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配额管理

进口配额管理

进口配额管理的商品:

一是国家需适量进口以调节国内市场供应,但过量进口会严重损害国内相关工业发展的进口产品;

二是直接影响进口商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口商品;

三是危及国家外汇收支地位的进口商品。

进口配额的发放

进口配额管理部门每年7月31日前公布下一年度进口配额总量

配额申请人应当在每年8月1日至8月31日向进口配额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进口配额管理部门每年10月31日前将下一年度的配额分配给配额申请人 进口配额的分配原则: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申请人的进口实绩;

以往分配的配额是否得到充分使用;

申请人的生产能力、经营规模、销售状况;

新的进口经营者的申请状况;

申请配额的数量情况等。

出口货物配额管理

主动配额管理指在输往国家或地区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国家对部分商品的出

口,针对具体国家或地区而主动实施的数量限制 。

被动配额管理指由于进口国对某种商品的进口实行数量限制,并通过政府间贸易

协定谈判,要求出口国控制出口数量,出口国因而对这类出口商

品进行数量限制。

出口主动配额管理

实行配额管理的出口商品目录,应当至少在实施前21天公布;在紧急情况下,

应当不迟于实施之日公布。

商务部应当于每年10月31日前公布下一年度出口配额总量,并可根据实际

需要对本年度出口商品配额总量作出调整,但有关调整应当不晚于当年9月30日完成并公布。

出口主动配额分配

直接分配:每年12月15日前分配

两次分配:第一次:上年12月15日前,70%以上

第二次:当年6月30日前

招标分配。

主动配额是出口国主动采取的限制产品出口数量的一种方式,一般是资源性的产品,国家为了防止本国资源枯竭而采取限制出口总量的方式,如我国的焦炭出口。

出口被动配额管理

根据《纺织品与服装协定》,自2005年1月1日起,纺织品被动配额全部取消,全球纺织品贸易实现一体化。

其他被动配额商品。主要有输往欧盟国家的蘑菇罐头、日用陶瓷、木螺丝、木薯干、红薯干、黑白彩色电视机等5种非纺织品。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促进世界贸易发展重要的原因。

1) 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2)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

3) 跨国公司扩张带动了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

4) 服务需求的迅速扩大

5) 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

6) 发展中国家采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世界服务贸易

5)、大陆桥运输的特点

大陆桥运输,是指使用横贯大陆的铁路、公路运输系统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的运输方式。从形式上看,是海陆海的连贯运输,但实际在做法上已在世界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的实践中发展成多种多样。

运输特点

1. 属大陆桥运输范畴,采用海陆联运方式,全程有海员段和陆运段组成;

2. 比采用海运缩短路程,但增加了装卸次数。所以在某以地域大陆桥运输能否发展,主要取决于它与全程海运比较在运输费用,运输时间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度;

3.比全程海运运程短,但需增加装卸次数。在某一区域大陆桥运输能否存在和发展,主要主要取决于它与全程海运相比在运输费用和运输时间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

优越性

1. 缩短了运输里程 2. 降低了运输费用 3. 加快了运输速度 4. 简化作业手续 5. 保证了运输安全,简化了货物的包装

1)、日本和韩国

日本

1、日本工业分布的最突出特点是临海性。

2、充分发挥岛国位置条件的优越性。

3、日本沿海地带虽已十分密集,用地紧张,但是近些年来这里由于填海造陆,已使地价较为便宜,利于投资设厂。

4、沿海各大工业地带是日本工业、城市和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国内工业品最大的消费地,使生产地接近消费地的经济原则得以实现。

5、日本在实施重点发展重、化学工业方针的进程中,在沿海地区大量投资修筑公共设施和增设交通线路,从而为布局新厂提供了各种方便条件。

韩国

1、韩国的发展得利于政府有力的措施(国有垄断企业,强化政策、资金的扶持 ,尤其是韩国的财阀制度)

2、民众的爱国精神,不断支持着韩国民族企业从一个高峰迈向另一个高峰。(爱国精神)

3、美国为了让韩国压制朝鲜,抵制苏联的东方战线,给予了韩国大量的帮助和支持。(美国支持) 特点都在这,比较吗。日本靠实力发展,韩国靠精神发展。

3)、经济地域系统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尤其是产业革命发展以来,无论是生产工具还是生产动力上均有历史性的变革,随着劳动分工的进一步深化,生产要素加速流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随着世界经济一

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再加上信息浪潮的兴起,世界经济地域系统形成与发展:

1)产业革命之前:关于三次人类大分工,其实在此之前,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在劳动中按性别、年龄进行的分工就属于自然分工,这是人类分工的起点,但是由于自然分工的局限性,比如范围太狭窄,分工太单一等,最终逐渐还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完成三次人类社会大分工,那就是畜牧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与农业、畜牧业分离,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带来的结果就是:第一次分工,出现通过简陋的农具就可以获得丰富的收获的农业部落之后,又诞生了游牧民族,于是畜牧业被分离出来;第二次分工,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出现了固定交易场所——集市,并促进城市的出现;第三次分工,商业阶级产生,使得财富更加集中。

随后,通过新工具和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长足发展,比如通过战争、商路贸易往来等,沟通了世界范围内的联系。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就推动了新旧大陆的联系,自此在经历了西方国家三个世纪的资本原始积累后,社会分工又出现了新的形势,比如,英国圈地运动,建立了大批的绵羊饲养场,毛纺织业开始大发展,印尼、印度、南美洲则则成为香料、蔗糖和金银的供应地。

2)产业革命以后:我记得高中历史课本上有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这基本上可以拿来概括到这了。那么,经济地域形成是怎样开始的?简单而言就是部门分工和地域分工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工业城市,又形成了资本主义农业区、工业区和各种区域(包括殖民地经济区),这种区域的形成就是世界地域系统的雏形。

3)第三次产业革命以来到现在的变化。这场变革把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推进到后工业化社会,最后进入知识经济社会,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各方各面,世界经济地域系统因而也发生了诸多新的变化。比如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地域系统的作用具有了新的内容和特点(资源开发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发展;能源与原材料利用的质量提高,新能源、新材料比重上升;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已经向海洋进军,并开始利用宇宙;合理开发与保护资源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位置、交通、信息技术和科技对地域系统作用增强;社会经济条件日益重要;地缘政治的影响也增多。

进口配额管理

进口配额管理的商品:

一是国家需适量进口以调节国内市场供应,但过量进口会严重损害国内相关工业发展的进口产品;

二是直接影响进口商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口商品;

三是危及国家外汇收支地位的进口商品。

进口配额的发放

进口配额管理部门每年7月31日前公布下一年度进口配额总量

配额申请人应当在每年8月1日至8月31日向进口配额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进口配额管理部门每年10月31日前将下一年度的配额分配给配额申请人 进口配额的分配原则: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申请人的进口实绩;

以往分配的配额是否得到充分使用;

申请人的生产能力、经营规模、销售状况;

新的进口经营者的申请状况;

申请配额的数量情况等。

出口货物配额管理

主动配额管理指在输往国家或地区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国家对部分商品的出

口,针对具体国家或地区而主动实施的数量限制 。

被动配额管理指由于进口国对某种商品的进口实行数量限制,并通过政府间贸易

协定谈判,要求出口国控制出口数量,出口国因而对这类出口商

品进行数量限制。

出口主动配额管理

实行配额管理的出口商品目录,应当至少在实施前21天公布;在紧急情况下,

应当不迟于实施之日公布。

商务部应当于每年10月31日前公布下一年度出口配额总量,并可根据实际

需要对本年度出口商品配额总量作出调整,但有关调整应当不晚于当年9月30日完成并公布。

出口主动配额分配

直接分配:每年12月15日前分配

两次分配:第一次:上年12月15日前,70%以上

第二次:当年6月30日前

招标分配。

主动配额是出口国主动采取的限制产品出口数量的一种方式,一般是资源性的产品,国家为了防止本国资源枯竭而采取限制出口总量的方式,如我国的焦炭出口。

出口被动配额管理

根据《纺织品与服装协定》,自2005年1月1日起,纺织品被动配额全部取消,全球纺织品贸易实现一体化。

其他被动配额商品。主要有输往欧盟国家的蘑菇罐头、日用陶瓷、木螺丝、木薯干、红薯干、黑白彩色电视机等5种非纺织品。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促进世界贸易发展重要的原因。

1) 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2)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

3) 跨国公司扩张带动了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

4) 服务需求的迅速扩大

5) 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

6) 发展中国家采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世界服务贸易

5)、大陆桥运输的特点

大陆桥运输,是指使用横贯大陆的铁路、公路运输系统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的运输方式。从形式上看,是海陆海的连贯运输,但实际在做法上已在世界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的实践中发展成多种多样。

运输特点

1. 属大陆桥运输范畴,采用海陆联运方式,全程有海员段和陆运段组成;

2. 比采用海运缩短路程,但增加了装卸次数。所以在某以地域大陆桥运输能否发展,主要取决于它与全程海运比较在运输费用,运输时间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度;

3.比全程海运运程短,但需增加装卸次数。在某一区域大陆桥运输能否存在和发展,主要主要取决于它与全程海运相比在运输费用和运输时间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

优越性

1. 缩短了运输里程 2. 降低了运输费用 3. 加快了运输速度 4. 简化作业手续 5. 保证了运输安全,简化了货物的包装

1)、日本和韩国

日本

1、日本工业分布的最突出特点是临海性。

2、充分发挥岛国位置条件的优越性。

3、日本沿海地带虽已十分密集,用地紧张,但是近些年来这里由于填海造陆,已使地价较为便宜,利于投资设厂。

4、沿海各大工业地带是日本工业、城市和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国内工业品最大的消费地,使生产地接近消费地的经济原则得以实现。

5、日本在实施重点发展重、化学工业方针的进程中,在沿海地区大量投资修筑公共设施和增设交通线路,从而为布局新厂提供了各种方便条件。

韩国

1、韩国的发展得利于政府有力的措施(国有垄断企业,强化政策、资金的扶持 ,尤其是韩国的财阀制度)

2、民众的爱国精神,不断支持着韩国民族企业从一个高峰迈向另一个高峰。(爱国精神)

3、美国为了让韩国压制朝鲜,抵制苏联的东方战线,给予了韩国大量的帮助和支持。(美国支持) 特点都在这,比较吗。日本靠实力发展,韩国靠精神发展。

3)、经济地域系统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尤其是产业革命发展以来,无论是生产工具还是生产动力上均有历史性的变革,随着劳动分工的进一步深化,生产要素加速流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随着世界经济一

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再加上信息浪潮的兴起,世界经济地域系统形成与发展:

1)产业革命之前:关于三次人类大分工,其实在此之前,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在劳动中按性别、年龄进行的分工就属于自然分工,这是人类分工的起点,但是由于自然分工的局限性,比如范围太狭窄,分工太单一等,最终逐渐还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完成三次人类社会大分工,那就是畜牧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与农业、畜牧业分离,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带来的结果就是:第一次分工,出现通过简陋的农具就可以获得丰富的收获的农业部落之后,又诞生了游牧民族,于是畜牧业被分离出来;第二次分工,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出现了固定交易场所——集市,并促进城市的出现;第三次分工,商业阶级产生,使得财富更加集中。

随后,通过新工具和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长足发展,比如通过战争、商路贸易往来等,沟通了世界范围内的联系。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就推动了新旧大陆的联系,自此在经历了西方国家三个世纪的资本原始积累后,社会分工又出现了新的形势,比如,英国圈地运动,建立了大批的绵羊饲养场,毛纺织业开始大发展,印尼、印度、南美洲则则成为香料、蔗糖和金银的供应地。

2)产业革命以后:我记得高中历史课本上有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这基本上可以拿来概括到这了。那么,经济地域形成是怎样开始的?简单而言就是部门分工和地域分工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工业城市,又形成了资本主义农业区、工业区和各种区域(包括殖民地经济区),这种区域的形成就是世界地域系统的雏形。

3)第三次产业革命以来到现在的变化。这场变革把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推进到后工业化社会,最后进入知识经济社会,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各方各面,世界经济地域系统因而也发生了诸多新的变化。比如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地域系统的作用具有了新的内容和特点(资源开发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发展;能源与原材料利用的质量提高,新能源、新材料比重上升;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已经向海洋进军,并开始利用宇宙;合理开发与保护资源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位置、交通、信息技术和科技对地域系统作用增强;社会经济条件日益重要;地缘政治的影响也增多。


相关文章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货物进出口管理维护货物进出口秩序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以下简称对外贸易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从事将货物进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或者将货物出口到中 ...查看


  • 我国货物进出口管理制度
  • 我国货物进出口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09-3-6 14:53:11 作者:0 来源:www.66wen.com 商品是进出口贸易中的核心元素,不同时期,经营不同商品的贸易会有不同的市场,会面临不同的市场风险,商品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进 ...查看


  • 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暂行办法
  • 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 颁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合理调整进口结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机电产品系机械设备.电子产品 ...查看


  • 第8章非关税壁垒
  • 第八章 非关税壁垒 第一节 非关税壁垒概述 一.非关税壁垒的产生与发展 NTBs:关税以外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 二.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种类 --限制进口.鼓励出口 进口配额.出口补贴.倾销与反倾销-- 三.非关税壁垒的特点与现状 特点:灵活性 ...查看


  • 韩国关税制度对中国的影响
  • 韩国进口关税制度对中国以及中韩贸易的影响 内容提要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两国贸易突飞猛进,国家间越来越相互认同,相互依赖,共同利益增多,经济互补性渐强.近几年,韩国大幅度削减平均进口关税税率,平均适用关税税率削减了一半,从而降低了 ...查看


  • 第10章非关税措施
  • 第十章 非关税措施 在各国的贸易保护手段中,除关税以外,还有许多非关税的措施,这些措施统称为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NTBs).二战以后,随着各国关税的不断削减,非关税壁垒逐步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主要限制措施,并形 ...查看


  • 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
  • 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 目录 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 进出口许可制度的管理范围 禁止进出口制度 限制进出口制度 进出口许可制度是非关税措施,在国际贸易中将长期存在,并广泛应用. 编辑本段进出口许可制度的管理范围 1.禁止进出口技术和货物 2.限制进 ...查看


  • 进出口制度
  • 进出口许可证制度,是我国实行对外贸易管理的一种行政保护手段,是根据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对进出口货物和物品实行全面管理的制度,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政策.对外贸易计划和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以及承担有关国际公约义务,对进出口经营权.经营范围.贸易国别. ...查看


  • 报关员总结
  • 我国对"海关法律体系"采取了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国务院和海关总署三级立法体制.以海关法为母法,以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海关总署制定部门规章为补充的三级海关法律体系. 国家实行联合缉私,统一处理,综合治理的缉私体制.海关是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