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的成长历程
2007-09-26 20:14 星期三
摘自网络 名师成长的历程
名师们之所以有今天的高度,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根续深深地扎在语文的大地上。课堂,是老师劳作的田地,只有把根深深地扎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结出的果子才会香甜。所谓根深叶茂也。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薛法根等老师,无不是从一线课堂的长期实践和探索中走出来的。
一个教师的成长,固然离不开公开课,但是最能磨炼人的,则是日复一日的家常课。因为教师的真正价值,体现在自己所教的学生身上!
其实语文很简单,它承载着“价值引领,铺垫人生底色;习惯培养,形成持久学力;兴趣激发,引入读书殿堂”这三大功能。
尽量善待每一位学生,善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善待学生的每一次“灵光一闪”的创造与感悟。课堂,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幸福栖居的天堂。
我们当老师的都有这样的体验:无拘无束地读书,是快乐的;但是写读后感,则是一件不那么轻松甚至是痛苦的事情。对文字有所感悟,这第一层次的阅读;将感悟形诸文字,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因此,大多数人读课外书,是不需要写读后感的——除非他很有感触。大人都不做的事情,可我们的老师却让10来岁的孩子去做,这不是很残忍吗?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让孩子反感阅读!一旦孩子的阅读兴趣泯灭了,那么,写再多的读书笔记又有何用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写读书笔记,是对处于阅读兴趣形成期的孩子的一种伤害!是的,绝对是一种阅读伤害。再比如,让学生摘录好词好句,让低年级的孩子每天背诵那些辞藻华丽的所谓“好词好句”,都是在伤害语文——使得学生从小小养成华丽浮躁的文风,让孩子对语文越来越讨厌!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老师热衷于做这样一些让孩子讨厌语文的事情呢?原因只有一个——为了应试。为了应试,我们的老师,居然成了学生语文学习路上的障碍设置者。由此,我经常想,我们的语文,能做些对孩子终生有益的事情吗?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有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如果说课堂是老师的根,那么,教学理念则是一个老师的魂。教学理念怎么样形成,一靠实践中提炼而成,二靠阅读积淀与扬弃。教师的阅读视野,直接决定了其理论高度与厚度。因此,一个有所作为的教师,必须要重视阅读。对我来说,古典文学和哲学修养的不足,决定了我要以为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永不干硬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让读书成为我的生活,必须成为我的生活,我们不要为校长读,不要为新课程读,不要为学生读,而为你自己!只要你心静,有一双慧眼,真正地读书,内化成我们内在的东西。”读书,是一个人最好的精神化妆。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探索、提升都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
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应该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人生就是戏,每天都在现场直播!反思可以让我们把明天的直播做得更好,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美丽!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第一线教师培训会上,针对自己的不足和未来展望写下的10条反思,我觉得很有意思:现摘录下来与大家共享:1.激情不老;2.读书一生;3.宁静致远;
4.以写促思;5.慎独养身;6.伸展个性;7.爱在细节;8.海纳百川;9.合作同进;10.海星角色。
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从来未曾想过出名的老师成不了好老师。没有人在年轻的时候真的能做到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那是失落者的失落之言。一个教师,年轻的时候,要有强烈的成功欲望。不要以为自己底子不好,成不了优秀教师。其实这观点是错误的。哈佛大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就85%居功于他对待事业的态度。“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就是代表他这个人”,积极的态度就有积极的富有生命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人生。
有一个年轻人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功?苏格拉底约年轻人第二天来河边见他。年轻人如约而来,苏格拉底不容分说将他推到河里,直到奄奄一息才拉起来,苏格拉底问年轻人:“这个时候最需要什么?“年轻人深深吸了口气,答曰:“空气!”苏格拉底说:“对!这就是成功的秘密。当你渴望成功的欲望就像刚才需要水那样强烈的时候,你就会成功!”
是啊,我们的很多老师,终生碌碌无为,是因为他没有这样成功的强烈愿望,或者有了这样的愿望但是没有坚守的意志。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坚守自己的意志和方向。
人生是由无数个细节串成的链条。不注重细节的打磨,就不可能达到人生的高度。连小事都做不好的人,也往往做不好大事。细节有时候往往决定成败。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抓住课堂的每个细节,将课堂偶发事件,当作教育的资源加以利用,使得我们的课堂如一泓活水,精彩纷呈。
我们还应该注重职场生态,注意与人交往的细节,做一个受人欢迎的同事和老师。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举手,一投足,足以显示一个人的品格与风范。
我们要敢于否定自己,不断创造新的东西,才能适应这个只有变化是永恒不变的社会, 才能吸引学生和家长挑剔的目光。喜新厌旧,就要经常阅读报刊、阅读网络,这样能够让你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同时,我们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品味,强化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在教学中影响我们的学生。
一个稍稍负责任的老师,每天都面临着很多烦恼。学生用他的无知与偏执让你生气,家长因对孩子的偏爱与袒护让你动气,领导因对你的误解和不公让你怄气,而自己有时也无端地低着脑袋生自己的闷气,这些气争先恐后地汇集到你身上,就成了一堆恶气。气生了不少,但问题没解决不了。所以,我们得学会原谅,学会宽容,学一学弥勒佛“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随时准备把烦恼丢到垃圾桶里,努力做个快乐阳光的老师,这是永葆青春的秘诀。
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哪怕摸一摸学生的脑袋,这些都是能让学生摸得着的关注。亲切地摸一摸学生的脑袋,对学生微笑,我们,就能把阳光洒进学生心里!
如果真的决定将教书作为终身职业,那么我建议大家在平凡的日子里学一学武侠小说中的人物:练习教学本领,要象郭靖那样持之以恒;学习文化知识,要象黄药师那样兼收并蓄;对待突发事件,要象黄蓉那样随机应变;对待教学艺术,要象杨过那样痴心不改;面对大千世界,要象老玩童那样童心未泯;面对权术与名利,要象令狐冲那样淡然处置,而不要象岳不群那样处心积虑。
名师成长的历程
(2011-06-02 20:39:11)
转载▼
标签:
杂谈
时间:2009年10月25日下午
地点: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宾馆二层会议室
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陈老师
老师们,我教了十七年的书,做了十五年的班主任。94年调入《人民教育》编辑部做了13年教育记者。我从自身的成长中,又从目前活跃在教坛的所有的优秀教师中,作了一个调查,他们没有一个没有经过《人民教育》宣传,没有一个没经过我的手做过宣传的。我从他们的成长中,又从我的成长中,我研究了一个名师成长的规律,这个规律是七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学会调查。老师们,一个教师要善于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是什么?就是了解学生。我刚当老师不久的时候曾经走过一段弯路,于是我发现要调查。我给学生作无记名的调查问卷,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希望老师怎么样给你们讲课?任老师身上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最大的缺点是什么?需要改进的是什么?你提什么样的建议?任老师怎么开主题班会?怎么家访?怎么找你谈话你最欢迎?等等,调查完之后,我把它收上来,这就是第一步。因为是不记名的调查,所以孩子们什么都敢说。有的孩子提出来,说任老师我们最反感有的老师动不动请家长。一个孩子在调查问卷中这样写,作为教师,有的老师既不教也不育,把教育我们的责任直接推卸给家长,当他没有办法了他就要动用家长的力量,请家长是一个老师无能的表现。非常尖锐。还有孩子说:老师,我们最反感老师家访告状。家访是好事啊,但是到我们家就是告状。每次老师一家访,我们家全家不得安宁。他讲完了,他痛快了,他走人了,我们家暴风雨来临了,常常是女子单打不够,男女混合双打,所以我们不欢迎老师家访。还有的学生说:我们最反感老师在家长会上点名批评人,说你表扬倒是好事,可是你批评那位家长都受不了。有一个家长跟我说,每次要开家长会,我都让他妈去,为什
么?我儿子是双差生(学习不好、纪律不好,被称作双差生)。每次开家长会准点名批评我儿子,所以我这老脸不行,我就让他妈去开。后来人家妈妈也不干了,凭什么我去挨批评。于是接到老师开家长会通知书,父亲母亲俩人干嘛?石头剪子布,谁输了谁去开家长会。有一次父亲输了。父亲开家长会去了,父亲说我这次家长会可是教训深刻。一进家长会的现场一看,好多都是同事、有的是邻居。家长会开始了,老师上来就表扬。我就斜眼看那被表扬的学生家长腰板儿都挺起来,眉毛都上扬,特神气。一会儿开始批评了,刚一开始批评,第一个就说我儿子。哎呦当时说得我脸涨得通红,自己觉得难受得要命,低着头如坐针毡。我刚低着头没多一会儿,那年轻的老师就说了一句:
第二步,学会反思。调查之后你要把你了解的情况做一个反思,你的工作中有没有这样的问题?有没有学生反感的问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问题?
第三步,学会改变。你要有所改变,不好的东西不能再坚持了,孩子们
都反感的东西你还在坚持做。所以我曾经在我们班正式(我当班主任的第二年)宣布过一个
那么第四个步骤是什么?当你调查、反思、改变之后,第四步就是学会创新。你要有所创新哪。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填补你那改变过的东西。比如说我不请家长了,但是我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怎么联系?我给每个孩子做了一个家庭、学校联系本,就是那个大的练习本。每星期一页,这一页上有考试情况、交作业情况、考勤、卫生、文明礼貌、品德,方方面面什么都有。然后下面有一栏
但是你要想成为名师,教育的专家,你还缺少三个步骤,调查、反思、改进、创新之后的第五步就是学会总结。老师们,很多人会干不会写。总结就是积累写作,把你所干的变成文字。为什么不会写呢?当你把所干的东西变成文字的时候你发现缺少理论的支撑。没有理论支撑的文字不是论文,既不能刊登也不能获奖,只能是一个故事而已。你看,我们田征局长,在《人民教育》编辑部去年发了一篇文章,今年又发表了一篇,都是田局长自己创作写的,他都是在自己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辛勤地写作。一个教育局局长在很繁忙的情况下都能够写东西,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我们的老师你再忙也忙不过教育局长。要学会总结,总结就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反思。
当你写东西缺少理论支撑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就进入第六步。第六个步骤是什么?是学会读书。教书的不读书永远不能进取。所以我提倡一个教师应该终生以书为伴,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那我们精力有限,怎么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对我们有意义的书呢?你就要学会选择。现在书太多了,选怎么样的书呢?选对你的本职工作有意义的书。我在这里抛砖引玉推荐几本书,只作为一种推荐,你可以再去选择。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现在乌克兰教育家,他写的一本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非常值得老师们读,虽然它翻译的版本有的是俄文的那种语气翻译的,但是你学的是理念,这本书很好。第二本书,法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卢梭写的教育自传体小说《爱弥尔》。这是被成为西方教育哲学呀,很好读,这本书它是小说体。第三本书,美国著名教育家詹姆斯·多伯森写的《施爱与管教的艺术》。施,是施工的施,《施爱
与管教的艺术》就是教给你怎么去爱,怎么去严,把爱和严完美地结合。第四本书,意大利著名教育家阿米契斯。阿米契斯他写的一本书书名叫《爱的教育》。《爱的教育》这是曾经被中国近代教育家夏沔尊特别推崇的教育,也是他第一个把它翻译成中文推介给中国的老师。第五本书,就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陶行知全集》1――10卷,如果你买1--10卷困难的话,你就买一本,单行本,叫《陶行知教育文集》。我是作为抛砖引玉,因为这些书都曾经给我带来艺术,也是我的收藏品。老师们如果喜欢拿去读一读,借来读一读,不是他本人,如果你买不到、借不到怎么办?打开电脑,
做到第六步的时候,老师们,你要想成为教育家还差一步。这一步之遥啊,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这一步是什么呀?第七步,学会提升。提升自我,就是你能把你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读的书)结合起来总结出你独有的教育思想来,说到某一个人他有他的教育思想,这就是提升,升华自我。
名师的成长历程
2007-09-26 20:14 星期三
摘自网络 名师成长的历程
名师们之所以有今天的高度,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根续深深地扎在语文的大地上。课堂,是老师劳作的田地,只有把根深深地扎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结出的果子才会香甜。所谓根深叶茂也。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薛法根等老师,无不是从一线课堂的长期实践和探索中走出来的。
一个教师的成长,固然离不开公开课,但是最能磨炼人的,则是日复一日的家常课。因为教师的真正价值,体现在自己所教的学生身上!
其实语文很简单,它承载着“价值引领,铺垫人生底色;习惯培养,形成持久学力;兴趣激发,引入读书殿堂”这三大功能。
尽量善待每一位学生,善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善待学生的每一次“灵光一闪”的创造与感悟。课堂,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幸福栖居的天堂。
我们当老师的都有这样的体验:无拘无束地读书,是快乐的;但是写读后感,则是一件不那么轻松甚至是痛苦的事情。对文字有所感悟,这第一层次的阅读;将感悟形诸文字,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因此,大多数人读课外书,是不需要写读后感的——除非他很有感触。大人都不做的事情,可我们的老师却让10来岁的孩子去做,这不是很残忍吗?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让孩子反感阅读!一旦孩子的阅读兴趣泯灭了,那么,写再多的读书笔记又有何用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写读书笔记,是对处于阅读兴趣形成期的孩子的一种伤害!是的,绝对是一种阅读伤害。再比如,让学生摘录好词好句,让低年级的孩子每天背诵那些辞藻华丽的所谓“好词好句”,都是在伤害语文——使得学生从小小养成华丽浮躁的文风,让孩子对语文越来越讨厌!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老师热衷于做这样一些让孩子讨厌语文的事情呢?原因只有一个——为了应试。为了应试,我们的老师,居然成了学生语文学习路上的障碍设置者。由此,我经常想,我们的语文,能做些对孩子终生有益的事情吗?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有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如果说课堂是老师的根,那么,教学理念则是一个老师的魂。教学理念怎么样形成,一靠实践中提炼而成,二靠阅读积淀与扬弃。教师的阅读视野,直接决定了其理论高度与厚度。因此,一个有所作为的教师,必须要重视阅读。对我来说,古典文学和哲学修养的不足,决定了我要以为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永不干硬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让读书成为我的生活,必须成为我的生活,我们不要为校长读,不要为新课程读,不要为学生读,而为你自己!只要你心静,有一双慧眼,真正地读书,内化成我们内在的东西。”读书,是一个人最好的精神化妆。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探索、提升都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
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应该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人生就是戏,每天都在现场直播!反思可以让我们把明天的直播做得更好,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美丽!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第一线教师培训会上,针对自己的不足和未来展望写下的10条反思,我觉得很有意思:现摘录下来与大家共享:1.激情不老;2.读书一生;3.宁静致远;
4.以写促思;5.慎独养身;6.伸展个性;7.爱在细节;8.海纳百川;9.合作同进;10.海星角色。
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从来未曾想过出名的老师成不了好老师。没有人在年轻的时候真的能做到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那是失落者的失落之言。一个教师,年轻的时候,要有强烈的成功欲望。不要以为自己底子不好,成不了优秀教师。其实这观点是错误的。哈佛大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就85%居功于他对待事业的态度。“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就是代表他这个人”,积极的态度就有积极的富有生命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人生。
有一个年轻人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功?苏格拉底约年轻人第二天来河边见他。年轻人如约而来,苏格拉底不容分说将他推到河里,直到奄奄一息才拉起来,苏格拉底问年轻人:“这个时候最需要什么?“年轻人深深吸了口气,答曰:“空气!”苏格拉底说:“对!这就是成功的秘密。当你渴望成功的欲望就像刚才需要水那样强烈的时候,你就会成功!”
是啊,我们的很多老师,终生碌碌无为,是因为他没有这样成功的强烈愿望,或者有了这样的愿望但是没有坚守的意志。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坚守自己的意志和方向。
人生是由无数个细节串成的链条。不注重细节的打磨,就不可能达到人生的高度。连小事都做不好的人,也往往做不好大事。细节有时候往往决定成败。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抓住课堂的每个细节,将课堂偶发事件,当作教育的资源加以利用,使得我们的课堂如一泓活水,精彩纷呈。
我们还应该注重职场生态,注意与人交往的细节,做一个受人欢迎的同事和老师。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举手,一投足,足以显示一个人的品格与风范。
我们要敢于否定自己,不断创造新的东西,才能适应这个只有变化是永恒不变的社会, 才能吸引学生和家长挑剔的目光。喜新厌旧,就要经常阅读报刊、阅读网络,这样能够让你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同时,我们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品味,强化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在教学中影响我们的学生。
一个稍稍负责任的老师,每天都面临着很多烦恼。学生用他的无知与偏执让你生气,家长因对孩子的偏爱与袒护让你动气,领导因对你的误解和不公让你怄气,而自己有时也无端地低着脑袋生自己的闷气,这些气争先恐后地汇集到你身上,就成了一堆恶气。气生了不少,但问题没解决不了。所以,我们得学会原谅,学会宽容,学一学弥勒佛“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随时准备把烦恼丢到垃圾桶里,努力做个快乐阳光的老师,这是永葆青春的秘诀。
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哪怕摸一摸学生的脑袋,这些都是能让学生摸得着的关注。亲切地摸一摸学生的脑袋,对学生微笑,我们,就能把阳光洒进学生心里!
如果真的决定将教书作为终身职业,那么我建议大家在平凡的日子里学一学武侠小说中的人物:练习教学本领,要象郭靖那样持之以恒;学习文化知识,要象黄药师那样兼收并蓄;对待突发事件,要象黄蓉那样随机应变;对待教学艺术,要象杨过那样痴心不改;面对大千世界,要象老玩童那样童心未泯;面对权术与名利,要象令狐冲那样淡然处置,而不要象岳不群那样处心积虑。
名师成长的历程
(2011-06-02 20:39:11)
转载▼
标签:
杂谈
时间:2009年10月25日下午
地点: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宾馆二层会议室
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陈老师
老师们,我教了十七年的书,做了十五年的班主任。94年调入《人民教育》编辑部做了13年教育记者。我从自身的成长中,又从目前活跃在教坛的所有的优秀教师中,作了一个调查,他们没有一个没有经过《人民教育》宣传,没有一个没经过我的手做过宣传的。我从他们的成长中,又从我的成长中,我研究了一个名师成长的规律,这个规律是七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学会调查。老师们,一个教师要善于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是什么?就是了解学生。我刚当老师不久的时候曾经走过一段弯路,于是我发现要调查。我给学生作无记名的调查问卷,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希望老师怎么样给你们讲课?任老师身上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最大的缺点是什么?需要改进的是什么?你提什么样的建议?任老师怎么开主题班会?怎么家访?怎么找你谈话你最欢迎?等等,调查完之后,我把它收上来,这就是第一步。因为是不记名的调查,所以孩子们什么都敢说。有的孩子提出来,说任老师我们最反感有的老师动不动请家长。一个孩子在调查问卷中这样写,作为教师,有的老师既不教也不育,把教育我们的责任直接推卸给家长,当他没有办法了他就要动用家长的力量,请家长是一个老师无能的表现。非常尖锐。还有孩子说:老师,我们最反感老师家访告状。家访是好事啊,但是到我们家就是告状。每次老师一家访,我们家全家不得安宁。他讲完了,他痛快了,他走人了,我们家暴风雨来临了,常常是女子单打不够,男女混合双打,所以我们不欢迎老师家访。还有的学生说:我们最反感老师在家长会上点名批评人,说你表扬倒是好事,可是你批评那位家长都受不了。有一个家长跟我说,每次要开家长会,我都让他妈去,为什
么?我儿子是双差生(学习不好、纪律不好,被称作双差生)。每次开家长会准点名批评我儿子,所以我这老脸不行,我就让他妈去开。后来人家妈妈也不干了,凭什么我去挨批评。于是接到老师开家长会通知书,父亲母亲俩人干嘛?石头剪子布,谁输了谁去开家长会。有一次父亲输了。父亲开家长会去了,父亲说我这次家长会可是教训深刻。一进家长会的现场一看,好多都是同事、有的是邻居。家长会开始了,老师上来就表扬。我就斜眼看那被表扬的学生家长腰板儿都挺起来,眉毛都上扬,特神气。一会儿开始批评了,刚一开始批评,第一个就说我儿子。哎呦当时说得我脸涨得通红,自己觉得难受得要命,低着头如坐针毡。我刚低着头没多一会儿,那年轻的老师就说了一句:
第二步,学会反思。调查之后你要把你了解的情况做一个反思,你的工作中有没有这样的问题?有没有学生反感的问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问题?
第三步,学会改变。你要有所改变,不好的东西不能再坚持了,孩子们
都反感的东西你还在坚持做。所以我曾经在我们班正式(我当班主任的第二年)宣布过一个
那么第四个步骤是什么?当你调查、反思、改变之后,第四步就是学会创新。你要有所创新哪。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填补你那改变过的东西。比如说我不请家长了,但是我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怎么联系?我给每个孩子做了一个家庭、学校联系本,就是那个大的练习本。每星期一页,这一页上有考试情况、交作业情况、考勤、卫生、文明礼貌、品德,方方面面什么都有。然后下面有一栏
但是你要想成为名师,教育的专家,你还缺少三个步骤,调查、反思、改进、创新之后的第五步就是学会总结。老师们,很多人会干不会写。总结就是积累写作,把你所干的变成文字。为什么不会写呢?当你把所干的东西变成文字的时候你发现缺少理论的支撑。没有理论支撑的文字不是论文,既不能刊登也不能获奖,只能是一个故事而已。你看,我们田征局长,在《人民教育》编辑部去年发了一篇文章,今年又发表了一篇,都是田局长自己创作写的,他都是在自己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辛勤地写作。一个教育局局长在很繁忙的情况下都能够写东西,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我们的老师你再忙也忙不过教育局长。要学会总结,总结就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反思。
当你写东西缺少理论支撑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就进入第六步。第六个步骤是什么?是学会读书。教书的不读书永远不能进取。所以我提倡一个教师应该终生以书为伴,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那我们精力有限,怎么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对我们有意义的书呢?你就要学会选择。现在书太多了,选怎么样的书呢?选对你的本职工作有意义的书。我在这里抛砖引玉推荐几本书,只作为一种推荐,你可以再去选择。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现在乌克兰教育家,他写的一本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非常值得老师们读,虽然它翻译的版本有的是俄文的那种语气翻译的,但是你学的是理念,这本书很好。第二本书,法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卢梭写的教育自传体小说《爱弥尔》。这是被成为西方教育哲学呀,很好读,这本书它是小说体。第三本书,美国著名教育家詹姆斯·多伯森写的《施爱与管教的艺术》。施,是施工的施,《施爱
与管教的艺术》就是教给你怎么去爱,怎么去严,把爱和严完美地结合。第四本书,意大利著名教育家阿米契斯。阿米契斯他写的一本书书名叫《爱的教育》。《爱的教育》这是曾经被中国近代教育家夏沔尊特别推崇的教育,也是他第一个把它翻译成中文推介给中国的老师。第五本书,就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陶行知全集》1――10卷,如果你买1--10卷困难的话,你就买一本,单行本,叫《陶行知教育文集》。我是作为抛砖引玉,因为这些书都曾经给我带来艺术,也是我的收藏品。老师们如果喜欢拿去读一读,借来读一读,不是他本人,如果你买不到、借不到怎么办?打开电脑,
做到第六步的时候,老师们,你要想成为教育家还差一步。这一步之遥啊,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这一步是什么呀?第七步,学会提升。提升自我,就是你能把你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读的书)结合起来总结出你独有的教育思想来,说到某一个人他有他的教育思想,这就是提升,升华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