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100问61-70

61.怎样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

要围绕提高自律性,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要从党的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建设等多方面着手,提高社会组织的自律性。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社会组织中得到贯彻执行,保证社会组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推行政社分开,实现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在机构、职能、财务、人事等方面脱离,保证各类社会组织依法自主运作。妥善解决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的人事工资、社会保障关系问题,解除其后顾之忧,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建立和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认真执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换届选举制度,形成自我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经常性的培训制度,逐步推行秘书长培训合格上岗制度,规范用人制度,逐步建立一支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心系大众、服务社会的社会组织专业化队伍。对于违反章程、损害会员利益、违法违纪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要依法处罚,从而帮助和督促社会组织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要围绕提高诚信度,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诚信度包括对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对政府管理部门政策导向的积极响应,对捐赠者、受助者、董事、志愿者的社会责任,对同行间的合作信赖,对组织机构使命的执行,对利益冲突的化解,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对一般公众、新闻媒体的诚信交待等等。社会组织的特点使得其对诚信度的依赖程度比政府和市场要更高,使得保障其诚信度的机制建设也更复杂。要积极推进社会组织信用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起社会组织的信用文化,把诚实守信落实到社会组织运行的方方面面。要依靠行业组织制定并监督实施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道德规范,逐步形成社会组织之间相互监督、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机制。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估标准,扶持民间问责和评估市场的发育成长。要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向政府业务主管机关和登记管理机关的年度报告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主动接受政府主管机关的检查、调查。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对社会公众的信息公布制度和接受捐赠公示制度,有条件的除了利用传统方法公布有关信息外,还要设立网站,便于公众及时查询知情。加强税务部门、会计和审计机构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力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引导捐赠者识别社会组织的诚信度,促使社会组织培育发自内心的、自觉履行义务的内在需求。

62.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需要建立健全哪些机制?

在实践中,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实现以利益调节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主要应在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方面下功夫,建立健全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决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抓紧建立健全四个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动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妥善照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提出来,表明了我们党对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准确把握,表明了我们党对现阶段人民群众利益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对于统一全党同志的思想认识,凝聚全党同志的共识,对于统筹协调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促进各方面群众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当前,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增多,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频发,一些群众信访难、维权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利益表达渠道的缺失。因此,必须从制度建设人手,实行党政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和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拓宽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对话平台,逐步把群众的利益诉求纳人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是建立健全矛盾调处机制。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大都发生在基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难点在基层、重心在基层。要维护和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在强化基层、创新机制上下功夫。因此,必须着眼于创新基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机制,健全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群众维权机制,逐步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上来。同时,还要从当前矛盾纠纷多发、判决难以定纷止争的实际情况出发,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调解工作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协商、疏导等办法,统筹化解矛盾纠纷,做到该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四是建立健全权益保障机制。群众利益无小事。有些事情,对领导干部来说可能是小事,但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而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至关紧要的因此,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手,着力解决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环境污染、企业改组改制和破产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仁学难、L学贵、看病难、看病贵、住房难、住房贵等问题。考虑到当前由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境内外敌对势力正在千方百计地插手、利用,企图与我争夺人心、争夺群众,因此,我们必须要准确把握维护群众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结合点、平衡点,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由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这既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选择,事关整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

63.调解在缓解化解矛盾纠纷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调解,可分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整合各种调解资源,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调解制度的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和相互衔接,有利于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降低和节约司法成本。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我国的司法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突出表现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司法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目前司法1_作的基本矛盾。如果大量的社会矛盾都转移到司法领域,司法机关是难以承受的。在当前矛盾纠纷多发、判决难以定纷止争的情况下,必须大力加强司法审判工作,依法调节各种经济社会关系,同时,要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建立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这对于整合社会资源、降低和节约司法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和相互衔接,有利于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人,我国经济社_会进人f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中各种社_会矛盾明显增多,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大景的社会矛盾发生在基层、集中在基层;化解社会矛盾的难点在从层、重心在基层。而基层,恰恰是各种司法资源相对缺乏、司法能力相对弱化的地力一。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高度重视少}充分发挥调解工作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个有效的1_作机制,真正做到该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这对于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于防止矛盾纠纷由下往上集中、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和相互衔接,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政治优势,最大限度地缓解社会冲突、减少社会对立。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特有的政治优

势,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调解制度是体现这一优势的重要载体。调解工作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广大基层组织,充分发挥调解特别是人民调解的作用,有效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维护和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目前,我国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每年调解的矛盾纠纷高达600多万件。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人民调解形成了平等协商、互谅互让、不伤感情、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化解利益冲突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发挥这一政治优势,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把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选择,更加注重运用调解的办法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创新调解机制,拓宽调解领域,整合调解资源,加强调解组织建设和调解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调解工作的效率、效力和公信力。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非同寻常。

64.近期我国群体性事件有哪些新动向、新特点?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总的形势是好的。但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隐忧,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特别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面广量大,已经成为当前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成为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对我进行渗透颠覆捣乱破坏活动的一个新的“突破口”。从近期情况看,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一些新动向、新特点。一是重大群体性事件接连发生,涉及面越来越广;二是在一些群体性事件中,出现经济问题政治化的趋向;三是暴力对抗程度明显增强,处置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流血事件;四是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千方百计地插手、利用群体性事件,企图煽动、制造动乱。

65.如何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

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过程,实际上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各级党委、政府要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特别要千方百计地帮助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库区移民、农民工、城镇和农村贫困人口等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决不能把反映问题的群众看成“刁民”,决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和方法压制群众、激化矛盾。针对当前一些地方群体性事件接连发生的情况,各级党委、政府要深人组织开展矛盾纠纷的大排查工作,力争把群众心理、社会心态搞清楚,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搞清楚,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人群搞清楚,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问题搞清楚,真正对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事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排查出来的不稳定因素特别是重大不稳定因素,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责任,强化督促检查,限期解决问题,及时消除隐患。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切实做好现场处置工作,有效控制局势、平息事态。公安机关要根据群体性事件的性质、起因,特另l!是规模、危害、暴力程度、现场情势,决定是否使用警力,是否采取强制措施,既要防止因使用警力和强制措施不当而激化矛盾,又要防止因警力和强制措施当用不用而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必须切实做好善后工作,l坚决防止群体性事件出现反复。群体性事件现场事态平息后,各级党委、政府要组织干部,深人到有关单位中去,深人到群众中去,做好回访调查工作,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了解已经采取措施的实际效果,努力发现、掌握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对群体性事件可能出现反复或者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苗头、信息,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消除在事件反复之前。必须精心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营造良好氛围。当前,尤其要引导群众学法、守法、用法,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既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教育群众充分认识到即使诉求合理合法,但表达方式为一法不合法,仍然属于违法行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教育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不得妨害国家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不得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串联聚集,不得堵塞铁路、公路交通,不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和其他要害部位,不得打、砸、抢、烧,不得妨害正常的社会秩序。

66.为什么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当今世界,人类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空前的严峻挑战。重大白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疫情传播范围扩大,能源、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恐怖主义猖撅,民族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加剧。公共安全事件的诱因呈现出国际性、世界性的特点,这大大增加了预防和控制的难度。20()3年“非典”疫情的爆发和2004年禽流感的扩散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我国国内的情况看,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发展时期,境内与境外相互渗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相互影响,内政与外交相互作用,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相互交织。可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安全威胁与非传统的安全威胁相互融合,危及我国和谐稳定的问题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创新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妥善应对各种社会风险。由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当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然是各级政府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不够完善,综合协调机构缺乏,危机应对网络松散,社会应对能力薄弱等问题于分突出,在一定程度仁制约着整个社会危机管理能力的提高。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既是政府有效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又是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既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又是检验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志。

67.为什么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是基于当前我国重大安全事故频发的现实需要。应当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劳动保护能力低下,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许多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是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目前,进城务工农民已成为事故高发、多发的主要群体。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大量增加,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给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课题。在体制转轨和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法律法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安全事故容易高发、频发,加大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压力。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年初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讲话中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我们必须牢记这个教导,深刻吸取血的教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进一步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力度,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

68.怎样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是要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思想认识L警钟长鸣、制度保证L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

一是要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政府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管主体的职责,确保企业承担起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确保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管的职责,把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要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加紧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建立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加大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力度,增强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法治观念,认真查处安全事故,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三是要抓好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纠正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四是要加大安全生产的治本力度,加大政府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人,建立重特大安全事故监测预警系统,加快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大力建设安全文化,形成有利于安全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为安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69.为什么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虽然当前我国社公治安形势总体稳定,但由于我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一些地方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加。影响社会治安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失业、社会丑恶现象、法制观念淡漠等,都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社会治安基础还不够稳固,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为此,《决定》要求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到基层,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70.如何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必须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重点做好城市繁华地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公共复杂场所、治安复杂地区的治安防范工作,构筑社会面、企事业单位、重点部位、社区等全方位的治安防控网络。要有效提升技术防范水平,确保对重要目标、治安卡口、交通要道、公共复杂场所等重点部位实行全面监控,并把技术防范措施逐步推广落实到社区、企事业单位。要推进治安防范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大力发展保安服务业,探索建立治安承包责任制。

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必须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近年来,由于人员流动性强,社会开放度大,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的因素增多,刑事发案在高位徘徊,严重暴力犯罪和黑恶势力犯罪在一些地方猖撅,抢劫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居高不下。这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要突出打击重点,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要继续深人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对重大黑恶势力案件尽快侦破;对已侦破的案件要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依法稳、准、狠地进行打击,同时坚决查处黑恶势力的“保护伞”,铲除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经济依托,确保专项斗争取得实效。同时,要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个的多发性犯罪。

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要健全对犯罪多发群体的教育管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当前,犯罪高危群体主要是吸毒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失学、失业、失管”的社区闲散少年、流浪儿童。由于帮教安置仁作不平衡,刑释解教人员乖新犯罪率也比较高。长期以来,我们对潜在的犯罪高危人群玉视不够,管理缺位,服务更不到位,致使犯罪预防卜作跟下上刑事案件多发的被动状态要建立健全教育管理犯呀限多发群体的工作机制,整合基层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力量,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基层政法综治组织为骨干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上作网络,筑牢维护社会治安的第一道防线。

61.怎样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

要围绕提高自律性,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要从党的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建设等多方面着手,提高社会组织的自律性。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社会组织中得到贯彻执行,保证社会组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推行政社分开,实现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在机构、职能、财务、人事等方面脱离,保证各类社会组织依法自主运作。妥善解决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的人事工资、社会保障关系问题,解除其后顾之忧,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建立和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认真执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换届选举制度,形成自我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经常性的培训制度,逐步推行秘书长培训合格上岗制度,规范用人制度,逐步建立一支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心系大众、服务社会的社会组织专业化队伍。对于违反章程、损害会员利益、违法违纪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要依法处罚,从而帮助和督促社会组织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要围绕提高诚信度,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诚信度包括对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对政府管理部门政策导向的积极响应,对捐赠者、受助者、董事、志愿者的社会责任,对同行间的合作信赖,对组织机构使命的执行,对利益冲突的化解,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对一般公众、新闻媒体的诚信交待等等。社会组织的特点使得其对诚信度的依赖程度比政府和市场要更高,使得保障其诚信度的机制建设也更复杂。要积极推进社会组织信用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起社会组织的信用文化,把诚实守信落实到社会组织运行的方方面面。要依靠行业组织制定并监督实施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道德规范,逐步形成社会组织之间相互监督、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机制。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估标准,扶持民间问责和评估市场的发育成长。要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向政府业务主管机关和登记管理机关的年度报告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主动接受政府主管机关的检查、调查。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对社会公众的信息公布制度和接受捐赠公示制度,有条件的除了利用传统方法公布有关信息外,还要设立网站,便于公众及时查询知情。加强税务部门、会计和审计机构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力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引导捐赠者识别社会组织的诚信度,促使社会组织培育发自内心的、自觉履行义务的内在需求。

62.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需要建立健全哪些机制?

在实践中,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实现以利益调节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主要应在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方面下功夫,建立健全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决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抓紧建立健全四个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动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妥善照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提出来,表明了我们党对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准确把握,表明了我们党对现阶段人民群众利益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对于统一全党同志的思想认识,凝聚全党同志的共识,对于统筹协调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促进各方面群众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当前,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增多,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频发,一些群众信访难、维权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利益表达渠道的缺失。因此,必须从制度建设人手,实行党政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和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拓宽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对话平台,逐步把群众的利益诉求纳人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是建立健全矛盾调处机制。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大都发生在基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难点在基层、重心在基层。要维护和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在强化基层、创新机制上下功夫。因此,必须着眼于创新基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机制,健全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群众维权机制,逐步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上来。同时,还要从当前矛盾纠纷多发、判决难以定纷止争的实际情况出发,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调解工作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协商、疏导等办法,统筹化解矛盾纠纷,做到该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四是建立健全权益保障机制。群众利益无小事。有些事情,对领导干部来说可能是小事,但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而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至关紧要的因此,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手,着力解决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环境污染、企业改组改制和破产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仁学难、L学贵、看病难、看病贵、住房难、住房贵等问题。考虑到当前由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境内外敌对势力正在千方百计地插手、利用,企图与我争夺人心、争夺群众,因此,我们必须要准确把握维护群众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结合点、平衡点,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由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这既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选择,事关整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

63.调解在缓解化解矛盾纠纷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调解,可分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整合各种调解资源,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调解制度的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和相互衔接,有利于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降低和节约司法成本。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我国的司法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突出表现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司法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目前司法1_作的基本矛盾。如果大量的社会矛盾都转移到司法领域,司法机关是难以承受的。在当前矛盾纠纷多发、判决难以定纷止争的情况下,必须大力加强司法审判工作,依法调节各种经济社会关系,同时,要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建立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这对于整合社会资源、降低和节约司法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和相互衔接,有利于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人,我国经济社_会进人f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中各种社_会矛盾明显增多,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大景的社会矛盾发生在基层、集中在基层;化解社会矛盾的难点在从层、重心在基层。而基层,恰恰是各种司法资源相对缺乏、司法能力相对弱化的地力一。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高度重视少}充分发挥调解工作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个有效的1_作机制,真正做到该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这对于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于防止矛盾纠纷由下往上集中、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和相互衔接,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政治优势,最大限度地缓解社会冲突、减少社会对立。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特有的政治优

势,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调解制度是体现这一优势的重要载体。调解工作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广大基层组织,充分发挥调解特别是人民调解的作用,有效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维护和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目前,我国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每年调解的矛盾纠纷高达600多万件。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人民调解形成了平等协商、互谅互让、不伤感情、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化解利益冲突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发挥这一政治优势,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把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选择,更加注重运用调解的办法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创新调解机制,拓宽调解领域,整合调解资源,加强调解组织建设和调解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调解工作的效率、效力和公信力。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非同寻常。

64.近期我国群体性事件有哪些新动向、新特点?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总的形势是好的。但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隐忧,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特别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面广量大,已经成为当前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成为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对我进行渗透颠覆捣乱破坏活动的一个新的“突破口”。从近期情况看,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一些新动向、新特点。一是重大群体性事件接连发生,涉及面越来越广;二是在一些群体性事件中,出现经济问题政治化的趋向;三是暴力对抗程度明显增强,处置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流血事件;四是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千方百计地插手、利用群体性事件,企图煽动、制造动乱。

65.如何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

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过程,实际上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各级党委、政府要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特别要千方百计地帮助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库区移民、农民工、城镇和农村贫困人口等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决不能把反映问题的群众看成“刁民”,决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和方法压制群众、激化矛盾。针对当前一些地方群体性事件接连发生的情况,各级党委、政府要深人组织开展矛盾纠纷的大排查工作,力争把群众心理、社会心态搞清楚,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搞清楚,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人群搞清楚,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问题搞清楚,真正对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事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排查出来的不稳定因素特别是重大不稳定因素,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责任,强化督促检查,限期解决问题,及时消除隐患。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切实做好现场处置工作,有效控制局势、平息事态。公安机关要根据群体性事件的性质、起因,特另l!是规模、危害、暴力程度、现场情势,决定是否使用警力,是否采取强制措施,既要防止因使用警力和强制措施不当而激化矛盾,又要防止因警力和强制措施当用不用而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必须切实做好善后工作,l坚决防止群体性事件出现反复。群体性事件现场事态平息后,各级党委、政府要组织干部,深人到有关单位中去,深人到群众中去,做好回访调查工作,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了解已经采取措施的实际效果,努力发现、掌握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对群体性事件可能出现反复或者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苗头、信息,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消除在事件反复之前。必须精心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营造良好氛围。当前,尤其要引导群众学法、守法、用法,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既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教育群众充分认识到即使诉求合理合法,但表达方式为一法不合法,仍然属于违法行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教育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不得妨害国家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不得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串联聚集,不得堵塞铁路、公路交通,不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和其他要害部位,不得打、砸、抢、烧,不得妨害正常的社会秩序。

66.为什么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当今世界,人类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空前的严峻挑战。重大白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疫情传播范围扩大,能源、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恐怖主义猖撅,民族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加剧。公共安全事件的诱因呈现出国际性、世界性的特点,这大大增加了预防和控制的难度。20()3年“非典”疫情的爆发和2004年禽流感的扩散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我国国内的情况看,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发展时期,境内与境外相互渗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相互影响,内政与外交相互作用,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相互交织。可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安全威胁与非传统的安全威胁相互融合,危及我国和谐稳定的问题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创新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妥善应对各种社会风险。由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当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然是各级政府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不够完善,综合协调机构缺乏,危机应对网络松散,社会应对能力薄弱等问题于分突出,在一定程度仁制约着整个社会危机管理能力的提高。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既是政府有效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又是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既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又是检验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志。

67.为什么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是基于当前我国重大安全事故频发的现实需要。应当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劳动保护能力低下,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许多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是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目前,进城务工农民已成为事故高发、多发的主要群体。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大量增加,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给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课题。在体制转轨和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法律法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安全事故容易高发、频发,加大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压力。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年初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讲话中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我们必须牢记这个教导,深刻吸取血的教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进一步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力度,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

68.怎样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是要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思想认识L警钟长鸣、制度保证L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

一是要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政府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管主体的职责,确保企业承担起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确保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管的职责,把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要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加紧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建立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加大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力度,增强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法治观念,认真查处安全事故,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三是要抓好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纠正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四是要加大安全生产的治本力度,加大政府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人,建立重特大安全事故监测预警系统,加快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大力建设安全文化,形成有利于安全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为安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69.为什么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虽然当前我国社公治安形势总体稳定,但由于我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一些地方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加。影响社会治安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失业、社会丑恶现象、法制观念淡漠等,都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社会治安基础还不够稳固,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为此,《决定》要求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到基层,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70.如何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必须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重点做好城市繁华地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公共复杂场所、治安复杂地区的治安防范工作,构筑社会面、企事业单位、重点部位、社区等全方位的治安防控网络。要有效提升技术防范水平,确保对重要目标、治安卡口、交通要道、公共复杂场所等重点部位实行全面监控,并把技术防范措施逐步推广落实到社区、企事业单位。要推进治安防范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大力发展保安服务业,探索建立治安承包责任制。

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必须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近年来,由于人员流动性强,社会开放度大,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的因素增多,刑事发案在高位徘徊,严重暴力犯罪和黑恶势力犯罪在一些地方猖撅,抢劫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居高不下。这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要突出打击重点,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要继续深人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对重大黑恶势力案件尽快侦破;对已侦破的案件要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依法稳、准、狠地进行打击,同时坚决查处黑恶势力的“保护伞”,铲除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经济依托,确保专项斗争取得实效。同时,要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个的多发性犯罪。

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要健全对犯罪多发群体的教育管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当前,犯罪高危群体主要是吸毒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失学、失业、失管”的社区闲散少年、流浪儿童。由于帮教安置仁作不平衡,刑释解教人员乖新犯罪率也比较高。长期以来,我们对潜在的犯罪高危人群玉视不够,管理缺位,服务更不到位,致使犯罪预防卜作跟下上刑事案件多发的被动状态要建立健全教育管理犯呀限多发群体的工作机制,整合基层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力量,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基层政法综治组织为骨干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上作网络,筑牢维护社会治安的第一道防线。


相关文章

  •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100题题库2
  •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试卷100题 1"20世纪初期中.外哪两大政治事件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19五四运动,1917十月革命). 2"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意义在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查看


  • 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纪录
  • 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纪录(截止2008年) 男子记录 项目 成绩 姓名 单位 比赛地点 创造时间 100米 10.60 易德胜 湖南师大附中 四川绵阳中学 2006.8 200米 21.50 王 彬 上海七宝中学 湖北华师一附中 2008. ...查看


  • 厅机关党委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 厅机关党委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总结 []机关党委2007年和2007年工作思2007年,机关党委在厅党组和区直机关工委的正确和指导下,围绕自治区农业和发展这个中心,以"三个代表"重要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 ...查看


  • 2009-2011山东选调生考试真题
  • 2011山东选调生考试真题 2011年选调生考试最大的变化是申论试卷,首次区分了AB卷,主题和问题完全不同.A卷的主题是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服务,即互联网在基层工作中的服务作用,B卷的主题是弘扬选调生踏实工作在基层,作文题目是<让青春在基 ...查看


  • 公司财务决算及下年度预算财务工作报告
  • 公司财务决算及下年度预算财务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受大会委托,我向大会作财务报告,请审议. 一.200x年度财务决算 200x年是xx公司发展史上的关键一年,在xx集团的英明决策及正确领导下,彻底淘汰了落后的xx生产线,xx生产线正式投入生 ...查看


  • 县级干部理论考试题库
  • 县级干部理论考试题库 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中国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 2.1982年9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查看


  • 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揭晓,百种图书获奖
  • <中华读书报>2017年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01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在京颁出. 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的获奖作品,既包括生动讲解理论.细致梳理国史党史的主题出版 ...查看


  • 党的历史知识100题
  • ★入党申请书,又称入党申请报告,是要求入党的人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入党申请书标志着申请人经过了郑重思考,向党组织表明自己有入党的志愿和要求,使党组织了解申请人的政治信仰和追求,便于党组织对申请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教育.考 ...查看


  • 毛概2013版 时间表整理
  • 1. 1935年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2. 1938年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 这是党 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3. 1945 七大正式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