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案例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灵活而科学的运用。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案例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优势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生;案例教学法;兴趣;效果;能力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总体把握教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嵌入特定的教学案例,以此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目的的一种先进教学方法。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案例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优势展开初步的分析�c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的合理运用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向往直观、形象的外界事物,对其有着较强的探究兴趣及积极性,但与此同时,他们自身的学习注意力也较容易涣散,维持的有效时间非常短,这就导致了课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一主观学习特征,笔者在自身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就有意识地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即在展开具体知识点教学活动之前,率先为学生呈现一定的学习案例。例如,在教学“文化采风 礼仪中的文化”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就为学生出示了如下的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一:美国人在接受礼物时倾向于在送礼者面前当场打开礼物,并对其致谢,以此让对方感受到自己是真心喜欢这一份礼物。但是,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当面拆开礼物,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极其不尊重送礼者的行为表现。   教学案例二:面食是中国人的一大主食,我们在吃面条时会直接用筷子,甚至是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吃。但是在大多数西方国家中,人们通常会用叉子将面条卷起来再吃,而且无论是端起碗还是吃面条时发出“哧溜哧溜”的声音都会被认为是极其不礼貌的用餐行为。   在笔者陈述案例的过程中,学生非常好奇,纷纷发出“原来同一件事、同一种行为在不同的国家中有着如此截然不同的含义”等类似的感叹。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此时的注意力最为集中,学习兴趣及探究热情最为强烈。在此基础上,笔者趁势说明“不同的国家有着各自独特的礼仪文化”这一学习主题,学生便能以更加饱满、热情的姿态持续投入到这一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将借助案例教学法诱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案例教学法的合理运用能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多依赖于直观化的思维思考方式,因此,他们在理解某些知识点时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大大影响了其最终的实际学习效果。   而要想真正达到上述目标,案例教学法的合理运用不失为一种突破方向。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如,在学习“科技带给我们什么”这一内容时涉及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科技在带给现代生活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严重的危害。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多将上述知识点死板地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虽然能短时期内能对其进行一五一十地机械记忆,但时间一长,便很容易遗忘,教学质量不容乐观。鉴于此种情况,笔者适当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并向学生提供了如下三组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小学生张华在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了电脑技术,如用电脑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利用QQ、微信等向老师询问一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些都使他的学习成绩显著提升;另一小学生李亮却是经常用电脑玩网络游戏,经常逃课跑去网吧。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李亮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成绩也有原来的名列前茅滑至班级后几名。   案例二: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技术越来越先进,截至2015年,我国的机动车总数量高达2.79亿辆,这都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大批量汽车行驶过程中排放出的油烟,也使得空气质量严重下降,致使经常出现“雾霾”这一顽固的空气问题。   上述两个案例都是小学阶段学生日常社会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实际例子,有着自身的独特认识与看法。如此,借助案例就使得学生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这一内容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与体验,从而真正取得一举多得的良好课堂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合理运用能发展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笔者认为,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向学生展示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案例,并以此为基础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疑难问题供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有利于促进学生包括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在内的多重学习能力的良好进步与发展。如,在学习“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这章内容时,笔者就特意为学生补充了如下的案例:据相关媒体报道,小学生之中相当一部分人热衷于购买所谓的“有奖卡片”,该卡片的“中奖规则”具体为:若是能在卡片中刮出特定的汉字就能到“中奖”,并领到特定的奖品。在采访中,不少学生纷纷表示购买这种“有奖卡片”的动机在于“碰碰运气”,甚至有学生表示他们会将大多数零花钱花费在其中。请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上述“有奖卡片”是否属于健康文明的休闲娱乐方式?长期沉迷于其中会对我们青少年学生带来哪些消极的不利印象?   上述生活化特征充足的教学案例使学生的参与兴趣及讨论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与调动,他们纷纷自觉且主动地投入到小组课堂讨论活动之中。如此,在讨论活动之中,不仅很好地培养、锻炼与发展了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能力,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进步与发展,除此之外,更是使他们对之前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最大限度的灵活实践运用。综合上述两点来看,案例教学法的合理运用能切实起到锻炼、发展小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良好目的。   案例教学法既是创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其学习效果、促进其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得到切实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教学途径。为此,我们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灵活而科学的运用,此举将真正推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学科教学的更好发展与显著进步。   参考文献:   王嘉毅,李志厚.论体验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3).   编辑 韩 晓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灵活而科学的运用。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案例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优势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生;案例教学法;兴趣;效果;能力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总体把握教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嵌入特定的教学案例,以此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目的的一种先进教学方法。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案例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优势展开初步的分析�c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的合理运用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向往直观、形象的外界事物,对其有着较强的探究兴趣及积极性,但与此同时,他们自身的学习注意力也较容易涣散,维持的有效时间非常短,这就导致了课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一主观学习特征,笔者在自身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就有意识地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即在展开具体知识点教学活动之前,率先为学生呈现一定的学习案例。例如,在教学“文化采风 礼仪中的文化”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就为学生出示了如下的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一:美国人在接受礼物时倾向于在送礼者面前当场打开礼物,并对其致谢,以此让对方感受到自己是真心喜欢这一份礼物。但是,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当面拆开礼物,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极其不尊重送礼者的行为表现。   教学案例二:面食是中国人的一大主食,我们在吃面条时会直接用筷子,甚至是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吃。但是在大多数西方国家中,人们通常会用叉子将面条卷起来再吃,而且无论是端起碗还是吃面条时发出“哧溜哧溜”的声音都会被认为是极其不礼貌的用餐行为。   在笔者陈述案例的过程中,学生非常好奇,纷纷发出“原来同一件事、同一种行为在不同的国家中有着如此截然不同的含义”等类似的感叹。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此时的注意力最为集中,学习兴趣及探究热情最为强烈。在此基础上,笔者趁势说明“不同的国家有着各自独特的礼仪文化”这一学习主题,学生便能以更加饱满、热情的姿态持续投入到这一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将借助案例教学法诱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案例教学法的合理运用能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多依赖于直观化的思维思考方式,因此,他们在理解某些知识点时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大大影响了其最终的实际学习效果。   而要想真正达到上述目标,案例教学法的合理运用不失为一种突破方向。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如,在学习“科技带给我们什么”这一内容时涉及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科技在带给现代生活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严重的危害。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多将上述知识点死板地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虽然能短时期内能对其进行一五一十地机械记忆,但时间一长,便很容易遗忘,教学质量不容乐观。鉴于此种情况,笔者适当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并向学生提供了如下三组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小学生张华在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了电脑技术,如用电脑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利用QQ、微信等向老师询问一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些都使他的学习成绩显著提升;另一小学生李亮却是经常用电脑玩网络游戏,经常逃课跑去网吧。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李亮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成绩也有原来的名列前茅滑至班级后几名。   案例二: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技术越来越先进,截至2015年,我国的机动车总数量高达2.79亿辆,这都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大批量汽车行驶过程中排放出的油烟,也使得空气质量严重下降,致使经常出现“雾霾”这一顽固的空气问题。   上述两个案例都是小学阶段学生日常社会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实际例子,有着自身的独特认识与看法。如此,借助案例就使得学生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这一内容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与体验,从而真正取得一举多得的良好课堂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合理运用能发展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笔者认为,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向学生展示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案例,并以此为基础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疑难问题供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有利于促进学生包括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在内的多重学习能力的良好进步与发展。如,在学习“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这章内容时,笔者就特意为学生补充了如下的案例:据相关媒体报道,小学生之中相当一部分人热衷于购买所谓的“有奖卡片”,该卡片的“中奖规则”具体为:若是能在卡片中刮出特定的汉字就能到“中奖”,并领到特定的奖品。在采访中,不少学生纷纷表示购买这种“有奖卡片”的动机在于“碰碰运气”,甚至有学生表示他们会将大多数零花钱花费在其中。请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上述“有奖卡片”是否属于健康文明的休闲娱乐方式?长期沉迷于其中会对我们青少年学生带来哪些消极的不利印象?   上述生活化特征充足的教学案例使学生的参与兴趣及讨论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与调动,他们纷纷自觉且主动地投入到小组课堂讨论活动之中。如此,在讨论活动之中,不仅很好地培养、锻炼与发展了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能力,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进步与发展,除此之外,更是使他们对之前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最大限度的灵活实践运用。综合上述两点来看,案例教学法的合理运用能切实起到锻炼、发展小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良好目的。   案例教学法既是创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其学习效果、促进其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得到切实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教学途径。为此,我们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灵活而科学的运用,此举将真正推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学科教学的更好发展与显著进步。   参考文献:   王嘉毅,李志厚.论体验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3).   编辑 韩 晓


相关文章

  • 2014年小学思品集中研修阶段总结
  • 教育部 财政部"国培计划"-新疆农村骨干教师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2014年度)新疆教育学院 小学思想品德集中研修阶段总结 教育部 财政部"国培计划"--新疆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2014年)小 ...查看


  • 邱小鹰:享受成长的快乐
  • 作者:邱小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257    更新时间:6/10/2006 作者简介:邱小鹰,1969年12月出生,1987年毕业分配进入泉州师范附属小学任教至今,福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首批学员(小学品德). ...查看


  • "十二五"课题研究工作指导意见
  • 关于做好省.市.县"十二五"规划课题和小课题 申报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中小学.幼儿园.职业中学.阳光学校: 为统筹.规范我县省.市.县"十二五"规划课题和小课题申报研究工作,做好课题管理,确保研究质量, ...查看


  • 科品计教研组计划
  • 科学.品德与生活.信息技术教研组 工作计划 小学 2015年 8月 科学.品德与生活.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要更进一步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围绕课程实施中的显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专 ...查看


  • 品德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 品德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专题简介: 该研修专题主要是为小学品德教师提供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研究方式和教学资源等指导和服务,以解决在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操作问题.根据品德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品德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式是多 ...查看


  •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 电大<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一.论述题 1.描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轨迹与里程碑. (1)教育学的萌芽.其标志有中国古代的<论语>和<学记>.前者是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后者是中国古代 ...查看


  • 杭州市第19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结果
  •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 杭州市第 19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评选结果 中学政治 一等奖( 一等奖(3 篇) 萧山二中 萧山八中 富阳洞桥镇中学 徐仲桥 李亮亮 周水华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处理的实践与研 ...查看


  • 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师校本培训资料
  • 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师校本培训资料 鼎城区花船庙小学综合教研组 第一部分:课程标准 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主要考查课程性质.课程特点.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结构框架).课程目标. 一.填空题 ...查看


  • 借社会镜像,铸学生情操
  • [摘要]课堂中应把握动态生成课程资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借力各种社会生活镜像,打造"学为本"课堂:用建构主义思想,围绕核心主题,利用课前.中.后三部曲,形成教育教学整体,实现课堂.教材.社会实践三者相互自然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