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成长的关系

作者:司公奇潘杰义曹建东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年06期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08)04-0142-06

  企业是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复杂开放系统,企业的成长是企业与环境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演化,动态适应的过程。而如今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灵活性、适应性、反应性和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中小企业要实现持续成长的目标,就必须对外部环境的变动保持高度的敏感,及时感知和接受环境变动的信息,并通过企业的创新和变革对变动做出反应,保持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匹配。因此,企业的社会资本逐渐成为中小企业成长的一个研究视角。然而,社会资本作为企业建立在信任和规范基础上的社会关系网络(包括企业内部网络和企业外部网络),是否有助于促进企业环境适应能力的提升?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是否能够带来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对此,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发表相关的实证研究成果。为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本文将社会资本、环境适应能力和企业成长绩效整合在一个理论模型中,通过对企业的调查和实证分析,来检验理论假设和概念模型的合理性。希望可以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借鉴和帮助。

  1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推演

  1.1企业社会资本

  企业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内、外部资源的交换才能完成整个经营活动[1],这种在所处的网络结构中交换资源的行为就是社会资本的最初概念。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最早由社会学家提出,主要用来研究人与人之间网络关系中所拥有的共同资源。此后,组织管理的学者将其导入组织行为的研究,认为企业在网络中的位置及关系都可能影响获取资源的能力,如果企业处在一个较好的网络关系中,企业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会更加丰富。而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对环境的响应能力,而且可以为企业取得好的经营绩效提供支撑。

  总体而言,企业的社会资本可以分为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内部社会资本(关系结合式的社会资本)是人们在企业内为共同目的一起工作、从企业内部获得利益的能力,可以提升组织内资源的交换、信息知识获取的质量及加强各组织间的凝聚力,进而提升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动的能力。外部社会资本(桥梁式的社会资本)是一种从企业外部获得利益的能力,有助于企业获得资源、增加企业在环境中的影响力、控制力及竞争力[2]。

  1.2环境适应能力

  企业的本质活动在于能提供适应市场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企业的适应能力就成为了企业持续成长的核心[3]。由于兴趣及观点的不同,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适应能力的定义也有着较大的差异。Weick(1982)指出,企业的适应性包括企业在环境变化时进行一系列的反应以把握和开拓未来的机会[4]。Lawrence和Dyer(1983)认为,企业适应力是管理者根据环境更改组织结构、过程或安排,以维持和改善组织性能的能力[5]。Child(1997)认为,适应力是企业本身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或创造环境的行为能力[6]。Tucminen、Rajala和Moller(2004)认为,企业适应力是在适应环境变化中进行高水平创新的状态[7]。刘洪(2004)指出,企业适应力就是企业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动进行判断、推理和学习,从而改变自身结构或行为的能力[8-9]。但总的来说,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适应力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应当在环境研究中来探讨企业的适应力。

  因此,本文认为,企业的适应力就是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所表现出的觉察能力、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1.3社会资本、环境适应能力与中小企业成长的研究假设

  中小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必须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保持密切的交往和联系,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那些被利益相关者认可的企业才能获取企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资源[10]。而外部社会资本作为企业建立在信任和规范基础上的外部社会关系网络,在信息、知识等资源获取与共享、集体行动和相互交往中的作用非常明显,能够为企业直接提供信息知识和互补的资源[11]。外部社会资本是企业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资源,企业可以通过其拥有的社会资本从外部获取企业成长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信息、知识、资金、商誉等[12]。企业与外部机构维持紧密及高频率的互动或交易关系,有助于获取和利用这些机构的知识,进而有利于产品的创新,增加技术的差异。Tsai和Ghoshal(1998)也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企业的社会资本,对企业获取市场和技术信息,推动员工间的交流和沟通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加速了产品的创新速度和提高了产品创新的效益[13]。基于前者的研究积累,本研究提出以下命题欲加以验证:

  H1:外部社会资本与企业的资源获取有正相关关系。

  H2:外部社会资本与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有正相关关系。

  环境适应能力是企业运用资源生产出适应市场要求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企业获取了各种资源之后,在企业各层级、各部门和员工之间有效沟通、协调与合作的情况下,通过合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有效创新后得到的。而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企业的内部社会资本不仅影响组织创新的发生,而且影响组织创新的程度[14]。同时良好的内部社会资本,特别是良好的信任关系可激发组织成员共同合作努力,以达成目标[15]。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命题欲加以验证:

  H3:内部社会资本与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有正相关关系。

  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以各种资源作为支撑[16]。对于实力薄弱、资源匮乏的中小企业来说,自身的资源很难满足其持续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因此,中小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对其环境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很多研究也证实了,中小企业对知识、信息、资金、人员的获取与企业环境适应能力有着极大的相关性。成功成长的中小企业是那些在动态和复杂的环境中,能够及时的从外部获取资源,并有效运用资源的企业。企业资源获取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有机整合和动态协调发展,共同推动着企业的成长。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决定了企业成长的基础,而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决定了企业成长的竞争优势[17]。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命题欲加以验证:

  H4:资源获取能力与企业环境适应能力有正相关关系。

  H5:资源获取能力与企业成长有正相关关系。

  中小企业成长的过程中面临来自产业内5种力量的约束,包括竞争者、供应商、顾客、替代品、潜在竞争者,这5种力量是企业微观经济环境中的基本角色[18]。除此之外,企业还将面临任务环境中各种力量的约束,如政府、行业协会、大学及科研机构等[19]。而无论是微观经济环境中的力量,还是任务环境中的力量都在纷繁复杂的动态平衡中运动,各个制衡的力量对企业成长构成实质性影响,要求企业要想成长就必须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只有那些对环境变化反应快捷且应对能力较强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命题欲加以验证:

  H6:环境适应能力与企业成长有正相关关系。

  2研究设计

  2.1研究框架

  本研究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前述的研究假设,确定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2.2变量的定义与衡量

  为确保测量工具的效度及信度,本研究的问卷设计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根据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设计了一份初步的调查问卷,根据这份初步的调查问卷,笔者与部分企业界人士就问卷的内容进行了深度访谈和预调查,并根据访谈者提供的意见对问卷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修正,最终确定了问卷调查内容。

  

  图1本文的研究框架

  2.2.1中小企业的内外部社会资本

  本研究衡量中小企业内外部社会资本的量表来自张方华和朱朝晖[20]、郭国庆和汪效凡[21]的研究。外部社会资本的量表包括纵向关系资本、横向关系资本、社会关系资本3个因素、10个问题项;内部社会资本的量表包括企业文化、企业纵向信任与合作程度、企业横向信任与合作程度3个因素、10个问题项。

  2.2.2中小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

  本研究衡量中小企业资源获取能力的量表以Amit和Schoemaker[22]、王迎军[23]、迟克莲[24]、张延峰和李垣[25]的研究为基础,将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定义为企业获取成长过程中必需的,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各类要素的效率和效果。量表中包括知识、信息、资金、人员获取4个因素、13个问题项。

  2.2.3中小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

  本研究衡量中小企业环境适应能力的量表以许萍和刘洪[26]的研究为基础,并结合中小企业特点,量表中包括觉察能力、行动能力和创新能力3个因素、15个问题项。

  2.2.4中小企业的成长绩效

  本研究衡量中小企业成长绩效的量表参考了贺远琼等[10]、郭蕊和张燕等[27]、贾生华和邬爱其[28]等人的研究成果,并考虑到通过问卷所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在量表中包括有形实体和无形能力2个因素、11个问题项。

  2.3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数据收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辅以部分企业的实地调研。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笔者在2007年3月至2007年5月间,选择了西安地区中小企业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167份,回收率为55.6%;其中有效问卷为138份,有效率为82.6%。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电子产业32份,占总数的23.1%;信息产业21份,占总数的15.2%;电力设备制造产业28份,占总数的20.2%;医药产业25份,占总数的18.1%;材料产业18份,占总数的13%;服务业14份,占总数的10.4%。

  2.4数据分析方法

  本研究首先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问卷进行了初步分析,从单变量分析到复杂的多变量分析,然后验证了所构造变量的有效度与可信性,笔者还借助AMOS4.0软件,对整个模型的拟和优度和模型中每条路径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2.5样本的信度与效度

  笔者首先通过SPSS软件分析检验了模型中5个变量的结构有效度和可信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各变量的因素分析累计解释量都大于Hair等人(1998)所建议的0.5[29],这说明本研究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而本研究所设定的各变量的Cronbach'a都大于0.7,这表明笔者所选取变量的可信度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因此,可以使用以上变量进行进一步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表1变量分析结果

  变量 变量所含因素分析

  α系数

   指标数目 累积解释量

  内部社会资本 2 0.79 0.76

  外部社会资本 3 0.83 0.81

  资源获取能力 4 0.76 0.80

  环境适应能力 3 0.74 0.79

  企业成长绩效 2 0.76 0.82

  3研究结果

  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变量以椭圆形来表示,观测变量则以矩形来表示。如何检验结构方程模型,不同学者使用不同的方法,但主要指标是一样的。Bagozzi和Yi[30]认为,必须从基本的适配标准(preliminary fit criteria)、整体模型适配度(overall model fit)以及模式内在结构适配度(fit of internal structure of model)三方面来检验整体理论模型。

  (1)基本的适配标准:该标准用来检测模式的误差、辨认问题或输入是否有误等,这可从衡量指标的衡量误差不能有负值及因素负荷量不能太低(低于0.5)或太高(高于0.95),并且是都达到显著水平来加以衡量。如表2所示,本研究各个潜在因素衡量指标的因素负荷量及误差衡量项均达显著水平,并符合标准要求。可知我们提出的理论模型总体上符合基本适配标准。

  

  图2本文的理论模型与参数结构

  

  (2)整体模型适配度:该指标用来检验整个模式与观察数据的适配程度,这方面的适合度衡量标准有多种指标,包括、RMSEA、MFI、TLI、CFI、GFI和AGFI。由于GFI、AGFI、NFI等三类指标常被批评受到样本容量的影响,而且在不同情况下,有各种各样的误差出现[31],因此本研究选取、RMSEA、TLI、CFI四类指标作为评价模型的拟合指数,判别标准取值分别在<5、RMSEA≤0.08、TLI≥0.9、CFI≥0.9情况下,均可认为模型是可以接受的。而本研究的值分别为=3.823、RMSEA=0.05、TLI=0.98、CFI=0.98均符合标准要求,可见本文理论模型的整体模型适配度是可以接受的。

  (3)模式内在结构适配度:该标准用以评估模式内估计参数的显著程度、各指标及潜在变项的信度等,这可从个别项目的信度是否在0.5以上、潜在变项的组成信度是否在0.7以上以及潜在变项的萃取变异量是否在0.5以上来评估。如表2所示,外部社会资本、内部社会资本、资源获取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成长绩效的组成信度分别为0.81、0.76、0.80、0.79、0.82,而萃取变异量分别为0.63、0.72、0.79、0.74、0.83均超过了最低的可接受水平,所以本研究所提出的整体理论模型有较好的内在结构适配度,可以用以检验相应的假设。

  理论模式的验证结果如表3所示。我们看到,假设H2、假设H3、假设H4、假设H5、假设H6获得了验证。而假设H1没有通过验证。本文将在下文对以上结果进行讨论。

  表3理论模型假设的验证情况

  

  路径系数 对应检验

  路径变量间的关系

  (标准化值)

  P值 假设结果

  γ11 外部社会资本→环境适应能力0.13 0.498H1 不支持

  γ12 外部社会资本→资源获取能力0.58*** 0.000H2 支持

  γ 21内部社会资本→环境适应能力0.56*** 0.000H3 支持

  β11 资源获取能力→环境适应能力0.63*** 0.000H4 支持

  β12 资源获取能力→企业成长绩效0.73*** 0.000H5 支持

  β21 环境适应能力→企业成长绩效0.63*** 0.000H6 支持

  注:路径系数为标准化值,…表示p<0.001,**表示p<0.01,*表示p<0.05

  本文验证后的影响关系模型如图3所示。

  

  图3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成长绩效关系

  4结果讨论与启示

  本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环境适应能力和成长绩效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明确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这两个变量在企业环境适应能力提升和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以西安地区中小企业的数据为依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本研究中笔者发现:(1)外部社会资本对资源获取之间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2)内部社会资本对环境适应能力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3)资源获取能力对环境适应能力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4)资源获取能力对企业成长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5)环境适应能力对企业成长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虽然外部社会资本对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没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但通过企业的资源获取,对企业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本研究的发现,初步揭示出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成长能力的作用机理:在中小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企业通过外部社会资本获取各种成长必需的资源,并在良好的内部社会资本作用下,实现资源在企业内部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从而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判断能力、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促使企业能够动态地与外部环境相匹配,提供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这一作用机理说明,社会资本要实现对中小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必须通过资源获取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执行才能达到其目的。也就是说如何有效利用和提升“社会资本—资源获取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成长绩效”关系链的作用,将对中小企业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研究对中国中小企业成长的相关理论及实践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中国中小企业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企业突破资源约束的重要条件,是企业适应环境要求的重要支撑。中小企业要实现持续成长的目标,一方面要克服企业的短视行为,为保证企业的成长进行社会资本投资;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企业社会资本的作用,要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企业社会资本的积累,并在积累过程中保持企业内外社会资本的平衡,通过充分运用内外部企业社会资本,提高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作者介绍:司公奇(1978-),男,陕西成阳人,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小企业成长、合作创新管理,西安 710072;潘杰义,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 710072;曹建东,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 710072。

作者:司公奇潘杰义曹建东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年06期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08)04-0142-06

  企业是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复杂开放系统,企业的成长是企业与环境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演化,动态适应的过程。而如今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灵活性、适应性、反应性和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中小企业要实现持续成长的目标,就必须对外部环境的变动保持高度的敏感,及时感知和接受环境变动的信息,并通过企业的创新和变革对变动做出反应,保持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匹配。因此,企业的社会资本逐渐成为中小企业成长的一个研究视角。然而,社会资本作为企业建立在信任和规范基础上的社会关系网络(包括企业内部网络和企业外部网络),是否有助于促进企业环境适应能力的提升?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是否能够带来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对此,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发表相关的实证研究成果。为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本文将社会资本、环境适应能力和企业成长绩效整合在一个理论模型中,通过对企业的调查和实证分析,来检验理论假设和概念模型的合理性。希望可以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借鉴和帮助。

  1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推演

  1.1企业社会资本

  企业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内、外部资源的交换才能完成整个经营活动[1],这种在所处的网络结构中交换资源的行为就是社会资本的最初概念。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最早由社会学家提出,主要用来研究人与人之间网络关系中所拥有的共同资源。此后,组织管理的学者将其导入组织行为的研究,认为企业在网络中的位置及关系都可能影响获取资源的能力,如果企业处在一个较好的网络关系中,企业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会更加丰富。而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对环境的响应能力,而且可以为企业取得好的经营绩效提供支撑。

  总体而言,企业的社会资本可以分为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内部社会资本(关系结合式的社会资本)是人们在企业内为共同目的一起工作、从企业内部获得利益的能力,可以提升组织内资源的交换、信息知识获取的质量及加强各组织间的凝聚力,进而提升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动的能力。外部社会资本(桥梁式的社会资本)是一种从企业外部获得利益的能力,有助于企业获得资源、增加企业在环境中的影响力、控制力及竞争力[2]。

  1.2环境适应能力

  企业的本质活动在于能提供适应市场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企业的适应能力就成为了企业持续成长的核心[3]。由于兴趣及观点的不同,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适应能力的定义也有着较大的差异。Weick(1982)指出,企业的适应性包括企业在环境变化时进行一系列的反应以把握和开拓未来的机会[4]。Lawrence和Dyer(1983)认为,企业适应力是管理者根据环境更改组织结构、过程或安排,以维持和改善组织性能的能力[5]。Child(1997)认为,适应力是企业本身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或创造环境的行为能力[6]。Tucminen、Rajala和Moller(2004)认为,企业适应力是在适应环境变化中进行高水平创新的状态[7]。刘洪(2004)指出,企业适应力就是企业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动进行判断、推理和学习,从而改变自身结构或行为的能力[8-9]。但总的来说,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适应力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应当在环境研究中来探讨企业的适应力。

  因此,本文认为,企业的适应力就是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所表现出的觉察能力、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1.3社会资本、环境适应能力与中小企业成长的研究假设

  中小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必须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保持密切的交往和联系,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那些被利益相关者认可的企业才能获取企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资源[10]。而外部社会资本作为企业建立在信任和规范基础上的外部社会关系网络,在信息、知识等资源获取与共享、集体行动和相互交往中的作用非常明显,能够为企业直接提供信息知识和互补的资源[11]。外部社会资本是企业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资源,企业可以通过其拥有的社会资本从外部获取企业成长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信息、知识、资金、商誉等[12]。企业与外部机构维持紧密及高频率的互动或交易关系,有助于获取和利用这些机构的知识,进而有利于产品的创新,增加技术的差异。Tsai和Ghoshal(1998)也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企业的社会资本,对企业获取市场和技术信息,推动员工间的交流和沟通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加速了产品的创新速度和提高了产品创新的效益[13]。基于前者的研究积累,本研究提出以下命题欲加以验证:

  H1:外部社会资本与企业的资源获取有正相关关系。

  H2:外部社会资本与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有正相关关系。

  环境适应能力是企业运用资源生产出适应市场要求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企业获取了各种资源之后,在企业各层级、各部门和员工之间有效沟通、协调与合作的情况下,通过合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有效创新后得到的。而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企业的内部社会资本不仅影响组织创新的发生,而且影响组织创新的程度[14]。同时良好的内部社会资本,特别是良好的信任关系可激发组织成员共同合作努力,以达成目标[15]。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命题欲加以验证:

  H3:内部社会资本与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有正相关关系。

  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以各种资源作为支撑[16]。对于实力薄弱、资源匮乏的中小企业来说,自身的资源很难满足其持续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因此,中小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对其环境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很多研究也证实了,中小企业对知识、信息、资金、人员的获取与企业环境适应能力有着极大的相关性。成功成长的中小企业是那些在动态和复杂的环境中,能够及时的从外部获取资源,并有效运用资源的企业。企业资源获取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有机整合和动态协调发展,共同推动着企业的成长。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决定了企业成长的基础,而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决定了企业成长的竞争优势[17]。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命题欲加以验证:

  H4:资源获取能力与企业环境适应能力有正相关关系。

  H5:资源获取能力与企业成长有正相关关系。

  中小企业成长的过程中面临来自产业内5种力量的约束,包括竞争者、供应商、顾客、替代品、潜在竞争者,这5种力量是企业微观经济环境中的基本角色[18]。除此之外,企业还将面临任务环境中各种力量的约束,如政府、行业协会、大学及科研机构等[19]。而无论是微观经济环境中的力量,还是任务环境中的力量都在纷繁复杂的动态平衡中运动,各个制衡的力量对企业成长构成实质性影响,要求企业要想成长就必须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只有那些对环境变化反应快捷且应对能力较强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命题欲加以验证:

  H6:环境适应能力与企业成长有正相关关系。

  2研究设计

  2.1研究框架

  本研究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前述的研究假设,确定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2.2变量的定义与衡量

  为确保测量工具的效度及信度,本研究的问卷设计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根据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设计了一份初步的调查问卷,根据这份初步的调查问卷,笔者与部分企业界人士就问卷的内容进行了深度访谈和预调查,并根据访谈者提供的意见对问卷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修正,最终确定了问卷调查内容。

  

  图1本文的研究框架

  2.2.1中小企业的内外部社会资本

  本研究衡量中小企业内外部社会资本的量表来自张方华和朱朝晖[20]、郭国庆和汪效凡[21]的研究。外部社会资本的量表包括纵向关系资本、横向关系资本、社会关系资本3个因素、10个问题项;内部社会资本的量表包括企业文化、企业纵向信任与合作程度、企业横向信任与合作程度3个因素、10个问题项。

  2.2.2中小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

  本研究衡量中小企业资源获取能力的量表以Amit和Schoemaker[22]、王迎军[23]、迟克莲[24]、张延峰和李垣[25]的研究为基础,将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定义为企业获取成长过程中必需的,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各类要素的效率和效果。量表中包括知识、信息、资金、人员获取4个因素、13个问题项。

  2.2.3中小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

  本研究衡量中小企业环境适应能力的量表以许萍和刘洪[26]的研究为基础,并结合中小企业特点,量表中包括觉察能力、行动能力和创新能力3个因素、15个问题项。

  2.2.4中小企业的成长绩效

  本研究衡量中小企业成长绩效的量表参考了贺远琼等[10]、郭蕊和张燕等[27]、贾生华和邬爱其[28]等人的研究成果,并考虑到通过问卷所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在量表中包括有形实体和无形能力2个因素、11个问题项。

  2.3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数据收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辅以部分企业的实地调研。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笔者在2007年3月至2007年5月间,选择了西安地区中小企业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167份,回收率为55.6%;其中有效问卷为138份,有效率为82.6%。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电子产业32份,占总数的23.1%;信息产业21份,占总数的15.2%;电力设备制造产业28份,占总数的20.2%;医药产业25份,占总数的18.1%;材料产业18份,占总数的13%;服务业14份,占总数的10.4%。

  2.4数据分析方法

  本研究首先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问卷进行了初步分析,从单变量分析到复杂的多变量分析,然后验证了所构造变量的有效度与可信性,笔者还借助AMOS4.0软件,对整个模型的拟和优度和模型中每条路径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2.5样本的信度与效度

  笔者首先通过SPSS软件分析检验了模型中5个变量的结构有效度和可信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各变量的因素分析累计解释量都大于Hair等人(1998)所建议的0.5[29],这说明本研究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而本研究所设定的各变量的Cronbach'a都大于0.7,这表明笔者所选取变量的可信度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因此,可以使用以上变量进行进一步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表1变量分析结果

  变量 变量所含因素分析

  α系数

   指标数目 累积解释量

  内部社会资本 2 0.79 0.76

  外部社会资本 3 0.83 0.81

  资源获取能力 4 0.76 0.80

  环境适应能力 3 0.74 0.79

  企业成长绩效 2 0.76 0.82

  3研究结果

  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变量以椭圆形来表示,观测变量则以矩形来表示。如何检验结构方程模型,不同学者使用不同的方法,但主要指标是一样的。Bagozzi和Yi[30]认为,必须从基本的适配标准(preliminary fit criteria)、整体模型适配度(overall model fit)以及模式内在结构适配度(fit of internal structure of model)三方面来检验整体理论模型。

  (1)基本的适配标准:该标准用来检测模式的误差、辨认问题或输入是否有误等,这可从衡量指标的衡量误差不能有负值及因素负荷量不能太低(低于0.5)或太高(高于0.95),并且是都达到显著水平来加以衡量。如表2所示,本研究各个潜在因素衡量指标的因素负荷量及误差衡量项均达显著水平,并符合标准要求。可知我们提出的理论模型总体上符合基本适配标准。

  

  图2本文的理论模型与参数结构

  

  (2)整体模型适配度:该指标用来检验整个模式与观察数据的适配程度,这方面的适合度衡量标准有多种指标,包括、RMSEA、MFI、TLI、CFI、GFI和AGFI。由于GFI、AGFI、NFI等三类指标常被批评受到样本容量的影响,而且在不同情况下,有各种各样的误差出现[31],因此本研究选取、RMSEA、TLI、CFI四类指标作为评价模型的拟合指数,判别标准取值分别在<5、RMSEA≤0.08、TLI≥0.9、CFI≥0.9情况下,均可认为模型是可以接受的。而本研究的值分别为=3.823、RMSEA=0.05、TLI=0.98、CFI=0.98均符合标准要求,可见本文理论模型的整体模型适配度是可以接受的。

  (3)模式内在结构适配度:该标准用以评估模式内估计参数的显著程度、各指标及潜在变项的信度等,这可从个别项目的信度是否在0.5以上、潜在变项的组成信度是否在0.7以上以及潜在变项的萃取变异量是否在0.5以上来评估。如表2所示,外部社会资本、内部社会资本、资源获取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成长绩效的组成信度分别为0.81、0.76、0.80、0.79、0.82,而萃取变异量分别为0.63、0.72、0.79、0.74、0.83均超过了最低的可接受水平,所以本研究所提出的整体理论模型有较好的内在结构适配度,可以用以检验相应的假设。

  理论模式的验证结果如表3所示。我们看到,假设H2、假设H3、假设H4、假设H5、假设H6获得了验证。而假设H1没有通过验证。本文将在下文对以上结果进行讨论。

  表3理论模型假设的验证情况

  

  路径系数 对应检验

  路径变量间的关系

  (标准化值)

  P值 假设结果

  γ11 外部社会资本→环境适应能力0.13 0.498H1 不支持

  γ12 外部社会资本→资源获取能力0.58*** 0.000H2 支持

  γ 21内部社会资本→环境适应能力0.56*** 0.000H3 支持

  β11 资源获取能力→环境适应能力0.63*** 0.000H4 支持

  β12 资源获取能力→企业成长绩效0.73*** 0.000H5 支持

  β21 环境适应能力→企业成长绩效0.63*** 0.000H6 支持

  注:路径系数为标准化值,…表示p<0.001,**表示p<0.01,*表示p<0.05

  本文验证后的影响关系模型如图3所示。

  

  图3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成长绩效关系

  4结果讨论与启示

  本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环境适应能力和成长绩效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明确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这两个变量在企业环境适应能力提升和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以西安地区中小企业的数据为依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本研究中笔者发现:(1)外部社会资本对资源获取之间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2)内部社会资本对环境适应能力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3)资源获取能力对环境适应能力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4)资源获取能力对企业成长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5)环境适应能力对企业成长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虽然外部社会资本对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没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但通过企业的资源获取,对企业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本研究的发现,初步揭示出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成长能力的作用机理:在中小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企业通过外部社会资本获取各种成长必需的资源,并在良好的内部社会资本作用下,实现资源在企业内部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从而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判断能力、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促使企业能够动态地与外部环境相匹配,提供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这一作用机理说明,社会资本要实现对中小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必须通过资源获取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执行才能达到其目的。也就是说如何有效利用和提升“社会资本—资源获取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成长绩效”关系链的作用,将对中小企业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研究对中国中小企业成长的相关理论及实践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中国中小企业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企业突破资源约束的重要条件,是企业适应环境要求的重要支撑。中小企业要实现持续成长的目标,一方面要克服企业的短视行为,为保证企业的成长进行社会资本投资;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企业社会资本的作用,要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企业社会资本的积累,并在积累过程中保持企业内外社会资本的平衡,通过充分运用内外部企业社会资本,提高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作者介绍:司公奇(1978-),男,陕西成阳人,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小企业成长、合作创新管理,西安 710072;潘杰义,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 710072;曹建东,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 710072。


相关文章

  • 社会网络理论及其在企业研究中的应用
  • 作者:姚小涛席酉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年12期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45X(2003)03-0022-06 一.社会网络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其与企业成长的关系 社会网络理论20世纪50- ...查看


  • 当代中国私营资本的产权制度特征
  • 内容摘要:可以说,中国目前的私营资本,具备了私有的基本性质,但还不是纯粹的私有:具备了资本的基本属性,但还不是完全的资本.中国私营资本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其他许多问题,在管理上和成长中遇到的许多局限,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这种产权制度特征相联系. ...查看


  • 浅谈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 浅谈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摘要: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由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新也成为管理的主旋律.对西方管 理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提 高, 是实现管理飞跃的必由之路. 代理和公司治理结构 ...查看


  • 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变革
  • 中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变革 北京捷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总经理 何洋 自然界中的幸存者不是最强悍的物种也不是最智慧的物种,而是那些最能应对变化的物种. -- 查尔斯 • 达尔文 家族企业(Family Enterprise )是指为一个 ...查看


  • 自学考试[创业理论与实务]复习必看内容
  • 章一章 创业的基础知识 1.创业是一个创造增长财富的动态过程. 2.创业是一种管理方式,是对机会的追逐,与当时控制的资源无关. 创业是一种思考揄和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是机会驱动注重方法和与领导相平衡3. 4.创业是一个发现机会和捕捉机会并 ...查看


  • 论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
  • 作者:华桂宏周家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 1998年04期 经济发展不仅仅是指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结构演进与制度创新,其中,结构演进又是经济发展的内核.经济发展的市场表征应该是资源配置过程中所呈现的长期性收益递增趋势,本文所要论证和说明的主 ...查看


  • 人力资源 管理课后题答案
  • 人力资源管理 1."海底捞"的竞争优势与员工队伍状况是什么关系?4."海底捞"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1."海底捞"的竞争优势与员工队伍状况是什么关系? &quo ...查看


  •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研究
  •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研究 作者:蒋苹 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步健全了造价咨询企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部先后出台了部令 150 号<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和 149 号<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 ...查看


  •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文件
  • 湖北省人民政府文件 鄂政发[2011]63号 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催生产业.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着越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