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主要是由颈椎骨边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和韧带钙化,导致颈椎正常弧度消失、椎间隙狭窄。由于骨赘压迫脊神经根,引起臂丛神经剧烈的疼痛,牵扯到肩、臂,放射到手指,时间长了就会引起相应部位的肌肉萎缩。又因颈椎稳定性降低,在转颈、过度仰头或低头时,压迫椎动脉,造成供血不足,又会导致发作性眩晕、复视、耳鸣、视物不清、猝倒等症状。 颈椎病分为五种类型,即: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和混合型。还有许多类型的颈椎病由于不常见,容易使人们误诊误治――看看它们如何伪装的吧。 颈胃综合征――冒充胃病 在银行工作的老罗最近总觉得颈部酸胀,上腹饱胀并隐隐作痛,有时还恶心呕吐。他服用多种胃药都不管用,到医院经胃肠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也未见异常。后来经专家会诊,通过拍X光片,才发现颈椎有明显的骨质增生。原来,老罗的“胃病”是由颈椎病引起的,医学上叫“颈胃综合征”。那么,为何会痛在胃,病在颈呢? 患颈椎病时,增生的骨刺以及变窄的椎间隙,对颈部的交感神经会产生不良刺激。这种刺激信号进入颅内的交感神经网络,传入植物神经中枢,然后再下传到内脏,会使胃出现两种不同的症状: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胃肠分泌和蠕动受到抑制,出现口干舌燥、不思饮食、腹胀不适、打嗝嗳气、上腹隐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当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时,则会出现食欲增强、返酸嗳气,饥饿时疼痛,进食后有所缓解等类似胃溃疡的症状。 由于颈胃综合征痛在胃,病在颈,所以治疗上应先治颈再治胃。随着颈椎病的改善,“胃病”也就会随之好转乃至痊愈。 颈心综合征――假装心脏病 北京一位中年女会计师,8年来反复出现突发性胸闷、心前区疼痛,多家医院均诊断为冠心病。但其长期服用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药物均无效果。后来她到一家医院求治,检查心电图并作心脏负荷试验均无异常。经医生追问其病史后得知,她“心绞痛”多发生在伏案时间过久、高枕睡眠起床时或突然扭头后,且伴有颈部不适感。后来经拍片检查,发现系颈椎骨质增生,即颈椎病引起的颈心综合征。 颈心综合征属颈源性疾病。当患者的第二三颈椎压迫或牵拉其前面的颈交感神经节时,心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冠状动脉收缩,发生供血障碍,从而导致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等类似冠心病的临床症状。 颈心综合征患者年龄多偏大,且多有血脂偏高、动脉硬化等特点。因此,凡有上述症状而又久治无效的“心脏病”患者,一定要留神颈心综合征。 颈源性高血压――冒牌高血压 老罗在一家杂志社当校对多年,近年来经常感觉颈后部酸胀、头昏、头晕、记忆力减弱、全身无力等。半年前经医院检查系高血压,于是老罗开始服降压药物治疗,并按医生嘱咐饮食注意少盐,可是用药后,血压仍然降不下来。后来经心内科专家详细检查,发现他血压升高与颈部酸胀大致同步出现,遂拍X光片和进行CT检查,最后确诊为颈椎病。原来,老罗的高血压是由颈椎病所引起,系颈源性高血压。经过牵引、按摩等治疗,血压可恢复正常。 临床研究发现,约30%的高血压患者是由颈椎病变引起的。由于长期未能进行针对性治疗,口服降压药作用不大,症状不但无法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使患者承受了不必要的痛苦。 引起血压变化的颈椎病变有: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钙化、骨质增生、椎管狭窄、椎体不稳、环枢关节半脱位等。这些病变组织刺激、挤压支配心脑的植物神经,引起脊前动脉缺血,造成侧角内交感神经细胞功能障碍,导致心脑血管舒缩失常,这是引起血压异常的主要原因。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的发病年龄相似,有些症状很容易互相混淆。因此,服降压药无效的患者,不妨去检查一下是否得了颈源性高血压。 颈源性吞咽困难――假冒食道癌 62岁的丁大爷以前是机关的资料员,长期伏案查找各种资料,退休后在老年大学练习书法。最近一年多来,他总觉得咽部不适,后来又出现吞咽困难,特别是头向后仰时最明显,严重时喝水都困难,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去医院就诊,医生怀疑是食道癌,可是做了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都未发现异常。后来经专家会诊,作颈椎CT检查,才发现是颈椎椎体前缘骨质增生压迫所致。按颈椎病治疗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像丁大爷此类病症,是由于下部颈椎椎体骨质增生速度过快,骨赘过大,压迫紧贴颈椎前方的食管,使食管发生炎症、水肿,而引起食管狭窄之故,临床上极易误诊为食管疾病。 颈源性眩晕――仿冒脑血管病 周大爷在行走时,有两次猛然回头,突然发生眩晕、两腿发软而致猝倒。到某门诊部就诊,怀疑是小中风,但转往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后,结果却是颈椎病引起的“颈源性眩晕”。在发生这种状况时,人们往往会以为是发生了中风或心肌梗死。颈椎病患者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容易在颈部转动时压迫椎动脉和刺激颈交感神经,促使椎动脉狭窄和痉挛收缩,使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内耳和前庭等部位发生缺血,从而导致眩晕。 由此可见,颈椎病患者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而压迫途经颈椎的血管、神经和邻近组织及器官,便会出现形形色色的症状。除了以上这些病例,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心律失常、失眠烦躁、精神抑郁、视力及听力障碍、嗅觉及皮肤感觉异常等症状。因此,若这些症状久治无效,就应该查查颈椎,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编辑/吕毅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主要是由颈椎骨边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和韧带钙化,导致颈椎正常弧度消失、椎间隙狭窄。由于骨赘压迫脊神经根,引起臂丛神经剧烈的疼痛,牵扯到肩、臂,放射到手指,时间长了就会引起相应部位的肌肉萎缩。又因颈椎稳定性降低,在转颈、过度仰头或低头时,压迫椎动脉,造成供血不足,又会导致发作性眩晕、复视、耳鸣、视物不清、猝倒等症状。 颈椎病分为五种类型,即: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和混合型。还有许多类型的颈椎病由于不常见,容易使人们误诊误治――看看它们如何伪装的吧。 颈胃综合征――冒充胃病 在银行工作的老罗最近总觉得颈部酸胀,上腹饱胀并隐隐作痛,有时还恶心呕吐。他服用多种胃药都不管用,到医院经胃肠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也未见异常。后来经专家会诊,通过拍X光片,才发现颈椎有明显的骨质增生。原来,老罗的“胃病”是由颈椎病引起的,医学上叫“颈胃综合征”。那么,为何会痛在胃,病在颈呢? 患颈椎病时,增生的骨刺以及变窄的椎间隙,对颈部的交感神经会产生不良刺激。这种刺激信号进入颅内的交感神经网络,传入植物神经中枢,然后再下传到内脏,会使胃出现两种不同的症状: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胃肠分泌和蠕动受到抑制,出现口干舌燥、不思饮食、腹胀不适、打嗝嗳气、上腹隐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当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时,则会出现食欲增强、返酸嗳气,饥饿时疼痛,进食后有所缓解等类似胃溃疡的症状。 由于颈胃综合征痛在胃,病在颈,所以治疗上应先治颈再治胃。随着颈椎病的改善,“胃病”也就会随之好转乃至痊愈。 颈心综合征――假装心脏病 北京一位中年女会计师,8年来反复出现突发性胸闷、心前区疼痛,多家医院均诊断为冠心病。但其长期服用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药物均无效果。后来她到一家医院求治,检查心电图并作心脏负荷试验均无异常。经医生追问其病史后得知,她“心绞痛”多发生在伏案时间过久、高枕睡眠起床时或突然扭头后,且伴有颈部不适感。后来经拍片检查,发现系颈椎骨质增生,即颈椎病引起的颈心综合征。 颈心综合征属颈源性疾病。当患者的第二三颈椎压迫或牵拉其前面的颈交感神经节时,心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冠状动脉收缩,发生供血障碍,从而导致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等类似冠心病的临床症状。 颈心综合征患者年龄多偏大,且多有血脂偏高、动脉硬化等特点。因此,凡有上述症状而又久治无效的“心脏病”患者,一定要留神颈心综合征。 颈源性高血压――冒牌高血压 老罗在一家杂志社当校对多年,近年来经常感觉颈后部酸胀、头昏、头晕、记忆力减弱、全身无力等。半年前经医院检查系高血压,于是老罗开始服降压药物治疗,并按医生嘱咐饮食注意少盐,可是用药后,血压仍然降不下来。后来经心内科专家详细检查,发现他血压升高与颈部酸胀大致同步出现,遂拍X光片和进行CT检查,最后确诊为颈椎病。原来,老罗的高血压是由颈椎病所引起,系颈源性高血压。经过牵引、按摩等治疗,血压可恢复正常。 临床研究发现,约30%的高血压患者是由颈椎病变引起的。由于长期未能进行针对性治疗,口服降压药作用不大,症状不但无法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使患者承受了不必要的痛苦。 引起血压变化的颈椎病变有: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钙化、骨质增生、椎管狭窄、椎体不稳、环枢关节半脱位等。这些病变组织刺激、挤压支配心脑的植物神经,引起脊前动脉缺血,造成侧角内交感神经细胞功能障碍,导致心脑血管舒缩失常,这是引起血压异常的主要原因。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的发病年龄相似,有些症状很容易互相混淆。因此,服降压药无效的患者,不妨去检查一下是否得了颈源性高血压。 颈源性吞咽困难――假冒食道癌 62岁的丁大爷以前是机关的资料员,长期伏案查找各种资料,退休后在老年大学练习书法。最近一年多来,他总觉得咽部不适,后来又出现吞咽困难,特别是头向后仰时最明显,严重时喝水都困难,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去医院就诊,医生怀疑是食道癌,可是做了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都未发现异常。后来经专家会诊,作颈椎CT检查,才发现是颈椎椎体前缘骨质增生压迫所致。按颈椎病治疗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像丁大爷此类病症,是由于下部颈椎椎体骨质增生速度过快,骨赘过大,压迫紧贴颈椎前方的食管,使食管发生炎症、水肿,而引起食管狭窄之故,临床上极易误诊为食管疾病。 颈源性眩晕――仿冒脑血管病 周大爷在行走时,有两次猛然回头,突然发生眩晕、两腿发软而致猝倒。到某门诊部就诊,怀疑是小中风,但转往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后,结果却是颈椎病引起的“颈源性眩晕”。在发生这种状况时,人们往往会以为是发生了中风或心肌梗死。颈椎病患者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容易在颈部转动时压迫椎动脉和刺激颈交感神经,促使椎动脉狭窄和痉挛收缩,使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内耳和前庭等部位发生缺血,从而导致眩晕。 由此可见,颈椎病患者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而压迫途经颈椎的血管、神经和邻近组织及器官,便会出现形形色色的症状。除了以上这些病例,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心律失常、失眠烦躁、精神抑郁、视力及听力障碍、嗅觉及皮肤感觉异常等症状。因此,若这些症状久治无效,就应该查查颈椎,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编辑/吕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