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你有权保持沉默":家喻户晓的"米兰达警告"

2009-11-05 09:20

在美国,你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一种场面——警笛突然想起,警灯突然狂闪,一辆警车呼啸而来。警察跳下车,飞身扑向一名疑犯。手铐喀嚓一声,疑犯被反扭着双手铐住。然后,警察气喘吁吁地开口了:“你有权保持沉默………”

对于听惯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喝令的中国人来说,这种情况往往会令我们大惑不解——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美国的警察要这么温柔地说这些明显不利于自己查案的话呢?这不是明摆着教犯人“抗拒”吗?原来,谈到这“沉默权”,谈到这句全体美国人都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式的警察开场白,这里面,还有一段颇为有趣的故事,这就是那宗颇有名气、颇为经典的案例——亚利桑那州的“米兰达上诉案。”

1965年,在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小镇这个风光明媚的小镇上,曾发生过一宗罪恶的绑架强奸案。

案件记录,当时的被害人是一名18岁的青春玉女,犯罪嫌疑人是一个五大三粗、无业游荡的野汉子。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野汉子看见一位青春可人的小姑娘,独自一人走在这小镇静谧的街灯下,于是贼心陡起,悄悄开车跟上去,一下子就把女孩挟持上了车。然后,飞驰到镇外的树丛中,再然后,就把女孩子给强暴了。

事后,被推出车外的女孩子痛哭着跑回家,一个电话打到警察局。警察马上出动,很快就将这野汉子拿获归案。而这野汉子也就马上乖乖地全部招供了,并亲笔写下了认罪状。

案子很快便送到法院。

案情本来就不复杂,事实又供认得清楚明了,法官很快就作出裁决“野汉子犯下了绑架和强奸两项大罪。两罪相加,判处刑期50年。

监狱的大门跟着就打开了。这个犯人的名字叫做欧内斯特·米兰达。

当监狱的铁门在他身后哐啷一声关上的时候,米兰达这个可恨又可悲的家伙,想来只能像臭虫一样在这里默默地度过一生了。可谁都没有想到,在狱中蹲了几天后,突然有个律师来探访他,交谈之下,米兰达方知道自己做了傻事。

律师告诉他,根据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的规定,他拥有一项叫做“反对自我归罪”的权利。也就是说,即使他真是一个货真价实、十恶不赦的罪犯,但面对警察狠狠的盘问时,他也可以一声不吭,保持沉默。不需要回答任何问题,更不必自己去写供词证明自己有罪,因为这是一项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如果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警察确实强迫你,确实侵犯了你的“公民权利”,那就………

“告那家伙!”米兰达狂叫一声蹦了起来。

于是,在那律师的一手策化下,米兰达开始了漫长的上诉。经过百般的曲折,最后,官司居然打到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当时,由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厄尔·沃伦主持,9名大法官一起认真研究了米兰达的诉状。

上诉理由称:第一,是警察“强迫、威胁”他写下供词,违反了宪法第五修正案的规定。第二,在他接受审讯时,因读得书少,并不知道自己有“沉默权”这样一条宪法权利,也从无任何人告诉过他可以享有这样的一条权利,所以,他便被“欺骗成招”,而现在,哼哼……最好是把案子翻过来。

法院于是展开调查。发现不幸的是,米兰达所谓的“警察逼供”问题还真的存在。首先,审讯室与外界隔绝,米兰达眼前是一字排开的五六名警察,警察们一会摇摇手铐,一会儿挥挥手枪,令米兰达心惊肉跳,精神崩溃。也无律师在场,这种环境显然是一种威迫。

其次,从讯问记录上看得出,警察根本就没问你干了什么,而只是一味追问你怎样干?摆明了就是先入为主的“有罪推定”,然后再迫其认罪。

事实昭然若揭。亚利桑那州的警察们虽然没有动手打人、没有刑讯副供,但却违反了宪法有关规定去逼人“自证其罪”,“以违法去治违法”,怎么办?

根据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警察法官不得强迫任何人作出对自己不利的证词。如果违反了呢?那么,这份用强迫获得的宣告无效。无效的供词,就不能作为定罪的依据。而没有定罪的依据呢,那米兰达就……

经过激烈的争论,9名大法官最后以5:4的微弱多数,通过了沃伦大法官起草的判决——“米兰达上诉支持,无罪释放”。

这下子,美国的群情沸腾了,舆论是一片哗然。美国的警察们更是目瞪口呆,义愤填膺。质疑的、抗议的电话,不停地打到最高法院。

而最高法院也觉得意犹未尽,还有话说。

美国与英国一样是判例法国家,司法有权立法。联邦最高法院的这一判例,便等于是建立了两项必不可少的刑事诉讼规则。沃伦大法官通过传媒公开告诫美国警察说:“第一个规则是:警察在审讯中,用强迫的方式获得的被告人口供、证词,不得用作该案的依据。第二个规则是:大凡拘捕或审讯犯人时,美国警察事先必须要告诉被捕者以下这番话——“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说的话将会用作不利你的呈堂证据。你有权会见律师,如果你请不起律师,那么,政府可以为你免费提供。”以避免米兰达式的“读得书少,不知权利”的狡辩重演。

对于“沉默权”使米兰达逃脱了正义的惩罚、今后必会有更多的奸徒借沉默权来逍遥法外、沉默权是不公正的等等抨击,沃伦大法官回应道:不是沉默权使米兰达得脱法网,而是亚利桑那州的警察破坏了司法程序,才导致了放走米兰达的恶果。判处米兰达50年刑期,是不公正的程序产生了公正的实体;而释放米兰达,虽是实体的不公,但却是维护了程序的公正。实体的不公,只是个案正义的泯灭;而程序不公,则是全部司法制度正义性的普遍丧失。换句话说,明知实体不公,也要维护程序公正,这就是最高法院坚定不移的立场。

最高法院的规则一下,自然就产生了最高的法律效力。自此以后,美国警察的衣袋里都装有一张小卡片,上面清楚明白的印上这番说话。这张小卡片的内容,就被称为“米兰达警告”(Miranda Warnings),或“米兰达忠告”。

“米兰达警告”公布以后,许多人批评:沉默权规则大大降低了执法机关的办案效率。但更多的人先赞同:沉默权规则对于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害、消除警察由来以久的刑讯逼供野蛮行为是利大于弊,有积极的、重大的现实意义。

争论归争论,出乎意料的是,打这以后,这“米兰达警告”,竟然在美国人当中风靡一时,家喻户晓,人人会讲,妇孺乐用。自1966年开始,正当我们中国陷入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成千上万清白无辜的公民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牛鬼蛇神、被关被斗、被强迫认罪、强迫自己喊口号打倒自己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却是另一种风光:所有美国人一旦被指控,第一句话就是气壮如牛的“我要见律师!”而所有警察在拘捕或审讯犯人时,第一句话就是客客气气的“你有权保持沉默”………这真是人类法律史上反差巨大的两个极端。

说真的,美国司法,不论世人对它有多少批评都好,但它有一个优点却是举世公认的,那就是——十分注重司法的程序问题。在美国人的眼神中,司法公正,首先就要程序公正。司法人员在执法时要十分严格地遵守程序,而不能任意地破坏司法程序。因为在美国,以正义化身自居的法官们,宁愿牺牲个案的实体公正,宁愿让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也不愿和不能由此而开一道任由司法机关以违法方式去侵犯公民权利的口子。因为法官们懂得,只要证据合法、确凿,法律仍然有机会把米兰达、辛普森之流送入监狱。而一旦纵容司法机关去滥用权力、非法行事呢,那么,这就无异于容许有人在防洪大堤上去挖一锄头。此风一开,你一锄头我一锄头。执法犯法的事便将无日无时,而民主法治大堤的全线崩溃,也就为时不远了。

美国法官的这一番用心良苦,真值得我们参考。

沃伦大法官用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沉默权的方式,给全体美国人民上了一堂深刻的普法课。而对于美国老百姓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未必会明白这里面有多高深的法学道理,但他们却清楚明白地知道了一句话,那就是——“我有权保持沉默”!这就足够了。美国社会远胜于地球上所有国家的一点就是——人民普遍都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万一这些权利被官府侵犯,被践踏,那么,人人都会、都能像米兰达一样,去挺身而起——“告那家伙”!

2009-11-05 09:20

在美国,你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一种场面——警笛突然想起,警灯突然狂闪,一辆警车呼啸而来。警察跳下车,飞身扑向一名疑犯。手铐喀嚓一声,疑犯被反扭着双手铐住。然后,警察气喘吁吁地开口了:“你有权保持沉默………”

对于听惯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喝令的中国人来说,这种情况往往会令我们大惑不解——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美国的警察要这么温柔地说这些明显不利于自己查案的话呢?这不是明摆着教犯人“抗拒”吗?原来,谈到这“沉默权”,谈到这句全体美国人都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式的警察开场白,这里面,还有一段颇为有趣的故事,这就是那宗颇有名气、颇为经典的案例——亚利桑那州的“米兰达上诉案。”

1965年,在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小镇这个风光明媚的小镇上,曾发生过一宗罪恶的绑架强奸案。

案件记录,当时的被害人是一名18岁的青春玉女,犯罪嫌疑人是一个五大三粗、无业游荡的野汉子。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野汉子看见一位青春可人的小姑娘,独自一人走在这小镇静谧的街灯下,于是贼心陡起,悄悄开车跟上去,一下子就把女孩挟持上了车。然后,飞驰到镇外的树丛中,再然后,就把女孩子给强暴了。

事后,被推出车外的女孩子痛哭着跑回家,一个电话打到警察局。警察马上出动,很快就将这野汉子拿获归案。而这野汉子也就马上乖乖地全部招供了,并亲笔写下了认罪状。

案子很快便送到法院。

案情本来就不复杂,事实又供认得清楚明了,法官很快就作出裁决“野汉子犯下了绑架和强奸两项大罪。两罪相加,判处刑期50年。

监狱的大门跟着就打开了。这个犯人的名字叫做欧内斯特·米兰达。

当监狱的铁门在他身后哐啷一声关上的时候,米兰达这个可恨又可悲的家伙,想来只能像臭虫一样在这里默默地度过一生了。可谁都没有想到,在狱中蹲了几天后,突然有个律师来探访他,交谈之下,米兰达方知道自己做了傻事。

律师告诉他,根据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的规定,他拥有一项叫做“反对自我归罪”的权利。也就是说,即使他真是一个货真价实、十恶不赦的罪犯,但面对警察狠狠的盘问时,他也可以一声不吭,保持沉默。不需要回答任何问题,更不必自己去写供词证明自己有罪,因为这是一项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如果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警察确实强迫你,确实侵犯了你的“公民权利”,那就………

“告那家伙!”米兰达狂叫一声蹦了起来。

于是,在那律师的一手策化下,米兰达开始了漫长的上诉。经过百般的曲折,最后,官司居然打到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当时,由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厄尔·沃伦主持,9名大法官一起认真研究了米兰达的诉状。

上诉理由称:第一,是警察“强迫、威胁”他写下供词,违反了宪法第五修正案的规定。第二,在他接受审讯时,因读得书少,并不知道自己有“沉默权”这样一条宪法权利,也从无任何人告诉过他可以享有这样的一条权利,所以,他便被“欺骗成招”,而现在,哼哼……最好是把案子翻过来。

法院于是展开调查。发现不幸的是,米兰达所谓的“警察逼供”问题还真的存在。首先,审讯室与外界隔绝,米兰达眼前是一字排开的五六名警察,警察们一会摇摇手铐,一会儿挥挥手枪,令米兰达心惊肉跳,精神崩溃。也无律师在场,这种环境显然是一种威迫。

其次,从讯问记录上看得出,警察根本就没问你干了什么,而只是一味追问你怎样干?摆明了就是先入为主的“有罪推定”,然后再迫其认罪。

事实昭然若揭。亚利桑那州的警察们虽然没有动手打人、没有刑讯副供,但却违反了宪法有关规定去逼人“自证其罪”,“以违法去治违法”,怎么办?

根据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警察法官不得强迫任何人作出对自己不利的证词。如果违反了呢?那么,这份用强迫获得的宣告无效。无效的供词,就不能作为定罪的依据。而没有定罪的依据呢,那米兰达就……

经过激烈的争论,9名大法官最后以5:4的微弱多数,通过了沃伦大法官起草的判决——“米兰达上诉支持,无罪释放”。

这下子,美国的群情沸腾了,舆论是一片哗然。美国的警察们更是目瞪口呆,义愤填膺。质疑的、抗议的电话,不停地打到最高法院。

而最高法院也觉得意犹未尽,还有话说。

美国与英国一样是判例法国家,司法有权立法。联邦最高法院的这一判例,便等于是建立了两项必不可少的刑事诉讼规则。沃伦大法官通过传媒公开告诫美国警察说:“第一个规则是:警察在审讯中,用强迫的方式获得的被告人口供、证词,不得用作该案的依据。第二个规则是:大凡拘捕或审讯犯人时,美国警察事先必须要告诉被捕者以下这番话——“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说的话将会用作不利你的呈堂证据。你有权会见律师,如果你请不起律师,那么,政府可以为你免费提供。”以避免米兰达式的“读得书少,不知权利”的狡辩重演。

对于“沉默权”使米兰达逃脱了正义的惩罚、今后必会有更多的奸徒借沉默权来逍遥法外、沉默权是不公正的等等抨击,沃伦大法官回应道:不是沉默权使米兰达得脱法网,而是亚利桑那州的警察破坏了司法程序,才导致了放走米兰达的恶果。判处米兰达50年刑期,是不公正的程序产生了公正的实体;而释放米兰达,虽是实体的不公,但却是维护了程序的公正。实体的不公,只是个案正义的泯灭;而程序不公,则是全部司法制度正义性的普遍丧失。换句话说,明知实体不公,也要维护程序公正,这就是最高法院坚定不移的立场。

最高法院的规则一下,自然就产生了最高的法律效力。自此以后,美国警察的衣袋里都装有一张小卡片,上面清楚明白的印上这番说话。这张小卡片的内容,就被称为“米兰达警告”(Miranda Warnings),或“米兰达忠告”。

“米兰达警告”公布以后,许多人批评:沉默权规则大大降低了执法机关的办案效率。但更多的人先赞同:沉默权规则对于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害、消除警察由来以久的刑讯逼供野蛮行为是利大于弊,有积极的、重大的现实意义。

争论归争论,出乎意料的是,打这以后,这“米兰达警告”,竟然在美国人当中风靡一时,家喻户晓,人人会讲,妇孺乐用。自1966年开始,正当我们中国陷入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成千上万清白无辜的公民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牛鬼蛇神、被关被斗、被强迫认罪、强迫自己喊口号打倒自己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却是另一种风光:所有美国人一旦被指控,第一句话就是气壮如牛的“我要见律师!”而所有警察在拘捕或审讯犯人时,第一句话就是客客气气的“你有权保持沉默”………这真是人类法律史上反差巨大的两个极端。

说真的,美国司法,不论世人对它有多少批评都好,但它有一个优点却是举世公认的,那就是——十分注重司法的程序问题。在美国人的眼神中,司法公正,首先就要程序公正。司法人员在执法时要十分严格地遵守程序,而不能任意地破坏司法程序。因为在美国,以正义化身自居的法官们,宁愿牺牲个案的实体公正,宁愿让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也不愿和不能由此而开一道任由司法机关以违法方式去侵犯公民权利的口子。因为法官们懂得,只要证据合法、确凿,法律仍然有机会把米兰达、辛普森之流送入监狱。而一旦纵容司法机关去滥用权力、非法行事呢,那么,这就无异于容许有人在防洪大堤上去挖一锄头。此风一开,你一锄头我一锄头。执法犯法的事便将无日无时,而民主法治大堤的全线崩溃,也就为时不远了。

美国法官的这一番用心良苦,真值得我们参考。

沃伦大法官用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沉默权的方式,给全体美国人民上了一堂深刻的普法课。而对于美国老百姓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未必会明白这里面有多高深的法学道理,但他们却清楚明白地知道了一句话,那就是——“我有权保持沉默”!这就足够了。美国社会远胜于地球上所有国家的一点就是——人民普遍都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万一这些权利被官府侵犯,被践踏,那么,人人都会、都能像米兰达一样,去挺身而起——“告那家伙”!


相关文章

  • "米兰达警告"与美国宪法修正案
  • "米兰达警告"与美国宪法修正案 作者:陈伟 令人费解的亨特警官 看过美国电视连续剧<神探亨特>的中国观众可能深感奇怪,这位亨特警官真是不嫌累得慌,每次历尽千难万险擒获犯罪嫌犯后,不但不向嫌犯交代一番" ...查看


  • [司法考试]米兰达告诫
  • 米兰达告诫 You have the right to remain silent. Anything you say can and will be used against you in a court of law. You have ...查看


  • 对刑事诉讼法无罪推定原则的探讨
  • 对刑事诉讼法无罪推定原则的探讨 作者:张玉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10期 作者简介:张玉(1989-),女,汉族,山西太原人,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法律硕士(刑事诉讼法). [摘要]无罪推定原则是新刑事诉讼法在保 ...查看


  • 中国未来的沉默权制度
  • 引 言 在时代的洪流中,人权越来越备受关注,沉默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权利,在世界各国都得到确认和建立,但在中国还尚未建立沉默权制度,因此中国也必须顺应潮流建立起属于中国的沉默权制度. 一.沉默权的来源.发展历史 沉默权制度有着自己的发展历史 ...查看


  • 论沉默权及其对审判程序上的要求
  • 在我国,沉默权对证据制度的影响由于其在价值取向上的尖锐矛盾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至今仍然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笔者认为,沉默权的核心是国家司法机关不得通过任何手段控制或影响个人(主要是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的意志,使其作出对本身不利的表述. ...查看


  • 国外经侦 美国经典判例
  •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四条修正案(英语:Fourth Amendm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是美国权利法案的一部分,旨在禁止无理搜查和扣押,并要求搜查和扣押状的发出有相当理由的支持. P5 判 ...查看


  • 赶紧举办执法培训班
  • 局长,这有甚棘手的啊,把查封了的货物拉到机关仓库里来嘛.别管里面藏了什么宝贝,干上了这大票,不没收其货物,也可罚他一大笔. 您还别说,这事跟梁山好汉夺取梁中书那厮送给岳老子蔡京之生辰纲,蛮形似的:不止形似呢,还蛮神似的.您看啊,梁女婿送货物 ...查看


  • 20年前中国最火的10大电视剧
  • 图/文:达人钧钧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一晃2008年了,中国电视剧在改革开放30年里取得了飞速发展.而20年前的1988年,正是中国人经历"下海"."经商"的开始,中国的电视剧在那一年经历了辉煌的 ...查看


  • 论司法公正的实现(闫伊莎)
  • 本科生毕业论文 [在此处键入论文题目]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闫伊莎 [1**********] 法学 孔昊 2016年4月30日 摘 要 公正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社会成员感到不公所带来的落差感必然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秩序,激发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