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系统实用化及数据质量管理
洪晓虹 陈忠义
广东电网公司汕头供电局 广东 汕头 515041
【摘 要】简述数据质量管理和信息系统实用化的关系, 介绍企业数据质量管理平台建设的情况和实施效果等。【关键词】信息系统实用化 数据质量管理
操作性数据存储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供电行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支持企业各核心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相继建成,安全生产、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人力资源、财务、工程、物资、行政办公、综合事务等业务系统,在提高业务管理水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信息系统建设初期,侧重关注于业务的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业务系统的实用化水平和数据质量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数据质量管理(Data Quality Management),是指对数据从计划、获取、存储、共享、维护、应用、消亡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里可能引发的各类数据质量问题,进行识别、度量、监控、预警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并通过改善和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使得数据质量获得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管理是循环管理过程,其终极目标是通过可靠的数据提升数据在使用中的价值,并最终为企业赢得经济效益。[1]
信息由数据构成,数据是信息的基础,数据已成为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资源。[2]实际工作中,遇到数据质量问题引发的信息系统运行问题屡见不鲜。实践证明,数据质量问题是影响信息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因此,数据质量管理将直接影响信息系统的实用化水平。
1、概述
前两年,广东电网公司提出打造“企业级信息航母”的构想。为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企业生产、建设、经营和管理等信息系统的联动,做到上下贯通、左右协同,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企业级应用,其前提是必需进一步提升企业各业务系统的实用化水平和数据质量。
要提升信息系统的实用化水平和数据质量,必需以数据规划为指导,从元数据做起,对业务处理数据进行全面整理与检查。还必需通过扩充数据质量规则,统计各业务系统数据质量情况,以推进各业务系统的实用化水平为总抓手,在完善提升各业务系统功能的同时,逐步提高管理报表自动化水平。
1.1 数据质量基本特性和衡量方式
数据的适用性、数据的准确性、数据的及时性、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有效性是数据质量的5个基本特性。数据质量的衡量方式,包括准确性、可靠性、时间轴、相关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等。当然,不同的组织会有不同的优先级。然而,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其中包括技
术和业务方面的数据质量,而且这两方面都很重要。要满足技术质量标准(如保持一致、格式正确、定义明确),但是,用户并不认为可靠、准确和可用的数据对组织影响较小。简而言之,保证数据质量需要同时了解技术和业务需求。
1.2 纳入管理的范围与内容
广东电网公司GD248信息化建设规划包括的8大主营业务系统,随着企业业务模式的调整而变化,如营配合一产生的营配一体化系统。纳入数据质量管理的范围包括9个业务系统,内容简述如下:
①生产系统:设备台账(主网部分)、缺陷处理、工作票、操作票、停电计划、安全管理、继保定值单、停电、事故数据等。
②营配一体化:设备台账(含GIS系统配网设备部分)、缺陷处理、工作票、操作票、配网停电管理。
③营销系统:客户基本信息、客户抄表情况、客户应收电量电费、客户实收电量电费、客户停电情况、客户响应(投诉)、客户预付、客户报装、客户计量设备资产、客户检查(稽查)。
④工程系统:项目基本信息、项目进度分解(WBS),设备材料清册,项目进度执行情况(含立项、开工、合同、竣工、项目变更等)。
⑤物资系统:供应商信息、申购数据、采购数据、物资合同信息、付款单基本信息、入库单、现场到货基本信息、领料单、调拨物料单、退库单、盘点单信息。
⑥人事系统:人员基本档案,人员异动情况,人员培训情况,组织机构。
⑦财务系统:固定资产卡片台帐、付款凭证、银行帐号台帐、会计科目余额等。
⑧综合管理系统:党员台帐、团员台帐、工会会员台帐、房屋以及车辆台帐等数据。
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项目信息、项目分解、付款申请表、项目费用结构、物资清册、表、服务合同、服务合同项目明细、服务确认单等。
2、数据质量管理平台建设
数据质量管理平台将在原有数据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拓宽数据质量检查范围,增强业务规则库可配置性,强化元数据模型管理,实现问题
图1 技术架构图
2142011. 12
图2 网络架构图
数据的多维可视化展示,完善问题数据的闭环处理管理机制,构建实用由于广东电网公司部份信息系统(如物资、资产等)的数据库
存放在省公司,部分存放在地级供电局,故而技术架构存在省地两级,见化考核指标体系,建立涵盖各主营业务系统的统一数据质量管理平台,
从而有效提升各级业务系统数据质量,加强对各业务系统数据质量稽图1:
2.2 网络架构核与监控,提高业务系统实用化水平。
2.1 技术架构数据质量管理平台的网络架构见图2。通过防火墙的设置,实现了
省地两级数据库的互联互通。
2.3 建设内容元数据信息维护
元数据管理子系统
①建设完善的业务规则库:从各系统实用化水平评元数据变更流程
价长期性考虑,需要将各系统的实用化考核评价细则结合不同业务系统形成一个通用的动态规则库,规则库是数据抽取
数据抽取子系统整个数据质量平台的关键与核心,通过规则库的不断完
ODS
善与优化,各业务系统的实用化也将逐步提升,数据质量提升也会得到阶段性的飞跃。业务规则库来源于业务规则配置
部门,是基于业务部门具体日常业务的业务规则和规规则库管理子系统
规则变更流程
律。
②开展数据检查和校验:数据校验是基于业务规则
完整性校验
库,通过不同的配置策略,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业务系统的
数据校验子系统合法性校验静态和动态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发
现并处理问题数据,提高业务系统的数据质量水平。唯一性校验
③实现问题数据的多维分析与展现:实现按对象、数据质量管理平台准确性校验
按规则模型展现问题数据;以柱状图、仪表盘、趋势图
问题数据展现子系统一致性校验等多种展现方式对具体数据质量考核指标进行展现,并
通过同比、环比、占比、趋势分析来展现数据质量指及时性校验
标变化及问题数据的处理完善过程,同时通过钻取分析功能,直接从指标数据下钻到基础数据,直观看到影响指以问题为中心展示
标的问题数据明细清单。问题数据处理子系统
以对象为中心展示
④进行问题数据闭环处理:当监控到系统中存在问题数据时,需要对问题数据进行处理,以尽快消除异常数
数据处理流程配置据,保证系统数据质量,尽可能减少问题数据对业务部门
工作造成不利影响。根据不同系统的各类数据问题制待办工单
定相应的问题数据处理流程和策略。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分析子系统
流程各环节监控
2.4 功能架构
流程各环节处理数据质量管理平台分为元数据管理、数据抽取、
规则库管理、数据校验、问题数据展现、问题数据处
关键业务报表指标展现子系统
理、业务系统实用化考核指标、关键业务指标8个子系
统。元数据管理将对要校核的各业务系统的数据结图3 数据质量管理平台功能架构图
2011. 12215
构、逻辑关系及数据类型进行管理;数据抽取则把源系统的数据抽取到ODS(Operational Data Store,即操作型数据存储)缓存区;规则库管理对各种检核指标模型、各对象的校验规则进行管理;数据校验从ODS中过滤不符合校验规则的问题数据;问题数据展现及处理使用户可以从多种维度查看问题数据并处理;数据质量考核指标分析子系统统计分析各业务系统数据质量检核指标并展现;关键业务报表指标子系统展现各业务系统的关键业务指标,统计分析各业务系统关键业务指标与实际数值是否一致。数据质量管理平台功能架构见图3:
2.5 功能设计
①元数据管理子系统:维护业务系统、业务对象、对象属性的基本信息、关联关系,维护各业务对象的数据类型,即是主数据,还是带流程的业务数据或不带流程的业务数据;当业务系统的业务对象及对象属性发生变化的时候,需要通知到数据质量管理平台进行元数据的变更;支持方便查看元数据及其相互关联关系。
②数据抽取子系统:由于各个业务系统都具有非常复杂的数据来源,这些数据存放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数据库、不同的应用之中,从这些业务系统对数据进行抽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ODS用于存放从业务系统直接抽取出来的数据,这些数据从数据结构、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上都与业务系统基本保持一致。
③规则库管理子系统:支持设定各对象的属性、同一对象不同属性、不同对象同一属性、不同对象不同属性的校验规则(完整性、及时性、合法性、唯一性、一致性、准确性),规则的新增、修改需要走规则变更流程;支持根据业务需要从规则库中选择需要检核的指标;支持根据业务需要选择需要检核的对象;支持按对象、按检核指标来查看规则库。
④数据校验子系统:系统可定期批量执行在规则库管理中生成的数据检验sql语句,把不符合检核指标的各对象属性值批量保存到数据质量库中。
⑤问题数据展现子系统:支持按系统展现问题数据、按业务对象展现问题数据、按检核指标(完整性、及时性、合法性、唯一性、一致性、准确性)展现问题数据;支持分页、查询、排序、分权限查看(主要查看问题数据所属的业务对象、对应的属性、不符合哪些检核指标、发现日期)等功能;支持问题数据历史查询功能,可查询到本数据历史发现时间、修复人、修复时间、变更内容。
⑥问题数据处理子系统:主要由处理流程配置、待办工单、流程各环节处理、流程各环节监控几部分组成。
⑦数据质量考核指标分析子系统:统计分析各业务系统实用化考核指标,如各业务系统数据完整率、及时率、合法率、唯一率、一致率、准确率等;支持图表展示、报表导出展现各业务系统实用化考核指标。
(上接第213页)
α′=βα/(1−α+βα) (6)3.3 应用举例
以某地热电厂为例,其汽轮机组国产CC-90/10/1.2型抽凝机,工程参数为如表1所示:
根据上述数据,可以分别以热量法和实际焓降法得到两个供热分摊比,代入公式(1)得到热量法下的供热分摊比
供热消耗能量:Q1=60000×(3019.4-436.8)+46000×(2693.5-436.8);发电供热消耗总能量:Q0=152630×(3486-94.9);供热成本分摊比:α=0.6597。
为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上述数据求得实际焓降法下的供热成本分摊比为:
α′′=0.5699。
根据已有统计数据可以得到供暖用户用能抽样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供暖用户相关数据
⑧关键业务报表指标展现子系统:支持图表展示、报表导出各业务系统关键业务指标,如城市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统计分析各业务系统的关键业务指标与实际数值的一致性,如果不一致,则生成问题数据,进行问题数据处理。
3、数据质量管理平台实施效果
3.1 通过数据质量管理平台的建设,每月可以出具各业务系统数据质量分析报告,包括:考核办法与源数据说明、数据质量情况、数据评分情况、各应用系统评分明细、各应用系统考核规则;各系统问题数据等内容。业务部门可针对系统提供的问题清单,开展数据质量前期提升以及梳理业务系统功能改进,大大提高了业务系统的实用化水平和数据质量。
举例:数据质量分析报告精确到各系统、数据库表、记录等。如图4所示,某系统的驾驶员档案数据库记录总数801条,其中不完备率(没有录入)为1.17%,不合规率(录入不规范)为0,系统同时提供不完备的问题数据清单,
以便业务部门对号入座解决问题。
图4 驾驶员档案数据库记录截图
3.2 通过数据质量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业务系统的深化应用和不断扩展。完善和扩展系统业务规则库,从业务系统、业务对象、对象属性等各个层级进行数据质量监控和校验范围扩展,实现系统功能的逐步完善和性能的不断提高。
4、结束语
以上简要介绍企业数据质量管理平台建设的情况和实施效果,在积累数据质量管理经验的同时,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实用化水平。数据质量问题不外乎两方面原因,管理上(人)的因素和技术上的因素,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从组织、制度、技术等层面保障对数据的有效监控,是破解如何保证数据质量难题的关键。[3]
参考文献
[1]数据质量管理. http://baike.baidu.com/view/6447037.htm百度百科
[2]谷斌. 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 2007(5)
[3]数据质量管理思考和剖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9933922.html 百度百科
将α、β计算结果代入公式(6)求得调整后的供暖成本分摊比:α′=0.6144。
由以上计算求得三个供热成本分摊比,如表3所示由表3列示结果不难得出以下关系:α′′<α′<α
即热量法因将热电联产效益归于发电,所以其计算的供热成本分摊比最大,与之相反,实际焓降法将热电联产效益归于供热,其计算所得成本分摊比最小。而经过品质系数调整后的成本分摊比α′相对合理的确定了供热在总成本这的比例。
4、结论
热电联产具有良好的节能效益,应积极加以推广,为此需要合理确定供热与供电成本,从而优化企业配置,提高效率,引导热电联产企业的良性发展。应用本文论述方法,在考虑供能与供电能够得到一个相对于热量法以及实际焓降法更为合理的供热成本分摊比,而实际计算结果也表明经过品质系数调整后的供热分摊比介于热量法和实际焓降法之间,避免了好处归电以及好处归热的极端结果,为热电企业对供热和供电的成本分摊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陶莉. 热电联产企业供热财务核算探讨[J].会计师,2011(8):50-51.[2]田枫, 杨忠全. 热电厂煤耗成本分摊的新方法-热电联合法[J].四川电力技术,2007,30(5):79-83.
[3]张利平, 张永华, 唐德善. 热电联产热电分摊方法的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4, 25(1): 36-37.
[4]于淑梅, 张树芳. 热电联产的多样性与热电成本分摊方法适应性的探讨[J].电站系统工程,2002, 18(5): 45-46.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资助(2011GXQ4D03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DUT10ZD107,DUT10RW1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资助(09YJC790024,10YJC630401)
用户 单位面积热
2
负荷(W/m) 建筑面积(m2)
1 27.63 90
2 26.54 130
3 25.70 130
4 20.89 130
5 22.29 110
6 22.46 87
供暖时间为120天,供暖价格为每平方米28元,供电价格为每千瓦时0.4883元,上述数据代入公式(4)和公式(5)得到:
P1=18956(元), P0=23062.71(元);则调整系数为:β= P1/ P0=0.8219;
表3 不同方法下的供热比例
方法 供热比例
实际焓降法α′′ 0.5699
品质调整法α′ 0.6144
热量法α 0.6597
2162011. 12
浅谈信息系统实用化及数据质量管理
洪晓虹 陈忠义
广东电网公司汕头供电局 广东 汕头 515041
【摘 要】简述数据质量管理和信息系统实用化的关系, 介绍企业数据质量管理平台建设的情况和实施效果等。【关键词】信息系统实用化 数据质量管理
操作性数据存储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供电行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支持企业各核心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相继建成,安全生产、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人力资源、财务、工程、物资、行政办公、综合事务等业务系统,在提高业务管理水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信息系统建设初期,侧重关注于业务的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业务系统的实用化水平和数据质量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数据质量管理(Data Quality Management),是指对数据从计划、获取、存储、共享、维护、应用、消亡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里可能引发的各类数据质量问题,进行识别、度量、监控、预警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并通过改善和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使得数据质量获得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管理是循环管理过程,其终极目标是通过可靠的数据提升数据在使用中的价值,并最终为企业赢得经济效益。[1]
信息由数据构成,数据是信息的基础,数据已成为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资源。[2]实际工作中,遇到数据质量问题引发的信息系统运行问题屡见不鲜。实践证明,数据质量问题是影响信息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因此,数据质量管理将直接影响信息系统的实用化水平。
1、概述
前两年,广东电网公司提出打造“企业级信息航母”的构想。为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企业生产、建设、经营和管理等信息系统的联动,做到上下贯通、左右协同,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企业级应用,其前提是必需进一步提升企业各业务系统的实用化水平和数据质量。
要提升信息系统的实用化水平和数据质量,必需以数据规划为指导,从元数据做起,对业务处理数据进行全面整理与检查。还必需通过扩充数据质量规则,统计各业务系统数据质量情况,以推进各业务系统的实用化水平为总抓手,在完善提升各业务系统功能的同时,逐步提高管理报表自动化水平。
1.1 数据质量基本特性和衡量方式
数据的适用性、数据的准确性、数据的及时性、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有效性是数据质量的5个基本特性。数据质量的衡量方式,包括准确性、可靠性、时间轴、相关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等。当然,不同的组织会有不同的优先级。然而,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其中包括技
术和业务方面的数据质量,而且这两方面都很重要。要满足技术质量标准(如保持一致、格式正确、定义明确),但是,用户并不认为可靠、准确和可用的数据对组织影响较小。简而言之,保证数据质量需要同时了解技术和业务需求。
1.2 纳入管理的范围与内容
广东电网公司GD248信息化建设规划包括的8大主营业务系统,随着企业业务模式的调整而变化,如营配合一产生的营配一体化系统。纳入数据质量管理的范围包括9个业务系统,内容简述如下:
①生产系统:设备台账(主网部分)、缺陷处理、工作票、操作票、停电计划、安全管理、继保定值单、停电、事故数据等。
②营配一体化:设备台账(含GIS系统配网设备部分)、缺陷处理、工作票、操作票、配网停电管理。
③营销系统:客户基本信息、客户抄表情况、客户应收电量电费、客户实收电量电费、客户停电情况、客户响应(投诉)、客户预付、客户报装、客户计量设备资产、客户检查(稽查)。
④工程系统:项目基本信息、项目进度分解(WBS),设备材料清册,项目进度执行情况(含立项、开工、合同、竣工、项目变更等)。
⑤物资系统:供应商信息、申购数据、采购数据、物资合同信息、付款单基本信息、入库单、现场到货基本信息、领料单、调拨物料单、退库单、盘点单信息。
⑥人事系统:人员基本档案,人员异动情况,人员培训情况,组织机构。
⑦财务系统:固定资产卡片台帐、付款凭证、银行帐号台帐、会计科目余额等。
⑧综合管理系统:党员台帐、团员台帐、工会会员台帐、房屋以及车辆台帐等数据。
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项目信息、项目分解、付款申请表、项目费用结构、物资清册、表、服务合同、服务合同项目明细、服务确认单等。
2、数据质量管理平台建设
数据质量管理平台将在原有数据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拓宽数据质量检查范围,增强业务规则库可配置性,强化元数据模型管理,实现问题
图1 技术架构图
2142011. 12
图2 网络架构图
数据的多维可视化展示,完善问题数据的闭环处理管理机制,构建实用由于广东电网公司部份信息系统(如物资、资产等)的数据库
存放在省公司,部分存放在地级供电局,故而技术架构存在省地两级,见化考核指标体系,建立涵盖各主营业务系统的统一数据质量管理平台,
从而有效提升各级业务系统数据质量,加强对各业务系统数据质量稽图1:
2.2 网络架构核与监控,提高业务系统实用化水平。
2.1 技术架构数据质量管理平台的网络架构见图2。通过防火墙的设置,实现了
省地两级数据库的互联互通。
2.3 建设内容元数据信息维护
元数据管理子系统
①建设完善的业务规则库:从各系统实用化水平评元数据变更流程
价长期性考虑,需要将各系统的实用化考核评价细则结合不同业务系统形成一个通用的动态规则库,规则库是数据抽取
数据抽取子系统整个数据质量平台的关键与核心,通过规则库的不断完
ODS
善与优化,各业务系统的实用化也将逐步提升,数据质量提升也会得到阶段性的飞跃。业务规则库来源于业务规则配置
部门,是基于业务部门具体日常业务的业务规则和规规则库管理子系统
规则变更流程
律。
②开展数据检查和校验:数据校验是基于业务规则
完整性校验
库,通过不同的配置策略,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业务系统的
数据校验子系统合法性校验静态和动态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发
现并处理问题数据,提高业务系统的数据质量水平。唯一性校验
③实现问题数据的多维分析与展现:实现按对象、数据质量管理平台准确性校验
按规则模型展现问题数据;以柱状图、仪表盘、趋势图
问题数据展现子系统一致性校验等多种展现方式对具体数据质量考核指标进行展现,并
通过同比、环比、占比、趋势分析来展现数据质量指及时性校验
标变化及问题数据的处理完善过程,同时通过钻取分析功能,直接从指标数据下钻到基础数据,直观看到影响指以问题为中心展示
标的问题数据明细清单。问题数据处理子系统
以对象为中心展示
④进行问题数据闭环处理:当监控到系统中存在问题数据时,需要对问题数据进行处理,以尽快消除异常数
数据处理流程配置据,保证系统数据质量,尽可能减少问题数据对业务部门
工作造成不利影响。根据不同系统的各类数据问题制待办工单
定相应的问题数据处理流程和策略。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分析子系统
流程各环节监控
2.4 功能架构
流程各环节处理数据质量管理平台分为元数据管理、数据抽取、
规则库管理、数据校验、问题数据展现、问题数据处
关键业务报表指标展现子系统
理、业务系统实用化考核指标、关键业务指标8个子系
统。元数据管理将对要校核的各业务系统的数据结图3 数据质量管理平台功能架构图
2011. 12215
构、逻辑关系及数据类型进行管理;数据抽取则把源系统的数据抽取到ODS(Operational Data Store,即操作型数据存储)缓存区;规则库管理对各种检核指标模型、各对象的校验规则进行管理;数据校验从ODS中过滤不符合校验规则的问题数据;问题数据展现及处理使用户可以从多种维度查看问题数据并处理;数据质量考核指标分析子系统统计分析各业务系统数据质量检核指标并展现;关键业务报表指标子系统展现各业务系统的关键业务指标,统计分析各业务系统关键业务指标与实际数值是否一致。数据质量管理平台功能架构见图3:
2.5 功能设计
①元数据管理子系统:维护业务系统、业务对象、对象属性的基本信息、关联关系,维护各业务对象的数据类型,即是主数据,还是带流程的业务数据或不带流程的业务数据;当业务系统的业务对象及对象属性发生变化的时候,需要通知到数据质量管理平台进行元数据的变更;支持方便查看元数据及其相互关联关系。
②数据抽取子系统:由于各个业务系统都具有非常复杂的数据来源,这些数据存放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数据库、不同的应用之中,从这些业务系统对数据进行抽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ODS用于存放从业务系统直接抽取出来的数据,这些数据从数据结构、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上都与业务系统基本保持一致。
③规则库管理子系统:支持设定各对象的属性、同一对象不同属性、不同对象同一属性、不同对象不同属性的校验规则(完整性、及时性、合法性、唯一性、一致性、准确性),规则的新增、修改需要走规则变更流程;支持根据业务需要从规则库中选择需要检核的指标;支持根据业务需要选择需要检核的对象;支持按对象、按检核指标来查看规则库。
④数据校验子系统:系统可定期批量执行在规则库管理中生成的数据检验sql语句,把不符合检核指标的各对象属性值批量保存到数据质量库中。
⑤问题数据展现子系统:支持按系统展现问题数据、按业务对象展现问题数据、按检核指标(完整性、及时性、合法性、唯一性、一致性、准确性)展现问题数据;支持分页、查询、排序、分权限查看(主要查看问题数据所属的业务对象、对应的属性、不符合哪些检核指标、发现日期)等功能;支持问题数据历史查询功能,可查询到本数据历史发现时间、修复人、修复时间、变更内容。
⑥问题数据处理子系统:主要由处理流程配置、待办工单、流程各环节处理、流程各环节监控几部分组成。
⑦数据质量考核指标分析子系统:统计分析各业务系统实用化考核指标,如各业务系统数据完整率、及时率、合法率、唯一率、一致率、准确率等;支持图表展示、报表导出展现各业务系统实用化考核指标。
(上接第213页)
α′=βα/(1−α+βα) (6)3.3 应用举例
以某地热电厂为例,其汽轮机组国产CC-90/10/1.2型抽凝机,工程参数为如表1所示:
根据上述数据,可以分别以热量法和实际焓降法得到两个供热分摊比,代入公式(1)得到热量法下的供热分摊比
供热消耗能量:Q1=60000×(3019.4-436.8)+46000×(2693.5-436.8);发电供热消耗总能量:Q0=152630×(3486-94.9);供热成本分摊比:α=0.6597。
为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上述数据求得实际焓降法下的供热成本分摊比为:
α′′=0.5699。
根据已有统计数据可以得到供暖用户用能抽样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供暖用户相关数据
⑧关键业务报表指标展现子系统:支持图表展示、报表导出各业务系统关键业务指标,如城市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统计分析各业务系统的关键业务指标与实际数值的一致性,如果不一致,则生成问题数据,进行问题数据处理。
3、数据质量管理平台实施效果
3.1 通过数据质量管理平台的建设,每月可以出具各业务系统数据质量分析报告,包括:考核办法与源数据说明、数据质量情况、数据评分情况、各应用系统评分明细、各应用系统考核规则;各系统问题数据等内容。业务部门可针对系统提供的问题清单,开展数据质量前期提升以及梳理业务系统功能改进,大大提高了业务系统的实用化水平和数据质量。
举例:数据质量分析报告精确到各系统、数据库表、记录等。如图4所示,某系统的驾驶员档案数据库记录总数801条,其中不完备率(没有录入)为1.17%,不合规率(录入不规范)为0,系统同时提供不完备的问题数据清单,
以便业务部门对号入座解决问题。
图4 驾驶员档案数据库记录截图
3.2 通过数据质量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业务系统的深化应用和不断扩展。完善和扩展系统业务规则库,从业务系统、业务对象、对象属性等各个层级进行数据质量监控和校验范围扩展,实现系统功能的逐步完善和性能的不断提高。
4、结束语
以上简要介绍企业数据质量管理平台建设的情况和实施效果,在积累数据质量管理经验的同时,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实用化水平。数据质量问题不外乎两方面原因,管理上(人)的因素和技术上的因素,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从组织、制度、技术等层面保障对数据的有效监控,是破解如何保证数据质量难题的关键。[3]
参考文献
[1]数据质量管理. http://baike.baidu.com/view/6447037.htm百度百科
[2]谷斌. 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 2007(5)
[3]数据质量管理思考和剖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9933922.html 百度百科
将α、β计算结果代入公式(6)求得调整后的供暖成本分摊比:α′=0.6144。
由以上计算求得三个供热成本分摊比,如表3所示由表3列示结果不难得出以下关系:α′′<α′<α
即热量法因将热电联产效益归于发电,所以其计算的供热成本分摊比最大,与之相反,实际焓降法将热电联产效益归于供热,其计算所得成本分摊比最小。而经过品质系数调整后的成本分摊比α′相对合理的确定了供热在总成本这的比例。
4、结论
热电联产具有良好的节能效益,应积极加以推广,为此需要合理确定供热与供电成本,从而优化企业配置,提高效率,引导热电联产企业的良性发展。应用本文论述方法,在考虑供能与供电能够得到一个相对于热量法以及实际焓降法更为合理的供热成本分摊比,而实际计算结果也表明经过品质系数调整后的供热分摊比介于热量法和实际焓降法之间,避免了好处归电以及好处归热的极端结果,为热电企业对供热和供电的成本分摊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陶莉. 热电联产企业供热财务核算探讨[J].会计师,2011(8):50-51.[2]田枫, 杨忠全. 热电厂煤耗成本分摊的新方法-热电联合法[J].四川电力技术,2007,30(5):79-83.
[3]张利平, 张永华, 唐德善. 热电联产热电分摊方法的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4, 25(1): 36-37.
[4]于淑梅, 张树芳. 热电联产的多样性与热电成本分摊方法适应性的探讨[J].电站系统工程,2002, 18(5): 45-46.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资助(2011GXQ4D03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DUT10ZD107,DUT10RW1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资助(09YJC790024,10YJC630401)
用户 单位面积热
2
负荷(W/m) 建筑面积(m2)
1 27.63 90
2 26.54 130
3 25.70 130
4 20.89 130
5 22.29 110
6 22.46 87
供暖时间为120天,供暖价格为每平方米28元,供电价格为每千瓦时0.4883元,上述数据代入公式(4)和公式(5)得到:
P1=18956(元), P0=23062.71(元);则调整系数为:β= P1/ P0=0.8219;
表3 不同方法下的供热比例
方法 供热比例
实际焓降法α′′ 0.5699
品质调整法α′ 0.6144
热量法α 0.6597
21620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