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类作文评价教学目标的系统研究

说明类作文评价教学目标的系统研究

侯军

目前的作文评改有很多是急功近利的应试性评价,对学生的思想、性情、智力等关系着终身发展的人文素养的关怀是不够的。于是,只要说得通顺、说得顺利,能玩出新花样,教师明明知道学生说的是言不由衷的话,也给子很高的分数。于是学生思想越来越浅薄,情感越来越假,文章却写得越来越“漂亮”。

“新课标”提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目前,西方世界正形成一种以“档案袋评定”、“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表现展示评定”等“表现评定体系”的评价改革运动。根据“新课标”的不同的评价方式,我们在作文的不同评价方式中都应该注重人文关怀。

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责任,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智力品质和人格修养的重任,关系着学生的终身发展。笔者以为,面对承载着学生人格性灵、智力、热情和思想觉悟的精神产物,作文评改应要重视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要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关注学生思想省悟的自主性。

新课标在针对写作提出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重视真情实感的表达。”这里通过对作文内容的真实,价值取向的客观、公正、求善求美和心理状态的健康等方面的评价,强调了关怀学生人格品质的健康性,反映了现代社会需要人具有求真务实、崇尚自然美、关爱生命和生活、关爱他人和社会、追求美好理想、乐观豁达而积极进取等健康的性格和心理品质的要求。笔者以为,要真正接受这一建议,作文评价必须首先确立既重视社会共性,也重视生命个性的标准。

长期以来,从日常练笔到考试,作文评价十分看重作文的社会共性,要求文章以政治思想、伦理道德需要为指导,有社会认可的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选取有益于集体、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的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的材料。诚然,“为时而作”“文以载道”是作文应尽的本分,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不容质疑。可是过分强调“时”“道”的表达,唯社会意义是求,忽视生活的多元化,忽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忽视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忽视学生情感体验的个性:一味地重视社会共性、理性,轻视生命个性、情感,把学生的思想纳入预设的,符合社会公德,几乎没有个人意志情感的模式中,作文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关的东西。学生只知千方百计迎合评价者的意图,顾虑自己抒发的感情不够高尚,顾虑自己的思想不成熟、不深刻,于是不得不“言不由衷”把自己掩饰起来。面对作文,总是把先前来自课本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作为思想基础,一写游记,就总是抒发热爱、赞美祖国之情;一写好人好事,就总是发出社会主义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慨;一写学习、训练,就总是为国争光或要勤奋有毅力;一写父母,就总是深夜背着生

病的“我”上医院或冒雨给“我”送伞„„这样众口一辞、千篇一律,空话、套话甚至假话大行其道的作文,谈何真情实感? 谈何心理健康?

新课标从教育的基本价值功能 (即教育是社会个体化的过程,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具有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需要; 又是个体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具有个体的价值取向需要) 出发,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既体现了社会主流文化对教育本质属性的追求,又反映了社会个体对自身发展的美好愿望,把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体价值取向统一起来。在作文评价中,如果我们既重视社会共性,也重视生命个性,那么,学生在作文中既可以“载道”、“为时而作”,也可以诚挚、率直、不失赤子之心地充分自由地表情达意。真话、真情,就会在作文中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作文内容真实了,价值取向健康了,但写的可能总是老一套,没有推陈出新的新味、新意,思维形成定势无法开拓,作文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了。

古往今来感叹离情别绪的诗词数不胜数,可最有生命力的还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词,令人折服的除了其中的豪迈豁达之气外,更有作者超乎常人智慧的创造性思维。新课程标准在给写作评价的建议中就强调要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这反映了现代社会需要人具有创新精神的要求。笔者以为,在作文评价中着眼于智力方面的评价比单纯地知识、技巧方面的评价更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怎样从智力的角度开展作文评价呢?如学生作文的一个通病是写不具体,我们发现后总是评价为“不具体”,笼统、模糊地视为词汇量不够,要求注意平时积累,着眼于语言的模仿、词汇的修饰。其实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问题的症结在于智力因素的弱化或缺失。如果观察淳光掠影,就会一笔带过;如果观察仔细周详,但储存的力度不够,即记忆发现的能力较弱,也会一笔带过;如果对眼前的人、事、物、景观察仔细,记忆也牢固,但就事论事,不能上下前后左右古今中外挂牵勾连,缺少应有的联想和想象,也会一笔带过。只有作文评价能准确到位地指出问题症结所在,作文指导才能准确到位,“不具体”的通病才能被克服。平时的作文评价,师生共同对习作多从智力水平的角度加以确认和评估,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写好作文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又如学生写到:“河里的水很活泼。”“牵牛花爬到树上,象淘气的小弟弟。”“她的眼睛像一弯月亮。”怎么评价呢? 常见的评语是“描写生动,修辞恰当。”这只是从作文技巧上的认定。如果是智力评价,就应该是“观察仔细、善于想象和联想”。这两种评价都有用,但智力评价更能抓住本源,更能使学生明白:这样写是聪明的表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写作这种表达交流形式是异常艰苦的创造性智力劳动,如果习作者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不能合成对这一表达交流形式的积极性,那么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是不可能克服困难、排除障碍、锲而不舍、以抵于成的。况且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尽管意志品质比过去有所提高,但自制力不强,遇到困难时,往往缺乏毅力,应付了事。作文评价就要尽量激发、保护和提高他们对写作这种表达交流形式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

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愉快的、怀有成功感和创作欲的情感,能使学生对写作活动抱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反之,形成了消极、苦闷、讨厌等情感,则会使写作成为折磨人的苦差事。许多优秀教师如于漪,魏书生、潘凤湘、张富等,都能在每次作文评价中给学生以成功感,加深学生完成作文后愉快胜任的情感体验,井以此激发学生盼望再度作文的创作欲。

一般来说,根据初中学生作文实际,他们的个体写作能力可分为三类:超前型、一般型、欠帐型,因此作文评价要避免一刀切,井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对超前型要指要害,鼓励个性和创造;对一般型要重视规范,指出长处;对欠帐型要降低要求,放大优点,假如一个写作能力很差的学生,写了一篇比过去有些进步的作文,老师便热情地肯定了其中某个段落、某个句子,甚至是某个用得不错的词语,井给予表扬。这样,每个学生对自己的作文都有信心,写作积极性就会提高。这是从横向上关怀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方法,还可从纵向上关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把学生" 过去的能力" 和" 现在的能力"(肯定高干过去) 进行比较,很容易增强学生作文的信心。

荀子在 《劝学》中强调:“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用君子的标准来要求我们的初中学生不太实际,但“博学”和“参省”是每一个想要完善自己思想、言行的人所需要的必经之路。

传统的作文评改由教师一手把持,学生无须过问。学生按规定上交作文后,教师作为唯一的读者兼评委就夜以继日,煞费苦心地精批细改,累得喘不过气来。尽管被批改过的作文立意要正统得多,语言要老成得多,格式要规范得多,可是大框小圈之中,童心“野”趣也被窒息殆尽。学生面对被老师批得“万紫千红”的作文本时,少有感激,多有失落或不屑一顾甚至棍怒之情,少有学生认真思考老师的评价和修改,更少有学生自己去认真修改,以致干教师费心费力的评改变成了一厢情愿,劳而无功。这种单向评改忽略了学生思想省悟的自主性,使师生交流流于形式,作文教学的目的成了教师的目的而不是学生的目的,作文成了学生的任务,评改成了教师的任务几乎与学生无关。

学生有时意识不到自己作文中的遗漏,而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就可以让某些学生代替教师向另一些学生提供信息,学生往往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或者学生能得到对自己理解的评价信息。这样,就很容易创设出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可以被他人评价; 也容易做到有意识地帮助和引导学生把以教师为主导的外部评价转化为学生对自己的内部评价,并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下,或优生帮差生或两人互评互改或分小组集体评改,在自由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得到了共同提高。

新课标下,我们老师究竟该以怎样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作文的好坏?虽说作文评价无法与数学相比,不能用一把固定的尺子测量优劣,但也从来都有一定的总要求,而这些原本模糊的大要求却又受应试的影响变得清晰化、具体化了,于是只要是中心明确、描写具体、语言生动、段落清楚的习作就是好文章,于是也就有了考场作文千篇一律的现象。这“千篇一律”缘于作文考分高的美好心愿,训练于平时的点点滴滴,几乎每一篇习作都是老师详细

指导的同一模式,有的甚至于背诵佳作翻版。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个性化学习,那么,学生作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一块首先得走出以往假、大、空的怪圈,竭力倡导“个性鲜明”的习作。因此,作文改革必须从转变教师对作文的评价观念入手。

1、提倡真情作文

欲要倡导个性鲜明的作文,得提倡写真情作文,惟有真情表白的习作才是鲜活的,有个体生命力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真情作文更是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 老师得善于捕捉时机,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真情表白。

提倡真情作文不光体现在老师的引导上,还体现在老师的评语上。记得在那篇日记下,我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多么好的文采!多么诚的情感!李老师的眼前豁然一亮。相信你会给五(2)班带来新的生命力!” 自那以后,她的每篇日记都是实话实说,有时甚至直言提出建议。看来,老师的评价观念对学生习作的影响是无比深远的。

2、重视实践作文

实践出真知,只有亲自实践过的东西才写得真实细腻,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感染力。结合实践活动,我让学生写自己的活动所得。因为实践活动内容广泛,过程不一,所以学生的习作素材也就各不尽然,至于所思所感也就更加个性化了。例如,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调查“家乡的变化”之后又进行了汇报活动,在总结交流的基础上,老师适当引导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调查结果。于是一篇篇有着详实资料来源的习作诞生了,它不再是空洞的浮于表层的今昔对比。学生的感受也真切自然:“家乡的巨变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真是让人难以相信。不过,我希望家乡能够更加可爱、美丽、辉煌。”“图书馆的变化真大呀!改革真好!”“我想,未来的江阴一定会被我们创造得更富有生气。”

3、鼓励创新作文

" 所谓创新,就是求实、求异、求活,就是不满足于复制别人,而是在已知的基础上求未知,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开拓,在变革的过程中求突变。" 具体到作文教学中,实践是创新的途径。在重视进行实践作文的基础上求学生习作的创新也就不再是空中楼阁了。记得写“家乡的变化”时,我鼓励学生在构段方式上、内容安排上大胆创新,不拘一格,题目也可以随内容而定。很快,学生的作文已到了我的手中。我发现,题目除了《家乡的变化》以外,还有《厨房的变革》、《家门口的购物天堂》、《图书馆奇变》„„可谓五花八门。结构安排上也有所创新,出现了以下几种类型:优美散文型,段落整齐;详细介绍型,条理清楚;今昔对比型,描写细腻;聊天发展型,活泼生动。这些能在内容详实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的自然会被我大加赞赏一番,并在作文讲评课上进行点评。这样,又一次激发了学生创新作文的积极性。

当今社会,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日益多样化,学生的个性也日益鲜明。为了适应这一情况,就必须改进和完善评价方法,避免用单一的标准或方法测评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实践性和发展

性。可以说," 多一把尺子,也许就多一批好学生" 。作文评价也应转老师的“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对评价方式进行大胆改革。

1、重视过程评价

学生是发展着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内心感受,有着正如多元智能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个特点,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老师绝不可以一次习作的结果来评价学生的习作水平,得重视过程评价。所谓注重习作的过程评价,就是关注学生的写作的成长过程,表现在平时多从学生习作变化进步的角度来评价,即进行纵向比较。每一次的评语都是具有激励性的话语,老师千方百计寻找习作的进步之处,然后期待更上一层楼。在每一次的作文讲评课上,除了表扬优秀者,更注重隆重表扬进步者,哪怕有点滴的闪光之处与独特的真切的感受都不忘点评。就这样,在老师的影响下,学生自觉不自觉地也能正确看待习作所得的等第,注意对自己习作的前后进行比较,或者与原草稿比,或者与上一篇的习作比。在重视过程评价的氛围下,习作优秀者不再沾沾自喜,他们明白不进则退;习作困难者不再沮丧,他们懂得进步就好。这样,无疑给了学生无穷的写作动力,使他们不断奋进。

2、指导自主评价

毛主席早就说过:" 要自学,靠自己学" 。叶圣陶先生说:"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郭沫若说:" 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精神。"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给方法。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这就需要教给自主评价的方法。倘若学生不能相对客观、合理地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自主评价,那么也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学习,习作也就不可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自然更谈不上主体学习、主动发展了。为此,在作文评价方面必须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在实践中,我从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等方面指导时就常常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我经常会问“你们认为这次习作要我们写什么?”“你觉得该怎样才能写好这次习作?”“你们所选的材料是否都可以写?为什么?”“我们可以给这次习作定什么题目?”这样一开始就让学生自主参与到习作中来,为后面的自主评价作了良好的铺垫。当草稿完成后,老师不忙于阅读,而是指导学生认真朗读自己的草稿,针对起初大伙儿定下的要求仔细地反复地修改。这种自改的过程正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的过程。

3、引导相互评价

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要求在合作学习中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习作互评,是一个极好的促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评价方式。学生习作互评一般都是在小组中合作进行的,可以在组内自由结对,也可以由组长分工,还可以按组号轮着来,形式的多样化为不同层次的学生

提供了参与评价、体验成功的机会。学生是需要锻炼的,事实证明,只要老师给他们信心,给他们机会,给他们方法,那么他们会像老师那样有模有样地给同学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甚至会写上几句评语。经常进行互评,不光使学生对习作的评价能力有了提高,同时还激发了习作兴趣,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新课标给作文评价改革带来了新的活力,但能动性还在于一线的语文老师,只有转变自己由应试教育带来的作文评价观,才能真正转变原有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只有将单一的评价方式转为多元化的评价,才能让我们的作文评价充满生机,从而使中学说明文这一园地开出绮丽的花朵。

说明类作文评价教学目标的系统研究

侯军

目前的作文评改有很多是急功近利的应试性评价,对学生的思想、性情、智力等关系着终身发展的人文素养的关怀是不够的。于是,只要说得通顺、说得顺利,能玩出新花样,教师明明知道学生说的是言不由衷的话,也给子很高的分数。于是学生思想越来越浅薄,情感越来越假,文章却写得越来越“漂亮”。

“新课标”提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目前,西方世界正形成一种以“档案袋评定”、“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表现展示评定”等“表现评定体系”的评价改革运动。根据“新课标”的不同的评价方式,我们在作文的不同评价方式中都应该注重人文关怀。

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责任,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智力品质和人格修养的重任,关系着学生的终身发展。笔者以为,面对承载着学生人格性灵、智力、热情和思想觉悟的精神产物,作文评改应要重视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要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关注学生思想省悟的自主性。

新课标在针对写作提出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重视真情实感的表达。”这里通过对作文内容的真实,价值取向的客观、公正、求善求美和心理状态的健康等方面的评价,强调了关怀学生人格品质的健康性,反映了现代社会需要人具有求真务实、崇尚自然美、关爱生命和生活、关爱他人和社会、追求美好理想、乐观豁达而积极进取等健康的性格和心理品质的要求。笔者以为,要真正接受这一建议,作文评价必须首先确立既重视社会共性,也重视生命个性的标准。

长期以来,从日常练笔到考试,作文评价十分看重作文的社会共性,要求文章以政治思想、伦理道德需要为指导,有社会认可的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选取有益于集体、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的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的材料。诚然,“为时而作”“文以载道”是作文应尽的本分,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不容质疑。可是过分强调“时”“道”的表达,唯社会意义是求,忽视生活的多元化,忽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忽视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忽视学生情感体验的个性:一味地重视社会共性、理性,轻视生命个性、情感,把学生的思想纳入预设的,符合社会公德,几乎没有个人意志情感的模式中,作文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关的东西。学生只知千方百计迎合评价者的意图,顾虑自己抒发的感情不够高尚,顾虑自己的思想不成熟、不深刻,于是不得不“言不由衷”把自己掩饰起来。面对作文,总是把先前来自课本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作为思想基础,一写游记,就总是抒发热爱、赞美祖国之情;一写好人好事,就总是发出社会主义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慨;一写学习、训练,就总是为国争光或要勤奋有毅力;一写父母,就总是深夜背着生

病的“我”上医院或冒雨给“我”送伞„„这样众口一辞、千篇一律,空话、套话甚至假话大行其道的作文,谈何真情实感? 谈何心理健康?

新课标从教育的基本价值功能 (即教育是社会个体化的过程,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具有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需要; 又是个体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具有个体的价值取向需要) 出发,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既体现了社会主流文化对教育本质属性的追求,又反映了社会个体对自身发展的美好愿望,把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体价值取向统一起来。在作文评价中,如果我们既重视社会共性,也重视生命个性,那么,学生在作文中既可以“载道”、“为时而作”,也可以诚挚、率直、不失赤子之心地充分自由地表情达意。真话、真情,就会在作文中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作文内容真实了,价值取向健康了,但写的可能总是老一套,没有推陈出新的新味、新意,思维形成定势无法开拓,作文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了。

古往今来感叹离情别绪的诗词数不胜数,可最有生命力的还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词,令人折服的除了其中的豪迈豁达之气外,更有作者超乎常人智慧的创造性思维。新课程标准在给写作评价的建议中就强调要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这反映了现代社会需要人具有创新精神的要求。笔者以为,在作文评价中着眼于智力方面的评价比单纯地知识、技巧方面的评价更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怎样从智力的角度开展作文评价呢?如学生作文的一个通病是写不具体,我们发现后总是评价为“不具体”,笼统、模糊地视为词汇量不够,要求注意平时积累,着眼于语言的模仿、词汇的修饰。其实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问题的症结在于智力因素的弱化或缺失。如果观察淳光掠影,就会一笔带过;如果观察仔细周详,但储存的力度不够,即记忆发现的能力较弱,也会一笔带过;如果对眼前的人、事、物、景观察仔细,记忆也牢固,但就事论事,不能上下前后左右古今中外挂牵勾连,缺少应有的联想和想象,也会一笔带过。只有作文评价能准确到位地指出问题症结所在,作文指导才能准确到位,“不具体”的通病才能被克服。平时的作文评价,师生共同对习作多从智力水平的角度加以确认和评估,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写好作文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又如学生写到:“河里的水很活泼。”“牵牛花爬到树上,象淘气的小弟弟。”“她的眼睛像一弯月亮。”怎么评价呢? 常见的评语是“描写生动,修辞恰当。”这只是从作文技巧上的认定。如果是智力评价,就应该是“观察仔细、善于想象和联想”。这两种评价都有用,但智力评价更能抓住本源,更能使学生明白:这样写是聪明的表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写作这种表达交流形式是异常艰苦的创造性智力劳动,如果习作者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不能合成对这一表达交流形式的积极性,那么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是不可能克服困难、排除障碍、锲而不舍、以抵于成的。况且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尽管意志品质比过去有所提高,但自制力不强,遇到困难时,往往缺乏毅力,应付了事。作文评价就要尽量激发、保护和提高他们对写作这种表达交流形式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

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愉快的、怀有成功感和创作欲的情感,能使学生对写作活动抱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反之,形成了消极、苦闷、讨厌等情感,则会使写作成为折磨人的苦差事。许多优秀教师如于漪,魏书生、潘凤湘、张富等,都能在每次作文评价中给学生以成功感,加深学生完成作文后愉快胜任的情感体验,井以此激发学生盼望再度作文的创作欲。

一般来说,根据初中学生作文实际,他们的个体写作能力可分为三类:超前型、一般型、欠帐型,因此作文评价要避免一刀切,井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对超前型要指要害,鼓励个性和创造;对一般型要重视规范,指出长处;对欠帐型要降低要求,放大优点,假如一个写作能力很差的学生,写了一篇比过去有些进步的作文,老师便热情地肯定了其中某个段落、某个句子,甚至是某个用得不错的词语,井给予表扬。这样,每个学生对自己的作文都有信心,写作积极性就会提高。这是从横向上关怀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方法,还可从纵向上关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把学生" 过去的能力" 和" 现在的能力"(肯定高干过去) 进行比较,很容易增强学生作文的信心。

荀子在 《劝学》中强调:“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用君子的标准来要求我们的初中学生不太实际,但“博学”和“参省”是每一个想要完善自己思想、言行的人所需要的必经之路。

传统的作文评改由教师一手把持,学生无须过问。学生按规定上交作文后,教师作为唯一的读者兼评委就夜以继日,煞费苦心地精批细改,累得喘不过气来。尽管被批改过的作文立意要正统得多,语言要老成得多,格式要规范得多,可是大框小圈之中,童心“野”趣也被窒息殆尽。学生面对被老师批得“万紫千红”的作文本时,少有感激,多有失落或不屑一顾甚至棍怒之情,少有学生认真思考老师的评价和修改,更少有学生自己去认真修改,以致干教师费心费力的评改变成了一厢情愿,劳而无功。这种单向评改忽略了学生思想省悟的自主性,使师生交流流于形式,作文教学的目的成了教师的目的而不是学生的目的,作文成了学生的任务,评改成了教师的任务几乎与学生无关。

学生有时意识不到自己作文中的遗漏,而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就可以让某些学生代替教师向另一些学生提供信息,学生往往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或者学生能得到对自己理解的评价信息。这样,就很容易创设出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可以被他人评价; 也容易做到有意识地帮助和引导学生把以教师为主导的外部评价转化为学生对自己的内部评价,并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下,或优生帮差生或两人互评互改或分小组集体评改,在自由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得到了共同提高。

新课标下,我们老师究竟该以怎样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作文的好坏?虽说作文评价无法与数学相比,不能用一把固定的尺子测量优劣,但也从来都有一定的总要求,而这些原本模糊的大要求却又受应试的影响变得清晰化、具体化了,于是只要是中心明确、描写具体、语言生动、段落清楚的习作就是好文章,于是也就有了考场作文千篇一律的现象。这“千篇一律”缘于作文考分高的美好心愿,训练于平时的点点滴滴,几乎每一篇习作都是老师详细

指导的同一模式,有的甚至于背诵佳作翻版。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个性化学习,那么,学生作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一块首先得走出以往假、大、空的怪圈,竭力倡导“个性鲜明”的习作。因此,作文改革必须从转变教师对作文的评价观念入手。

1、提倡真情作文

欲要倡导个性鲜明的作文,得提倡写真情作文,惟有真情表白的习作才是鲜活的,有个体生命力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真情作文更是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 老师得善于捕捉时机,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真情表白。

提倡真情作文不光体现在老师的引导上,还体现在老师的评语上。记得在那篇日记下,我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多么好的文采!多么诚的情感!李老师的眼前豁然一亮。相信你会给五(2)班带来新的生命力!” 自那以后,她的每篇日记都是实话实说,有时甚至直言提出建议。看来,老师的评价观念对学生习作的影响是无比深远的。

2、重视实践作文

实践出真知,只有亲自实践过的东西才写得真实细腻,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感染力。结合实践活动,我让学生写自己的活动所得。因为实践活动内容广泛,过程不一,所以学生的习作素材也就各不尽然,至于所思所感也就更加个性化了。例如,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调查“家乡的变化”之后又进行了汇报活动,在总结交流的基础上,老师适当引导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调查结果。于是一篇篇有着详实资料来源的习作诞生了,它不再是空洞的浮于表层的今昔对比。学生的感受也真切自然:“家乡的巨变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真是让人难以相信。不过,我希望家乡能够更加可爱、美丽、辉煌。”“图书馆的变化真大呀!改革真好!”“我想,未来的江阴一定会被我们创造得更富有生气。”

3、鼓励创新作文

" 所谓创新,就是求实、求异、求活,就是不满足于复制别人,而是在已知的基础上求未知,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开拓,在变革的过程中求突变。" 具体到作文教学中,实践是创新的途径。在重视进行实践作文的基础上求学生习作的创新也就不再是空中楼阁了。记得写“家乡的变化”时,我鼓励学生在构段方式上、内容安排上大胆创新,不拘一格,题目也可以随内容而定。很快,学生的作文已到了我的手中。我发现,题目除了《家乡的变化》以外,还有《厨房的变革》、《家门口的购物天堂》、《图书馆奇变》„„可谓五花八门。结构安排上也有所创新,出现了以下几种类型:优美散文型,段落整齐;详细介绍型,条理清楚;今昔对比型,描写细腻;聊天发展型,活泼生动。这些能在内容详实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的自然会被我大加赞赏一番,并在作文讲评课上进行点评。这样,又一次激发了学生创新作文的积极性。

当今社会,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日益多样化,学生的个性也日益鲜明。为了适应这一情况,就必须改进和完善评价方法,避免用单一的标准或方法测评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实践性和发展

性。可以说," 多一把尺子,也许就多一批好学生" 。作文评价也应转老师的“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对评价方式进行大胆改革。

1、重视过程评价

学生是发展着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内心感受,有着正如多元智能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个特点,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老师绝不可以一次习作的结果来评价学生的习作水平,得重视过程评价。所谓注重习作的过程评价,就是关注学生的写作的成长过程,表现在平时多从学生习作变化进步的角度来评价,即进行纵向比较。每一次的评语都是具有激励性的话语,老师千方百计寻找习作的进步之处,然后期待更上一层楼。在每一次的作文讲评课上,除了表扬优秀者,更注重隆重表扬进步者,哪怕有点滴的闪光之处与独特的真切的感受都不忘点评。就这样,在老师的影响下,学生自觉不自觉地也能正确看待习作所得的等第,注意对自己习作的前后进行比较,或者与原草稿比,或者与上一篇的习作比。在重视过程评价的氛围下,习作优秀者不再沾沾自喜,他们明白不进则退;习作困难者不再沮丧,他们懂得进步就好。这样,无疑给了学生无穷的写作动力,使他们不断奋进。

2、指导自主评价

毛主席早就说过:" 要自学,靠自己学" 。叶圣陶先生说:"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郭沫若说:" 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精神。"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给方法。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这就需要教给自主评价的方法。倘若学生不能相对客观、合理地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自主评价,那么也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学习,习作也就不可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自然更谈不上主体学习、主动发展了。为此,在作文评价方面必须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在实践中,我从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等方面指导时就常常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我经常会问“你们认为这次习作要我们写什么?”“你觉得该怎样才能写好这次习作?”“你们所选的材料是否都可以写?为什么?”“我们可以给这次习作定什么题目?”这样一开始就让学生自主参与到习作中来,为后面的自主评价作了良好的铺垫。当草稿完成后,老师不忙于阅读,而是指导学生认真朗读自己的草稿,针对起初大伙儿定下的要求仔细地反复地修改。这种自改的过程正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的过程。

3、引导相互评价

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要求在合作学习中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习作互评,是一个极好的促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评价方式。学生习作互评一般都是在小组中合作进行的,可以在组内自由结对,也可以由组长分工,还可以按组号轮着来,形式的多样化为不同层次的学生

提供了参与评价、体验成功的机会。学生是需要锻炼的,事实证明,只要老师给他们信心,给他们机会,给他们方法,那么他们会像老师那样有模有样地给同学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甚至会写上几句评语。经常进行互评,不光使学生对习作的评价能力有了提高,同时还激发了习作兴趣,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新课标给作文评价改革带来了新的活力,但能动性还在于一线的语文老师,只有转变自己由应试教育带来的作文评价观,才能真正转变原有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只有将单一的评价方式转为多元化的评价,才能让我们的作文评价充满生机,从而使中学说明文这一园地开出绮丽的花朵。


相关文章

  • 从"碎片化"走向课程化的作文备课
  • 从"碎片化"走向课程化的作文备课 --以东营市实验中学"生活化作文实践与研究"为例 文|于保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倡导生活化作文,现任教于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昵称:教书先生) [摘要]作文教学的课程 ...查看


  • 初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
  • 初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计20分) 1.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和. 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 和 . 2.<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 3 ...查看


  • 汉语学答案
  • 一.简答题 1.简述新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 ①1950年:将"国语"和"国文"合称为"语文",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初步形成: ②1953年:关于"红领巾" ...查看


  • 电大[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平时作业答案
  • 电大<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平时作业1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新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 ①1950年:将"国语"和"国文"合称为"语文",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初步 ...查看


  • 2015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 2015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第1篇: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 ...查看


  • 小学低年级立体作文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 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滚动课题 <小学低年级立体作文教学模式研究> 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 徐婵英 王延泰 作者 单位:海阳经济开发区小学 课题组成员:徐守旭 李 敏 刘亚平 王艳萍 周彩霞 刘玉山 纪 ...查看


  • 语文教学论考试重点
  • 语文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中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而设计的教育性经验.具体理解: 其实质是解决语文教育的内容的:学校教育中涉及到经验:为特定目标服务的经验:经验包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存在于不同实体中的经验:不同级别的经验. 语文教学:学校 ...查看


  • 上海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况分析报告
  • [ 作者: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转贴自:上海教育 第2007-09B期    点击数:57    更新时间:2007-10-11    文章录入:hch ] 上海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况分析报告 [ 作者: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转贴自 ...查看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笔记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A1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A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颁布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