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欧洲法西斯主义比较(1922—1982)》
当有一个掌大权的父母或遇到比较强势的老师,大部分人可能会说他们是法西斯。什么是法西斯呢?在读了《欧洲法西斯主义比较(1922—1982)》后你对法西斯也许会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看法。《欧洲法西斯主义比较(1922—1982)》是德意志兰邦共和国柏林自由大学教授沃尔夫冈·维佩曼的著作,顾名思义,本书内容主要是作者对欧洲不同国家的法西斯主义进行比较以得出结论:欧洲法西斯主义的特征具有某种的多样性,然而人们至少可以按启迪学的精神坚持一种普遍的、但有细微差别的法西斯主义概念。
沃尔夫冈·维佩曼对欧洲法西斯主义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有年,他站在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立场上论述法西斯主义,谴责法西斯主义的反动性及其罪行,论述它的衰亡的某种必然性以及警惕蠢蠢欲动的新法西斯主义的必要性。而书中论述可以概括为:把欧洲各法西斯主义运动和政权的难以综览的历史文献加以综述,试图通过对各法西斯主义进行比较,解决能否坚持一种普遍的法西斯主义概念这一问题。
沃尔夫冈·维佩曼在本书第一章:什么是法西斯主义?论概念的意义、历史和问题对欧洲法西斯主义的论述中提到“典型的”法西斯主义。有些观点认为只要是反社会主义、反民主的运动都是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甚至成为骂人的代名词。作者对这些观点持怀疑态度,提出法西斯主义概念的范围问题。意大利和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占有重要地位,意大利作为法西斯主义的起源国,德国作为法西斯主义最强盛的国家,作者在第二、三章对他们的论述占有重要地位。论述墨索里尼政权的兴起、发展及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特征,民族社会主义的发展,通过这些势力强大的法西斯主义与其他国家的法西斯主义对比,本书对法西斯主义的概念有比较清晰地认识。
阅读本书不难发现,在写欧洲法西斯主义成败因素上,作者把非法西斯主义的和反法西斯主义的力量的战略和策略放有重要地位——作者之所以写既未上台、在人民中又得不到明显的支持的法西斯主义运动正是为了“通过比较,看到阻碍其上升为大政党的因素。”这一点上不得不说德国,如书中第48页写道“对民族社会主义的崛起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经济和社会危机现象,也不是大多数中产阶级的软弱无力和一些乐意在物质上支持纳粹党的工业巨头们的意愿——远
为重要的却是德国非法西斯主义的力量和反法西斯主义力量和政党所犯的错误。”,“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没有能从它们意大利兄弟党徒然的力图阻止法西斯主义兴起和上台所犯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不愿克服它们纲领性的原则分歧,结成共同反法西斯主义的抵抗阵线。”因为德国法西斯主义像铁板一样团结,所以德国法西斯主义政权很坚固。在写英国法西斯主义的衰落时,书中写“一个由社会党领导、同时得到保守党人支持的民主政府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单独对国家的安宁和秩序负责。加之,紧缩政策不久就取得了成效„„英国长期坚定的议会制民主传统对“英国法西斯主义者联盟”的兴旺起了遏制作用。”在论述荷兰的法西斯主义的弱小同样是“它失败于牢固结合的社会民主党、天主教党和新教党的反抗和防御意志。它从来没有能够侵入这些政党的“阵营””。在欧洲其他一些群众基础少的法西斯主义运动的国家如丹麦、瑞士的论述同样重点论述了政党的牢固结合和国家对经济的有效干预对法西斯主义的遏制作用。
在“在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作为一方和德国民族社会主义以及以意、德为榜样的其他政党为另一方之间的共同点是否真正大得足以认为他们都具有法西斯主义特性?”这个问题上,作者以一党政权是否独立,判断其是否是法西斯主义政权。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政权在一战后国内社会问题激化由墨索里尼领导的法西斯政权建立,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也是最早出现法西斯主义的国家。墨索里尼也“自豪地指出由他所树立的榜样德国人也在模仿。”在德国希特勒花了13年夺取政权,他利用权力在6个月内消灭了所有敌对的和竞争的力量。德国法西斯主义有着钢铁一般的凝聚力。在论述挪威的法西斯政党时书中说“在维德昆·吉斯林领导下„„民族统一党„„始终依赖德国占领军。因此,挪威的“民族统一党”既可以算作法西斯主义派别,也可以算作“模棱两可的情况””。在斯洛伐克的法西斯政权论述中更是如此“但斯洛伐克共和国始终是一个依附于德国的卫星国,起先它虽未被德军占领,但它的外交和内政基本上受希特勒和德国“顾问”的影响并由他们决定„„难以把现在建立的独裁政权看作是独立的“教会法西斯主义”专政。1944年斯洛伐克成了一个被德国占领并完全由德国统治的国家。
此外,本书还就欧洲各国法西斯主义产生的不同因素及其不同形态做了论述。当然就本书的目的而言,这些论述是一个过程。之后作者还探讨二战后出现的新法西斯主义,作者论述新法西斯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联系与区别,希望人们
对新法西斯主义的危险性做出警惕,“不可低估这些“新法西斯主义”运动所造成的危险”。最后便是对法西斯主义的研究做个综述。
在《欧洲法西斯主义比较(1922—1982)》中译本出版说明中有这样一评价:论述了法西斯主义的一般概念及其所具有的历史印记„„可供我国学者专家和读者研究和了解欧洲法西斯主义时参考。评价中也说明了作者忽视共产党人对法西斯主义的研究成果,忽视法西斯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作者也说“我的论点和假设带有暂时性,必须通过对法西斯主义史和欧洲各国法西斯主义史的进一步和更详尽的研究来加以检验。”在我看来作者重视“非法西斯主义的和反法西斯主义的力量的战略”的作用,以及用比较史学的方法研究欧洲法西斯主义是很有意义的。阅读本书可以从不同视角看待欧洲法西斯主义,且作者在各章的论述可以让我们了解欧洲各个国家法西斯主义的发展状况,至少我们可以知道法西斯主义不只是骂人的词语。
略谈《欧洲法西斯主义比较(1922—1982)》
当有一个掌大权的父母或遇到比较强势的老师,大部分人可能会说他们是法西斯。什么是法西斯呢?在读了《欧洲法西斯主义比较(1922—1982)》后你对法西斯也许会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看法。《欧洲法西斯主义比较(1922—1982)》是德意志兰邦共和国柏林自由大学教授沃尔夫冈·维佩曼的著作,顾名思义,本书内容主要是作者对欧洲不同国家的法西斯主义进行比较以得出结论:欧洲法西斯主义的特征具有某种的多样性,然而人们至少可以按启迪学的精神坚持一种普遍的、但有细微差别的法西斯主义概念。
沃尔夫冈·维佩曼对欧洲法西斯主义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有年,他站在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立场上论述法西斯主义,谴责法西斯主义的反动性及其罪行,论述它的衰亡的某种必然性以及警惕蠢蠢欲动的新法西斯主义的必要性。而书中论述可以概括为:把欧洲各法西斯主义运动和政权的难以综览的历史文献加以综述,试图通过对各法西斯主义进行比较,解决能否坚持一种普遍的法西斯主义概念这一问题。
沃尔夫冈·维佩曼在本书第一章:什么是法西斯主义?论概念的意义、历史和问题对欧洲法西斯主义的论述中提到“典型的”法西斯主义。有些观点认为只要是反社会主义、反民主的运动都是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甚至成为骂人的代名词。作者对这些观点持怀疑态度,提出法西斯主义概念的范围问题。意大利和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占有重要地位,意大利作为法西斯主义的起源国,德国作为法西斯主义最强盛的国家,作者在第二、三章对他们的论述占有重要地位。论述墨索里尼政权的兴起、发展及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特征,民族社会主义的发展,通过这些势力强大的法西斯主义与其他国家的法西斯主义对比,本书对法西斯主义的概念有比较清晰地认识。
阅读本书不难发现,在写欧洲法西斯主义成败因素上,作者把非法西斯主义的和反法西斯主义的力量的战略和策略放有重要地位——作者之所以写既未上台、在人民中又得不到明显的支持的法西斯主义运动正是为了“通过比较,看到阻碍其上升为大政党的因素。”这一点上不得不说德国,如书中第48页写道“对民族社会主义的崛起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经济和社会危机现象,也不是大多数中产阶级的软弱无力和一些乐意在物质上支持纳粹党的工业巨头们的意愿——远
为重要的却是德国非法西斯主义的力量和反法西斯主义力量和政党所犯的错误。”,“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没有能从它们意大利兄弟党徒然的力图阻止法西斯主义兴起和上台所犯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不愿克服它们纲领性的原则分歧,结成共同反法西斯主义的抵抗阵线。”因为德国法西斯主义像铁板一样团结,所以德国法西斯主义政权很坚固。在写英国法西斯主义的衰落时,书中写“一个由社会党领导、同时得到保守党人支持的民主政府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单独对国家的安宁和秩序负责。加之,紧缩政策不久就取得了成效„„英国长期坚定的议会制民主传统对“英国法西斯主义者联盟”的兴旺起了遏制作用。”在论述荷兰的法西斯主义的弱小同样是“它失败于牢固结合的社会民主党、天主教党和新教党的反抗和防御意志。它从来没有能够侵入这些政党的“阵营””。在欧洲其他一些群众基础少的法西斯主义运动的国家如丹麦、瑞士的论述同样重点论述了政党的牢固结合和国家对经济的有效干预对法西斯主义的遏制作用。
在“在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作为一方和德国民族社会主义以及以意、德为榜样的其他政党为另一方之间的共同点是否真正大得足以认为他们都具有法西斯主义特性?”这个问题上,作者以一党政权是否独立,判断其是否是法西斯主义政权。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政权在一战后国内社会问题激化由墨索里尼领导的法西斯政权建立,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也是最早出现法西斯主义的国家。墨索里尼也“自豪地指出由他所树立的榜样德国人也在模仿。”在德国希特勒花了13年夺取政权,他利用权力在6个月内消灭了所有敌对的和竞争的力量。德国法西斯主义有着钢铁一般的凝聚力。在论述挪威的法西斯政党时书中说“在维德昆·吉斯林领导下„„民族统一党„„始终依赖德国占领军。因此,挪威的“民族统一党”既可以算作法西斯主义派别,也可以算作“模棱两可的情况””。在斯洛伐克的法西斯政权论述中更是如此“但斯洛伐克共和国始终是一个依附于德国的卫星国,起先它虽未被德军占领,但它的外交和内政基本上受希特勒和德国“顾问”的影响并由他们决定„„难以把现在建立的独裁政权看作是独立的“教会法西斯主义”专政。1944年斯洛伐克成了一个被德国占领并完全由德国统治的国家。
此外,本书还就欧洲各国法西斯主义产生的不同因素及其不同形态做了论述。当然就本书的目的而言,这些论述是一个过程。之后作者还探讨二战后出现的新法西斯主义,作者论述新法西斯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联系与区别,希望人们
对新法西斯主义的危险性做出警惕,“不可低估这些“新法西斯主义”运动所造成的危险”。最后便是对法西斯主义的研究做个综述。
在《欧洲法西斯主义比较(1922—1982)》中译本出版说明中有这样一评价:论述了法西斯主义的一般概念及其所具有的历史印记„„可供我国学者专家和读者研究和了解欧洲法西斯主义时参考。评价中也说明了作者忽视共产党人对法西斯主义的研究成果,忽视法西斯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作者也说“我的论点和假设带有暂时性,必须通过对法西斯主义史和欧洲各国法西斯主义史的进一步和更详尽的研究来加以检验。”在我看来作者重视“非法西斯主义的和反法西斯主义的力量的战略”的作用,以及用比较史学的方法研究欧洲法西斯主义是很有意义的。阅读本书可以从不同视角看待欧洲法西斯主义,且作者在各章的论述可以让我们了解欧洲各个国家法西斯主义的发展状况,至少我们可以知道法西斯主义不只是骂人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