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王 平

一、让教研组成为“学习之家”

教研组应当成为教师最基本的、现实的、主要的学习型组织。在这个组织里,每个教师秉持专业成长的意愿,围绕共同的目标营造出一种开拓进取、勤奋学习、民主开放、合作共享的教研环境和氛围,使之成为一个能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受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的温暖而舒适的场所,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组织者,是教学实践的

引导者,还应是教师专业学习与成长的促进者。所以,教研组长不但要有独立的学科钻研能力、创新能力,还要有主动参与教研的工作热情;不但要有不断自我提升教育素养的意识,还要有交流和共享的团队精神;不但要组织、协调工作的能力,还要有为群众服务的精神。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教研组长才能很好地承担“家长”的职责,以他自身良好的专业精神感染并带领整个团队在校本教研工作中不断探索,奋力前行。

二、让制度成为“习惯”

“无规矩不成方圆”,教研组建设,要以发展为目标,努力创造适应学生、教师发展的空间,同样需要制度的保障。通过教研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教研的意识和行为,实施教研制度下的有效管理,吸引教师把精力集中到教育科研和教学上来,然后让教研组进入“我要听课”、“我要研课”、“我要学习”、“我要研究”等的良好局面与良性循环状态。教研活动就不再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负担,而是提高教学

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捷径,是教师成长的一条通道。那么,怎样才能顺利实现制度——习惯这一转换呢?

1.把教研活动中富有成效的工作方法提升为可操作的制度。去拿我校针对教师以往存在为了完成每学期规定的听课节数而听课的被动情绪和应付式的大一统的评课方式,把每学期的公开课活动整合为“新教师风采展示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骨干教师风采展示周”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周”。经过几轮活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经验能较自觉地融入备课——听课——评课的过程,研课的习惯已初步形成,活动的效果和活动方式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一致认同。学校关于公开课的备课、听课、评课制度也就相应地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使之一个操作性强、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制度,为教研组建设和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2. 实施教研组的捆绑式评价。学校在建立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评价机制的同时,应为教研组的评价保留一份独立性——变教师的个体评价为教研组的整体捆绑式评价,设立先进教研组、优秀课题组等表彰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团队评价方式促使教师个体在参与年段组、教研组团队建设的工作中不断测量自身专业成长的步伐,及时地调整专业前行的目标和节奏,跟随课改的节拍实现自我跟进。

3.让理念化为“行动”。[HT]活动,是教研组存在的表现形式,也是教研组活力的源泉。只有科学设臵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才能有效吸引教师积极参与,乐于参与,从中体验教学与研究的乐趣。在这方面,我认为教研组应重视开展集体备课、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三方面活动。

其一,以教材研读为核心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中基本的途径,如何正确、有效使用新教材也是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因此,以教材研读为核心的集体备课是教师比较重视的一项工作,理当成为教研组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当前的问题是,如何把这种研读系统化地持续开展下去,如何在个人研读的基础上实现集体的互动和交流,如何加强专业引领,使教研不至于停留于“低水平重复”而无趣。

其二,以课题实验为主导的行动研究。积极倡导采用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研究,直接针对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如课堂纪律、学业辅导、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等问题分阶段、有计划地安排作为教研内容,变无中心议题的“闲谈式”教研为主题明确的专题教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教学和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当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教研模式,教研就不再是简单的备课,而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教师从问题出发,留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变为教学行为,同时经历课题教研过程必要的调查(前测、后测)——整理、分析数据——实验——收集材料——总结等各项活动,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教学之中,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与科研素养。

其三,以案例研究为载体的案例研究。教师立足于自己或同行的教育教学实践,关注课堂教学的变化和学生的发展,把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理解、把握和思考及时整理并记录下来,再结合课程理论、教学系统理论和学生心理发展科学理论,进一步具体分析,沉淀为教

师个体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案例研究,也是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的整理过程,引领教师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再由对实践的不断反思中获得教学技能的日愈精湛,获得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

常言说得好:学校好比一个有生命的肌体,教研组好比肌体上的细胞,如果没有健康的细胞,就谈不上健康的肌体,只有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搭建起行之有效的各种教研平台与教师专业化训练的舞台,才能引导、激励每一位教师向专业成长的目标挺进,才能把课程改革的根扎深、扎牢。

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王 平

一、让教研组成为“学习之家”

教研组应当成为教师最基本的、现实的、主要的学习型组织。在这个组织里,每个教师秉持专业成长的意愿,围绕共同的目标营造出一种开拓进取、勤奋学习、民主开放、合作共享的教研环境和氛围,使之成为一个能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受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的温暖而舒适的场所,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组织者,是教学实践的

引导者,还应是教师专业学习与成长的促进者。所以,教研组长不但要有独立的学科钻研能力、创新能力,还要有主动参与教研的工作热情;不但要有不断自我提升教育素养的意识,还要有交流和共享的团队精神;不但要组织、协调工作的能力,还要有为群众服务的精神。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教研组长才能很好地承担“家长”的职责,以他自身良好的专业精神感染并带领整个团队在校本教研工作中不断探索,奋力前行。

二、让制度成为“习惯”

“无规矩不成方圆”,教研组建设,要以发展为目标,努力创造适应学生、教师发展的空间,同样需要制度的保障。通过教研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教研的意识和行为,实施教研制度下的有效管理,吸引教师把精力集中到教育科研和教学上来,然后让教研组进入“我要听课”、“我要研课”、“我要学习”、“我要研究”等的良好局面与良性循环状态。教研活动就不再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负担,而是提高教学

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捷径,是教师成长的一条通道。那么,怎样才能顺利实现制度——习惯这一转换呢?

1.把教研活动中富有成效的工作方法提升为可操作的制度。去拿我校针对教师以往存在为了完成每学期规定的听课节数而听课的被动情绪和应付式的大一统的评课方式,把每学期的公开课活动整合为“新教师风采展示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骨干教师风采展示周”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周”。经过几轮活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经验能较自觉地融入备课——听课——评课的过程,研课的习惯已初步形成,活动的效果和活动方式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一致认同。学校关于公开课的备课、听课、评课制度也就相应地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使之一个操作性强、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制度,为教研组建设和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2. 实施教研组的捆绑式评价。学校在建立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评价机制的同时,应为教研组的评价保留一份独立性——变教师的个体评价为教研组的整体捆绑式评价,设立先进教研组、优秀课题组等表彰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团队评价方式促使教师个体在参与年段组、教研组团队建设的工作中不断测量自身专业成长的步伐,及时地调整专业前行的目标和节奏,跟随课改的节拍实现自我跟进。

3.让理念化为“行动”。[HT]活动,是教研组存在的表现形式,也是教研组活力的源泉。只有科学设臵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才能有效吸引教师积极参与,乐于参与,从中体验教学与研究的乐趣。在这方面,我认为教研组应重视开展集体备课、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三方面活动。

其一,以教材研读为核心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中基本的途径,如何正确、有效使用新教材也是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因此,以教材研读为核心的集体备课是教师比较重视的一项工作,理当成为教研组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当前的问题是,如何把这种研读系统化地持续开展下去,如何在个人研读的基础上实现集体的互动和交流,如何加强专业引领,使教研不至于停留于“低水平重复”而无趣。

其二,以课题实验为主导的行动研究。积极倡导采用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研究,直接针对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如课堂纪律、学业辅导、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等问题分阶段、有计划地安排作为教研内容,变无中心议题的“闲谈式”教研为主题明确的专题教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教学和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当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教研模式,教研就不再是简单的备课,而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教师从问题出发,留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变为教学行为,同时经历课题教研过程必要的调查(前测、后测)——整理、分析数据——实验——收集材料——总结等各项活动,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教学之中,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与科研素养。

其三,以案例研究为载体的案例研究。教师立足于自己或同行的教育教学实践,关注课堂教学的变化和学生的发展,把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理解、把握和思考及时整理并记录下来,再结合课程理论、教学系统理论和学生心理发展科学理论,进一步具体分析,沉淀为教

师个体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案例研究,也是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的整理过程,引领教师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再由对实践的不断反思中获得教学技能的日愈精湛,获得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

常言说得好:学校好比一个有生命的肌体,教研组好比肌体上的细胞,如果没有健康的细胞,就谈不上健康的肌体,只有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搭建起行之有效的各种教研平台与教师专业化训练的舞台,才能引导、激励每一位教师向专业成长的目标挺进,才能把课程改革的根扎深、扎牢。


相关文章

  • 试论高职院校教研室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 关于训练机构教研室精细化管理的几点看法 摘要:教研室是训练机构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是教学.科研.师资培训.教书育人等职能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在训练机构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训练机构要重视教研室建设,加强精细化管理,走内涵发展 ...查看


  • 网络环境下教师研修活动的思考
  • 网络环境下教师研修活动的思考 作者:丁志光 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年第11期 教师队伍的建设离不开校本教研,而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整合,教学资源多元化的呈现,使网络研修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 ...查看


  • 初中数学组教研计划
  • 篇一:初中数学组教研计划 一.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校教务处工作计划.以组风建设为主线,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法探索为重点,以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以提高队伍素质,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改善教与 ...查看


  • 学校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校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高春岭 来源:<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3年第02期 教研组是学校课程建设.实施的重要部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组织.其功能主 ...查看


  • 中学教务处工作总结范文
  • 本学期,学校教务处认真落实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 1.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不松懈 继续抓好教学" ...查看


  • 幼儿园工作计划:幼儿园教研组工作计划
  • 一.工作思路:依据区学前科工作重点和园所自身的发展需求,以研究教学与研究幼儿一体化为基本思路;以片级联动.园级和各教研组的教研为依托;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常态教研为重点;将教研与科研.培训相结合,平行班教研与特色组教研相结合,各领域教学策略 ...查看


  • 中心学校教研工作计划
  • 篇一:中心学校教研工作计划 常乐集乡中心学校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重点,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育教学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深 ...查看


  • 团队建设活动计划(精选3篇)
  • 团队建设活动计划一:高桥初中团队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团县委.教育团委的领导下,结合我校本学年以的工作中心,从实际出发,切实开展我校团的工作.以加强团员队伍建设,增强团员意识,调动团干部积极性,增加团组织的凝聚力,全面提高团员青年素质工 ...查看


  • 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 一.教研组建设的意义 教研组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组织,也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研组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师生素质.教学质量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拓展教学内涵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