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析

  《陈情表》是古典作品中的名篇之一。这篇作品曾选入《古文观止》等著名文集,并得到很高的评价。   这篇文章入选高中语文必修课程的好处,就在于内容具体,主题鲜明,语言简练,感情真挚,能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共鸣。   作者在文章中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贫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叙述了屡次拒绝晋朝官吏、皇帝征召的经过,说明了自己拒绝征召的原因,表达了自己对晋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和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心愿。文章句句是实情,处处有根据,没有空洞之言,没有浮泛之语。   为了奉养祖母而不应征召,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什么作者舍官不做而要在家奉养祖母呢?原因很清楚:“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年。”祖母当年把自己抚养成人,现在祖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情况如此,自己怎能忍心献身仕途而置祖母生死不顾呢?何况乌鸦尚知反哺,难道为人而反不如乌鸦之理?其实,作者本意是当时不愿事晋,奉养祖母是个借口。但却巧妙地改变了这一主题,并且说得合情合理。结果达到了目的。   本文语句非常精辟,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形单影只、孤苦伶仃的样子;“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生动地说明了祖母病情严重、岌岌可危的情况;“母孙二人更相依为命”,深刻地说明了自己幼年离不开祖母,祖母晚年离不开自己的道理。这些精辟的语句,不但过去脍炙人口,而且今天仍旧经常被运用。   感情真挚,是文章的又一特点。尽管作者没有着意抒发感情,没有多用感叹之词,但却情见乎辞,溢于言表。虽然不是一字一泪,但也感人肺腑,摧人心肝,使人读后深受感动。   这篇文章,不但具有上述特点,并且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学生作文内容空泛,废话连篇,是很普遍的现象。讲授这篇文章,可以启发学生如何把文章写得具体、充实。词汇贫乏,语言枯瘪,是学生作文的又一毛病;不了解某些成语的来历及其妙用,是学生知识的缺欠。讲授这篇课文可以帮助学生弥补这些不足。爱说假话,无病呻吟,也是学生作文的严重缺点。讲授这篇文章,可以启发学生认识到为什么和怎么样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更为重要的是,今天的孩子们,生活上以自我为中心,从小为家庭中心,受到的是过多的溺爱,在他们的心中缺少对亲情的体悟。父母、亲人对孩子关爱有加,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尊敬老人,不孝顺甚至虐待父母的事件却屡见不鲜。讲授这篇文章,可以教育学生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认识孝敬父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受到伦理教育,并且对转变社会风气也有一定的作用。当然,作者所信奉的是封建道德,所追求的是“本图宦达”,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但只要从中华民族固有的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美德的角度去学习这篇文章,其中的消极落后的意识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所以,《陈情表》入选高中语文教材,无论是从文学性去看,还是从思想性分析,都可以算得上是新课改教材中成功的典范。   ★作者单位:黑龙江依安县第一中学。

  《陈情表》是古典作品中的名篇之一。这篇作品曾选入《古文观止》等著名文集,并得到很高的评价。   这篇文章入选高中语文必修课程的好处,就在于内容具体,主题鲜明,语言简练,感情真挚,能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共鸣。   作者在文章中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贫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叙述了屡次拒绝晋朝官吏、皇帝征召的经过,说明了自己拒绝征召的原因,表达了自己对晋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和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心愿。文章句句是实情,处处有根据,没有空洞之言,没有浮泛之语。   为了奉养祖母而不应征召,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什么作者舍官不做而要在家奉养祖母呢?原因很清楚:“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年。”祖母当年把自己抚养成人,现在祖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情况如此,自己怎能忍心献身仕途而置祖母生死不顾呢?何况乌鸦尚知反哺,难道为人而反不如乌鸦之理?其实,作者本意是当时不愿事晋,奉养祖母是个借口。但却巧妙地改变了这一主题,并且说得合情合理。结果达到了目的。   本文语句非常精辟,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形单影只、孤苦伶仃的样子;“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生动地说明了祖母病情严重、岌岌可危的情况;“母孙二人更相依为命”,深刻地说明了自己幼年离不开祖母,祖母晚年离不开自己的道理。这些精辟的语句,不但过去脍炙人口,而且今天仍旧经常被运用。   感情真挚,是文章的又一特点。尽管作者没有着意抒发感情,没有多用感叹之词,但却情见乎辞,溢于言表。虽然不是一字一泪,但也感人肺腑,摧人心肝,使人读后深受感动。   这篇文章,不但具有上述特点,并且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学生作文内容空泛,废话连篇,是很普遍的现象。讲授这篇文章,可以启发学生如何把文章写得具体、充实。词汇贫乏,语言枯瘪,是学生作文的又一毛病;不了解某些成语的来历及其妙用,是学生知识的缺欠。讲授这篇课文可以帮助学生弥补这些不足。爱说假话,无病呻吟,也是学生作文的严重缺点。讲授这篇文章,可以启发学生认识到为什么和怎么样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更为重要的是,今天的孩子们,生活上以自我为中心,从小为家庭中心,受到的是过多的溺爱,在他们的心中缺少对亲情的体悟。父母、亲人对孩子关爱有加,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尊敬老人,不孝顺甚至虐待父母的事件却屡见不鲜。讲授这篇文章,可以教育学生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认识孝敬父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受到伦理教育,并且对转变社会风气也有一定的作用。当然,作者所信奉的是封建道德,所追求的是“本图宦达”,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但只要从中华民族固有的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美德的角度去学习这篇文章,其中的消极落后的意识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所以,《陈情表》入选高中语文教材,无论是从文学性去看,还是从思想性分析,都可以算得上是新课改教材中成功的典范。   ★作者单位:黑龙江依安县第一中学。


相关文章

  • 陈情表获奖说课稿(共7篇)
  • 篇一:陈情表说课稿 以"孝"为本 以"情"纬文 --<陈情表>说课稿 襄阳市田家炳中学谭辉 一.说教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陈情表>选自人教版必修五第 ...查看


  • 陈情表 第一课时
  • <陈情表>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分析课文第一段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 ...查看


  • 陈情表与项脊轩志赏析
  • 中 国古代文学研究 <陈情表>与<项脊轩志>赏析 ○赵同宇 刘国勤 感人心者,情为首也.古人在动笔伊始,蕴浓情于腹内,诉真情于笔端,显至情于君子.因此,大凡仁君在读了<陈情表>和<项脊轩志>之 ...查看


  • 高二语文必修5理解性默写
  • 必修五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 2.<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 , .& ...查看


  • 读[陈情表]而不落泪者不孝吗?
  • 读<陈情表>而不落泪者不孝吗? 读<陈情表>而不落泪者不孝吗?SUNNY 读<陈情表>而不落泪者不孝吗? 江南梦忆 国庆前夕,给学生讲李密的<陈情表>.开篇讲述写作背景时,我引用了宋人赵与时的 ...查看


  •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诗文情境默写经典练习
  • 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五古诗文情境默写经典练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 ...查看


  • 2.7陈情表教案(1)
  • 陈情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 ...查看


  • 陈情表赏析
  • 李密<陈情表>赏析 文学史上,臣属给皇帝的奏议,以情真意切.倾诉肺腑感人的,常把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并提:以获得"高难度"的险助而又收"高效率"奇功 ...查看


  • 17陈情表
  • 17 陈情表(回目录)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时数:二 ...查看


  • 必修5理解性默写有答
  •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理解型默写 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五古诗文情境默写45练 1. <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