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道路横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

3道路横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

3.1横断面布置及超高

3.1.1路基横断面布置

公路横断面的组成和各部分尺寸要根据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在满足交通、环境、公用设施管线敷设及排水要求的前提下,经济合理的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宽度以及相互之间和位置与高差,尽量做到用地省、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设计路段路基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采用整体式断面,路基全宽设计为28.0m ,其各部分组成为:单向行车道2×7.5m ,左侧路缘带为0.75m ,硬路肩3.5m (含有侧路缘带0.5m ),两侧土路肩0.75m 中央分隔带为3.0m 。

路基横断面布置见图3.1。

路肩

急停车道 

车道

间带

分隔带

缘带

车道 

急停车道

路肩

用地范围

图3.1 路基横断面布置图

3.1.2路基横坡

本着有利于排水、施工和行车的原则,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中的原则,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横坡取为2.0%,土路肩要比路拱横坡大1.0~2.0%,所以土肩取为4%。 3.1.3路基超高及加宽

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3.0.14,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如下表(3.1)。

本设计路段设计车速为120km/h,有一处平曲线半径小于5500m ,因此需设置路基超高,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和相关计算,超高横坡度采用4%。

1)圆曲线半径确定

本设计路段圆曲线半径R=1500m,设计车速为120km/h。根据表(3.2)可取i=4%。

表3.2 i取值表

2)超高缓和段的确定

超高缓和段的长度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从行车舒适性来考虑,缓和段长度越长越好;二是从横向排水来考虑,缓和段长度短些好,特别是路线纵坡较小时,更应注意排水的要求。

新建高速公路一般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超高渐变率D=1/200,所以超高缓和段长度为由式(3-1)计算。

L c =

B '∆p

i

(3-1)

式中 L c —超高缓和段长度,m ;

B '—旋转轴至行车道外侧边缘的宽度,m ; ∆i —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P —超高渐变率。

所以超高缓和段长度:

(0. 75+

L c =

0. 5+7. 5)(2%+4%

1200

)

=105m

缓和曲线L s =425m > L c , 取L c =425m横坡从路拱坡度(-2%)过渡到横坡(2%)的超高渐变率:

8. 75⨯(4%+2%)11

P =

425

=809

又因为不设超高的半径为5500m, 此点距ZH 点的距离由公式(3-2)计算: L s

=A R

2

(3-2)

式中 L s —不设超高的缓和曲线长度,m ;

A —回旋线参数;

R —回旋线型所连接的圆曲线的半径,m 。

L s =

1500⨯425

5500

=115. 9m

根据此条件确定的超高缓和段长度为:

425-115. 9=309. 9m

取整为300m 。

此时路拱的坡度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2%)时的超高渐变率:

故需分段超高,第一段从双向路拱横坡度-2%过渡到单向超高横坡2%时的长度由公式(3-3) 计算:

Lc 1=660B 'i (3-3) 式中 i—超高横坡度;

B ′—外侧行车道宽度,m 。

所以:

Lc

1

P =

8. 75⨯(4%+2%)

300

=

1574

1330

=660⨯8. 75⨯2%=115. 5m

,取Lc 1

=115m

第二段长度为:

Lc

2

=300-115=185m

第一段的超高渐变率为:

P =

8. 75⨯(4%+2%

115

)

=

1219

>

1330

满足排水要求。

3)计算各桩号处的超高值

超高起点桩号K0+832.577,直线段的硬路肩与行车道坡度相同为2%,土路肩为4%,圆曲线内外侧的硬路肩坡度与行车道的坡度相同均为4%,外侧的土路肩为3%。

内侧土路肩坡度过渡段的长度为:

l 0=

(3%-2%)⨯0. 75

=0. 75m

所以取l 0=1m 。

分别计算出各桩号距离超高起点的x 值然后带入表3—3计算公式中计算结果,计算结果列表3—4。

表3.3 各桩号超高值计算公式

式中 B —行车道宽度, m ;

b 1—左侧路缘带宽度, m ; b 2—右侧路缘带宽度, m ; i x —超高横坡度, 度; i z —路拱横坡度, 度。 3.1.4中央分隔带形式及开口

中央分隔带采用凸起式,全宽3.0m, 双向外倾横坡4%的坡度,表面种草绿化,植树防眩;为抢险急救和维修方便,中央分隔带每隔2000m 左右设一处开口,并考虑在大桥、特大桥一侧桥头及互通式立交终点的一端设置开口一处,开口处桩号为:K1+600,开口端部为子弹头形,开口长50m 。

具体形式见图(3.2)。

表3.4 各桩号横断面超高值

3.1.5用地范围

对于边沟排水路段,以边坡坡脚外延2.0m 作为公路用地界;桥梁段落一般不设边沟,用地界为桥梁正投影外侧2.0m 。 3.1.6路基填土高度

本设计路段均为填方路基,路基填土高度受沿线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及桥梁、通道等多种因素控制。根据沿线调查和勘测资料,本设计路段所处冲积平原的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1.0~2.5m 同时考虑到本路段的自然

区划和岩土特征,拟定一般填方路段路基填土高度控制在1.5m 以上,地势低洼而受地表水影响路段填土高度应控制在2.5~3.0m 以上。

图3-2 中央分隔带示意图

3.1.7路基边坡

路基边坡的陡缓程度,直接影响到路基的稳定和路基土石方工程量。本路段均为填方路基,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规定,本设计路段当填土高度小于6m 时,边坡坡率采用1:1.5;大于6m 时,边坡坡率全部采用1:1.75。 3.1.8护坡道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并结合本路段的实际特点,本路段护坡道宽度均取2.0m ,护坡道表面外倾横坡4%,护坡道上植树绿化,植草防护。

3.2路基设计

3.2.1一般路基设计

1)各桩号路基断面的形式、坡度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500m 公路段,对其内各桩的横断面进行设计,这里选择的500m 要求是本设计路线中最典型的,要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而且地形也要求是最典型的,所以选择从 K0+800到K1+300总计500m 的路段。设计详情见各桩号路基横断面图。

2)路基填筑设计

本施工段全线均为填方路基,所需填料来源于沿线集中设计的取土坑。 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土质特点,全路段在填筑路堤前应清除地表至

少15cm 耕植土,清除深度以清除掉植物的根茎,露出先新鲜土壤为准,经碾压稳定后方可开始填土。

路基填料强度要求如表(3.1)。

表3.1 路基填料强度参数

项 目 分 类

上路床 下路床 上路堤 下路堤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最小强度(CBR)(%) 最大粒径(㎝)

0~30 30~80 80~150 150以下

≥8 ≥5 ≥4 ≥3

10 10 15 15

根据地质资料,本次设计线路经过地段主要由第四系松散沉积层所组成,表层为素填土和粘性土,土质均一,呈硬塑-半硬塑状,强度低,工程性质差,其CBR 值为2.0%~10%。达不到《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033-95)的要求,因此为满足路基填料强度和压实标准及施工要求,对路基填土进行适当掺加石灰处理。通过掺加一定量的石灰,改善含水量大的土,使其达到最佳含水量,便于路基压实,保证路基的强度。其路基填筑设计分析如下:

沿线填土含水量的大小于与地层、施工季节、降水情况及施工方案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如果路基填料强度和含水量能满足要求,或在施工工期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翻晒等方法来降低土的含水量,则可以不掺加或少掺石灰。

(1)A 区(路床):上部40㎝采用8%石灰土,下部40㎝采用6%石灰土;

(2)B 区(上路床):采用粉煤灰填筑,并采用4%的石灰土包边处理; (3)C 区(下路床):采用粉煤灰填筑,并采用4%的石灰土包边处理; (4)D 区(隔离层):为阻断毛细水的上升通道,采用40㎝5%石灰土填筑,同时在石灰土垫层顶面的包边土中,沿路基两侧每隔20m 设置30×30㎝的石盲沟,以排除粉煤灰路基的下渗水;

清表及填前夯实:路基填筑前应先清表,清表及填前压实补偿30㎝5%石灰土回填,压实度不小于88%,填前压实度不小于85%。

当路基高度小于1.5m 时,在保证路面结构厚度和80㎝石灰土路床厚度情况需反挖路基进行施工,填筑前压实补偿15-30㎝用5%石灰土回填,之后在填筑路基A 区。

3)路基边坡防护

本设计路段填料以粉煤灰为主,坡面表层均换填15㎝耕植土,为防止

路基边坡风蚀及雨水冲刷得影响,确保路基边坡的稳定,并综合考虑路基美容的美化、绿化和工程经济的合理性,提出合理的路基防护形式。具体措施如下:

(1)中央分隔带

中央分隔带结合防眩、防护以及美化绿化的需要进行植树、植草。根据徐州本地气候,沿线拟在支局有四季常青、成活率高、无病虫害、苗源广的刺柏等柏科类织物。单排栽植,株距1~2m 。中央分隔带表面铺植冷季型地被草皮等。

(2)护坡道

在护坡道上栽植刺柏,间距2. 5~3.5m ;基于防护、绿化之目的,护坡道土质裸露部分采用植草防护。

(3)路基边坡

路基高度小于3m 时,路基边坡铺草皮防护。为防止雨水冲蚀土路肩边部,并增设7.5号浆砌片石护肩,护肩厚0.3m 护肩一下边坡铺草皮进行防护,铺草皮可采用木桩在路基边坡上固定。草种可选用根系发达、成活率高、的高羊毛、百慕达等。护肩一下土坡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填土夯实,防止边坡流水冲刷。

路基高度大于3m 时,采用拱形护坡,拱形骨架内植草皮防护。骨架采用7.5号浆砌片石砌筑,用20号混凝土预制块镶边,以拦截水流,使路面雨水在边坡上集中排除,并通过护坡道、导流槽引入路基排水沟。拱形骨架间采用铺草皮防护,即经济适用,又美化路容。为防止路肩边部边坡的冲刷和地表临时积水浸泡路基坡脚,骨架护坡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镶边和护脚。本设计路段K0+000~K3+136路基高度都大于3m ,设置拱形骨架护坡。K3+136~K3+177为植草护坡。

4)路基防护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浆砌片石砌拱时,应首先在坡面上放样时,施工时要保证厚度及砌筑质量。

(2)刷坡和铺砌骨架护坡后应及时植树、铺草皮和播种草籽,绿化覆盖土层。

(3)所有的防护工程在路基沉实、坡面夯实后施工。施工填河路段的防护在做梯形基础前,清淤彻底后,再往下挖基础所需的深度。 3.2.2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

本设计路段路基填料均为细粒土,其路基压实亦根据路基填料类型选

用相应的压实机具,对细粒土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其路基压实标准和不同部位的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3.2.1和3.3.2及《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033-95)的有关规定,具体要求见表(3.2)。

压实度即现场测得的土基干密度ρd 与室内求得的标准干密度ρd max 之比常用K 表示:K

=

ρd ρd max

⨯100%

表3.2 路基压实度要求

填挖类型 上路床 下路床 上路堤 下路堤

清表及填前压实30㎝

填前压实

注:表列压实度击实标准系重型击实标准。

路槽底面以下深度(cm)

0~30 30~80 80~150 150 以下 30

压实度(%) ≥95 ≥95 ≥93 ≥90 ≥88 ≥85

3.2.3取土坑设计

本设计路段全段均为填方路堤,路基取土采用徐州地区个发电厂排放的工业废碴、粉煤灰及设置路侧集中取土坑取土的方案,集中取土坑的选点要兼顾土质、数量、用地及运输条件等因素,并结合沿线区域规划,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维护自然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尽量做到借之有利。

同时本路段沿线清表、清淤、路基预压卸载和施工加宽刷坡等必然存在大量弃方,应合理利用,减少废方,不可乱弃乱堆,根据土质类别可部分作为路面底基层石灰粉煤灰的用料。部分也可作为路肩、中央分隔带用土以及互通场地平整用土等。 3.2.4路基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1)一般路基

(1)路堤基底为植耕土或腐植土时,需清除表土,并作填前压实处理,压实度不小于85%;

(2) 位于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芦苇根等必须挖除;

(3)地下水位较高的低路堤段施工时,应首先在路基两侧开挖排水沟,及时抽水,以降低地下水位确保低路堤施工质量;

(4)路基填筑前,应对填料密度、含水量、最大干密度进行测定,压实过程中应对填料的含水量严格控制,压实后应检查填料的压实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填料设计时,依据试验资料给出了路基不同部位时石灰的掺加剂量,主要用于提高填料的承载比。施工时,应根据土的工程性质及工期要求,按监理工程师的指令进行;

(6)为便于边坡的压实,路基每侧需加宽40㎝,边坡表层与填方主体要同时施工、均匀压实;

(7)应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排除的雨

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亦不得引起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

(8)路基填筑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 ,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 ;

(9)路基填筑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如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

过压实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上一层。

路基范围内的路基填料的CBR 除路床顶面以下30cm 大于8以外,其余均要求大于5,该范围的压实度 95%。当路桥的施工方案要求采用先填筑路基施工桥台时,其压实机具要求同一般路基;当构造物施工方案采用先施工构造物后填路基时。对于大型压实机具压不到的地方,必须配以小型压实机具薄层蹍压,以确保压实度。

2)特殊路段路基施工要求

为了减少路基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减轻跳车现象,提高高速公路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对桥梁和涵洞两侧路基需进行特殊处理。

(1)对桥梁、涵洞、通道台后路基处理范围见表(3.3)。当路桥的施工顺序要求采用先填筑后施工桥台时,其压实机具要求同一般路基;当施工顺序采用先施工构造物后填筑路基时,对于大型机具难以压实的地方,应采用小型的手扶振动夯或手扶振动压路机薄层碾压。

表3.3 桥涵构造物台后路基填土处理范围

(2)对于通道、涵洞等小型构造物的施工,基坑开挖后若发现土质差,达不到设计所需的承载力,可视实际情况确定处理方法,使地基承载力,可视实际情况确定处理方法,使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所需的承载力。

3道路横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

3.1横断面布置及超高

3.1.1路基横断面布置

公路横断面的组成和各部分尺寸要根据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在满足交通、环境、公用设施管线敷设及排水要求的前提下,经济合理的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宽度以及相互之间和位置与高差,尽量做到用地省、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设计路段路基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采用整体式断面,路基全宽设计为28.0m ,其各部分组成为:单向行车道2×7.5m ,左侧路缘带为0.75m ,硬路肩3.5m (含有侧路缘带0.5m ),两侧土路肩0.75m 中央分隔带为3.0m 。

路基横断面布置见图3.1。

路肩

急停车道 

车道

间带

分隔带

缘带

车道 

急停车道

路肩

用地范围

图3.1 路基横断面布置图

3.1.2路基横坡

本着有利于排水、施工和行车的原则,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中的原则,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横坡取为2.0%,土路肩要比路拱横坡大1.0~2.0%,所以土肩取为4%。 3.1.3路基超高及加宽

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3.0.14,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如下表(3.1)。

本设计路段设计车速为120km/h,有一处平曲线半径小于5500m ,因此需设置路基超高,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和相关计算,超高横坡度采用4%。

1)圆曲线半径确定

本设计路段圆曲线半径R=1500m,设计车速为120km/h。根据表(3.2)可取i=4%。

表3.2 i取值表

2)超高缓和段的确定

超高缓和段的长度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从行车舒适性来考虑,缓和段长度越长越好;二是从横向排水来考虑,缓和段长度短些好,特别是路线纵坡较小时,更应注意排水的要求。

新建高速公路一般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超高渐变率D=1/200,所以超高缓和段长度为由式(3-1)计算。

L c =

B '∆p

i

(3-1)

式中 L c —超高缓和段长度,m ;

B '—旋转轴至行车道外侧边缘的宽度,m ; ∆i —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P —超高渐变率。

所以超高缓和段长度:

(0. 75+

L c =

0. 5+7. 5)(2%+4%

1200

)

=105m

缓和曲线L s =425m > L c , 取L c =425m横坡从路拱坡度(-2%)过渡到横坡(2%)的超高渐变率:

8. 75⨯(4%+2%)11

P =

425

=809

又因为不设超高的半径为5500m, 此点距ZH 点的距离由公式(3-2)计算: L s

=A R

2

(3-2)

式中 L s —不设超高的缓和曲线长度,m ;

A —回旋线参数;

R —回旋线型所连接的圆曲线的半径,m 。

L s =

1500⨯425

5500

=115. 9m

根据此条件确定的超高缓和段长度为:

425-115. 9=309. 9m

取整为300m 。

此时路拱的坡度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2%)时的超高渐变率:

故需分段超高,第一段从双向路拱横坡度-2%过渡到单向超高横坡2%时的长度由公式(3-3) 计算:

Lc 1=660B 'i (3-3) 式中 i—超高横坡度;

B ′—外侧行车道宽度,m 。

所以:

Lc

1

P =

8. 75⨯(4%+2%)

300

=

1574

1330

=660⨯8. 75⨯2%=115. 5m

,取Lc 1

=115m

第二段长度为:

Lc

2

=300-115=185m

第一段的超高渐变率为:

P =

8. 75⨯(4%+2%

115

)

=

1219

>

1330

满足排水要求。

3)计算各桩号处的超高值

超高起点桩号K0+832.577,直线段的硬路肩与行车道坡度相同为2%,土路肩为4%,圆曲线内外侧的硬路肩坡度与行车道的坡度相同均为4%,外侧的土路肩为3%。

内侧土路肩坡度过渡段的长度为:

l 0=

(3%-2%)⨯0. 75

=0. 75m

所以取l 0=1m 。

分别计算出各桩号距离超高起点的x 值然后带入表3—3计算公式中计算结果,计算结果列表3—4。

表3.3 各桩号超高值计算公式

式中 B —行车道宽度, m ;

b 1—左侧路缘带宽度, m ; b 2—右侧路缘带宽度, m ; i x —超高横坡度, 度; i z —路拱横坡度, 度。 3.1.4中央分隔带形式及开口

中央分隔带采用凸起式,全宽3.0m, 双向外倾横坡4%的坡度,表面种草绿化,植树防眩;为抢险急救和维修方便,中央分隔带每隔2000m 左右设一处开口,并考虑在大桥、特大桥一侧桥头及互通式立交终点的一端设置开口一处,开口处桩号为:K1+600,开口端部为子弹头形,开口长50m 。

具体形式见图(3.2)。

表3.4 各桩号横断面超高值

3.1.5用地范围

对于边沟排水路段,以边坡坡脚外延2.0m 作为公路用地界;桥梁段落一般不设边沟,用地界为桥梁正投影外侧2.0m 。 3.1.6路基填土高度

本设计路段均为填方路基,路基填土高度受沿线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及桥梁、通道等多种因素控制。根据沿线调查和勘测资料,本设计路段所处冲积平原的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1.0~2.5m 同时考虑到本路段的自然

区划和岩土特征,拟定一般填方路段路基填土高度控制在1.5m 以上,地势低洼而受地表水影响路段填土高度应控制在2.5~3.0m 以上。

图3-2 中央分隔带示意图

3.1.7路基边坡

路基边坡的陡缓程度,直接影响到路基的稳定和路基土石方工程量。本路段均为填方路基,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规定,本设计路段当填土高度小于6m 时,边坡坡率采用1:1.5;大于6m 时,边坡坡率全部采用1:1.75。 3.1.8护坡道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并结合本路段的实际特点,本路段护坡道宽度均取2.0m ,护坡道表面外倾横坡4%,护坡道上植树绿化,植草防护。

3.2路基设计

3.2.1一般路基设计

1)各桩号路基断面的形式、坡度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500m 公路段,对其内各桩的横断面进行设计,这里选择的500m 要求是本设计路线中最典型的,要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而且地形也要求是最典型的,所以选择从 K0+800到K1+300总计500m 的路段。设计详情见各桩号路基横断面图。

2)路基填筑设计

本施工段全线均为填方路基,所需填料来源于沿线集中设计的取土坑。 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土质特点,全路段在填筑路堤前应清除地表至

少15cm 耕植土,清除深度以清除掉植物的根茎,露出先新鲜土壤为准,经碾压稳定后方可开始填土。

路基填料强度要求如表(3.1)。

表3.1 路基填料强度参数

项 目 分 类

上路床 下路床 上路堤 下路堤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最小强度(CBR)(%) 最大粒径(㎝)

0~30 30~80 80~150 150以下

≥8 ≥5 ≥4 ≥3

10 10 15 15

根据地质资料,本次设计线路经过地段主要由第四系松散沉积层所组成,表层为素填土和粘性土,土质均一,呈硬塑-半硬塑状,强度低,工程性质差,其CBR 值为2.0%~10%。达不到《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033-95)的要求,因此为满足路基填料强度和压实标准及施工要求,对路基填土进行适当掺加石灰处理。通过掺加一定量的石灰,改善含水量大的土,使其达到最佳含水量,便于路基压实,保证路基的强度。其路基填筑设计分析如下:

沿线填土含水量的大小于与地层、施工季节、降水情况及施工方案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如果路基填料强度和含水量能满足要求,或在施工工期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翻晒等方法来降低土的含水量,则可以不掺加或少掺石灰。

(1)A 区(路床):上部40㎝采用8%石灰土,下部40㎝采用6%石灰土;

(2)B 区(上路床):采用粉煤灰填筑,并采用4%的石灰土包边处理; (3)C 区(下路床):采用粉煤灰填筑,并采用4%的石灰土包边处理; (4)D 区(隔离层):为阻断毛细水的上升通道,采用40㎝5%石灰土填筑,同时在石灰土垫层顶面的包边土中,沿路基两侧每隔20m 设置30×30㎝的石盲沟,以排除粉煤灰路基的下渗水;

清表及填前夯实:路基填筑前应先清表,清表及填前压实补偿30㎝5%石灰土回填,压实度不小于88%,填前压实度不小于85%。

当路基高度小于1.5m 时,在保证路面结构厚度和80㎝石灰土路床厚度情况需反挖路基进行施工,填筑前压实补偿15-30㎝用5%石灰土回填,之后在填筑路基A 区。

3)路基边坡防护

本设计路段填料以粉煤灰为主,坡面表层均换填15㎝耕植土,为防止

路基边坡风蚀及雨水冲刷得影响,确保路基边坡的稳定,并综合考虑路基美容的美化、绿化和工程经济的合理性,提出合理的路基防护形式。具体措施如下:

(1)中央分隔带

中央分隔带结合防眩、防护以及美化绿化的需要进行植树、植草。根据徐州本地气候,沿线拟在支局有四季常青、成活率高、无病虫害、苗源广的刺柏等柏科类织物。单排栽植,株距1~2m 。中央分隔带表面铺植冷季型地被草皮等。

(2)护坡道

在护坡道上栽植刺柏,间距2. 5~3.5m ;基于防护、绿化之目的,护坡道土质裸露部分采用植草防护。

(3)路基边坡

路基高度小于3m 时,路基边坡铺草皮防护。为防止雨水冲蚀土路肩边部,并增设7.5号浆砌片石护肩,护肩厚0.3m 护肩一下边坡铺草皮进行防护,铺草皮可采用木桩在路基边坡上固定。草种可选用根系发达、成活率高、的高羊毛、百慕达等。护肩一下土坡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填土夯实,防止边坡流水冲刷。

路基高度大于3m 时,采用拱形护坡,拱形骨架内植草皮防护。骨架采用7.5号浆砌片石砌筑,用20号混凝土预制块镶边,以拦截水流,使路面雨水在边坡上集中排除,并通过护坡道、导流槽引入路基排水沟。拱形骨架间采用铺草皮防护,即经济适用,又美化路容。为防止路肩边部边坡的冲刷和地表临时积水浸泡路基坡脚,骨架护坡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镶边和护脚。本设计路段K0+000~K3+136路基高度都大于3m ,设置拱形骨架护坡。K3+136~K3+177为植草护坡。

4)路基防护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浆砌片石砌拱时,应首先在坡面上放样时,施工时要保证厚度及砌筑质量。

(2)刷坡和铺砌骨架护坡后应及时植树、铺草皮和播种草籽,绿化覆盖土层。

(3)所有的防护工程在路基沉实、坡面夯实后施工。施工填河路段的防护在做梯形基础前,清淤彻底后,再往下挖基础所需的深度。 3.2.2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

本设计路段路基填料均为细粒土,其路基压实亦根据路基填料类型选

用相应的压实机具,对细粒土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其路基压实标准和不同部位的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3.2.1和3.3.2及《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033-95)的有关规定,具体要求见表(3.2)。

压实度即现场测得的土基干密度ρd 与室内求得的标准干密度ρd max 之比常用K 表示:K

=

ρd ρd max

⨯100%

表3.2 路基压实度要求

填挖类型 上路床 下路床 上路堤 下路堤

清表及填前压实30㎝

填前压实

注:表列压实度击实标准系重型击实标准。

路槽底面以下深度(cm)

0~30 30~80 80~150 150 以下 30

压实度(%) ≥95 ≥95 ≥93 ≥90 ≥88 ≥85

3.2.3取土坑设计

本设计路段全段均为填方路堤,路基取土采用徐州地区个发电厂排放的工业废碴、粉煤灰及设置路侧集中取土坑取土的方案,集中取土坑的选点要兼顾土质、数量、用地及运输条件等因素,并结合沿线区域规划,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维护自然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尽量做到借之有利。

同时本路段沿线清表、清淤、路基预压卸载和施工加宽刷坡等必然存在大量弃方,应合理利用,减少废方,不可乱弃乱堆,根据土质类别可部分作为路面底基层石灰粉煤灰的用料。部分也可作为路肩、中央分隔带用土以及互通场地平整用土等。 3.2.4路基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1)一般路基

(1)路堤基底为植耕土或腐植土时,需清除表土,并作填前压实处理,压实度不小于85%;

(2) 位于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芦苇根等必须挖除;

(3)地下水位较高的低路堤段施工时,应首先在路基两侧开挖排水沟,及时抽水,以降低地下水位确保低路堤施工质量;

(4)路基填筑前,应对填料密度、含水量、最大干密度进行测定,压实过程中应对填料的含水量严格控制,压实后应检查填料的压实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填料设计时,依据试验资料给出了路基不同部位时石灰的掺加剂量,主要用于提高填料的承载比。施工时,应根据土的工程性质及工期要求,按监理工程师的指令进行;

(6)为便于边坡的压实,路基每侧需加宽40㎝,边坡表层与填方主体要同时施工、均匀压实;

(7)应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排除的雨

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亦不得引起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

(8)路基填筑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 ,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 ;

(9)路基填筑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如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

过压实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上一层。

路基范围内的路基填料的CBR 除路床顶面以下30cm 大于8以外,其余均要求大于5,该范围的压实度 95%。当路桥的施工方案要求采用先填筑路基施工桥台时,其压实机具要求同一般路基;当构造物施工方案采用先施工构造物后填路基时。对于大型压实机具压不到的地方,必须配以小型压实机具薄层蹍压,以确保压实度。

2)特殊路段路基施工要求

为了减少路基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减轻跳车现象,提高高速公路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对桥梁和涵洞两侧路基需进行特殊处理。

(1)对桥梁、涵洞、通道台后路基处理范围见表(3.3)。当路桥的施工顺序要求采用先填筑后施工桥台时,其压实机具要求同一般路基;当施工顺序采用先施工构造物后填筑路基时,对于大型机具难以压实的地方,应采用小型的手扶振动夯或手扶振动压路机薄层碾压。

表3.3 桥涵构造物台后路基填土处理范围

(2)对于通道、涵洞等小型构造物的施工,基坑开挖后若发现土质差,达不到设计所需的承载力,可视实际情况确定处理方法,使地基承载力,可视实际情况确定处理方法,使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所需的承载力。


相关文章

  • 2015届交通土建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
  • 2015届交通土建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 毕业设计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即一般部分.专题部分.翻译部分.结合2008版设计大纲,拟定毕业设计工作如下: 1设计内容 (1)一般部分包括下列内容 ① 路桥技术方案的拟定与比选(4周) ② 道路路线方案设 ...查看


  • 道路工程测量技术毕业论文
  •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毕 业 设 计 指 导 书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道桥工程分院工程测量教研室 2012年12月 目 录 一.目的和意义„„„„„„„„„„„„„„„„„„„„„2 二.设计标准及原则„„„„„„„„„„„„„„„„„„„„ ...查看


  • 道路设计说明
  • 设计说明 第一章 工程概述 一.工程范围 XX路建设工程位于XX境内,南起XX公路,向北XXm后沿正西方向 在KX+XX处与XX路相交,道路全长XXm. 二.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平面线形.纵断面.横断面等设计: 路肩.路面 ...查看


  • 道路毕业设计
  •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 2 1.1 ...查看


  •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7道路与铁路交叉.8路基设计
  • 第七章 道路与铁路交叉 第一节 设计原则与规定 第7.1.1条 道路与铁路交叉的位置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需要调整时,应报有关部门确定. 第7.1.2条 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如下: 一.快速路与铁路交叉,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二.主干路 ...查看


  • 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毕业论文
  •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查看


  • 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市xx区xxx二队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建设性质:改建 项目建设单位:xx市xx区管委会 1.1 1.1.1 1.1.2 1.1.3 1.1.4 项目负责人: 1.1.5 ...查看


  • 东南大学公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书模板
  • 设 计 说 明 书 一.概述 该公路建设项目位于南京市境内,属于乡镇道路,是南京市北部郊区1号公路与2号公路之间的横向连接线.该工程的实施方便了1号公路与2号公路之间的交通转换,提高该地区的干线公路网的通行能力,减少了需要转换交通车辆的绕行 ...查看


  • 道路勘察设计复习题
  •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 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7918" 是指(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