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随笔七十一]--商人吕不韦从政故事

【锐圆读通鉴随笔七十一】——商人吕不韦从政故事

(前257年)秦太子之妃曰华阳夫人,无子;夏姬生子异人。异人质于赵,秦数伐赵,赵人不礼之。异人以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阳翟大贾吕不韦适邯郸,见之,曰:“此奇货可居!”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吕不韦为相国。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183、199页

如果现在问,投资什么回报最高,答案也许有很多,但我认为,在中国,可能是投资于权力回报最高。在煌煌21世纪,还经常能听到跑官买官的事,经常看到有巨额资产说不清的事,而这肯定只是冰山一角。

国内媒体在报道他国的政治生活中出现问题时,选举混乱、议会冲突,常有嘲讽意。是啊,选举花费巨大,议会争吵效率低下,不若我们几个大佬坐下来一壶龙井就能诸事搞掂。

吕不韦是商人出身,中国传统重农轻商的抑商政策被历代罕有地一致地坚持了几千年,其中的道理,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包括政治家都各有说辞。从皇帝眼光看,种地的比经商的好管理、好统治是不争的事实。从宰相的眼光看,赋出田亩,商业有巨大利润而国家没有税收(绝大程度上是国家制度的原因),从《三言两拍》故事看,好象经商者都不纳税。从道德家的眼光看,农民憨朴,无商不奸,商人距圣贤之道更远,有类宗教社会的异教徒。至于军事首长,则总是这样设想,大家都经商,打起仗来,银子不能当粮食吃,所以坚决奉行“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老主意。从一般百姓的眼光看,商人除了缺斤短两,似无所长,而且生活富裕,经常到包厢OK桑那暗摸让人想起来就义愤填膺。所以,整个社会极少有人认真思考过商业的价值。

吕不韦把投资方向从纯商业领域转移到政治权力领域,是稍有见识的商人都会做的。中国历来不承认私有财产,尤其认为经商所得极不道德,资本主义认定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中国古代则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现代则“国家集体”不可侵犯,而“国家集体”的财产究竟属于谁?该谁管?怎么管?五十年没有讨论清楚,于是,掌勺的私分大锅饭,一年几百亿百姓血汗化为贪官私囊。问题是,贪官的私囊也不受保护,不能在国家投资。于是,大家又把钱放在国外,国家和民众犹如动脉上永远插着一根导管,任鲜血汩汩不停地流淌。

吕不韦及他身后的中国商人,赚到的钱除了高消费,一是贿赂官员,寻求政治保护,一是直接买官加入官僚队伍,走富而贵的金光大道,还有就是购置土地,回归农业。“农业上的盈余从无有系统地积累,进而有秩序地发挥到工商业上,再伸展到服务性质的事业,有如保险及律师之雇用等”(黄仁宇)。财富变不成资本,无法加入现代商业的扩大再生产领域。中国五千年有伟大的思想家、政治领袖、军事家、文学家,独无商业英雄,科技英雄。虽然科技上也有一些发明创造,如四大发明之类,功用也不是“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综合国力”。吕不韦堪称杰出的商人,但他在无法成为商业英雄的社会,只得乘早主动地转型从政。

吕不韦在秦国当了十二三年宰相,其中作秦始皇的宰相有十年,号称“仲父”,那时,秦始皇还是个孩子,吕不韦应该是大权独揽,但是,从史书上我们看不出吕不韦的政治理想,恐怕也没有什么行政才干,所以,他没有什么政绩,也没有弄权的不良纪录,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一部综合反映当时各种思潮的著作,为其门下卿客集体创作。吕不韦慕齐之孟尝、赵之平原、魏之信陵、楚之春申,以养士为荣,私人养士到此已经是最后一幕,吕不韦是中国最后一个有条件养士的人,他所养之士恐怕也以各国知识分子为多,他让他们在有经济保障的条件下进行自由创作,《史记》载《吕氏春秋》编撰好之后,吕不韦“在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予千金”。在各国朝不保夕的时候,以这样优裕的条件,肯定会吸引大批优秀的人才来到秦国,应该说为秦帝国完成统一后在文化方面建树伟大成就准备了基础。可惜,历史的发展就象小孩子发脾气,殊难预料,吕不韦的行为,为秦始皇李斯成批迫害文化人省了功夫。吕不韦经营金钱,嬴得了权力,经营权力,通过组织编著,嬴得了千古的名声,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也是一个伟大的宰相,从他培植文化这方面我们就完全可以这么评价他。

后世俗儒咒骂秦始皇,不惜卑鄙地进行人身攻击,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明代李贽在他优秀的历史著作《藏书》中,竟赫然将秦始皇名为“吕政”(秦始皇名嬴政)。儒家传统是不语怪乱力神,用此下作手段,有失风度。吕不韦因秦始皇被儒家辱骂了两千多年,文革中尊法反儒,表彰秦始皇,吕不韦又变成了“代表复辟势力”的儒家,其被秦始皇流放后又自杀,又成了儒法两条路线斗争的胜利成果。

【锐圆读通鉴随笔七十一】——商人吕不韦从政故事

(前257年)秦太子之妃曰华阳夫人,无子;夏姬生子异人。异人质于赵,秦数伐赵,赵人不礼之。异人以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阳翟大贾吕不韦适邯郸,见之,曰:“此奇货可居!”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吕不韦为相国。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183、199页

如果现在问,投资什么回报最高,答案也许有很多,但我认为,在中国,可能是投资于权力回报最高。在煌煌21世纪,还经常能听到跑官买官的事,经常看到有巨额资产说不清的事,而这肯定只是冰山一角。

国内媒体在报道他国的政治生活中出现问题时,选举混乱、议会冲突,常有嘲讽意。是啊,选举花费巨大,议会争吵效率低下,不若我们几个大佬坐下来一壶龙井就能诸事搞掂。

吕不韦是商人出身,中国传统重农轻商的抑商政策被历代罕有地一致地坚持了几千年,其中的道理,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包括政治家都各有说辞。从皇帝眼光看,种地的比经商的好管理、好统治是不争的事实。从宰相的眼光看,赋出田亩,商业有巨大利润而国家没有税收(绝大程度上是国家制度的原因),从《三言两拍》故事看,好象经商者都不纳税。从道德家的眼光看,农民憨朴,无商不奸,商人距圣贤之道更远,有类宗教社会的异教徒。至于军事首长,则总是这样设想,大家都经商,打起仗来,银子不能当粮食吃,所以坚决奉行“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老主意。从一般百姓的眼光看,商人除了缺斤短两,似无所长,而且生活富裕,经常到包厢OK桑那暗摸让人想起来就义愤填膺。所以,整个社会极少有人认真思考过商业的价值。

吕不韦把投资方向从纯商业领域转移到政治权力领域,是稍有见识的商人都会做的。中国历来不承认私有财产,尤其认为经商所得极不道德,资本主义认定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中国古代则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现代则“国家集体”不可侵犯,而“国家集体”的财产究竟属于谁?该谁管?怎么管?五十年没有讨论清楚,于是,掌勺的私分大锅饭,一年几百亿百姓血汗化为贪官私囊。问题是,贪官的私囊也不受保护,不能在国家投资。于是,大家又把钱放在国外,国家和民众犹如动脉上永远插着一根导管,任鲜血汩汩不停地流淌。

吕不韦及他身后的中国商人,赚到的钱除了高消费,一是贿赂官员,寻求政治保护,一是直接买官加入官僚队伍,走富而贵的金光大道,还有就是购置土地,回归农业。“农业上的盈余从无有系统地积累,进而有秩序地发挥到工商业上,再伸展到服务性质的事业,有如保险及律师之雇用等”(黄仁宇)。财富变不成资本,无法加入现代商业的扩大再生产领域。中国五千年有伟大的思想家、政治领袖、军事家、文学家,独无商业英雄,科技英雄。虽然科技上也有一些发明创造,如四大发明之类,功用也不是“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综合国力”。吕不韦堪称杰出的商人,但他在无法成为商业英雄的社会,只得乘早主动地转型从政。

吕不韦在秦国当了十二三年宰相,其中作秦始皇的宰相有十年,号称“仲父”,那时,秦始皇还是个孩子,吕不韦应该是大权独揽,但是,从史书上我们看不出吕不韦的政治理想,恐怕也没有什么行政才干,所以,他没有什么政绩,也没有弄权的不良纪录,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一部综合反映当时各种思潮的著作,为其门下卿客集体创作。吕不韦慕齐之孟尝、赵之平原、魏之信陵、楚之春申,以养士为荣,私人养士到此已经是最后一幕,吕不韦是中国最后一个有条件养士的人,他所养之士恐怕也以各国知识分子为多,他让他们在有经济保障的条件下进行自由创作,《史记》载《吕氏春秋》编撰好之后,吕不韦“在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予千金”。在各国朝不保夕的时候,以这样优裕的条件,肯定会吸引大批优秀的人才来到秦国,应该说为秦帝国完成统一后在文化方面建树伟大成就准备了基础。可惜,历史的发展就象小孩子发脾气,殊难预料,吕不韦的行为,为秦始皇李斯成批迫害文化人省了功夫。吕不韦经营金钱,嬴得了权力,经营权力,通过组织编著,嬴得了千古的名声,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也是一个伟大的宰相,从他培植文化这方面我们就完全可以这么评价他。

后世俗儒咒骂秦始皇,不惜卑鄙地进行人身攻击,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明代李贽在他优秀的历史著作《藏书》中,竟赫然将秦始皇名为“吕政”(秦始皇名嬴政)。儒家传统是不语怪乱力神,用此下作手段,有失风度。吕不韦因秦始皇被儒家辱骂了两千多年,文革中尊法反儒,表彰秦始皇,吕不韦又变成了“代表复辟势力”的儒家,其被秦始皇流放后又自杀,又成了儒法两条路线斗争的胜利成果。


相关文章

  • 吕不韦资料
  • 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即成语‚一字千金‛的出处.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 ...查看


  • 中国古代十大富豪
  • 1.刘瑾:明代正德朝大宦官 <亚洲华尔街日报>列为世界级富翁.其收受贿赂所得据说合为33万公斤黄金.805万公斤白银,而李自成打进北京时收缴崇祯一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仅为白银20万公斤,此人不选,是无天理. 2.和珅:清代乾隆时大贪 ...查看


  • 赵姬是怎么生下秦始皇的
  • 赵姬是怎么生下秦始皇的 中国历史上的秦始皇,是把中国社会从奴隶制度变成封建制度的皇帝,他生在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叫嬴政,又名赵政,秦朝以前的夏商周三个王朝的元首都称为君王,而嬴政第一个称皇帝,后人便把他叫做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母亲是战国时代的女 ...查看


  • 秦国统一天下的前奏曲
  • 秦国统一天下的前奏曲 作者:壶公评论 QQ1924190279 一般认为秦国的政治有多么完美,因为胜利者无可指责.但是宋代大政治空司马光仍然十分严肃地记录了两件要事,他在寻找国家兴衰的縁由. 资治通鉴卷[秦纪一]中司马光这样描述秦政治的混乱 ...查看


  • 南怀瑾推崇的商界人物
  • 核心提示:南怀瑾常常告诉工商界的朋友,做生意要效仿几个人.第一个是姜太公,姜尚:他到了齐国,开始做生意,发展渔盐之利,让齐国富起来,前后达八百年之久.第二会做生意的是管仲,他政治上很了不起,可是做生意没有本事.他的成功是为国家做生意.吕不韦 ...查看


  • 中原:中华商业文明的发祥地
  • 中国商人.商业和商业文化的起源在中原,是考古学界.史学界的共识.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就有比较自觉的商业意识,产生了中华商业文化史的许多第一. 关于商业文化 商业文化就是能够体现商业价值观念的文化指导思想和与之相对应的规范化制度的总称,包括商业 ...查看


  • 人一生要读的书大全集
  • 人一生要读的书大全集 世界卷 荷马史诗/ 古希腊/ 荷马/ 高华宏阔的史诗典范 伊索寓言/ 古希腊/ 伊索/ 西方寓言的始祖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古希腊/ 埃斯库罗斯/ 古典悲剧的经典. 理想国/ 古希腊/ 柏拉图/ 古希腊文化的最高代表 ...查看


  • 经史子集分类
  • 经部 十三经(13种) 001.<周易>--领袖群经,神龙见首 002.<尚书>--尧舜禹汤,昭如日月 003.<诗经>--所谓天籁,在此一方 004.<周礼>--天地四时,百官居位 005. ...查看


  • 诸子百家核心思想
  • 15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约前 77 -前 6 )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 "叙录" ,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