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关于作文批改策略的实践探究

  摘要: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效果,从而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本文认为作文批改要抓“主要”,抓“效果”;“批”要准确到位,“改”要以点带面;批改倡导面批面改;批改要从源头抓起,为现行的中学作文批改优化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案。   关键词:作文批改;合理高效;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如何使作文批改合理、高效,实现从传统的“有效”到现代的“高效”模式转变,成为广大语文教师颇费脑筋,苦苦探索的事情。我在教学实践中经过摸索,发现改进批改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改进呢?   一、作文批改要抓“主要”,抓“效果”   教师批改的目的在于能够抓住主要的、有代表性的问题,给予指导,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以后的写作中注意改进。而传统教学中对作文的精批细改,却粗细不分,大小不辨,逐字逐句改正,很难行得通。   为此,在批改作文时我们主要抓两点:一是抓主要。先是认真地看学生的作文,找到主要问题,准确指出来。问题多的,要分清哪些是主要的、根本的、经常出现的,哪些是次要的、派生的、偶尔出现的,分阶段地抓,先抓主要的。二是抓效果。教师批改了,不等于学生就提高了,要想学生的作文水平真正提高,就要学生把每次指出的问题、改正的地方切实记住,并在以后的写作中改进,好的发扬,错的改正。对于效果,每次也不必求多,哪怕是一点也好,只要持之以恒,这每一次的“一点”积攒下来,一学期就有了好几个“一点”,几个学期下来,就有了许多收获,经过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逐渐提高,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抓主要、抓效果,又是和每学期计划写什么,写什么样的文章,每次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紧密联系着的。   二、作文批改,“批”要准确到位,“改”要以点带面   作文写批语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既要准确、恰当,又要实实在在,诸如“要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要把情节写得婉转多变”“语言要有感人的艺术魅力”之类是不必要写的。即使真正遇到此类问题,也不妨来一个变通写成:“你写的几个人物几乎是一个模样了,写人物的外貌,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写时要抓住特征,写出这个人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来。”这样的批语比空泛的话要实在得多。   至于改,可以把“细改”换成“范改”。学生在作文上的问题,往往有普遍性,如果教师经过选择,对某些段落作示范性修改,其余的要求学生举一反三,这种“范改”,对某一个学生可以是选择其一段,对全班而言可以是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两篇,然后在课堂上讲评,或是贴在玻璃上,让大家去研究、揣摩,然后去改自己的文章,这就是以点带面的修改。   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学生误以为作文是学生的事,改作文是教师的事,要向学生大力提倡自己动手改,在修改中求进步。有的文章不仅仅是修改一遍,而是修改许多遍,教师指点一下,发回改写,改好了送来,教师肯定其进步,指出其存在问题,发回再改,如此反复几次,必然会有进步,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作文批改,倡导面批面改   关于批改,方法很多,做法也不同,我认为教师要有选择地当面批改。就像中医给病人看病,通过望、闻、问、切对病人的病情作充分的调查研究,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教师批改作文也应该下这样一番功夫,唯如此,学生的思想活动,教师才能摸得透,作文的问题才能讲得清,教师的指导学生才会领会得深,才可以提高效率。   当面批改时,教师改着、问着、讲着,学生在一旁看着、听着、回答着、思考着,又共同讨论着。因为是当面批改,以谈为主,不必受书写的制约,可以谈深谈透,既指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还分析产生优、缺点的原因,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还可以启发、诱导,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重要的东西可以反复讲,不厌其详,甚至当堂就做点口头练习,让学生加深印象,巩固收获。   另外,通过一两次面批面改,师生感情加深了,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很容易有收获。这是因为从心理学上来分析,一个是只看见笔迹,不见人,一个是既听到教师的声音,又看到教师的神态,那随手写在本子上的几个关键性的字,又重点突出,印象当然深刻了。   不过也不是每篇作文都要当面批改,一学期中,每人有这么一两次就很好了,也可以找三两个情况相同或类似的聚在一起互相启发,共同讨论,效果会更好些。   四、作文批改要从源头抓起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地改,可是劳而无功,是不是可以改变方法呢?我看值得研究,要求本本精批细改,事实上是做不到的。与其事后辛苦,不如事前多做准备。平时不放松口头表达的训练,在指导阅读方面多加注意,钻到学生肚子里面出题目,出了题做一些必要启发,诸如此类,都是事前准备的项目。做了这些准备改作文大概不会太费事了,而学生得到的实益可能多些。   不要为批改而批改,批改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有问题,而多做一些平时的准备,如口头练习,指导阅读,选择适合的作文题目等,就可能减少这些问题。问题少了,作文批改的压力才会减轻,要想把教师从作文批改的重负下解放出来,就要重视写前的读写训练与指导。要从作文的源头抓起。“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点明了这个道理。   总之,作文批改虽谓老生常谈,但新问题、新情况会不断出现,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保持一颗好奇心,不懈地研究、探索。尤其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突破写作教学已有的陈旧模式,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方法,学会“巧”批“会”改,仍将是广大语文教师孜孜以求,力求突破的一个重要课题。   【责编 金 东】

  摘要: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效果,从而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本文认为作文批改要抓“主要”,抓“效果”;“批”要准确到位,“改”要以点带面;批改倡导面批面改;批改要从源头抓起,为现行的中学作文批改优化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案。   关键词:作文批改;合理高效;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如何使作文批改合理、高效,实现从传统的“有效”到现代的“高效”模式转变,成为广大语文教师颇费脑筋,苦苦探索的事情。我在教学实践中经过摸索,发现改进批改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改进呢?   一、作文批改要抓“主要”,抓“效果”   教师批改的目的在于能够抓住主要的、有代表性的问题,给予指导,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以后的写作中注意改进。而传统教学中对作文的精批细改,却粗细不分,大小不辨,逐字逐句改正,很难行得通。   为此,在批改作文时我们主要抓两点:一是抓主要。先是认真地看学生的作文,找到主要问题,准确指出来。问题多的,要分清哪些是主要的、根本的、经常出现的,哪些是次要的、派生的、偶尔出现的,分阶段地抓,先抓主要的。二是抓效果。教师批改了,不等于学生就提高了,要想学生的作文水平真正提高,就要学生把每次指出的问题、改正的地方切实记住,并在以后的写作中改进,好的发扬,错的改正。对于效果,每次也不必求多,哪怕是一点也好,只要持之以恒,这每一次的“一点”积攒下来,一学期就有了好几个“一点”,几个学期下来,就有了许多收获,经过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逐渐提高,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抓主要、抓效果,又是和每学期计划写什么,写什么样的文章,每次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紧密联系着的。   二、作文批改,“批”要准确到位,“改”要以点带面   作文写批语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既要准确、恰当,又要实实在在,诸如“要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要把情节写得婉转多变”“语言要有感人的艺术魅力”之类是不必要写的。即使真正遇到此类问题,也不妨来一个变通写成:“你写的几个人物几乎是一个模样了,写人物的外貌,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写时要抓住特征,写出这个人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来。”这样的批语比空泛的话要实在得多。   至于改,可以把“细改”换成“范改”。学生在作文上的问题,往往有普遍性,如果教师经过选择,对某些段落作示范性修改,其余的要求学生举一反三,这种“范改”,对某一个学生可以是选择其一段,对全班而言可以是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两篇,然后在课堂上讲评,或是贴在玻璃上,让大家去研究、揣摩,然后去改自己的文章,这就是以点带面的修改。   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学生误以为作文是学生的事,改作文是教师的事,要向学生大力提倡自己动手改,在修改中求进步。有的文章不仅仅是修改一遍,而是修改许多遍,教师指点一下,发回改写,改好了送来,教师肯定其进步,指出其存在问题,发回再改,如此反复几次,必然会有进步,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作文批改,倡导面批面改   关于批改,方法很多,做法也不同,我认为教师要有选择地当面批改。就像中医给病人看病,通过望、闻、问、切对病人的病情作充分的调查研究,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教师批改作文也应该下这样一番功夫,唯如此,学生的思想活动,教师才能摸得透,作文的问题才能讲得清,教师的指导学生才会领会得深,才可以提高效率。   当面批改时,教师改着、问着、讲着,学生在一旁看着、听着、回答着、思考着,又共同讨论着。因为是当面批改,以谈为主,不必受书写的制约,可以谈深谈透,既指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还分析产生优、缺点的原因,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还可以启发、诱导,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重要的东西可以反复讲,不厌其详,甚至当堂就做点口头练习,让学生加深印象,巩固收获。   另外,通过一两次面批面改,师生感情加深了,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很容易有收获。这是因为从心理学上来分析,一个是只看见笔迹,不见人,一个是既听到教师的声音,又看到教师的神态,那随手写在本子上的几个关键性的字,又重点突出,印象当然深刻了。   不过也不是每篇作文都要当面批改,一学期中,每人有这么一两次就很好了,也可以找三两个情况相同或类似的聚在一起互相启发,共同讨论,效果会更好些。   四、作文批改要从源头抓起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地改,可是劳而无功,是不是可以改变方法呢?我看值得研究,要求本本精批细改,事实上是做不到的。与其事后辛苦,不如事前多做准备。平时不放松口头表达的训练,在指导阅读方面多加注意,钻到学生肚子里面出题目,出了题做一些必要启发,诸如此类,都是事前准备的项目。做了这些准备改作文大概不会太费事了,而学生得到的实益可能多些。   不要为批改而批改,批改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有问题,而多做一些平时的准备,如口头练习,指导阅读,选择适合的作文题目等,就可能减少这些问题。问题少了,作文批改的压力才会减轻,要想把教师从作文批改的重负下解放出来,就要重视写前的读写训练与指导。要从作文的源头抓起。“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点明了这个道理。   总之,作文批改虽谓老生常谈,但新问题、新情况会不断出现,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保持一颗好奇心,不懈地研究、探索。尤其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突破写作教学已有的陈旧模式,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方法,学会“巧”批“会”改,仍将是广大语文教师孜孜以求,力求突破的一个重要课题。   【责编 金 东】


相关文章

  • 上海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况分析报告
  • [ 作者: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转贴自:上海教育 第2007-09B期    点击数:57    更新时间:2007-10-11    文章录入:hch ] 上海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况分析报告 [ 作者: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转贴自 ...查看


  • 2015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 2015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第1篇: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 ...查看


  • 关于针对陪学生"玩"作文
  •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江苏省教育学会 简 报 2010年第1期 目录 1.全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化论坛在京召开 ...查看


  •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实施方案
  • "让作文教学成为自主学习.提升自我的过程"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宜宾市南溪区长兴镇中心校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教学,"保 ...查看


  • 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 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空间 (响滩中学:吴柏林)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依据学生的兴趣.能力.性别.特长,通过师生间.学生之间互动.讨论交流,来完成个人学习和团体学习的一种方式.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民主的 ...查看


  • 杭州市第19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结果
  •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 杭州市第 19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评选结果 中学政治 一等奖( 一等奖(3 篇) 萧山二中 萧山八中 富阳洞桥镇中学 徐仲桥 李亮亮 周水华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处理的实践与研 ...查看


  • "自主探究 交流拓展"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 为了进一步实施"问题导学,互动探究"教学模式,整体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特色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拟定"自主探究  交流拓展"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查看


  • 2第八次课程改革
  • 第八次课程改革(新课改) 谈三个问题:新课改的社会背景:新课改的基本思路:重点谈一下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与策略. 一.新课改的社会背景 在这里我们谈四个基本特征. 我们这次课改从上世纪末开始,好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社会经济领域,我们最频繁 ...查看


  • 教育研究课题选题参考20110929
  • 教育研究课题选题参考(一) 一.德育研究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后进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学生道德学习研究. "家校共育"的个案研究.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学业较差学生的行为形成原因研究 学业优秀学生的行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