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校园暴力论文

不同校园暴力论文

摘 要:校园暴力已经成为影响家庭和谐、校园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在对沉默性、言语性、肢体性、器械性和强制性等不同类型的中学校园暴力的特点进行探究的基础上,基于社会心理学有关侵犯动机理论,分析了侵犯动机理论对预防中学校园暴力重要启示,以期对预防中学校园暴力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学校园暴力 侵犯动机 启示

“2012年4月,在永宁县发生了一起故意伤害致死人命案,凶手系永宁县某中学的学生,起因是学生之间因矛盾不和找茬算账引起。”[1]“2007年,广东一所学校几名女生轮流殴打一名女生并拍下视频;2008年,云南省鲁甸县某中学学生因与本班学生发生口角被打死;2008年4月,10名女大学生暴殴舍友超过5个小时;2013年10月14日,承德技师学院学生群殴,一名年仅17岁的学生失去生命……”[2]近年来随着校园暴力事件增加,研究也呈上升趋势。张健回顾了国外校园暴力研究中几个重点问题(校园暴力概念界定、校园暴力诱因、校园暴力的应对),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3]。笔者也曾研究了国内对校园暴力的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干预策略等方面的一些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分析了研究存在的问题

[4]。从校园暴力的研究看,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暴力现状、诱因分析、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应对策略等。本文对不同校园暴

力的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心理学侵犯动机的角度,探究中学校园暴力的行为动机,以期对科学预防校园暴力有所裨益。

1 中学校园暴力的类型及其特点

笔者将校园暴力分为沉默性、语言性、肢体性、器械性和强迫性等暴力。[4]不同类型的校园暴力具有不同的特点。

1.1 沉默性暴力

特点是有意疏远,使对方心理上丧失团体归属感。表现为虽然不动口舌,没有打斗,但一个人失去群体内的归属感,长期体验孤独感,必然造成心理的失落、郁闷、沮丧、烦躁和不安的情绪体验,进而诱发退缩、自闭等问题行为。

1.2 言语性暴力

特点是有意挑逗,使对方丧失自尊感。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相互之间进行当面嘲讽、谩骂、诋毁、污蔑、诅咒等,有些甚至通过传纸条、手机短信、QQ留言、微信等进行言语攻击,从而影响声誉、侮辱人格、伤害自尊。

1.3 肢体性暴力

特点是行为冲动,往往造成躯体伤害。在言语争执中,当一方情绪被激怒后,往往上升到相互当场撕头发、扇耳光,甚至是脚踢拳打、

以强凌弱、以多欺少、仗势欺人行为,也会导致小团体之间的群斗群殴,往往诱发社会治安案件的发生。

1.4 器械性暴力

特点是蓄意报复,往往造成躯体严重伤残。在肢体性暴力冲突发生后,如果相互不服气,矛盾积怨不能及时化解,当事人会口吐狂言、择机复仇,有预谋、有准备地使用器械(铁棒、双节棍、钢管、刀具等)群斗群殴,甚至使其中当事人死亡,导致刑事犯罪率上升。

1.5 强迫性暴力

特点是控制人身自由,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在一方不愿意的情况下,另一方强迫某人做自己不情愿的事情:强迫他人经常替自己写作业、跑腿买东西、过集体生日、赠送礼物、请客吃饭、唱歌跳舞、上缴安全保护费等。在矛盾发生后的盘问中迫使某人下跪求饶、喝脏水,用烟头烫伤对方,实施报复,造成人身伤害;最严重者强迫恋爱、脱衣拍照、同居等性暴力犯罪。

2 中学校园暴力的行为动机探究

不同特点的校园暴力,造成不同的后果。从躯体伤害到心理受辱、摧残人格,甚至受辱后引发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面对一幕幕触目惊心、令人发指的校园暴力,更多的是对学校管理的批评与指责。如果从社会心理学有关侵犯动机理论的角度,解读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行为动机,对有效防范中学校园暴力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2.1 本能论的解释

弗洛伊德早期认为,人的性本能是个体行为的原动力,性本能遵循快乐原则,而自我保存本能使人趋利避害、适应环境。侵犯是性本能的一部分。后来修正的观点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两种对立的基本本能。人只要活着,死的本能就受到求生欲望的妨碍,因而对内的破坏就转向外部,以侵犯的形式表现出来。侵犯是以社会不允许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伤害意图和冲动。若以社会认可的形式表现,则属于竞技、冒险活动。洛伦兹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具有生物保护的意义。动物通过侵犯保护其求食、生存的领地。他根据动物习性的研究推论人类的侵犯,认为侵犯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为了避免侵犯及其“升级”,应该采取耗散侵犯本能的办法。例如发展冒险性体育活动。他指出人口的拥挤可能会增加侵犯事件发生的几率,人口爆炸爆炸可能会增大战争爆发的危险性。[5]本能论告诉我们,中学“题海战术”导致缺乏体育竞技活动或者减少体育课的做法,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张、大班额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等可能是导致当前中学校园暴力事件多发的客观原因。

2.2 挫折—— 侵犯学说的解释

多拉德等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其要点包括: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正比。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惩罚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如果预

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伯克威兹认为,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即愤怒。侵犯的发生还与情境中的侵犯线索有关,与侵犯有关的刺激物可能使侵犯得以加强。[5]挫折—— 侵犯学说告诉我们,多次体验学业失败、反复经历交往挫折,但现实中又缺乏倾诉的社会支持系统,持久的愤怒情绪、恶劣的心境容易诱发暴力行为;当然受一些法律法规的“误导”,发生校园暴力得不到相应的惩罚,使个别中学生胆大妄为、漠视生命,将“爪牙”伸向同学和老师。

不同校园暴力论文

摘 要:校园暴力已经成为影响家庭和谐、校园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在对沉默性、言语性、肢体性、器械性和强制性等不同类型的中学校园暴力的特点进行探究的基础上,基于社会心理学有关侵犯动机理论,分析了侵犯动机理论对预防中学校园暴力重要启示,以期对预防中学校园暴力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学校园暴力 侵犯动机 启示

“2012年4月,在永宁县发生了一起故意伤害致死人命案,凶手系永宁县某中学的学生,起因是学生之间因矛盾不和找茬算账引起。”[1]“2007年,广东一所学校几名女生轮流殴打一名女生并拍下视频;2008年,云南省鲁甸县某中学学生因与本班学生发生口角被打死;2008年4月,10名女大学生暴殴舍友超过5个小时;2013年10月14日,承德技师学院学生群殴,一名年仅17岁的学生失去生命……”[2]近年来随着校园暴力事件增加,研究也呈上升趋势。张健回顾了国外校园暴力研究中几个重点问题(校园暴力概念界定、校园暴力诱因、校园暴力的应对),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3]。笔者也曾研究了国内对校园暴力的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干预策略等方面的一些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分析了研究存在的问题

[4]。从校园暴力的研究看,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暴力现状、诱因分析、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应对策略等。本文对不同校园暴

力的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心理学侵犯动机的角度,探究中学校园暴力的行为动机,以期对科学预防校园暴力有所裨益。

1 中学校园暴力的类型及其特点

笔者将校园暴力分为沉默性、语言性、肢体性、器械性和强迫性等暴力。[4]不同类型的校园暴力具有不同的特点。

1.1 沉默性暴力

特点是有意疏远,使对方心理上丧失团体归属感。表现为虽然不动口舌,没有打斗,但一个人失去群体内的归属感,长期体验孤独感,必然造成心理的失落、郁闷、沮丧、烦躁和不安的情绪体验,进而诱发退缩、自闭等问题行为。

1.2 言语性暴力

特点是有意挑逗,使对方丧失自尊感。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相互之间进行当面嘲讽、谩骂、诋毁、污蔑、诅咒等,有些甚至通过传纸条、手机短信、QQ留言、微信等进行言语攻击,从而影响声誉、侮辱人格、伤害自尊。

1.3 肢体性暴力

特点是行为冲动,往往造成躯体伤害。在言语争执中,当一方情绪被激怒后,往往上升到相互当场撕头发、扇耳光,甚至是脚踢拳打、

以强凌弱、以多欺少、仗势欺人行为,也会导致小团体之间的群斗群殴,往往诱发社会治安案件的发生。

1.4 器械性暴力

特点是蓄意报复,往往造成躯体严重伤残。在肢体性暴力冲突发生后,如果相互不服气,矛盾积怨不能及时化解,当事人会口吐狂言、择机复仇,有预谋、有准备地使用器械(铁棒、双节棍、钢管、刀具等)群斗群殴,甚至使其中当事人死亡,导致刑事犯罪率上升。

1.5 强迫性暴力

特点是控制人身自由,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在一方不愿意的情况下,另一方强迫某人做自己不情愿的事情:强迫他人经常替自己写作业、跑腿买东西、过集体生日、赠送礼物、请客吃饭、唱歌跳舞、上缴安全保护费等。在矛盾发生后的盘问中迫使某人下跪求饶、喝脏水,用烟头烫伤对方,实施报复,造成人身伤害;最严重者强迫恋爱、脱衣拍照、同居等性暴力犯罪。

2 中学校园暴力的行为动机探究

不同特点的校园暴力,造成不同的后果。从躯体伤害到心理受辱、摧残人格,甚至受辱后引发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面对一幕幕触目惊心、令人发指的校园暴力,更多的是对学校管理的批评与指责。如果从社会心理学有关侵犯动机理论的角度,解读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行为动机,对有效防范中学校园暴力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2.1 本能论的解释

弗洛伊德早期认为,人的性本能是个体行为的原动力,性本能遵循快乐原则,而自我保存本能使人趋利避害、适应环境。侵犯是性本能的一部分。后来修正的观点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两种对立的基本本能。人只要活着,死的本能就受到求生欲望的妨碍,因而对内的破坏就转向外部,以侵犯的形式表现出来。侵犯是以社会不允许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伤害意图和冲动。若以社会认可的形式表现,则属于竞技、冒险活动。洛伦兹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具有生物保护的意义。动物通过侵犯保护其求食、生存的领地。他根据动物习性的研究推论人类的侵犯,认为侵犯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为了避免侵犯及其“升级”,应该采取耗散侵犯本能的办法。例如发展冒险性体育活动。他指出人口的拥挤可能会增加侵犯事件发生的几率,人口爆炸爆炸可能会增大战争爆发的危险性。[5]本能论告诉我们,中学“题海战术”导致缺乏体育竞技活动或者减少体育课的做法,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张、大班额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等可能是导致当前中学校园暴力事件多发的客观原因。

2.2 挫折—— 侵犯学说的解释

多拉德等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其要点包括: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正比。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惩罚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如果预

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伯克威兹认为,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即愤怒。侵犯的发生还与情境中的侵犯线索有关,与侵犯有关的刺激物可能使侵犯得以加强。[5]挫折—— 侵犯学说告诉我们,多次体验学业失败、反复经历交往挫折,但现实中又缺乏倾诉的社会支持系统,持久的愤怒情绪、恶劣的心境容易诱发暴力行为;当然受一些法律法规的“误导”,发生校园暴力得不到相应的惩罚,使个别中学生胆大妄为、漠视生命,将“爪牙”伸向同学和老师。


相关文章

  • 校园暴力成因论文
  • 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校园暴力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既是一个新闻名词,也是一个社会名词.当你在百度键入"校园暴力事件",便约有714个相关视频弹出来,没有影像的更是不计其数.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 ...查看


  • 校园暴力的法律特征及法律对策
  • 作者简介:申子夏(1982―),女,汉族,河南商丘人,助教,研究方向:高职高专法学研究.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纪检监察室,河南 商丘 476100 [摘要]校园暴力事件严重威胁学生的安全,而现有教育法律.法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 ...查看


  •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暴力的调查报告
  • [摘要]目的 了解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学生校园暴力的发生情况.方法 从该校一.二年级中随机抽取十二个中职班371名学生作为为调查对象,对过去一年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该校中职生校园暴力行为总发生率为8.63% ...查看


  • 校园暴力的成因及法律防控
  • 摘 要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现报端,涉及的暴力方式无不触目惊心,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社会秩序.本应活泼可爱的少男少女们,为何变得如此冷血残忍,其中不仅有施暴者主观上心理问题,更有家庭.学校.法律等一系列客观原因.如何使用法律手段实 ...查看


  • 云南大学2016研究生校纪校规知识汇总
  • 云南大学校纪校规知识点总结 研究生手册上: 1.云南大学精神:会泽百家 至公天下: 云南大学校训:自尊.致知.正义.力行. 2.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 3.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 ...查看


  •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之我见论文
  •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之我见 新郑市辛店镇辛店完小学 白江涛 摘 要: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所以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不强,往往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事故伤害.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也不断出现,其中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 ...查看


  • 论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特征.原因及对策
  • 论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特征.原因及对策 作者:杨佶欣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10期 摘 要 当今大学生暴力犯罪在大学生犯罪中为主流之一,具有较为恶劣的影响,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犯罪由多维视角可以引发多层面的原因分析,同 ...查看


  • 校园暴力与学校德育结题报告
  • 2007年滁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校 园 暴 力 和 学 校 德 育> 结 题 报 告 执笔人:定远县池河中学 李发宝 学校,本该是一方神圣的净土,是青少年学生接受教育成长的地方. 然而,在社会不断变迁与转型的过程中,由于 ...查看


  • 教育学原理论文啊
  • 学生幸福 郜爽 (11级教育学原理) 摘 要:幸福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教育的手段.学生的幸福感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幸福的定义有很多种,本文分别从封建时代和当代社会对幸福的定义做了分析.学校是培养学生幸福的主要场所,学校和教师应该做到无功利性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