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初探

  什么是语文?真正的语文不应该是孩子们手里死气沉沉、厌恶得想要烧掉的课本;也不该是考卷上的标准答案和“段落大意”。语文该有思想,活泼生动,它是语言背后的灵魂,反映人的精神世界,它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我认为,要做真正的“人”的语文,让灵魂起舞,“悦”读是关键。

  语文课堂应该让人感到平凡、真实、快乐。语文学习应该用一个真实有效的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产生真实的感受、切身的体验和不能拒绝的感觉,真心地向往真、善、美。而实现“悦”读的首要条件就是自主阅读。

  如果课堂上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代替了学生思考,以欲设的程序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本可以自己领悟的东西都被老师咀嚼过了,本来意趣横生的文字变得索然寡味,学生毫无兴趣可言,这样的课堂味同嚼蜡。因此,应该把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去看待,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阅读真正还给学生,把体验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沉入文章中,自己咀嚼,自己品味,自己去感悟文字的魅力,从文本中获得感悟,真正实现和作者的交流,在和作者的思维碰撞中获得生命的鲜活体验。

  在这个环节当中,对文本的把握要透彻,尤其是名家名篇,要让学生通过反复地品读吟咏,真正在品读中感悟到能与其产生共鸣的情感或认识,让学生不光体会到文章思想情感的美,还要领悟到承载这种情感的语言魅力。

  学生品读《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时,赏析道:

  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披上紫色外衣。通过近水与远山形成的远近层次、清明的湖水与紫色的雾霭造成的色彩对比,将秋日特有的清寒景色描绘出来。“寒”字给人以清爽的感觉,而“凝”又给你迷幻之感。读着这两句,一幅雨后天晴的美景浮现在眼前。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这是不争的事实。人人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语文信息,语文课堂应该将课堂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因此,联系生活也是实现“悦”读的必备条件。

  叶澜教授说:“课堂是一种生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语文教学要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充溢着生命的蓬勃跃动、生活的灵动多姿,让学生在思考中体验着快乐、成就着幸福。课堂上给予足够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进行探究,感受挑战带来的愉悦。教师根据学生的解读和质疑,适时启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寻觅各种伟大生命的显迹与留痕,发掘生命意义的高贵与尊严,最终让学生形成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对生活中事物进行更加全面深刻辩证地思考和认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更加醉心阅读,善于思考,关注社会,热爱生活。

  近代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新课程有效教学指向思维训练的价值取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追求人的智力开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智育。从深层次看,只有思维的开发才能使知识得以生长,技能得以提升,化为生命元素,贯通为智慧、能力与德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育。因此,语文教学突出思维过程也是实现语文“悦”读的关键所在。

  创造性思维的基石是问题意识,探究发端于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通过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锻炼个性品质,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人生经验、思想认识主动去建构自己的语文体系,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读李白诗作,学生质疑:被尊奉为“诗仙”的李白是否白衣飘飘,了无牵挂,在他豪放飘逸外表之下安放着一个怎样的灵魂?引导学生拜读了李白诸多诗篇之后,学生说:我们仰慕“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的华丽,却很少去体味“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背后重重的失落悲伤;我们钦佩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豪迈,却很少注意他“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时满怀的孤独。他虽然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傲骨,却也有“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的痛苦;他会为黎民百姓奔走呼号“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这比起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更令人心碎吗?

  读杜甫诗作,学生质疑:杜甫为什么不像陶渊明一样隐居山林,享受自然之乐,固守心灵的家园,他的诗为何总是那般沉郁悲壮?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展开探究,了解了杜甫生平经历,探寻了杜甫的思想、理想追求之后,学生终于参悟了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领略了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人格魅力。杜甫的伟大人格叩击着每个学生的心灵,学生赞叹道“笔墨浓淋浓郁顿挫诗作史,广厦万间忧国忧民人为圣”,“位卑志高,漂泊四方,朱门外高唱蜀相;身贫心壮,浪迹天涯,孤身里梦回盛唐”,“一生沧桑,颠沛流离饮风雪,半生坎坷,奔走呼号为人民”。一学生题诗《月夜有感》:“夜深忧似海,月明雾中清。风凉抚衣袖,汝诗济我心。昔卿思蜀相,英雄泪湿襟。今我叹少陵,隔世遇知音。”杜少陵如若泉下有知,几千年后得遇少年知音也会备感欣慰的。

  可见,语文“悦”读之美正在于思想上给人以启迪,情感上给人以熏陶,审美上给人以愉悦,扩展视野,拨动心弦。语文“悦”读之美在于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在于种种对生命的阐释,美在以自己的鲜活生活体验,去能动地构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悦”读,做“人”的语文,让灵魂自由起舞!

  (作者单位:河南沁阳一中)

  什么是语文?真正的语文不应该是孩子们手里死气沉沉、厌恶得想要烧掉的课本;也不该是考卷上的标准答案和“段落大意”。语文该有思想,活泼生动,它是语言背后的灵魂,反映人的精神世界,它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我认为,要做真正的“人”的语文,让灵魂起舞,“悦”读是关键。

  语文课堂应该让人感到平凡、真实、快乐。语文学习应该用一个真实有效的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产生真实的感受、切身的体验和不能拒绝的感觉,真心地向往真、善、美。而实现“悦”读的首要条件就是自主阅读。

  如果课堂上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代替了学生思考,以欲设的程序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本可以自己领悟的东西都被老师咀嚼过了,本来意趣横生的文字变得索然寡味,学生毫无兴趣可言,这样的课堂味同嚼蜡。因此,应该把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去看待,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阅读真正还给学生,把体验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沉入文章中,自己咀嚼,自己品味,自己去感悟文字的魅力,从文本中获得感悟,真正实现和作者的交流,在和作者的思维碰撞中获得生命的鲜活体验。

  在这个环节当中,对文本的把握要透彻,尤其是名家名篇,要让学生通过反复地品读吟咏,真正在品读中感悟到能与其产生共鸣的情感或认识,让学生不光体会到文章思想情感的美,还要领悟到承载这种情感的语言魅力。

  学生品读《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时,赏析道:

  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披上紫色外衣。通过近水与远山形成的远近层次、清明的湖水与紫色的雾霭造成的色彩对比,将秋日特有的清寒景色描绘出来。“寒”字给人以清爽的感觉,而“凝”又给你迷幻之感。读着这两句,一幅雨后天晴的美景浮现在眼前。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这是不争的事实。人人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语文信息,语文课堂应该将课堂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因此,联系生活也是实现“悦”读的必备条件。

  叶澜教授说:“课堂是一种生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语文教学要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充溢着生命的蓬勃跃动、生活的灵动多姿,让学生在思考中体验着快乐、成就着幸福。课堂上给予足够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进行探究,感受挑战带来的愉悦。教师根据学生的解读和质疑,适时启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寻觅各种伟大生命的显迹与留痕,发掘生命意义的高贵与尊严,最终让学生形成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对生活中事物进行更加全面深刻辩证地思考和认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更加醉心阅读,善于思考,关注社会,热爱生活。

  近代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新课程有效教学指向思维训练的价值取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追求人的智力开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智育。从深层次看,只有思维的开发才能使知识得以生长,技能得以提升,化为生命元素,贯通为智慧、能力与德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育。因此,语文教学突出思维过程也是实现语文“悦”读的关键所在。

  创造性思维的基石是问题意识,探究发端于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通过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锻炼个性品质,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人生经验、思想认识主动去建构自己的语文体系,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读李白诗作,学生质疑:被尊奉为“诗仙”的李白是否白衣飘飘,了无牵挂,在他豪放飘逸外表之下安放着一个怎样的灵魂?引导学生拜读了李白诸多诗篇之后,学生说:我们仰慕“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的华丽,却很少去体味“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背后重重的失落悲伤;我们钦佩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豪迈,却很少注意他“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时满怀的孤独。他虽然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傲骨,却也有“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的痛苦;他会为黎民百姓奔走呼号“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这比起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更令人心碎吗?

  读杜甫诗作,学生质疑:杜甫为什么不像陶渊明一样隐居山林,享受自然之乐,固守心灵的家园,他的诗为何总是那般沉郁悲壮?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展开探究,了解了杜甫生平经历,探寻了杜甫的思想、理想追求之后,学生终于参悟了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领略了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人格魅力。杜甫的伟大人格叩击着每个学生的心灵,学生赞叹道“笔墨浓淋浓郁顿挫诗作史,广厦万间忧国忧民人为圣”,“位卑志高,漂泊四方,朱门外高唱蜀相;身贫心壮,浪迹天涯,孤身里梦回盛唐”,“一生沧桑,颠沛流离饮风雪,半生坎坷,奔走呼号为人民”。一学生题诗《月夜有感》:“夜深忧似海,月明雾中清。风凉抚衣袖,汝诗济我心。昔卿思蜀相,英雄泪湿襟。今我叹少陵,隔世遇知音。”杜少陵如若泉下有知,几千年后得遇少年知音也会备感欣慰的。

  可见,语文“悦”读之美正在于思想上给人以启迪,情感上给人以熏陶,审美上给人以愉悦,扩展视野,拨动心弦。语文“悦”读之美在于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在于种种对生命的阐释,美在以自己的鲜活生活体验,去能动地构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悦”读,做“人”的语文,让灵魂自由起舞!

  (作者单位:河南沁阳一中)


相关文章

  • 审计系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及格式要求
  •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审计系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及格式要求 一.选题要求 1.学生可以结合本专业所学课程,选择审计理论和实务等方面的论题,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题,但不得超出专业的范围. 2.论文选题初选可粗略,如"企业财务审计理 ...查看


  • 数据管理初探(大数据架构初探)
  • 数据管理初探(大数据架构初探) 数据管理体系-数据价值 最佳的用户体验的状态: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正好"的服务 数据分析价值 实现商业价值 数据管理体系-数据价值 访问层技术架构 数据应用层逻辑架构应用层分析 ...查看


  • 校庆论文征集名录
  • 校庆论文征集名录(2011.08止) 江洁华 Web2.0技术在高中美术课程资源拓展与应用初探 刘亚萍 Web2.0条件下高中语文校本资源平台的构建与运用 李理 Web 2.0助力下的班主任工作--如何利用web 2.0下的各种工具协助班级 ...查看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 ...查看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 ...查看


  • 结构化私募初探
  • 结构化私募初探 结构化私募初探 研究员:孙文迪 好买总机:021-58870011 www.howbuy.com 一.结构化私募的风险分级机制 结构化私募产品与管理型信托产品的不同,结构化信托理财产品主要的设计特点就在于"结构&q ...查看


  • [doc]足反射法与眼本体反射结合治疗眼病初探
  • 返回 导航 首页 分类 专题 客户端 充值 建筑 考研 小说 微案例 日报 分享 收藏 下载 原文档已转码为如下格式,以便移动设备查看 [doc]足反射法与眼本体反射结合治疗眼病初探 阅读:11次 页数:4页 2013-10-18 举报 足 ...查看


  • 882篇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1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新教材新特点引发新思考新探索 ...查看


  • 882篇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新教材新特点引发新思考新探索 英语非谓语动词的表层 ...查看


  • 财政学专业毕业论文备选题目
  • 2010届财政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备选题目 序号 财政方向 1 进一步完善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思考 2 推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利弊分析 3 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选择 4 论财政补贴的社会经济效应 5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供能力的实证分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