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框架与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第四单元)知识点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地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世界观】(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规律)。

补充: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关系和地位、产品分配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世界观】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必须得生活资料。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坚持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点。②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五、人的价值★

【世界观】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社会价值)。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自我价值)。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社会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每个人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的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结底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贡献,但最根本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方法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的客观条件,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实现我们的价值。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持坚定的信念;拥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导。

六、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的原理)★★★

【世界观】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1、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影响对事物的认识与评价;影响改造世界的活动,选择正确--取得成功,选择错误—遭到失败)

2、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选择不同)

【方法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七、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的标准)★★★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补充: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是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的。

八、如何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⑴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⑵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⑶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

⑷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没有冲突时,要把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九、如何创造和实现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2)、实现人生价值,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实现人生价值,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全面、矛盾的观点)→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否认矛盾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第四单元)知识点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地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世界观】(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规律)。

补充: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关系和地位、产品分配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世界观】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必须得生活资料。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坚持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点。②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五、人的价值★

【世界观】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社会价值)。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自我价值)。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社会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每个人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的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结底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贡献,但最根本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方法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的客观条件,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实现我们的价值。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持坚定的信念;拥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导。

六、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的原理)★★★

【世界观】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1、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影响对事物的认识与评价;影响改造世界的活动,选择正确--取得成功,选择错误—遭到失败)

2、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选择不同)

【方法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七、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的标准)★★★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补充: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是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的。

八、如何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⑴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⑵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⑶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

⑷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没有冲突时,要把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九、如何创造和实现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2)、实现人生价值,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实现人生价值,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全面、矛盾的观点)→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否认矛盾的观点)


相关文章

  • [理论研究]从PPE复合设置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进一步借鉴和吸收PPE复合设置的内在优势,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置于哲学.政治与经济三大学科的共同关照之下,为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新的成长点和创新点. 近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推进PPE复合专业的建设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所谓PPE复合专业,即哲 ...查看


  • 考研政治:辩证唯物论高效复习框架
  •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考研政治:辩证唯物论高效复习框架 辩证唯物论在历年考研真题中出现的机率是百分之百.但是这一块的知识点很是繁多,怎么复习呢? 考研专家为大家整理了复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框架,以便于广大考生高效复习. 辩证 ...查看


  •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研究理路_比较的视角
  • 求索 2008/3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研究理路 比较的视角 李义松 吴国振 摘 要: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具有自身特定的语境, 这决定了 纯粹! 研究方法的必要性.文章对中西政治思想的渊源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 对国内学界已有研究的方法及其缺陷进 ...查看


  • 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方法
  • 摘要: 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方法可以细分为诠释的方法和转换的方法两个部分.诠释的方法以朱熹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为例,借助黄俊杰先生提出的"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主要探讨了中国哲学典籍英译 ...查看


  •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第一.马克思实践观产生的历史渊源 实践属于人的活动.在欧洲哲学史上,古希腊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中都提出过实践概念和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见解.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西方哲学史上思想家的实践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创见.这是西方传统文化传承 ...查看


  • 论中国政治研究中的建构主义途径
  • 社会科学 2008年第11期王礼鑫:论中国政治研究中的建构主义途径 论中国政治研究中的建构主义途径 王礼鑫* 摘 要:建构主义是政治学理论中近年来兴起的新的研究途径.西方新制度主义政 治学研究对观念的重视,推动了中国政治学者开展建构主义性质 ...查看


  • 哲学框架图
  • 领航·导航考研内部高分讲义系列之一领航· 马克思主义哲学框架图 编写说明: 本讲义为领航·导航政治状元(93分),根据张俊芳教授哲学强化班讲义.张俊芳教授历年强化班本讲义为领航·导航政治状元(93 的课堂增补内容以及<张俊芳考研政治应 ...查看


  • 哲学第四单元总体框架
  •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框架 撰稿人:张大国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 一定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一定要遵循上层建筑一定 ...查看


  • 哲学的基本概念与入门
  • 哲学的基本概念与入门 哲学语句总是在一句话上. 体现出某种复杂关系. 让人去思考. 这本身就是一种完善自己精神质量于帮助他人完善思想的行为. 比如:意义的意义是什么? 这种问题. 这种思想上要求不断完美的存在. 给予哲学者本身一种追求的思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