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妆品卫生法规的形成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化妆品从奢侈品渐渐转变为生活必需品,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丰厚的利润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大批投资者。至90年代末的近10年时间里,已建立大小2000多家生产企业,化妆品产业初具规模。随着这一朝阳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化妆品生产、经营与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化妆品卫生安全问题.引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专家、研究人员,生产商及社会各界呼吁政府建立健全我国化妆品管理法规,加强化妆品卫生监督,规范化妆品流通市场,制定一套较为完整的化妆品管理法规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建立化妆品管理法规的出发点

  

  据卫生部门1985年调查,在沈阳市长期使用祛斑化妆品的妇女中,有人体内的汞含量是正常人的8倍;1988年,贵州省200多人遭受含高浓度剧毒苯酚制成的祛斑霜毁容;1989年,湖南株洲某厂工人使用未经检测的含汞新原料生产的美容霜,有33%的使用者皮肤损伤。此后,因使用化妆品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事件接连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化妆品卫生安全无人监督管理;(2)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仓促上马,行政部门对此缺乏控制手段,(3)消费者缺乏化妆品安全使用知识;(4)化妆品标识不规范;(5)虚假夸大的广告宣传泛滥,造成不良后果。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化妆品出现的安全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使用禁用原料和超量使用限量原料,使化妆品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2)使用被微生物污染的化妆品,致使病菌侵入人体;(3)化妆品成分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皮肤及器管粘膜后,引起刺激性接触皮炎;(4)化妆品内存在的致敏性物质引起皮肤过敏。

  面对国内良莠不齐的化妆品企业和件件令人痛心的化妆品毁容事件,化妆品卫生安全已成为社会的公共问题。为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和促进行业发展,保障化妆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能,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1985年,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着手制定化妆品管理法规和卫生标准,开始了我国化妆品卫生管理的立法工作。

  

  二、化妆品管理法规的基本框架

  

  经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卫生部于1987年5月正式颁布一系列以《化妆品卫生标准》为主要内容的行业法规,并于198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这些法规规定了化妆品的卫生质量要求和卫生指标的检验方法,建立了化妆品原料及产品的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主要包括:(1)《化妆品卫生标准》(GB7916-87);(2)《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GB7917.1-7917.4-87):(3)《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GB7918.1-7918.5-87);(4)《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GB791 9-87);(5)《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GB 5296.3―87)(1995年修订)。

  

  (一)化妆品卫生标准

  《化妆品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卫生要求,特别是对微生物和有毒物质提出了具体的限量标准,同时在化妆品包装材料、化妆品标签及卫生指标的检测方面也做出明确规定。

  化妆品卫生标准是国家标准。按照我国《标准化法》规定,涉及人体健康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是必须执行的标准。因此,化妆品卫生标准是规范化妆品生产、经营行为的技术准则,是化妆品卫生监督的技术依据。生产、销售、进口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将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1989年9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1989年11月13日卫生部令第3号发布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1990年1月1日起实施。《条例》共分6章35条。

  《条例》第三条规定,国家实行化妆品卫生监督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化妆品的卫生监督工作。设立各级化妆品卫生监督机构、监督检验机构和化妆品卫生监督员,负责化妆品卫生监督工作。

  《条例》从使用形式、使用方法和使用目的上对化妆品做了如下定义: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这一定义是化妆品卫生法规的基准点。

  《条例》将化妆品分为特殊用途化妆品和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国产和进口化妆品等类别.实施分类管理,对化妆品原料、产品卫生质量和安全性实施卫生监督。生产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等特殊用途的化妆品,必须经卫生部批准,取得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进口化妆品必须经卫生部批准后方可进口销售。

  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督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对生产条件和人员健康符合要求的化妆品生产企业.由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并以此监督、规范化妆品经营单位和个人的销售行为。

  1991年3月27日,卫生部令第13号发布了《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将《条例》规定的化妆品卫生监督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和具体化,基本满足了化妆品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

  《细则》分八章六十条,明确了《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审核批准程序和管理措施;规定了特殊用途化妆品和进口化妆品审查批准程序、要求,充实了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和特殊用途化妆品。进口化妆品和国产化妆品分类管理的内容。对在生产、经营中违反《条例》的行为界定、处罚手段做出了明确规定。

  《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化妆品卫生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使我国化妆品的安全性检验标准以及监督和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形成了化妆品管理法规的基本框架,为化妆品卫生监督工作的发展及管理法规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三、化妆品管理法规的完善与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化妆品质量和品种的需求日益增加,直接带动了化妆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截止到2005年,我国已有化妆品生产企业5000多家,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伴随着这一行业的迅猛发展,客观上要求化妆品管理法规要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一)化妆品卫生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妆品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很多科技成果正在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了化妆品行业的科技化水平。据此,国家结合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实际,及时地把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并不断强化标准化在生产中的作用。截止2003年底,共发布化妆品生产行业的国家标准29项,行业标准32项。主

要有:

  《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GB 5296.3-1995)

  《化妆品通用检验方法》(GB/T13531小13531.5)

  《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149.1-17149.7)

  《化妆品分类》(GB 18670-2002)

  

  (二)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2000年7月5日,卫生部发布了修订后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规范》的主要内容是:(1)厂址选择与厂区规划;(2)生产的卫生要求;(3)卫生质量检验;(4)原材料和成品储存的卫生要求;(5)个人卫生与健康的要求。

  实施《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保证化妆品卫生质量,满足消费者对安全性的要求,为化妆品生产企业考核、验收、颁发卫生许可证等工作提供了依据,是对化妆品生产卫生监督制度的完善,在创造生产条件、规范生产工艺和保证产品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化妆品卫生规范

  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制订了《化妆品卫生规范》,作为法规和规章的技术性标准,把化妆品的最新科技发展引入技术规范。

  1999年,卫生部发布了《化妆品卫生规范》,并于2002年进行了修订,2003年1月1日起实施。2002年版的《化妆品卫生规范》共包括五部分,(1)总则:规定了化妆品原料及终产品的卫生要求;(2)毒理学试验方法:规定了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安全性评价的毒理学检测项目、方法和要求;(3)卫生化学检验方法:规定了化妆品禁、限用原料的卫生化学检测方法和要求;(4)微生物检验方法:规定了微生物的限量指标;(5)人体安全性和功效性检验方法:规定了化妆品安全性和功效评价的人体检验项目,方法和要求。

  《化妆品卫生规范》是以“欧盟化妆品规程”(DIR.76/768/EEC,2000年3月版)为基础制订的,是在已有化妆品卫生标准基础上的发展和完善,适应了化妆品行业的技术发展和创新需求。满足了化妆品卫生监督的技术需要。为配合《化妆品卫生规范》实施.卫生部又制订了《化妆品检验规定》2002年版,对检验项目和检验工作做出了规定和要求。

  

  (四)化妆品卫生许可管理相关文件

  1999年3月26日,卫生部发布实施《健康相关产品审批工作程序》,规定卫生许可审批程序为检验、受理、评审和批准四个步骤,明确了审批工作中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

  同年4月13日,卫生部发布实施《卫生部化妆品申报与受理规定》,详细规定了申报单位申请进口化妆品和国产特殊类化妆品许可批件时应提交的资料项目和内容要求,明确了受理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申请的受理标准。为解决与旧规章制度的衔接问题,卫生部又发布了《关于规范健康相关产品审批工作的通知》,对上述问题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五)健康相关产品国家监督抽检规定

  为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规范健康相关产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工作,2005年12月27日卫生部发布了修订后的《健康相关产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规定》。这一法规从抽检产品的采样、检验、认定到抽检结果的评价与发布,都制定了规范性的要求,使抽检工作有法可依。

  

  (六)简化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许可程序

  为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对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监督管理,卫生部简化了对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卫生许可程序,对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实行备案管理。对申请备案的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不组织技术评审,但明确生产单位或进口单位应对备案产品的卫生质量和使用安全承担全部责任。

  

  四、对我国现行化妆品管理法规的探讨

  

  (一)《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亟需修订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已发布实施近16年,内容已显陈旧,《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化妆品生产、经营和产品的卫生监督制度、程序和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化妆品卫生监督的需要,应重新分配化妆品卫生监督资源.调整化妆品监管内容和程序。

  《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实施以来,卫生部针对化妆品卫生监督工作的实际需要,发布实施了一系列管理文件,同一内容分散在不同的管理法规中,管理法规体系条理不甚清晰,既不利于企业依法进行生产和经营,也不利于行政部门依法实施卫生监督管理。

  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和《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要求化妆品管理法规应符合WTO规则和法律要求,它的作用已不仅仅是规范产品的卫生与安全,还要与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制定既符合国际惯例,又促进经济贸易发展的化妆品管理法规和卫生标准已迫在眉睫。

  

  (二)化妆品标签管理急需更新

  化妆品标签是主管部门管理化妆品,确保化妆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对规范企业销售行为,保证消费者健康,安全的选择和使用化妆品具有重要作用。而原有的化妆品标签技术标准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的有关条款,已不能适应当前化妆品管理的实际需要,应及时更新。

  

  (三)化妆品卫生监督的重点需要转变

  应重视对化妆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监督,而非只着眼于最终产品,要改变化妆品卫生许可管理中重许可审批轻管理监督的现状,明确企业对产品的质量责任,引导企业提高产品技术投入,遵循更高的质量标准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四)加强厩料管理

  要完善化妆品原料的安全性评估及管理程序和机制.发挥企业在原料安全性评估工作中的积极性,明确新原料的概念和评审要求,对新原料采取分类管理的模式,对禁用物质、限用物质、防腐剂、紫外线吸收剂和着色剂等类别的新原料进行严格审批。

  编辑/张 萍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化妆品从奢侈品渐渐转变为生活必需品,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丰厚的利润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大批投资者。至90年代末的近10年时间里,已建立大小2000多家生产企业,化妆品产业初具规模。随着这一朝阳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化妆品生产、经营与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化妆品卫生安全问题.引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专家、研究人员,生产商及社会各界呼吁政府建立健全我国化妆品管理法规,加强化妆品卫生监督,规范化妆品流通市场,制定一套较为完整的化妆品管理法规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建立化妆品管理法规的出发点

  

  据卫生部门1985年调查,在沈阳市长期使用祛斑化妆品的妇女中,有人体内的汞含量是正常人的8倍;1988年,贵州省200多人遭受含高浓度剧毒苯酚制成的祛斑霜毁容;1989年,湖南株洲某厂工人使用未经检测的含汞新原料生产的美容霜,有33%的使用者皮肤损伤。此后,因使用化妆品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事件接连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化妆品卫生安全无人监督管理;(2)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仓促上马,行政部门对此缺乏控制手段,(3)消费者缺乏化妆品安全使用知识;(4)化妆品标识不规范;(5)虚假夸大的广告宣传泛滥,造成不良后果。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化妆品出现的安全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使用禁用原料和超量使用限量原料,使化妆品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2)使用被微生物污染的化妆品,致使病菌侵入人体;(3)化妆品成分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皮肤及器管粘膜后,引起刺激性接触皮炎;(4)化妆品内存在的致敏性物质引起皮肤过敏。

  面对国内良莠不齐的化妆品企业和件件令人痛心的化妆品毁容事件,化妆品卫生安全已成为社会的公共问题。为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和促进行业发展,保障化妆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能,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1985年,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着手制定化妆品管理法规和卫生标准,开始了我国化妆品卫生管理的立法工作。

  

  二、化妆品管理法规的基本框架

  

  经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卫生部于1987年5月正式颁布一系列以《化妆品卫生标准》为主要内容的行业法规,并于198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这些法规规定了化妆品的卫生质量要求和卫生指标的检验方法,建立了化妆品原料及产品的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主要包括:(1)《化妆品卫生标准》(GB7916-87);(2)《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GB7917.1-7917.4-87):(3)《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GB7918.1-7918.5-87);(4)《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GB791 9-87);(5)《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GB 5296.3―87)(1995年修订)。

  

  (一)化妆品卫生标准

  《化妆品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卫生要求,特别是对微生物和有毒物质提出了具体的限量标准,同时在化妆品包装材料、化妆品标签及卫生指标的检测方面也做出明确规定。

  化妆品卫生标准是国家标准。按照我国《标准化法》规定,涉及人体健康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是必须执行的标准。因此,化妆品卫生标准是规范化妆品生产、经营行为的技术准则,是化妆品卫生监督的技术依据。生产、销售、进口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将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1989年9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1989年11月13日卫生部令第3号发布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1990年1月1日起实施。《条例》共分6章35条。

  《条例》第三条规定,国家实行化妆品卫生监督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化妆品的卫生监督工作。设立各级化妆品卫生监督机构、监督检验机构和化妆品卫生监督员,负责化妆品卫生监督工作。

  《条例》从使用形式、使用方法和使用目的上对化妆品做了如下定义: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这一定义是化妆品卫生法规的基准点。

  《条例》将化妆品分为特殊用途化妆品和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国产和进口化妆品等类别.实施分类管理,对化妆品原料、产品卫生质量和安全性实施卫生监督。生产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等特殊用途的化妆品,必须经卫生部批准,取得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进口化妆品必须经卫生部批准后方可进口销售。

  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督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对生产条件和人员健康符合要求的化妆品生产企业.由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并以此监督、规范化妆品经营单位和个人的销售行为。

  1991年3月27日,卫生部令第13号发布了《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将《条例》规定的化妆品卫生监督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和具体化,基本满足了化妆品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

  《细则》分八章六十条,明确了《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审核批准程序和管理措施;规定了特殊用途化妆品和进口化妆品审查批准程序、要求,充实了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和特殊用途化妆品。进口化妆品和国产化妆品分类管理的内容。对在生产、经营中违反《条例》的行为界定、处罚手段做出了明确规定。

  《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化妆品卫生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使我国化妆品的安全性检验标准以及监督和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形成了化妆品管理法规的基本框架,为化妆品卫生监督工作的发展及管理法规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三、化妆品管理法规的完善与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化妆品质量和品种的需求日益增加,直接带动了化妆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截止到2005年,我国已有化妆品生产企业5000多家,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伴随着这一行业的迅猛发展,客观上要求化妆品管理法规要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一)化妆品卫生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妆品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很多科技成果正在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了化妆品行业的科技化水平。据此,国家结合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实际,及时地把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并不断强化标准化在生产中的作用。截止2003年底,共发布化妆品生产行业的国家标准29项,行业标准32项。主

要有:

  《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GB 5296.3-1995)

  《化妆品通用检验方法》(GB/T13531小13531.5)

  《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149.1-17149.7)

  《化妆品分类》(GB 18670-2002)

  

  (二)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2000年7月5日,卫生部发布了修订后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规范》的主要内容是:(1)厂址选择与厂区规划;(2)生产的卫生要求;(3)卫生质量检验;(4)原材料和成品储存的卫生要求;(5)个人卫生与健康的要求。

  实施《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保证化妆品卫生质量,满足消费者对安全性的要求,为化妆品生产企业考核、验收、颁发卫生许可证等工作提供了依据,是对化妆品生产卫生监督制度的完善,在创造生产条件、规范生产工艺和保证产品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化妆品卫生规范

  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制订了《化妆品卫生规范》,作为法规和规章的技术性标准,把化妆品的最新科技发展引入技术规范。

  1999年,卫生部发布了《化妆品卫生规范》,并于2002年进行了修订,2003年1月1日起实施。2002年版的《化妆品卫生规范》共包括五部分,(1)总则:规定了化妆品原料及终产品的卫生要求;(2)毒理学试验方法:规定了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安全性评价的毒理学检测项目、方法和要求;(3)卫生化学检验方法:规定了化妆品禁、限用原料的卫生化学检测方法和要求;(4)微生物检验方法:规定了微生物的限量指标;(5)人体安全性和功效性检验方法:规定了化妆品安全性和功效评价的人体检验项目,方法和要求。

  《化妆品卫生规范》是以“欧盟化妆品规程”(DIR.76/768/EEC,2000年3月版)为基础制订的,是在已有化妆品卫生标准基础上的发展和完善,适应了化妆品行业的技术发展和创新需求。满足了化妆品卫生监督的技术需要。为配合《化妆品卫生规范》实施.卫生部又制订了《化妆品检验规定》2002年版,对检验项目和检验工作做出了规定和要求。

  

  (四)化妆品卫生许可管理相关文件

  1999年3月26日,卫生部发布实施《健康相关产品审批工作程序》,规定卫生许可审批程序为检验、受理、评审和批准四个步骤,明确了审批工作中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

  同年4月13日,卫生部发布实施《卫生部化妆品申报与受理规定》,详细规定了申报单位申请进口化妆品和国产特殊类化妆品许可批件时应提交的资料项目和内容要求,明确了受理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申请的受理标准。为解决与旧规章制度的衔接问题,卫生部又发布了《关于规范健康相关产品审批工作的通知》,对上述问题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五)健康相关产品国家监督抽检规定

  为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规范健康相关产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工作,2005年12月27日卫生部发布了修订后的《健康相关产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规定》。这一法规从抽检产品的采样、检验、认定到抽检结果的评价与发布,都制定了规范性的要求,使抽检工作有法可依。

  

  (六)简化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许可程序

  为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对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监督管理,卫生部简化了对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卫生许可程序,对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实行备案管理。对申请备案的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不组织技术评审,但明确生产单位或进口单位应对备案产品的卫生质量和使用安全承担全部责任。

  

  四、对我国现行化妆品管理法规的探讨

  

  (一)《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亟需修订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已发布实施近16年,内容已显陈旧,《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化妆品生产、经营和产品的卫生监督制度、程序和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化妆品卫生监督的需要,应重新分配化妆品卫生监督资源.调整化妆品监管内容和程序。

  《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实施以来,卫生部针对化妆品卫生监督工作的实际需要,发布实施了一系列管理文件,同一内容分散在不同的管理法规中,管理法规体系条理不甚清晰,既不利于企业依法进行生产和经营,也不利于行政部门依法实施卫生监督管理。

  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和《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要求化妆品管理法规应符合WTO规则和法律要求,它的作用已不仅仅是规范产品的卫生与安全,还要与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制定既符合国际惯例,又促进经济贸易发展的化妆品管理法规和卫生标准已迫在眉睫。

  

  (二)化妆品标签管理急需更新

  化妆品标签是主管部门管理化妆品,确保化妆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对规范企业销售行为,保证消费者健康,安全的选择和使用化妆品具有重要作用。而原有的化妆品标签技术标准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的有关条款,已不能适应当前化妆品管理的实际需要,应及时更新。

  

  (三)化妆品卫生监督的重点需要转变

  应重视对化妆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监督,而非只着眼于最终产品,要改变化妆品卫生许可管理中重许可审批轻管理监督的现状,明确企业对产品的质量责任,引导企业提高产品技术投入,遵循更高的质量标准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四)加强厩料管理

  要完善化妆品原料的安全性评估及管理程序和机制.发挥企业在原料安全性评估工作中的积极性,明确新原料的概念和评审要求,对新原料采取分类管理的模式,对禁用物质、限用物质、防腐剂、紫外线吸收剂和着色剂等类别的新原料进行严格审批。

  编辑/张 萍


相关文章

  • 国内化妆品在江西的贸易特点
  • 目 录 摘 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 键 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 ................... ...查看


  • 中国化妆品行业的现状与未来_刘玉亮
  • Industry look-out 行业经纬 中国化妆品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刘玉亮,邓 静 (伽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摘 要: 介绍了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概况,指出了行业存在的问题,对中国化妆品行业未来发展的思想. 目标 ...查看


  • 微信营销问题分析_以化妆品为例_常征
  • Marketing | 市场营销 微信营销问题分析 --以化妆品为例 常 征 河南中医药大学 450000李中心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伴随着微信软件用户的爆炸式增长,很多嗅觉敏锐的企业和商家投入大量精力来挖掘微信营销的 ...查看


  • 美容行业分析报告
  • 美容行业分析报告 美容的定义和分类 一. 定义 美容是一种改变原有的有良行为和疾病(面部),使之成为文明的.高素质的.具有可以被人接受的外观形象有活动和过程,或为达到此目的而使用的产品和方法. 二. 分类 中国美容产业实际上已经形成包括美容 ...查看


  • 化学与化妆品论文
  • 化学与化妆品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李艳超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妆品的使用越来越普及,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化学与化妆品的联系?该如何看待化学的发展给化妆品产业带来的巨大革命?又该如何看待化妆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利弊? ...查看


  • [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解读
  • <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解读 适应发展新需求 步入监管新阶段 --<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解读 俗话说,爱美是人的天性.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增长,以及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高,化妆品走入了寻常百姓 ...查看


  • 云南省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及附表
  •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2 目 录 前 言 ................................................... ...查看


  • 新电子商务平台招商计划书案例
  • 新电子商务平台招商计划书案例 E国电子商务公司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希望能与XXX网站开展电子商务合作. 第二章:公司简介 E国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成立最早也是最成熟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E国公司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不断成长壮大, ...查看


  • 广告策划书案例及化妆品广告策划书范文模板
  • 一.我国化妆品产业的现状: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化妆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化妆品生产厂家只有50多家,最高年销售额不足5亿元.1990年,全国化妆品销售总额也仅为40亿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