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思想的形成

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此语甚确。

桓、管时期的齐国疆域早已超越姜太公始封时“方百里之地”的藩篱,扩大到“南至于陶阴,西

至于济,北至于河,东至于纪部”(《国语・齐语》),

达到方圆五百里了。农业生产在齐国已上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了,故而这时期自然而然产生

了“重农思想”。《管子・牧民》说:“凡有地牧民

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这正是重农思想的表述。

正因为尚武勇、重工商传统的发扬和重农思

想的产生,所以士、农、工、商在齐国的地位得到很

高地提升,以至于达到“国之石民”的程度。因此,士、农、工、商,尤其后三者也就自然而然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齐国社会分工职业化与工种细密化的完成。

春秋前中期,齐国的社会分工已完成其职业化的进程。正如《考工记・国有六职》所言:“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

或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

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

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

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随着社会分工的职业化,工种也日渐趋向细密化。以手工业为例,

仅《考工记・国有六职》所列就包含有“攻木之

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搏埴之工”等,谓之“百工”。每一工种又分为若干种,比如:“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攻木之工:轮、舆、弓、庐、匠、车、梓;攻金之

工:筑、冶、凫、桌、段、桃;攻皮之工:函、鲍、挥、韦、

裘;设色之工:画、缋、钟、筐、慌;刮摩之工:玉、榔、雕、矢、磬,搏植之工:陶、旒。”由此可想,社会分工的职业化与工种的如此细密化,若没有职业技术教育是不可能的。

第三,齐国争创霸业的需要。

我们知道,桓、管创立霸业需要许多条件,然而国富、兵强、器利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就兵强论,《管子・小匡》说:“三分齐国,以为三军……故

万人一军……君有此教士三万人,以横行于天下,

诛无道,以定周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圉也。”

52

就国富和器利论,《管子・七法》说:“欲正天下,财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财盖天下,而工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工盖天下,而器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器天下,而士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士盖天下,而教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教盖天下,而习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习盖天下,而不遍知天下,不能盖天下。”这段话除了强调财、工、器、士和遍知在争霸天下中的重要性之外,还强调教和习的重要作用。由此可知,职业技术教育产生于春秋前中期的齐国,应是桓、管创立霸业的需要。

第四,四民分业定居社会改革措施的推行。管仲拜相任政于齐,位在国子、高子之上。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号令诸侯的伟大抱负,他推行了一次自上而下的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社会各层面的全方位改革。而四民分业定居便是管仲推行的一项社会改革。“四民分业定居”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其一是把齐国的民众按照其从事的职业分为“士、农、工、商”四大社

会阶层,各自阶层的人员集中定居在由官府统一

划定的地区内,即士乡、工乡、商乡和五鄙内,不得混杂居住。其二是各阶层人员与各自行业所需要的环境相结合,分别处于清静幽雅、官府、市井和田野之地。其三是除农“其秀民之能士者”外,各阶层成员基本上世代相袭,从事的职业也固定不变。由此可知,管仲是我国历史上不仅从理论上提出,而且付诸实践的,按职业划分为士、农、工、商

四大社会阶层,使之分业定居,并且打破传统的贵

族、平民界限将农、工、商与士并列同视为“国之石民”的第一人。这一制度的问世,既改变了当时人们的身份、地位和社会等级结构,又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影响。顾炎武在《日知录・士何事》中明确指

出:“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于管子。”正是四民分业定居的社会改革直接促成了我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思想的形成。

我们说中国古代较为全面、系统而深刻的职

业技术教育思想产生于桓、管时期的齐国,仅仅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远远不够的,最为重要的是要搞清楚这一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表征是什么?笔者认为,桓、管时期在齐国形成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诚贾、诚工、诚农、信士的职业技术教育

目标。

教育目标的设定是教育活动的自觉,也是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反之,没有目标的教育活动则是盲目的,而盲目的教育活动恰恰是缺少教育思想指导的行为。

我们之所以说中国古代较为全面、系统而深

相保,家与家相爱,少相居,长相游,祭祀相福,死

伤相恤,祸福相忧,居处相乐,行作相和,哭泣相哀。是故夜战其声相闻,足以无乱;昼战其目相见,

足以相识。欢欣足以相死。是故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第三,父兄之教、乡官训练的职业技术教育方式。

刻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产生于桓、管时期的齐国,

很重要的一点是这时的齐国确立了非常明确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这一目标就是培养“诚贾”、

教育方式是实践教育理念、实施教育活动从

而达到教育目标的桥梁。

桓、管时期的齐国职业技术教育方式主要两

“诚工”、“诚农”、“信士”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对此,《管子・乘马》说:“是故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土不得立于朝?”“诚工”有时亦称为“国工”。《考工记・轮人为轮》说:“轮人为轮。……故可规、可菖、可水、可

县、可量、可权也,谓之国工。……轮人为盖。……良盖弗冒弗纥,殷亩而驰,不队,谓之国工。”

所谓“诚贾”、“诚工”、“诚农”、“信士”或“国工”者有两方面的高标准要求:其一是高尚的职业

种。其一是父兄之教。对此,《管子・小匡》说:“令夫士,群萃而州处……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令夫农,群萃而州

处……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

不劳而能。……令夫工群萃而州处……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令夫商群萃而州处……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其二是乡官训练。对此,《管子・小匡》说:“故万人一军,五乡之帅率之。三

军故有中军之鼓,有高子之鼓,有国子之鼓。春以

道德。《管子・小匡》说:“令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长

者言爱,幼者言弟。”此之“义”、“孝”、“敬”、“爱”、“弟”作为齐人的职业道德要求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职业道德观。其二是高超的专业技术。《考工记・国有六职》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田,日搜,振旅。秋以田,日猕,治兵。是故卒伍政,定于里。军旅政,定于郊。内教既成,令不得迁徙。…一

君有此教士三万人,以横行于天下。”

第四,职业类分、专门实用的职业技术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实施教育活动的主要成分,在形式得当的前提下,内容在教育成败方面起着主要作用。

桓、管时期的齐国职业技术教育内容体现出

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考工记・轮人为轮》

说:“轮人为轮。斩三材必以其时。三材既具,巧者和之?”此之“工巧”、“巧者和之”正是齐人对高超专业技术的要求。可见,当时齐人的职业技术教育目标是明确而高远的。

第二,人人成才、团结协作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指南,也是教育思想的精华和闪光点。

桓、管时期的齐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表现为两点。其一是人人成才的理念。对此,《管子・乘马》说:“是故智者知之,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巧者能之,拙者不能,不可以教民。非一令而民服之也,不可以为大善;非夫人能之也,不可以为大功。”此之“夫人”,泛指众人。《考工记・国有六职》说:“粤无铸,燕无函,秦无庐,胡无弓车。粤之无铸也,非无铸也,夫人而能为铸也。燕之无函也,非无函也,夫人而能为函也。秦之无庐也,非无庐也,夫人而能为庐也。胡之无弓车也,非无弓车也,夫人而能为弓车也。”其二是团结协作的理

职业类分、专门实用的特点。对此,《管子-小匡》说:“令夫农,群萃而州处,审其四时,权节其用,备其械器,比耒耜枷芟。及寒击禀除田,以待时乃耕,

深耕、匀种、疾棱。先雨芸耨,以待时雨。时雨既至,

挟其枪刈耨镩,以旦暮从事于田野,税衣就功,别苗莠,列疏邀。首戴苎蒲,身服祓椟,沾体涂足,暴

其发肤,尽其四肢之力,以疾从事于田野。”“令夫

工群萃而州处,相良才,审其四时,辨其苦工,权节其用,论比、计制、断器,尚完利。相语以事,相示以

功,相陈以巧,相高以智。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

弟。”“令夫商群萃而州处,观凶饥,审国变,察其四

时而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

所无,买贱鬻贵。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余于

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

53

念对此,《管子・小匡》说:“故卒伍之人,人与人

弟。相语以利,相示以时,相陈以知贾。”

第五,设官分职、层级递进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模式。

教育管理是实施教育活动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管理也就没有教育。

语》载:“桓公日:‘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日:‘未可。国未安。’桓公曰:‘安国若何?’管子对日:‘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

财,而敬有姓,则国安矣。”’韦昭注日:“遂,育也。

滋,长也。”那么怎样做才能安民呢?管仲认为要

“定民之居”、“成民之事”,而“四民分业定居”则是

桓、管时期的齐国建立的是一种设官分职、层级递进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模式。对此,《管子・小匡》说:“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商工之乡六,士农之乡十五。公帅十一乡,高子帅五乡,国子帅五乡。三国故为三军。公立三官之臣:市立三乡,工立三族、泽立三虞、山立三衡。制五家为轨,轨有

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有长。十连

达其目标的最好形式。《国语・齐语》载∥管子对

日:‘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叁其国而伍其鄙,定

民之居,成民之事一…・’桓公日:‘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对日:‘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易。’公日:‘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日:‘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管子・小匡》亦载:“管子对日:‘昔者圣王之治其民也,叁其国而伍其鄙,

定民之居,成民之事,以为民纪。’……桓公日:‘定

为乡,乡有良人。”《管子・立政》说:“其在州长,及于乡师;其在乡师,及于士师。……大朝之日,五乡之师,五属大夫,皆身习宪于君前。”赵守正注日:“师:乡师,官名,非一般尊称。”此之“乡师”、“士师”应是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的高级官员,其下依次有连长、里司、轨长等管理人员,最基层的管理人应是“梓师”、“轮师”等。对此,《考工记・梓人》说:“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献以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则一豆矣。食一豆肉,饮一豆酒,中人之食也。凡试梓饮器,乡

衡而食不尽,梓师罪之。”闻一军注日:“‘梓人’是

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日:‘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管仲认为在四民分业定居的社会编组结构中,各个阶层的人们就自己从事的职业“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夫是故农之子常为农。……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夫是故商之子常为商。”(《管子・小.匡》)若此,整个社会和国家也就安定了。由此可见,当时齐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安邦定国、争霸天下伟大功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之大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

用。

下级工官,‘梓师’是‘梓人’的长官,属高级工官。”…此之高级工官是与梓人相对而言的。

第六,安国兴国、争霸天下的职业技术教育功能。

如前所论,齐国发达的职业技术教育是服务于齐国争创霸业的,因而,安国兴国、争霸天下是齐国职业技术教育所具备的特殊功能,这也是齐

国职业教育思想非常要害的地方。

综上所述可知:新石器时代,中国产生了原始技术教育;夏商周三代,中国产生了满足贵族从政

需要的素质型技术教育;西周以前,中国没有出现

《管子・大匡》载:“桓公元年,召管仲,管仲至,公问日:‘社稷可定乎?’管仲对日:‘君霸王,

社稷定;君不霸王,社稷不定。’公日:‘吾不敢至

整体社会意义上的职业技术教育,因而也便谈不上什么职业技术教育思想的产生。较为全面、系统

而深刻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初步形成于春秋前中

于此其大也,定社稷而己。’管仲又请,君日:‘不能。’管仲辞于君日:‘君免臣于死,臣之幸也。然臣之不死纠也,为欲定社稷也。社稷不定,臣禄齐

国之政,而不死纠也,臣不敢。’乃走出,至门,公召管仲。管仲反,公汗出日:‘勿已,其勉霸乎。”’

期的齐国,它是管仲为创立霸业而推行的“四民分业定居”社会改革的直接产物。桓、管时期齐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理念、方式、内容、管理模式及其功能,共同构成了内涵丰富、特点鲜明的古代职业技术教育思想体系。其中的精华成分对今天的职业技术教育依然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l】闻人军,考工记导读【M】.成都:巴蜀书社,1987.254.

由此可知,“君霸王”是管仲与齐桓公达成的共识。那么,怎样做才能成就霸业呢?管仲认为第一

步的工作是安定国家,只有国家安定了,才能奠定

霸业的坚实基础。那么,怎样做才能安定国家呢?管仲认为一是靠改革,二是靠安民。对此,《国语・齐

54

(责任编辑:张杰)

论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思想的形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宣兆琦, Xuan Zhaoqi

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山东,淄博,255049管子学刊

GUANZI JOURNAL2006(3)

参考文献(1条)

1.闻人军 考工记导读 1987

引用本文格式:宣兆琦.Xuan Zhaoqi 论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思想的形成[期刊论文]-管子学刊 2006(3)

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此语甚确。

桓、管时期的齐国疆域早已超越姜太公始封时“方百里之地”的藩篱,扩大到“南至于陶阴,西

至于济,北至于河,东至于纪部”(《国语・齐语》),

达到方圆五百里了。农业生产在齐国已上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了,故而这时期自然而然产生

了“重农思想”。《管子・牧民》说:“凡有地牧民

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这正是重农思想的表述。

正因为尚武勇、重工商传统的发扬和重农思

想的产生,所以士、农、工、商在齐国的地位得到很

高地提升,以至于达到“国之石民”的程度。因此,士、农、工、商,尤其后三者也就自然而然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齐国社会分工职业化与工种细密化的完成。

春秋前中期,齐国的社会分工已完成其职业化的进程。正如《考工记・国有六职》所言:“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

或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

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

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

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随着社会分工的职业化,工种也日渐趋向细密化。以手工业为例,

仅《考工记・国有六职》所列就包含有“攻木之

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搏埴之工”等,谓之“百工”。每一工种又分为若干种,比如:“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攻木之工:轮、舆、弓、庐、匠、车、梓;攻金之

工:筑、冶、凫、桌、段、桃;攻皮之工:函、鲍、挥、韦、

裘;设色之工:画、缋、钟、筐、慌;刮摩之工:玉、榔、雕、矢、磬,搏植之工:陶、旒。”由此可想,社会分工的职业化与工种的如此细密化,若没有职业技术教育是不可能的。

第三,齐国争创霸业的需要。

我们知道,桓、管创立霸业需要许多条件,然而国富、兵强、器利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就兵强论,《管子・小匡》说:“三分齐国,以为三军……故

万人一军……君有此教士三万人,以横行于天下,

诛无道,以定周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圉也。”

52

就国富和器利论,《管子・七法》说:“欲正天下,财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财盖天下,而工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工盖天下,而器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器天下,而士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士盖天下,而教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教盖天下,而习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习盖天下,而不遍知天下,不能盖天下。”这段话除了强调财、工、器、士和遍知在争霸天下中的重要性之外,还强调教和习的重要作用。由此可知,职业技术教育产生于春秋前中期的齐国,应是桓、管创立霸业的需要。

第四,四民分业定居社会改革措施的推行。管仲拜相任政于齐,位在国子、高子之上。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号令诸侯的伟大抱负,他推行了一次自上而下的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社会各层面的全方位改革。而四民分业定居便是管仲推行的一项社会改革。“四民分业定居”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其一是把齐国的民众按照其从事的职业分为“士、农、工、商”四大社

会阶层,各自阶层的人员集中定居在由官府统一

划定的地区内,即士乡、工乡、商乡和五鄙内,不得混杂居住。其二是各阶层人员与各自行业所需要的环境相结合,分别处于清静幽雅、官府、市井和田野之地。其三是除农“其秀民之能士者”外,各阶层成员基本上世代相袭,从事的职业也固定不变。由此可知,管仲是我国历史上不仅从理论上提出,而且付诸实践的,按职业划分为士、农、工、商

四大社会阶层,使之分业定居,并且打破传统的贵

族、平民界限将农、工、商与士并列同视为“国之石民”的第一人。这一制度的问世,既改变了当时人们的身份、地位和社会等级结构,又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影响。顾炎武在《日知录・士何事》中明确指

出:“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于管子。”正是四民分业定居的社会改革直接促成了我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思想的形成。

我们说中国古代较为全面、系统而深刻的职

业技术教育思想产生于桓、管时期的齐国,仅仅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远远不够的,最为重要的是要搞清楚这一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表征是什么?笔者认为,桓、管时期在齐国形成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诚贾、诚工、诚农、信士的职业技术教育

目标。

教育目标的设定是教育活动的自觉,也是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反之,没有目标的教育活动则是盲目的,而盲目的教育活动恰恰是缺少教育思想指导的行为。

我们之所以说中国古代较为全面、系统而深

相保,家与家相爱,少相居,长相游,祭祀相福,死

伤相恤,祸福相忧,居处相乐,行作相和,哭泣相哀。是故夜战其声相闻,足以无乱;昼战其目相见,

足以相识。欢欣足以相死。是故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第三,父兄之教、乡官训练的职业技术教育方式。

刻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产生于桓、管时期的齐国,

很重要的一点是这时的齐国确立了非常明确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这一目标就是培养“诚贾”、

教育方式是实践教育理念、实施教育活动从

而达到教育目标的桥梁。

桓、管时期的齐国职业技术教育方式主要两

“诚工”、“诚农”、“信士”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对此,《管子・乘马》说:“是故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土不得立于朝?”“诚工”有时亦称为“国工”。《考工记・轮人为轮》说:“轮人为轮。……故可规、可菖、可水、可

县、可量、可权也,谓之国工。……轮人为盖。……良盖弗冒弗纥,殷亩而驰,不队,谓之国工。”

所谓“诚贾”、“诚工”、“诚农”、“信士”或“国工”者有两方面的高标准要求:其一是高尚的职业

种。其一是父兄之教。对此,《管子・小匡》说:“令夫士,群萃而州处……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令夫农,群萃而州

处……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

不劳而能。……令夫工群萃而州处……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令夫商群萃而州处……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其二是乡官训练。对此,《管子・小匡》说:“故万人一军,五乡之帅率之。三

军故有中军之鼓,有高子之鼓,有国子之鼓。春以

道德。《管子・小匡》说:“令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长

者言爱,幼者言弟。”此之“义”、“孝”、“敬”、“爱”、“弟”作为齐人的职业道德要求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职业道德观。其二是高超的专业技术。《考工记・国有六职》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田,日搜,振旅。秋以田,日猕,治兵。是故卒伍政,定于里。军旅政,定于郊。内教既成,令不得迁徙。…一

君有此教士三万人,以横行于天下。”

第四,职业类分、专门实用的职业技术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实施教育活动的主要成分,在形式得当的前提下,内容在教育成败方面起着主要作用。

桓、管时期的齐国职业技术教育内容体现出

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考工记・轮人为轮》

说:“轮人为轮。斩三材必以其时。三材既具,巧者和之?”此之“工巧”、“巧者和之”正是齐人对高超专业技术的要求。可见,当时齐人的职业技术教育目标是明确而高远的。

第二,人人成才、团结协作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指南,也是教育思想的精华和闪光点。

桓、管时期的齐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表现为两点。其一是人人成才的理念。对此,《管子・乘马》说:“是故智者知之,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巧者能之,拙者不能,不可以教民。非一令而民服之也,不可以为大善;非夫人能之也,不可以为大功。”此之“夫人”,泛指众人。《考工记・国有六职》说:“粤无铸,燕无函,秦无庐,胡无弓车。粤之无铸也,非无铸也,夫人而能为铸也。燕之无函也,非无函也,夫人而能为函也。秦之无庐也,非无庐也,夫人而能为庐也。胡之无弓车也,非无弓车也,夫人而能为弓车也。”其二是团结协作的理

职业类分、专门实用的特点。对此,《管子-小匡》说:“令夫农,群萃而州处,审其四时,权节其用,备其械器,比耒耜枷芟。及寒击禀除田,以待时乃耕,

深耕、匀种、疾棱。先雨芸耨,以待时雨。时雨既至,

挟其枪刈耨镩,以旦暮从事于田野,税衣就功,别苗莠,列疏邀。首戴苎蒲,身服祓椟,沾体涂足,暴

其发肤,尽其四肢之力,以疾从事于田野。”“令夫

工群萃而州处,相良才,审其四时,辨其苦工,权节其用,论比、计制、断器,尚完利。相语以事,相示以

功,相陈以巧,相高以智。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

弟。”“令夫商群萃而州处,观凶饥,审国变,察其四

时而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

所无,买贱鬻贵。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余于

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

53

念对此,《管子・小匡》说:“故卒伍之人,人与人

弟。相语以利,相示以时,相陈以知贾。”

第五,设官分职、层级递进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模式。

教育管理是实施教育活动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管理也就没有教育。

语》载:“桓公日:‘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日:‘未可。国未安。’桓公曰:‘安国若何?’管子对日:‘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

财,而敬有姓,则国安矣。”’韦昭注日:“遂,育也。

滋,长也。”那么怎样做才能安民呢?管仲认为要

“定民之居”、“成民之事”,而“四民分业定居”则是

桓、管时期的齐国建立的是一种设官分职、层级递进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模式。对此,《管子・小匡》说:“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商工之乡六,士农之乡十五。公帅十一乡,高子帅五乡,国子帅五乡。三国故为三军。公立三官之臣:市立三乡,工立三族、泽立三虞、山立三衡。制五家为轨,轨有

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有长。十连

达其目标的最好形式。《国语・齐语》载∥管子对

日:‘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叁其国而伍其鄙,定

民之居,成民之事一…・’桓公日:‘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对日:‘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易。’公日:‘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日:‘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管子・小匡》亦载:“管子对日:‘昔者圣王之治其民也,叁其国而伍其鄙,

定民之居,成民之事,以为民纪。’……桓公日:‘定

为乡,乡有良人。”《管子・立政》说:“其在州长,及于乡师;其在乡师,及于士师。……大朝之日,五乡之师,五属大夫,皆身习宪于君前。”赵守正注日:“师:乡师,官名,非一般尊称。”此之“乡师”、“士师”应是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的高级官员,其下依次有连长、里司、轨长等管理人员,最基层的管理人应是“梓师”、“轮师”等。对此,《考工记・梓人》说:“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献以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则一豆矣。食一豆肉,饮一豆酒,中人之食也。凡试梓饮器,乡

衡而食不尽,梓师罪之。”闻一军注日:“‘梓人’是

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日:‘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管仲认为在四民分业定居的社会编组结构中,各个阶层的人们就自己从事的职业“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夫是故农之子常为农。……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夫是故商之子常为商。”(《管子・小.匡》)若此,整个社会和国家也就安定了。由此可见,当时齐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安邦定国、争霸天下伟大功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之大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

用。

下级工官,‘梓师’是‘梓人’的长官,属高级工官。”…此之高级工官是与梓人相对而言的。

第六,安国兴国、争霸天下的职业技术教育功能。

如前所论,齐国发达的职业技术教育是服务于齐国争创霸业的,因而,安国兴国、争霸天下是齐国职业技术教育所具备的特殊功能,这也是齐

国职业教育思想非常要害的地方。

综上所述可知:新石器时代,中国产生了原始技术教育;夏商周三代,中国产生了满足贵族从政

需要的素质型技术教育;西周以前,中国没有出现

《管子・大匡》载:“桓公元年,召管仲,管仲至,公问日:‘社稷可定乎?’管仲对日:‘君霸王,

社稷定;君不霸王,社稷不定。’公日:‘吾不敢至

整体社会意义上的职业技术教育,因而也便谈不上什么职业技术教育思想的产生。较为全面、系统

而深刻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初步形成于春秋前中

于此其大也,定社稷而己。’管仲又请,君日:‘不能。’管仲辞于君日:‘君免臣于死,臣之幸也。然臣之不死纠也,为欲定社稷也。社稷不定,臣禄齐

国之政,而不死纠也,臣不敢。’乃走出,至门,公召管仲。管仲反,公汗出日:‘勿已,其勉霸乎。”’

期的齐国,它是管仲为创立霸业而推行的“四民分业定居”社会改革的直接产物。桓、管时期齐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理念、方式、内容、管理模式及其功能,共同构成了内涵丰富、特点鲜明的古代职业技术教育思想体系。其中的精华成分对今天的职业技术教育依然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l】闻人军,考工记导读【M】.成都:巴蜀书社,1987.254.

由此可知,“君霸王”是管仲与齐桓公达成的共识。那么,怎样做才能成就霸业呢?管仲认为第一

步的工作是安定国家,只有国家安定了,才能奠定

霸业的坚实基础。那么,怎样做才能安定国家呢?管仲认为一是靠改革,二是靠安民。对此,《国语・齐

54

(责任编辑:张杰)

论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思想的形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宣兆琦, Xuan Zhaoqi

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山东,淄博,255049管子学刊

GUANZI JOURNAL2006(3)

参考文献(1条)

1.闻人军 考工记导读 1987

引用本文格式:宣兆琦.Xuan Zhaoqi 论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思想的形成[期刊论文]-管子学刊 2006(3)


相关文章

  • 体育史.doc3
  • 一.名词解释 1成丁礼:是原始社会中男孩的成年仪式,男孩长到一定年龄后,一般要举行隆重的仪式,通过各种考核,证明自己已达到成年人的要求和素质,然后才被允许进入成年人的行列,享有成年人的待遇 2马克思主义体育观:是指在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马克思 ...查看


  • 体育史资料
  • 体育史 一. 名词解释 1.奥林匹克神圣休战:是指在举办奥运会时,其举办地伊利斯城邦成 为和平的圣域,不允许携带武器进入,也禁止一切战争行为.后来发 展成为在每一届奥运会举行期间,全希腊所有城邦都自动停止战争, 进入和平状态,以便参加奥运会 ...查看


  • 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
  • ZHIJIAO LUNYU 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 □查国硕 摘 要:传统工匠经历了现代地位以及内涵的流变,已具有时代赋予的新意义.其所包含的工匠精神 不仅延续了传统表征,也新发了作为非工匠职业的现代表征,它的现代复兴是当今中国历史的必然趋 ...查看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归纳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考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 重点:学校教育制度,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赫尔巴特与杜威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凡是增进人 ...查看


  • 教育学课本
  • 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 ...查看


  • 2013教师资格证模拟考试试题
  •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_ ___为直接目标的社 会活动,主要指___ _.(影响人的身心发 展,学校教育) 2.教育随着____的产生而产生,随着____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 3.正规教育的主 ...查看


  • 教育学知识点
  •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教育"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2.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 ...查看


  • 中学阶段: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著作
  •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 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礼乐 ...查看


  • 教育的概念 1
  • 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