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特征

浅析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特征

摘要:证券市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经济产物,在一般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证券市场的建立过程是一种市场的纯自发行为,主要目的是提高资本配置资源的效率。中国的证券市场建立有自己的时代背景,依托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土壤,以改革开放为历史背景,公有制经济为市场基础,国有企业为服务主体,弱式有效为基本现状,政策干预强为普遍观点,同时兼具有过度投机的市场参与者行为特征。证券市场是最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形态,因此是市场经济下有效集资的一种方式,认识一国证券市场的特征对于制定政策,合理配置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证券市场成立二十多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特有的特征和备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基本特征;问题

中国当代的证券市场,一般把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作为发展的起点,仅仅走过了20多年的短暂历程,这与国外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相去甚远。因此,对中国的证券市场及整个资本市场而言,时间经历短、制度不完善、市场波动大、政策干预强、参与者普遍不专业成为了主要的基本特征。有鉴于此,分析中国的证券市场特征,为市场参与提供指导,绝不能仅仅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来照搬,更要慎重地考虑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市场基本特征、经济结构、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以及政府对资本市场的干预程度。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背景

首先,中国证券市场的出现是在国家进行经济制度改革的尝试背景下诞生的,而大多数西方国家证券市场是在国内私有企业和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产物,是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没有90年代领导人的勇敢尝试,中国的证券市场仍将处在萌芽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会如此迅速。因此,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需求下应运而生的,存在和资本主义证券市场完全不同的经济特征。

其次,证券市场建立的体系基础与发达证券市场不同。我国的证券市场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之上,它的基本形态特征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态并存。比较成熟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在以私有制为主的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证券市场具有它们所对应的市场经济特征的本质表现,我国的证券市场成立的基础决定了它为谁服务、受谁的控制,服务的对象和目的必然与资本主义证券市场有很大的差别。

再次,建立证券市场的初始动机不同。发达资本主义建立证券市场是为了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加速市场中的剩余资金流动,为市场经济提供新鲜血液,促进社会再生产。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初始目标是为了更好的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服务,方便国有企业吸收社会的闲余资金,加快国企的现代化改革,以雄厚的资金为基础,培养市场竞争力。因此,我国的证券市场运行更偏向于国家行为,或者说是政府控制下的市场行为占据市场比例的一半以上,毕竟是他们控制着证券市场上的资金,自然像股票发行、上市融资、监管之类的工作落在了政府掌管下的金融机构的手中。而在国外这些经济活动大部分是私有企业的民间行为,政府仅仅是从中调控的一个环节。

最后,证券市场体系运作的性质不同。证券市场的特点使得它本身更加接近于竞争性市场,因为股票、期货、债券都是标准化商品,交易连续且市场参与者包括供给方和需求方均可自由进出市场。而竞争性市场是一个理想化的市场情况,在竞争性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力量通过达到均衡价格来实现平衡,市场上的资源也可以合理、有效的配置。在成熟市场经济下的证券市场,市场体制运作的性质大都是私人企业的民间行为,目前也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市场机制,这样的市场才更接近完全竞争,市场也更有效。我国的证券市场则完全不同,目前主要上市公司为国企,对他们的行为目前没有良好的监督机制,国家也不会让他们轻易的退市、倒闭,于是不完善的市场机制让广大投资者深受其害,而部分人却借机圈钱,大发横财。

二、中国证券市场主体的基本特征

我国证券市场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上市企业、股东和证券交易机构。其中上市企业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他们的股东又主要是国家政府,从股权比例上可以来印证,上市公司的总股本中非流通股的比例占到了2/3,而非流通股中的国家股又占到了1/2,可见政府是证券市场的主体地位一直没变,这也验证了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基本经济制度。

首先,在证券市场的目标服务主体层面,上市企业具有自身的中国特色。不分红是广受投资者诟病的重要一项,这和国有企业的自身的经济特征有关,我国的国有企业普遍具有市场垄断性地位,长期以来企业内部员工福利很优越,但是对外界又总是宣称盈利很少甚至亏损,所以就有理由不分红。同时,也和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较短有关,在市场初期投资者很多,但是上市公司很少、股票数量少,供不应求,而且股民普遍持有的是追求股票差价的心理目的,所以有足够的动力

支持企业不分红仍然能够卖出股票。

我国著名学者张维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发展股票市场的指导思想可能有问题。如今的股票市场被看作是解决国有企业困难的一种办法,而不是当作使有限的资源流向最有效率的企业、最有能力的企业家的融资渠道。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政府部门和企业联合起来去包装、去化妆、去欺骗投资者,让上市成了扶贫。但是,从长期来看,国民经济的主体仍是公有制,或者说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这个主体经济特征是不会改变的。固然,我国证券市场主体的最基本特征是公有制性质的。因为无论是从投资还是从经济背景上来看,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主力军,始终在证券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

其次,作为股权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政府有自己的利益倾向和行为特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经济体制,所有的企业都归国家所用,后来开始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众多国有企业纷纷改制,改制以后国有股、法人股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企业上市以后股权结构被分为了国有股、法人股以及个人股等几种形式,其中国家股以及法人股是无法上市流通的。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复杂性,反映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就是政府部门控制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政府干预企业经营的意愿强烈,而广大的中小股民的权益无法得到真正的有效保护

在公司治理问题上,政府占有股权比例过高对上市公司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不利的,也不利于发挥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经营运作进行监督和监管。但是,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国家都将是证券市场整个上市公司中的最大股东,即实际上最大的投资者。甚至部分证券机构也是属于政府,政府的行为对证券市场所能施加的力量将会成为影响市场的主导,也表明国家对证券市场具有较强的控制力。

从2005年6月股改始至今,股指几经沉浮,上证指数从998点到6124点,又从6124点跌至1664点,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而又相对封闭的市场,股指波动的速度如此之快,亦是举世罕见的。联想到政府的市场可控制力规模很大,不难看出政府对股市的波动起到了一定贡献。

最后,作为证券市场参与的最分散主体,普通股民也在走向成熟的证券市场里开始占有了一席之地。当然,由于我国的证券专业知识普及程度不高,导致普通股民存在非理性的盲目操作行为,只注重追求短期利益、追逐买卖差价的人不在少数,如果中国股市不实行“T+1”政策的话,估计交易费用会提高几个档次。当然,西方人也投机,不过他们的投机源于市场经济,投机是仍注重商品价值,相对理性的遵循市场原则。而中国股民更加注重的是商品的交换价格,不知道如何在市场中利用价值规律寻求更多的收益,易于形成缺乏自律、目光短浅、以我为主、容易满足的思维方式。

三、中国证券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

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类似,我国的证券市场运行的特征同样也会带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造成了西方证券市场体系的萌芽,中国的特色市场经济造就了独特的证券市场,它既有自身经济背景的适用性,也具有自身暂时难以克服的缺点。

首先,中国股票市场的股权结构不同于西方。按照投资主体的所有制性质,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可以划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非流通股包括国家股、境内法人股、外资法人股。对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进行这样的划分主要是出于保护国有资产的考虑,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止国际热钱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冲击,防止国有股份过多的流入私人投资者手中造成资本市场混乱。但是从数量上我们可以

看出,在各类股权里国有股的比重过高,这是对证券市场运行不利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的股本结构中国家股所占的比例约为40%,深圳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中这一比例约为35%。

同时,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在出资额上又出现了同股不同价的问题,国有股和法人股投资者以较低的价格占据了较多的股份,拥有控制权。国有股的比例过高也使得企业问的兼并和重组难以顺利进行,因为国有股和法人股是不能上市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持有者即上市公司的实际控股者为政府行政部门,这样的局面更是造成了政企不分,大型上市公司这里主要指上市的原国有企业,特别是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和大型公用事业的垄断性或是寡头垄断的企业。公司的管理层多数由直辖的政府机关任命产生,难以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起到最基本的控制、监督作用,使得股份制失去了在上市公司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其次,中国证券市场将是一个长期具有“政策市”特征的市场。到目前为止的事实表明,中国证券市场主要是一个为国企改革服务、融资的市场,是由国家控制的一个市场,市场指数高一点低一点都可以通过政府的行政、经济手段加以干预或控制的。在我国经济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似乎并不是市场经济支配我们的政策,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政策支配市场经济,支配改革的总体发展和进程。政府主导的经济事务,容易出现“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明显特征,这样对证券市场的长期来说是不利的。

另外,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信息披露一直以来都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信息能否在证券市场上被迅速、准确的传递是观察证券市场是否达到市场有效假说的重要标志之一,信息披露必须做到公开、有效、及时、充分,保证所有的投资者都能以零交易成本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制定

自己的投资策略。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所披露的信息不能正确反映客观的经济事实,存在着夸大、隐瞒或者是伪造信息来欺瞒投资者的行为。信息的滞后,甚至错误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收益,影响参与证券投资的公平性,打击投资者信心。

再次,市场的进入退出机制的问题。证券市场的退出机制则根本没有体现市场竞争的基本原则,相当一部分经营亏损的上市公司,不仅没有从证券市场淘汰出去,反而由于有重组题材而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这就严重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质量。有些上市公司完全不顾及股民的利益,俗称“铁公鸡”,平均每年只分一小部分红利甚至部分红利,形成市盈率虚高的假象,这些企业很多实际上就应该有退市政策,清离出场。

最后,证券市场的金融监管体系缺乏效率。证券市场监管的核心任务是保护投资者利益,在证券市场参与各方中,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基础和支柱。没有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就不会有证券的发售和交易,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就难以实现,投资者的参与是证券市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只有真正保护投资者利益市场,才能给投资者以安全感和投资信心,证券市场才能得到长久发展。对我国这样处于发展初期的新兴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保护投资者利益是发展证券市场的核心任务,也是我们规范证券市场的根本目的。然而,我国证券市场在运行过程当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地方便是证券监督环节。主要问题有:监管的分工体系,职能划分不清晰明确;证券监管机构的权威性没有树立,监管手段不规范,问题频发;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社会监管的作用。

结论:中国的证券市场建立有自己的时代背景,依托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土壤,以改革开放为历史背景,公有制经济为市场基础,国有企业为服务主体,弱式有效为基本现状,政策干预强为普遍观点,同时兼具有过度投机的市场参与者行为特征。证券市场是最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形态,因此是市场经济下有效集资的一种方式,认识我国证券市场的特征对于制定政策,合理配置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类承曜、汪昌云、谭松涛主编,《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2]黄森荣.从文化层面认识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M]社会科学报(2010,15)

[3]中国证监会简介[N]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4]胡瑞.国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践的特征及启示[J].消费导刊,2007(23).

[5]张晓巍.浅谈中国证券市场的基本特征[J]现代企业文

化,2010(26)

[6]张赛赢.浅谈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J]新西部,2008(4)

[7]Muysinaliyev A.A. KotovV.A.浅析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J]科技致富向导,2010

[8]陆伟.中国A股市场有效性变化研究.硕士论文.2009

[9] 于丽后.对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问题的再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9).

[10] 王相儒.浅析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4).

[11]罗纳德·Ⅰ.麦金农,“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金融控制”, 1993

[12]陶玲琴、高蕾,“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趋势”,现代企业,2010(7)

浅析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特征

摘要:证券市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经济产物,在一般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证券市场的建立过程是一种市场的纯自发行为,主要目的是提高资本配置资源的效率。中国的证券市场建立有自己的时代背景,依托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土壤,以改革开放为历史背景,公有制经济为市场基础,国有企业为服务主体,弱式有效为基本现状,政策干预强为普遍观点,同时兼具有过度投机的市场参与者行为特征。证券市场是最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形态,因此是市场经济下有效集资的一种方式,认识一国证券市场的特征对于制定政策,合理配置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证券市场成立二十多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特有的特征和备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基本特征;问题

中国当代的证券市场,一般把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作为发展的起点,仅仅走过了20多年的短暂历程,这与国外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相去甚远。因此,对中国的证券市场及整个资本市场而言,时间经历短、制度不完善、市场波动大、政策干预强、参与者普遍不专业成为了主要的基本特征。有鉴于此,分析中国的证券市场特征,为市场参与提供指导,绝不能仅仅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来照搬,更要慎重地考虑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市场基本特征、经济结构、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以及政府对资本市场的干预程度。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背景

首先,中国证券市场的出现是在国家进行经济制度改革的尝试背景下诞生的,而大多数西方国家证券市场是在国内私有企业和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产物,是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没有90年代领导人的勇敢尝试,中国的证券市场仍将处在萌芽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会如此迅速。因此,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需求下应运而生的,存在和资本主义证券市场完全不同的经济特征。

其次,证券市场建立的体系基础与发达证券市场不同。我国的证券市场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之上,它的基本形态特征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态并存。比较成熟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在以私有制为主的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证券市场具有它们所对应的市场经济特征的本质表现,我国的证券市场成立的基础决定了它为谁服务、受谁的控制,服务的对象和目的必然与资本主义证券市场有很大的差别。

再次,建立证券市场的初始动机不同。发达资本主义建立证券市场是为了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加速市场中的剩余资金流动,为市场经济提供新鲜血液,促进社会再生产。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初始目标是为了更好的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服务,方便国有企业吸收社会的闲余资金,加快国企的现代化改革,以雄厚的资金为基础,培养市场竞争力。因此,我国的证券市场运行更偏向于国家行为,或者说是政府控制下的市场行为占据市场比例的一半以上,毕竟是他们控制着证券市场上的资金,自然像股票发行、上市融资、监管之类的工作落在了政府掌管下的金融机构的手中。而在国外这些经济活动大部分是私有企业的民间行为,政府仅仅是从中调控的一个环节。

最后,证券市场体系运作的性质不同。证券市场的特点使得它本身更加接近于竞争性市场,因为股票、期货、债券都是标准化商品,交易连续且市场参与者包括供给方和需求方均可自由进出市场。而竞争性市场是一个理想化的市场情况,在竞争性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力量通过达到均衡价格来实现平衡,市场上的资源也可以合理、有效的配置。在成熟市场经济下的证券市场,市场体制运作的性质大都是私人企业的民间行为,目前也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市场机制,这样的市场才更接近完全竞争,市场也更有效。我国的证券市场则完全不同,目前主要上市公司为国企,对他们的行为目前没有良好的监督机制,国家也不会让他们轻易的退市、倒闭,于是不完善的市场机制让广大投资者深受其害,而部分人却借机圈钱,大发横财。

二、中国证券市场主体的基本特征

我国证券市场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上市企业、股东和证券交易机构。其中上市企业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他们的股东又主要是国家政府,从股权比例上可以来印证,上市公司的总股本中非流通股的比例占到了2/3,而非流通股中的国家股又占到了1/2,可见政府是证券市场的主体地位一直没变,这也验证了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基本经济制度。

首先,在证券市场的目标服务主体层面,上市企业具有自身的中国特色。不分红是广受投资者诟病的重要一项,这和国有企业的自身的经济特征有关,我国的国有企业普遍具有市场垄断性地位,长期以来企业内部员工福利很优越,但是对外界又总是宣称盈利很少甚至亏损,所以就有理由不分红。同时,也和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较短有关,在市场初期投资者很多,但是上市公司很少、股票数量少,供不应求,而且股民普遍持有的是追求股票差价的心理目的,所以有足够的动力

支持企业不分红仍然能够卖出股票。

我国著名学者张维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发展股票市场的指导思想可能有问题。如今的股票市场被看作是解决国有企业困难的一种办法,而不是当作使有限的资源流向最有效率的企业、最有能力的企业家的融资渠道。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政府部门和企业联合起来去包装、去化妆、去欺骗投资者,让上市成了扶贫。但是,从长期来看,国民经济的主体仍是公有制,或者说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这个主体经济特征是不会改变的。固然,我国证券市场主体的最基本特征是公有制性质的。因为无论是从投资还是从经济背景上来看,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主力军,始终在证券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

其次,作为股权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政府有自己的利益倾向和行为特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经济体制,所有的企业都归国家所用,后来开始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众多国有企业纷纷改制,改制以后国有股、法人股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企业上市以后股权结构被分为了国有股、法人股以及个人股等几种形式,其中国家股以及法人股是无法上市流通的。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复杂性,反映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就是政府部门控制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政府干预企业经营的意愿强烈,而广大的中小股民的权益无法得到真正的有效保护

在公司治理问题上,政府占有股权比例过高对上市公司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不利的,也不利于发挥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经营运作进行监督和监管。但是,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国家都将是证券市场整个上市公司中的最大股东,即实际上最大的投资者。甚至部分证券机构也是属于政府,政府的行为对证券市场所能施加的力量将会成为影响市场的主导,也表明国家对证券市场具有较强的控制力。

从2005年6月股改始至今,股指几经沉浮,上证指数从998点到6124点,又从6124点跌至1664点,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而又相对封闭的市场,股指波动的速度如此之快,亦是举世罕见的。联想到政府的市场可控制力规模很大,不难看出政府对股市的波动起到了一定贡献。

最后,作为证券市场参与的最分散主体,普通股民也在走向成熟的证券市场里开始占有了一席之地。当然,由于我国的证券专业知识普及程度不高,导致普通股民存在非理性的盲目操作行为,只注重追求短期利益、追逐买卖差价的人不在少数,如果中国股市不实行“T+1”政策的话,估计交易费用会提高几个档次。当然,西方人也投机,不过他们的投机源于市场经济,投机是仍注重商品价值,相对理性的遵循市场原则。而中国股民更加注重的是商品的交换价格,不知道如何在市场中利用价值规律寻求更多的收益,易于形成缺乏自律、目光短浅、以我为主、容易满足的思维方式。

三、中国证券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

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类似,我国的证券市场运行的特征同样也会带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造成了西方证券市场体系的萌芽,中国的特色市场经济造就了独特的证券市场,它既有自身经济背景的适用性,也具有自身暂时难以克服的缺点。

首先,中国股票市场的股权结构不同于西方。按照投资主体的所有制性质,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可以划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非流通股包括国家股、境内法人股、外资法人股。对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进行这样的划分主要是出于保护国有资产的考虑,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止国际热钱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冲击,防止国有股份过多的流入私人投资者手中造成资本市场混乱。但是从数量上我们可以

看出,在各类股权里国有股的比重过高,这是对证券市场运行不利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的股本结构中国家股所占的比例约为40%,深圳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中这一比例约为35%。

同时,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在出资额上又出现了同股不同价的问题,国有股和法人股投资者以较低的价格占据了较多的股份,拥有控制权。国有股的比例过高也使得企业问的兼并和重组难以顺利进行,因为国有股和法人股是不能上市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持有者即上市公司的实际控股者为政府行政部门,这样的局面更是造成了政企不分,大型上市公司这里主要指上市的原国有企业,特别是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和大型公用事业的垄断性或是寡头垄断的企业。公司的管理层多数由直辖的政府机关任命产生,难以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起到最基本的控制、监督作用,使得股份制失去了在上市公司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其次,中国证券市场将是一个长期具有“政策市”特征的市场。到目前为止的事实表明,中国证券市场主要是一个为国企改革服务、融资的市场,是由国家控制的一个市场,市场指数高一点低一点都可以通过政府的行政、经济手段加以干预或控制的。在我国经济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似乎并不是市场经济支配我们的政策,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政策支配市场经济,支配改革的总体发展和进程。政府主导的经济事务,容易出现“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明显特征,这样对证券市场的长期来说是不利的。

另外,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信息披露一直以来都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信息能否在证券市场上被迅速、准确的传递是观察证券市场是否达到市场有效假说的重要标志之一,信息披露必须做到公开、有效、及时、充分,保证所有的投资者都能以零交易成本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制定

自己的投资策略。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所披露的信息不能正确反映客观的经济事实,存在着夸大、隐瞒或者是伪造信息来欺瞒投资者的行为。信息的滞后,甚至错误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收益,影响参与证券投资的公平性,打击投资者信心。

再次,市场的进入退出机制的问题。证券市场的退出机制则根本没有体现市场竞争的基本原则,相当一部分经营亏损的上市公司,不仅没有从证券市场淘汰出去,反而由于有重组题材而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这就严重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质量。有些上市公司完全不顾及股民的利益,俗称“铁公鸡”,平均每年只分一小部分红利甚至部分红利,形成市盈率虚高的假象,这些企业很多实际上就应该有退市政策,清离出场。

最后,证券市场的金融监管体系缺乏效率。证券市场监管的核心任务是保护投资者利益,在证券市场参与各方中,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基础和支柱。没有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就不会有证券的发售和交易,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就难以实现,投资者的参与是证券市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只有真正保护投资者利益市场,才能给投资者以安全感和投资信心,证券市场才能得到长久发展。对我国这样处于发展初期的新兴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保护投资者利益是发展证券市场的核心任务,也是我们规范证券市场的根本目的。然而,我国证券市场在运行过程当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地方便是证券监督环节。主要问题有:监管的分工体系,职能划分不清晰明确;证券监管机构的权威性没有树立,监管手段不规范,问题频发;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社会监管的作用。

结论:中国的证券市场建立有自己的时代背景,依托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土壤,以改革开放为历史背景,公有制经济为市场基础,国有企业为服务主体,弱式有效为基本现状,政策干预强为普遍观点,同时兼具有过度投机的市场参与者行为特征。证券市场是最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形态,因此是市场经济下有效集资的一种方式,认识我国证券市场的特征对于制定政策,合理配置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类承曜、汪昌云、谭松涛主编,《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2]黄森荣.从文化层面认识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M]社会科学报(2010,15)

[3]中国证监会简介[N]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4]胡瑞.国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践的特征及启示[J].消费导刊,2007(23).

[5]张晓巍.浅谈中国证券市场的基本特征[J]现代企业文

化,2010(26)

[6]张赛赢.浅谈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J]新西部,2008(4)

[7]Muysinaliyev A.A. KotovV.A.浅析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J]科技致富向导,2010

[8]陆伟.中国A股市场有效性变化研究.硕士论文.2009

[9] 于丽后.对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问题的再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9).

[10] 王相儒.浅析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4).

[11]罗纳德·Ⅰ.麦金农,“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金融控制”, 1993

[12]陶玲琴、高蕾,“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趋势”,现代企业,2010(7)


相关文章

  • 会计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方向
  • 会计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会计要素理论的发展及其对会计确认的影响 和解整顿会计初探 从会计信息系统谈中国会计面临的挑战 会计与模糊理论 会计信息的特征与作用 试论会计与决策有用性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探讨 中国现代会计文化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传统会 ...查看


  • 企业人性化管理论文:浅析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 企业人性化管理论文: 浅析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摘要:人性化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的主流,也是未来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有效实施人性化管理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人性化管理方面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在企业人性化管理中存在的误区,进而 ...查看


  • 浅析日本包装的文字设计
  • 大 众 文 艺 49 摘要:日本的包装设计在世界设计中独树一帜,其包装将民族 与国际.东方与西方.传统与时尚巧妙结合,并形成自己特有的风 格.这其中丰富灵活.符合商品特征的文字设计功不可没,可以说是 "日本风格"的旗帜表 ...查看


  • 广告学论文选题
  • 2011届毕业生参考选题 1. 试论现代广告影响下的消费观念 2. 孝悌观念在广告中的运用 3. 中外影视广告表现手法的比较研究 4. 中国影视广告中的女性角色研究 5. 中国广告中的女性歧视问题 6. 中国影视广告中的男性角色研究 7. ...查看


  • 浅析装饰艺术设计中地域性概念的涵义.特性与延续
  •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味的追求越来越高,同时生活空间也愈发具有装饰艺术性特色,装饰艺术设计作为一项优秀的艺术表现形式,良性的符合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及精神诉求,在当前同人们的生活愈发密切相关.其在表现形式方面,具有着鲜明的时 ...查看


  • 毛概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1.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3.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4.论毛泽东思想与民族创新精神 5.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 ...查看


  • 浅析中国酒店空间设计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 浅析中国酒店设计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酒店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文化的延伸,也是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缩影.酒店的室内设计充分体现一个酒店的档次.文化.定位.目标客户群等.如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认识到酒店室内设计的重要性,逐渐更多地参与到酒店的设计中 ...查看


  • 浅析日本现代设计风格
  • [摘 要]日本,我国的近邻,设计产业仅用了短短几十年就跻身于世界设计大国的行列,这个国家是如何从二战残破的战争废墟中走出来,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最完美的结合,迅速成为新的国际设计中心,这是本论文主要探究深思的重点. [关键词]日本设计:传 ...查看


  • 浅析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
  • 2014-05-05 中国房地产策划师联谊会 随着现代商业地产的发展,能够在变化莫测的商业大潮中屹立不倒的成功商业项目,无一不是经过理性而严谨的规划而来的.除了以Shopping Mall为代表的商业业态的发展趋势之外,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