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服务产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王文通

农业科技管理 1998年08期

  一、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

  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到进行农产品购销体制和价格机制的改革,到农村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实质上是一个把农业逐步推向市场的过程,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必然要形成国内外需求的“大市场”与我国小生产的不协调性。而我国特有的千家万户小生产如何与这种大市场相适应,就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办法,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

  众所周知,物流是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商流是商品价值的运动,两者相辅相成。商流是物流的基础,物流是实现商流的保证,只有物流畅通无阻,才能使商品顺利完成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因此,农副产品要真正的步入市场,必须依靠先进物流设施来支撑,而近几年兴起的产业化就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的需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在保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稳定不变的前提下,对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产品,按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原则,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实体和体系,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也就是使各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科学组合,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拓展。在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中,服务社会化是与经营一体化和管理企业化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载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产业链”,完整的“产业链”应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因此,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实际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主导产业不断产生、建设的过程。

  此外,农业产业化的实现,是建立在现代科技进步的基础上的,诸如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农副产品的加工、升值、产业链的拉长、深化和优化都要依靠科学技术,技术进步是农业产业化的活力之所在。从目前农业产业化实践看,凡是实行了产业化经营的农业,技术进步都比较快,一般来说,农业产业化程度越高,其对技术服务的要求也越高。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广义概念,包括产前、产中、产后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也是实行专业化生产的重要标志。而农业技术部门,为了适应这种大的变革,也必须跟随上去,形成多种技术服务产业,如农业科技产业、农业技术服务产业,还有经营产业等等,当然农业部门内也还有些无法形成产业的专业,甚至有的由于国家必须调控不允许形成产业化的产业,何况我国农业总体属“弱质产业”,有部分目前暂属于公益事业。因此,农业产业化很多方面还需要去探索。但总的要肯定:农业产业化是把我国农业和农民引向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也是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经济体制和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是实现“二个转变”的结合点。就我们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来说,经过多年的建设,结构基本合理,体系基本完整,已创造了良好条件,但由于它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农技推广体系,仅局限在产中服务阶段,近年虽大力倡导“技物结合”,已向产前延伸,但向产后延伸仍不够。因此,现在主要是运行机制上作文章,一定要适应国情,将运行机制搞活,所以发展农业技术产业化,我们自己必须进行适度改革才能适应产业化对其更高的要求。

  二、 发展农技产业化服务是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1.农技推广面临双重任务。进入九十年代,中央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面临更快发展的机遇。农业生产的目的既要保供又要增收,并逐步以效益为中心,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逐步以市场为导向,其商品化程度将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方式从分散经营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生产效率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内容也从种植业,养殖业向加工业,流通业等纵深发展。因此,与之相适应的农技推广工作也面临着深刻的变化。推广工作既要为农民提供产中技术服务,又要为农民提供产前、产后配套服务,还要发展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服务;推广行为既是行政事业行为,依靠政府扶持加以保证,又是市场商业行为,依靠经营服务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在此情况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技推广体系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2.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的提高又指导实践的发展。江苏省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农技服务发展也是如此。八十年代初在恢复和建立推广机构的过程中,江苏根据各级财政比较困难,财力支持有限,而农业的发展、农民迫切需要服务的特点,大力倡导农业部门创办实体,提出“围绕服务办实体,办好实体促服务”,并根据当时形势,提出“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十个轮子一起转的发展思路,大大加快了实体建设步伐。随着经济的转轨变型,又提出农办实体一要面向农村,二要紧贴业务,三要依托体系,四要发挥优势,使农办实体在调整中发展提高,近几年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又进一步提出,发展农技服务产业化的口号,并确立种子、植保、农化服务、站办农场建设为突破口,同时积极发展贸工农一体化“龙头”企业。种子一直是农业部门独家经营,搞育、繁、推、销一体的产业化工程,条件最为成熟,农化服务江苏已有很多“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的成功典型,通过世行贷款项目,江苏农业部门又筹建起了几十家复混肥厂,有自己的优势;植保防病治虫,农业部门有测报、统一防治率高的有利条件;站办农场经营是基层农技部门实践的产物,也显示出优越性,是农业部门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的优势所在,也是我们的老本行;贸工农一体“龙头”企业,虽然要求较高,难度较大,但农业部门同样具备有利条件,为农服务的信誉,与农民的深厚感情就是农业部门最大的资本,因此,通过发展农技产业化服务,也可以促进和带动农业的产业化。

  3.因地制宜探索农技推广服务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形式。农技产业化的类型也需要因地制宜,各地有各地特点。例如:山西将本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归纳为三大类型十种模式。在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公司+农户的推广模式已突破传统农技推广模式,而山东已有1.3 万多农业“龙头”组织,带动100万农户,形成330万公顷基地。而江苏省以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化农技服务,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也已初具雏型,大概可归纳为五种类型。

  一是在农业内部围绕技术服务一体化型产业。目前该省县、乡两级农技部门共有2600多个“技工贸”实体,开展种子、复合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经营和技术系列化服务。其中统一供种达60%,复混肥生产占全省总量的1/3,农药经营已占总量的60%。

  二是以科技为载体与社会融合产加销一体化型产业。以一项新技术带动全社会形成产业化生产。技术服务部门成为龙头,江苏一些县、乡、镇这种各自组成一个产业链的也不少,如邳州新河镇、畜牧兽医站为龙头,引进AA鸡形成镇村级养殖场20个,6个肉鸡养殖专业村的镇、 村、户三级生产体系,并建立站办现代加工厂,集种、养、加、销于一体的集团性企业,生产出50多个系列商品。1996年销售1700吨,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增收320元。又如大沙河果园试验区, 引进日本红富士苹果从不断选育、扩繁、扩大推广全丰县40万亩,以果园为龙头的生产加工、分级、包装,鲜、加工种类型形成集散地的产业化生产,全县1/2税收来自这一产业。

  三是贸工农一体联合型服务产业。江苏全省农业部门创办的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及流通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已有30多家,如连云港农业局创办的从事蔬菜加工出口的如意公司,已成为全国同行业中出口数量最大,品种最多,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是我省首家有股票上市的贸工农一体化企业,也是全国蔬菜出口行业中第一家股票上市的企业。

  四是与非技术服务部门联合组建产、加、销一体化型产业。根据某一“产业链”特定各环节的专业的技术、设备、经济、营销等各自优势,在资产联结的基础上联合组建新的产业系列,如高邮县将农技服务、种子供应、粮食生产、加工、贸易等单位。组建的贸工农一体化的江苏珠光集团,除开发“珠光米”外,还开发一系列副产品,取得很好效果。

  五是综合生产经营型服务产业。到去年底,江苏全省有670 多个乡、镇农技站创办了小农场,占乡站数的1/3,经营土地面积13万多亩,占全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总数的1/10。

  4.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自我积累功能必然加强。在农村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农技推广部门在政府不可能大量投入资金而又丝毫不能放松粮棉油生产和技术推广的情况下,只有加强自己运行机制的灵活性,才能适应需要,同时自然积累功能也提高,凡是这样办的,已初见成效。例如:江苏省1995年全省,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单位拥有各类经济实体9000多个,年销售收入达188亿多元, 利税达到12亿元,出口创汇1.67亿美元。已初步形成具有较强服务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服务产业。“七五”期间,全省实体创收用于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达1.62亿元。占同期国家投资的45%,全省每年从实体创收中用于补贴农民技术员的工资福利达一亿元左右,农办实体已成为农技服务体系的支柱,成为以工补农的第二渠道。“弱质产业”的形象也逐步得到改善。

  三、明确思路 探索前进

  农业技术服务中的各项专业技术能否形成产业,它是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而形成与发展的,强求是不行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农村经济面貌已经出现新的飞跃。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一个阶段的历史必然产物,而为之服务的农技推广服务部门也必须相对应地为它的全过程服务好,这就需要明确思路、探索前进。

  1.更新观念,勇于探索。我国农业长期形成为一“弱质产业”。而为之服务的农技推广工作长期属公益性事业,但面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已开始培育农业新的生长点,“弱质”也可能逐步变成不弱,而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基本上仍沿袭小农经济产中技术服务的基本框架,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产业化的更高要求,一般来说,农业产业化程度越高,其对技术服务要求也愈高。但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农技推广部门必须更新观念,勇探新路。纵观世界各国农技推广机构在保持推广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连贯性的前提下,近几十年其运行机制也在不同程度上调整与改进。如美国进行了三次调整;荷兰是一个农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它们推广机构运行机制进行了四次大的变革;而泰国在80年代后期随着“政府+公司+银行+农户”的新型生产模式出现,它推广运行机制在市场调节的机制上增加政府行政干预的因素。因此,我们农技服务部门应该根据我们国情和农村经济发展状态,更新观念,适应上去,不能停留在开方买药,必须构成自己的产业系列,也可纵向伸延横向联合形成自己的产业,走出自己的路。

  2.健全和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我国农技推广机构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初成体系,但在一些“断粮断奶”撤局并委、乡站下放等影响下,也带来一些影响,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对农技推广体系,必须要加强,要使技术能够真正送到千家万户,促进经济发展,县、乡两级推广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不完善的要充实提高。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农技推广服务,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需要。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谁不重视,谁就被动挨打。

  3.因地制宜,发展农技服务型的规模经营。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整个农村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农业打破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而且促进了其他各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大批劳动力脱离种植业转向二、三产业,而且出现较多的“兼业农户”,有些农户只重视产出,而忽视投入。同时农业要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农业生产规模过小,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因此必须把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个体积极性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结合起来。从各地实践看,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走服务型规模经营;是进一步完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突破口,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战略选择。农技服务组织通过提供各种专业化、社会化的农技专业服务,统一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或办得了而不经济的各种农事活动,从而达到减少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即从内容上实现农业生产上的规模效益。同时,可以释放出大批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使农户的收益从多渠道来增加。农技服务型规模经营在目前条件下,可以把土地、劳力、资金、技术、物质装备等生产要素更合理的重新组合、开展专业化服务。因此,具有普遍推广意义。

  4.协助农民共同开辟流通渠道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逐步形成。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考虑的不仅是温饱,而且是如何致富,这样农民经营的内容除国家粮棉油生产任务外,必然要考虑其它内容,随着农村流通体系的改革,广大农民得以涉足市场。由于农民缺乏信息,在生产组织上有很大盲目性,买难卖难时有发生。同时农民的经营内容日趋多样化,因而要求农技服务机构不仅为其提供单项技术服务,更要求提供全程式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农民有产品的销售权,但缺少自己的销售组织,由于我国人口多、土地少,在有限土地上,生产的产品也必然较少,农民的产品直接进入市场,有一定的难度,经济也不合算。因而有些农产品的收购转销掌握在中间机构的手中,有时转手二、三次,农民产品从最终消费者处获利较少。而其核心问题是生产者未能更广泛地直接参与市场,但如果要生产者自己组织起来进入流通领域,由于每户生产的品种少,农民文化素质与管理水平和运销资金投入等因素,目前广泛建立此组织尚有一定难度,因此,农业部门应更新观念,加强改革,探索农技服务部门的新职能,扩大服务内容,农民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所需要的服务都主动提供,特别是乡一级农业服务部门应有双重服务功能,既承担政府事业部门的职责即对农林牧渔及其它农民需要专业的生产规划与技术指导,同时应成为农民自己的组织,成为农民参与流通的组织者、承办者和代言人,负责农民产品的市场销售,与市场直接挂钩,这样既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又帮助农民开辟创收渠道,富裕了农民,同时也壮大了自己,为农技服务专业的产业化探索了新路。同时,农技服务产业如果注意盈利对农民的二次分配,将更能得到农民的真诚支持。

作者介绍:王文通 江苏省农林厅 南京210009

作者:王文通

农业科技管理 1998年08期

  一、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

  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到进行农产品购销体制和价格机制的改革,到农村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实质上是一个把农业逐步推向市场的过程,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必然要形成国内外需求的“大市场”与我国小生产的不协调性。而我国特有的千家万户小生产如何与这种大市场相适应,就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办法,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

  众所周知,物流是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商流是商品价值的运动,两者相辅相成。商流是物流的基础,物流是实现商流的保证,只有物流畅通无阻,才能使商品顺利完成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因此,农副产品要真正的步入市场,必须依靠先进物流设施来支撑,而近几年兴起的产业化就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的需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在保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稳定不变的前提下,对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产品,按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原则,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实体和体系,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也就是使各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科学组合,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拓展。在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中,服务社会化是与经营一体化和管理企业化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载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产业链”,完整的“产业链”应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因此,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实际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主导产业不断产生、建设的过程。

  此外,农业产业化的实现,是建立在现代科技进步的基础上的,诸如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农副产品的加工、升值、产业链的拉长、深化和优化都要依靠科学技术,技术进步是农业产业化的活力之所在。从目前农业产业化实践看,凡是实行了产业化经营的农业,技术进步都比较快,一般来说,农业产业化程度越高,其对技术服务的要求也越高。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广义概念,包括产前、产中、产后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也是实行专业化生产的重要标志。而农业技术部门,为了适应这种大的变革,也必须跟随上去,形成多种技术服务产业,如农业科技产业、农业技术服务产业,还有经营产业等等,当然农业部门内也还有些无法形成产业的专业,甚至有的由于国家必须调控不允许形成产业化的产业,何况我国农业总体属“弱质产业”,有部分目前暂属于公益事业。因此,农业产业化很多方面还需要去探索。但总的要肯定:农业产业化是把我国农业和农民引向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也是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经济体制和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是实现“二个转变”的结合点。就我们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来说,经过多年的建设,结构基本合理,体系基本完整,已创造了良好条件,但由于它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农技推广体系,仅局限在产中服务阶段,近年虽大力倡导“技物结合”,已向产前延伸,但向产后延伸仍不够。因此,现在主要是运行机制上作文章,一定要适应国情,将运行机制搞活,所以发展农业技术产业化,我们自己必须进行适度改革才能适应产业化对其更高的要求。

  二、 发展农技产业化服务是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1.农技推广面临双重任务。进入九十年代,中央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面临更快发展的机遇。农业生产的目的既要保供又要增收,并逐步以效益为中心,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逐步以市场为导向,其商品化程度将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方式从分散经营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生产效率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内容也从种植业,养殖业向加工业,流通业等纵深发展。因此,与之相适应的农技推广工作也面临着深刻的变化。推广工作既要为农民提供产中技术服务,又要为农民提供产前、产后配套服务,还要发展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服务;推广行为既是行政事业行为,依靠政府扶持加以保证,又是市场商业行为,依靠经营服务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在此情况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技推广体系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2.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的提高又指导实践的发展。江苏省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农技服务发展也是如此。八十年代初在恢复和建立推广机构的过程中,江苏根据各级财政比较困难,财力支持有限,而农业的发展、农民迫切需要服务的特点,大力倡导农业部门创办实体,提出“围绕服务办实体,办好实体促服务”,并根据当时形势,提出“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十个轮子一起转的发展思路,大大加快了实体建设步伐。随着经济的转轨变型,又提出农办实体一要面向农村,二要紧贴业务,三要依托体系,四要发挥优势,使农办实体在调整中发展提高,近几年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又进一步提出,发展农技服务产业化的口号,并确立种子、植保、农化服务、站办农场建设为突破口,同时积极发展贸工农一体化“龙头”企业。种子一直是农业部门独家经营,搞育、繁、推、销一体的产业化工程,条件最为成熟,农化服务江苏已有很多“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的成功典型,通过世行贷款项目,江苏农业部门又筹建起了几十家复混肥厂,有自己的优势;植保防病治虫,农业部门有测报、统一防治率高的有利条件;站办农场经营是基层农技部门实践的产物,也显示出优越性,是农业部门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的优势所在,也是我们的老本行;贸工农一体“龙头”企业,虽然要求较高,难度较大,但农业部门同样具备有利条件,为农服务的信誉,与农民的深厚感情就是农业部门最大的资本,因此,通过发展农技产业化服务,也可以促进和带动农业的产业化。

  3.因地制宜探索农技推广服务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形式。农技产业化的类型也需要因地制宜,各地有各地特点。例如:山西将本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归纳为三大类型十种模式。在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公司+农户的推广模式已突破传统农技推广模式,而山东已有1.3 万多农业“龙头”组织,带动100万农户,形成330万公顷基地。而江苏省以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化农技服务,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也已初具雏型,大概可归纳为五种类型。

  一是在农业内部围绕技术服务一体化型产业。目前该省县、乡两级农技部门共有2600多个“技工贸”实体,开展种子、复合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经营和技术系列化服务。其中统一供种达60%,复混肥生产占全省总量的1/3,农药经营已占总量的60%。

  二是以科技为载体与社会融合产加销一体化型产业。以一项新技术带动全社会形成产业化生产。技术服务部门成为龙头,江苏一些县、乡、镇这种各自组成一个产业链的也不少,如邳州新河镇、畜牧兽医站为龙头,引进AA鸡形成镇村级养殖场20个,6个肉鸡养殖专业村的镇、 村、户三级生产体系,并建立站办现代加工厂,集种、养、加、销于一体的集团性企业,生产出50多个系列商品。1996年销售1700吨,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增收320元。又如大沙河果园试验区, 引进日本红富士苹果从不断选育、扩繁、扩大推广全丰县40万亩,以果园为龙头的生产加工、分级、包装,鲜、加工种类型形成集散地的产业化生产,全县1/2税收来自这一产业。

  三是贸工农一体联合型服务产业。江苏全省农业部门创办的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及流通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已有30多家,如连云港农业局创办的从事蔬菜加工出口的如意公司,已成为全国同行业中出口数量最大,品种最多,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是我省首家有股票上市的贸工农一体化企业,也是全国蔬菜出口行业中第一家股票上市的企业。

  四是与非技术服务部门联合组建产、加、销一体化型产业。根据某一“产业链”特定各环节的专业的技术、设备、经济、营销等各自优势,在资产联结的基础上联合组建新的产业系列,如高邮县将农技服务、种子供应、粮食生产、加工、贸易等单位。组建的贸工农一体化的江苏珠光集团,除开发“珠光米”外,还开发一系列副产品,取得很好效果。

  五是综合生产经营型服务产业。到去年底,江苏全省有670 多个乡、镇农技站创办了小农场,占乡站数的1/3,经营土地面积13万多亩,占全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总数的1/10。

  4.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自我积累功能必然加强。在农村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农技推广部门在政府不可能大量投入资金而又丝毫不能放松粮棉油生产和技术推广的情况下,只有加强自己运行机制的灵活性,才能适应需要,同时自然积累功能也提高,凡是这样办的,已初见成效。例如:江苏省1995年全省,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单位拥有各类经济实体9000多个,年销售收入达188亿多元, 利税达到12亿元,出口创汇1.67亿美元。已初步形成具有较强服务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服务产业。“七五”期间,全省实体创收用于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达1.62亿元。占同期国家投资的45%,全省每年从实体创收中用于补贴农民技术员的工资福利达一亿元左右,农办实体已成为农技服务体系的支柱,成为以工补农的第二渠道。“弱质产业”的形象也逐步得到改善。

  三、明确思路 探索前进

  农业技术服务中的各项专业技术能否形成产业,它是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而形成与发展的,强求是不行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农村经济面貌已经出现新的飞跃。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一个阶段的历史必然产物,而为之服务的农技推广服务部门也必须相对应地为它的全过程服务好,这就需要明确思路、探索前进。

  1.更新观念,勇于探索。我国农业长期形成为一“弱质产业”。而为之服务的农技推广工作长期属公益性事业,但面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已开始培育农业新的生长点,“弱质”也可能逐步变成不弱,而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基本上仍沿袭小农经济产中技术服务的基本框架,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产业化的更高要求,一般来说,农业产业化程度越高,其对技术服务要求也愈高。但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农技推广部门必须更新观念,勇探新路。纵观世界各国农技推广机构在保持推广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连贯性的前提下,近几十年其运行机制也在不同程度上调整与改进。如美国进行了三次调整;荷兰是一个农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它们推广机构运行机制进行了四次大的变革;而泰国在80年代后期随着“政府+公司+银行+农户”的新型生产模式出现,它推广运行机制在市场调节的机制上增加政府行政干预的因素。因此,我们农技服务部门应该根据我们国情和农村经济发展状态,更新观念,适应上去,不能停留在开方买药,必须构成自己的产业系列,也可纵向伸延横向联合形成自己的产业,走出自己的路。

  2.健全和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我国农技推广机构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初成体系,但在一些“断粮断奶”撤局并委、乡站下放等影响下,也带来一些影响,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对农技推广体系,必须要加强,要使技术能够真正送到千家万户,促进经济发展,县、乡两级推广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不完善的要充实提高。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农技推广服务,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需要。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谁不重视,谁就被动挨打。

  3.因地制宜,发展农技服务型的规模经营。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整个农村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农业打破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而且促进了其他各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大批劳动力脱离种植业转向二、三产业,而且出现较多的“兼业农户”,有些农户只重视产出,而忽视投入。同时农业要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农业生产规模过小,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因此必须把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个体积极性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结合起来。从各地实践看,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走服务型规模经营;是进一步完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突破口,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战略选择。农技服务组织通过提供各种专业化、社会化的农技专业服务,统一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或办得了而不经济的各种农事活动,从而达到减少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即从内容上实现农业生产上的规模效益。同时,可以释放出大批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使农户的收益从多渠道来增加。农技服务型规模经营在目前条件下,可以把土地、劳力、资金、技术、物质装备等生产要素更合理的重新组合、开展专业化服务。因此,具有普遍推广意义。

  4.协助农民共同开辟流通渠道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逐步形成。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考虑的不仅是温饱,而且是如何致富,这样农民经营的内容除国家粮棉油生产任务外,必然要考虑其它内容,随着农村流通体系的改革,广大农民得以涉足市场。由于农民缺乏信息,在生产组织上有很大盲目性,买难卖难时有发生。同时农民的经营内容日趋多样化,因而要求农技服务机构不仅为其提供单项技术服务,更要求提供全程式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农民有产品的销售权,但缺少自己的销售组织,由于我国人口多、土地少,在有限土地上,生产的产品也必然较少,农民的产品直接进入市场,有一定的难度,经济也不合算。因而有些农产品的收购转销掌握在中间机构的手中,有时转手二、三次,农民产品从最终消费者处获利较少。而其核心问题是生产者未能更广泛地直接参与市场,但如果要生产者自己组织起来进入流通领域,由于每户生产的品种少,农民文化素质与管理水平和运销资金投入等因素,目前广泛建立此组织尚有一定难度,因此,农业部门应更新观念,加强改革,探索农技服务部门的新职能,扩大服务内容,农民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所需要的服务都主动提供,特别是乡一级农业服务部门应有双重服务功能,既承担政府事业部门的职责即对农林牧渔及其它农民需要专业的生产规划与技术指导,同时应成为农民自己的组织,成为农民参与流通的组织者、承办者和代言人,负责农民产品的市场销售,与市场直接挂钩,这样既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又帮助农民开辟创收渠道,富裕了农民,同时也壮大了自己,为农技服务专业的产业化探索了新路。同时,农技服务产业如果注意盈利对农民的二次分配,将更能得到农民的真诚支持。

作者介绍:王文通 江苏省农林厅 南京210009


相关文章

  • 物业管理者的培养定位与思路研究
  • 刊载于<现代物业·新建设>2014年第7期 物业管理者的培养定位与思路研究 靳能泉 (四川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摘达州635000)要:物业管理是与房地产开发建设相配套的综合管理,是与住房制度改革深化而出现的产权多元化相衔 ...查看


  • 产业集群背景下船舶职业院校特色品牌专业的发展研究
  • 摘要:随着船舶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船舶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与传播产业文化的主要载体,研究.建设并发展其特色专业,意义深远.以船舶涂装技术专业为例,阐述该专业通过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项目化课程设计 ...查看


  • [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教案
  • 教 案 课程名称: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 适用专业(方向):各专业 总学时:16+16 使用教材: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讲义 开课单位: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授课教师(职称): 余明友(副研究员) 授课班级:全校学生 开课时间: ...查看


  • 论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_罗明义
  •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总第135期) 论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罗明义 (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昆明650221) 摘 要: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既是对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概括,又是指导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查看


  • 物流管理课程实习报告
  • 精选范文:物流管理课程实习报告(共2篇) 一.实习题目 从实践中再次认识物流 理论知识 二.实习时间 2011年6月26日下午14:30-17:10 三.实习地点 石 布岭港区 四.课程实习班级: winny n3080510309 五.课 ...查看


  • [现代产业体系与服务业发展]简评
  • 研究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视角 --<现代产业体系与服务业发展>简评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来,理论界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展开了广泛研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作出重要战略部署,进一步促 ...查看


  •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方案
  • 关于开展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预发) 校内各中层部门.二级学院: 为以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为载体,鼓励我校学生深入基层宣传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幸福广东",引领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和汪洋书 ...查看


  • 科技创新开题报告
  • 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引导计划 开题报告 项目名称:泰安市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培育研究 申 请 人: 吴静静 刘丽娟 项目领域: 国际贸易 所在院校: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联系电话: [1**********]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2001年底随 ...查看


  • 关于下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年度
  • 关于下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年度 课题指南及搞好申报组织工作的通知 陕哲社科[2010]号 各有关单位科研管理部门: 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我省2010年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从即日开始.现就课题指南及搞好申报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