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技术路线下的烯烃项目对比及前景判断

不同技术路线下的烯烃项目对比及前景判断

一、概述

乙烯和丙烯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其生产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石化工业的发达程度。以乙烯和丙烯为原料,可生产聚乙烯、苯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醋酸乙烯、聚丙烯、苯酚丙酮、丙烯腈、丁辛醇、异丙醇、环氧丙烷和丙烯酸等多种石化产品。随着衍生物需求的迅速增长,我国对乙烯和丙烯的需求也逐年俱增,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烯烃消费国。由于受到原料供应、投资规模等原因的制约,我国乙烯、丙烯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当量消费自给率仅50-60%。

近几年,国内外乙烯和丙烯生产技术逐步走向多样化。由于国内石脑油、轻烃和凝析油等传统烯烃生产原料的资源有限,烯烃原料路线多元化已成为我国石化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国内外主要的丙烯生产工艺/原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以石脑油、轻烃等裂解料为原料的传统蒸汽裂解制乙烯、丙烯(联产);②以原油/馏分油为原料的炼厂副产丙烯,炼厂催化裂化装置副产液化石油气中富含丙烯等不饱和烯烃,经气分装置可得到丙烯产品;③以甲醇为原料的甲醇制烯烃(MTO/MTP)装置生产,包括煤经甲醇制烯烃装置和外购甲醇制烯烃装置,其中MTO 联产乙烯和丙烯,MTP 单产丙烯;④以丙烷为原料的丙烷脱氢(PDH )装置生产丙烯,丙烷一般来自天然气开采或炼厂副产;⑤其它,包括以石脑油为原料的先

进催化裂解制烯烃(ACO )技术和以石蜡基原油的常压渣油为原料的重油催化热裂解(CPP )技术等,但处于示范阶段,应用范围和规模较小。

二、我国烯烃总体供需情况

1.1 世界乙烯市场分析及预测

2012年世界乙烯产能达14929万吨/年,其中东北亚地区3599万吨/年,北美3348万吨/年,西欧为2380万吨/年,中东为2816万吨/年,东南亚为998万吨/年。2012年世界乙烯总产量12787万吨,开工率为85.7%。世界乙烯生产主要分布在东北亚、北美、西欧和中东地区,2012年四个地区产量占世界总量82.2%,其中东北亚乙烯生产能力最大,占全球总能力的24.1%。世界乙烯分地区供需平衡情况如下表:

2012年世界乙烯供需情况(单位:万吨/年,万吨)

由于页岩气价格较低,北美乙烯保持较高的开工率,达到90.5%;

东北亚地区也保持了90%左右的开工;中东地区受到原料供应不稳定的影响,开工率在84%左右;其他地区由于石脑油价格居高不下,竞争力明显下降,开工率下降较大。

中东地区仍为世界乙烯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其次为东北亚地区,北美地区乙烯产能也有一定的增长。而西欧地区由于竞争力下降,产能继续减少。

目前,美国是世界最大的乙烯生产国,其次是中国和沙特阿拉伯。 目前世界上主要乙烯生产商有陶氏化学、SABIC 、埃克森美孚、中石化等,2012年世界十大乙烯供应商权益产能合计6654万吨/年,占世界总能力的44.6%。

世界乙烯裂解装置的原料近年来有较大变化,2012年以乙烷等轻烃为原料的装置比例首次超过了以石脑油为原料的比例。2012年,以乙烷为原料的装置比例达到了43%,而以石脑油为原料的装置比例下降到42%。乙烷原料以例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受中东乙烯工业迅速发展的带动;二是美国页岩气的大力开发,使得生产商放弃石脑油而选择更为低廉的页岩气作为乙烯原料,其原料成本仅是石脑油的30%。

预计2013-2015年,世界乙烯能力还将稳步增长,年均增速3.5%,到2015年世界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1.66亿吨/年,新增能力将集中在中东、东北亚和北美地区,到2020年世界乙烯产能有望达到2.04亿吨/年。

近年来世界乙烯衍生物需求保持稳定增长趋势,2012年世界乙

烯消费量12914万吨,下游增长较快的领域是LLDPE 、环氧乙烷和α-烯烃。东北亚、北美、西欧和中东是世界乙烯主要消费地区,2012年以上四个地区的乙烯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81.7%,其中东北亚地区占25.4%,居各地区之首。

从全球范围看,乙烯下游衍生物主要是聚乙烯树脂(包括HDPE 、LLDPE 、LDPE )和环氧乙烷/乙二醇,分别约占总消费量的60.2%和15%;二氯乙烷/氯乙烯、乙苯/苯乙烯、α-烯烃、醋酸乙烯等也是乙烯消费量较大的领域,分别约占总消费量的10%、6%、3%和1%。

根据乙烯下游产品的需求,预计到2015年世界乙烯需求量约1.46亿吨,2012-2015年乙烯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4.1%,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是乙丙橡胶等乙烯共聚物。到2020年世界乙烯需求量约为1.76亿吨,2015-2020年间年均增长率在3.9%左右。

1.2 世界丙烯市场分析及预测

2012年,世界丙烯生产能力达到9925万吨/年,产量为8057万吨,开工率约81.2%。

从丙烯生产来源来看,目前世界约51%的丙烯来自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的联产,31%来自炼厂催化裂化装置生产汽柴油的副产,10%来自丙烷脱氢,其余由MTO/MTP、乙烯/丁烯易位、DCC 、Superflex 等方法制得。

2012年,世界丙烯的生产和消费主要分布在东北亚、北美和西欧,这三个地区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69.8%,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0.5%。其中东北亚地区丙烯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32.4%,产量约

占36.4%,消费量约占37%,产能、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各地区首位。2012年世界丙烯供需情况如下表:

2012年世界丙烯供需情况(单位:万吨/年,万吨)

2012年,世界丙烯主要生产商有中石化、埃克森美孚、壳牌、中国石油、利安德巴塞尔等,十大丙烯供应商产能合计4545万吨/年,占世界总产能的45.8%。

预计2012-2015年间,世界丙烯生产能力年均增速5.0%,到2015年世界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1.15亿吨/年左右,新增能力将集中在亚洲和中东地区,占到总新增生产能力的90%以上;预计2020年世界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1.39亿吨/年左右,2015-2020年间年均增速约3.9%,增速有所放缓。

2012年世界丙烯消费量约8057万吨,丙烯下游衍生物主要是聚丙烯树脂和环氧丙烷,丙烯腈、异丙苯、丁辛醇、丙烯酸等也是丙烯消费量较大的领域。

2012年,聚丙烯消费丙烯约5433万吨,约占丙烯总消费量的67.4%;近年来环氧丙烷消费增长较快,已超过丙烯腈成为第二大丙烯衍生物,约占总消费量的7.8%;丙烯腈消费丙烯约533万吨,约占丙烯总消费量的6.6%。丙烯腈、异丙苯、丁辛醇、丙烯酸等也是丙烯消费量较大的领域。

根据丙烯下游产品的需求,预计2015年世界丙烯需求量将达到9330万吨左右,2012-2015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5.0%,需求增长最快的是中东地区;2020年世界丙烯需求量将达到11240万吨左右,2015-2020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3.8%左右。

1.3 世界聚乙烯市场分析

2012年,世界聚乙烯产能达到9389万吨/年,产量达到7853万吨,装置平均开工率83.6%。

2012年,世界聚乙烯的生产集中度较高,主要生产商是Dow 、ExxonMobil 、中石化、SABIC 、LyondellBasell 、中石油等,前十位生产商产能合计4627.6万吨/年,占总产能的49.3%。

未来世界聚乙烯投资将主要集中在HDPE 和FDPE 上,LDPE 和单纯生产LLDPE 的产能增速将明显下降。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装置大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产能偏小导致缺乏竞争力的装置将被迫停产。预计2015年世界聚乙烯产能将达到10580万吨/年左右,2020年产能将达到12000万吨/年左右,2025年产能将达到13000万吨/年左右。其中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亚洲和中东地区。

2012年,世界聚乙烯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西欧地区。

其生产和贸易主要集中在西欧、亚洲、北美和中东地区。中东和北美是净出口地区,而亚洲、西欧及其它是净进口地区。2012年世界聚乙烯分地区供需情况见下表:

2012年世界聚乙烯分地区供需情况(单位:万吨/年,万吨)

2012年世界聚乙烯消费量7856万吨,估计2013年世界聚乙烯消费量达到8171万吨左右。预计2015年世界聚乙烯需求量将达到8990万吨,2012~2015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4.6%;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10750万吨左右,2015~2020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3.6%。

1.4 世界聚丙烯市场分析及预测

2012年,世界聚丙烯产能达到6382万吨/年,产量达到5390万吨,需求增幅低于产能增幅,导致2012年装置平均开工率显著下降为84.5%。

近年来,随着聚丙烯生产企业的兼并与收购,产能集中度越来越高。2012年,世界聚丙烯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西欧、北美和中东地区。中东地区聚丙烯产能增速很快,已成为世界聚丙烯第四大生产

地区。

预计2015年世界聚丙烯产能将达到7300万吨/年左右,2020年产能将达到8200万吨/年左右,2025年产能将达到9100万吨/年左右。其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亚洲地区。亚洲、中东、西欧和北美仍将是聚丙烯主产区,中东将超越北美和西欧成为世界聚丙烯第二大生产地区,而聚丙烯下游需求增长速度低于产能的增长速度,也将成为世界聚丙烯最大的输出地区。

2012年世界聚丙烯消费量约5390万吨。其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西欧和北美地区;贸易量主要集中在西欧、亚洲、中东和北美地区。中东是世界聚丙烯最主要的净出口地区,而亚洲、西欧则是主要的净进口地区。

2012年,世界聚丙烯主要用于纤维,消费量1708万吨,占总消费量的31.7%;其次为注塑制品,其中货物的周转箱、工业零部件仍然是主体,消费量1569万吨,占29.1%;薄膜片材占19.2%;吹塑制品占4%,其它领域占16%。

预计2015年世界聚丙烯需求量将达到6300万吨左右,2012~2015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5.3%;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7400万吨左右,2015~2020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3.3%;2025年需求量将达到8300万吨左右,2020~2025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2.3%。其中,纤维仍是世界聚丙烯最大的需求领域。亚洲、北美和西欧仍是世界聚丙烯主要的需求地区,而需求增长较快的是亚洲(除日本外)、中东、中东欧和非洲地区。

1.5 国内乙烯市场分析及预测 1.5.1 国内乙烯供应格局现状及预测

1.5.1.1 乙烯生产情况

近年来,国内乙烯行业快速发展,产能、产量均有大幅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乙烯生产国。截至2013年底,国内共有乙烯生产企业27家,生产装置35套(其中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31套,CPP 装置1套,MTO 装置3套),合计乙烯产能达到1791.5万吨/年,其中蒸汽裂解制乙烯能力1692万吨/年,约占总产能的94.4%,CPP 装置乙烯能力15万吨/年,约占0.8%;煤头和甲醇头MTO 装置乙烯能力84.5万吨/年,约占4.7%。2013年全国乙烯产量约1630万吨。

2013年,国内乙烯生产行业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仍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其乙烯产能分别占全国总产能的57.1%和28.5%(其中部分产能为合资)。

从地域分布看,目前国内乙烯装置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此外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产能较为集中。国内乙烯生产区域如下:

国内乙烯投资热情依然较高,有一批新建和扩建烯烃项目正在实

施之中,或是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但受美国页岩气乙烷供应量大幅增长、国内煤制烯烃及进口甲醇制烯烃投资热情高涨等引发对石脑油蒸汽裂解制乙烯成本竞争力的担忧等因素影响,除已开工的几个大乙烯项目(大庆、抚顺、武汉、四川)外,其余石脑油蒸汽裂解制乙烯项目实施进度大多已延迟,而西部资源地的煤制烯烃和东部沿海的甲醇制烯烃发展加速。未来几年将是国内煤制烯烃(含甲醇制烯烃)装置的集中投产期。

考虑到拟建项目的核准及建设周期,预计2015年国内乙烯产能将达到2410万吨/年左右,2020年产能将达到3400万吨/年左右。

1.5.1.2 乙烯消费情况及需求预测

2013年,国内乙烯产量达到1629.6万吨,进口量达到170.4万吨,基本无出口,表观消费量达到1799.9万吨,自给率约91.0%。2000-2013年期间产量和消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和10.7%,表观消费量增长高于产量增长,自给率由2000年的98.1%下降到2013年的91.0%。

由于国内乙烯消费主要体现在下游衍生物上,如聚乙烯、乙二醇、苯乙烯等,而且国内大量进口乙烯下游产品,因此,国内常采用当量消费量(国内产量+进口量-出口量+下游产品净进口的折合)来评价乙烯实际需求。近年来,国内乙烯产能逐步增加,但是按当量消费量计的国内乙烯自给率仍不足50%,2013年国内乙烯当量消费量约3492万吨,当量自给率仅46.7%左右。2000-2013年国内乙烯总体供需情况如下表:

2000-2013年国内乙烯总体供需情况(单位:万吨,%)

国内乙烯消费结构大体与世界相同,聚乙烯是最大的下游消费领域,其次是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但由于国内聚酯产业规模很大,使得乙烯消费结构中EO/EG所占比例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2年国内乙烯消费结构如下图所示:

2012年国内乙烯消费结构示意图

根据乙烯下游产业发展预测,预计2015年国内乙烯当量需求量将增长到3690万吨左右,2012-2015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约5.0%,当量自给率提高到58.8%。但总的看来,到2015年国内乙烯市场仍存在1500万吨左右的巨大供需缺口,仍需大量进口烯烃及其下游衍生物产品。预计2020年国内乙烯当量需求量将进一步增长到4600万吨左右,2015-2020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约4.5%。

2012年,国内乙烯当量需求缺口以聚乙烯(含EVA 树脂)和乙二醇为主,两者净当量进口量约占国内乙烯当量消费量的40.2%。其中进口聚乙烯占据国内聚乙烯专用料市场主导地位,主要为满足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端用户需求。同时,大宗通用料产品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与国内同类产品形成有力竞争;乙二醇主要用于华东沿海地区的聚酯行业。虽然国内乙烯下游衍生物中以聚乙烯和乙二醇产品供需缺口最为巨大,但这两种产品也将直接面对国外产品的竞争,尤其是中东地区低成本产品对国内的大量倾销。因此,未来国内乙烯下游大宗产品发展的重点是聚乙烯专用料牌号,并延伸环氧乙烷、苯乙烯下

游产业链,避免与中东产品的同质化竞争。此外,市场总规模相对较小、但产品附加值和行业进入壁垒较高的高性能材料如乙丙橡胶、聚烯烃弹性体和精细化原料将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1.5.1.3 乙烯供需平衡预测

根据上述市场供需分析,随着国内乙烯新建和改扩建装置的建成投产,国内乙烯供需状况虽有所改变,但总体供需缺口将依然存在。2012年国内乙烯总体供需平衡及分品种供需平衡预测见下列表:

2012年国内乙烯总体供需平衡及预测(单位:万吨/年,万吨)

1.6 国内丙烯市场分析及预测 1.6.1 国内丙烯供应格局现状及预测

近年来,随着国内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丙烯产能和产量也有了大幅度增长。截至2013年底,国内共有超过70家丙烯生产企业,产能合计约1900万吨/年,全年产量约1650万吨。

目前国内丙烯主要通过蒸汽裂解制乙烯的联产和炼厂催化裂化装置的干气中获得,但新型煤化工产业已快速发展成为丙烯的重要来

源补充之一。2013年,国内蒸汽裂解工艺的丙烯生产能力约占总能力的45.1%,炼厂副产能力约占41.5%,CPP 约占0.5%,煤制烯烃(包括MTO 、MTP ,煤头和甲醇头)约占9.7%,丙烷脱氢(PDH )约占3.2%。

从国内丙烯生产商格局看,由于国内炼厂和乙烯能力主要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其控制着国内丙烯生产的主要份额,2013年两大集团合计约占全国丙烯总产能的76%。但从发展趋势看,国内丙烯生产行业竞争主体往多而散的多元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特别是新型煤化工和丙烷脱氢等技术路线的发展,为大型炼化企业以外的实体大量进入丙烯生产行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从产能格局看,虽然中石化、中石油仍将保持行业领导者地位,但市场控制力显著下降。2013年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分别占据国内总产能的48.6%和29.3%,但比2000年分别下降了6.5和5.7个百分点,而神华、大唐等煤电企业开始在丙烯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

“十五”、“十一五”期间国内丙烯产能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3.0%和12.3%,“十二五”前三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年均增速放缓至8%。但“十二五”后半期,随着在建煤/甲醇制烯烃及丙烷脱氢(PDH )项目的密集投产,丙烯产能将呈现爆发式增长。若现有在建项目均能按计划进度投产,到2015年国内丙烯产能将达到3280万吨/年,“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将高达15.7%,远超同期乙烯产能增速。而按照炼油、石油化工、煤化工等相关行业发展趋势预测,预计2020年国内丙烯产能将达到4700万吨/年。预计2015年后国内丙烯产能将出

现过剩风险,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丙烯生产企业一方面需要不断优化提升工艺和操作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内外部各种要素优化调整下游发展思路,提升整体竞争力。

1.6.2 国内丙烯消费格局现状及预测

近年来国内丙烯消费市场较乙烯更为活跃,2013年国内丙烯净进口量264万吨,表观消费量达到1914万吨。考虑到下游衍生物如聚丙烯、丙烯腈、丁辛醇、苯酚丙酮、环氧丙烷、乙丙橡胶等的进口,2013年国内丙烯当量消费量约2534万吨。

2000-2013年国内丙烯供需情况如下表:

2000-2013年国内丙烯供需情况(万吨/年,万吨)

从消费结构看,近年来丙烯消费结构中聚丙烯所占比重呈现下降

趋势,而有机原料型产品所占比重有较大幅度上升。但总体来看,聚丙烯仍是丙烯下游最大的消费市场,2012年分别占到国内丙烯表观消费量的64%左右和当量消费量的62%左右。

2012年国内丙烯表观和当量消费结构分别如下图所示:

预计未来几年,由于国内经济将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对丙烯下游衍生物的需求仍将保持旺盛态势。预计2015年国内丙烯当量需求量将增长到2850万吨左右,2012-2015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5.5%;2020

年国内丙烯当量需求量将进一步增长到3600万吨左右,2015-2020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4.8%。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丙烯当量需求缺口仍以聚丙烯为主,2012年国内聚丙烯净进口量约377万吨,折合约占丙烯当量净进口量的42.4%和丙烯总当量消费量的15.5%。进口聚丙烯占据国内聚丙烯专用料市场主导地位,主要为满足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端用户需求。同时,大宗通用料产品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与国内同类产品形成有力竞争。同时,由于下游需求旺盛而国内供应不足,我国目前每年还大量进口丙烯腈、环氧丙烷、苯酚丙酮、丁辛醇等丙烯下游有机原料产品。而丙烯酸及酯行业由于近年来产能快速扩张,目前已有一定程度过剩,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外,已有一定量的净出口。

未来几年,我国将迎来新原料/工艺路线丙烯产能的大规模集中释放,对国内丙烯下游产业的发展将形成有力的原料支撑,下游产业也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期。但经历了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丙烯下游衍生物基本已进入全面竞争阶段,预计未来几年国内丙烯下游衍生物行业竞争将明显加剧。未来行业发展重点主要是专用料牌号的聚丙烯产品,并延伸环氧丙烷、苯酚/丙酮、丙烯腈、丙烯酸等下游产业链,提高竞争实力。具体而言,聚丙烯行业发展机会:采用新的低成本烯烃生产原料/工艺提升通用料成本竞争力,同时加快提升专用料牌号比例并推动其往差异化、高端化发展;有机原料行业发展机会:采用新的低成本烯烃生产原料/工艺提升通用料成本竞争力,同时积极实施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特别是精细化、高端化延伸,推动产

业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丙烯下游高端石化产品发展机会:加快自主创新或依托新的国际技术贸易环境获取先进技术,抓住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培育国内市场。

从国内供需环境变化看,随着目前在建的一批大型丙烷脱氢、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在2014-2015年期间迎来投产高峰,预计到2015年国内丙烯供需格局将逆转,届时产能将出现过剩,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

1.7 国内聚乙烯市场分析 1.7.1 国内聚乙烯生产现状及预测

2013年,国内聚乙烯生产企业达到24家,装置约59套(部分装置包括多条生产线),产能达到1260.8万吨/年,产量约1110万吨,新建装置当年未达产,以致装置平均开工率降低到88.0%。

国内聚乙烯生产仍主要集中在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其产能分别为687.1万吨/年和446.2万吨/年,分别占总产能的54.5%和35.4%,而两大集团公司以外的生产商产能127.5万吨/年,占总产能的10.1%。

由于国内聚乙烯供需缺口较大,国内新建乙烯项目大多将聚乙烯作为主要下游配套方案。根据现阶段各项目推进情况,考虑到拟建及规划项目实施方案及进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预计2015年国内聚乙烯产能将达到1620万吨/年左右,2020年产能将达到2300万吨/年左右。

1.7.2 国内聚乙烯消费现状及预测

2013年,为了限制以垃圾形式进口废旧塑料和防止废旧塑料回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国内采取了“绿篱”行动,即对废旧回收企业进行规范管理,导致废旧塑料使用量急剧下降,以致聚乙烯新料消费随之增加。

2013年,国内聚乙烯产量达到1110万吨,进口量达到881.6万吨,出口量20.3万吨,表观消费量达到1971.3万吨,同比增长9.0%。2000~2013年期间产量和消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6%和9.7%,产量增幅高于同期消费增幅,以致自给率由2000年的50.3%提高到2013年的56.3%。2000~2013年国内聚乙烯总体供需情况如下表:

2000~2013年国内聚乙烯总体供需情况(单位:万吨)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70.060.050.040.030.020.010.00.0

单位:万吨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国内聚乙烯表观消费量1971.3万吨。主要用于薄膜、包装膜、农膜、片材、涂层制品、注塑制品、吹塑制品、管材、电线电缆、单丝和编织制品等领域。

预计2015年国内聚乙烯需求量将达到2250万吨左右,2013~2015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6.8%;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2800万吨左右,2015~2020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4.5%。可见,国内聚乙烯需求增长高于世界同期年均增长速度。

根据市场供需分析,随着国内聚乙烯新建和改扩建装置的建成投产,国内聚乙烯供需状况有所改变,但总体供需缺口将依然存在。不过国内市场供需格局正在向“结构性短缺”转变,特别是在国外以中东为代表的低成本聚乙烯产品冲击下,国内低端通用料及部分中低端专用料产品产能已有过剩趋势,市场竞争加剧、产品盈利能力低下。因此,未来国内聚乙烯行业发展趋势是产品结构高端化、差异化,高技术含量的双峰、茂金属产品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未来重点发展方向是水管/燃气管等压力管材专用料、电缆护套专用料、高性能膜料、

20

13年

油箱滚塑专用料、大型中空吹塑专用料、盖罩专用料等高端专用料牌号。

2013年国内聚乙烯总体供需平衡情况及预测见下表:

2013年国内聚乙烯总体供需平衡及预测(单位:万吨/年,万吨)

1.8 国内聚丙烯市场分析及预测 1.8.1 国内聚丙烯生产现状及预测

2013年,国内聚丙烯产能达到1539万吨/年,产量达到1238.5万吨,新建装置当年未完全达产,以致装置平均开工率80.5%。

国内聚丙烯生产主要集中在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其产能分别为587.9万吨/年和387.9万吨/年,分别占总产能的38.2%和25.2%,而其它生产商产能合计563.2万吨/年,占36.6%。

由于国内聚丙烯供需缺口较大,国内新建大型炼油、乙烯联合项目下游大多配套聚丙烯装置,煤制烯烃(及甲醇制烯烃)项目下游也多以聚丙烯为加工利用方案。

预计未来国内聚丙烯产能将有大幅增长,同时考虑到部分规模较小、工艺落后的间歇式小本体法装置将逐步淘汰。预计2015年国内

聚丙烯产能将达到2300万吨/年左右,2020年产能将达到2900万吨/年左右,2025年产能将达到3500万吨/年左右。

1.8.2 国内聚丙烯消费现状及需求预测

2013年,国内聚丙烯产量1238.5万吨,进口量359.3万吨,出口量14.7万吨,表观消费量达到1583.1万吨。2000~2013年期间产量和消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9%和9.5%,产量增幅高于同期消费增幅,以致自给率由2000年的66.5%提高到2013年的78.2%。2000~2013年国内聚丙烯供需情况如下表:

2000~2013年国内聚丙烯供需情况(单位:万吨)

1800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2000年

[***********]0

单位:万吨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00~2013年国内聚丙烯供需情况

2013年国内聚丙烯表观消费量1583.1万吨。其最大的消费领域是编织袋、打包袋和捆扎绳等编织制品,占总消费量的28.4%。近年来,由于聚丙烯注塑制品和包装薄膜的发展,聚丙烯用于编织制品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是最大的消费领域;注塑制品是第二大消费领域,占26.4%;薄膜领域消费量占21.7%,其中以BOPP 薄膜为主;纤维领域消费量占13.9%;管材板材领域消费量占6.7%。2013年国内聚丙烯消费构成及需求预测如下表:

2013年国内聚丙烯消费构成及需求预测(单位:万吨,%) 2013年

管材板材

26.4%

纤维13.9%

编织制品28.4%

2013年国内聚丙烯消费构成

2013年,国内塑料丝及编织制品消耗聚丙烯约45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28.4%。近年来,国内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加上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编织袋的需求有一定的影响,编织制品在聚丙烯需求所占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由于国内大宗产品包装物需求巨大,编织制品仍是国内聚丙烯最大的消费市场。

2013年,国内聚丙烯用于注塑制品的消费量约418万吨,占总

消费量的26.4%。其主要用于各种小家电、洗衣机、汽车、塑料家具、冷藏用周转箱、日用品、玩具、瓶盖、办公用品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国内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聚丙烯注塑制品的需求量也快速增加,特别是嵌段共聚物的需求增长迅速,其在聚丙烯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

近年来,薄膜是国内聚丙烯专用料消费增长速度很快的领域。聚丙烯薄膜主要有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 )、聚丙烯流延薄膜(CPP )等,广泛用于印刷(标签等)、涂布、香烟及食品和农副产品包装袋、真空镀铝、电容器等领域。2013年,国内聚丙烯在薄膜领域的消费量约344万吨,占总消费量的21.7%。

聚丙烯纤维分为长纤维、短纤维、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等,主要用于工业的防护、包装、过滤、土工建材、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农业、家用装饰和休闲用品等领域。随着聚丙烯品种的多样化和纤维性能的改进,纺粘和熔喷无纺布(SMS )特别是1.2dtex 细旦及超细旦纤维1.0dtex 技术的出现,确立无纺布产品在一次性尿片、妇女卫生用品、手术服等市场的绝对份额。

2013年,国内丙纶(含无纺布)消耗聚丙烯纤维专用树脂22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13.9%。2013年,国内聚丙烯纤维生产企业数量较多,生产规模小而分散。

聚丙烯管材/板材具有重量轻、耐高温、耐腐蚀、管道连接方便、可回收等特点,广泛用于农业灌溉、食品包装、建筑装饰、汽车、化工等领域。

聚丙烯管材产品分为均聚聚丙烯(PP-H )、无规共聚聚丙烯(PP-R )和嵌段共聚聚丙烯(PP-B )。由于PP-H 管材在低温下的脆性限制了其使用,逐渐被PP-B 和PP-R 管材所取代;PP-B 管材主要用于冷水系统、地面采暖系统,而PP-R 管材应用则更为广泛,主要用于热水管和压力管等。

厚度介于0.2~0.4mm之间的片材主要用于食品包装方面,如一次性透明食品包装盒、一次性水杯等;厚度介于0.5~0.8mm之间的板材/片材主要作为水处理材料用于环保方面;中空板材厚度一般在2~7mm之间,主要用于制作文件包、包装箱、大棚板材、浴亭隔板材、装饰板材、展板材、护墙板材、灯饰板材等;厚度大于6mm 的板材主要用于工业方面。

2013年,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拉动下,聚丙烯在管材/板材领域的消费出现大幅增长,消费量达到106万吨,占总消费量的6.7%。

根据聚丙烯下游行业发展预测,预计2015年国内聚丙烯需求量将达到1860万吨左右,2013~2015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8.4%;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2380万吨左右,2015~2020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5.1%。编织制品、注塑制品和薄膜等仍是国内聚丙烯主要的需求领域,而在管材板材和纤维领域年均需求增长较快,将拉动国内聚丙烯需求的快速增长。特种功能性BOPP 膜、管材(PP-B 及PP-R )、薄型无纺布、电器注塑制品、高透明食品容器注塑制品等专用料市场发展前景较好。

随着国内聚丙烯新建和改扩建装置的建成投产,产能增幅将高于

需求的增幅,以致总体将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但鉴于国内聚丙烯下游塑料加工企业来/进料加工和保税区仓储转口贸易方式将依然存在,部分用户使用配方和消费习惯不会轻易改变,进口产品仍将不可避免。在产能大幅增长的背景下,预计未来净进口量将有所缩减,但仍将维持在一定规模,而与之相应的,国内装置开工率将出现明显下降,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聚丙烯总体供需平衡及预测见下表:

国内聚丙烯总体供需平衡及预测(单位:万吨/年,万吨)

从分品种供需来看,国内均聚聚丙烯总体供应基本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无规共聚和抗冲共聚聚丙烯供需缺口较大;从产品类别供需看,国内聚丙烯市场整体呈现“通用料竞争加剧、高端专用料供应不足”的结构性短缺局面,而特种功能性BOPP 薄膜、纤维、汽车和电器用注塑制品、高透明薄壁注塑制品等高端专用料供应短缺。

三、不同技术路线之比较

1、目前我国烯烃产能的三种技术路线产能占比情况(石脑油、甲醇、PDH )

截至2013年底,我国乙烯生产能力1791.5万吨/年,其中蒸汽裂解制乙烯能力1692万吨/年,约占总产能的94.4%,CPP 装置乙烯能力15万吨/年,约占0.8%;煤头和甲醇头MTO 装置乙烯能力84.5万吨/年,约占4.7%。

2013年我国丙烯生产能力约1900万吨/年,其中煤制烯烃(包括MTO 、MTP ,含甲醇制烯烃)丙烯产能为185万吨/年,约占9.7%;PDH 路线丙烯产能为60万吨/年,约占3.2%;汽裂解工艺和炼厂副产丙烯产能约占86.6%,CPP 约占0.5%。

2、石脑油法、甲醇法、PDH 法各自的代表技术 (1)石油路线

我国石油路线烯烃装置均采用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此外还有炼厂催化裂化装置的干气制丙烯路线。

石油路线制烯烃是传统和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路线,发展方向是与炼厂、油田结合,尽可能多的掺加价格较低的组分,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在美国、中东等轻烃(乙烷、丙烷、丁烷等)伴生资源丰富地区更多的使用轻烃,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2)甲醇制烯烃路线

醇制低碳烯烃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碳一化工向石油化工延伸的重要途径。目前,甲醇制烯烃主要有两类技术:目标产品

为乙烯、丙烯的MTO 技术(Methanol To Olefin )和目标产品为丙烯的MTP 技术(Methanol To Propylene)。

其中MTO 技术有大连化物所DMTO 和DMTO-II 工艺、中国石化S-MTO 工艺、神华集团SHMTO 工艺、UOP 公司MTO 工艺;MTP 技术有Lurgi 公司MTP 工艺和中国化学公司/清华大学FMTP 工艺。

从原料消耗、能耗和投资等经济性关键指标分析,MTO 的经济性明显优于MTP ,国内在建和拟建的一批项目以MTO 路线为主。

根据甲醇制烯烃技术情况分析,UOP 的MTO 工艺、大连化物所的DMTO 工艺和中国石化S-MTO 等的催化剂类型、反应器类型、反应-再生流程配置思路非常相似,而且在甲醇原料适应性、产品选择性、产品质量、工艺操作条件、工艺技术指标和投资规模方面的差别较小。

四种MTO 技术的总体技术水平和投资水平基本相当,也都建有工业化装置,主要区别在于C 4+组分裂解工艺不同导致耦合后乙丙烯收率和单位烯烃甲醇消耗数据有一定差别。用户根据自身定位情况,灵活选择。

(3)丙烷脱氢(PDH )

以丙烷为原料脱去氢气,即可得到丙烯。我国丙烷资源量较少,基本没有商品量供应。近几年,受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影响,国际市场丙烷供应量大增。美国页岩气开采产出大量伴生乙烷和丙烷,丙烷被大量投放国际市场,推动了国内沿海地区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的大批建设。

丙烷催化脱氢生产丙烯的专利技术有美国UOP 公司采用移动床反应器、催化剂连续再生的Oleflex 工艺和美国Lummus 公司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的Catofin 工艺,均已实现工业化。

UOP 的丙烷脱氢工艺与lummus 丙烷脱氢工艺经过多年的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两种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大体相同,所不同的只是脱氢反应部分和催化剂再生部分,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先进可行的。

丙烷脱氢项目的经济性主要取决于原料丙烷与丙烯的价差,原料来源和价格对项目影响显著,因此,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必须考虑丙烷原料长期、稳定供应问题。

3、不同技术之间的投资、工艺、能耗、可靠性、经济性对比,如下表:

4、目前在建项目情况

在2010年以前,国内烯烃生产基本来自蒸汽裂解制乙烯丙烯联产装置和炼厂气分装置。2010年底,国内第一套煤制烯烃装置神华包头60万吨/年DMTO 工业化示范装置投产,并于2011年1月1日进入商业化运营,揭开了我国烯烃原料多元化发展的新篇章。2011年,中石化中原石化年处理甲醇60万吨的SMTO 工业化示范装置投产;2011年及2012年,神华宁煤和大唐多伦各1套50万吨/年煤经甲醇制丙烯(MTP )工业化示范装置相继投产;2013年初,国内第一套以进口甲醇为原料的MTO 装置宁波禾元60万吨/年DMTO 装置投产;2013年底,国内第一套丙烷脱氢装置——渤海化工集团60万吨/年PDH 顺利投产。

从国内外原料供应环境及石化产业总体发展趋势看,由于国内烯烃产能扩张意愿较为强烈,而国内炼油产能增长较为平缓、石脑油蒸汽裂解装置投资意向减弱,使得传统石油路线的丙烯产能增长较为缓慢,MTO 、PDH 等新原料路线的丙烯生产将快速发展。一方面,国内西部资源地依托丰富、廉价的煤炭资源,煤经甲醇制烯烃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取得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页岩气革命推动海外天然气甲醇、商品丙烷供应量的增长,以及当前丙烷、甲醇等原料与乙烯、丙烯等之间可观的价差空间,刺激了东部沿海地区丙烷脱氢、甲醇制烯烃项目的投资热情。

各种技术路线在建、拟建项目数量和拟新增的产能情况如下:

5、煤制烯烃项目审批政策的历史沿革。

煤制烯烃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2004年版国家核准目录里尚没有煤制烯烃项目。

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发改产业[2011]635号),禁止建设年产50万吨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并且将上述标准以上的大型煤炭加工转化项目核准权限上收至国家发展改革委。

但《通知》发布以前地方备案的煤制烯烃项目,国家并没有明文要求由国家发改委核准。同时,由于《通知》属于行政命令,还不具备法律效力,各地区政策贯彻力度不一。

2013年底,国务院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的通知(国发〔2013〕47号),将年产50万吨以上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列为国家核准类,并通过人大常委会批准成为法律。因此,今后煤制烯烃项目核准趋严。

6、目前对煤制烯烃的环保政策

目前煤制烯烃项目为国家核准制项目,环评需由国家环保部审批。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新建煤制烯烃项目要求实现污染物近零排放,将会导致投资增加20-30亿元左右,将会导致折旧、维修以及财务费用等相关成本的增加,估计400元/吨左右。

7、未来国家对煤制烯烃的产业政策会有怎样的调整? 煤制烯烃项目作为石油化工产业的补充,未来国家对于煤制烯烃产业仍以升级示范为主,稳步推进、有序发展将是“十二五”,乃至今后十几年的政策导向。

(1)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以升级示范为主

“十二五”时期是煤炭深加工升级示范的关键时期,主要任务是通过一批示范项目建设开发出清洁高效的煤炭加工转化技术,而不是单纯的大规模产能建设。

《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新型煤化工产业,将坚持以示范为主的原则,对示范工程的技术、效益、运行

进行长周期考核评价,综合考虑新型煤化工产业工程技术、产品市场、应用标准、资源配套条件、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稳步开展新型煤化工项目,并以煤制烯烃和煤制天然气为重点。

《能源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总结现有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经验,按照能量梯级利用、节水降耗、绿色低碳等要求,完善核心技术和工艺路线,稳步开展升级示范。重点在中西部煤炭净调出省区,选择水资源相对丰富、配套基础条件好的重点开发区,建设煤基燃料、烯烃及多联产升级示范工程,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模式,为适应未来能源更替和变革提供战略技术储备。

《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为了实现煤炭深加工产业科学发展,技术升级降低产业发展风险、集中力量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培育行业领军企业、促进新型技术开发、建立完成产业体系,在“十二五”期间煤炭深加工重点以升级示范为主。“十二五”时期是进行升级示范的关键时期,首要任务不是急于扩大产业规模,而是通过一批重点示范项目的建设,解决装置大型化、优化工艺技术、提高转化效率、促进节能减排、降低对环境影响等关键性问题,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保持我国在煤炭深加工技术和产业化方面的领先地位,为今后发展做好技术、装备、人才、标准体系、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准备。

(2)对项目资源消耗提出具体要求

《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征求意见稿)在规划目标中对煤

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资源转化效率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后,能源利用效率、煤炭和水资源消耗指标应明显优于“十一五”期间同类示范项目的水平,原则上达到基本要求,部分示范项目达到或超过先进值。

(3)稳步推进

当前,我国以煤制烯烃为代表新型煤化工产业刚刚起步,应借鉴传统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取得的成绩和教训,科学规划,稳步推进。从近年国家发布的相关产业政策看,稳步推进、有序发展将是“十二五”,乃至今后十几年的政策导向。

四、新原料路线烯烃产业发展趋势及成本竞争力分析

根据对国内在建烯烃项目实施进度的调查分析,今后一段时期国内新增烯烃产能将主要来自东部沿海丙烷脱氢项目、西部资源地区煤制烯烃项目和东部沿海甲醇制烯烃项目。由于新原料路线烯烃产业的发展,原料种类和来源渠道得到极大拓宽,为传统炼化企业之外的资本进入烯烃生产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预计未来我国烯烃生产原料和投资主体都将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

预计到2015年底,国内乙烯、丙烯原料的多元化率将分别达到30-40%,远超“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烯烃原料多元化率达到20%以上”的目标值。未来石油路线的烯烃仍将是我国烯烃市场供应的主导力量,但煤、甲醇、丙烷等新原料路线的烯烃供应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并将逐步与传统的石油路线产能分庭抗礼。

选取全石脑油进料蒸汽裂解、煤/甲醇制烯烃(MTO )和丙烷脱氢(PDH )进行成本比较。为简化比较,对于同时生产乙烯、丙烯两种主产品的石脑油蒸汽裂解、MTO (包括以煤为原料和以甲醇为原料两种)两种工艺装置,其成本以吨烯烃成本考虑。

初步测算,不同国际原油价格水平下石脑油蒸汽裂解装置丙烯生产成本(含税价,以工厂成本计,下同)与不同原料价格水平下MTO 及PDH 装置丙烯生产成本如下图所示:

注:均为含税价

根据上图,以2012年实际价格水平为基准,比较东部沿海地带纯石脑油蒸汽裂解、进口甲醇制烯烃和进口丙烷脱氢制丙烯三种工艺路线丙烯成本竞争力情况。2012年普氏国际布伦特原油现货离岸价格平均108.04美元/桶,以此测算吨丙烯成本约10890元;甲醇全年平均进口完税价格约2940元/吨(进口量500万吨,进口额18.87亿美元,折377美元/吨,最惠国税率5.5%,增值税率17%,美元对人民币年平均汇率中间价6.3124),以此测算吨丙烯成本约8400元/吨;丙烷全年平均进口完税价格约6650元/吨(进口量188万吨,进口额16.72亿美元,折888美元/吨,最惠国税率5.0%,增值税率13%),以此测算吨丙烯成本约8590元/吨。可见,在2012年价格水平下,进口甲醇MTO 路线的丙烯成本略低于进口丙烷PDH 路线,且两者均远低于传统的石脑油蒸汽裂解路线的丙烯成本;西部地区原煤平均价约420元/吨,以此测算吨丙烯成本约6400元/吨,远低于其他三种

原料路线。

不同原料价格基准下四种工艺路线丙烯生产成本比较如下表所示:

四种工艺路线丙烯生产成本比较*(美元/桶、元/吨)

国际原油取布伦特现货价格,其它进口原料价格取海关平均进口到岸完税价;丙烯工厂成本为含税价。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近年来各种原料价格水平看,西部资源地以煤炭为原料的煤制烯烃路线在生产成本上具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在未来日趋激烈的竞争格局下对传统石油路线丙烯产业冲击最大。

以进口甲醇为原料的MTO 路线及以进口丙烷为原料的PDH 路线相对传统的石脑油蒸汽裂解制烯烃在烯烃制造成本上也有着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其原料完全依赖外购,国内外市场环境、贸易形势的变化都可能对其成本竞争力造成巨大影响。

随着国内新建MTO 及PDH 装置的大量上马,对甲醇、丙烷的进口需求量将急剧增长。根据统计,目前东部沿海地区考虑以进口甲醇为原料的在建MTO 装置规模接近300万吨/年,甲醇需求量约900万吨/年,相当于当前国际甲醇贸易量的30%和2012年国内甲醇进口量

的1.8倍;考虑以进口丙烷为原料的在建PDH 装置规模约650万吨/年,丙烷需求量约780万吨/年,超过2012年国内丙烷进口量的4倍。考虑到后续拟建项目,甲醇、丙烷进口压力更加巨大。在此情况下,未来国际甲醇、丙烷供需态势及价格极有可能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影响到国内以进口或外购甲醇、丙烷为原料的丙烯成本竞争力。

以甲醇为例,2013年宁波禾元、南京惠生两套以进口/外购甲醇为原料的MTO 装置投产后,在国内需求增长、国际供应形势紧张以及商家炒作等众多因素影响下,自10月底11月初起至12月中,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内,华东甲醇市场价格就从3200元/吨左右暴涨至超过4000元/吨,但从中下旬开始出现一轮暴跌,一周时间内跌幅近500元/吨。原料价格的大幅波动,也为这些新兴产业路线的盈利前景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但从总体供需格局来看,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低成本天然气甲醇和商品丙烷供应的增长,以及国内煤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将对我国MTO 及PDH 形成原料利好,长远看这两种工艺对石油路线丙烯仍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对于行业新进入者而言,价格合理、供应稳定的原料渠道将是MTO 及PDH 项目能否成功及保持长远竞争力的关键制约因素。

上述比较中,石油路线烯烃装置生产成本的分析是基于全部采用液体原料即石脑油进料进行的。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目前国内乙烯装置大多与炼厂一体化建设,在原料结构上会结合炼厂加工方案以及周边油田轻烃等资源进行一定的合理优化,主要是充分利用油田、炼

厂轻烃等轻质化原料。因此,其实际生产成本比全部采用石脑油进料时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目前我国乙烯行业原料结构总体偏重,石脑油、加氢尾油占原料比例超过80%,而轻烃、C3/C4/C5等轻质化原料所占比例不超过15%。液体原料所占比例偏重的原料结构,导致高油价下国内乙烯装置烯烃产品成本竞争力偏弱。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国内乙烯、丙烯价格随之变化,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的竞争力也随之变化。如下表所示,当国际原油价格100美元/桶时,烯烃的成本约7619元/吨,能够保证项目盈利的甲醇最高承受价格为2535元/吨,以褐煤为原料时,可承受的煤价为432元/吨。

煤制烯烃竞争力分析表 美元/桶、元/吨

注:煤制烯烃测算时,以褐煤为原料,采用粉煤气化技术。

不同技术路线下的烯烃项目对比及前景判断

一、概述

乙烯和丙烯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其生产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石化工业的发达程度。以乙烯和丙烯为原料,可生产聚乙烯、苯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醋酸乙烯、聚丙烯、苯酚丙酮、丙烯腈、丁辛醇、异丙醇、环氧丙烷和丙烯酸等多种石化产品。随着衍生物需求的迅速增长,我国对乙烯和丙烯的需求也逐年俱增,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烯烃消费国。由于受到原料供应、投资规模等原因的制约,我国乙烯、丙烯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当量消费自给率仅50-60%。

近几年,国内外乙烯和丙烯生产技术逐步走向多样化。由于国内石脑油、轻烃和凝析油等传统烯烃生产原料的资源有限,烯烃原料路线多元化已成为我国石化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国内外主要的丙烯生产工艺/原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以石脑油、轻烃等裂解料为原料的传统蒸汽裂解制乙烯、丙烯(联产);②以原油/馏分油为原料的炼厂副产丙烯,炼厂催化裂化装置副产液化石油气中富含丙烯等不饱和烯烃,经气分装置可得到丙烯产品;③以甲醇为原料的甲醇制烯烃(MTO/MTP)装置生产,包括煤经甲醇制烯烃装置和外购甲醇制烯烃装置,其中MTO 联产乙烯和丙烯,MTP 单产丙烯;④以丙烷为原料的丙烷脱氢(PDH )装置生产丙烯,丙烷一般来自天然气开采或炼厂副产;⑤其它,包括以石脑油为原料的先

进催化裂解制烯烃(ACO )技术和以石蜡基原油的常压渣油为原料的重油催化热裂解(CPP )技术等,但处于示范阶段,应用范围和规模较小。

二、我国烯烃总体供需情况

1.1 世界乙烯市场分析及预测

2012年世界乙烯产能达14929万吨/年,其中东北亚地区3599万吨/年,北美3348万吨/年,西欧为2380万吨/年,中东为2816万吨/年,东南亚为998万吨/年。2012年世界乙烯总产量12787万吨,开工率为85.7%。世界乙烯生产主要分布在东北亚、北美、西欧和中东地区,2012年四个地区产量占世界总量82.2%,其中东北亚乙烯生产能力最大,占全球总能力的24.1%。世界乙烯分地区供需平衡情况如下表:

2012年世界乙烯供需情况(单位:万吨/年,万吨)

由于页岩气价格较低,北美乙烯保持较高的开工率,达到90.5%;

东北亚地区也保持了90%左右的开工;中东地区受到原料供应不稳定的影响,开工率在84%左右;其他地区由于石脑油价格居高不下,竞争力明显下降,开工率下降较大。

中东地区仍为世界乙烯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其次为东北亚地区,北美地区乙烯产能也有一定的增长。而西欧地区由于竞争力下降,产能继续减少。

目前,美国是世界最大的乙烯生产国,其次是中国和沙特阿拉伯。 目前世界上主要乙烯生产商有陶氏化学、SABIC 、埃克森美孚、中石化等,2012年世界十大乙烯供应商权益产能合计6654万吨/年,占世界总能力的44.6%。

世界乙烯裂解装置的原料近年来有较大变化,2012年以乙烷等轻烃为原料的装置比例首次超过了以石脑油为原料的比例。2012年,以乙烷为原料的装置比例达到了43%,而以石脑油为原料的装置比例下降到42%。乙烷原料以例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受中东乙烯工业迅速发展的带动;二是美国页岩气的大力开发,使得生产商放弃石脑油而选择更为低廉的页岩气作为乙烯原料,其原料成本仅是石脑油的30%。

预计2013-2015年,世界乙烯能力还将稳步增长,年均增速3.5%,到2015年世界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1.66亿吨/年,新增能力将集中在中东、东北亚和北美地区,到2020年世界乙烯产能有望达到2.04亿吨/年。

近年来世界乙烯衍生物需求保持稳定增长趋势,2012年世界乙

烯消费量12914万吨,下游增长较快的领域是LLDPE 、环氧乙烷和α-烯烃。东北亚、北美、西欧和中东是世界乙烯主要消费地区,2012年以上四个地区的乙烯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81.7%,其中东北亚地区占25.4%,居各地区之首。

从全球范围看,乙烯下游衍生物主要是聚乙烯树脂(包括HDPE 、LLDPE 、LDPE )和环氧乙烷/乙二醇,分别约占总消费量的60.2%和15%;二氯乙烷/氯乙烯、乙苯/苯乙烯、α-烯烃、醋酸乙烯等也是乙烯消费量较大的领域,分别约占总消费量的10%、6%、3%和1%。

根据乙烯下游产品的需求,预计到2015年世界乙烯需求量约1.46亿吨,2012-2015年乙烯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4.1%,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是乙丙橡胶等乙烯共聚物。到2020年世界乙烯需求量约为1.76亿吨,2015-2020年间年均增长率在3.9%左右。

1.2 世界丙烯市场分析及预测

2012年,世界丙烯生产能力达到9925万吨/年,产量为8057万吨,开工率约81.2%。

从丙烯生产来源来看,目前世界约51%的丙烯来自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的联产,31%来自炼厂催化裂化装置生产汽柴油的副产,10%来自丙烷脱氢,其余由MTO/MTP、乙烯/丁烯易位、DCC 、Superflex 等方法制得。

2012年,世界丙烯的生产和消费主要分布在东北亚、北美和西欧,这三个地区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69.8%,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0.5%。其中东北亚地区丙烯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32.4%,产量约

占36.4%,消费量约占37%,产能、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各地区首位。2012年世界丙烯供需情况如下表:

2012年世界丙烯供需情况(单位:万吨/年,万吨)

2012年,世界丙烯主要生产商有中石化、埃克森美孚、壳牌、中国石油、利安德巴塞尔等,十大丙烯供应商产能合计4545万吨/年,占世界总产能的45.8%。

预计2012-2015年间,世界丙烯生产能力年均增速5.0%,到2015年世界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1.15亿吨/年左右,新增能力将集中在亚洲和中东地区,占到总新增生产能力的90%以上;预计2020年世界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1.39亿吨/年左右,2015-2020年间年均增速约3.9%,增速有所放缓。

2012年世界丙烯消费量约8057万吨,丙烯下游衍生物主要是聚丙烯树脂和环氧丙烷,丙烯腈、异丙苯、丁辛醇、丙烯酸等也是丙烯消费量较大的领域。

2012年,聚丙烯消费丙烯约5433万吨,约占丙烯总消费量的67.4%;近年来环氧丙烷消费增长较快,已超过丙烯腈成为第二大丙烯衍生物,约占总消费量的7.8%;丙烯腈消费丙烯约533万吨,约占丙烯总消费量的6.6%。丙烯腈、异丙苯、丁辛醇、丙烯酸等也是丙烯消费量较大的领域。

根据丙烯下游产品的需求,预计2015年世界丙烯需求量将达到9330万吨左右,2012-2015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5.0%,需求增长最快的是中东地区;2020年世界丙烯需求量将达到11240万吨左右,2015-2020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3.8%左右。

1.3 世界聚乙烯市场分析

2012年,世界聚乙烯产能达到9389万吨/年,产量达到7853万吨,装置平均开工率83.6%。

2012年,世界聚乙烯的生产集中度较高,主要生产商是Dow 、ExxonMobil 、中石化、SABIC 、LyondellBasell 、中石油等,前十位生产商产能合计4627.6万吨/年,占总产能的49.3%。

未来世界聚乙烯投资将主要集中在HDPE 和FDPE 上,LDPE 和单纯生产LLDPE 的产能增速将明显下降。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装置大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产能偏小导致缺乏竞争力的装置将被迫停产。预计2015年世界聚乙烯产能将达到10580万吨/年左右,2020年产能将达到12000万吨/年左右,2025年产能将达到13000万吨/年左右。其中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亚洲和中东地区。

2012年,世界聚乙烯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西欧地区。

其生产和贸易主要集中在西欧、亚洲、北美和中东地区。中东和北美是净出口地区,而亚洲、西欧及其它是净进口地区。2012年世界聚乙烯分地区供需情况见下表:

2012年世界聚乙烯分地区供需情况(单位:万吨/年,万吨)

2012年世界聚乙烯消费量7856万吨,估计2013年世界聚乙烯消费量达到8171万吨左右。预计2015年世界聚乙烯需求量将达到8990万吨,2012~2015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4.6%;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10750万吨左右,2015~2020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3.6%。

1.4 世界聚丙烯市场分析及预测

2012年,世界聚丙烯产能达到6382万吨/年,产量达到5390万吨,需求增幅低于产能增幅,导致2012年装置平均开工率显著下降为84.5%。

近年来,随着聚丙烯生产企业的兼并与收购,产能集中度越来越高。2012年,世界聚丙烯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西欧、北美和中东地区。中东地区聚丙烯产能增速很快,已成为世界聚丙烯第四大生产

地区。

预计2015年世界聚丙烯产能将达到7300万吨/年左右,2020年产能将达到8200万吨/年左右,2025年产能将达到9100万吨/年左右。其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亚洲地区。亚洲、中东、西欧和北美仍将是聚丙烯主产区,中东将超越北美和西欧成为世界聚丙烯第二大生产地区,而聚丙烯下游需求增长速度低于产能的增长速度,也将成为世界聚丙烯最大的输出地区。

2012年世界聚丙烯消费量约5390万吨。其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西欧和北美地区;贸易量主要集中在西欧、亚洲、中东和北美地区。中东是世界聚丙烯最主要的净出口地区,而亚洲、西欧则是主要的净进口地区。

2012年,世界聚丙烯主要用于纤维,消费量1708万吨,占总消费量的31.7%;其次为注塑制品,其中货物的周转箱、工业零部件仍然是主体,消费量1569万吨,占29.1%;薄膜片材占19.2%;吹塑制品占4%,其它领域占16%。

预计2015年世界聚丙烯需求量将达到6300万吨左右,2012~2015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5.3%;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7400万吨左右,2015~2020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3.3%;2025年需求量将达到8300万吨左右,2020~2025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2.3%。其中,纤维仍是世界聚丙烯最大的需求领域。亚洲、北美和西欧仍是世界聚丙烯主要的需求地区,而需求增长较快的是亚洲(除日本外)、中东、中东欧和非洲地区。

1.5 国内乙烯市场分析及预测 1.5.1 国内乙烯供应格局现状及预测

1.5.1.1 乙烯生产情况

近年来,国内乙烯行业快速发展,产能、产量均有大幅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乙烯生产国。截至2013年底,国内共有乙烯生产企业27家,生产装置35套(其中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31套,CPP 装置1套,MTO 装置3套),合计乙烯产能达到1791.5万吨/年,其中蒸汽裂解制乙烯能力1692万吨/年,约占总产能的94.4%,CPP 装置乙烯能力15万吨/年,约占0.8%;煤头和甲醇头MTO 装置乙烯能力84.5万吨/年,约占4.7%。2013年全国乙烯产量约1630万吨。

2013年,国内乙烯生产行业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仍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其乙烯产能分别占全国总产能的57.1%和28.5%(其中部分产能为合资)。

从地域分布看,目前国内乙烯装置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此外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产能较为集中。国内乙烯生产区域如下:

国内乙烯投资热情依然较高,有一批新建和扩建烯烃项目正在实

施之中,或是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但受美国页岩气乙烷供应量大幅增长、国内煤制烯烃及进口甲醇制烯烃投资热情高涨等引发对石脑油蒸汽裂解制乙烯成本竞争力的担忧等因素影响,除已开工的几个大乙烯项目(大庆、抚顺、武汉、四川)外,其余石脑油蒸汽裂解制乙烯项目实施进度大多已延迟,而西部资源地的煤制烯烃和东部沿海的甲醇制烯烃发展加速。未来几年将是国内煤制烯烃(含甲醇制烯烃)装置的集中投产期。

考虑到拟建项目的核准及建设周期,预计2015年国内乙烯产能将达到2410万吨/年左右,2020年产能将达到3400万吨/年左右。

1.5.1.2 乙烯消费情况及需求预测

2013年,国内乙烯产量达到1629.6万吨,进口量达到170.4万吨,基本无出口,表观消费量达到1799.9万吨,自给率约91.0%。2000-2013年期间产量和消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和10.7%,表观消费量增长高于产量增长,自给率由2000年的98.1%下降到2013年的91.0%。

由于国内乙烯消费主要体现在下游衍生物上,如聚乙烯、乙二醇、苯乙烯等,而且国内大量进口乙烯下游产品,因此,国内常采用当量消费量(国内产量+进口量-出口量+下游产品净进口的折合)来评价乙烯实际需求。近年来,国内乙烯产能逐步增加,但是按当量消费量计的国内乙烯自给率仍不足50%,2013年国内乙烯当量消费量约3492万吨,当量自给率仅46.7%左右。2000-2013年国内乙烯总体供需情况如下表:

2000-2013年国内乙烯总体供需情况(单位:万吨,%)

国内乙烯消费结构大体与世界相同,聚乙烯是最大的下游消费领域,其次是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但由于国内聚酯产业规模很大,使得乙烯消费结构中EO/EG所占比例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2年国内乙烯消费结构如下图所示:

2012年国内乙烯消费结构示意图

根据乙烯下游产业发展预测,预计2015年国内乙烯当量需求量将增长到3690万吨左右,2012-2015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约5.0%,当量自给率提高到58.8%。但总的看来,到2015年国内乙烯市场仍存在1500万吨左右的巨大供需缺口,仍需大量进口烯烃及其下游衍生物产品。预计2020年国内乙烯当量需求量将进一步增长到4600万吨左右,2015-2020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约4.5%。

2012年,国内乙烯当量需求缺口以聚乙烯(含EVA 树脂)和乙二醇为主,两者净当量进口量约占国内乙烯当量消费量的40.2%。其中进口聚乙烯占据国内聚乙烯专用料市场主导地位,主要为满足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端用户需求。同时,大宗通用料产品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与国内同类产品形成有力竞争;乙二醇主要用于华东沿海地区的聚酯行业。虽然国内乙烯下游衍生物中以聚乙烯和乙二醇产品供需缺口最为巨大,但这两种产品也将直接面对国外产品的竞争,尤其是中东地区低成本产品对国内的大量倾销。因此,未来国内乙烯下游大宗产品发展的重点是聚乙烯专用料牌号,并延伸环氧乙烷、苯乙烯下

游产业链,避免与中东产品的同质化竞争。此外,市场总规模相对较小、但产品附加值和行业进入壁垒较高的高性能材料如乙丙橡胶、聚烯烃弹性体和精细化原料将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1.5.1.3 乙烯供需平衡预测

根据上述市场供需分析,随着国内乙烯新建和改扩建装置的建成投产,国内乙烯供需状况虽有所改变,但总体供需缺口将依然存在。2012年国内乙烯总体供需平衡及分品种供需平衡预测见下列表:

2012年国内乙烯总体供需平衡及预测(单位:万吨/年,万吨)

1.6 国内丙烯市场分析及预测 1.6.1 国内丙烯供应格局现状及预测

近年来,随着国内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丙烯产能和产量也有了大幅度增长。截至2013年底,国内共有超过70家丙烯生产企业,产能合计约1900万吨/年,全年产量约1650万吨。

目前国内丙烯主要通过蒸汽裂解制乙烯的联产和炼厂催化裂化装置的干气中获得,但新型煤化工产业已快速发展成为丙烯的重要来

源补充之一。2013年,国内蒸汽裂解工艺的丙烯生产能力约占总能力的45.1%,炼厂副产能力约占41.5%,CPP 约占0.5%,煤制烯烃(包括MTO 、MTP ,煤头和甲醇头)约占9.7%,丙烷脱氢(PDH )约占3.2%。

从国内丙烯生产商格局看,由于国内炼厂和乙烯能力主要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其控制着国内丙烯生产的主要份额,2013年两大集团合计约占全国丙烯总产能的76%。但从发展趋势看,国内丙烯生产行业竞争主体往多而散的多元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特别是新型煤化工和丙烷脱氢等技术路线的发展,为大型炼化企业以外的实体大量进入丙烯生产行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从产能格局看,虽然中石化、中石油仍将保持行业领导者地位,但市场控制力显著下降。2013年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分别占据国内总产能的48.6%和29.3%,但比2000年分别下降了6.5和5.7个百分点,而神华、大唐等煤电企业开始在丙烯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

“十五”、“十一五”期间国内丙烯产能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3.0%和12.3%,“十二五”前三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年均增速放缓至8%。但“十二五”后半期,随着在建煤/甲醇制烯烃及丙烷脱氢(PDH )项目的密集投产,丙烯产能将呈现爆发式增长。若现有在建项目均能按计划进度投产,到2015年国内丙烯产能将达到3280万吨/年,“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将高达15.7%,远超同期乙烯产能增速。而按照炼油、石油化工、煤化工等相关行业发展趋势预测,预计2020年国内丙烯产能将达到4700万吨/年。预计2015年后国内丙烯产能将出

现过剩风险,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丙烯生产企业一方面需要不断优化提升工艺和操作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内外部各种要素优化调整下游发展思路,提升整体竞争力。

1.6.2 国内丙烯消费格局现状及预测

近年来国内丙烯消费市场较乙烯更为活跃,2013年国内丙烯净进口量264万吨,表观消费量达到1914万吨。考虑到下游衍生物如聚丙烯、丙烯腈、丁辛醇、苯酚丙酮、环氧丙烷、乙丙橡胶等的进口,2013年国内丙烯当量消费量约2534万吨。

2000-2013年国内丙烯供需情况如下表:

2000-2013年国内丙烯供需情况(万吨/年,万吨)

从消费结构看,近年来丙烯消费结构中聚丙烯所占比重呈现下降

趋势,而有机原料型产品所占比重有较大幅度上升。但总体来看,聚丙烯仍是丙烯下游最大的消费市场,2012年分别占到国内丙烯表观消费量的64%左右和当量消费量的62%左右。

2012年国内丙烯表观和当量消费结构分别如下图所示:

预计未来几年,由于国内经济将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对丙烯下游衍生物的需求仍将保持旺盛态势。预计2015年国内丙烯当量需求量将增长到2850万吨左右,2012-2015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5.5%;2020

年国内丙烯当量需求量将进一步增长到3600万吨左右,2015-2020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4.8%。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丙烯当量需求缺口仍以聚丙烯为主,2012年国内聚丙烯净进口量约377万吨,折合约占丙烯当量净进口量的42.4%和丙烯总当量消费量的15.5%。进口聚丙烯占据国内聚丙烯专用料市场主导地位,主要为满足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端用户需求。同时,大宗通用料产品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与国内同类产品形成有力竞争。同时,由于下游需求旺盛而国内供应不足,我国目前每年还大量进口丙烯腈、环氧丙烷、苯酚丙酮、丁辛醇等丙烯下游有机原料产品。而丙烯酸及酯行业由于近年来产能快速扩张,目前已有一定程度过剩,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外,已有一定量的净出口。

未来几年,我国将迎来新原料/工艺路线丙烯产能的大规模集中释放,对国内丙烯下游产业的发展将形成有力的原料支撑,下游产业也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期。但经历了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丙烯下游衍生物基本已进入全面竞争阶段,预计未来几年国内丙烯下游衍生物行业竞争将明显加剧。未来行业发展重点主要是专用料牌号的聚丙烯产品,并延伸环氧丙烷、苯酚/丙酮、丙烯腈、丙烯酸等下游产业链,提高竞争实力。具体而言,聚丙烯行业发展机会:采用新的低成本烯烃生产原料/工艺提升通用料成本竞争力,同时加快提升专用料牌号比例并推动其往差异化、高端化发展;有机原料行业发展机会:采用新的低成本烯烃生产原料/工艺提升通用料成本竞争力,同时积极实施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特别是精细化、高端化延伸,推动产

业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丙烯下游高端石化产品发展机会:加快自主创新或依托新的国际技术贸易环境获取先进技术,抓住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培育国内市场。

从国内供需环境变化看,随着目前在建的一批大型丙烷脱氢、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在2014-2015年期间迎来投产高峰,预计到2015年国内丙烯供需格局将逆转,届时产能将出现过剩,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

1.7 国内聚乙烯市场分析 1.7.1 国内聚乙烯生产现状及预测

2013年,国内聚乙烯生产企业达到24家,装置约59套(部分装置包括多条生产线),产能达到1260.8万吨/年,产量约1110万吨,新建装置当年未达产,以致装置平均开工率降低到88.0%。

国内聚乙烯生产仍主要集中在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其产能分别为687.1万吨/年和446.2万吨/年,分别占总产能的54.5%和35.4%,而两大集团公司以外的生产商产能127.5万吨/年,占总产能的10.1%。

由于国内聚乙烯供需缺口较大,国内新建乙烯项目大多将聚乙烯作为主要下游配套方案。根据现阶段各项目推进情况,考虑到拟建及规划项目实施方案及进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预计2015年国内聚乙烯产能将达到1620万吨/年左右,2020年产能将达到2300万吨/年左右。

1.7.2 国内聚乙烯消费现状及预测

2013年,为了限制以垃圾形式进口废旧塑料和防止废旧塑料回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国内采取了“绿篱”行动,即对废旧回收企业进行规范管理,导致废旧塑料使用量急剧下降,以致聚乙烯新料消费随之增加。

2013年,国内聚乙烯产量达到1110万吨,进口量达到881.6万吨,出口量20.3万吨,表观消费量达到1971.3万吨,同比增长9.0%。2000~2013年期间产量和消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6%和9.7%,产量增幅高于同期消费增幅,以致自给率由2000年的50.3%提高到2013年的56.3%。2000~2013年国内聚乙烯总体供需情况如下表:

2000~2013年国内聚乙烯总体供需情况(单位:万吨)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70.060.050.040.030.020.010.00.0

单位:万吨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国内聚乙烯表观消费量1971.3万吨。主要用于薄膜、包装膜、农膜、片材、涂层制品、注塑制品、吹塑制品、管材、电线电缆、单丝和编织制品等领域。

预计2015年国内聚乙烯需求量将达到2250万吨左右,2013~2015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6.8%;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2800万吨左右,2015~2020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4.5%。可见,国内聚乙烯需求增长高于世界同期年均增长速度。

根据市场供需分析,随着国内聚乙烯新建和改扩建装置的建成投产,国内聚乙烯供需状况有所改变,但总体供需缺口将依然存在。不过国内市场供需格局正在向“结构性短缺”转变,特别是在国外以中东为代表的低成本聚乙烯产品冲击下,国内低端通用料及部分中低端专用料产品产能已有过剩趋势,市场竞争加剧、产品盈利能力低下。因此,未来国内聚乙烯行业发展趋势是产品结构高端化、差异化,高技术含量的双峰、茂金属产品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未来重点发展方向是水管/燃气管等压力管材专用料、电缆护套专用料、高性能膜料、

20

13年

油箱滚塑专用料、大型中空吹塑专用料、盖罩专用料等高端专用料牌号。

2013年国内聚乙烯总体供需平衡情况及预测见下表:

2013年国内聚乙烯总体供需平衡及预测(单位:万吨/年,万吨)

1.8 国内聚丙烯市场分析及预测 1.8.1 国内聚丙烯生产现状及预测

2013年,国内聚丙烯产能达到1539万吨/年,产量达到1238.5万吨,新建装置当年未完全达产,以致装置平均开工率80.5%。

国内聚丙烯生产主要集中在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其产能分别为587.9万吨/年和387.9万吨/年,分别占总产能的38.2%和25.2%,而其它生产商产能合计563.2万吨/年,占36.6%。

由于国内聚丙烯供需缺口较大,国内新建大型炼油、乙烯联合项目下游大多配套聚丙烯装置,煤制烯烃(及甲醇制烯烃)项目下游也多以聚丙烯为加工利用方案。

预计未来国内聚丙烯产能将有大幅增长,同时考虑到部分规模较小、工艺落后的间歇式小本体法装置将逐步淘汰。预计2015年国内

聚丙烯产能将达到2300万吨/年左右,2020年产能将达到2900万吨/年左右,2025年产能将达到3500万吨/年左右。

1.8.2 国内聚丙烯消费现状及需求预测

2013年,国内聚丙烯产量1238.5万吨,进口量359.3万吨,出口量14.7万吨,表观消费量达到1583.1万吨。2000~2013年期间产量和消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9%和9.5%,产量增幅高于同期消费增幅,以致自给率由2000年的66.5%提高到2013年的78.2%。2000~2013年国内聚丙烯供需情况如下表:

2000~2013年国内聚丙烯供需情况(单位:万吨)

1800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2000年

[***********]0

单位:万吨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00~2013年国内聚丙烯供需情况

2013年国内聚丙烯表观消费量1583.1万吨。其最大的消费领域是编织袋、打包袋和捆扎绳等编织制品,占总消费量的28.4%。近年来,由于聚丙烯注塑制品和包装薄膜的发展,聚丙烯用于编织制品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是最大的消费领域;注塑制品是第二大消费领域,占26.4%;薄膜领域消费量占21.7%,其中以BOPP 薄膜为主;纤维领域消费量占13.9%;管材板材领域消费量占6.7%。2013年国内聚丙烯消费构成及需求预测如下表:

2013年国内聚丙烯消费构成及需求预测(单位:万吨,%) 2013年

管材板材

26.4%

纤维13.9%

编织制品28.4%

2013年国内聚丙烯消费构成

2013年,国内塑料丝及编织制品消耗聚丙烯约45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28.4%。近年来,国内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加上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编织袋的需求有一定的影响,编织制品在聚丙烯需求所占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由于国内大宗产品包装物需求巨大,编织制品仍是国内聚丙烯最大的消费市场。

2013年,国内聚丙烯用于注塑制品的消费量约418万吨,占总

消费量的26.4%。其主要用于各种小家电、洗衣机、汽车、塑料家具、冷藏用周转箱、日用品、玩具、瓶盖、办公用品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国内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聚丙烯注塑制品的需求量也快速增加,特别是嵌段共聚物的需求增长迅速,其在聚丙烯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

近年来,薄膜是国内聚丙烯专用料消费增长速度很快的领域。聚丙烯薄膜主要有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 )、聚丙烯流延薄膜(CPP )等,广泛用于印刷(标签等)、涂布、香烟及食品和农副产品包装袋、真空镀铝、电容器等领域。2013年,国内聚丙烯在薄膜领域的消费量约344万吨,占总消费量的21.7%。

聚丙烯纤维分为长纤维、短纤维、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等,主要用于工业的防护、包装、过滤、土工建材、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农业、家用装饰和休闲用品等领域。随着聚丙烯品种的多样化和纤维性能的改进,纺粘和熔喷无纺布(SMS )特别是1.2dtex 细旦及超细旦纤维1.0dtex 技术的出现,确立无纺布产品在一次性尿片、妇女卫生用品、手术服等市场的绝对份额。

2013年,国内丙纶(含无纺布)消耗聚丙烯纤维专用树脂22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13.9%。2013年,国内聚丙烯纤维生产企业数量较多,生产规模小而分散。

聚丙烯管材/板材具有重量轻、耐高温、耐腐蚀、管道连接方便、可回收等特点,广泛用于农业灌溉、食品包装、建筑装饰、汽车、化工等领域。

聚丙烯管材产品分为均聚聚丙烯(PP-H )、无规共聚聚丙烯(PP-R )和嵌段共聚聚丙烯(PP-B )。由于PP-H 管材在低温下的脆性限制了其使用,逐渐被PP-B 和PP-R 管材所取代;PP-B 管材主要用于冷水系统、地面采暖系统,而PP-R 管材应用则更为广泛,主要用于热水管和压力管等。

厚度介于0.2~0.4mm之间的片材主要用于食品包装方面,如一次性透明食品包装盒、一次性水杯等;厚度介于0.5~0.8mm之间的板材/片材主要作为水处理材料用于环保方面;中空板材厚度一般在2~7mm之间,主要用于制作文件包、包装箱、大棚板材、浴亭隔板材、装饰板材、展板材、护墙板材、灯饰板材等;厚度大于6mm 的板材主要用于工业方面。

2013年,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拉动下,聚丙烯在管材/板材领域的消费出现大幅增长,消费量达到106万吨,占总消费量的6.7%。

根据聚丙烯下游行业发展预测,预计2015年国内聚丙烯需求量将达到1860万吨左右,2013~2015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8.4%;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2380万吨左右,2015~2020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5.1%。编织制品、注塑制品和薄膜等仍是国内聚丙烯主要的需求领域,而在管材板材和纤维领域年均需求增长较快,将拉动国内聚丙烯需求的快速增长。特种功能性BOPP 膜、管材(PP-B 及PP-R )、薄型无纺布、电器注塑制品、高透明食品容器注塑制品等专用料市场发展前景较好。

随着国内聚丙烯新建和改扩建装置的建成投产,产能增幅将高于

需求的增幅,以致总体将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但鉴于国内聚丙烯下游塑料加工企业来/进料加工和保税区仓储转口贸易方式将依然存在,部分用户使用配方和消费习惯不会轻易改变,进口产品仍将不可避免。在产能大幅增长的背景下,预计未来净进口量将有所缩减,但仍将维持在一定规模,而与之相应的,国内装置开工率将出现明显下降,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聚丙烯总体供需平衡及预测见下表:

国内聚丙烯总体供需平衡及预测(单位:万吨/年,万吨)

从分品种供需来看,国内均聚聚丙烯总体供应基本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无规共聚和抗冲共聚聚丙烯供需缺口较大;从产品类别供需看,国内聚丙烯市场整体呈现“通用料竞争加剧、高端专用料供应不足”的结构性短缺局面,而特种功能性BOPP 薄膜、纤维、汽车和电器用注塑制品、高透明薄壁注塑制品等高端专用料供应短缺。

三、不同技术路线之比较

1、目前我国烯烃产能的三种技术路线产能占比情况(石脑油、甲醇、PDH )

截至2013年底,我国乙烯生产能力1791.5万吨/年,其中蒸汽裂解制乙烯能力1692万吨/年,约占总产能的94.4%,CPP 装置乙烯能力15万吨/年,约占0.8%;煤头和甲醇头MTO 装置乙烯能力84.5万吨/年,约占4.7%。

2013年我国丙烯生产能力约1900万吨/年,其中煤制烯烃(包括MTO 、MTP ,含甲醇制烯烃)丙烯产能为185万吨/年,约占9.7%;PDH 路线丙烯产能为60万吨/年,约占3.2%;汽裂解工艺和炼厂副产丙烯产能约占86.6%,CPP 约占0.5%。

2、石脑油法、甲醇法、PDH 法各自的代表技术 (1)石油路线

我国石油路线烯烃装置均采用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此外还有炼厂催化裂化装置的干气制丙烯路线。

石油路线制烯烃是传统和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路线,发展方向是与炼厂、油田结合,尽可能多的掺加价格较低的组分,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在美国、中东等轻烃(乙烷、丙烷、丁烷等)伴生资源丰富地区更多的使用轻烃,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2)甲醇制烯烃路线

醇制低碳烯烃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碳一化工向石油化工延伸的重要途径。目前,甲醇制烯烃主要有两类技术:目标产品

为乙烯、丙烯的MTO 技术(Methanol To Olefin )和目标产品为丙烯的MTP 技术(Methanol To Propylene)。

其中MTO 技术有大连化物所DMTO 和DMTO-II 工艺、中国石化S-MTO 工艺、神华集团SHMTO 工艺、UOP 公司MTO 工艺;MTP 技术有Lurgi 公司MTP 工艺和中国化学公司/清华大学FMTP 工艺。

从原料消耗、能耗和投资等经济性关键指标分析,MTO 的经济性明显优于MTP ,国内在建和拟建的一批项目以MTO 路线为主。

根据甲醇制烯烃技术情况分析,UOP 的MTO 工艺、大连化物所的DMTO 工艺和中国石化S-MTO 等的催化剂类型、反应器类型、反应-再生流程配置思路非常相似,而且在甲醇原料适应性、产品选择性、产品质量、工艺操作条件、工艺技术指标和投资规模方面的差别较小。

四种MTO 技术的总体技术水平和投资水平基本相当,也都建有工业化装置,主要区别在于C 4+组分裂解工艺不同导致耦合后乙丙烯收率和单位烯烃甲醇消耗数据有一定差别。用户根据自身定位情况,灵活选择。

(3)丙烷脱氢(PDH )

以丙烷为原料脱去氢气,即可得到丙烯。我国丙烷资源量较少,基本没有商品量供应。近几年,受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影响,国际市场丙烷供应量大增。美国页岩气开采产出大量伴生乙烷和丙烷,丙烷被大量投放国际市场,推动了国内沿海地区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的大批建设。

丙烷催化脱氢生产丙烯的专利技术有美国UOP 公司采用移动床反应器、催化剂连续再生的Oleflex 工艺和美国Lummus 公司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的Catofin 工艺,均已实现工业化。

UOP 的丙烷脱氢工艺与lummus 丙烷脱氢工艺经过多年的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两种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大体相同,所不同的只是脱氢反应部分和催化剂再生部分,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先进可行的。

丙烷脱氢项目的经济性主要取决于原料丙烷与丙烯的价差,原料来源和价格对项目影响显著,因此,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必须考虑丙烷原料长期、稳定供应问题。

3、不同技术之间的投资、工艺、能耗、可靠性、经济性对比,如下表:

4、目前在建项目情况

在2010年以前,国内烯烃生产基本来自蒸汽裂解制乙烯丙烯联产装置和炼厂气分装置。2010年底,国内第一套煤制烯烃装置神华包头60万吨/年DMTO 工业化示范装置投产,并于2011年1月1日进入商业化运营,揭开了我国烯烃原料多元化发展的新篇章。2011年,中石化中原石化年处理甲醇60万吨的SMTO 工业化示范装置投产;2011年及2012年,神华宁煤和大唐多伦各1套50万吨/年煤经甲醇制丙烯(MTP )工业化示范装置相继投产;2013年初,国内第一套以进口甲醇为原料的MTO 装置宁波禾元60万吨/年DMTO 装置投产;2013年底,国内第一套丙烷脱氢装置——渤海化工集团60万吨/年PDH 顺利投产。

从国内外原料供应环境及石化产业总体发展趋势看,由于国内烯烃产能扩张意愿较为强烈,而国内炼油产能增长较为平缓、石脑油蒸汽裂解装置投资意向减弱,使得传统石油路线的丙烯产能增长较为缓慢,MTO 、PDH 等新原料路线的丙烯生产将快速发展。一方面,国内西部资源地依托丰富、廉价的煤炭资源,煤经甲醇制烯烃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取得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页岩气革命推动海外天然气甲醇、商品丙烷供应量的增长,以及当前丙烷、甲醇等原料与乙烯、丙烯等之间可观的价差空间,刺激了东部沿海地区丙烷脱氢、甲醇制烯烃项目的投资热情。

各种技术路线在建、拟建项目数量和拟新增的产能情况如下:

5、煤制烯烃项目审批政策的历史沿革。

煤制烯烃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2004年版国家核准目录里尚没有煤制烯烃项目。

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发改产业[2011]635号),禁止建设年产50万吨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并且将上述标准以上的大型煤炭加工转化项目核准权限上收至国家发展改革委。

但《通知》发布以前地方备案的煤制烯烃项目,国家并没有明文要求由国家发改委核准。同时,由于《通知》属于行政命令,还不具备法律效力,各地区政策贯彻力度不一。

2013年底,国务院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的通知(国发〔2013〕47号),将年产50万吨以上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列为国家核准类,并通过人大常委会批准成为法律。因此,今后煤制烯烃项目核准趋严。

6、目前对煤制烯烃的环保政策

目前煤制烯烃项目为国家核准制项目,环评需由国家环保部审批。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新建煤制烯烃项目要求实现污染物近零排放,将会导致投资增加20-30亿元左右,将会导致折旧、维修以及财务费用等相关成本的增加,估计400元/吨左右。

7、未来国家对煤制烯烃的产业政策会有怎样的调整? 煤制烯烃项目作为石油化工产业的补充,未来国家对于煤制烯烃产业仍以升级示范为主,稳步推进、有序发展将是“十二五”,乃至今后十几年的政策导向。

(1)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以升级示范为主

“十二五”时期是煤炭深加工升级示范的关键时期,主要任务是通过一批示范项目建设开发出清洁高效的煤炭加工转化技术,而不是单纯的大规模产能建设。

《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新型煤化工产业,将坚持以示范为主的原则,对示范工程的技术、效益、运行

进行长周期考核评价,综合考虑新型煤化工产业工程技术、产品市场、应用标准、资源配套条件、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稳步开展新型煤化工项目,并以煤制烯烃和煤制天然气为重点。

《能源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总结现有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经验,按照能量梯级利用、节水降耗、绿色低碳等要求,完善核心技术和工艺路线,稳步开展升级示范。重点在中西部煤炭净调出省区,选择水资源相对丰富、配套基础条件好的重点开发区,建设煤基燃料、烯烃及多联产升级示范工程,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模式,为适应未来能源更替和变革提供战略技术储备。

《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为了实现煤炭深加工产业科学发展,技术升级降低产业发展风险、集中力量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培育行业领军企业、促进新型技术开发、建立完成产业体系,在“十二五”期间煤炭深加工重点以升级示范为主。“十二五”时期是进行升级示范的关键时期,首要任务不是急于扩大产业规模,而是通过一批重点示范项目的建设,解决装置大型化、优化工艺技术、提高转化效率、促进节能减排、降低对环境影响等关键性问题,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保持我国在煤炭深加工技术和产业化方面的领先地位,为今后发展做好技术、装备、人才、标准体系、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准备。

(2)对项目资源消耗提出具体要求

《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征求意见稿)在规划目标中对煤

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资源转化效率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后,能源利用效率、煤炭和水资源消耗指标应明显优于“十一五”期间同类示范项目的水平,原则上达到基本要求,部分示范项目达到或超过先进值。

(3)稳步推进

当前,我国以煤制烯烃为代表新型煤化工产业刚刚起步,应借鉴传统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取得的成绩和教训,科学规划,稳步推进。从近年国家发布的相关产业政策看,稳步推进、有序发展将是“十二五”,乃至今后十几年的政策导向。

四、新原料路线烯烃产业发展趋势及成本竞争力分析

根据对国内在建烯烃项目实施进度的调查分析,今后一段时期国内新增烯烃产能将主要来自东部沿海丙烷脱氢项目、西部资源地区煤制烯烃项目和东部沿海甲醇制烯烃项目。由于新原料路线烯烃产业的发展,原料种类和来源渠道得到极大拓宽,为传统炼化企业之外的资本进入烯烃生产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预计未来我国烯烃生产原料和投资主体都将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

预计到2015年底,国内乙烯、丙烯原料的多元化率将分别达到30-40%,远超“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烯烃原料多元化率达到20%以上”的目标值。未来石油路线的烯烃仍将是我国烯烃市场供应的主导力量,但煤、甲醇、丙烷等新原料路线的烯烃供应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并将逐步与传统的石油路线产能分庭抗礼。

选取全石脑油进料蒸汽裂解、煤/甲醇制烯烃(MTO )和丙烷脱氢(PDH )进行成本比较。为简化比较,对于同时生产乙烯、丙烯两种主产品的石脑油蒸汽裂解、MTO (包括以煤为原料和以甲醇为原料两种)两种工艺装置,其成本以吨烯烃成本考虑。

初步测算,不同国际原油价格水平下石脑油蒸汽裂解装置丙烯生产成本(含税价,以工厂成本计,下同)与不同原料价格水平下MTO 及PDH 装置丙烯生产成本如下图所示:

注:均为含税价

根据上图,以2012年实际价格水平为基准,比较东部沿海地带纯石脑油蒸汽裂解、进口甲醇制烯烃和进口丙烷脱氢制丙烯三种工艺路线丙烯成本竞争力情况。2012年普氏国际布伦特原油现货离岸价格平均108.04美元/桶,以此测算吨丙烯成本约10890元;甲醇全年平均进口完税价格约2940元/吨(进口量500万吨,进口额18.87亿美元,折377美元/吨,最惠国税率5.5%,增值税率17%,美元对人民币年平均汇率中间价6.3124),以此测算吨丙烯成本约8400元/吨;丙烷全年平均进口完税价格约6650元/吨(进口量188万吨,进口额16.72亿美元,折888美元/吨,最惠国税率5.0%,增值税率13%),以此测算吨丙烯成本约8590元/吨。可见,在2012年价格水平下,进口甲醇MTO 路线的丙烯成本略低于进口丙烷PDH 路线,且两者均远低于传统的石脑油蒸汽裂解路线的丙烯成本;西部地区原煤平均价约420元/吨,以此测算吨丙烯成本约6400元/吨,远低于其他三种

原料路线。

不同原料价格基准下四种工艺路线丙烯生产成本比较如下表所示:

四种工艺路线丙烯生产成本比较*(美元/桶、元/吨)

国际原油取布伦特现货价格,其它进口原料价格取海关平均进口到岸完税价;丙烯工厂成本为含税价。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近年来各种原料价格水平看,西部资源地以煤炭为原料的煤制烯烃路线在生产成本上具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在未来日趋激烈的竞争格局下对传统石油路线丙烯产业冲击最大。

以进口甲醇为原料的MTO 路线及以进口丙烷为原料的PDH 路线相对传统的石脑油蒸汽裂解制烯烃在烯烃制造成本上也有着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其原料完全依赖外购,国内外市场环境、贸易形势的变化都可能对其成本竞争力造成巨大影响。

随着国内新建MTO 及PDH 装置的大量上马,对甲醇、丙烷的进口需求量将急剧增长。根据统计,目前东部沿海地区考虑以进口甲醇为原料的在建MTO 装置规模接近300万吨/年,甲醇需求量约900万吨/年,相当于当前国际甲醇贸易量的30%和2012年国内甲醇进口量

的1.8倍;考虑以进口丙烷为原料的在建PDH 装置规模约650万吨/年,丙烷需求量约780万吨/年,超过2012年国内丙烷进口量的4倍。考虑到后续拟建项目,甲醇、丙烷进口压力更加巨大。在此情况下,未来国际甲醇、丙烷供需态势及价格极有可能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影响到国内以进口或外购甲醇、丙烷为原料的丙烯成本竞争力。

以甲醇为例,2013年宁波禾元、南京惠生两套以进口/外购甲醇为原料的MTO 装置投产后,在国内需求增长、国际供应形势紧张以及商家炒作等众多因素影响下,自10月底11月初起至12月中,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内,华东甲醇市场价格就从3200元/吨左右暴涨至超过4000元/吨,但从中下旬开始出现一轮暴跌,一周时间内跌幅近500元/吨。原料价格的大幅波动,也为这些新兴产业路线的盈利前景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但从总体供需格局来看,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低成本天然气甲醇和商品丙烷供应的增长,以及国内煤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将对我国MTO 及PDH 形成原料利好,长远看这两种工艺对石油路线丙烯仍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对于行业新进入者而言,价格合理、供应稳定的原料渠道将是MTO 及PDH 项目能否成功及保持长远竞争力的关键制约因素。

上述比较中,石油路线烯烃装置生产成本的分析是基于全部采用液体原料即石脑油进料进行的。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目前国内乙烯装置大多与炼厂一体化建设,在原料结构上会结合炼厂加工方案以及周边油田轻烃等资源进行一定的合理优化,主要是充分利用油田、炼

厂轻烃等轻质化原料。因此,其实际生产成本比全部采用石脑油进料时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目前我国乙烯行业原料结构总体偏重,石脑油、加氢尾油占原料比例超过80%,而轻烃、C3/C4/C5等轻质化原料所占比例不超过15%。液体原料所占比例偏重的原料结构,导致高油价下国内乙烯装置烯烃产品成本竞争力偏弱。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国内乙烯、丙烯价格随之变化,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的竞争力也随之变化。如下表所示,当国际原油价格100美元/桶时,烯烃的成本约7619元/吨,能够保证项目盈利的甲醇最高承受价格为2535元/吨,以褐煤为原料时,可承受的煤价为432元/吨。

煤制烯烃竞争力分析表 美元/桶、元/吨

注:煤制烯烃测算时,以褐煤为原料,采用粉煤气化技术。


相关文章

  • 煤炭液化方法技术分析
  • 第37卷第8期2008年8月 Ua砌ng 辽宁 化工V01.37,No.8Augllst,2008 CheⅡlicaI Indlls田 煤炭液化方法技术分析 赵 强 (沈阳市公用事业技工学校.辽宁沈阳11∞15) 要: 摘通过对煤液化工艺原 ...查看


  • 开题报告主要内容项目
  • 开题报告主要内容项目 1.生产背景,产品的性质,生产意义,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国内外发展状况,发展前景,生产方法以及方法的确定.(每一项作为一个标题) 2.工作进度安排 3.文献格式,注意标注出处和顺序. 4.自己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增加或 ...查看


  • 中国新型煤化工市场调研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甲醇制烯烃工艺技术及经济性分析
  • 第35卷增刊 2006年10月应用化工AppliedChemicalV01.35Oct.2006Industry 甲醇制烯烃工艺技术及经济性分析 何祚云,李建新,安福 (中国石化咨询公司,北京100029) 摘要:分析了甲醇制烯烃(MTO) ...查看


  • 18篇文章让你透彻了解甲醇产业链(重磅专题)
  • 扑克导读360pskdocImg_0_xyz 甲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应用广泛,经深加工的有机化工产品有上百种,可以用来生产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可作为生产农药.医药.染料.合成树脂及合成化纤等精细化工和高分子化工产品的原料.针对全球 ...查看


  • 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现状及展望
  • 第39卷第3期化工机械 257 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现状及展望 张 明.1・2t3 (1.辽宁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2.辽宁省煤制天然气工程研究中心:3.辽宁省煤制天然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擒要综述了我国现代:嚷化工行业的现状.着 ...查看


  • 工业排放气制乙二醇技术获重大进展_谢昭萍
  • DOI:10.14173/j.cnki.hnhg.2011.z1.001 ·6· 河南化工 HENAN CHEMICAL INDUSTRY 2011年8月第28卷8期(下)第7. 6结语 .煤化工,生产低碳烯烃的工程技术及投资分析[J ]2 ...查看


  • 轻油裂解制乙烯的反应过程
  • 研究生课程考试成绩单 (试卷封面) 任课教师签名: 吴东方 日期: 2011年1月1号 注:1. 以论文或大作业为考核方式的课程必须填此表,综合考试可不填."简要评语"栏缺填无效. 2. 任课教师填写后与试卷一起送院系研 ...查看


  • 现代煤化工技术经济及产业链研究_陈贵锋
  • 第46卷第10期2014年第10期 doi:10.11799/ce201410017 煤炭工程 COALENGINEERING Vol.46,No.10No.10,2014 现代煤化工技术经济及产业链研究 陈贵锋 1,3,4 2 ,李振涛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