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5.人教版初中物理透镜说课稿1教案

一、《透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任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三章第一节《透镜》,这一节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反射和折射之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及透镜对光的作用等知识,本节重点是讲述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对凹透镜也讲得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就可以了。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内容及学生实际,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知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透镜对光作用

教学难点:透镜的作图及准确理解透镜的焦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过光的反射和折射,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透镜,学习透镜的知识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水到渠成的。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基础较差,知识仍然会显得很抽象,教学做到形象具体是关键。

三、教学方法:

教法的总体构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本节课以启发诱导为主,讲授法与提问法相结合,设置了激趣引题,自主学习__解疑导拨,合作探究__实际应用,思维拓展__激励评价,课后延伸的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四、学法指导:

八年级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有限,但很活跃,要充分利用学生对实物(如放大镜)感兴趣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对物理现象作仔细观察,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物理规律。

学生在学习该节课时,刚刚学过光学中,光的折射原理。并且知道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平面镜的应用,这节课是学习光的折射的应用—透镜。已有知识既可以为学生形成知识正迁移,也可能使学生混淆,形成知识负迁移。所以在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网络。

前面几章学生已接触了大量光学知识,这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很有帮助,可让学生采取类比、模型、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等学习方法,达到温故而知新。 五、教具运用: 凸透镜、凹透镜、平行光源

七、板书设计:

(一). 什么是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二)几个与透镜有关的物理名称: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

1、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设置一个生活的情景来引入《透镜》这节课的学习,通过一整节课的学习后,最终学生们自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生活情景中的问题——在没有火柴、打火机的情况下,利用低温下的冰制成凸透镜来点燃干草,学生们自己也感觉到自己这节课学习效果不错,学习目标达到。

一、《透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任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三章第一节《透镜》,这一节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反射和折射之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及透镜对光的作用等知识,本节重点是讲述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对凹透镜也讲得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就可以了。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内容及学生实际,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知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透镜对光作用

教学难点:透镜的作图及准确理解透镜的焦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过光的反射和折射,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透镜,学习透镜的知识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水到渠成的。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基础较差,知识仍然会显得很抽象,教学做到形象具体是关键。

三、教学方法:

教法的总体构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本节课以启发诱导为主,讲授法与提问法相结合,设置了激趣引题,自主学习__解疑导拨,合作探究__实际应用,思维拓展__激励评价,课后延伸的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四、学法指导:

八年级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有限,但很活跃,要充分利用学生对实物(如放大镜)感兴趣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对物理现象作仔细观察,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物理规律。

学生在学习该节课时,刚刚学过光学中,光的折射原理。并且知道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平面镜的应用,这节课是学习光的折射的应用—透镜。已有知识既可以为学生形成知识正迁移,也可能使学生混淆,形成知识负迁移。所以在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网络。

前面几章学生已接触了大量光学知识,这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很有帮助,可让学生采取类比、模型、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等学习方法,达到温故而知新。 五、教具运用: 凸透镜、凹透镜、平行光源

七、板书设计:

(一). 什么是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二)几个与透镜有关的物理名称: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

1、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设置一个生活的情景来引入《透镜》这节课的学习,通过一整节课的学习后,最终学生们自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生活情景中的问题——在没有火柴、打火机的情况下,利用低温下的冰制成凸透镜来点燃干草,学生们自己也感觉到自己这节课学习效果不错,学习目标达到。


相关文章

  • 2431.人教版初中物理 透镜 教学设计
  • <透镜>教学设计 物理组 张艳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 ...查看


  •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
  •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3节 声的利用 第4节 噪声的 ...查看


  • 初中物理人教版目录
  • 最新(2013版)人教版物理教材目录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3节 声的利用 第4 ...查看


  • 最新版(2014年中考用)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
  • 最新(2014中考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3节 声的利用 ...查看


  • 眼睛和眼镜教案
  • 眼睛和眼镜 [教材分析] <眼睛和眼镜>系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四节内容.是课改后光学部分新增内容,充分体现新课程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理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 ...查看


  • 中学物理教案.学案.试卷.课件.素材全集
  • 山东省华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寒假作业(全套18份,含答案,全站免费)02-08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集[52份打包,全站免费]01-31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集[40份打包,全站免费]01-3 ...查看


  •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
  •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查看


  •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教案
  •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是初中物理光学的重要内容,凸透镜成像又是初二物理知识的重点:本节既是学习凸透镜成像原理,又是进一步学习眼睛成像和照相机等仪器原理的基 ...查看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 案 平顶山市第六中学 刘永新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思路]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把课堂活动权交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