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认识健康与疾病的 -- 刘力红

中医是如何认识健康与疾病的

—— 刘力红教授讲于深圳报业集团

尊敬的深圳报业的集团领导,各位来宾,上午好!

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和深圳的同志们在这里一起交流。今天我要跟大家谈的是中医是如何认识健康与疾病的。

健康和疾病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经济越来越往前走,可能关注健康的力度会越来越大。过去可能大家认为医学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尤其是早在几十年,早十年、早二十年前,由于现代科学这样一个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它发展的太快,它解决的问题太多了,很多问题,过去的一种幻想,梦想都得到实现。包括登月、火星着陆,这些在过去来看都是天方夜谈,都一一获得实现了。所以大家也就认为科学、医学同样能够解决人身的一切问题,包括健康的问题。但事实证明不是这样。

医学确确实实日新月异,可是我们的疾病也是日新月异。健康面临的问题也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疾病没有减少,死亡率没有减少。这个时候,人们开始反思。开始反思这个健康,自身的健康,民众的健康,究竟应该谁来解决?

现代健康领域的很多学者、专家告诉我们,真正解决健康的问题不是靠医学。医学只能解决健康的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占10%。我们10%的健康保险可以交给医学,但更大部分的健康我们没有办法交给医学,医学也无能为力。那么交给谁呢?答案:是我们自己。

实际上健康是把握在各位自己的手上,健康是完全可以由自己去抉择的,中医有一句话,叫做“上工治未病”。我今天来理解这句话,这个上工可能不一定指医生,上工指的是谁呢?——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才能解决我们的未病,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真正的上工是属于自己。

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谈我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但这个认识是围绕着中医的,因为我是搞中医的。这些认识实际得来不易,因为我自己的身体实际上也不是太好,健康也有问题。我从医将近三十年了,天天接触病人,有很多病人也没有办法治好,这些促使我思考。慢慢的有了认识,有了体会。今天就把这样一个认识和体会跟大家一起分享。

这个题目实际上我在温州讲过一次,非常高兴的是温州也是报业集团邀请我,那是有台湾一个著名学者朱高正先生做媒,他邀请我,希望我能够到温州去讲一次学。温州报业集团,他跟那里有很好的因缘,所以我就应邀过去。本来我是讲中医是怎么样认识健康与疾病的,但是因为那一次讲课的听众主要是一些公司、集团的领导,就是很忙碌的人,所以他们就提出一个问题,每个人都面临着压力,都感觉到压力是造成他们健康出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就很希望我能够谈一谈怎么样从压力下解放出来。

怎么样从压力下解救出来

各位是在深圳,可能有些人在深圳生活的时间长,有些在深圳生活的时间短。深圳是整个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特别的发达。你看到深圳的气象,就是特别的繁忙,也可以想象这个压力是很大。各位都面临着工作的压力,各个方面的压力。如果压力得不到有效的释放,不管你怎么样谈健康,我想都没有用处。所以这个问题确确实实需要解决。那么怎么解决呢?你要从压力上解放出来,我想只有一条,就是要学会放下。

这个放下不是要各位不做事情了,辞职了,不是这样。事情照做,项目照接,生意照样红火,但是从内心要放下,从内心不要去执着,不要去担忧,这个叫放下。我在这里引了成都文殊苑的一幅对联的上联,可能有的同志到过成都,也到过文殊苑,也见过这幅对联。这副对联很有名,上联叫做: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见了便做”我们遇到事情我们可以去做,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日用。“做了便放下”不留痕迹,“了了有何不”就是你在繁忙也不会有压力,这句讲的是这个意思。这个需要大家很好的去体悟,用心去体悟,怎么样叫做放下,什么叫“见了便做”什么叫“做了便放下”。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谈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不容易。

因为今天我要谈的都是大家知道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都是大家身边的事,都是大家日用的事情。可是有一点,孔子说过:“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我们天天在面临。天天在日用,可是不知道,所以君子之道鲜矣。孔子讲的君子实际上就是智者、仁者,也就是说寿者。凡是你是君子,你就可以尽享天年,你就长寿,你就健康,按照孔子的标准。由于我们日用的这些事情我们不知道,或者我们知道了不去行,这个对我们没有任何用处。健康的方法很多很多,实际上也很简单,都不复杂,关键是我们要去做。任何一个保健的方法,任何一个健康的方法你只要去做,只要持之以恒,保证是有用处的。可惜的就是,我们很多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去行,我们知道,但知道有什么用呢。今天我无非再讲一次大家知道的东西,然后拜托大家一定要去做,不做没有用处。你知道的再多,古人讲的“谈食不饱”啊,谈着山珍海味、燕窝鱼翅,怎么样,甚至你谈鲍鱼,鲍鱼是很补的啊,没有用处,要吃进去才有用处。所以重要的行持。今天大家听到这些已经熟悉的,我再强调,只是给大家一个警惕。再一次告诉戴安我们要做,我们要行。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会一天一天走向健康。如果不行,知道的再多,身体依然是要走下坡路的。所以我们用心去感悟以后,重要的是要去行持。

要做到能够放下,实际上是很难的,必须在思想上解决。为什么呢?这个事情、这个项目接下来了,你去做了,又不挂碍在心上,又不去担忧,又不去恐惧。孔子有一句话,叫做“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对照这句话,看看我们愿意做君子还是做小人。那么读诵了这句话、悟通了这句话,实际上我们可以真正可以坦荡荡,真正可以“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自己也经历这个过程,我当医生,大家可能知道当医生有难处,尤其在现在这个社会医患关系很紧张。我从事中医,可以说中医在目前我们这个时代是没有法律保护的,真正的没有法律保护。为什么那么多中医去搞西医了呢?为什么那么多中医去搞西医了呢?西医有法律保障。他只要按照药理,他只要按照现在医学的理念诊断,血相高了用抗生素,用死了人,打官司他没有问题,但是中医不行。中医你要想治好病要冒风险,要担身家性命。所以过去一个药开出去以后,尤其我是喜欢用附子,大家知道附子是有毒性的,但是有些病必须要附子才能治好,或者至少说我认为必须要附子才能治好。那么为了病人必须要用。那你是为了明哲保身还是为了病人呢?当医生的那是不能够考虑自己的,按照古训,医为仁术,不能够考虑自己,唯一要考虑病人,那么考虑了病人以后药开出去了后确实晚上睡不着觉,尤其是重病人,我就会想出了问题病人又来告我。原来是经过这样一个忐忑不安的阶段。

后来读圣人书,自己慢慢想通了,随它去。“君子居易以俟命”,“易”就是周易,讲的是易经。“易”是什么?“易”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灵魂,他讲“三易”。讲“不易”、讲“变易”、讲“简易”。“不易”是什么?就是我们人生有一个相对的规律。每一个人、每一个个体都有每一个个体的轨迹。这个是相对不变的。为什么我当医生?为什么你当记者?为什么他是百万富翁、为什么我那么辛苦我还两手空空?这个是有原因的。每个人的生命轨迹是不一样的,生命的规律是不一样的,不是说你努力就行。就像数学上的有一个常数,这个“不易”讲的就是这个常数,可是这个不是宿命论,不是迷信,每个人一生中有一个不变的东西,这个需要我们认识。认识了以后我们才不会怨天、不会尤人。我们才会踏踏实实的工作、去任劳任怨。还有一个是“变易”,“变易”是什么呢?就是可以改变。数学里面有一个常量,还有一个变量,变量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一个是不能改变的,相对固定;一个是可以改变的,这就是辩证法,这就讲的是哲学,人生的哲学。这需要我们去认识。还有一个是什么?“简易”,“简易”就是揭示“不易”也好,“变易”也好,它的一个根本的道理是什么?这个道理很简单。孔子在《易》的“系辞”里面做了总结,有一句精辟的话,就是人生是由什么决定的?人生的变也好,不变也好是由什么决定的?就是有这个简易的道理决定的。这个道理是什么?孔子讲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非常经典,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不善就是恶,必有余殃,这个讲的是什么?这个讲的就是我们人生的命运,我们人生的历程实际上是由自己决定的,不是由老天决定的,不是由神仙决定的。这就是那个国际歌讲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靠我们自己,所以讲的很好,孔子就是讲的这个意思。那这个意思我们清楚了以后我们还睡不着觉吗?这个项目接下来以后你还会忐忑不安吗?还会这个领导我没有找就完蛋了吗?这一生就完蛋了吗?不会的。你就知道了世界上没有任何偶然的事情,绝对不可能。你炒股,股票涨了也好、跌了也好,没有偶然的事情。深圳是一个炒股的地方,很多人赚了钱最后丢掉了,套住了,没有偶然的事情,没有掉下来的馅饼。一切的一切都被这样一个简单的原则扣死。这也是陈毅元帅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如果大家都能够这样正确的去认识人生。现在不是提倡八荣八耻吗,讲的就是这个。八荣就是积善,八耻就是积不善。如果大家都能以这样正确的心态去认识人生,那无论你多繁忙,你都可以没有压力。为什么会有压力呢?因为大家都有一种侥幸的心理,这就是“小人行险以徼幸”不用徼幸,这样我们就很坦然,我们就可以放下,这个对健康来说是决定性的。

很多人,很多老者、长者看到他并不锻炼,也没有什么特殊的锻炼方法,他就有一条——能够放下,内心豁达。这一条比什么都好。为什么?下面我会谈。这是我要谈的第一个问题。

一、     中医如何认识健康

最权威的认识就是《内经》,所以今天我要把《内经》抬出来。《内经》怎么认识健康呢?《内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素问》,一部分是《灵枢》。《素问》的第一篇就叫做“上古天真论”,里面就谈到了这样一段话,非常经典。实际上大家读懂了这段话,照着去做了那我们就是上工,健康一定没有问题,这段话是:“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是内经讲的健康,一百岁。所以今天非常希望各位都能够一百岁,真正的长命百岁。长命百岁不是病怏怏的长命百岁。如果病怏怏的很残酷很痛苦的一百岁,那就是老子讲的“老而不死谓之贼”了,“老贼”。所以内经讲的是“行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心身健康。所以今天非常希望各位真正的在身心都健康的状态下度百岁乃去,很潇洒我们下面就来具体的看这段话,来玩味这段话。确确实实这段话是需要体味的,体味了以后更重要的是去行持。所以这里你看她把能够度百岁的这样一些人叫做“知道者”。“道”是什么?老子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就是道这个东西是刹那刹那都不能够离开的,能够离开的,现在先暂时放一放,待会再说,这个就不是道了。有人说你身体要注意哦,他说忙过这段时间再说,那这个显然就不是“道”了,就不是“道者”的风范。“道”是刹那刹那都不能够离的,可离开的就非“道”了。就像我手持这个杯子,如果我只要一不留神一松手,啪啦一下就没有了,“道”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为什么说“道在日用”呢,举手投足之间呢,为什么说要坚持,要持之以恒呢,那就是这个意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康。接下来《内经》就讲到了“知道者”是什么?

1、法于阴阳

就是知道者必须要效法阴阳,阴阳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中医的一个大问题,实际上也是传统文化的问题。阴阳是什么?可以说阴阳包罗万象。所以《内经》里面谈到了“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讲的是天地之道。所以中医为什么要效法天地,为什么老子要讲道法自然,就是因为古人认识到了我们跟天地跟自然乃至跟日月是息息相通的。

昨天刘记者采访,要我谈中医的基本特性或者定位,我就跟他谈到现代对中医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提出了中医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就是整体观念。什么是整体观念?不是说人是一个整体,人是一个整体西医也是这样认为的,没有说西医不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像内分泌、神经系统揭示人就是一个整体。所以这个整体观念并不是人身是一个整体,而是人与宇宙、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与天地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里面人必须顺从、必须效法这个整体的变化。也就是我们都要服从中央的领导,都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至少你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你的政治才有前途,那政治又决定经济,那你的经济才有前途,你的身家性命才有前途,一个道理。所以我们跟天地保持一致。这就是法阴阳,这是法于阴阳,我们的健康才有保障。所以对天地要有一个认识、对自然要有一个认识。

那我这里又举了一个《素问》第二篇,叫“四气调神大论”。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阴阳四时。现在我们讲四时就是春夏秋冬。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季。“阴阳四时者”是什么?“万物始终也。”所有的物不是一个物,万事万物的始终和开始都是由阴阳、由四时产生的。万事万物怎么开始怎么发生,最后怎么样终结,都是由阴阳四时所决定,是“始生之本也”,是“始”与“生”的根本,提的很高。所以阴阳我们可以不法吗,阴阳我们可以不顾吗?这里讲到“逆之者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怎么叫得道高人呢?这里讲的很清楚很明白,逆之则灾害生,阴阳四时我们是需要顺从。天地变化了我们要变化。为什么我们要睡觉?大家知道吗?因为有日落,有黑夜。人的睡眠就像黑夜,天地的黑夜;人工作的状态就像天地处于白昼的状态,这个很直接,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大家可能会笑这就是中医,对!这就是中医。可是这个中医很深。天地为什么会有白昼,人为什么会有寤寐,就是觉悟和睡眠的状态,人为什么要在一定的时间睡觉?为什么不能够昼夜颠倒?这里讲的很清楚:逆之则灾害生。昼夜颠倒就是“逆”,灾害就要来;从之则苛疾不起,顺从她,天地黑了,你也黑;天地亮了,你也亮。这是一个简单的比喻,那么苛疾不起,疾病不会来找你,你就得道了。得道就多助,谁助啊?自然自助啊,自然的力量可是大了;失道就寡助,逆之,你不得天地相助,你势单力薄,那你不生病谁生病?这里讲的很好,这样的逆顺之间就是一个得到与失道。所以养生最重要的在这里已经告诉我们,这个原则已经很清楚已经和盘托出来了,就等待我们怎么去行持。

紧接着她又讲:“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这讲的太好了。“道”这个东西呢是圣人行之,圣人拿着这个道,知道这个阴阳四时顺之则苛疾不起,逆之则灾害生,他就保持顺从她,每天都这样去做,行之。愚者佩之,大家喜欢戴项链什么,佩在身上,只是佩戴而已,只是装样子而已,不是具体去做,这是愚者,你得不到利益。这是法于阴阳。今天可能只能讲一个基本的原则,因为下面内容可能还很多。

2、和于术数

术数也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或者说命题。“术数”讲的是什么?数学的数讲的是什么?讲的就是一个计量,是对什么的计量?当然,是对人身的计量,也是对自然的计量。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为什么会有命相学?为什么会有风水、会有地理?唐代有一位很了不起的医家,活了142岁,叫孙思邈。他有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叫《大医精诚》,那个里面讲的很好,做一个大医的条件需要什么?那就是需要精通术数。为什么很多病人患一样的病,可是有些病人有救有些病人没有救,这就是数在决定,这就是计量在决定,这个不是迷信,这是大科学。

人身的奥秘,现代科学远远还没有弄清楚,科学对外在的事物研究的非常细微,可是对人身可以说小学还没到,但是在这一方面传统文化确实走的很深远。数学的数是说人身是可以计量的,它有一个规律,因为刚刚我们讲了“易”有“三易”,有“不易”,就是常量,既然有常量那就是可以计算,常数一带进去结果就出来,所以人生有一个大体的规律,可是它有变量,所以不是宿命。那么这一个技术的术就是讲的人生怎么去改造,怎么去改变它。人的命运不是算出来的,是自己造作出来的,也就是说靠自己。国际歌里面讲的,不是靠神仙、救世主,更不是靠算命,靠自己做出来的,怎么做出来的?就是孔子讲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里面就谈到很深的问题,这里面也关系到健康,健康出了问题就是灾殃,为什么会有灾殃?因为不善。因为在我们人生的历程中我们做了很多不善,积了很多不善。所以在人生的某一个点上我们会产生疾病。这是中国人对健康、对疾病的一个很深刻的认识。我觉得这个理念非常重要,对我们现在非常重要。现在我们讲八荣八耻也好,讲精神文明也好,社会安定也好,我们如果不跟自身的切身利益挂钩都是空话,那和我们切身利益挂起钩以后,大家才知道怎么去行持,才知道这个行持的意义。做一点好事,做一点公益,看起来是做慈善,是做公益,实际上最后是为自己,自己是最终的得益者。这个术数实际上是阐述的这个问题,她是从更加深的层面去揭示健康与疾病,这是和于术数。

3、食饮有节

这一点大家就太熟悉了。大家看看这里讲到是饮食有“节”,不是说饮食要多好、要多有营养,古人用词用的很巧妙,用一个“节”。可能在座的的很多同志都有感觉,尤其肚子比较大的通知有感觉。过去,没有当官的时候,或者生意没有做那么大的时候身体很好,可是官一做大了生意一大了,身体就越来越差。你们是“都高”,人家说“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工资低,可能你们工资也高,在深圳工资肯定很高,“四高”。“四高”怎么来的?饮食没有节。很多领导跟我说,很多做生意的说一个晚上要赶三四趟,这里吃了,到那里,三四个队排着,这个叫有节吗,病就是这么来的,“病”从口入。这是两千多年前提出来的忠告,用来检验我们今天很多疾病都是因为饮食没有节造成的。所以这里《内经》提到饮食要有节,饮食是贵乎有节,为什么要有节?因为饮食是从我们口里面吃下去的,吃到脾胃里面。这个胃在中医里面讲就是土,脾胃就是土。土是干什么的?中医讲阴阳、讲五行,土是化生万物的,化生万物来供奉我们人类,供奉其他的生灵。可是我们观察一下土地,大地上生长东西我们就知道为什么饮食要有节。我们看看植物的生长,就是我们种植物也是这样的,它的疏密,太密行不行?太密了都死掉;太疏了产量又低,这个就叫做有节。所以我们不能够过饥也不能过饱。过饥了不行,能量不够;过饱了,怎么样,乃至猝死啊,那是毒药啊。大地上的东西,小麦是什么时候种?大米是什么时候种?它有时令。不同的时间生长不同的东西,这个也叫做有节。现在不同。

刚刚开始之前李书记谈到饮食的很多问题,各有不同的说法,今天说吃鸡蛋好,那个说吃鸡蛋不好,怎么办,就打架吧。今天我既不说吃鸡蛋好也不说吃鸡蛋不好,说一个基本的原则,那么大家把握这个原则后自己去抉择,我觉得是最好。什么叫有节?如果冬天的东西到夏天,这个不叫有节。所以我们吃的要以时令为主。为什么夏天生长这个东西,为什么冬天生长那个东西,这个里面很奥妙,值得大家去深思,很有学问。

现在科学是发展了,但有些时候要用《红楼梦》的那句话叫“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现在的大棚菜,什么时候都可以吃到任何时候的蔬菜,好吗?不一定是好事情。老天这样规定了,这个时候长这个东西,它是有涵义的,这个时候长人体就最需要这个东西,所以叫“节”啊。那个时候最需要这个东西,老天就生长那个东西,这就叫做“从之”。这个时候不生长这个东西,你偏要去吃,这叫“逆之”,“逆之灾害生”,这是你自己去找灾害,没有办法,老天要降灾那还有办法,人自己降灾那没有办法,“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所以这个叫做“节”,我们尽量应该要吃时令的东西,不要吃非时令的东西。

什么叫“时令”?人生也是很奥妙的。这十多年了,好像都流行那个什么“脑白金”,就是人体松果分泌的激素。这个激素是在四十岁以后松果体就慢慢萎缩,这个激素就慢慢的不分泌了。人研究出来了,就要补充这个东西,你不分泌了我就给你补充,这就是脑白金了。当初我一拿到这个东西我就看,我有些朋友也吃,我说你别吃啊。以达尔文的进化论说,人已经进化多少年,人这台机器,那是任何一台电脑没有办法和她相比,我们进化了多少多少万年了。人的器官在慢慢的在调整到最佳的状态,某一个激素该什么时候不分泌该什么时候分泌,这个是自然天成的,这个自然,所谓自然是最高的境界。老子讲的很好:“人地法,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是最高境界,你不要去动小聪明。为什么人体四十岁以后要不分泌这个激素,那是从全局去考虑。你现在从局部发现这个激素从四十岁以后少了,你去弄它,你去补充它。它起来以后你知道其他会变化吗?人体是一盘棋,一整盘棋。我们离真正知道她还远的很,所以很热闹。当初美国也很热闹,可是很快美国人刹车了,知道这个东西不好,对健康并没有益处,美国人早就不吃啦,我们这里卖的红红火火,我们看广告摇来摇去的那个东西,这就是自作罪孽,这就叫做“逆之”。不要看短期的疗效,不要看短期的东西。我觉得做医生也好,作为我们自己也好,我们的每一个行为应该对整个人生去负责,我们做生意也好。八荣八耻也提到“见利忘义为耻”,那就是为了一个短期的行为毁坏了你一生。你是赚到了一笔钱了,可是你积下了不善,那个“余殃”会等着你啊,逃不掉的,和尚跑的了,庙都跑不了,不会有差错。要切记,基本原则是要“从之”,不要“逆之”。这个原则把握了以后你自然知道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我们重要的是要明白这个道理。

4、起居有常

起居为什么要“有常”?刚刚讲到,人的起居就像天地的变化,就像白昼和黑夜的变化。人为什么会有“起”?因为有白天。人为什么会有“居”?因为有黑夜。那么自然的白天黑夜是不是“有常”?是不是它高兴了今天九点钟天亮不高兴了明天六点钟就天亮了?会不会这样?没有。只有一个地域的差别,新疆比我们这里天黑的晚,我们这里天黑的早,但是它是“有常”的,它有常,我们就要有常,这叫做“从之”,“从之”就“苛疾不起”,这个问题是一个大问题,起居是一个大问题,说白了睡眠是一个大问题。现在我们很多的同志都日夜颠倒,这个不是健康需要的东西,这个显然是“逆之”,这种起居显然是有悖天地,有悖阴阳。这个问题下面我还会具体的谈到睡眠的问题它的重要。

5、不妄作劳

“劳”是需要的。“劳”我们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也就是行劳和神劳,劳是一定要有的,不能够好逸恶劳,人生最忌的是好逸恶劳,但是劳也是要有度,不能够“妄”,如果“妄”,那也是取祸之道。现在确确实实,尤其我们深圳这个地方工作节奏很快,工作压力很大,很多人容易“妄作劳”,容易“太过”,这个我想大家自己知道,疲劳过度有没有好处。我看了一个报道,现在很成功的企业家,四十来岁左右猝死的比例逐年在上升,这个就是“妄作劳”的结果。所以这个“劳”,也是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孔子在《家语》里面有一段对话。当初哀公问孔子:“智者寿乎?仁者寿乎?”“智者”长寿吗?“仁者”长寿吗?孔子回答:“然。”对,智者长寿,仁者也长寿,这个长寿指的是能够“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但是孔子紧接着就说“人有三死”,人有三种死亡并不是命运叫他这样,而是自己找的。人家不是骂人“你找死?”孔子讲确实有三种死是自己找的。哪三种?我这里举一种,因为第二第三种可能和今天的议题关系不大,我们举一种,跟这个议题很密切,他就讲了“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老过度者,疾共杀之”。讲的非常明白了。“夫寝处不时”,寝处不时讲的是什么?睡觉不按时间,睡觉不按照应该睡觉的时间睡,这叫“寝处不时”。寝就是睡。我们读大学那个宿舍不是叫寝室吗,睡觉的地方叫“寝室”。“寝处不时”就是我们《内经》讲到的?起居有常的反面,对不对?然后“饮食不节”就是刚刚讲的“饮食有节”反过来。“佚老过度者”就是“不妄作劳”反过来。这三点你都具备了以后你就怎么样?孔子有一句总结的话“疾共杀之”,疾就是疾病,所以疾病都会找上你,都会宰掉你,这个都是自己找的,如果这三者具备了,你就是“找死”,不是去“找活”。所以孔子把这个问题提的非常严重,“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老过度。”我们刚刚《内经》里面讲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里我就不知道是孔子看了《内经》开始《内经》看了孔子,不管他哪个看了哪个,反正讲的是一回事情,这是太重要太重要了,这个不是小问题。这个也是大家很熟悉的问题,希望今天大家一起重温了圣人的教诲以后,我们真正的向圣者看齐,也就是行之,不要光知道,不要说这个我早就知道,没什么,知道有什么用,要用,那就必须去行。

下面《内经》就把健康的一个基本条件,需要具备的条件做了一个总结和概括。这里就讲到“形与神俱”,就是健康必须要做到“形”跟“神”俱,才能够健康。尽俱其一是不行的。“形”就是我们这个躯体;“神”呢,就是精神,就是心理。健康必须要两个方面,否则达不到健康。大家可以看了,公园里锻炼的人很多,可是不一定每个锻炼的人都很健康,有些人坚持的很好,在公园里面锻炼的很好,各种操都在做,各种拳都在打,可是回家以后怎么样?就跟老婆吵架或者跟老公吵架,这个不会健康,“形”是在锻炼,可是“神”呢。你每天都处在忧愁之中,这个不行。所以《内经》里面强调是“形与神俱”是两者都要齐俱。中国的文字是非常深邃的,不但很美,而且这个里面所包含的智慧确确实实令人由衷的赞叹。

我每一年都跟美国人上课,每一年暑期都有一批美国人来中国让我跟他们上课,几乎每一年在他们面前都在感叹“我很有幸我是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中国的文化了不起,尤其中国的文字,那是任何一个西方的文字很难跟她相比,你比如就像“健康”,“健康”这两个字你去琢磨,她已经把健康的基础内涵、基本的要素已经告诉你啦。“健”讲的是什么啊?讲的是形体,有力,所以我们有健身,这是指的形体;那“康”指的是什么啊,“康”不是指的形体,康讲的是安乐,安乐是针对心来讲的,针对神来讲的,是一种心理的表述。实际上“健康”这个词,我们天天都在谈这个,但并不一定我们就明白健康,为什么?我们没有真正去找这个字的涵义。文字里面是有道的,“文以载道。”所以中国的文字为什么那么奥妙,就因为她里面有道。所以实际上“健康”已经告诉我们是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物质文明指的是我们这个身体,精神文明指的是心理。所以过去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这就是讲的健康,健康就是两个文明。现在提的很多东西实际上都是传统的精华,这也告诉大家一个信号——传统不容忽视。时代再发展再怎么先进我们都离不开传统。

怎么做到“形神健康,形神俱备”呢?《内经》又更进一步的讲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里面讲的“虚邪贼风”能够避之有时,我们就能够保证“形”不伤,不会受到伤害。讲到“贼风”,我就想到现在经常看到一些女孩子,现在有些服装让人哭笑不得。就是女孩子喜欢把那个肚脐露出来、腰杆露出来,这实际上媒体要负责的,因为很多广告很多电视上面女的都是这样装束,但对自己可不好。肚脐是神厥。北方要做什么,肚兜,肚兜要罩的是哪个地方?就是肚脐。不但穿衣服要有,还要加一层,可是我们现在还要把它露出来,这天知道啊。那个腰眼,太阳经脉所过的地方,这个很重要,是人身的命门所在,这个地方是绝对需要保护的,是不能让“虚邪贼风”伤害的。可是现在我们的着装成了一种时髦,就是敞开门户,“虚邪贼风”欢迎、请进,欢迎光临。真是不可思议,不知道今天有没有这样的装着,我们就拜托你们,为了您今后的健康,现在你很潇洒,可是你年纪一过,过了三十岁了四十岁以后你就知道厉害了。你的月经越来越不好了,这个跟男的无关,我至今还没有看到一个男的这样穿,你的子宫肌瘤等都会出问题,你的腰,为什么现在椎间盘突出会很多,以后会更加多,那个时候你就惨啦,欲哭都无累啊。且不要说这样不文明,这些很重要的机关门户是要保护起来的,女同志更加更加,尤其在经期的时候这个保暖是很重要的。经期不注重保暖,经行不畅,现在的妇科病为什么会那么多,跟这个有绝对的关系,乃至于最后发生恶变。所以衣服一定要长,尤其女孩子,一定要扎到裤子里面,很多人虽然没有露出来,但是一弯腰什么都出来啦?下面如果有服装师,希望你们有这个眼光,做长的衣服,将来我相信会畅销。

这是形。那么神呢?《素问》谈到所谓“恬谈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尽管各位很繁忙,当领导的当领导,做生意的做生意,但还是需要尽量的做到“恬谈虚无”,也就是开篇所讲的学会“放下”,心里面不留事情。事情照做,你照样繁忙,可是心里面留事不留事是两个概念,大家要好好去体会。心里面不留事并没有影响你的生意,你想你内心没有压力了,你内心空灵了,你的判断会更加准确,你会更加潇洒,你会更加有魅力,那事业当然会做的更好,所以这个完全是一念之差。大家完全是存在一种侥幸的心,没有真实的认识人生。本来人生是真正可以潇洒的,但是很多人潇洒不来。这个“恬谈虚无”是要会放下,是保证我们神、我们的心不受侵犯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就是保证“康”。前者是保证“健”后者是保证“康”,这是谈第一个问题,《内经》对健康是怎么认识的。

二、     中医如何认识疾病

第二个问题就要谈疾病是怎么来的。这个疾病,其实我们把刚刚讲的反过来就是疾病,不健康就是疾病。《内经》有很多具体的说法。像《素问》的“至真要大论”就讲到了“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就是百病不是一种病啊,都生于“风寒暑湿燥火”。这就是中医认识疾病跟西医的差别,西医认为百病是怎么生的,病毒啊细菌啊等等,所以要用抗生素抗病毒。中医怎么认为?百病从哪里来?“风寒暑湿燥火。”自然的条件,自然的变化,决定疾病的产生,这就是我们开始讲的法于阴阳的整体观。还有《灵柩》“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谈到了“夫百病之所生者,比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举痛论”谈到“百病生于气也”,“气”实际上就是情志。“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怒就是发怒,喜就是高兴;“悲则气消”悲是悲伤;“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jiong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这是《素问》“举痛论”。

下面我就具体的简单的来谈一谈《内经》对疾病的由来我们做一个分析。

1、          生于风寒暑湿燥火

就是外界的气候会导致疾病。过去,“风寒暑湿燥火”是纯自然的,但是,现在时代有了变化。这个“风”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风扇,“寒”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空调、冷气,空调、冷气也就是燥了,在空调冷气下空气就干燥。这个“湿”可能也有现在的办法,“火”有暖气等等,所以现在不但有自然的因素还有人为的因素,这也是影响健康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现在有很多空调病,很多疾病都是在空调的环境中慢慢的产生的。《内经》里面讲的很清楚,为什么会有天热呢?天热的时候是阳气发散,阳气是需要发散,阳气发散就把里面的阴寒鼓荡出来。因为人要吃五谷杂粮,人的环境不能够保证每时每刻都那么理想,所以里面会有寒,寒要借什么力量发散出去呢?天地的力量,夏天。夏天来了以后大家的汗毛孔都打开,然后天气又很热,再来,大家又要适当的劳作,虽然说“不妄作劳”但是要“作劳”,要有运动,这就要出汗,出汗以后人体的髓道就打通,就把很多的隐患就排掉,这是肌体自己在调整,自然需要热,人身也需要热,这个时候阳气向外发散,就把内部的东西带出来,人要“顺”。所以《内经》里面讲到夏三月是“无厌于日”,夏三月我们最讨厌太阳,但是《内经》明确告诉我们不要讨厌太阳,这就叫作“从之”啊,因为我们需要太阳。可是,现在我们很多人空调开的很低,温度就变的很低,人的阳气就往哪走?就往里走,就不是往外走。这就叫做“逆”啊,因为跟天的道路相反了,“逆之”就灾害生。很多疾病怎么来?这样来的。所以“风寒暑湿燥火”大家不要小看,是很多疾病的来源,外界环境是会影响人的健康。

2、          生于阴阳

生于什么阴阳?大家现在最能看的到的阴阳就是男女了,男的为阳,女的为阴,阴阳是个大问题。为什么《内经》讲生于阴阳?刚刚讲健康要“法于阴阳”,这里讲生于阴阳是什么意思?最大的阴阳是男女。男女最大的关系是什么?夫妇。很多疾病怎么来?是从夫妇那里来的。这里在座的很多都是过来人,没有结婚的有,可能占少数。结了婚就是有家庭,有夫妻。夫妇,“阴阳之道,发端乎夫妇”,孔子讲的。阴阳最大的问题就是夫妇问题。这个问题一谈、一点大家就很清楚。中医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阴阳要和谐,也就是夫妇要和谐。现在有几个夫妻不吵架呀?有,那我们报业集团真是要大力宣传。现在很多夫妇不是你埋怨我就是我埋怨你,男的猜忌女的,女的猜忌男的。男的出去了,女的在家坐不住,不是相濡以沫。怨,恨。这样阴阳就不协调,阴阳不协调是疾病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疾病实际上是由这条路上来的,《内经》点的“生于阴阳”讲的是这个问题。夫妇不好了,阴阳不好了,阴阳不和了,那么生出来的子女,又在这样一个阴阳不调和的家里生长,这个子女不可能好。现在很多父母带小孩来看病,反复的看。中医也好西医也好,治好了以后又犯,实际上根子在哪里?在父母身上,在阴阳身上。这点是需要大家高度重视的。因为今天没有时间来广讲这个问题,提一提,就是说健康跟这一块太重要了。和谐的家庭,就是和谐的阴阳,就是“阴平阳秘”,“精神”就“乃治”,形神才能够健康。这点弄不好,吃再多的保健药都没用,什么口服液都不好使。

“生于阴阳”还是一个就是性行为的过度,这一点也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特征。现在的风气不像过去那样,过去的性行为只限于夫妻,用佛教的观点讲叫“正淫”,但是现在不这样,满世界的邪淫。住宾馆就知道,宾馆里到处都放了性用品,有几对夫妇是到宾馆里过性生活的,都是这些乱七八糟,这个是危害心身健康啊,需要检点,男女都需要检点。不要图一时之快,这个是叫做积不善,这个不但影响你们本身的夫妻关系,而且影响子女。你不要觉得社会好像提倡这个,党中央是没有提倡,但是社会整个的风气好像在提倡,这是个大问题,这是要祸及子孙的,我在这里可以很负责的说,这个不但会影响到我们这一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子孙的心身健康,你嫖了娼,你看你的后世决定要有做娼的。孔子说的很清楚啊,你愿意你的女儿去做这个事情吗,不愿意,所以逢事要三思。这是《内经》讲的“生于阴阳”。

3、          生于喜怒。

也就是生于情志,情志是很影响健康的,情志是什么?实际上我们刚刚讲到的:“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思恐。”所以为什么说人要法于阴阳呢?人跟天地是一个整体,人的情志实际上就相似于天地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所以这个情志太过或者不及都会影响健康。“寒暑燥湿风”是外五行,外五行可以致病;那么“喜怒思忧恐”,情志实际上就是内五行,内五行也可以致病,尤其我在这里要向大家介绍一个学问。

这里屏幕上打出来是王善人,王善人是王凤仪,王凤仪可能在座有很多人熟悉,是东北的一位老人,1937年就去世了,这是一位农民,一字不识的农民,可是非常了不起。他类似于中国禅宗史上的六组,六组也是一字不识,但是后来彻证本性,对中国的禅宗是有巨大的贡献,写有《坛经》。王凤仪也非常了不起,也是大彻大悟,但是他的方式跟六组不同,他的方式是去帮助最底层的民众,尤其是帮助妇女,在他的学问里有一门很重要的学说,对与我们的情志,我们的心性,心理行为跟疾病的关系。他有很深切的体验,然后把它上升为一门学问。

我们的心理行为直接影响健康,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疾病,至少!是由心理行为不健康造成的,不健康的心理行为王凤仪归纳为五点:

第一点就是怨,怨人,喜欢埋怨人。“你怎么搞的啊,我这个水已经早就喝完了干吗不给我倒来啊,你居什么心呐!”就是埋怨。第二是恨。咬牙切齿,“我恨死你了”,尤其女同志可能喜欢口头禅。第三,恼,恼火。第四,怒,男同志容易发怒。第五,烦。现在很多T恤上还写个“烦”字,这是要把病写在身上。王凤仪总结了这五点“怨恨恼怒烦”是导致一切疾病的重要因素,他做了很细的区分。怨导致什么疾病,恨导致什么疾病等。

往往怨人的容易得消化系统的疾病,就是脾胃的疾病,怨是属土的,这个是毫厘不差的。我是在清华大学访问的时候开始接触到这个学问,那个时候可以说我非常震动,我才知道我根本不叫医生,最多半个医生还不是很好的医生。接触到这个学问以后,因为过去只知道治“形”,只知道“健”,不知道“康”,这叫什么医生,所以自己很羞愧。所以我利用在清华访学的这一年,多次到东北去,因为这个学说发源于东北,也盛行在东北,去真正的访问,现在东北还有一些智者,在身体力行,然后为人疗病,利用这门学说治好无数的病,我也知道为什么我脾胃不好,我是长期脾胃不好,但现在好起来了,还没完全好,为什么?因为我是喜欢怨人的人,今天我夫人来了,可以说她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离得越近的人就受伤害越大,王善人的这门学说讲人死在哪里呢?死在近人身上。谁跟你最近?跟你睡觉的那个人最近,不是父不是母,父母生下来最多陪你睡到三岁四岁,以后一辈子谁和你睡觉,你老婆你老公和你睡觉。因为太近啦,怨恨恼怒都容易产生,我最喜欢怨人,所以脾胃长期不好,吃什么药都不管用,好了,又坏。后来才找到是这个原因,慢慢的去调整,去怎么样克服这一点,要从根子上去认识,那这个脾胃一天一天好起来。大家要知道脾胃是后天之本啊,健康之源,这一点很重要。

恨人,就伤“心”,循环系统的疾病跟恨是有决定关系的。这里失眠的病人有没有?你们检查一下你们内心的这个恨。过去我们讲阶级仇阶级恨,现在没有了。现在就有夫妻恨,同事恨,保证有。这门学说我可以说毫厘不差,大家只要敞开心扉,保证是这样。恨是属心循环系统。

恼,呼吸系统,肺。

怒,就是肝系统,肝胆。怒包括闷怒、郁怒、大怒都是,中风这些,中风在中医也是属于肝这个系统里面的。

烦,女同志喜欢讲“烦死人”。对不起,肾就有问题,生殖系统就有问题,烦这个因素直接伤肾。

这是很博大的一门学问,对于人生很有益处的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我们去把握了、去思考了、去实行了,不但对我们自身对我们家庭,对整个单位乃至整个国家。《大学》里面不是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吗。这门学问就是告诉我们怎么修身,身修了,家才能齐,家齐了单位才能齐,国家才能治。这是一门大学问,今天也就是介绍一下,网上有他的很多东西,大家可以去查。

4、          生于饮食

饮食包括食量的问题、饮量的问题,尤其现在饮酒的同志,“感情深一口闷”,这个对身体不好。包括“寒温无节”,过吃生冷、冰冻的东西,这个不好。尤其现在什么东西都是冰冻的,这个是会损伤人的阳气。人的阳气对于生命来说太重要了,不要轻耗。救都救不及,补都补不及,你还老去伤害它。冷饮是西方人发明的,中国人的体质和西方人的是不同的,这就是法于阴阳啊,西方是收的,东方是散的,一散,内里面的阳气就露;西方是收的,里面的阳气就盛,他可以耐生冷,我们是不能耐生冷的,不宜吃太多冰冻的东西。

另外一个就是荤素的问题。荤素也要有节。我是素食,可是现在吃素食的你就感觉到出去很不方便,尤其出去开会,比如我现在来到报社还好办,小范围做几个素材,出去几百个人开会,不会为你专门你做素菜,最后几个菜是素菜,那前面就是吃什么,你又不好说我是吃素的,那只有吃一点花生米一餐饭就没有了,那就说明大家的饮食习惯太荤了,人是荤素都要有,可是我们的生理告诉我们,草食动物的肠和齿跟肉食动物的肠跟齿它是不同的,这个是一个客观的指标。肉食动物都是伶牙俐齿,都是尖的齿,我们的四个门牙就是肉食;素食动物我们看牛,都是平牙,我们除了这四颗之外我们都是平牙。我们有三十二颗牙齿,二十八颗是平牙,四颗是俐牙,这就是我们该吃多少荤该吃多少素,大家自己去计算。大家数学都很好,我就不用在这里多说。

5、          生于居处

居处也是有影响,居处的环境实际上就是风水。过去认为这个是迷信,这是决定错误的,有没有风水?肯定有。只要有中医就有风水,风水跟中医是一个道理,它就讲五行。怎么进气,门窗的走向,纳什么气,就是阴阳,这就是五行,没有丝毫迷信。人身是一个小天地,人身就是五行,人的五行的秉受是不同的,所以居住的环境,这个阴阳协不协调,五行相不相合,它会影响在这个环境里面居住的人他的心、他的身。所以“生于居处”很重要的一点是讲的是这个问题。

刚刚讲的也就是“寝处”,也就是跟睡眠有关系,起居,这里我就稍微谈一下,今天也没有时间广讲,睡眠很重要。人生的睡眠实际上是一个补充阳气的过程。我们刚刚讲到阳气是人的命根,阳气靠什么补充,阳气耗散的途径很多,像我现在在这里讲话是耗阳气的,大家在这里听课也耗阳气,行、动、一切思维都在耗阳气,举手投足都在耗阳气。耗阳气的途径很多,可是补充阳气的途径很少,几乎就靠睡眠。所以睡眠是养阳气的几乎是唯一的方式,你说重不重要,也就是养命的唯一方式,所以这个睡眠太重要了,大家真是不要等闲视之,“起居有常”就是讲的这个问题。这个“常”就是讲的跟阴阳合拍、跟四时合拍、跟天地合拍。现代科学实际上也证明了这一点。

我这里提到陈玉琴老师,我在很多地方都介绍她的言论,陈老师很了不起,自己是一个工人,因为自己生病以后,靠医院解决不了,西医解决不了,也没有运气碰到好的中医,也解决不了。最后走投无路,靠自己。靠自己怎么办?自己跟自己按摩。神奇般的把自己的病

按好了。按好以后试着帮别人按,慢慢的,通过二十多年总结出了很宝贵的健康理念。她这个健康理念总结有两大法宝,今天在这里介绍给大家。

一大法宝就是睡眠,就是要早睡。为什么要早睡?刚刚我们讲到了居处是要“有时”,睡眠是要“有时”,为什么要有时?因为天地的阳气是在这个时候潜藏,在哪个时候?在肾所主的这个时候,是人的亥、子、丑,就是冬天是肾所主,那冬天就是老历的十、十一、十二月。一天里面也有冬天,一天的冬天是什么时候?亥时、子时、丑时,用现在的二十四小时就是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这个是肾所主的时候,这是一天里面的冬天,这个时候是需要藏的。我们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最好的藏的状态是什么呢?睡眠。在睡眠状态下就养精就蓄锐,阳气就获得很好的补给,就可以持续发展,人的生命就可以持续发展。现代的医学就讲,这个很奥妙,传统医学也认识到这点。中医讲肾是主骨的,骨生髓,髓生血,造血是在骨髓系统,骨髓是由肾所主的,而肾什么时候工作呢,冬季工作,也就是一天的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钟,在肾当班的时候才造血,肾在怎样的状态下才当班?肾要人体处在藏,睡眠的时候才当班,要强调在这个区域里一定要睡觉,睡觉了肾就能够主骨、生髓、就生血,阳气就能够得到补给。如果在这个时候不睡觉,错过了,对不起,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当然你也睡八个小时,你的这八个小时跟我的这个就不一样。现代人习惯于夜生活,显然这个是有悖天道,这一点希望大家真正的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调整自己的睡眠,“得道天助”。我们很忙,怎么办?我们可以早一点起来干活。今天我们听到这两位领导说深圳的同志习惯于睡懒觉,这个不好,违反自然,这个可以调整,健康在大家自己身上。陈老师的意见,如果实在做不到的,那么你的双休日就拿来早睡,九点钟就睡觉,就等于一个礼拜五天在透支总有两天给你补啊,如果那两天休息了以后一放开就熬到三四点,然后睡到十一、二点那更加完蛋,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陈老师还有另外一个法宝,是敲胆经。这个也是我广为介绍的一个法宝,很好。因为阳气要得到补充就要有来源,拿什么补充呢?五谷杂粮补充,通过脾胃的运化转化成精微,人的消化至关重要的是要靠什么啊?胆。现代医学也认为整个消化胆汁起到决定作用。所以通过敲胆经就能够保证消化吸收这个渠道很通畅。人吃进去的东西都能够消化吸收,尤其敲胆经以后爱美的女同志减肥的效果很好。怎么敲?我在这里做一个示范,人的胆经是从这里(头部)一直到下面(脚部),侧面,但是我们不需要所有的都敲到,陈老师跟我们总结了,就敲这一段,屁股这一段到膝盖这段就行,以前我们小孩子犯了错误为什么老打屁股呢?这有利于健康。就是(力量)一定要透进去,两边都要打,这个非常有好处,很简单不花钱呐。只要你持之以恒,很多健康就回到你身上来,尤其爱美的女同志,减肥效果很好,为什么?因为胆汁管脂肪的消化。怎么敲?一天敲两三次,这个分治疗和保健,如果真正有肝胆疾病的,这个是立竿见影。我见到的很严重的胆的疾病敲上一段时间久不痛了,真正有疾病的,你敲就发狠点敲,时间长一点,没有病光是保健的,就敲缓一些。老人,敲缓一些,年轻人可以多敲敲。

一个早睡,一个敲胆经,陈玉琴老师的经验,基本上很多疾病都可以治得好。当然内心还要有。

今天的时间已经超过了,还要留一点时间给大家提问,今天我就简单的从以上几个角度谈到中医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正如我在报告开头的时候所说,真正的健康属于大家自己、真正的上工属于大家自己,但是有一个前提,这些道理都很简单,实际上饮食也好,起居也好、劳逸结合也好,大家都知道,但是拜托大家一定要去身体力行。比如说敲胆经也很简单,可是如果我们不去身体力行,就像这样一个简单的东西我们也没有办法做到。所以,只有我们去行了,我们才能够得到。谢谢大家!

问:人们现在对医学需求量很大,但中医培养讲究一对一,怎样解决这个矛盾?

刘教授回答:刚刚实际上我谈到,人们对医的需求是很大的,但是医真正发挥作用只是那么一点。所以从真正健康的角度来说,医者是大家自己,这一点大家始终要认识。作为我们每一个个体,大家始终不要把我们的健康交给医生,交给医生实际上那个时候已经很被动了,这是一点;第二点,中医确实在它的传承上有它特殊的地方,因为这几十年的中医教育证明了我们的初衷是好心,现代科学它的这种教育是普世性的,它可以比较大面积的一对十甚至一对百,这个是现代科学的特征所决定的。但是显然中医通过这样一个方法去传承,效果通过这四五十年的实践证明并不理想,那这样一个传承出来的学生,从对中医的理解、对中医的信心、乃至真正实用中医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远远不如从前,这个就需要大家重新来思考、来审视。中医的传承究竟应该是一种什么方式,一对一当然有缺陷,主要是量上的缺陷,但是我想,并不是太大问题,为什么?因为一个良医,更重要的我想他是把一种健康的观念告诉大家。所以为什么说“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才是治病呢,如果我们光是眼盯着那个病,实际上这个病只是健康很少的一部分。尽管我们培育出来的医不多,但是这些医都可以治人,所谓治人,就是把健康的理念告诉大家,让大家自己来做医者,这样一个结果大家可以用数学去计算,跟我们有很多的医生,我想带来最终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重要的是我们怎样能够培养出一批真正的中医来,然后由这样一批真正的中医再去辐射。我是这样思考这个问题的,谢谢!

问:中医教育、医学建设这几十年有很大进展,老百姓喜欢中医的人大有人在,很多人有病喜欢看中医,您认为现在在中医坐着的是中医吗?他们和传统中的医有什么不同?

刘教授回答:我想仍然是中医吧,昨天有记者也问到这个问题,什么是中医?这些人是不是中医?中医不像现代医学那么客观,就是说外部的质证那么明显,中医完全是在内部,在内涵,你凭一张处方是判断不了他是不是一个中医,只有看他内心的理念,看他是不是用中医的特征去认识问题、去处理问题,如果他真正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去认识事物、认识一个疾病,然后在技术上他真正是辨证施治。所谓的辩证施治,为什么说病人打电话来说看病我说没有办法,中医要望闻问切,中医要诊断,搞清楚这个病是怎么来的,有时候当面还搞不清楚,更何况电话里面说两句,通过诊断搞清楚疾病的原因,然后根据这个因去下药,如果合乎这两点,这叫中医;如果不是这样,我想就不叫做中医。至于叫什么医,我想这个是国家的事情。谢谢!

问:现在医疗费很高,这个问题怎样解决?推广中医解决吗?

刘教授回答:本来是可以解决,为什么?这也是很困扰的问题,因为本来中医的医疗费用是很低,至少我开的一副药也就是几块钱。我曾经治疗一例重症肝炎,这一例病人在福建的医院做肝细胞移植,就是西医的这套方法,住两次院,两次大发作。第一次的费用是十七万,还有一次是多少万,我记不清了。但是第三次复发的时候病人怕了,一个是费用债务负担不起,觉得两次时间很短的发作,再加上有一个因缘,我四岁就到农村,父母是右派,我开玩笑我是胎里右,我母亲怀我六个月的时候就被打成右派,所以我出生前四个月就是右派,老资格啊。比朱镕基还要资格老。四岁就下农村,从甘肃到了广西桂林,大家可想而知,又是异乡人,又是右派,在农村是什么滋味,都是遭歧视、蔑视。但是有一家农民,他们是根正苗红,又是农民,拿枪的,对我们家特别关照,就是他的女婿找我,那我说你就来吧,我试试。但是机场的时候被拒绝上机,为什么?黄疸太重了,一个人像金色的一样,重度的黄疸,没有给他上飞机,最后就坐大巴,到我这里来,我给他治疗。中医治疗大概半年时间,花费是多少呢?三千多块,四千块。完全恢复正常。大家想想看,四千块钱不到,因为一副药最贵也就是十来块钱,一个月多少钱?就算十五元一天,一个月四百五,大家算一算。你看和二十多万相比,所以中医是好东西啊。我们著名的老中医邓老(邓铁涛),大家在广东应该很知道邓老,他讲中医是“简、便、验、廉”,“廉”就是价格很低,很适合于我们这个国情呐,很值得政府大力投入、大力资助,从根子上去转,中国人应该学中医,而且中医是完全可以担当此任啊,但是这个事情很复杂,因为 很多人都在动摇我,也在不断的攻击我,为什么?因为现在的行业标准是经济,优秀的人才都到哪个行业呢,为什么现在都到IT行业?赚钱。像我这样的在这个行业每一年至少要有几十万的收入,可是我一年有多少收入啊?我一个月的工资三四千,已经加上门诊挂号费,三四千已经了不起啦,那人家还没有我这个水平,那有谁到这里学中医啊,人家现在就在做我的工作,你要提高收费,要怎么怎么样,那这个又跟老百姓的愿望相反,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医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我一贯的观念是,谨守古训,古人给她的定位,她不是衣食行业,她不是赚钱的行业,可是医生做好了必定是有衣食,但是做医生的不能够为了衣食而做医。就是我医这个病想到的是要谋这个财,如果是这样已经跟医相违背了,为什么现在的医患关系那么紧张,就是把医推向市场。医本身不应该是市场,我想一个病人病了以后你再在他身上打主意要钱,那这个跟趁火打劫有什么两样?实际上没有什么两样,这就是棺材里面去拿钱,作为医者,古人讲“医为仁术”,必须要有“仁心”才有“仁术”,这也是邓老讲的,这是医这方面;患这一方面呢,现在也很糟糕,很多患者相当不近情理。人总是要死的,医生不是神仙,有些患者的家属要在死人身上发财,找医院的麻烦,这是很寒心的。医生是救人的,他尽力救你,你感激都来不及,为什么我说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把医推向市场本身就是错误的,本来就违反“仁心”“仁术”的,这个是应该由国家来承担,过去是由良医来承担。比如说我的太师爷,就是我师傅的祖父,在川东是第一名医,在成都收的诊金是最高的,收多少?四个银元,看一个病人,一个银元可以买到一担多谷子,一家人吃饭都不成问题,他要收四个银元。没有钱的病人怎么办?不但四个银元不收,而且处方上写上“拒付”,就是说到时候一起付钱,病人把这个处方拿到同仁堂,他指定的同仁堂、德仁堂,他信得过这两家药店,病人把处方拿到同仁堂或者德仁堂,药店的检药工一看,药就拿走了,处方留下来,然后他们家的账房一个月去结一次帐,过去是由良医来做健康保险。

看起来,这个不是医也不是患的责任,而是一个社会的责任。谢谢!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深圳市癌症康复协会为刘老师献上锦旗,因为在协会里面有很多人都是由刘老师医治好的。

锦旗内容:儒释安心,医道扶阳。

阅历介绍

刘力红,广西首位中医博士,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广西名中医。

刘力红,男,汉族,湖南湘乡人。1958年生于甘肃兰州。父母皆为军大毕业生。由于父母双双被打成右派,4岁时,刘力红随父母谴送到桂林郊区农村定居。

1978—1983年就读于广西中医学院,1983—1989年留本院温病教研室任教。

1986—1989年于成都中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陈治恒教授。

1989—1992年于南京中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陈亦人教授。1992年荣获医学博士学位。

1992年回广西中医学院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至今。中1997年晋升教授,1999年起担任中医临床基础学学科带头人。

2002—2003年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访问。

拜师经历

刘力红本科毕业后随先师李阳波习医达七年之久。其中有两年时间与先师同吃同住,亲历了传统的师徒生活,于传统文化的很多领域皆受到较为深广的熏陶,为今后的研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随后又随王庆余及曾邕生等师修习传统之易道医学。

后来刘力红遇到了另一位老师——四川成都的曾荣修老前辈。曾老使刘老师在经方的运用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当刘力红对中医还有困惑尚未解决时,有幸成为邓铁涛老中医的入室弟子,从邓老那儿刘老师感受了他老人家为中医的拳拳赤子之心,为了中医,亦要全力为之。

2004年7月初,经邓老引见,刘力红到陕西灵石县去拜见了李可老中医,并有幸成为他的弟子。李老以擅治急危重症闻名,他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恰恰证明了对于很多危急重症中医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李老的经验从根本上破除了刘力红以前的陋见,坚定了对中医治疗危急重症的信心,“使我亲身体验到对一些危重病人,中医是能够发挥作用的。一旦有了这样的感觉,信心自然就会稳固起来。”

2006年伊初,刘力红专程从南宁飞抵成都,登门拜谒“火神派”钦安卢氏医学第三代传人——现执教于成都中医大学的“卢火神”崇汉先生,拜仰慕已久的卢老为师。

关于《思考中医》

《中医》是刘力红的代表作之一,2003年6月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共鸣,引发了一般读经典的热潮。思考有人说它是一本医学学术著作,但它的意义却不仅仅是一本学术探讨,还是更深远地对文化的思考,对思想的拷问。平实简洁的文字让人对深奥的中医不再退而远之,厚积薄发式的写作风格能把人引入中医最本质的深处和最精妙的境界。读这样一本书,很快乐-。。。。。。它可以帮助你在哲学的天空下漫步中医。

当然,《思考中医》不是完美的,在学术争鸣中也是倍受争议。但是李老师通过此书表现出来的对中医的虔诚和敬仰,是每一个中医学习学子的榜样。

中医是如何认识健康与疾病的

—— 刘力红教授讲于深圳报业集团

尊敬的深圳报业的集团领导,各位来宾,上午好!

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和深圳的同志们在这里一起交流。今天我要跟大家谈的是中医是如何认识健康与疾病的。

健康和疾病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经济越来越往前走,可能关注健康的力度会越来越大。过去可能大家认为医学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尤其是早在几十年,早十年、早二十年前,由于现代科学这样一个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它发展的太快,它解决的问题太多了,很多问题,过去的一种幻想,梦想都得到实现。包括登月、火星着陆,这些在过去来看都是天方夜谈,都一一获得实现了。所以大家也就认为科学、医学同样能够解决人身的一切问题,包括健康的问题。但事实证明不是这样。

医学确确实实日新月异,可是我们的疾病也是日新月异。健康面临的问题也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疾病没有减少,死亡率没有减少。这个时候,人们开始反思。开始反思这个健康,自身的健康,民众的健康,究竟应该谁来解决?

现代健康领域的很多学者、专家告诉我们,真正解决健康的问题不是靠医学。医学只能解决健康的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占10%。我们10%的健康保险可以交给医学,但更大部分的健康我们没有办法交给医学,医学也无能为力。那么交给谁呢?答案:是我们自己。

实际上健康是把握在各位自己的手上,健康是完全可以由自己去抉择的,中医有一句话,叫做“上工治未病”。我今天来理解这句话,这个上工可能不一定指医生,上工指的是谁呢?——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才能解决我们的未病,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真正的上工是属于自己。

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谈我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但这个认识是围绕着中医的,因为我是搞中医的。这些认识实际得来不易,因为我自己的身体实际上也不是太好,健康也有问题。我从医将近三十年了,天天接触病人,有很多病人也没有办法治好,这些促使我思考。慢慢的有了认识,有了体会。今天就把这样一个认识和体会跟大家一起分享。

这个题目实际上我在温州讲过一次,非常高兴的是温州也是报业集团邀请我,那是有台湾一个著名学者朱高正先生做媒,他邀请我,希望我能够到温州去讲一次学。温州报业集团,他跟那里有很好的因缘,所以我就应邀过去。本来我是讲中医是怎么样认识健康与疾病的,但是因为那一次讲课的听众主要是一些公司、集团的领导,就是很忙碌的人,所以他们就提出一个问题,每个人都面临着压力,都感觉到压力是造成他们健康出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就很希望我能够谈一谈怎么样从压力下解放出来。

怎么样从压力下解救出来

各位是在深圳,可能有些人在深圳生活的时间长,有些在深圳生活的时间短。深圳是整个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特别的发达。你看到深圳的气象,就是特别的繁忙,也可以想象这个压力是很大。各位都面临着工作的压力,各个方面的压力。如果压力得不到有效的释放,不管你怎么样谈健康,我想都没有用处。所以这个问题确确实实需要解决。那么怎么解决呢?你要从压力上解放出来,我想只有一条,就是要学会放下。

这个放下不是要各位不做事情了,辞职了,不是这样。事情照做,项目照接,生意照样红火,但是从内心要放下,从内心不要去执着,不要去担忧,这个叫放下。我在这里引了成都文殊苑的一幅对联的上联,可能有的同志到过成都,也到过文殊苑,也见过这幅对联。这副对联很有名,上联叫做: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见了便做”我们遇到事情我们可以去做,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日用。“做了便放下”不留痕迹,“了了有何不”就是你在繁忙也不会有压力,这句讲的是这个意思。这个需要大家很好的去体悟,用心去体悟,怎么样叫做放下,什么叫“见了便做”什么叫“做了便放下”。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谈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不容易。

因为今天我要谈的都是大家知道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都是大家身边的事,都是大家日用的事情。可是有一点,孔子说过:“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我们天天在面临。天天在日用,可是不知道,所以君子之道鲜矣。孔子讲的君子实际上就是智者、仁者,也就是说寿者。凡是你是君子,你就可以尽享天年,你就长寿,你就健康,按照孔子的标准。由于我们日用的这些事情我们不知道,或者我们知道了不去行,这个对我们没有任何用处。健康的方法很多很多,实际上也很简单,都不复杂,关键是我们要去做。任何一个保健的方法,任何一个健康的方法你只要去做,只要持之以恒,保证是有用处的。可惜的就是,我们很多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去行,我们知道,但知道有什么用呢。今天我无非再讲一次大家知道的东西,然后拜托大家一定要去做,不做没有用处。你知道的再多,古人讲的“谈食不饱”啊,谈着山珍海味、燕窝鱼翅,怎么样,甚至你谈鲍鱼,鲍鱼是很补的啊,没有用处,要吃进去才有用处。所以重要的行持。今天大家听到这些已经熟悉的,我再强调,只是给大家一个警惕。再一次告诉戴安我们要做,我们要行。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会一天一天走向健康。如果不行,知道的再多,身体依然是要走下坡路的。所以我们用心去感悟以后,重要的是要去行持。

要做到能够放下,实际上是很难的,必须在思想上解决。为什么呢?这个事情、这个项目接下来了,你去做了,又不挂碍在心上,又不去担忧,又不去恐惧。孔子有一句话,叫做“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对照这句话,看看我们愿意做君子还是做小人。那么读诵了这句话、悟通了这句话,实际上我们可以真正可以坦荡荡,真正可以“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自己也经历这个过程,我当医生,大家可能知道当医生有难处,尤其在现在这个社会医患关系很紧张。我从事中医,可以说中医在目前我们这个时代是没有法律保护的,真正的没有法律保护。为什么那么多中医去搞西医了呢?为什么那么多中医去搞西医了呢?西医有法律保障。他只要按照药理,他只要按照现在医学的理念诊断,血相高了用抗生素,用死了人,打官司他没有问题,但是中医不行。中医你要想治好病要冒风险,要担身家性命。所以过去一个药开出去以后,尤其我是喜欢用附子,大家知道附子是有毒性的,但是有些病必须要附子才能治好,或者至少说我认为必须要附子才能治好。那么为了病人必须要用。那你是为了明哲保身还是为了病人呢?当医生的那是不能够考虑自己的,按照古训,医为仁术,不能够考虑自己,唯一要考虑病人,那么考虑了病人以后药开出去了后确实晚上睡不着觉,尤其是重病人,我就会想出了问题病人又来告我。原来是经过这样一个忐忑不安的阶段。

后来读圣人书,自己慢慢想通了,随它去。“君子居易以俟命”,“易”就是周易,讲的是易经。“易”是什么?“易”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灵魂,他讲“三易”。讲“不易”、讲“变易”、讲“简易”。“不易”是什么?就是我们人生有一个相对的规律。每一个人、每一个个体都有每一个个体的轨迹。这个是相对不变的。为什么我当医生?为什么你当记者?为什么他是百万富翁、为什么我那么辛苦我还两手空空?这个是有原因的。每个人的生命轨迹是不一样的,生命的规律是不一样的,不是说你努力就行。就像数学上的有一个常数,这个“不易”讲的就是这个常数,可是这个不是宿命论,不是迷信,每个人一生中有一个不变的东西,这个需要我们认识。认识了以后我们才不会怨天、不会尤人。我们才会踏踏实实的工作、去任劳任怨。还有一个是“变易”,“变易”是什么呢?就是可以改变。数学里面有一个常量,还有一个变量,变量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一个是不能改变的,相对固定;一个是可以改变的,这就是辩证法,这就讲的是哲学,人生的哲学。这需要我们去认识。还有一个是什么?“简易”,“简易”就是揭示“不易”也好,“变易”也好,它的一个根本的道理是什么?这个道理很简单。孔子在《易》的“系辞”里面做了总结,有一句精辟的话,就是人生是由什么决定的?人生的变也好,不变也好是由什么决定的?就是有这个简易的道理决定的。这个道理是什么?孔子讲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非常经典,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不善就是恶,必有余殃,这个讲的是什么?这个讲的就是我们人生的命运,我们人生的历程实际上是由自己决定的,不是由老天决定的,不是由神仙决定的。这就是那个国际歌讲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靠我们自己,所以讲的很好,孔子就是讲的这个意思。那这个意思我们清楚了以后我们还睡不着觉吗?这个项目接下来以后你还会忐忑不安吗?还会这个领导我没有找就完蛋了吗?这一生就完蛋了吗?不会的。你就知道了世界上没有任何偶然的事情,绝对不可能。你炒股,股票涨了也好、跌了也好,没有偶然的事情。深圳是一个炒股的地方,很多人赚了钱最后丢掉了,套住了,没有偶然的事情,没有掉下来的馅饼。一切的一切都被这样一个简单的原则扣死。这也是陈毅元帅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如果大家都能够这样正确的去认识人生。现在不是提倡八荣八耻吗,讲的就是这个。八荣就是积善,八耻就是积不善。如果大家都能以这样正确的心态去认识人生,那无论你多繁忙,你都可以没有压力。为什么会有压力呢?因为大家都有一种侥幸的心理,这就是“小人行险以徼幸”不用徼幸,这样我们就很坦然,我们就可以放下,这个对健康来说是决定性的。

很多人,很多老者、长者看到他并不锻炼,也没有什么特殊的锻炼方法,他就有一条——能够放下,内心豁达。这一条比什么都好。为什么?下面我会谈。这是我要谈的第一个问题。

一、     中医如何认识健康

最权威的认识就是《内经》,所以今天我要把《内经》抬出来。《内经》怎么认识健康呢?《内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素问》,一部分是《灵枢》。《素问》的第一篇就叫做“上古天真论”,里面就谈到了这样一段话,非常经典。实际上大家读懂了这段话,照着去做了那我们就是上工,健康一定没有问题,这段话是:“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是内经讲的健康,一百岁。所以今天非常希望各位都能够一百岁,真正的长命百岁。长命百岁不是病怏怏的长命百岁。如果病怏怏的很残酷很痛苦的一百岁,那就是老子讲的“老而不死谓之贼”了,“老贼”。所以内经讲的是“行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心身健康。所以今天非常希望各位真正的在身心都健康的状态下度百岁乃去,很潇洒我们下面就来具体的看这段话,来玩味这段话。确确实实这段话是需要体味的,体味了以后更重要的是去行持。所以这里你看她把能够度百岁的这样一些人叫做“知道者”。“道”是什么?老子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就是道这个东西是刹那刹那都不能够离开的,能够离开的,现在先暂时放一放,待会再说,这个就不是道了。有人说你身体要注意哦,他说忙过这段时间再说,那这个显然就不是“道”了,就不是“道者”的风范。“道”是刹那刹那都不能够离的,可离开的就非“道”了。就像我手持这个杯子,如果我只要一不留神一松手,啪啦一下就没有了,“道”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为什么说“道在日用”呢,举手投足之间呢,为什么说要坚持,要持之以恒呢,那就是这个意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康。接下来《内经》就讲到了“知道者”是什么?

1、法于阴阳

就是知道者必须要效法阴阳,阴阳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中医的一个大问题,实际上也是传统文化的问题。阴阳是什么?可以说阴阳包罗万象。所以《内经》里面谈到了“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讲的是天地之道。所以中医为什么要效法天地,为什么老子要讲道法自然,就是因为古人认识到了我们跟天地跟自然乃至跟日月是息息相通的。

昨天刘记者采访,要我谈中医的基本特性或者定位,我就跟他谈到现代对中医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提出了中医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就是整体观念。什么是整体观念?不是说人是一个整体,人是一个整体西医也是这样认为的,没有说西医不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像内分泌、神经系统揭示人就是一个整体。所以这个整体观念并不是人身是一个整体,而是人与宇宙、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与天地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里面人必须顺从、必须效法这个整体的变化。也就是我们都要服从中央的领导,都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至少你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你的政治才有前途,那政治又决定经济,那你的经济才有前途,你的身家性命才有前途,一个道理。所以我们跟天地保持一致。这就是法阴阳,这是法于阴阳,我们的健康才有保障。所以对天地要有一个认识、对自然要有一个认识。

那我这里又举了一个《素问》第二篇,叫“四气调神大论”。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阴阳四时。现在我们讲四时就是春夏秋冬。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季。“阴阳四时者”是什么?“万物始终也。”所有的物不是一个物,万事万物的始终和开始都是由阴阳、由四时产生的。万事万物怎么开始怎么发生,最后怎么样终结,都是由阴阳四时所决定,是“始生之本也”,是“始”与“生”的根本,提的很高。所以阴阳我们可以不法吗,阴阳我们可以不顾吗?这里讲到“逆之者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怎么叫得道高人呢?这里讲的很清楚很明白,逆之则灾害生,阴阳四时我们是需要顺从。天地变化了我们要变化。为什么我们要睡觉?大家知道吗?因为有日落,有黑夜。人的睡眠就像黑夜,天地的黑夜;人工作的状态就像天地处于白昼的状态,这个很直接,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大家可能会笑这就是中医,对!这就是中医。可是这个中医很深。天地为什么会有白昼,人为什么会有寤寐,就是觉悟和睡眠的状态,人为什么要在一定的时间睡觉?为什么不能够昼夜颠倒?这里讲的很清楚:逆之则灾害生。昼夜颠倒就是“逆”,灾害就要来;从之则苛疾不起,顺从她,天地黑了,你也黑;天地亮了,你也亮。这是一个简单的比喻,那么苛疾不起,疾病不会来找你,你就得道了。得道就多助,谁助啊?自然自助啊,自然的力量可是大了;失道就寡助,逆之,你不得天地相助,你势单力薄,那你不生病谁生病?这里讲的很好,这样的逆顺之间就是一个得到与失道。所以养生最重要的在这里已经告诉我们,这个原则已经很清楚已经和盘托出来了,就等待我们怎么去行持。

紧接着她又讲:“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这讲的太好了。“道”这个东西呢是圣人行之,圣人拿着这个道,知道这个阴阳四时顺之则苛疾不起,逆之则灾害生,他就保持顺从她,每天都这样去做,行之。愚者佩之,大家喜欢戴项链什么,佩在身上,只是佩戴而已,只是装样子而已,不是具体去做,这是愚者,你得不到利益。这是法于阴阳。今天可能只能讲一个基本的原则,因为下面内容可能还很多。

2、和于术数

术数也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或者说命题。“术数”讲的是什么?数学的数讲的是什么?讲的就是一个计量,是对什么的计量?当然,是对人身的计量,也是对自然的计量。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为什么会有命相学?为什么会有风水、会有地理?唐代有一位很了不起的医家,活了142岁,叫孙思邈。他有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叫《大医精诚》,那个里面讲的很好,做一个大医的条件需要什么?那就是需要精通术数。为什么很多病人患一样的病,可是有些病人有救有些病人没有救,这就是数在决定,这就是计量在决定,这个不是迷信,这是大科学。

人身的奥秘,现代科学远远还没有弄清楚,科学对外在的事物研究的非常细微,可是对人身可以说小学还没到,但是在这一方面传统文化确实走的很深远。数学的数是说人身是可以计量的,它有一个规律,因为刚刚我们讲了“易”有“三易”,有“不易”,就是常量,既然有常量那就是可以计算,常数一带进去结果就出来,所以人生有一个大体的规律,可是它有变量,所以不是宿命。那么这一个技术的术就是讲的人生怎么去改造,怎么去改变它。人的命运不是算出来的,是自己造作出来的,也就是说靠自己。国际歌里面讲的,不是靠神仙、救世主,更不是靠算命,靠自己做出来的,怎么做出来的?就是孔子讲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里面就谈到很深的问题,这里面也关系到健康,健康出了问题就是灾殃,为什么会有灾殃?因为不善。因为在我们人生的历程中我们做了很多不善,积了很多不善。所以在人生的某一个点上我们会产生疾病。这是中国人对健康、对疾病的一个很深刻的认识。我觉得这个理念非常重要,对我们现在非常重要。现在我们讲八荣八耻也好,讲精神文明也好,社会安定也好,我们如果不跟自身的切身利益挂钩都是空话,那和我们切身利益挂起钩以后,大家才知道怎么去行持,才知道这个行持的意义。做一点好事,做一点公益,看起来是做慈善,是做公益,实际上最后是为自己,自己是最终的得益者。这个术数实际上是阐述的这个问题,她是从更加深的层面去揭示健康与疾病,这是和于术数。

3、食饮有节

这一点大家就太熟悉了。大家看看这里讲到是饮食有“节”,不是说饮食要多好、要多有营养,古人用词用的很巧妙,用一个“节”。可能在座的的很多同志都有感觉,尤其肚子比较大的通知有感觉。过去,没有当官的时候,或者生意没有做那么大的时候身体很好,可是官一做大了生意一大了,身体就越来越差。你们是“都高”,人家说“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工资低,可能你们工资也高,在深圳工资肯定很高,“四高”。“四高”怎么来的?饮食没有节。很多领导跟我说,很多做生意的说一个晚上要赶三四趟,这里吃了,到那里,三四个队排着,这个叫有节吗,病就是这么来的,“病”从口入。这是两千多年前提出来的忠告,用来检验我们今天很多疾病都是因为饮食没有节造成的。所以这里《内经》提到饮食要有节,饮食是贵乎有节,为什么要有节?因为饮食是从我们口里面吃下去的,吃到脾胃里面。这个胃在中医里面讲就是土,脾胃就是土。土是干什么的?中医讲阴阳、讲五行,土是化生万物的,化生万物来供奉我们人类,供奉其他的生灵。可是我们观察一下土地,大地上生长东西我们就知道为什么饮食要有节。我们看看植物的生长,就是我们种植物也是这样的,它的疏密,太密行不行?太密了都死掉;太疏了产量又低,这个就叫做有节。所以我们不能够过饥也不能过饱。过饥了不行,能量不够;过饱了,怎么样,乃至猝死啊,那是毒药啊。大地上的东西,小麦是什么时候种?大米是什么时候种?它有时令。不同的时间生长不同的东西,这个也叫做有节。现在不同。

刚刚开始之前李书记谈到饮食的很多问题,各有不同的说法,今天说吃鸡蛋好,那个说吃鸡蛋不好,怎么办,就打架吧。今天我既不说吃鸡蛋好也不说吃鸡蛋不好,说一个基本的原则,那么大家把握这个原则后自己去抉择,我觉得是最好。什么叫有节?如果冬天的东西到夏天,这个不叫有节。所以我们吃的要以时令为主。为什么夏天生长这个东西,为什么冬天生长那个东西,这个里面很奥妙,值得大家去深思,很有学问。

现在科学是发展了,但有些时候要用《红楼梦》的那句话叫“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现在的大棚菜,什么时候都可以吃到任何时候的蔬菜,好吗?不一定是好事情。老天这样规定了,这个时候长这个东西,它是有涵义的,这个时候长人体就最需要这个东西,所以叫“节”啊。那个时候最需要这个东西,老天就生长那个东西,这就叫做“从之”。这个时候不生长这个东西,你偏要去吃,这叫“逆之”,“逆之灾害生”,这是你自己去找灾害,没有办法,老天要降灾那还有办法,人自己降灾那没有办法,“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所以这个叫做“节”,我们尽量应该要吃时令的东西,不要吃非时令的东西。

什么叫“时令”?人生也是很奥妙的。这十多年了,好像都流行那个什么“脑白金”,就是人体松果分泌的激素。这个激素是在四十岁以后松果体就慢慢萎缩,这个激素就慢慢的不分泌了。人研究出来了,就要补充这个东西,你不分泌了我就给你补充,这就是脑白金了。当初我一拿到这个东西我就看,我有些朋友也吃,我说你别吃啊。以达尔文的进化论说,人已经进化多少年,人这台机器,那是任何一台电脑没有办法和她相比,我们进化了多少多少万年了。人的器官在慢慢的在调整到最佳的状态,某一个激素该什么时候不分泌该什么时候分泌,这个是自然天成的,这个自然,所谓自然是最高的境界。老子讲的很好:“人地法,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是最高境界,你不要去动小聪明。为什么人体四十岁以后要不分泌这个激素,那是从全局去考虑。你现在从局部发现这个激素从四十岁以后少了,你去弄它,你去补充它。它起来以后你知道其他会变化吗?人体是一盘棋,一整盘棋。我们离真正知道她还远的很,所以很热闹。当初美国也很热闹,可是很快美国人刹车了,知道这个东西不好,对健康并没有益处,美国人早就不吃啦,我们这里卖的红红火火,我们看广告摇来摇去的那个东西,这就是自作罪孽,这就叫做“逆之”。不要看短期的疗效,不要看短期的东西。我觉得做医生也好,作为我们自己也好,我们的每一个行为应该对整个人生去负责,我们做生意也好。八荣八耻也提到“见利忘义为耻”,那就是为了一个短期的行为毁坏了你一生。你是赚到了一笔钱了,可是你积下了不善,那个“余殃”会等着你啊,逃不掉的,和尚跑的了,庙都跑不了,不会有差错。要切记,基本原则是要“从之”,不要“逆之”。这个原则把握了以后你自然知道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我们重要的是要明白这个道理。

4、起居有常

起居为什么要“有常”?刚刚讲到,人的起居就像天地的变化,就像白昼和黑夜的变化。人为什么会有“起”?因为有白天。人为什么会有“居”?因为有黑夜。那么自然的白天黑夜是不是“有常”?是不是它高兴了今天九点钟天亮不高兴了明天六点钟就天亮了?会不会这样?没有。只有一个地域的差别,新疆比我们这里天黑的晚,我们这里天黑的早,但是它是“有常”的,它有常,我们就要有常,这叫做“从之”,“从之”就“苛疾不起”,这个问题是一个大问题,起居是一个大问题,说白了睡眠是一个大问题。现在我们很多的同志都日夜颠倒,这个不是健康需要的东西,这个显然是“逆之”,这种起居显然是有悖天地,有悖阴阳。这个问题下面我还会具体的谈到睡眠的问题它的重要。

5、不妄作劳

“劳”是需要的。“劳”我们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也就是行劳和神劳,劳是一定要有的,不能够好逸恶劳,人生最忌的是好逸恶劳,但是劳也是要有度,不能够“妄”,如果“妄”,那也是取祸之道。现在确确实实,尤其我们深圳这个地方工作节奏很快,工作压力很大,很多人容易“妄作劳”,容易“太过”,这个我想大家自己知道,疲劳过度有没有好处。我看了一个报道,现在很成功的企业家,四十来岁左右猝死的比例逐年在上升,这个就是“妄作劳”的结果。所以这个“劳”,也是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孔子在《家语》里面有一段对话。当初哀公问孔子:“智者寿乎?仁者寿乎?”“智者”长寿吗?“仁者”长寿吗?孔子回答:“然。”对,智者长寿,仁者也长寿,这个长寿指的是能够“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但是孔子紧接着就说“人有三死”,人有三种死亡并不是命运叫他这样,而是自己找的。人家不是骂人“你找死?”孔子讲确实有三种死是自己找的。哪三种?我这里举一种,因为第二第三种可能和今天的议题关系不大,我们举一种,跟这个议题很密切,他就讲了“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老过度者,疾共杀之”。讲的非常明白了。“夫寝处不时”,寝处不时讲的是什么?睡觉不按时间,睡觉不按照应该睡觉的时间睡,这叫“寝处不时”。寝就是睡。我们读大学那个宿舍不是叫寝室吗,睡觉的地方叫“寝室”。“寝处不时”就是我们《内经》讲到的?起居有常的反面,对不对?然后“饮食不节”就是刚刚讲的“饮食有节”反过来。“佚老过度者”就是“不妄作劳”反过来。这三点你都具备了以后你就怎么样?孔子有一句总结的话“疾共杀之”,疾就是疾病,所以疾病都会找上你,都会宰掉你,这个都是自己找的,如果这三者具备了,你就是“找死”,不是去“找活”。所以孔子把这个问题提的非常严重,“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老过度。”我们刚刚《内经》里面讲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里我就不知道是孔子看了《内经》开始《内经》看了孔子,不管他哪个看了哪个,反正讲的是一回事情,这是太重要太重要了,这个不是小问题。这个也是大家很熟悉的问题,希望今天大家一起重温了圣人的教诲以后,我们真正的向圣者看齐,也就是行之,不要光知道,不要说这个我早就知道,没什么,知道有什么用,要用,那就必须去行。

下面《内经》就把健康的一个基本条件,需要具备的条件做了一个总结和概括。这里就讲到“形与神俱”,就是健康必须要做到“形”跟“神”俱,才能够健康。尽俱其一是不行的。“形”就是我们这个躯体;“神”呢,就是精神,就是心理。健康必须要两个方面,否则达不到健康。大家可以看了,公园里锻炼的人很多,可是不一定每个锻炼的人都很健康,有些人坚持的很好,在公园里面锻炼的很好,各种操都在做,各种拳都在打,可是回家以后怎么样?就跟老婆吵架或者跟老公吵架,这个不会健康,“形”是在锻炼,可是“神”呢。你每天都处在忧愁之中,这个不行。所以《内经》里面强调是“形与神俱”是两者都要齐俱。中国的文字是非常深邃的,不但很美,而且这个里面所包含的智慧确确实实令人由衷的赞叹。

我每一年都跟美国人上课,每一年暑期都有一批美国人来中国让我跟他们上课,几乎每一年在他们面前都在感叹“我很有幸我是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中国的文化了不起,尤其中国的文字,那是任何一个西方的文字很难跟她相比,你比如就像“健康”,“健康”这两个字你去琢磨,她已经把健康的基础内涵、基本的要素已经告诉你啦。“健”讲的是什么啊?讲的是形体,有力,所以我们有健身,这是指的形体;那“康”指的是什么啊,“康”不是指的形体,康讲的是安乐,安乐是针对心来讲的,针对神来讲的,是一种心理的表述。实际上“健康”这个词,我们天天都在谈这个,但并不一定我们就明白健康,为什么?我们没有真正去找这个字的涵义。文字里面是有道的,“文以载道。”所以中国的文字为什么那么奥妙,就因为她里面有道。所以实际上“健康”已经告诉我们是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物质文明指的是我们这个身体,精神文明指的是心理。所以过去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这就是讲的健康,健康就是两个文明。现在提的很多东西实际上都是传统的精华,这也告诉大家一个信号——传统不容忽视。时代再发展再怎么先进我们都离不开传统。

怎么做到“形神健康,形神俱备”呢?《内经》又更进一步的讲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里面讲的“虚邪贼风”能够避之有时,我们就能够保证“形”不伤,不会受到伤害。讲到“贼风”,我就想到现在经常看到一些女孩子,现在有些服装让人哭笑不得。就是女孩子喜欢把那个肚脐露出来、腰杆露出来,这实际上媒体要负责的,因为很多广告很多电视上面女的都是这样装束,但对自己可不好。肚脐是神厥。北方要做什么,肚兜,肚兜要罩的是哪个地方?就是肚脐。不但穿衣服要有,还要加一层,可是我们现在还要把它露出来,这天知道啊。那个腰眼,太阳经脉所过的地方,这个很重要,是人身的命门所在,这个地方是绝对需要保护的,是不能让“虚邪贼风”伤害的。可是现在我们的着装成了一种时髦,就是敞开门户,“虚邪贼风”欢迎、请进,欢迎光临。真是不可思议,不知道今天有没有这样的装着,我们就拜托你们,为了您今后的健康,现在你很潇洒,可是你年纪一过,过了三十岁了四十岁以后你就知道厉害了。你的月经越来越不好了,这个跟男的无关,我至今还没有看到一个男的这样穿,你的子宫肌瘤等都会出问题,你的腰,为什么现在椎间盘突出会很多,以后会更加多,那个时候你就惨啦,欲哭都无累啊。且不要说这样不文明,这些很重要的机关门户是要保护起来的,女同志更加更加,尤其在经期的时候这个保暖是很重要的。经期不注重保暖,经行不畅,现在的妇科病为什么会那么多,跟这个有绝对的关系,乃至于最后发生恶变。所以衣服一定要长,尤其女孩子,一定要扎到裤子里面,很多人虽然没有露出来,但是一弯腰什么都出来啦?下面如果有服装师,希望你们有这个眼光,做长的衣服,将来我相信会畅销。

这是形。那么神呢?《素问》谈到所谓“恬谈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尽管各位很繁忙,当领导的当领导,做生意的做生意,但还是需要尽量的做到“恬谈虚无”,也就是开篇所讲的学会“放下”,心里面不留事情。事情照做,你照样繁忙,可是心里面留事不留事是两个概念,大家要好好去体会。心里面不留事并没有影响你的生意,你想你内心没有压力了,你内心空灵了,你的判断会更加准确,你会更加潇洒,你会更加有魅力,那事业当然会做的更好,所以这个完全是一念之差。大家完全是存在一种侥幸的心,没有真实的认识人生。本来人生是真正可以潇洒的,但是很多人潇洒不来。这个“恬谈虚无”是要会放下,是保证我们神、我们的心不受侵犯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就是保证“康”。前者是保证“健”后者是保证“康”,这是谈第一个问题,《内经》对健康是怎么认识的。

二、     中医如何认识疾病

第二个问题就要谈疾病是怎么来的。这个疾病,其实我们把刚刚讲的反过来就是疾病,不健康就是疾病。《内经》有很多具体的说法。像《素问》的“至真要大论”就讲到了“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就是百病不是一种病啊,都生于“风寒暑湿燥火”。这就是中医认识疾病跟西医的差别,西医认为百病是怎么生的,病毒啊细菌啊等等,所以要用抗生素抗病毒。中医怎么认为?百病从哪里来?“风寒暑湿燥火。”自然的条件,自然的变化,决定疾病的产生,这就是我们开始讲的法于阴阳的整体观。还有《灵柩》“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谈到了“夫百病之所生者,比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举痛论”谈到“百病生于气也”,“气”实际上就是情志。“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怒就是发怒,喜就是高兴;“悲则气消”悲是悲伤;“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jiong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这是《素问》“举痛论”。

下面我就具体的简单的来谈一谈《内经》对疾病的由来我们做一个分析。

1、          生于风寒暑湿燥火

就是外界的气候会导致疾病。过去,“风寒暑湿燥火”是纯自然的,但是,现在时代有了变化。这个“风”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风扇,“寒”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空调、冷气,空调、冷气也就是燥了,在空调冷气下空气就干燥。这个“湿”可能也有现在的办法,“火”有暖气等等,所以现在不但有自然的因素还有人为的因素,这也是影响健康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现在有很多空调病,很多疾病都是在空调的环境中慢慢的产生的。《内经》里面讲的很清楚,为什么会有天热呢?天热的时候是阳气发散,阳气是需要发散,阳气发散就把里面的阴寒鼓荡出来。因为人要吃五谷杂粮,人的环境不能够保证每时每刻都那么理想,所以里面会有寒,寒要借什么力量发散出去呢?天地的力量,夏天。夏天来了以后大家的汗毛孔都打开,然后天气又很热,再来,大家又要适当的劳作,虽然说“不妄作劳”但是要“作劳”,要有运动,这就要出汗,出汗以后人体的髓道就打通,就把很多的隐患就排掉,这是肌体自己在调整,自然需要热,人身也需要热,这个时候阳气向外发散,就把内部的东西带出来,人要“顺”。所以《内经》里面讲到夏三月是“无厌于日”,夏三月我们最讨厌太阳,但是《内经》明确告诉我们不要讨厌太阳,这就叫作“从之”啊,因为我们需要太阳。可是,现在我们很多人空调开的很低,温度就变的很低,人的阳气就往哪走?就往里走,就不是往外走。这就叫做“逆”啊,因为跟天的道路相反了,“逆之”就灾害生。很多疾病怎么来?这样来的。所以“风寒暑湿燥火”大家不要小看,是很多疾病的来源,外界环境是会影响人的健康。

2、          生于阴阳

生于什么阴阳?大家现在最能看的到的阴阳就是男女了,男的为阳,女的为阴,阴阳是个大问题。为什么《内经》讲生于阴阳?刚刚讲健康要“法于阴阳”,这里讲生于阴阳是什么意思?最大的阴阳是男女。男女最大的关系是什么?夫妇。很多疾病怎么来?是从夫妇那里来的。这里在座的很多都是过来人,没有结婚的有,可能占少数。结了婚就是有家庭,有夫妻。夫妇,“阴阳之道,发端乎夫妇”,孔子讲的。阴阳最大的问题就是夫妇问题。这个问题一谈、一点大家就很清楚。中医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阴阳要和谐,也就是夫妇要和谐。现在有几个夫妻不吵架呀?有,那我们报业集团真是要大力宣传。现在很多夫妇不是你埋怨我就是我埋怨你,男的猜忌女的,女的猜忌男的。男的出去了,女的在家坐不住,不是相濡以沫。怨,恨。这样阴阳就不协调,阴阳不协调是疾病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疾病实际上是由这条路上来的,《内经》点的“生于阴阳”讲的是这个问题。夫妇不好了,阴阳不好了,阴阳不和了,那么生出来的子女,又在这样一个阴阳不调和的家里生长,这个子女不可能好。现在很多父母带小孩来看病,反复的看。中医也好西医也好,治好了以后又犯,实际上根子在哪里?在父母身上,在阴阳身上。这点是需要大家高度重视的。因为今天没有时间来广讲这个问题,提一提,就是说健康跟这一块太重要了。和谐的家庭,就是和谐的阴阳,就是“阴平阳秘”,“精神”就“乃治”,形神才能够健康。这点弄不好,吃再多的保健药都没用,什么口服液都不好使。

“生于阴阳”还是一个就是性行为的过度,这一点也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特征。现在的风气不像过去那样,过去的性行为只限于夫妻,用佛教的观点讲叫“正淫”,但是现在不这样,满世界的邪淫。住宾馆就知道,宾馆里到处都放了性用品,有几对夫妇是到宾馆里过性生活的,都是这些乱七八糟,这个是危害心身健康啊,需要检点,男女都需要检点。不要图一时之快,这个是叫做积不善,这个不但影响你们本身的夫妻关系,而且影响子女。你不要觉得社会好像提倡这个,党中央是没有提倡,但是社会整个的风气好像在提倡,这是个大问题,这是要祸及子孙的,我在这里可以很负责的说,这个不但会影响到我们这一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子孙的心身健康,你嫖了娼,你看你的后世决定要有做娼的。孔子说的很清楚啊,你愿意你的女儿去做这个事情吗,不愿意,所以逢事要三思。这是《内经》讲的“生于阴阳”。

3、          生于喜怒。

也就是生于情志,情志是很影响健康的,情志是什么?实际上我们刚刚讲到的:“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思恐。”所以为什么说人要法于阴阳呢?人跟天地是一个整体,人的情志实际上就相似于天地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所以这个情志太过或者不及都会影响健康。“寒暑燥湿风”是外五行,外五行可以致病;那么“喜怒思忧恐”,情志实际上就是内五行,内五行也可以致病,尤其我在这里要向大家介绍一个学问。

这里屏幕上打出来是王善人,王善人是王凤仪,王凤仪可能在座有很多人熟悉,是东北的一位老人,1937年就去世了,这是一位农民,一字不识的农民,可是非常了不起。他类似于中国禅宗史上的六组,六组也是一字不识,但是后来彻证本性,对中国的禅宗是有巨大的贡献,写有《坛经》。王凤仪也非常了不起,也是大彻大悟,但是他的方式跟六组不同,他的方式是去帮助最底层的民众,尤其是帮助妇女,在他的学问里有一门很重要的学说,对与我们的情志,我们的心性,心理行为跟疾病的关系。他有很深切的体验,然后把它上升为一门学问。

我们的心理行为直接影响健康,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疾病,至少!是由心理行为不健康造成的,不健康的心理行为王凤仪归纳为五点:

第一点就是怨,怨人,喜欢埋怨人。“你怎么搞的啊,我这个水已经早就喝完了干吗不给我倒来啊,你居什么心呐!”就是埋怨。第二是恨。咬牙切齿,“我恨死你了”,尤其女同志可能喜欢口头禅。第三,恼,恼火。第四,怒,男同志容易发怒。第五,烦。现在很多T恤上还写个“烦”字,这是要把病写在身上。王凤仪总结了这五点“怨恨恼怒烦”是导致一切疾病的重要因素,他做了很细的区分。怨导致什么疾病,恨导致什么疾病等。

往往怨人的容易得消化系统的疾病,就是脾胃的疾病,怨是属土的,这个是毫厘不差的。我是在清华大学访问的时候开始接触到这个学问,那个时候可以说我非常震动,我才知道我根本不叫医生,最多半个医生还不是很好的医生。接触到这个学问以后,因为过去只知道治“形”,只知道“健”,不知道“康”,这叫什么医生,所以自己很羞愧。所以我利用在清华访学的这一年,多次到东北去,因为这个学说发源于东北,也盛行在东北,去真正的访问,现在东北还有一些智者,在身体力行,然后为人疗病,利用这门学说治好无数的病,我也知道为什么我脾胃不好,我是长期脾胃不好,但现在好起来了,还没完全好,为什么?因为我是喜欢怨人的人,今天我夫人来了,可以说她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离得越近的人就受伤害越大,王善人的这门学说讲人死在哪里呢?死在近人身上。谁跟你最近?跟你睡觉的那个人最近,不是父不是母,父母生下来最多陪你睡到三岁四岁,以后一辈子谁和你睡觉,你老婆你老公和你睡觉。因为太近啦,怨恨恼怒都容易产生,我最喜欢怨人,所以脾胃长期不好,吃什么药都不管用,好了,又坏。后来才找到是这个原因,慢慢的去调整,去怎么样克服这一点,要从根子上去认识,那这个脾胃一天一天好起来。大家要知道脾胃是后天之本啊,健康之源,这一点很重要。

恨人,就伤“心”,循环系统的疾病跟恨是有决定关系的。这里失眠的病人有没有?你们检查一下你们内心的这个恨。过去我们讲阶级仇阶级恨,现在没有了。现在就有夫妻恨,同事恨,保证有。这门学说我可以说毫厘不差,大家只要敞开心扉,保证是这样。恨是属心循环系统。

恼,呼吸系统,肺。

怒,就是肝系统,肝胆。怒包括闷怒、郁怒、大怒都是,中风这些,中风在中医也是属于肝这个系统里面的。

烦,女同志喜欢讲“烦死人”。对不起,肾就有问题,生殖系统就有问题,烦这个因素直接伤肾。

这是很博大的一门学问,对于人生很有益处的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我们去把握了、去思考了、去实行了,不但对我们自身对我们家庭,对整个单位乃至整个国家。《大学》里面不是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吗。这门学问就是告诉我们怎么修身,身修了,家才能齐,家齐了单位才能齐,国家才能治。这是一门大学问,今天也就是介绍一下,网上有他的很多东西,大家可以去查。

4、          生于饮食

饮食包括食量的问题、饮量的问题,尤其现在饮酒的同志,“感情深一口闷”,这个对身体不好。包括“寒温无节”,过吃生冷、冰冻的东西,这个不好。尤其现在什么东西都是冰冻的,这个是会损伤人的阳气。人的阳气对于生命来说太重要了,不要轻耗。救都救不及,补都补不及,你还老去伤害它。冷饮是西方人发明的,中国人的体质和西方人的是不同的,这就是法于阴阳啊,西方是收的,东方是散的,一散,内里面的阳气就露;西方是收的,里面的阳气就盛,他可以耐生冷,我们是不能耐生冷的,不宜吃太多冰冻的东西。

另外一个就是荤素的问题。荤素也要有节。我是素食,可是现在吃素食的你就感觉到出去很不方便,尤其出去开会,比如我现在来到报社还好办,小范围做几个素材,出去几百个人开会,不会为你专门你做素菜,最后几个菜是素菜,那前面就是吃什么,你又不好说我是吃素的,那只有吃一点花生米一餐饭就没有了,那就说明大家的饮食习惯太荤了,人是荤素都要有,可是我们的生理告诉我们,草食动物的肠和齿跟肉食动物的肠跟齿它是不同的,这个是一个客观的指标。肉食动物都是伶牙俐齿,都是尖的齿,我们的四个门牙就是肉食;素食动物我们看牛,都是平牙,我们除了这四颗之外我们都是平牙。我们有三十二颗牙齿,二十八颗是平牙,四颗是俐牙,这就是我们该吃多少荤该吃多少素,大家自己去计算。大家数学都很好,我就不用在这里多说。

5、          生于居处

居处也是有影响,居处的环境实际上就是风水。过去认为这个是迷信,这是决定错误的,有没有风水?肯定有。只要有中医就有风水,风水跟中医是一个道理,它就讲五行。怎么进气,门窗的走向,纳什么气,就是阴阳,这就是五行,没有丝毫迷信。人身是一个小天地,人身就是五行,人的五行的秉受是不同的,所以居住的环境,这个阴阳协不协调,五行相不相合,它会影响在这个环境里面居住的人他的心、他的身。所以“生于居处”很重要的一点是讲的是这个问题。

刚刚讲的也就是“寝处”,也就是跟睡眠有关系,起居,这里我就稍微谈一下,今天也没有时间广讲,睡眠很重要。人生的睡眠实际上是一个补充阳气的过程。我们刚刚讲到阳气是人的命根,阳气靠什么补充,阳气耗散的途径很多,像我现在在这里讲话是耗阳气的,大家在这里听课也耗阳气,行、动、一切思维都在耗阳气,举手投足都在耗阳气。耗阳气的途径很多,可是补充阳气的途径很少,几乎就靠睡眠。所以睡眠是养阳气的几乎是唯一的方式,你说重不重要,也就是养命的唯一方式,所以这个睡眠太重要了,大家真是不要等闲视之,“起居有常”就是讲的这个问题。这个“常”就是讲的跟阴阳合拍、跟四时合拍、跟天地合拍。现代科学实际上也证明了这一点。

我这里提到陈玉琴老师,我在很多地方都介绍她的言论,陈老师很了不起,自己是一个工人,因为自己生病以后,靠医院解决不了,西医解决不了,也没有运气碰到好的中医,也解决不了。最后走投无路,靠自己。靠自己怎么办?自己跟自己按摩。神奇般的把自己的病

按好了。按好以后试着帮别人按,慢慢的,通过二十多年总结出了很宝贵的健康理念。她这个健康理念总结有两大法宝,今天在这里介绍给大家。

一大法宝就是睡眠,就是要早睡。为什么要早睡?刚刚我们讲到了居处是要“有时”,睡眠是要“有时”,为什么要有时?因为天地的阳气是在这个时候潜藏,在哪个时候?在肾所主的这个时候,是人的亥、子、丑,就是冬天是肾所主,那冬天就是老历的十、十一、十二月。一天里面也有冬天,一天的冬天是什么时候?亥时、子时、丑时,用现在的二十四小时就是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这个是肾所主的时候,这是一天里面的冬天,这个时候是需要藏的。我们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最好的藏的状态是什么呢?睡眠。在睡眠状态下就养精就蓄锐,阳气就获得很好的补给,就可以持续发展,人的生命就可以持续发展。现代的医学就讲,这个很奥妙,传统医学也认识到这点。中医讲肾是主骨的,骨生髓,髓生血,造血是在骨髓系统,骨髓是由肾所主的,而肾什么时候工作呢,冬季工作,也就是一天的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钟,在肾当班的时候才造血,肾在怎样的状态下才当班?肾要人体处在藏,睡眠的时候才当班,要强调在这个区域里一定要睡觉,睡觉了肾就能够主骨、生髓、就生血,阳气就能够得到补给。如果在这个时候不睡觉,错过了,对不起,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当然你也睡八个小时,你的这八个小时跟我的这个就不一样。现代人习惯于夜生活,显然这个是有悖天道,这一点希望大家真正的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调整自己的睡眠,“得道天助”。我们很忙,怎么办?我们可以早一点起来干活。今天我们听到这两位领导说深圳的同志习惯于睡懒觉,这个不好,违反自然,这个可以调整,健康在大家自己身上。陈老师的意见,如果实在做不到的,那么你的双休日就拿来早睡,九点钟就睡觉,就等于一个礼拜五天在透支总有两天给你补啊,如果那两天休息了以后一放开就熬到三四点,然后睡到十一、二点那更加完蛋,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陈老师还有另外一个法宝,是敲胆经。这个也是我广为介绍的一个法宝,很好。因为阳气要得到补充就要有来源,拿什么补充呢?五谷杂粮补充,通过脾胃的运化转化成精微,人的消化至关重要的是要靠什么啊?胆。现代医学也认为整个消化胆汁起到决定作用。所以通过敲胆经就能够保证消化吸收这个渠道很通畅。人吃进去的东西都能够消化吸收,尤其敲胆经以后爱美的女同志减肥的效果很好。怎么敲?我在这里做一个示范,人的胆经是从这里(头部)一直到下面(脚部),侧面,但是我们不需要所有的都敲到,陈老师跟我们总结了,就敲这一段,屁股这一段到膝盖这段就行,以前我们小孩子犯了错误为什么老打屁股呢?这有利于健康。就是(力量)一定要透进去,两边都要打,这个非常有好处,很简单不花钱呐。只要你持之以恒,很多健康就回到你身上来,尤其爱美的女同志,减肥效果很好,为什么?因为胆汁管脂肪的消化。怎么敲?一天敲两三次,这个分治疗和保健,如果真正有肝胆疾病的,这个是立竿见影。我见到的很严重的胆的疾病敲上一段时间久不痛了,真正有疾病的,你敲就发狠点敲,时间长一点,没有病光是保健的,就敲缓一些。老人,敲缓一些,年轻人可以多敲敲。

一个早睡,一个敲胆经,陈玉琴老师的经验,基本上很多疾病都可以治得好。当然内心还要有。

今天的时间已经超过了,还要留一点时间给大家提问,今天我就简单的从以上几个角度谈到中医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正如我在报告开头的时候所说,真正的健康属于大家自己、真正的上工属于大家自己,但是有一个前提,这些道理都很简单,实际上饮食也好,起居也好、劳逸结合也好,大家都知道,但是拜托大家一定要去身体力行。比如说敲胆经也很简单,可是如果我们不去身体力行,就像这样一个简单的东西我们也没有办法做到。所以,只有我们去行了,我们才能够得到。谢谢大家!

问:人们现在对医学需求量很大,但中医培养讲究一对一,怎样解决这个矛盾?

刘教授回答:刚刚实际上我谈到,人们对医的需求是很大的,但是医真正发挥作用只是那么一点。所以从真正健康的角度来说,医者是大家自己,这一点大家始终要认识。作为我们每一个个体,大家始终不要把我们的健康交给医生,交给医生实际上那个时候已经很被动了,这是一点;第二点,中医确实在它的传承上有它特殊的地方,因为这几十年的中医教育证明了我们的初衷是好心,现代科学它的这种教育是普世性的,它可以比较大面积的一对十甚至一对百,这个是现代科学的特征所决定的。但是显然中医通过这样一个方法去传承,效果通过这四五十年的实践证明并不理想,那这样一个传承出来的学生,从对中医的理解、对中医的信心、乃至真正实用中医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远远不如从前,这个就需要大家重新来思考、来审视。中医的传承究竟应该是一种什么方式,一对一当然有缺陷,主要是量上的缺陷,但是我想,并不是太大问题,为什么?因为一个良医,更重要的我想他是把一种健康的观念告诉大家。所以为什么说“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才是治病呢,如果我们光是眼盯着那个病,实际上这个病只是健康很少的一部分。尽管我们培育出来的医不多,但是这些医都可以治人,所谓治人,就是把健康的理念告诉大家,让大家自己来做医者,这样一个结果大家可以用数学去计算,跟我们有很多的医生,我想带来最终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重要的是我们怎样能够培养出一批真正的中医来,然后由这样一批真正的中医再去辐射。我是这样思考这个问题的,谢谢!

问:中医教育、医学建设这几十年有很大进展,老百姓喜欢中医的人大有人在,很多人有病喜欢看中医,您认为现在在中医坐着的是中医吗?他们和传统中的医有什么不同?

刘教授回答:我想仍然是中医吧,昨天有记者也问到这个问题,什么是中医?这些人是不是中医?中医不像现代医学那么客观,就是说外部的质证那么明显,中医完全是在内部,在内涵,你凭一张处方是判断不了他是不是一个中医,只有看他内心的理念,看他是不是用中医的特征去认识问题、去处理问题,如果他真正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去认识事物、认识一个疾病,然后在技术上他真正是辨证施治。所谓的辩证施治,为什么说病人打电话来说看病我说没有办法,中医要望闻问切,中医要诊断,搞清楚这个病是怎么来的,有时候当面还搞不清楚,更何况电话里面说两句,通过诊断搞清楚疾病的原因,然后根据这个因去下药,如果合乎这两点,这叫中医;如果不是这样,我想就不叫做中医。至于叫什么医,我想这个是国家的事情。谢谢!

问:现在医疗费很高,这个问题怎样解决?推广中医解决吗?

刘教授回答:本来是可以解决,为什么?这也是很困扰的问题,因为本来中医的医疗费用是很低,至少我开的一副药也就是几块钱。我曾经治疗一例重症肝炎,这一例病人在福建的医院做肝细胞移植,就是西医的这套方法,住两次院,两次大发作。第一次的费用是十七万,还有一次是多少万,我记不清了。但是第三次复发的时候病人怕了,一个是费用债务负担不起,觉得两次时间很短的发作,再加上有一个因缘,我四岁就到农村,父母是右派,我开玩笑我是胎里右,我母亲怀我六个月的时候就被打成右派,所以我出生前四个月就是右派,老资格啊。比朱镕基还要资格老。四岁就下农村,从甘肃到了广西桂林,大家可想而知,又是异乡人,又是右派,在农村是什么滋味,都是遭歧视、蔑视。但是有一家农民,他们是根正苗红,又是农民,拿枪的,对我们家特别关照,就是他的女婿找我,那我说你就来吧,我试试。但是机场的时候被拒绝上机,为什么?黄疸太重了,一个人像金色的一样,重度的黄疸,没有给他上飞机,最后就坐大巴,到我这里来,我给他治疗。中医治疗大概半年时间,花费是多少呢?三千多块,四千块。完全恢复正常。大家想想看,四千块钱不到,因为一副药最贵也就是十来块钱,一个月多少钱?就算十五元一天,一个月四百五,大家算一算。你看和二十多万相比,所以中医是好东西啊。我们著名的老中医邓老(邓铁涛),大家在广东应该很知道邓老,他讲中医是“简、便、验、廉”,“廉”就是价格很低,很适合于我们这个国情呐,很值得政府大力投入、大力资助,从根子上去转,中国人应该学中医,而且中医是完全可以担当此任啊,但是这个事情很复杂,因为 很多人都在动摇我,也在不断的攻击我,为什么?因为现在的行业标准是经济,优秀的人才都到哪个行业呢,为什么现在都到IT行业?赚钱。像我这样的在这个行业每一年至少要有几十万的收入,可是我一年有多少收入啊?我一个月的工资三四千,已经加上门诊挂号费,三四千已经了不起啦,那人家还没有我这个水平,那有谁到这里学中医啊,人家现在就在做我的工作,你要提高收费,要怎么怎么样,那这个又跟老百姓的愿望相反,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医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我一贯的观念是,谨守古训,古人给她的定位,她不是衣食行业,她不是赚钱的行业,可是医生做好了必定是有衣食,但是做医生的不能够为了衣食而做医。就是我医这个病想到的是要谋这个财,如果是这样已经跟医相违背了,为什么现在的医患关系那么紧张,就是把医推向市场。医本身不应该是市场,我想一个病人病了以后你再在他身上打主意要钱,那这个跟趁火打劫有什么两样?实际上没有什么两样,这就是棺材里面去拿钱,作为医者,古人讲“医为仁术”,必须要有“仁心”才有“仁术”,这也是邓老讲的,这是医这方面;患这一方面呢,现在也很糟糕,很多患者相当不近情理。人总是要死的,医生不是神仙,有些患者的家属要在死人身上发财,找医院的麻烦,这是很寒心的。医生是救人的,他尽力救你,你感激都来不及,为什么我说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把医推向市场本身就是错误的,本来就违反“仁心”“仁术”的,这个是应该由国家来承担,过去是由良医来承担。比如说我的太师爷,就是我师傅的祖父,在川东是第一名医,在成都收的诊金是最高的,收多少?四个银元,看一个病人,一个银元可以买到一担多谷子,一家人吃饭都不成问题,他要收四个银元。没有钱的病人怎么办?不但四个银元不收,而且处方上写上“拒付”,就是说到时候一起付钱,病人把这个处方拿到同仁堂,他指定的同仁堂、德仁堂,他信得过这两家药店,病人把处方拿到同仁堂或者德仁堂,药店的检药工一看,药就拿走了,处方留下来,然后他们家的账房一个月去结一次帐,过去是由良医来做健康保险。

看起来,这个不是医也不是患的责任,而是一个社会的责任。谢谢!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深圳市癌症康复协会为刘老师献上锦旗,因为在协会里面有很多人都是由刘老师医治好的。

锦旗内容:儒释安心,医道扶阳。

阅历介绍

刘力红,广西首位中医博士,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广西名中医。

刘力红,男,汉族,湖南湘乡人。1958年生于甘肃兰州。父母皆为军大毕业生。由于父母双双被打成右派,4岁时,刘力红随父母谴送到桂林郊区农村定居。

1978—1983年就读于广西中医学院,1983—1989年留本院温病教研室任教。

1986—1989年于成都中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陈治恒教授。

1989—1992年于南京中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陈亦人教授。1992年荣获医学博士学位。

1992年回广西中医学院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至今。中1997年晋升教授,1999年起担任中医临床基础学学科带头人。

2002—2003年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访问。

拜师经历

刘力红本科毕业后随先师李阳波习医达七年之久。其中有两年时间与先师同吃同住,亲历了传统的师徒生活,于传统文化的很多领域皆受到较为深广的熏陶,为今后的研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随后又随王庆余及曾邕生等师修习传统之易道医学。

后来刘力红遇到了另一位老师——四川成都的曾荣修老前辈。曾老使刘老师在经方的运用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当刘力红对中医还有困惑尚未解决时,有幸成为邓铁涛老中医的入室弟子,从邓老那儿刘老师感受了他老人家为中医的拳拳赤子之心,为了中医,亦要全力为之。

2004年7月初,经邓老引见,刘力红到陕西灵石县去拜见了李可老中医,并有幸成为他的弟子。李老以擅治急危重症闻名,他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恰恰证明了对于很多危急重症中医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李老的经验从根本上破除了刘力红以前的陋见,坚定了对中医治疗危急重症的信心,“使我亲身体验到对一些危重病人,中医是能够发挥作用的。一旦有了这样的感觉,信心自然就会稳固起来。”

2006年伊初,刘力红专程从南宁飞抵成都,登门拜谒“火神派”钦安卢氏医学第三代传人——现执教于成都中医大学的“卢火神”崇汉先生,拜仰慕已久的卢老为师。

关于《思考中医》

《中医》是刘力红的代表作之一,2003年6月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共鸣,引发了一般读经典的热潮。思考有人说它是一本医学学术著作,但它的意义却不仅仅是一本学术探讨,还是更深远地对文化的思考,对思想的拷问。平实简洁的文字让人对深奥的中医不再退而远之,厚积薄发式的写作风格能把人引入中医最本质的深处和最精妙的境界。读这样一本书,很快乐-。。。。。。它可以帮助你在哲学的天空下漫步中医。

当然,《思考中医》不是完美的,在学术争鸣中也是倍受争议。但是李老师通过此书表现出来的对中医的虔诚和敬仰,是每一个中医学习学子的榜样。


相关文章

  • 黄芪配当归
  • 一.黄芪配当归 主要解决的问题:面部黄褐斑.面色无光泽或者是时间比较长的痤疮与暗痕. 适用人群:颜面生黄褐斑;面色晦暗无泽;身体较为虚弱,容易乏力.疲倦. 问题成因:正常人的面部经络(血管.神经等)极为丰富,充沛的气血会把脸部经络供应得很好 ...查看


  • 李可老中医经验语录
  • 李可老中医经验语录 (2010-03-03 14:49:36) 珍贵36条:李可老中医经验语录 李可 老中医 是谁? 他是<思考中医>作者刘力红的老师,50多年来奔走于乡土为民解危治病:他曾治愈十几万例重症患者,其中有两万多例是 ...查看


  • 加味参苏饮治疗感冒后咳嗽风寒夹湿型60例临床观察
  • [摘要] 目的 观察加味参苏饮治疗感冒后咳嗽风寒夹湿型的效果.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加味参苏饮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疗程均为14 d. 结果 治疗组治愈2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 ...查看


  • 连续性健康数据采集系统对居民健康管理的影响研究
  • 华西医学 2014, 29(5)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Vol.29, No.5 May 2014841 全科医学与慢性病防控 连续性健康数据采集系统对居民健康管理的 影响研究 唐以俊1,杨职艺2,李紫鹃1 ...查看


  • 特稿:刘志丹之女刘力贞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市殡仪馆举行(组图)
  • 刘志丹之女刘力贞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市殡仪馆举行(组图) 2014-11-07 15:52:33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朱宝琦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8 刘力贞遗体告别仪 ...查看


  • 浅析当代中医发展缓慢的原因
  • 浅谈中医发展缓慢的原因 中医是中华民族流传和种族繁衍昌盛至今的保证,历经数千年的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部<内经>"垂不朽之仁慈, 开生民之异域", 流传百代.其间名医更是层出不穷, 从春秋战 ...查看


  • 第04 讲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二)
  • (二)恒动观念 讲了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讲了第一个特点--整体观念.下面我们接着往下讲,讲第二个特点--恒动观念.什么叫做恒动观念?就是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把中医学这种观点称之为中医学的恒动观念.一言 ...查看


  • 太极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Meta分析
  • 高血压病是现代流行病,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1] .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心血管综合征, 它常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共 存, 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可损伤重要脏 器, 如心. 脑. 肾的结构和功能, ...查看


  • 高血压论文1..
  • 干窑镇高血压及病防治工作体验 单位:干窑镇卫生院 姓名:张伟东 李烨 邮编:314107 摘要:几年来随着高血压及其相关慢性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社区医生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和慢性病的治疗效果评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原发性高血压是慢性病的一种常见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