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的健康教育

恙虫病

1、 什么是恙虫病?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为其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农民、与草地频繁接触的人、从事野外劳动者易得该病,临床以高热、皮疹、焦痂和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流行特征,严重者可发生死亡。我国多为夏、秋季,见于 5~10 月 以 6~7 月为高峰。恙虫病是东方立克次体进入血液引起全身器官损害病变以心、肺肾最为显著,病情复杂多变,常有高热不退。

2、传播途径

(1)宿主动物与传播媒介 鼠类是最重要的储存宿主,我国目前已在啮齿目的18种动物中发现恙虫病东方体的自然感染,如黄毛鼠、黑线姬鼠、黄胸鼠,还有兔、猪、猫和禽类也能感染。本病的传播媒介是恙螨,恙螨一生经历卵、次卵、幼虫、若蛹、若虫、成蛹和成虫7个时期,仅幼虫时期营寄生生活,能够传播疾病,其它阶段都生存于地面浅表层。恙螨活动范围极小,呈点状分布,聚集于一处,形成“螨

岛”。 (2). 传播途径

本病通过携带恙虫病东方体的恙螨幼虫叮咬传播。恙螨幼虫孵出后,在地面草丛中活动,遇到宿主动物或人时即附着其体表叮咬组织液,3-5天吸饱后落于地面。恙螨一生一般只在幼虫期叮咬宿主动物一次,获得东方体后经卵垂直传播,当子代恙螨叮咬人时传播本病。 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尚无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导致传播的报道。人对恙虫病东方体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较稳固的免疫力。

3、患病时有些什么表现呢?

潜伏期为4~21天,一般10~14天。急性起病,主要临床特点为发热、特异性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和皮疹。 1.1 发热:体温多在38.5~41℃, 最高可达42℃,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多有畏寒,偶有寒战。 1.2 焦痂或溃疡:是恙虫病特有的体征,发生率多为50%以上。恙螨幼虫叮咬处首先出现粉红色小丘疹,约3~10mm 大小,其后

逐渐变为水泡,水泡破裂后中心部位发生坏死,形成褐色或黑色焦痂。焦痂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其边缘稍隆起,周围有红晕,痂皮脱落后中央凹陷形成小溃疡,无脓性分泌物;一般无痛痒感。焦痂或溃疡可全身分布,但多见于腋窝、腹股沟、外生殖器、肛门等隐蔽、潮湿且气味较浓的部位。多数1个,偶有2~3个及10个以上者。因此仔细查找疑似恙虫病病人的特异性焦痂或溃疡是临床诊断恙虫病必须的。 1.3 淋巴结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是恙虫病常见的体征之一,焦痂或溃疡临近的浅表淋巴结肿大较为明显。一般在发热前就可以触到。常见的部位是颈部、腋窝、腹股沟。肿大的淋巴结孤立、游离无粘连、有压痛,触之可动,多如黄豆或蚕豆大小、也有鸽蛋大小者,有的甚至于隆起皮肤表面。 1.4 皮疹:皮疹的发生率有较大差异,可能与病原体的型别不同、病情轻重、就诊早晚等因素有关。多出现在发病后3~6天,充血性斑丘疹多见,持续3~7日后逐渐消退。皮疹呈暗红色,压之退色。形态大小不一,一般3~5mm ,散在性分布,以胸、背和腹部较多,向四肢发展,面部很少,手掌脚底无

皮疹。 1.5 其他表现:全身不适、头昏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纳差乏力等,可有咳嗽咳痰,肝脾肿大、结膜充血。 1.6 并发症:有支气管肺炎、脑炎或脑膜炎、中耳炎、腮腺炎、血栓性静脉炎、肝肾功能损害、心肌炎、心功能不全、DIC 、感染性休克等,孕妇可发生流产。死亡病例多发生于病程的第2~3周。

4、 恙虫病的护理:

(1)、基础护理: 发热患儿消耗比较大, 应卧床休息,保持衣服及床铺整洁、干燥, 给予易消化吸收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多饮水, 补充维生素,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加强口腔护理, 每日漱口3~4次, 以保持口腔清洁。 有心衰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夜间护士应加强巡视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意外。 高热时应作物理降温, 如冰枕、冰帽、温水擦浴,慎用止痛退热药。 注意皮肤清洁、保持大便通畅。高热退热时出汗多, 应及时擦干汗液及更换衣物, 防止着凉。擦拭的动作应轻柔, 特别是有焦

痂或溃疡的部位, 不要强行撕脱痂皮, 应让其自行脱落, 局部可涂2%龙胆紫, 以防继发感染。 (2)心理护理: 根据患儿的年龄、性格特点, 因人施护, 做好入院宣教, 解除其恐惧和孤独感, 从而接受治疗。大部分患儿家属在入院时, 对本病不了解, 一听说自己的孩子得了传染病, 顾虑重重。我们就向其讲解有关本病的发病原因、传播方式、预后等, 及本病在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 使其解除了思想顾虑。 (3)用药的观察: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抗菌药物的应用, 恙虫病的病死率逐渐下降。但药物的不良作用仍不可忽视。如氯霉素对造血系统毒性较大, 故治疗期间应密切观注血象变化, 有并发肝功能损害的患儿慎用, 以免加重肝功能受损程度, 可选用大环内酯类作病原治疗, 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故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5、如何预防?

做好个人防护: 在流行季节避免在溪边草地、 树下玩, 防止恙螨叮咬, 应束紧袖领

及裤脚, 可在外露的皮肤上涂抹 5%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等。如发现恙螨幼虫叮咬, 可立即用针挑去, 涂以酒精或其他消毒剂; 并认真搞好室内、 外环境卫生, 除杂草、 灭鼠、 喷洒灭虫剂, 消灭恙螨孳生地是最根本措施增强体质; 患儿出院后注意休息和加强营养, 避免再次感染。 , 以

恙虫病

1、 什么是恙虫病?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为其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农民、与草地频繁接触的人、从事野外劳动者易得该病,临床以高热、皮疹、焦痂和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流行特征,严重者可发生死亡。我国多为夏、秋季,见于 5~10 月 以 6~7 月为高峰。恙虫病是东方立克次体进入血液引起全身器官损害病变以心、肺肾最为显著,病情复杂多变,常有高热不退。

2、传播途径

(1)宿主动物与传播媒介 鼠类是最重要的储存宿主,我国目前已在啮齿目的18种动物中发现恙虫病东方体的自然感染,如黄毛鼠、黑线姬鼠、黄胸鼠,还有兔、猪、猫和禽类也能感染。本病的传播媒介是恙螨,恙螨一生经历卵、次卵、幼虫、若蛹、若虫、成蛹和成虫7个时期,仅幼虫时期营寄生生活,能够传播疾病,其它阶段都生存于地面浅表层。恙螨活动范围极小,呈点状分布,聚集于一处,形成“螨

岛”。 (2). 传播途径

本病通过携带恙虫病东方体的恙螨幼虫叮咬传播。恙螨幼虫孵出后,在地面草丛中活动,遇到宿主动物或人时即附着其体表叮咬组织液,3-5天吸饱后落于地面。恙螨一生一般只在幼虫期叮咬宿主动物一次,获得东方体后经卵垂直传播,当子代恙螨叮咬人时传播本病。 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尚无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导致传播的报道。人对恙虫病东方体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较稳固的免疫力。

3、患病时有些什么表现呢?

潜伏期为4~21天,一般10~14天。急性起病,主要临床特点为发热、特异性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和皮疹。 1.1 发热:体温多在38.5~41℃, 最高可达42℃,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多有畏寒,偶有寒战。 1.2 焦痂或溃疡:是恙虫病特有的体征,发生率多为50%以上。恙螨幼虫叮咬处首先出现粉红色小丘疹,约3~10mm 大小,其后

逐渐变为水泡,水泡破裂后中心部位发生坏死,形成褐色或黑色焦痂。焦痂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其边缘稍隆起,周围有红晕,痂皮脱落后中央凹陷形成小溃疡,无脓性分泌物;一般无痛痒感。焦痂或溃疡可全身分布,但多见于腋窝、腹股沟、外生殖器、肛门等隐蔽、潮湿且气味较浓的部位。多数1个,偶有2~3个及10个以上者。因此仔细查找疑似恙虫病病人的特异性焦痂或溃疡是临床诊断恙虫病必须的。 1.3 淋巴结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是恙虫病常见的体征之一,焦痂或溃疡临近的浅表淋巴结肿大较为明显。一般在发热前就可以触到。常见的部位是颈部、腋窝、腹股沟。肿大的淋巴结孤立、游离无粘连、有压痛,触之可动,多如黄豆或蚕豆大小、也有鸽蛋大小者,有的甚至于隆起皮肤表面。 1.4 皮疹:皮疹的发生率有较大差异,可能与病原体的型别不同、病情轻重、就诊早晚等因素有关。多出现在发病后3~6天,充血性斑丘疹多见,持续3~7日后逐渐消退。皮疹呈暗红色,压之退色。形态大小不一,一般3~5mm ,散在性分布,以胸、背和腹部较多,向四肢发展,面部很少,手掌脚底无

皮疹。 1.5 其他表现:全身不适、头昏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纳差乏力等,可有咳嗽咳痰,肝脾肿大、结膜充血。 1.6 并发症:有支气管肺炎、脑炎或脑膜炎、中耳炎、腮腺炎、血栓性静脉炎、肝肾功能损害、心肌炎、心功能不全、DIC 、感染性休克等,孕妇可发生流产。死亡病例多发生于病程的第2~3周。

4、 恙虫病的护理:

(1)、基础护理: 发热患儿消耗比较大, 应卧床休息,保持衣服及床铺整洁、干燥, 给予易消化吸收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多饮水, 补充维生素,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加强口腔护理, 每日漱口3~4次, 以保持口腔清洁。 有心衰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夜间护士应加强巡视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意外。 高热时应作物理降温, 如冰枕、冰帽、温水擦浴,慎用止痛退热药。 注意皮肤清洁、保持大便通畅。高热退热时出汗多, 应及时擦干汗液及更换衣物, 防止着凉。擦拭的动作应轻柔, 特别是有焦

痂或溃疡的部位, 不要强行撕脱痂皮, 应让其自行脱落, 局部可涂2%龙胆紫, 以防继发感染。 (2)心理护理: 根据患儿的年龄、性格特点, 因人施护, 做好入院宣教, 解除其恐惧和孤独感, 从而接受治疗。大部分患儿家属在入院时, 对本病不了解, 一听说自己的孩子得了传染病, 顾虑重重。我们就向其讲解有关本病的发病原因、传播方式、预后等, 及本病在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 使其解除了思想顾虑。 (3)用药的观察: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抗菌药物的应用, 恙虫病的病死率逐渐下降。但药物的不良作用仍不可忽视。如氯霉素对造血系统毒性较大, 故治疗期间应密切观注血象变化, 有并发肝功能损害的患儿慎用, 以免加重肝功能受损程度, 可选用大环内酯类作病原治疗, 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故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5、如何预防?

做好个人防护: 在流行季节避免在溪边草地、 树下玩, 防止恙螨叮咬, 应束紧袖领

及裤脚, 可在外露的皮肤上涂抹 5%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等。如发现恙螨幼虫叮咬, 可立即用针挑去, 涂以酒精或其他消毒剂; 并认真搞好室内、 外环境卫生, 除杂草、 灭鼠、 喷洒灭虫剂, 消灭恙螨孳生地是最根本措施增强体质; 患儿出院后注意休息和加强营养, 避免再次感染。 , 以


相关文章

  • 恙虫病患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ICU护理体会
  • [摘要]目的 针对恙虫病患者出现并发急性的呼吸衰竭进行ICU护理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患恙虫病出现并发急性的呼吸衰竭2例患者实施ICU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护理和对症护理的措施.结果 患者经过机械通气5小时后,病情得到稳定,可以撤离 ...查看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全宏梅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4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加强了病人的急救措施,注意饮食与通便,做好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介入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 4 ...查看


  • 不同地理株嗜人按蚊对间日疟原虫的易感性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8年第20卷第4期ChinJSchismControl2008,VOL20,No.4 ・265・ [文章编号]1005-6661(2008)04-0265-04 ・论著・ 不同地理株嗜人按蚊对问日疟原虫的易感性 周 ...查看


  • 常见的鸽病症状和预防
  • 你的鸽子在它们一生中无论哪种情况都将面对以下最普遍的疾病.我们身为鸽子的饲养者,最起码要对这些疾病有基本的认识,好帮助我们这些两足的"鸟朋友"度过健康快乐的一生, 当然也为我们的比赛带来荣耀和财富. 1.口坏疽:毛滴虫病 ...查看


  • 修改版--微生物小常识
  • 微生物小常识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一.微生物定义:现代定义:微生 ...查看


  •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表格
  • Medical Microbiology 医学微生物学 球菌(一) --革兰阳性化脓菌属 形态与染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 G+,葡萄串珠状排列,会发生L型转换(变成G-) 普通培养基 A群链球菌 G+,链状排列,早期有荚膜(后期消失) 肺炎链球 ...查看


  • 传染病学重点
  • 传染病学重点(仅供参考) 已知可能会考的题目是1.案例分析:重型肝炎或恙虫病:2.问答:肥达试验:流行性出 血热的临床表现:伤寒(名解或大题)3.名解:赫式反应:再燃:复发(其余下面有标注) 每个疾病的第一段都很重要,常考填空. 题型:单选 ...查看


  • 传染病学重点总结
  • 一.总论 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③显性感染(大多数传染病显性感染只占小部分,但麻疹和水痘大多数表现为显性感染),④病原携带状态(可排出病原体),⑤潜伏性感染(一般不排出病原体体) 菌和霍乱弧菌.内毒素→伤寒杆菌.菌痢 ...查看


  • 除四害小知识
  • 除四害知识 1.四害指哪些? 答:四害指老鼠.蚊子.苍蝇.蟑螂. 2.四害能传播哪些疾病? 答:老鼠传播的疾病目前已知有57种,其中细菌性疾 病14种,病毒性疾病31种,立克次氏体病5种,寄生虫病 7种.在我国有78种老鼠可传播疾病.常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