措施,帮助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实际情况和思想上的负担。辅导员、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还应该经常与学习成绩差和有心理障碍的困难学生交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调整心态,改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

建立重点学生档案,每学期多次与学生谈心,帮助他们找原因,定目标,鼓士气,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坚持每学期考试后给学生家长一封信,向家长汇报学生一学期的学习表现情况;对个别问题严重的学生,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7.加强领导,齐抓共管,为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可靠保证

学风是校风的集中体现。学风建设贯穿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

职业教育

·

Vocational Education·Teacher's journal

高职院校非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思考

么志丹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为非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管理类课程,目的在于提高职业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造成非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的困境。针对这种情况,作者根据自身实际教学经历,提出了使此类课程的发展方向。【关键词】高职院校;非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由于企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高等职业院校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时期。为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协调性和全面性,在对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针对各自专业特色设置了管理类课程,以便学生对企业管理相关内容和过程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达到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配合所在企业管理者的工作,提高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的目的。管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作为高职院校非管理专业的辅助课程,其讲授过程应有独特的方式和方法。

1.高职院校非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现状(1)课时有限。高职教育以职业教育为主体,故其课程设置针对职业特点,重点在于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所学课程大多数学时为核心专业课和必要的基础课程,再加上就业选择课程等所占的课时,留给管理类课程的课时就非常有限。基本上各专业有一个学期每周二学时,十九周,共三十八学时的管理类课程学时,若将全部理论知识讲授完毕,时间很紧张。而且,课程间隔时间为一周,记忆周期较长,导致前后衔接不上,给教师的讲解造成一定的困难。

(2)课程安排在毕业前,难以引起学生重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起初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接下来开始了核心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训。管理类课程大多被安排在毕业前的一两个学期,在学生的脑海中已经在为参加人才招聘会,做毕业设计等离校前准备事项作筹划,管理类课程这种“无关紧要的”课程更难引起学生的重视。

(3)授课地点受约束。管理类课程基本在教室授课,教师单纯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听课,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即使硬性要求学生做笔记,大多是敷衍了事,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

2.非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发展方向程。要从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履行大学职能,实现大学使命和确保学院发展目标胜利实现的高度,充分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院要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系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负责这项工作,各级党政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明确各自的教育和管理责任。要把学风建设与教师聘任、考核、评价结合起来,与学生评价激励结合起来,真正营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

学院的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学

2.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育首先应关注的是人,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因为教育的本质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师在传授知识同时必须意识到,学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知识的接收者。非管理专业的学生以学习本专业的课程为主要学习任务,已经形成了由本专业的思维习惯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管理类课程作为一种需灵活掌握和运用的课程,培养学生处理难题时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能力,势必对其思考模式造成一定冲击,这就要求在知识的讲授与接受之间要把学生的个体差异放在首位。如前所述,管理学课程的时间和地点安排不利于知识的有效传播和接受。因此,体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管理类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应因材施教,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授课计划,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出发点。

2.2 转变教学形式

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是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途径。鉴于管理学课程的性质,可采用如下教学形式。

(1)案例教学。是指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通过案例掌握如何更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它在经验和活动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通过案例不仅可以获得的认识的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面对困难的自信心。

(2)课外调研。在实际操作中,安排课上时间或课下时间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企业。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设定调研目的、调研方法等,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第一手资料,经过调查分析后形成调研报生的成长成才。全院各部门、各系,都要围绕加强学风建设进行深入调研,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措施,把加强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各级团学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风建设的主人。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教育观念和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营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学风建设,为我院顺利实现发展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告。通常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方法有:全面调查法、典型调查法、抽样调查法、调查问卷法、询问法、观察法等。根据每个小组所得不同的结论,选择一定课时进行公开比较,把知识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互相取长补短。

(3)自主探究。所谓自主探究,指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通过集体协作,积极地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递。如在讲解管理思想发展过程小节时,安排学生参考不同版本的管理学书籍以及管理学名著,比较其区别得出他们自己认为比较科学的划分,给出理由,并在课堂上公布其探究的结果。通过团队的合作与沟通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又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达到非管理专业开设管理类课程的目的。

2.3 准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管理理论的应用性较强,在这类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有必要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面对灵活的管理理论,授课的同时,教师不能再单纯是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教材的控制者、成绩的评判者,而应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激励者、合作者。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大多数走向了被管理者的岗位,对于管理者的理论似乎并不关心,认为那不应该是他们要学习的东西。教师作为引导者, 要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参考文献

[1]王萍.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尝试[J].教育与职业.[2]李学.论对话性课堂的内涵、特征与功能[J].教育科学.

作者简介:么志丹(1981—),辽宁石化职业技术

学院助教,辽宁工业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教风学风建设指导手册[M].北京:华夏教育出版社,2007,5.

[2]陈劳志.人生与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M].福州:福建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4.12.

作者简介:

刘文辉(1977—),男,福建福安人,职业指导师,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朱庆喜(1971—),男,福建仙游人,讲师,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233


相关文章

  • 学生工作自评
  • 抓住重点.稳步推进,扎实做好学生工作 在学院党总支和行政的领导下,学院学生工作部积极发挥作用,学生工作除按照学院总体部署,同时与各系部协调配合,共同努力,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2004)16号文件和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 ...查看


  • 文明之星优秀宿舍申报材料
  • (-609) 宿舍简介 宿舍名称:4-609(居然居) 宿舍组成:李荣(寝室长).刘紫徽.黄三县.田畅 王志鹏.勇剑锋 所属班级:05级肿瘤班 寝室公约 1.起床后,各自把被子叠好,把鞋子摆整齐. 2.值日生要把桌子擦干净,把凳子摆整齐.地 ...查看


  •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代表大会提案工作报告
  •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第十四届学生代表大会 提案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学们: 受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第十四次学生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的委托,我向大会作提案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一.提案征集基本情况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第十四次学生代表大会提案 ...查看


  •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总结(500字)
  •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总结过去的一年里,在院党总支的领导下,在全院师生的支持配合下,农林科技学院以加强基础文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为重点,树立育人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及创新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管理工作在我院的稳定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一.不 ...查看


  • 开展创优争先活动的实施方案
  • 运动系党总支关于深入开展创优争先活动的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哈尔滨体育学院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创优争先活动的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我系从2010年5月开始,在我系党总支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现结合 ...查看


  • 党总支部党建工作汇报
  •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你们好! 今天在这里,我很荣幸代表我们湘南学院中文系党支部委员会向各位做关于我系党建工作的汇报. 中文系党总支是一支充满了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的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的优秀队伍,在过去的岁月里,中文系党总支高举中国特 ...查看


  • 经济与管理学院学风调查报告
  • 调查报告 题 目: 学 专 经济与管理学院学风调查报告 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业: 工商管理 2013年12月29日 摘 要 学风是院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是学院的灵魂和气质,也是学院的立院之本.优良学风是激励学生奋发 ...查看


  • 研究生党支部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 摘 要: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这个群体的学风建设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乃至国家科技发展的方向,因此做好研究生的学风建设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和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及存在问题,基 ...查看


  •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总结
  • 过去的一年里,在系党委的领导下,在全系师生的支持配合下,艺术系以加强基础文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为重点,树立育人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及创新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管理工作在我系的稳定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不断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保证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