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说课稿

蜀道难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蜀道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 说教材

《蜀道难》是人教版新课程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是继必修2后的又一个诗歌单元,在经过必修2诗歌单元的学习后,学生对诗歌有了基本的知识和鉴赏能力,在文意理解上已经没有太多的困难。本单元学习唐诗,唐诗体现了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从盛唐李杜到中唐白居易再到晚唐李商隐,时代面貌在变化,诗人诗风各异,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把握诗人的艺术风格。本课《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了巴蜀地区山川险要的特点,该诗感情强烈,笔锋雄健,想象奇特,气势雄浑,比喻奇特,笔法夸张,韵律流转华美。结合本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知识、情感、过程三个维度,我将本课设为2个课时,并把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李白的写作生平、诗歌风格、创作艺术;疏通文句,重点解读重要的字、词、句,探讨本诗最具争论的诗歌主旨,这些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智能目标:让学生学会对比该诗与其他描写蜀道的诗歌的异同,由此掌握该诗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艺术手法,以及该诗的艺术成就。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该诗的情感并能声情并茂的朗诵出来。 第二部分 说教法

本课我将采用引导——对比——深入——诵读四部教学模式。第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我感悟蜀道特点,点燃学生的想象热情;第二部,让学生学会对比,发挥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第三部,对李白的《蜀道难》进行逐字逐断的解说,深入理解该诗;第四部,组织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蜀道难》,深入理解。 第三部分 说学法

美国教育家 杜威曾说过:“如果学生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的答案,百分之百正确,他还是学不到什么。”所以这节课,我将打破传统的老师主讲的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让学生有机会、有兴趣、有能力地去表达对本首诗进行自己的理解。

兴趣导入——让学生去想

诗歌对比——让学生去思

作者简介——让学生去说

课文深入——让学生去学

诵读感知——让学生去悟

用一句话总结: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第四部分 说教学程序

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两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八个环节:

1. 激发兴趣

首先为同学们介绍巴蜀川渝地区的地理位置、风景文化以及其独有山川险要的特点,为学生播放一段控制在3——5分钟以内的介绍该地区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视频或自己的旅游经历讲一讲对此地风景特点的感悟。

2. 诗歌对比

选举一首在此之前也描写过蜀道的其他诗人的诗歌,如阴铿《蜀道难》:灵关不惮遥。 高岷长有雪。 阴栈屡经烧。 轮摧九折路。 骑阻七星桥。 蜀道难如此。 功名讵可要。

让学生先自我阅读,看一看这首诗歌是从哪些角度、哪些手法描写蜀道的,然后引入李白的《蜀道难》,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字面意思或诗歌风格上浅层次的说出异同,如:李诗更豪放等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出李白这个诗人的写作特点,引出李白的介绍。

3. 作者介绍

让学生先自己谈谈他们所了解的李白。

因为学生对李白比较熟悉,所以在这里我将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增加对本篇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展示完后,再进行补充。

师生共同整理出李白的生平简历如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 ,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 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得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开当途。

李白的性格既有洒脱不群、追求自由的一面,又有执著、深沉的一面。它的情感中感伤亦如影子一样与欢乐相随,诗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诗人性格自身的原因,使李白一些看似充满欢乐、飘逸洒脱的诗篇中,夹杂着失望的怅惘、焦虑的痛苦与孤独的感伤。无论是希世之叹,亦或是出世之望,乃至对现实的抨击,其中往往寓藏着这种心态。

4. 诗歌深入

了解完作者,再对诗歌进行逐字逐段的讲解,注重重点词如“西去”、“西望”,重点句子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以及诗歌中运用的“蚕虫及鱼凫”和“五丁开山”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旨在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诗歌艺术。

5. 主旨探讨

因本诗历来主题就有争议,我将从整体上带领学生把握本诗主题,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主题,一般会有三四种说法,一是送别友人,二是抒写心志,三是讽喻时政四是倦于仕途。等学生发言完毕后,老师再用资料来佐证学生探讨出来的主题,让学生拥有自主思考过后的成就感。

主旨探讨之一

• 送别友人

• 通过描绘地形之险恶人事之凶险劝诫友人不要前往,表达对友人的担心、挽留、惜别之意。

主旨探讨之二

抒写心志

诗人初到京城,狂喜自信,踌躇满志。 但不久就受到排挤,内心块垒难消,故借写蜀道言仕途艰险。

主旨探讨之三

• 讽喻时政

•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告诫统治者警惕野心家据险叛乱 主旨探讨之四

• 倦于仕途

• “不如早还家”诗人以山之高危,壑之深险喻人事复杂,功业难建,高官要职不可攀,居高险自生,不如退隐。

6. 艺术欣赏

让学生根据老师对诗歌深入解读后,以“你认为这首诗的哪句最打动你或者让你感悟最深?为什么?”为问题,以此来导出本诗的艺术风格,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加上老师的补充,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会诗歌的鉴赏。

7. 指导诵读

最后,在课前让同学分小组,采用自我选定配乐的方式,在课堂上按小组诵读本诗,老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断句、语气上的纠正,对诗歌诵读和配乐进行点评,让学生自主学会体会本诗的韵律美;然后老师播放标准朗诵视频,让学生进行自我对比,感知其中差异,更好地理解本诗的感情。

8. 作业布置、能力迁移

背诵课文,以下作业二选一:

1) 选取任何一个角度,如该诗的艺术特点、诗歌主旨或其他角度,结合自身经

验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感悟。

2) 将《蜀道难》改写成一篇散文。

整个两堂课都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权,打破老师主导的局面,让学生讲出自己的心声,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就是我对本次课想要达到的目的。

蜀道难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蜀道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 说教材

《蜀道难》是人教版新课程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是继必修2后的又一个诗歌单元,在经过必修2诗歌单元的学习后,学生对诗歌有了基本的知识和鉴赏能力,在文意理解上已经没有太多的困难。本单元学习唐诗,唐诗体现了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从盛唐李杜到中唐白居易再到晚唐李商隐,时代面貌在变化,诗人诗风各异,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把握诗人的艺术风格。本课《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了巴蜀地区山川险要的特点,该诗感情强烈,笔锋雄健,想象奇特,气势雄浑,比喻奇特,笔法夸张,韵律流转华美。结合本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知识、情感、过程三个维度,我将本课设为2个课时,并把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李白的写作生平、诗歌风格、创作艺术;疏通文句,重点解读重要的字、词、句,探讨本诗最具争论的诗歌主旨,这些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智能目标:让学生学会对比该诗与其他描写蜀道的诗歌的异同,由此掌握该诗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艺术手法,以及该诗的艺术成就。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该诗的情感并能声情并茂的朗诵出来。 第二部分 说教法

本课我将采用引导——对比——深入——诵读四部教学模式。第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我感悟蜀道特点,点燃学生的想象热情;第二部,让学生学会对比,发挥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第三部,对李白的《蜀道难》进行逐字逐断的解说,深入理解该诗;第四部,组织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蜀道难》,深入理解。 第三部分 说学法

美国教育家 杜威曾说过:“如果学生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的答案,百分之百正确,他还是学不到什么。”所以这节课,我将打破传统的老师主讲的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让学生有机会、有兴趣、有能力地去表达对本首诗进行自己的理解。

兴趣导入——让学生去想

诗歌对比——让学生去思

作者简介——让学生去说

课文深入——让学生去学

诵读感知——让学生去悟

用一句话总结: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第四部分 说教学程序

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两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八个环节:

1. 激发兴趣

首先为同学们介绍巴蜀川渝地区的地理位置、风景文化以及其独有山川险要的特点,为学生播放一段控制在3——5分钟以内的介绍该地区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视频或自己的旅游经历讲一讲对此地风景特点的感悟。

2. 诗歌对比

选举一首在此之前也描写过蜀道的其他诗人的诗歌,如阴铿《蜀道难》:灵关不惮遥。 高岷长有雪。 阴栈屡经烧。 轮摧九折路。 骑阻七星桥。 蜀道难如此。 功名讵可要。

让学生先自我阅读,看一看这首诗歌是从哪些角度、哪些手法描写蜀道的,然后引入李白的《蜀道难》,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字面意思或诗歌风格上浅层次的说出异同,如:李诗更豪放等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出李白这个诗人的写作特点,引出李白的介绍。

3. 作者介绍

让学生先自己谈谈他们所了解的李白。

因为学生对李白比较熟悉,所以在这里我将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增加对本篇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展示完后,再进行补充。

师生共同整理出李白的生平简历如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 ,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 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得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开当途。

李白的性格既有洒脱不群、追求自由的一面,又有执著、深沉的一面。它的情感中感伤亦如影子一样与欢乐相随,诗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诗人性格自身的原因,使李白一些看似充满欢乐、飘逸洒脱的诗篇中,夹杂着失望的怅惘、焦虑的痛苦与孤独的感伤。无论是希世之叹,亦或是出世之望,乃至对现实的抨击,其中往往寓藏着这种心态。

4. 诗歌深入

了解完作者,再对诗歌进行逐字逐段的讲解,注重重点词如“西去”、“西望”,重点句子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以及诗歌中运用的“蚕虫及鱼凫”和“五丁开山”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旨在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诗歌艺术。

5. 主旨探讨

因本诗历来主题就有争议,我将从整体上带领学生把握本诗主题,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主题,一般会有三四种说法,一是送别友人,二是抒写心志,三是讽喻时政四是倦于仕途。等学生发言完毕后,老师再用资料来佐证学生探讨出来的主题,让学生拥有自主思考过后的成就感。

主旨探讨之一

• 送别友人

• 通过描绘地形之险恶人事之凶险劝诫友人不要前往,表达对友人的担心、挽留、惜别之意。

主旨探讨之二

抒写心志

诗人初到京城,狂喜自信,踌躇满志。 但不久就受到排挤,内心块垒难消,故借写蜀道言仕途艰险。

主旨探讨之三

• 讽喻时政

•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告诫统治者警惕野心家据险叛乱 主旨探讨之四

• 倦于仕途

• “不如早还家”诗人以山之高危,壑之深险喻人事复杂,功业难建,高官要职不可攀,居高险自生,不如退隐。

6. 艺术欣赏

让学生根据老师对诗歌深入解读后,以“你认为这首诗的哪句最打动你或者让你感悟最深?为什么?”为问题,以此来导出本诗的艺术风格,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加上老师的补充,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会诗歌的鉴赏。

7. 指导诵读

最后,在课前让同学分小组,采用自我选定配乐的方式,在课堂上按小组诵读本诗,老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断句、语气上的纠正,对诗歌诵读和配乐进行点评,让学生自主学会体会本诗的韵律美;然后老师播放标准朗诵视频,让学生进行自我对比,感知其中差异,更好地理解本诗的感情。

8. 作业布置、能力迁移

背诵课文,以下作业二选一:

1) 选取任何一个角度,如该诗的艺术特点、诗歌主旨或其他角度,结合自身经

验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感悟。

2) 将《蜀道难》改写成一篇散文。

整个两堂课都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权,打破老师主导的局面,让学生讲出自己的心声,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就是我对本次课想要达到的目的。


相关文章

  • 蜀道难说课稿 1
  • 蜀道难说课稿 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蜀道难,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 课程标准,教材地位与学生情况的分析·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能够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略 ...查看


  • 蜀道难默写
  • <蜀道难>2006-2012年名句默写 1.(2012年山东卷)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 . 2.(2012年江苏卷)剑阁峥嵘而崔嵬, , . 3.(2012年上海卷)一夫当关, . 4.(2012 巅 , . 5.(2012 ...查看


  • 精品教案:[蜀道难]公开课优秀教案
  • 蜀道难 李白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 ...查看


  • [蜀道难]提示性默写
  • < 蜀道难>理解性默写 1. <蜀道难>开篇以蜀地方言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 2. <蜀道难>的主旨句,. 3. <蜀道难>中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4 ...查看


  • 李白[蜀道难]赏析
  • 摘要:<蜀道难>是伟大的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诗人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精神描绘了蜀道的艰险情状.李白作<蜀道难>一方面劝告友人蜀道艰险"不如早还家"另一方面寄托了功业难成.仕途艰险之意.李白以其 ...查看


  •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13新人教版必修3
  • <蜀道难>教学设计1 一. 课文悟读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 ...查看


  • 论被误会了的"蜀道难"
  • 摘  要:古代四川与外界的交通情况,公认的是"蜀道难".这是一个被文学代替史学的经典案例.古代有四通八达的"蜀道",说明古代四川对外交通并不"难",而且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对&q ...查看


  • 蜀道之"三叹"
  • 摘 要:<蜀道难>是李白描写蜀道艰难的名篇,文中共出现三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分别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仔细揣摩作者的情感. 关键词:蜀道:"三叹":揣摩:情感 ...查看


  • [蜀道难]公开课教案设计
  • <蜀道难>教案设计 [文本分析] <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最具代表性的诗作之一.这首诗描写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诗中想象奇特.丰富,气势宏伟.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