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

三、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14.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活动。各类创建活动都要突出思想道德内涵,坚持创建为民惠民,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有力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文明城市创建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引导,着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打造美丽整洁的生活环境、规范有序的社会秩序、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富有活力、各具特色、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要巩固创建成果,保持创建常态,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建工作要从省会城市、地级城市、直辖市城区向县级市和县延伸,努力构建全面覆盖大中小城市的创建格局。积极发挥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导向作用,改进测评方法,完善测评程序,确保测评结果的公正性公信力。

文明村镇创建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突出抓好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建设。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发挥农村优秀基层干部、乡村教师、退伍军人、文化能人、返乡创业人士等新乡贤作用,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破除陈规陋习。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和农村环境保护,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工作,守护绿水青山。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顺应农村群众的新期待,以农村群众的获得感为标准,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全国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和文明乡镇占比达到50%左右。

文明单位创建要着力提高员工素质,涵养职业操守,培育职业精神,完善规章制度,树立行业新风。重点推动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窗口行业的文明创建工作,开展具有行业特色、职业特点、工作特性的创建活动,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着力树立良好形象,确保提供文明优质服务。要顺应经济结构、社会组织、就业方式的深刻变动,推动文明单位创建覆盖到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文明家庭创建要更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孝老爱幼,少有所教,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传承良好家风和家训,重视做好家庭教育。要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以良好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文明校园创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中小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构建符合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的德育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良好校训校风,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创建,形成良好育人氛围。

15.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大力倡导雷锋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进一步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深入发展,引导激励人们把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为风气。以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为重点,广泛开展重大活动、扶贫救灾、敬老救孤、恤病助残、文化支教、环境保护、健身指导等志愿服务活动。支持和发展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尤其是专业性强的志愿服务组织,健全完善褒奖激励等制度,以制度化促进经常化持久化。

16.推进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围绕讲文明、有公德、守秩序、树新风,广泛开展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大力普及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建立和谐清新人际关系,抵制不良庸俗习气,倡导文明礼仪新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使勤奋劳动、勇于创造、艰苦奋斗成为人们的生活追求。强化质量第一意识,培育“工匠精神”。广泛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着力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绿色环保、节俭节约、社会责任意识。要在全社会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浪费,制止奢靡之风。大力开展文明交通行动,普及文明交通常识,增强文明交通意识,克服各种交通陋习。大力开展文明旅游行动,加强宣传教育、规范约束和社会监督,强化文明出游意识,有效治理旅游不文明行为,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加强对文艺观演、体育观赛等的文明引导,制止不文明言行。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加强对新市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与教育引导,使他们学习掌握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必要行为规范。

17.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共建活动。开展城乡共建活动,加大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力度,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产品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展区域共建活动,以国家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为基础,打造一批沿海沿江沿交通干线的“文明走廊”“文明交通线”“文明示范带”。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活动,动员文明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支援贫困乡村,助力脱贫攻坚。开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四、提升全民科学教育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18.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着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意识和决策水平,提高城镇劳动者和广大农民的科学生产生活能力,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提高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推动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科技馆、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活动站等阵地和设施建设,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开展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抵制愚昧落后。

19.提升国民教育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积极推动全民阅读,引导人们养成阅读习惯。

20.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扶持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化产品,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维护好实现好群众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提高文化综合执法能力。

21.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和健康科学知识,提倡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五、营造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22.丰富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加强新闻传播能力建设,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有力抨击背离主流价值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切实发挥新闻舆论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重视运用文学戏剧、影视音乐、戏曲曲艺等文艺形式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潜移默化向社会传递主流价值,感染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公益广告是传播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新风的有效载体,要突出主题,注重创意,健全机制,加大刊播展示力度。

23.加强网上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实施网德工程,深入开展争做中国好网民活动,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强化网络运营主体的社会责任,引导人们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净化网络环境,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适应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接受习惯的深刻变化,积极运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文明理念、推进实际工作。开展网络公益活动,让公益精神弥漫网络空间。

24.拓展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加快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文化设施建设,继续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切实提高使用效率。以综合性、适用性为原则,大力推进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完善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满足基层文化需要和群众文化需求。

25.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把精神文明建设要求融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社会治理、行业管理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立法司法执法各个环节,发挥法律法规对维护良好社会秩序、树立文明社会风尚、培育和谐人际关系的保障作用。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把那些符合实际、成效明显、群众认可并被实践证明的规律性做法上升为法律法规。建立法律法规和重大公共政策的道德风险评估机制,防止具体法规政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加强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的文明创建和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司法公信力,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依法惩处严重突破道德底线的失德失信行为和社会丑恶现象,避免极端个别事件对社会公序良俗带来负面冲击。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职业规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26.对外展示文明中国良好形象。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要结合国家重大外交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价值,积极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树立中国文明进步、开放自信、亲切友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国际影响力。在赴境外留学、经商、从业、旅游人员中开展争当“文明使者”活动。

六、加强党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领导

27.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各级党委要切实承担起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文明委及其办事机构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性创建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规划指导、协调督促。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在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勇于同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广大共产党员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养成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形成良好的政治文化。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心系人民、作风过硬的要求,建设高素质、接地气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精神文明建设重心在基层、困难在基层。要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充实工作力量,为更好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28.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和文联、作协、科协等人民团体,要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动员所联系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社会公众人物的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基金会等各种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参与精神文明建设。

29.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形成对精神文明建设多渠道投入的体制,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精神文明建设重大设施、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支持精神文明建设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对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财力物力支持。

30.加强工作创新。加强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积极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深化对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推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载体、体制机制创新,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增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上一页 1 2

三、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14.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活动。各类创建活动都要突出思想道德内涵,坚持创建为民惠民,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有力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文明城市创建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引导,着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打造美丽整洁的生活环境、规范有序的社会秩序、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富有活力、各具特色、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要巩固创建成果,保持创建常态,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建工作要从省会城市、地级城市、直辖市城区向县级市和县延伸,努力构建全面覆盖大中小城市的创建格局。积极发挥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导向作用,改进测评方法,完善测评程序,确保测评结果的公正性公信力。

文明村镇创建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突出抓好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建设。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发挥农村优秀基层干部、乡村教师、退伍军人、文化能人、返乡创业人士等新乡贤作用,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破除陈规陋习。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和农村环境保护,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工作,守护绿水青山。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顺应农村群众的新期待,以农村群众的获得感为标准,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全国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和文明乡镇占比达到50%左右。

文明单位创建要着力提高员工素质,涵养职业操守,培育职业精神,完善规章制度,树立行业新风。重点推动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窗口行业的文明创建工作,开展具有行业特色、职业特点、工作特性的创建活动,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着力树立良好形象,确保提供文明优质服务。要顺应经济结构、社会组织、就业方式的深刻变动,推动文明单位创建覆盖到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文明家庭创建要更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孝老爱幼,少有所教,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传承良好家风和家训,重视做好家庭教育。要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以良好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文明校园创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中小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构建符合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的德育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良好校训校风,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创建,形成良好育人氛围。

15.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大力倡导雷锋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进一步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深入发展,引导激励人们把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为风气。以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为重点,广泛开展重大活动、扶贫救灾、敬老救孤、恤病助残、文化支教、环境保护、健身指导等志愿服务活动。支持和发展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尤其是专业性强的志愿服务组织,健全完善褒奖激励等制度,以制度化促进经常化持久化。

16.推进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围绕讲文明、有公德、守秩序、树新风,广泛开展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大力普及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建立和谐清新人际关系,抵制不良庸俗习气,倡导文明礼仪新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使勤奋劳动、勇于创造、艰苦奋斗成为人们的生活追求。强化质量第一意识,培育“工匠精神”。广泛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着力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绿色环保、节俭节约、社会责任意识。要在全社会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浪费,制止奢靡之风。大力开展文明交通行动,普及文明交通常识,增强文明交通意识,克服各种交通陋习。大力开展文明旅游行动,加强宣传教育、规范约束和社会监督,强化文明出游意识,有效治理旅游不文明行为,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加强对文艺观演、体育观赛等的文明引导,制止不文明言行。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加强对新市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与教育引导,使他们学习掌握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必要行为规范。

17.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共建活动。开展城乡共建活动,加大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力度,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产品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展区域共建活动,以国家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为基础,打造一批沿海沿江沿交通干线的“文明走廊”“文明交通线”“文明示范带”。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活动,动员文明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支援贫困乡村,助力脱贫攻坚。开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四、提升全民科学教育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18.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着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意识和决策水平,提高城镇劳动者和广大农民的科学生产生活能力,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提高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推动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科技馆、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活动站等阵地和设施建设,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开展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抵制愚昧落后。

19.提升国民教育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积极推动全民阅读,引导人们养成阅读习惯。

20.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扶持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化产品,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维护好实现好群众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提高文化综合执法能力。

21.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和健康科学知识,提倡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五、营造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22.丰富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加强新闻传播能力建设,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有力抨击背离主流价值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切实发挥新闻舆论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重视运用文学戏剧、影视音乐、戏曲曲艺等文艺形式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潜移默化向社会传递主流价值,感染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公益广告是传播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新风的有效载体,要突出主题,注重创意,健全机制,加大刊播展示力度。

23.加强网上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实施网德工程,深入开展争做中国好网民活动,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强化网络运营主体的社会责任,引导人们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净化网络环境,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适应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接受习惯的深刻变化,积极运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文明理念、推进实际工作。开展网络公益活动,让公益精神弥漫网络空间。

24.拓展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加快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文化设施建设,继续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切实提高使用效率。以综合性、适用性为原则,大力推进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完善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满足基层文化需要和群众文化需求。

25.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把精神文明建设要求融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社会治理、行业管理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立法司法执法各个环节,发挥法律法规对维护良好社会秩序、树立文明社会风尚、培育和谐人际关系的保障作用。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把那些符合实际、成效明显、群众认可并被实践证明的规律性做法上升为法律法规。建立法律法规和重大公共政策的道德风险评估机制,防止具体法规政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加强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的文明创建和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司法公信力,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依法惩处严重突破道德底线的失德失信行为和社会丑恶现象,避免极端个别事件对社会公序良俗带来负面冲击。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职业规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26.对外展示文明中国良好形象。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要结合国家重大外交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价值,积极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树立中国文明进步、开放自信、亲切友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国际影响力。在赴境外留学、经商、从业、旅游人员中开展争当“文明使者”活动。

六、加强党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领导

27.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各级党委要切实承担起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文明委及其办事机构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性创建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规划指导、协调督促。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在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勇于同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广大共产党员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养成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形成良好的政治文化。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心系人民、作风过硬的要求,建设高素质、接地气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精神文明建设重心在基层、困难在基层。要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充实工作力量,为更好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28.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和文联、作协、科协等人民团体,要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动员所联系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社会公众人物的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基金会等各种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参与精神文明建设。

29.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形成对精神文明建设多渠道投入的体制,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精神文明建设重大设施、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支持精神文明建设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对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财力物力支持。

30.加强工作创新。加强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积极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深化对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推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载体、体制机制创新,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增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 济南市进一步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
  • 关于印发<济南市进一步深化"我们的节日" 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高新区管委会,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市旅游局.市园林局: <济 ...查看


  • 2015卫生发展和医改重点任务关键词
  • 2015卫生发展和医改重点任务关键词 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不小:随着医改步入深水区.攻坚期,体制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凸显叠加:伴随着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居民健康消 ...查看


  •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说明
  •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说明 一.关于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的基本考虑 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并作出决定,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 ...查看


  • 三严三实学习材料
  • 学习贯彻三严三实座谈会发言材料 1.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三严三实"新论述,是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既是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反"四风"精神 ...查看


  • 群众路线,第一环节总结
  • 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征求意见总结 在***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制定方案,全面动员部署,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各项工作.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重点研读与专题讨论相结合,讨论促学与逐一发言深学相结合,广泛听取意见 ...查看


  •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全年工作总结
  •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全年工作总结 2013年,市法制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府的中心工作,扭住全面推进 ...查看


  • 12个学习专题内容
  • 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必学的 12 个学习专题 12 个学习专题内容 序列 专题名称 专题内容 1.十八大报告 2.<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3.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中共 ...查看


  • 学习沙龙5
  • 学习沙龙 2014.5.3 关于做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 工作的通知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各地区各单位党组织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精神,加强领导和指导,各项工作有序推 ...查看


  • 人民法院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 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法发[2013]10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