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台儿庄战役真相

鲜为人知的台儿庄战役真相

把台儿庄战役视作“桂系抗战”之典范,乃是大错特错。

李宗仁重宣传,声名远播;汤恩伯部中央军英勇作战,反受诬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八年抗战终于胜利结束。但抗战史的遮蔽与还原,却才刚刚开始,且迄今未能完成——如作为中国首次对日大捷,关于台儿庄战役的误读就很多。最典型者,莫若李宗仁因此战声名远扬,而另一位主要指挥官汤恩伯,虽功勋卓著,却饱受诬责。

这种诬责,主要来自李宗仁晚年所口述之回忆录。李氏称:台儿庄战役,在孙连仲部损失惨重,急需救援时,他“严令汤恩伯军团迅速南下, 夹击敌军, 三令五申之后, 汤军团仍在姑婆山区逡巡不进。”以至李宗仁“训诫汤军团长说, 如再不听军令, 致误戎机,当照韩复榘的前例严办。汤军团才全师南下。然此时台儿庄的守军已伤亡殆尽。”①后来,常有人视汤恩伯此举为保存实力,或畏敌避战。

汤恩伯在台儿庄战役中任第20军团军团长,辖三个军,总兵力7.2万余人,装备精良。1938年3月中旬,蒋介石将第20军团划归第五战区,参战台儿庄。李宗仁给汤恩伯部下的第一道命令是:“第4师先头之一部,应即开滕县附近增援。”第4师随即前往滕县救援,在路上与日军第63联队遭遇,激战于龙山、虎山一带。

至3月21日,李宗仁再次命令第20军团“应集中主力于峄县东侧及枣庄西北方焦山头附近一带山地,于3月24日拂晓全线开始进攻,务先击破峄、枣之敌,向临城、沙沟两地附近侧击……”第20军团也遵令,参与峄县、枣庄等地反攻。显然,作为中央军的汤恩伯部对李宗仁的命令并无抗拒。②

此后汤恩伯之所以未能立即开往

台儿庄支援孙连仲,乃是事出有因

——汤若径直南下,势必将使所部陷

入日军夹击,非独不能支援孙连仲,

反将牵累整个战局。故汤恩伯采取迂

回战术,消除临沂方向的危险后,才

南下台儿庄。此即行政院所说,“汤

军团长恩伯指挥主力军队,迂回枣峄

等处,侧击敌军,获取胜利之基

础。”③可知李宗仁对汤恩伯的指

责,乃是无中生有。

其实,真相极易明了。同属桂系

领袖之白崇禧,晚年在台湾接受中研

院访谈,曾明确言及:“汤恩伯司令

用兵适宜,当敌攻击台儿庄之际,迅

速抽调进攻峄县而逞胶着状态之兵

力,反包围台儿庄之敌人与孙连仲部

相呼应,同时,并调关麟征、周碞二李宗仁(左)、白崇禧(右)在台儿庄战役时留影。部击破敌人由临沂派来解围台儿庄之

沂州支队,于任务完成后,仍回师台儿庄,此为其用兵灵活、合适之处。”④奈何在台之白崇禧,其议论,远不如回归大陆之李宗仁影响深远。

此役被长期烙上“桂系”标签,但参战主力实乃中央军与西北军

台儿庄战役中,在汤恩伯与中央军战绩被低估的同时,李宗仁和桂军发挥的作用则被放大。台儿庄战役开始阶段的滕县保卫战,参战国军为第2集团军第122、124师,此为王铭章指挥的川军。到了临沂保卫战,国军方面为第40、59军,这是庞炳勋、张自忠率领的西北军。

在关键的台儿庄保卫战中,与日军血战的孙连仲所部第2集团军,也属西北军。孙连仲4月5日给蒋介石的电报中说,“……连日激战, 结果第27 师仅余战斗员千余人, 第31师千余人, 第30师2千余人,独立第4旅2千余人。负伤官兵之未退出者, 誓与阵地偕亡, 杀声振天, 足寒敌胆……”战后统计,第2集团军伤亡2万余人,功勋卓著。⑤

汤恩伯非但没有瞧不起这些“杂牌军”,反而主动与他们合作。如在滕县失守后,汤

恩伯即命参谋官找到张自忠、庞炳勋,“双方确定了相互通信联络的具体办法,并决定由第二十军团兵站支援庞、张两军步机枪子弹40万发,以补充他们弹药的不足。”⑥汤恩伯与孙连仲的“里应外合”,更是制胜关键。正如历史学者韩信夫所言,“没有孙集团军在台儿庄坚持阵地战,便没有台儿庄的胜利;同样,没有汤军团在台儿庄侧背的运动战,也不可能有台儿庄的胜利。它们在台儿庄战役中一守一攻,相辅相成。”⑦

至于李宗仁所属的桂军,李品仙的第11集团军、廖磊的第21集团军,奉命在津浦线南段一带坚守,防备、监视日军救援部队。不过,在淮河北岸小胜日军的,却是于学忠的51军,属东北军系统。⑧综上,对于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桂军固有其功劳,但远非主力。

战后论功行赏,孙连仲、汤恩伯、冯安邦等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其他参战将领,被授予四等宝鼎勋章、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勋章等,被授勋者无一人出自桂军。显然,将台儿庄战役贴上“桂系”标签,是不符合史实的。

至于该役之捷的具体成色,军令部部长徐永昌曾如此向蒋介石报告:“台庄之捷,固由于我之将士用命,而亦由敌之不即增援;敌之不即增援,非其实力不足,一以留兵备

俄,一以意见纷歧。”⑨

1938年4月,台儿庄战役期间的孙连仲(中)在指挥作战。

注释:

①《李宗仁回忆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535页。②⑤史军:《偏师往事——第20军团台儿庄战记》,《国际展望》2005年第17期。③⑦⑧:韩信夫:《鏖兵台儿庄》,重庆出版社2008年,第225、3页,以及第33—44页。④(台)中研院近史所/编印:《白崇禧先生访问记录》(上),1985。⑥付勇、潘家德:《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的合

作》,《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⑨(台)中研院:《徐永昌先生函电言论集》,P65-67。

鲜为人知的台儿庄战役真相

把台儿庄战役视作“桂系抗战”之典范,乃是大错特错。

李宗仁重宣传,声名远播;汤恩伯部中央军英勇作战,反受诬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八年抗战终于胜利结束。但抗战史的遮蔽与还原,却才刚刚开始,且迄今未能完成——如作为中国首次对日大捷,关于台儿庄战役的误读就很多。最典型者,莫若李宗仁因此战声名远扬,而另一位主要指挥官汤恩伯,虽功勋卓著,却饱受诬责。

这种诬责,主要来自李宗仁晚年所口述之回忆录。李氏称:台儿庄战役,在孙连仲部损失惨重,急需救援时,他“严令汤恩伯军团迅速南下, 夹击敌军, 三令五申之后, 汤军团仍在姑婆山区逡巡不进。”以至李宗仁“训诫汤军团长说, 如再不听军令, 致误戎机,当照韩复榘的前例严办。汤军团才全师南下。然此时台儿庄的守军已伤亡殆尽。”①后来,常有人视汤恩伯此举为保存实力,或畏敌避战。

汤恩伯在台儿庄战役中任第20军团军团长,辖三个军,总兵力7.2万余人,装备精良。1938年3月中旬,蒋介石将第20军团划归第五战区,参战台儿庄。李宗仁给汤恩伯部下的第一道命令是:“第4师先头之一部,应即开滕县附近增援。”第4师随即前往滕县救援,在路上与日军第63联队遭遇,激战于龙山、虎山一带。

至3月21日,李宗仁再次命令第20军团“应集中主力于峄县东侧及枣庄西北方焦山头附近一带山地,于3月24日拂晓全线开始进攻,务先击破峄、枣之敌,向临城、沙沟两地附近侧击……”第20军团也遵令,参与峄县、枣庄等地反攻。显然,作为中央军的汤恩伯部对李宗仁的命令并无抗拒。②

此后汤恩伯之所以未能立即开往

台儿庄支援孙连仲,乃是事出有因

——汤若径直南下,势必将使所部陷

入日军夹击,非独不能支援孙连仲,

反将牵累整个战局。故汤恩伯采取迂

回战术,消除临沂方向的危险后,才

南下台儿庄。此即行政院所说,“汤

军团长恩伯指挥主力军队,迂回枣峄

等处,侧击敌军,获取胜利之基

础。”③可知李宗仁对汤恩伯的指

责,乃是无中生有。

其实,真相极易明了。同属桂系

领袖之白崇禧,晚年在台湾接受中研

院访谈,曾明确言及:“汤恩伯司令

用兵适宜,当敌攻击台儿庄之际,迅

速抽调进攻峄县而逞胶着状态之兵

力,反包围台儿庄之敌人与孙连仲部

相呼应,同时,并调关麟征、周碞二李宗仁(左)、白崇禧(右)在台儿庄战役时留影。部击破敌人由临沂派来解围台儿庄之

沂州支队,于任务完成后,仍回师台儿庄,此为其用兵灵活、合适之处。”④奈何在台之白崇禧,其议论,远不如回归大陆之李宗仁影响深远。

此役被长期烙上“桂系”标签,但参战主力实乃中央军与西北军

台儿庄战役中,在汤恩伯与中央军战绩被低估的同时,李宗仁和桂军发挥的作用则被放大。台儿庄战役开始阶段的滕县保卫战,参战国军为第2集团军第122、124师,此为王铭章指挥的川军。到了临沂保卫战,国军方面为第40、59军,这是庞炳勋、张自忠率领的西北军。

在关键的台儿庄保卫战中,与日军血战的孙连仲所部第2集团军,也属西北军。孙连仲4月5日给蒋介石的电报中说,“……连日激战, 结果第27 师仅余战斗员千余人, 第31师千余人, 第30师2千余人,独立第4旅2千余人。负伤官兵之未退出者, 誓与阵地偕亡, 杀声振天, 足寒敌胆……”战后统计,第2集团军伤亡2万余人,功勋卓著。⑤

汤恩伯非但没有瞧不起这些“杂牌军”,反而主动与他们合作。如在滕县失守后,汤

恩伯即命参谋官找到张自忠、庞炳勋,“双方确定了相互通信联络的具体办法,并决定由第二十军团兵站支援庞、张两军步机枪子弹40万发,以补充他们弹药的不足。”⑥汤恩伯与孙连仲的“里应外合”,更是制胜关键。正如历史学者韩信夫所言,“没有孙集团军在台儿庄坚持阵地战,便没有台儿庄的胜利;同样,没有汤军团在台儿庄侧背的运动战,也不可能有台儿庄的胜利。它们在台儿庄战役中一守一攻,相辅相成。”⑦

至于李宗仁所属的桂军,李品仙的第11集团军、廖磊的第21集团军,奉命在津浦线南段一带坚守,防备、监视日军救援部队。不过,在淮河北岸小胜日军的,却是于学忠的51军,属东北军系统。⑧综上,对于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桂军固有其功劳,但远非主力。

战后论功行赏,孙连仲、汤恩伯、冯安邦等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其他参战将领,被授予四等宝鼎勋章、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勋章等,被授勋者无一人出自桂军。显然,将台儿庄战役贴上“桂系”标签,是不符合史实的。

至于该役之捷的具体成色,军令部部长徐永昌曾如此向蒋介石报告:“台庄之捷,固由于我之将士用命,而亦由敌之不即增援;敌之不即增援,非其实力不足,一以留兵备

俄,一以意见纷歧。”⑨

1938年4月,台儿庄战役期间的孙连仲(中)在指挥作战。

注释:

①《李宗仁回忆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535页。②⑤史军:《偏师往事——第20军团台儿庄战记》,《国际展望》2005年第17期。③⑦⑧:韩信夫:《鏖兵台儿庄》,重庆出版社2008年,第225、3页,以及第33—44页。④(台)中研院近史所/编印:《白崇禧先生访问记录》(上),1985。⑥付勇、潘家德:《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的合

作》,《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⑨(台)中研院:《徐永昌先生函电言论集》,P65-67。


相关文章

  • 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美双方军力部署真相回顾(大组图)
  • 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美双方军力部署真相回顾(大组图) 图:电影<上甘岭>女英雄"王兰"原型.王清珍在上甘岭战役结束后荣立二等功.这是她 1953年在朝鲜留下的照片. 一些台湾人经常鼓噪着美军如何强大,连美军败 ...查看


  • 三国演义最大的骗局,温酒斩华雄之人根本不是关羽,真相另有其人
  • 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关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关羽一生以勇猛著称,说到关羽最经典的战役,很多人都会提到温酒斩华雄.但是这场战役事实上并不是关羽打的,而是孙坚打的,我们都被欺骗了,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老先生把孙坚换成了关羽,于是才有了这 ...查看


  • 用技巧解答2010年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
  • 2010年的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新课标版)存在着一定的偏题难题,学生做起来不是很顺手.有的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考下来抱怨说: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只为高考,谁想到新(新课标版)高考的头一年的选择题竟然这么难,高考这一次错的选择题比高三一年任何一次考试 ...查看


  • 抗美援朝文章集锦(三)
  • [专题]抗美援朝文章列表 三险三奇---记志愿军116师突破临津江战斗06-02 美国人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会打不下来?03-21 英军"王牌"的覆灭-中国军队朝鲜战场血耻11-16 中国为什么必须打朝鲜战争10- ...查看


  • 鹅妈妈童谣
  • 当前位置: 出版图书> 亲子少儿> 儿童文学> 鹅妈妈童谣 8.0 13人评分 字数:2.7万 点击:63.7万 分类: 儿童文学 标签: 儿童 故事 用户还喜欢 烽烟记忆--军事迷必知的60场经典战役 赵渊编 <军 ...查看


  • 莫斯科保卫战那个冬天不太冷
  • 2012-01-10 12:10:05 来源:中国网有14人参与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德军第2坦克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曾将兵败莫斯科城归咎于俄罗斯的严冬.其实,1941年11月4日莫斯科近郊的最低气温只有零下7度,而11月8日的最低温度是零度 ...查看


  • 中国史名词解释
  • 黄埔军校,全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创建于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期间.是中华民国时期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苏联派来数十名优秀军事干部担任教育工作,并提供 ...查看


  • 互联网走进战国时代
  • 互联网商业化20年,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业机会,也将商战带入轰轰烈烈的新战场.一时间短兵相接,硝烟四起.互联网进入战国时代,互联网企业都争做割据一方的诸侯,争霸市场. 攻城战:秒杀传统市场 现实中的攻城战,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战争模 ...查看


  • 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类电子书在线阅读
  • 中日大决战作者:佚名 内容简介:1937年7月7日. 日军在中国的驻屯军步兵第1联队一部,在芦沟桥附近同中国军队驻守该地区的二十九军第37师219团一部发生激战. 顿时,日本军方一... 时间: 2011-6-19 13:13:00 点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