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新文学大系]之[资料索引集]序例的浅析

  【摘 要】本文从历史与作家主体性的角度来浅析《新文学大系》之《资料索引集》的序例,探索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文学史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大系》;《资料索引集》;序例

  《中国新文学大系》是由赵家璧主编,其第十集《资料索引集》则是由阿英编选并作导言,收有关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史的综合性研究论著、社团主要刊物、宣言、简章等文献,并整理作家小传、杂志编目、翻译编目、创作编目和史料特辑等。

  一、对“史”的重视

  在序例中,阿英对“史”尤为重视。是以一种历史的眼光对新文学的社团、刊物、宣言、社章等作了历史性回顾,体现了一种历史的意识,尤其是一种强烈的文学史意识。序例中提到了“还不能有一部较好的中国新文学史”。列举了王哲甫的《中国新文学运动史》和自己编纂的《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说明了缺陷,“是不能使人认为满意的史书”。又提到其它的一些短评、短篇、散作,如《文学革命运动》(胡适《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末节》)、《文学革命运动》(陈子展《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文学革命运动》(周作人《中国新闻学之源流》)、《中国新文艺运动》(华汉《文艺讲座》)等等。

  在序例中,阿英采用了西式的分期及分类,提到了较早的新文学组织:少年中国学会、新潮社和新青年社。紧接着便提到了他尤为重视的两大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这反映出二者在当时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20年代成员最多规模最大的新文学团体,掀起了“为人生”的文学浪潮,推动了写实主义的平民文学创作;前期创造社开启并推动了文学向内转的方向,推动了新文学的现代化步伐,形成了四个核心的基本理论: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观、文艺是天才的创造物的作家观、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价值观、“自我表现”的文艺本质观,捍卫了文学自身的独立品格。中期创造社是第一个举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大旗的新文学社团)。在会社史料的编目中我们会发现大量的篇幅均是在介绍这两个新文学团的发展过程及它们的社刊、宣言、社章等,收入了文学研究会和前、中期创造社所有重要的文献(但未收入文学研究会的《诗》月刊,文学研究会组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个新诗团体――中国新诗社,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月刊)。在序例及编目中,可以发现阿英对这两个新文学社团的重视及对史料收集和对“史”的还原的用心。

  二、对鲁迅的推崇

  同时在序例中可以发现阿英对鲁迅的推崇。在介绍完两大新文学社团后,他并没有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来继续回顾其它社团,而是紧接着提到了1924年成立的语丝社。(在这之前成立的新文学社团的介绍被排在了语丝社之后)语丝社的主要成员是鲁迅、周作人、孙伏园、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冯文炳(废名)、俞平伯、川岛等人,在后面的作家小传中基本囊括。语丝社以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著称,形成了“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语丝社之后又提到了未名社(重视乡土文学创作,翻译介绍苏俄进步文学)。在作家小传中还提到深受鲁迅影响的王鲁彦(“乡土写实派”的代表,与废名所代表的“乡土抒情派”相对,他的小说自觉继承了鲁迅所开创的改造国民性的主旨,在平平淡淡的乡间习俗中展示人们心灵的麻木、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膜)、王任叔(巴人,属于“乡土文学”作家群,后在“孤岛文学”时期成为当时形成的“鲁迅风”杂文流派的代表)、罗家伦(新潮社作家,创作问题小说,像鲁迅、冰心那样关注社会问题、下层劳动者的命运问题尤其关注青年人恋爱婚姻问题,他的这类问题的代表作是《是爱情还是苦痛》)等作家。阿英收录的这些作家均属于深受鲁迅影响并且是十分进步的作家。

  三、作家主体性对其研究创作的影响

  一位作家的创作无论是主观的创造还是客观的叙述,都必然受到作家主体性的影响,就像郁达夫曾经说过:“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虽然不能太过绝对但是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作家的主观身影体现在创作研究中。阿英早在192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长期从事革命文学运动,与蒋光慈等发起成立了太阳社,编辑《太阳月刊》、《海风周报》等。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从事救亡文艺活动,曾任《救亡日报》编委,《文献》杂志主编。1941年去苏北参加新四军革命文艺工作,并参与宣传、统战工作的领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进步的左翼作家,他的特殊身份自然决定了他必然会更加关注那些进步的文学社团,如中期创造社、未名社等,那些进步的作家,如华汉(阳翰笙,1927年底加入创造社,后期创造社最引人瞩目的新秀)、周全平(1919年开始写小说。他早期的一些小说关心农民苦难,揭露豪绅劣行。在创作社成员中,他比较关注农村题材,被称为中期创造社“表现突出的小伙子”)等。而1929年上半年革命文艺阵营内部的论争基本结束,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需要,中共有关领导要求创造社与太阳社的成员与鲁迅等作家联合起来,成立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因此阿英对鲁迅的推崇就自然得知了。

  因为阿英是以创作戏剧著称,因此在介绍完诗歌后他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当时戏剧发展的情况。同时在后面的各项编目中也可见一斑。他详细的介绍了民众戏剧社(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戏剧社团,在作家小传中也涉及了其主要成员汪优游、柯一岑、欧阳予倩、熊佛西、沈雁冰等人,指出他们提倡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的创作。在编目中也提到了由这个社团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介绍戏剧的杂志――《戏剧》月刊),紧接着提到了南国社,同时对田汉这位进步的戏剧作家也十分推崇。田汉作为南国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阿英讲述了他与南国社的奋斗历程(1924年《南国》半月刊问世,标志着南国社的诞生,1926年他与唐槐秋等人创办南国电影剧社,1928年又与徐悲鸿、欧阳予倩创办南国艺术学院,1928年南国社正式成立)。又提到了戏剧协社(以应云卫、谷剑尘为骨干,又吸收了欧阳予倩、汪优游等人,后来洪深的加入使戏剧协社的形象大为改观)。在作家小传里阿英详细的介绍了洪深(第一个专攻西方戏剧,并系统学习了戏剧表演、导演、舞台效果和经营管理的中国人,他建立了正规的导演制,实行了严格的排练,并实现男女合演,将舞台布景也由原来的平面景改为立体布景,这些做法在当时国内尚属首创,使正处于由文明戏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中国话剧完成了历史性转化。1928年4月洪深提议用“话剧”一词统一当时戏剧的称谓,同年冬加入南国社,任中华电影学校校长、明星电影公司编导主任。他导演的《少奶奶的扇子》被称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演出。1926年创办复旦剧社,历任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外文系教授、主任,从事教学工作达30年之久。洪深自1922年起还兼搞电影工作,曾于1925~1937年任明星影片公司编导,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电影文学剧本《申屠氏》,并引进了有声电影技术)、宋春舫(第一个将“欧洲戏剧”一课搬上中国的大学课堂)等人。接着还介绍了北京实验剧社(“爱美剧”浪潮席卷全国后,北方的中心)。十分详细的回顾介绍了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戏剧发展史。从阿英对鲁迅、进步社团、进步作家和戏剧的重视,再一次可以看到主观情绪对编者在编纂过程中的影响。

  通过对序例的阅读,可以发现阿英对史的观念十分推崇并在序例中进行了实践,以时间顺序为轴,在文学的立体空间中开辟了许多小的空间,对不同体裁的文学进行分类收藏,十分有条理。在编目中以总史为名,再详细列出会社史料、作家小传、史料特辑、创作编目、翻译编目、杂志编目,清晰详实,较为完整的展现了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点点滴滴。所收的文献、所作的记录客观性较强,极具历史价值。在序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史”字贯穿整篇。正如阿英自己所说:“现在说到杂志的编目,关于这一部分的存在,曾经有过很长时期的考虑,就是有没有编的必要,只为检索的便利,有着索引也已够,不必再来一个编目,就史的意义上讲,却又觉得不可少。因为这些支配着当时运动的典籍,现在已不大容易找到……使从题目也可见到当时文运是如何向前发展的。好像是读一部有系统的文学史书。”

  【参考文献】

  [1]阿英.中国新文学大系第十集(资料索引)[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36.

  [2]朱德发.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实用教程[M].济南:齐鲁书社,1999.

  [3]陈白尘,董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摘 要】本文从历史与作家主体性的角度来浅析《新文学大系》之《资料索引集》的序例,探索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文学史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大系》;《资料索引集》;序例

  《中国新文学大系》是由赵家璧主编,其第十集《资料索引集》则是由阿英编选并作导言,收有关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史的综合性研究论著、社团主要刊物、宣言、简章等文献,并整理作家小传、杂志编目、翻译编目、创作编目和史料特辑等。

  一、对“史”的重视

  在序例中,阿英对“史”尤为重视。是以一种历史的眼光对新文学的社团、刊物、宣言、社章等作了历史性回顾,体现了一种历史的意识,尤其是一种强烈的文学史意识。序例中提到了“还不能有一部较好的中国新文学史”。列举了王哲甫的《中国新文学运动史》和自己编纂的《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说明了缺陷,“是不能使人认为满意的史书”。又提到其它的一些短评、短篇、散作,如《文学革命运动》(胡适《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末节》)、《文学革命运动》(陈子展《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文学革命运动》(周作人《中国新闻学之源流》)、《中国新文艺运动》(华汉《文艺讲座》)等等。

  在序例中,阿英采用了西式的分期及分类,提到了较早的新文学组织:少年中国学会、新潮社和新青年社。紧接着便提到了他尤为重视的两大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这反映出二者在当时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20年代成员最多规模最大的新文学团体,掀起了“为人生”的文学浪潮,推动了写实主义的平民文学创作;前期创造社开启并推动了文学向内转的方向,推动了新文学的现代化步伐,形成了四个核心的基本理论: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观、文艺是天才的创造物的作家观、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价值观、“自我表现”的文艺本质观,捍卫了文学自身的独立品格。中期创造社是第一个举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大旗的新文学社团)。在会社史料的编目中我们会发现大量的篇幅均是在介绍这两个新文学团的发展过程及它们的社刊、宣言、社章等,收入了文学研究会和前、中期创造社所有重要的文献(但未收入文学研究会的《诗》月刊,文学研究会组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个新诗团体――中国新诗社,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月刊)。在序例及编目中,可以发现阿英对这两个新文学社团的重视及对史料收集和对“史”的还原的用心。

  二、对鲁迅的推崇

  同时在序例中可以发现阿英对鲁迅的推崇。在介绍完两大新文学社团后,他并没有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来继续回顾其它社团,而是紧接着提到了1924年成立的语丝社。(在这之前成立的新文学社团的介绍被排在了语丝社之后)语丝社的主要成员是鲁迅、周作人、孙伏园、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冯文炳(废名)、俞平伯、川岛等人,在后面的作家小传中基本囊括。语丝社以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著称,形成了“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语丝社之后又提到了未名社(重视乡土文学创作,翻译介绍苏俄进步文学)。在作家小传中还提到深受鲁迅影响的王鲁彦(“乡土写实派”的代表,与废名所代表的“乡土抒情派”相对,他的小说自觉继承了鲁迅所开创的改造国民性的主旨,在平平淡淡的乡间习俗中展示人们心灵的麻木、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膜)、王任叔(巴人,属于“乡土文学”作家群,后在“孤岛文学”时期成为当时形成的“鲁迅风”杂文流派的代表)、罗家伦(新潮社作家,创作问题小说,像鲁迅、冰心那样关注社会问题、下层劳动者的命运问题尤其关注青年人恋爱婚姻问题,他的这类问题的代表作是《是爱情还是苦痛》)等作家。阿英收录的这些作家均属于深受鲁迅影响并且是十分进步的作家。

  三、作家主体性对其研究创作的影响

  一位作家的创作无论是主观的创造还是客观的叙述,都必然受到作家主体性的影响,就像郁达夫曾经说过:“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虽然不能太过绝对但是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作家的主观身影体现在创作研究中。阿英早在192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长期从事革命文学运动,与蒋光慈等发起成立了太阳社,编辑《太阳月刊》、《海风周报》等。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从事救亡文艺活动,曾任《救亡日报》编委,《文献》杂志主编。1941年去苏北参加新四军革命文艺工作,并参与宣传、统战工作的领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进步的左翼作家,他的特殊身份自然决定了他必然会更加关注那些进步的文学社团,如中期创造社、未名社等,那些进步的作家,如华汉(阳翰笙,1927年底加入创造社,后期创造社最引人瞩目的新秀)、周全平(1919年开始写小说。他早期的一些小说关心农民苦难,揭露豪绅劣行。在创作社成员中,他比较关注农村题材,被称为中期创造社“表现突出的小伙子”)等。而1929年上半年革命文艺阵营内部的论争基本结束,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需要,中共有关领导要求创造社与太阳社的成员与鲁迅等作家联合起来,成立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因此阿英对鲁迅的推崇就自然得知了。

  因为阿英是以创作戏剧著称,因此在介绍完诗歌后他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当时戏剧发展的情况。同时在后面的各项编目中也可见一斑。他详细的介绍了民众戏剧社(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戏剧社团,在作家小传中也涉及了其主要成员汪优游、柯一岑、欧阳予倩、熊佛西、沈雁冰等人,指出他们提倡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的创作。在编目中也提到了由这个社团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介绍戏剧的杂志――《戏剧》月刊),紧接着提到了南国社,同时对田汉这位进步的戏剧作家也十分推崇。田汉作为南国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阿英讲述了他与南国社的奋斗历程(1924年《南国》半月刊问世,标志着南国社的诞生,1926年他与唐槐秋等人创办南国电影剧社,1928年又与徐悲鸿、欧阳予倩创办南国艺术学院,1928年南国社正式成立)。又提到了戏剧协社(以应云卫、谷剑尘为骨干,又吸收了欧阳予倩、汪优游等人,后来洪深的加入使戏剧协社的形象大为改观)。在作家小传里阿英详细的介绍了洪深(第一个专攻西方戏剧,并系统学习了戏剧表演、导演、舞台效果和经营管理的中国人,他建立了正规的导演制,实行了严格的排练,并实现男女合演,将舞台布景也由原来的平面景改为立体布景,这些做法在当时国内尚属首创,使正处于由文明戏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中国话剧完成了历史性转化。1928年4月洪深提议用“话剧”一词统一当时戏剧的称谓,同年冬加入南国社,任中华电影学校校长、明星电影公司编导主任。他导演的《少奶奶的扇子》被称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演出。1926年创办复旦剧社,历任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外文系教授、主任,从事教学工作达30年之久。洪深自1922年起还兼搞电影工作,曾于1925~1937年任明星影片公司编导,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电影文学剧本《申屠氏》,并引进了有声电影技术)、宋春舫(第一个将“欧洲戏剧”一课搬上中国的大学课堂)等人。接着还介绍了北京实验剧社(“爱美剧”浪潮席卷全国后,北方的中心)。十分详细的回顾介绍了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戏剧发展史。从阿英对鲁迅、进步社团、进步作家和戏剧的重视,再一次可以看到主观情绪对编者在编纂过程中的影响。

  通过对序例的阅读,可以发现阿英对史的观念十分推崇并在序例中进行了实践,以时间顺序为轴,在文学的立体空间中开辟了许多小的空间,对不同体裁的文学进行分类收藏,十分有条理。在编目中以总史为名,再详细列出会社史料、作家小传、史料特辑、创作编目、翻译编目、杂志编目,清晰详实,较为完整的展现了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点点滴滴。所收的文献、所作的记录客观性较强,极具历史价值。在序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史”字贯穿整篇。正如阿英自己所说:“现在说到杂志的编目,关于这一部分的存在,曾经有过很长时期的考虑,就是有没有编的必要,只为检索的便利,有着索引也已够,不必再来一个编目,就史的意义上讲,却又觉得不可少。因为这些支配着当时运动的典籍,现在已不大容易找到……使从题目也可见到当时文运是如何向前发展的。好像是读一部有系统的文学史书。”

  【参考文献】

  [1]阿英.中国新文学大系第十集(资料索引)[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36.

  [2]朱德发.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实用教程[M].济南:齐鲁书社,1999.

  [3]陈白尘,董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相关文章

  • 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的成就与不足
  • <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的成就与不足 郑伟 最近看到新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极为兴奋,深感是一部大有功德的工具书. 首先,它是众多编写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本书收集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创作和翻译的书目,力求齐备.注明作 ...查看


  • 现代中国文学作家
  • 现代中国文学作家(1-3卷,评论)1928-1930,泰东:增订后改名<批评六大文学作家>,1932,亚东 欢乐的舞蹈(小说戏剧集)1928,现代 麦种集(散文集)1928,上海落叶书店 流离(日记)1928,亚东 暴风雨的前夜 ...查看


  • 参考书目[1]
  • 参 考 书 目 <山海经校注> 袁柯校注 <尚书今古文注疏>三十卷 [清]孙星衍注疏 <周易古经今注> 高亨注 <毛诗正义>二十卷 [汉]毛公传 郑玄笺 [唐]孔颖达正义 <诗经集传&g ...查看


  • 浅析多媒体数据库的关键技术
  • 摘要:多媒体资料是以文件的形式在计算机上存储的,它利用各种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功能就可以实现存储管理.文件系统方式存储简单,当多媒体资料较少时,浏览查询还能接受,但演播的资料格式受到限制,最主要的是当多媒体资料的数量和种类相当多时,查询和演播 ...查看


  • 现有重要工具书和部分参考书籍分类目录
  • 现有重要工具书和部分参考书籍分类目录 一.通用类词典及语言文字类工具书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研.语文) 修订版<辞源>(商务) 修订版<辞海>(上海辞书) & ...查看


  • 浅析科幻小说的创作主题
  • 作家作品新论21 浅析科幻小说的创作主题 ■衡水学院中文系 周 倩 内容摘要:当今文学界,科幻小说正在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科幻小说丰富的想象力及其对宇宙.对自然.对人类自身处境的密切关注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兴趣.丰富的创作主题正是科幻小说受到 ...查看


  • 浅析失效专利信息的获取途径及方法
  • 浅析失效专利信息的获取途径及方法 发布时间: 2012-10-22 15:50来源:科易网 摘要:据相关专家透露,失效专利是一座未被人们开发的宝库,是社会公众都可以无偿使用的财富,人们不用花钱就能获得所需的技术信息.那要如何才能快速的获取失 ...查看


  • 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浅析
  • 摘要:本文对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的特点以及个人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管理 0引言 个人健康档案是个人自我保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每个人疾病的发生. 发展 . ...查看


  • 工具书的查找和利用方法
  • 一.工具书的基本知识 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迅速提供某方面的基本知识或资料线索,专供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工具书具有知识性.资料性和检索性的特点.工具书按内容分有综合性的.专科性的:按文种分有中文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