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菊 / 画菊
(1882人评分) 8.2
朝代:宋代
作者:郑思肖
原文: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收藏 练字套装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
参考赏析
赏析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
创作背景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出来做官,连坐着、躺着都...
赏析二
这首自题《寒菊》图诗,集中表现了郑思肖的思想品格和胸怀襟抱。诗从晚香着笔: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
寒菊 / 画菊
(1882人评分) 8.2
朝代:宋代
作者:郑思肖
原文: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收藏 练字套装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
参考赏析
赏析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
创作背景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出来做官,连坐着、躺着都...
赏析二
这首自题《寒菊》图诗,集中表现了郑思肖的思想品格和胸怀襟抱。诗从晚香着笔: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
相关文章
-
黄鹤楼 / 登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_崔颢古诗_古诗文网
黄鹤楼 / 登黄鹤楼 (4754人评分) 8.0 朝代:唐代 作者:崔颢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写翻译 写赏析 收藏 ...查看
-
关雎原文.翻译及赏析_古诗_古诗文网
关雎 (11660人评分) 8.6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 ...查看
-
春夜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_杜甫古诗_古诗文网
春夜喜雨 (9897人评分) 7.9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写翻译 写赏析 收藏 app下载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好雨似 ...查看
-
乐游原 / 登乐游原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商隐古诗_古诗文网
乐游原 / 登乐游原 (629人评分) 8.4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收藏 练字套装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文译我在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只见夕 ...查看
-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商隐古诗_古诗文网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92人评分) 8.1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收藏 练字套装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园亭里竹林环绕,经过一场秋雨的洗刷,景物焕然一新 ...查看
-
大换雅阁[古诗 [石灰吟][明]于谦-原文-翻译-赏析]优酷视频朗诵赏析
[古诗 <石灰吟>[明]于谦-原文-翻译-赏析] 编辑:大换 [今日美文] ☆ 悲悯是冷凉尘世燃烧的炭,给每颗心辐射温暖 ☆ 生活越平淡,内心越绚烂:今天才是最美好的 ☆ 让未来看得见,才可以坚定自信地走向未来了 ☆ 所有失败都 ...查看
-
张九龄诗全集
张九龄-诗词<巫山高> 古诗 全诗赏析 张九龄-诗词<九月九日登龙山> 古诗 全诗赏析 张九龄-诗词<和崔尚书喜雨> 古诗 全诗赏析 张九龄-诗词<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古诗 全诗赏析 ...查看
-
从"春晓"英译谈诗歌译文赏析
从"春晓"英译谈诗歌译文赏析 摘要 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古诗英译也是传递文化.研究语言的必由之路.许渊冲的"美化之艺术"观点是对诗歌翻译和赏析方法的核心概括,其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 ...查看
-
阿房宫赋原文.翻译及赏析_杜牧文言文_古诗文网
阿房宫赋 (1877人评分) 8.5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