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说客双雄之张仪4  二戏楚王

解说:当时的楚国虽然地广兵多,但大而无实。楚怀王对秦国本来就望而生畏,再加上与齐国的联盟也只是防范秦国的权宜之计,所以当张仪表明秦国的友好态度后,楚怀王立刻放松了警惕。可是,齐楚联盟毕竟关系到国家的根本,说服楚怀王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那么张仪最终使出了怎样的杀手锏才打动楚怀王的呢?

张仪说了什么话打动他心灵呢?《史记》当中有这么一句话,当时,张仪说:

【字幕】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於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史记·张仪列传》

什么意思呢?如果说你听我的话,秦、楚之间建立友好关系,我将把商於六百里土地全部给你楚国,同时我们将秦国的许多美女都要嫁到你楚国来,成为你大王的箕帚之妾。箕是什么意思啊?簸箕。帚,就是扫帚。箕帚实际上和我们古语当中讲的结发、糟糠是一个意思。同时秦国和楚国两国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密切到什么程度呢?娶婚嫁女,互相之间有婚姻关系。这个婚姻关系的背后是什么呢?实际上是血缘关系。娶婚嫁女之后的后代,血缘关系变得非常非常密切,两国之间不好都不成,这样的话就可以做到长为兄弟之国,永世和好。就把这样一个许诺告诉了楚怀王,楚怀王一听非常高兴。那么这段话反映出几个意思呢?我们稍加分析一下。第一个意思,从决策角度来看。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的决策,实际上分成上、中、下三种政策。对于楚国来说,下策是什么呢?你的下策就是独自与秦国对抗,双方之间发生冲突,战争不断、两败俱伤,下策。中策就是楚国和齐国好,你们俩联盟共同对抗秦国,但是你在齐国那儿没有得到实际好处,你没有那六百里土地,同时也没有美女给你,中策。上策是什么?你跟秦国和好,秦国势力正在向上走,同时能得到这么多实际好处,跟秦国合作这是上策,决策角度是这样的。第二,从地缘角度来看。你跟我合作,你能得到那六百里土地,国家得到真正的实惠,国土有一个非常大的扩张,你英名可以远扬。第三个角度,从生活心理来看。张仪的情报系统比较发达,了解一点,楚怀王这个人比较好色,喜欢漂亮女孩。这是他一个致命的弱点,也是他的瓶颈。所以张仪攻击他心理方面这方面需求的弱点。第四点,张仪这个人还是很厉害的,他对国家之间的关系、人性之间的了解应当说非常透彻,也非常准确。他说我做了这么多,我秦国给你这么多,又给土地又给美女,凭什么这样?楚怀王肯定是有戒心、有想法的,干嘛无缘无故地给我这么多东西啊?我的整个实力也不比你秦国强大多少,所以为了打消他这个戒心,张仪就实话实说,说了一句话,我这个目的是什么呢?

【字幕】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史记·张仪列传》

楚国的北边是齐国,东北面是齐国,我做这个事情是削弱齐国的力量,北弱齐。西益秦呢?西面对秦国有好处。我们俩合作好削弱齐国,壮大了我们国家的实力,我给你那么多东西干嘛?不是无代价的,主要目的在这儿。

解说:张仪不愧是游说高手,他固然对楚怀王有利益诱惑的成分,但是他的一句“北弱齐,而西益秦”,最终击中了楚怀王的软肋。秦、齐、楚是当时的三巨头,从地理位置来看,秦国在西,齐国在东,楚国夹在秦、齐中间,成了双方相互角逐的对象,从友好程度上看,楚国与秦国四百年的儿女亲家,相反,楚国和齐国之间则是一直相互怀疑、相互利用。最终楚怀王把结交的天平倾向了秦国,为了以防万一,楚怀王决定派人跟随张仪去秦国要六百里土地。那么,面对跟随而来的楚国使者,张仪又会耍出怎样的花招呢?

楚怀王这个地方也算有点精明之处,你口说无凭啊,我还真的派一个人去检验一下。这样的话呢,楚国就派了一位大将逢侯丑,陪同张仪从楚国返回秦国,目的就是拿那六百里土地。逢侯丑、张仪两个人从楚国往回走这一路,那时候没有飞机当天就到了,要走好长时间。这一路走的时候,两个人对酒当歌互称兄弟,欢若骨肉,哥俩好,在一起互相聊天,每顿饭都要喝酒,两人关系处得很好,有点类似海誓山盟。逢侯丑觉得张仪这个人实在,很好。张仪对他印象也是掏心窝子跟他讲话,两个人处得很好。眼看这一路走的过程当中,就要到哪儿?就要到秦国的国都了,两个人说过两天还要见面,但是隔几天才能见到,怎么办呢?好好喝顿酒,然后办理公务。喝了很多很多酒,喝完酒之后,两个人要分开。张仪一上车的时候,《史记》的记载:

【字幕】详失绥堕车,不朝三月——《史记·张仪列传》

上车的绳缰没有抓好,掉下来了,身体摔坏了,摔到什么程度?现在没有办法来评估,但是张仪给别人的印象就是伤筋动骨了,不朝三月,三个月不能上朝,伤筋动骨一百天啊。他不上朝之后,楚国这位大将非常着急,逢侯丑亲自登门找张仪。这个时候张仪是闭门谢客,理由就是养病,我谁都不见,不是你不见,谁都不见。卧床休息,这一卧床休息呢,三个月。这逢侯丑急得不得了,怎么办?逢侯丑想一招,干脆吧我写一封信,给谁写信呢?给秦惠王写信,信的意思就是说,你看我代表楚国来,跟张仪准备拿六百里土地,他受伤了,我就没法交待了,大王做主吧。秦惠王马上回了一封信,这个事情我看还得等到张仪真正病愈了之后才能解决,因为这个事情主要是张仪办的,前前后后、里里外外整个详细的制订工作他都知道,我搞不清楚,这个事情还要张仪来办,第二条原因什么呢?你要六百里土地,六百里土地这个量太大了,我不知道张仪当时怎么跟你说的,一下子给你六百里土地,这个事情我俩没有完全商量,所以一定要等张仪好了核实消息之后,才能确定下来。再者说了,你现在楚国和齐国关系还非常好,我拿六百里土地给你了,这话怎么说?这个买卖我不能这么做啊,说你们自己再掂量掂量,就回了这么一封信。逢侯丑就把这个意见表达出来,传递给楚国。楚怀王一得到这个信息一听,哎呦,他也得琢磨,这六百里土地怎么拿?为了表达我楚国的意见怎么办?那好,就派一位勇士专门来到齐国,公开大骂齐国国王,齐国国王是很霸道一个人,外国一个使者来了之后痛骂我,很惊。他认为这是楚国有意来破坏齐楚之间的关系。齐国马上变脸,齐国率先向秦国示好。秦国和齐国一好,怎么那么巧啊,张仪病也好了,张仪的脚也不肿了,也不伤了,身体好了,痊愈了。其实这是张仪设计的一套计谋,《史记》原来的说法是什么呢?

【字幕】详失绥堕车,不朝三月——《史记·张仪列传》

苦肉计,张仪也不容易,假装绳索没有抓住,坠到地上来的。齐国和楚国不好了,齐国和秦国好了,他痊愈了,他这时候站起来,主动要接见逢侯丑。张仪很正式跟他讲,他说我现在病好了,要兑现原来我对你的承诺,我到楚国的时候,曾经跟楚王谈了一个协议,秦国给楚国六里土地。六里土地,这一说完六里土地,逢侯丑当时就非常惊诧,原来是六百里啊?你怎么忽然之间变成六里了?张仪很正式地跟他讲,我什么时候跟你说六百里了?我这个级别,我这个官员,我哪有那么大的权力啊能给你六百里?你肯定听错了,我说的是六里土地。这逢侯丑先生一听到这儿知道了,整整设计一个大骗局在这里面。逢侯丑没有办法,然后离开秦国返回楚国。

解说:楚国和齐国决裂之后,原先张仪答应的六百里土地变成了六里,张仪依靠时间差大大戏耍了楚怀王一把,而且根据《史记》记载,大怒之余的楚怀王贸然进攻秦国,又落得损兵折将、丢城失地。张仪可以说是楚怀王不共戴天的仇人,可是不是冤家不聚头,两年之后,齐楚两国又有和好的倾向,为了阻止齐楚再次联盟,张仪决定二次出使楚国。这时秦惠王对张仪的命运非常担忧,那么张仪难道就不怕耿耿于怀的楚怀王对他痛下杀手吗?

这个时候张仪提出几个说法。一点,就秦国、楚国两国关系来看,秦国强大,楚国相对弱小。我张仪这次来到你楚国,实际上是代表秦国来的。两国相交,不斩来使,这是个惯例,更何况我秦国的实力比你楚国要强。除了江湖道义要讲之外,对秦国的强大实力,你要掂量掂量。张仪不是我张仪自己,我是代表秦国来的,你斩杀我等于说斩杀了秦国,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敢打赌楚国不敢斩杀我张仪。第二,我张仪公共关系能力很强,我在楚国有人脉。谁能帮我忙呢?叫靳尚。靳尚是个什么人啊?靳尚是楚怀王的一个宠臣,位高权重,在史料当中一般人对靳尚的评价总体打的分数并不高,都认为是小人之列。但是这个人有两个本事,这两个本事在楚国高端人物当中没有人具备,唯独他具备,什么本事呢?第一个本事就是他善于揣情摩意,非常善于去了解、把握自己君王的喜好。你楚怀王喜欢什么,你爱好什么我全知道,我所有的做法都满足你君王的爱好,所以君王对他非常好,是一个宠臣。第二点,他和另外一个人关系非常好,谁呢?郑袖,郑袖是谁啊?郑袖是楚怀王的宠妾。楚怀王这个人喜欢美人,那么靳尚这个人就跟郑袖关系非常好。所以大家看,这就是靳尚的本事,天底下能做到这一点的唯独他一个人,既跟君王关系最贴切,又得到了楚怀王身边最亲爱的女人的一种青睐。所以在以前来到楚国的过程当中,张仪就拿了重金来贿赂靳尚,大量的钱财就拍在了靳尚身上。拿人手短,吃人嘴短,这个时候我张仪要找你办事的时候,那你必定要出全力,张仪觉得我有这个胜算。第三点,其实就是表忠心。就算是到楚国,我被楚怀王杀掉了,没关系,我也是为你秦国换了黔中之地,也算对你大王尽忠尽孝。这一说完之后,秦王那也是非常感动,同时觉得这个事情也有可操作性,那好,就决定派张仪再次出使楚国。这样张仪就来到楚国了,这次来到楚国之后,楚怀王对他是什么态度呢?来了之后,马上就抓起来了,下一步就准备杀掉张仪,所以我们回头分析,他对张仪其实是报复心非常重,要杀头。准备在太庙杀掉张仪,但是张仪这个人整个策划非常缜密,他已经料到了楚怀王可能会有这一手。所以在这个期间他同时做了一个工作,就派人开始就透露给靳尚,说张仪来,有可能楚怀王对我要下手,你要尽量帮我做工作。所以第一时间靳尚就知道了消息,靳尚当然到楚怀王那儿做工作了,但是也有一个情况,这一次靳尚没有说服楚怀王,但是靳尚还要救他,因为原来在他那儿得到好处,靳尚这个期间就想到郑袖,他认为只有郑袖出面才能救得了张仪。

解说:作为一个杰出的外交家,不但需要有过人的胆识,更要有先见之明,张仪敢于二次出使楚国,正是二者的完美组合。可是张仪虽然有先见之明,买通了楚怀王的宠臣靳尚,但是面对不杀张仪就誓不罢休的楚怀王,靳尚也束手无策。已经失去自由的张仪,只得把自己的命运最终押在了楚怀王的宠妾郑袖身上。那么郑袖究竟有多大的能量呢?她又凭什么非要救张仪呢?

郑袖到底有没有本事能够影响楚怀王呢?历史当中就有一个典故——魏女掩鼻。魏女掩鼻是什么意思呢?楚怀王这个人比较好色,喜欢美女,魏国当时图谋发展友好关系,干脆尽其所好,就把一个魏国的美女送到了楚国。送到楚国之后,楚怀王一看高兴、喜欢,但这个时候谁心生嫉妒呢?当然就是郑袖,害怕失宠啊。郑袖这个人非常善于工于心计,这个脑子很厉害,表面上当着楚怀王的面对新来的魏国美女非常好,姐妹相称,你喜欢什么衣服,我帮你挑,。你喜欢什么家具,我帮你来选用,完全处得非常非常好,非常关心她、贴近她,楚怀王一看,郑袖这个女的不一般,通情达理,这么豁达、这么宽容,就更加喜欢郑袖,但是同时也喜欢那魏国美女。就在这个情况下,郑袖私下又做了一个工作,告诉那魏国美女,咱俩是姐俩儿好,我告诉你这个情况,什么情况啊?她说每次你在见着大王的时候,你用袖子能不能把鼻子遮住了,这叫掩袂。遮住了,干嘛要遮住啊?她说大王不喜欢你露出鼻子来。魏国美女不知道,她原来一直把她视为姐姐一样对待,听姐姐的话,姐姐为我好。那好,下次见到楚怀王的时候,掩袂对怀王,再见着了又捂鼻子,楚怀王不知所以然啊,搞不清楚,就问郑袖。郑袖就说了,其实她为什么捂鼻子啊?就是不愿意闻你身上的味,味道不好闻,嫌你身上有味。楚怀王一听非常生气,大怒,我不给你整容,我给你毁容,鼻子给割掉了。非常美丽的魏国美女,鼻子被割掉,这叫魏女掩鼻,这样一个典故。这个典故反映什么问题啊?反映出郑袖这个女子非常善于工于心计,而且比较恶毒。同时楚怀王是非常信任郑袖的,这个事情背后你和魏女核实一下,不就清楚了吗?没有,证明什么?证明他非常信任郑袖,反过来说,郑袖对楚怀王的影响力那是比较大的,所以靳尚觉得这个时候应该找郑袖,关键时候郑袖出马一个顶俩,这是一个。那么反过来说,郑袖凭什么非要帮张仪的忙呢?在历史当中也有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证明什么呢?证明郑袖原来对张仪确实有好感,什么好感呢?以前有一次张仪来到楚国,跟楚怀王有一次交流。交流一段之后,张仪说,大王,我现在准备从楚国出发,我到魏国去,我到魏国去之后,给你弄点好东西来。楚怀王说,你能有什么好东西啊?珍珠、玛瑙、象牙这些东西我楚国都有,我不稀罕,你去你的。张仪一看,这个没打动他,马上又心生一计,抓住你的弱点。我去之后,那有很多魏国美女,那都是外国美女,我拿过来让你享用。楚怀王一听高兴,那么他俩谈话这个消息就被郑袖知道了。郑袖着急得不得了,你到那边去把美女拿过来了,那我不就失宠了吗?

自己拿了好多礼物见张仪,那意思就是说你赶快走吧,那意思就别搞这个事情了,拜托了。第二天,张仪准备离开楚国的时候,跟楚怀王喝酒,喝酒聊天当中,张仪就很会动心思,逐渐逐渐用跟鬼谷子学的钳术,一点点钳着你,就谈起什么话题呢?又谈起魏国美女的话题,那个意思,我还要到那边替你找,就聊起来了,聊聊不经意之间说了一句话,我听说大王你这后宫当中有很多美女,听说郑袖美如天仙,能不能有机会给我们引荐一下,让我们一饱眼福啊?楚怀王也是好大喜功的人,别人这么表扬他,一忽悠,他高兴了。那好,没问题。郑袖就被引见过来了,郑袖一进来,张仪多聪明啊,自己设计的,就跪下了,大王请恕罪。楚怀王这喝着酒、尽着兴呢,怎么你就跪下了?什么意思啊?赔什么罪啊?向你赔罪,我有眼无珠,我还到魏国到其他国家为你找美女,我这不糊涂嘛?眼见这个美女太漂亮,哪有这么好的美女啊?郑袖美如天仙,魏国哪儿的美女也没有她漂亮,我找什么找啊?我有眼不识泰山,请恕罪。这一说完之后,就等于说间接表扬郑袖,其实也是给楚怀王带了高帽,他的人嘛。这个时候楚怀王哈哈大笑,很开心,我谅你魏国其他国家也没有这么好的美女,这个事情过去之后,郑袖对张仪的印象还是不错的,所以这个期间郑袖就决定要游说楚怀王释放张仪。半夜的时候,就在她自己的寝宫里等着楚怀王,楚怀王回来之后,郑袖就开始哭,哭得非常痛苦,非常可怜的样子。楚怀王有一点也很有意思,美人一哭他有点受不了,就问她,美人哭什么?郑袖就讲,说我听说你要杀张仪,是有这个情况,张仪原来戏诈我,这次来了,千刀万剐,当然要杀他。郑袖就讲,人家是为秦国表示诚意来的,是秦国的来使,你杀人家不好,你杀人之后就等于说和秦国之间发生冲突,那么秦国实力比我们强,那我在这个地方就不好待了。那干脆吧,我带着孩子,我们到江南去。说着又开始哭,这一哭这一闹,楚怀王受不了了。美人别哭了,好了,听你的,我们现在不杀他。结果第二天,不仅没有杀他,还给他好多东西。两人又开始喝酒,重命秦国、楚国和好大计。

解说:张仪戏耍楚王之后,第二次出使楚国,他是拿着生命做赌注。然而张仪用他的外交智慧再一次保全了自己,促使秦、楚两国重归于好。那么回首张仪两次戏弄楚王,我们可以从张仪的身上获得怎样的游说智慧呢?

在这个案例当中,张仪的游说之术高超在什么地方呢?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方面,利字当头。楚怀王为什么信我啊?我给你利。什么利?首先是国家利益,他来到楚国之后大谈的就是秦国和楚国之间的合作,对楚国如何如何有利,有利集中体现在哪儿?原来就是给你六百里土地。这次再来楚国,你的国家利益在哪儿?秦国楚国和好有利于你国家安全。第二点,信字当头,诚信的信。其实在整个这个案例当中,我们发现张仪对楚怀王是没有诚信的,他是欺骗他、戏耍他。但是楚怀王却信了张仪,只能表明张仪的骗术是高明的,你这次让我来,我明明知道你有可能杀我,但是我还是来。为了表明发展两国国家的关系,我是以诚信为本的。第三点,势字当头,势力的势。张仪能够游说成功、戏诈成功,与他的造势本领有关系,首先造歌手名势?普天之下,战国七雄之间的关系什么走势,将来怎么发展,秦国怎么样,楚国怎么样。张仪这个人站的高度非常高,看得非常远,把所有的关系摆在楚怀王面前,楚怀王不得不承认,不得不佩服,首先造了一个国际大势。第二个势在哪儿?第二个势就是拉拢了像郑袖、靳尚这些人,自己尽管是外国人,外国人,但是来到了楚国,楚国内部我有很强的人脉关系,也造成了自己一个势。

解说:历史总是让人不可思议,堂堂一国之君楚怀王,竟然被一个说客耍得团团转,楚怀王不仅让张仪骗得丢城失地,而且最后连自己,也做了秦国的人质,客死他乡,张仪的游说之术,固然有着迷惑人的成分,但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楚怀王对自己的悲剧命运又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呢?

从楚怀王的角度来看呢,他为什么屡次被戏耍呢?我看有这么几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楚怀王好利,你好利就有可能被利欲熏心,那么古人怎么讲呢?无欲则刚。第二条,楚怀王好色。楚怀王爱江山,但是更爱美人。由于这一点,在这个关键问题当中,楚怀王把持不住自己。我们刚才讲过魏女掩鼻的故事,这个例子表明郑袖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楚怀王的政治生活,楚怀王就被一个女人牵着走。郑袖是什么人呢?郑袖表面上是国色天香,其实我认为不尽然,这是个国色天臭、国色天恶、国色天毒的这么一个人,最后楚怀王很多命运实际上是栽在了郑袖的身上。第三点,楚怀王是性情中人。一个国家的管理者如果性情当中没有理性的话,或者没有理性来把握控制的话,这是非常危险的,非常不好。楚怀王应当说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缺陷,后来确实发现了秦国那六百里土地那个计策是欺诈楚国,欺诈楚怀王的,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马上大怒,不加任何思考,回头命令自己的部队向秦国进攻,结果大败。后来听说魏女掩鼻这个事情,受郑袖误导,马上又大怒,把鼻子砍掉了。这些事情反映什么问题呢?反映楚怀王这个人在政治上不是十分冷静、十分理性。第四点,楚怀王忠奸不分。他是黑白颠倒、里外不分,真正的忠臣他不用,他鄙视他们、遗弃他们,那些奸臣们、小人们大量地用,这是楚怀王作为一国之君真正的悲哀之处。这就是张仪戏诈楚怀王的事情,谢谢大家。

解说:当时的楚国虽然地广兵多,但大而无实。楚怀王对秦国本来就望而生畏,再加上与齐国的联盟也只是防范秦国的权宜之计,所以当张仪表明秦国的友好态度后,楚怀王立刻放松了警惕。可是,齐楚联盟毕竟关系到国家的根本,说服楚怀王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那么张仪最终使出了怎样的杀手锏才打动楚怀王的呢?

张仪说了什么话打动他心灵呢?《史记》当中有这么一句话,当时,张仪说:

【字幕】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於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史记·张仪列传》

什么意思呢?如果说你听我的话,秦、楚之间建立友好关系,我将把商於六百里土地全部给你楚国,同时我们将秦国的许多美女都要嫁到你楚国来,成为你大王的箕帚之妾。箕是什么意思啊?簸箕。帚,就是扫帚。箕帚实际上和我们古语当中讲的结发、糟糠是一个意思。同时秦国和楚国两国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密切到什么程度呢?娶婚嫁女,互相之间有婚姻关系。这个婚姻关系的背后是什么呢?实际上是血缘关系。娶婚嫁女之后的后代,血缘关系变得非常非常密切,两国之间不好都不成,这样的话就可以做到长为兄弟之国,永世和好。就把这样一个许诺告诉了楚怀王,楚怀王一听非常高兴。那么这段话反映出几个意思呢?我们稍加分析一下。第一个意思,从决策角度来看。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的决策,实际上分成上、中、下三种政策。对于楚国来说,下策是什么呢?你的下策就是独自与秦国对抗,双方之间发生冲突,战争不断、两败俱伤,下策。中策就是楚国和齐国好,你们俩联盟共同对抗秦国,但是你在齐国那儿没有得到实际好处,你没有那六百里土地,同时也没有美女给你,中策。上策是什么?你跟秦国和好,秦国势力正在向上走,同时能得到这么多实际好处,跟秦国合作这是上策,决策角度是这样的。第二,从地缘角度来看。你跟我合作,你能得到那六百里土地,国家得到真正的实惠,国土有一个非常大的扩张,你英名可以远扬。第三个角度,从生活心理来看。张仪的情报系统比较发达,了解一点,楚怀王这个人比较好色,喜欢漂亮女孩。这是他一个致命的弱点,也是他的瓶颈。所以张仪攻击他心理方面这方面需求的弱点。第四点,张仪这个人还是很厉害的,他对国家之间的关系、人性之间的了解应当说非常透彻,也非常准确。他说我做了这么多,我秦国给你这么多,又给土地又给美女,凭什么这样?楚怀王肯定是有戒心、有想法的,干嘛无缘无故地给我这么多东西啊?我的整个实力也不比你秦国强大多少,所以为了打消他这个戒心,张仪就实话实说,说了一句话,我这个目的是什么呢?

【字幕】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史记·张仪列传》

楚国的北边是齐国,东北面是齐国,我做这个事情是削弱齐国的力量,北弱齐。西益秦呢?西面对秦国有好处。我们俩合作好削弱齐国,壮大了我们国家的实力,我给你那么多东西干嘛?不是无代价的,主要目的在这儿。

解说:张仪不愧是游说高手,他固然对楚怀王有利益诱惑的成分,但是他的一句“北弱齐,而西益秦”,最终击中了楚怀王的软肋。秦、齐、楚是当时的三巨头,从地理位置来看,秦国在西,齐国在东,楚国夹在秦、齐中间,成了双方相互角逐的对象,从友好程度上看,楚国与秦国四百年的儿女亲家,相反,楚国和齐国之间则是一直相互怀疑、相互利用。最终楚怀王把结交的天平倾向了秦国,为了以防万一,楚怀王决定派人跟随张仪去秦国要六百里土地。那么,面对跟随而来的楚国使者,张仪又会耍出怎样的花招呢?

楚怀王这个地方也算有点精明之处,你口说无凭啊,我还真的派一个人去检验一下。这样的话呢,楚国就派了一位大将逢侯丑,陪同张仪从楚国返回秦国,目的就是拿那六百里土地。逢侯丑、张仪两个人从楚国往回走这一路,那时候没有飞机当天就到了,要走好长时间。这一路走的时候,两个人对酒当歌互称兄弟,欢若骨肉,哥俩好,在一起互相聊天,每顿饭都要喝酒,两人关系处得很好,有点类似海誓山盟。逢侯丑觉得张仪这个人实在,很好。张仪对他印象也是掏心窝子跟他讲话,两个人处得很好。眼看这一路走的过程当中,就要到哪儿?就要到秦国的国都了,两个人说过两天还要见面,但是隔几天才能见到,怎么办呢?好好喝顿酒,然后办理公务。喝了很多很多酒,喝完酒之后,两个人要分开。张仪一上车的时候,《史记》的记载:

【字幕】详失绥堕车,不朝三月——《史记·张仪列传》

上车的绳缰没有抓好,掉下来了,身体摔坏了,摔到什么程度?现在没有办法来评估,但是张仪给别人的印象就是伤筋动骨了,不朝三月,三个月不能上朝,伤筋动骨一百天啊。他不上朝之后,楚国这位大将非常着急,逢侯丑亲自登门找张仪。这个时候张仪是闭门谢客,理由就是养病,我谁都不见,不是你不见,谁都不见。卧床休息,这一卧床休息呢,三个月。这逢侯丑急得不得了,怎么办?逢侯丑想一招,干脆吧我写一封信,给谁写信呢?给秦惠王写信,信的意思就是说,你看我代表楚国来,跟张仪准备拿六百里土地,他受伤了,我就没法交待了,大王做主吧。秦惠王马上回了一封信,这个事情我看还得等到张仪真正病愈了之后才能解决,因为这个事情主要是张仪办的,前前后后、里里外外整个详细的制订工作他都知道,我搞不清楚,这个事情还要张仪来办,第二条原因什么呢?你要六百里土地,六百里土地这个量太大了,我不知道张仪当时怎么跟你说的,一下子给你六百里土地,这个事情我俩没有完全商量,所以一定要等张仪好了核实消息之后,才能确定下来。再者说了,你现在楚国和齐国关系还非常好,我拿六百里土地给你了,这话怎么说?这个买卖我不能这么做啊,说你们自己再掂量掂量,就回了这么一封信。逢侯丑就把这个意见表达出来,传递给楚国。楚怀王一得到这个信息一听,哎呦,他也得琢磨,这六百里土地怎么拿?为了表达我楚国的意见怎么办?那好,就派一位勇士专门来到齐国,公开大骂齐国国王,齐国国王是很霸道一个人,外国一个使者来了之后痛骂我,很惊。他认为这是楚国有意来破坏齐楚之间的关系。齐国马上变脸,齐国率先向秦国示好。秦国和齐国一好,怎么那么巧啊,张仪病也好了,张仪的脚也不肿了,也不伤了,身体好了,痊愈了。其实这是张仪设计的一套计谋,《史记》原来的说法是什么呢?

【字幕】详失绥堕车,不朝三月——《史记·张仪列传》

苦肉计,张仪也不容易,假装绳索没有抓住,坠到地上来的。齐国和楚国不好了,齐国和秦国好了,他痊愈了,他这时候站起来,主动要接见逢侯丑。张仪很正式跟他讲,他说我现在病好了,要兑现原来我对你的承诺,我到楚国的时候,曾经跟楚王谈了一个协议,秦国给楚国六里土地。六里土地,这一说完六里土地,逢侯丑当时就非常惊诧,原来是六百里啊?你怎么忽然之间变成六里了?张仪很正式地跟他讲,我什么时候跟你说六百里了?我这个级别,我这个官员,我哪有那么大的权力啊能给你六百里?你肯定听错了,我说的是六里土地。这逢侯丑先生一听到这儿知道了,整整设计一个大骗局在这里面。逢侯丑没有办法,然后离开秦国返回楚国。

解说:楚国和齐国决裂之后,原先张仪答应的六百里土地变成了六里,张仪依靠时间差大大戏耍了楚怀王一把,而且根据《史记》记载,大怒之余的楚怀王贸然进攻秦国,又落得损兵折将、丢城失地。张仪可以说是楚怀王不共戴天的仇人,可是不是冤家不聚头,两年之后,齐楚两国又有和好的倾向,为了阻止齐楚再次联盟,张仪决定二次出使楚国。这时秦惠王对张仪的命运非常担忧,那么张仪难道就不怕耿耿于怀的楚怀王对他痛下杀手吗?

这个时候张仪提出几个说法。一点,就秦国、楚国两国关系来看,秦国强大,楚国相对弱小。我张仪这次来到你楚国,实际上是代表秦国来的。两国相交,不斩来使,这是个惯例,更何况我秦国的实力比你楚国要强。除了江湖道义要讲之外,对秦国的强大实力,你要掂量掂量。张仪不是我张仪自己,我是代表秦国来的,你斩杀我等于说斩杀了秦国,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敢打赌楚国不敢斩杀我张仪。第二,我张仪公共关系能力很强,我在楚国有人脉。谁能帮我忙呢?叫靳尚。靳尚是个什么人啊?靳尚是楚怀王的一个宠臣,位高权重,在史料当中一般人对靳尚的评价总体打的分数并不高,都认为是小人之列。但是这个人有两个本事,这两个本事在楚国高端人物当中没有人具备,唯独他具备,什么本事呢?第一个本事就是他善于揣情摩意,非常善于去了解、把握自己君王的喜好。你楚怀王喜欢什么,你爱好什么我全知道,我所有的做法都满足你君王的爱好,所以君王对他非常好,是一个宠臣。第二点,他和另外一个人关系非常好,谁呢?郑袖,郑袖是谁啊?郑袖是楚怀王的宠妾。楚怀王这个人喜欢美人,那么靳尚这个人就跟郑袖关系非常好。所以大家看,这就是靳尚的本事,天底下能做到这一点的唯独他一个人,既跟君王关系最贴切,又得到了楚怀王身边最亲爱的女人的一种青睐。所以在以前来到楚国的过程当中,张仪就拿了重金来贿赂靳尚,大量的钱财就拍在了靳尚身上。拿人手短,吃人嘴短,这个时候我张仪要找你办事的时候,那你必定要出全力,张仪觉得我有这个胜算。第三点,其实就是表忠心。就算是到楚国,我被楚怀王杀掉了,没关系,我也是为你秦国换了黔中之地,也算对你大王尽忠尽孝。这一说完之后,秦王那也是非常感动,同时觉得这个事情也有可操作性,那好,就决定派张仪再次出使楚国。这样张仪就来到楚国了,这次来到楚国之后,楚怀王对他是什么态度呢?来了之后,马上就抓起来了,下一步就准备杀掉张仪,所以我们回头分析,他对张仪其实是报复心非常重,要杀头。准备在太庙杀掉张仪,但是张仪这个人整个策划非常缜密,他已经料到了楚怀王可能会有这一手。所以在这个期间他同时做了一个工作,就派人开始就透露给靳尚,说张仪来,有可能楚怀王对我要下手,你要尽量帮我做工作。所以第一时间靳尚就知道了消息,靳尚当然到楚怀王那儿做工作了,但是也有一个情况,这一次靳尚没有说服楚怀王,但是靳尚还要救他,因为原来在他那儿得到好处,靳尚这个期间就想到郑袖,他认为只有郑袖出面才能救得了张仪。

解说:作为一个杰出的外交家,不但需要有过人的胆识,更要有先见之明,张仪敢于二次出使楚国,正是二者的完美组合。可是张仪虽然有先见之明,买通了楚怀王的宠臣靳尚,但是面对不杀张仪就誓不罢休的楚怀王,靳尚也束手无策。已经失去自由的张仪,只得把自己的命运最终押在了楚怀王的宠妾郑袖身上。那么郑袖究竟有多大的能量呢?她又凭什么非要救张仪呢?

郑袖到底有没有本事能够影响楚怀王呢?历史当中就有一个典故——魏女掩鼻。魏女掩鼻是什么意思呢?楚怀王这个人比较好色,喜欢美女,魏国当时图谋发展友好关系,干脆尽其所好,就把一个魏国的美女送到了楚国。送到楚国之后,楚怀王一看高兴、喜欢,但这个时候谁心生嫉妒呢?当然就是郑袖,害怕失宠啊。郑袖这个人非常善于工于心计,这个脑子很厉害,表面上当着楚怀王的面对新来的魏国美女非常好,姐妹相称,你喜欢什么衣服,我帮你挑,。你喜欢什么家具,我帮你来选用,完全处得非常非常好,非常关心她、贴近她,楚怀王一看,郑袖这个女的不一般,通情达理,这么豁达、这么宽容,就更加喜欢郑袖,但是同时也喜欢那魏国美女。就在这个情况下,郑袖私下又做了一个工作,告诉那魏国美女,咱俩是姐俩儿好,我告诉你这个情况,什么情况啊?她说每次你在见着大王的时候,你用袖子能不能把鼻子遮住了,这叫掩袂。遮住了,干嘛要遮住啊?她说大王不喜欢你露出鼻子来。魏国美女不知道,她原来一直把她视为姐姐一样对待,听姐姐的话,姐姐为我好。那好,下次见到楚怀王的时候,掩袂对怀王,再见着了又捂鼻子,楚怀王不知所以然啊,搞不清楚,就问郑袖。郑袖就说了,其实她为什么捂鼻子啊?就是不愿意闻你身上的味,味道不好闻,嫌你身上有味。楚怀王一听非常生气,大怒,我不给你整容,我给你毁容,鼻子给割掉了。非常美丽的魏国美女,鼻子被割掉,这叫魏女掩鼻,这样一个典故。这个典故反映什么问题啊?反映出郑袖这个女子非常善于工于心计,而且比较恶毒。同时楚怀王是非常信任郑袖的,这个事情背后你和魏女核实一下,不就清楚了吗?没有,证明什么?证明他非常信任郑袖,反过来说,郑袖对楚怀王的影响力那是比较大的,所以靳尚觉得这个时候应该找郑袖,关键时候郑袖出马一个顶俩,这是一个。那么反过来说,郑袖凭什么非要帮张仪的忙呢?在历史当中也有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证明什么呢?证明郑袖原来对张仪确实有好感,什么好感呢?以前有一次张仪来到楚国,跟楚怀王有一次交流。交流一段之后,张仪说,大王,我现在准备从楚国出发,我到魏国去,我到魏国去之后,给你弄点好东西来。楚怀王说,你能有什么好东西啊?珍珠、玛瑙、象牙这些东西我楚国都有,我不稀罕,你去你的。张仪一看,这个没打动他,马上又心生一计,抓住你的弱点。我去之后,那有很多魏国美女,那都是外国美女,我拿过来让你享用。楚怀王一听高兴,那么他俩谈话这个消息就被郑袖知道了。郑袖着急得不得了,你到那边去把美女拿过来了,那我不就失宠了吗?

自己拿了好多礼物见张仪,那意思就是说你赶快走吧,那意思就别搞这个事情了,拜托了。第二天,张仪准备离开楚国的时候,跟楚怀王喝酒,喝酒聊天当中,张仪就很会动心思,逐渐逐渐用跟鬼谷子学的钳术,一点点钳着你,就谈起什么话题呢?又谈起魏国美女的话题,那个意思,我还要到那边替你找,就聊起来了,聊聊不经意之间说了一句话,我听说大王你这后宫当中有很多美女,听说郑袖美如天仙,能不能有机会给我们引荐一下,让我们一饱眼福啊?楚怀王也是好大喜功的人,别人这么表扬他,一忽悠,他高兴了。那好,没问题。郑袖就被引见过来了,郑袖一进来,张仪多聪明啊,自己设计的,就跪下了,大王请恕罪。楚怀王这喝着酒、尽着兴呢,怎么你就跪下了?什么意思啊?赔什么罪啊?向你赔罪,我有眼无珠,我还到魏国到其他国家为你找美女,我这不糊涂嘛?眼见这个美女太漂亮,哪有这么好的美女啊?郑袖美如天仙,魏国哪儿的美女也没有她漂亮,我找什么找啊?我有眼不识泰山,请恕罪。这一说完之后,就等于说间接表扬郑袖,其实也是给楚怀王带了高帽,他的人嘛。这个时候楚怀王哈哈大笑,很开心,我谅你魏国其他国家也没有这么好的美女,这个事情过去之后,郑袖对张仪的印象还是不错的,所以这个期间郑袖就决定要游说楚怀王释放张仪。半夜的时候,就在她自己的寝宫里等着楚怀王,楚怀王回来之后,郑袖就开始哭,哭得非常痛苦,非常可怜的样子。楚怀王有一点也很有意思,美人一哭他有点受不了,就问她,美人哭什么?郑袖就讲,说我听说你要杀张仪,是有这个情况,张仪原来戏诈我,这次来了,千刀万剐,当然要杀他。郑袖就讲,人家是为秦国表示诚意来的,是秦国的来使,你杀人家不好,你杀人之后就等于说和秦国之间发生冲突,那么秦国实力比我们强,那我在这个地方就不好待了。那干脆吧,我带着孩子,我们到江南去。说着又开始哭,这一哭这一闹,楚怀王受不了了。美人别哭了,好了,听你的,我们现在不杀他。结果第二天,不仅没有杀他,还给他好多东西。两人又开始喝酒,重命秦国、楚国和好大计。

解说:张仪戏耍楚王之后,第二次出使楚国,他是拿着生命做赌注。然而张仪用他的外交智慧再一次保全了自己,促使秦、楚两国重归于好。那么回首张仪两次戏弄楚王,我们可以从张仪的身上获得怎样的游说智慧呢?

在这个案例当中,张仪的游说之术高超在什么地方呢?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方面,利字当头。楚怀王为什么信我啊?我给你利。什么利?首先是国家利益,他来到楚国之后大谈的就是秦国和楚国之间的合作,对楚国如何如何有利,有利集中体现在哪儿?原来就是给你六百里土地。这次再来楚国,你的国家利益在哪儿?秦国楚国和好有利于你国家安全。第二点,信字当头,诚信的信。其实在整个这个案例当中,我们发现张仪对楚怀王是没有诚信的,他是欺骗他、戏耍他。但是楚怀王却信了张仪,只能表明张仪的骗术是高明的,你这次让我来,我明明知道你有可能杀我,但是我还是来。为了表明发展两国国家的关系,我是以诚信为本的。第三点,势字当头,势力的势。张仪能够游说成功、戏诈成功,与他的造势本领有关系,首先造歌手名势?普天之下,战国七雄之间的关系什么走势,将来怎么发展,秦国怎么样,楚国怎么样。张仪这个人站的高度非常高,看得非常远,把所有的关系摆在楚怀王面前,楚怀王不得不承认,不得不佩服,首先造了一个国际大势。第二个势在哪儿?第二个势就是拉拢了像郑袖、靳尚这些人,自己尽管是外国人,外国人,但是来到了楚国,楚国内部我有很强的人脉关系,也造成了自己一个势。

解说:历史总是让人不可思议,堂堂一国之君楚怀王,竟然被一个说客耍得团团转,楚怀王不仅让张仪骗得丢城失地,而且最后连自己,也做了秦国的人质,客死他乡,张仪的游说之术,固然有着迷惑人的成分,但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楚怀王对自己的悲剧命运又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呢?

从楚怀王的角度来看呢,他为什么屡次被戏耍呢?我看有这么几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楚怀王好利,你好利就有可能被利欲熏心,那么古人怎么讲呢?无欲则刚。第二条,楚怀王好色。楚怀王爱江山,但是更爱美人。由于这一点,在这个关键问题当中,楚怀王把持不住自己。我们刚才讲过魏女掩鼻的故事,这个例子表明郑袖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楚怀王的政治生活,楚怀王就被一个女人牵着走。郑袖是什么人呢?郑袖表面上是国色天香,其实我认为不尽然,这是个国色天臭、国色天恶、国色天毒的这么一个人,最后楚怀王很多命运实际上是栽在了郑袖的身上。第三点,楚怀王是性情中人。一个国家的管理者如果性情当中没有理性的话,或者没有理性来把握控制的话,这是非常危险的,非常不好。楚怀王应当说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缺陷,后来确实发现了秦国那六百里土地那个计策是欺诈楚国,欺诈楚怀王的,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马上大怒,不加任何思考,回头命令自己的部队向秦国进攻,结果大败。后来听说魏女掩鼻这个事情,受郑袖误导,马上又大怒,把鼻子砍掉了。这些事情反映什么问题呢?反映楚怀王这个人在政治上不是十分冷静、十分理性。第四点,楚怀王忠奸不分。他是黑白颠倒、里外不分,真正的忠臣他不用,他鄙视他们、遗弃他们,那些奸臣们、小人们大量地用,这是楚怀王作为一国之君真正的悲哀之处。这就是张仪戏诈楚怀王的事情,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 揭秘古代著名纵横家一生传奇:战国说客双雄
  • 基本资料 揭秘古代著名纵横家一生传奇:战国说客双雄 作者: 姜安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页数: 定价: 29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长久以来,人们大都根据<史记>和<战国策>对张仪和苏秦进行 ...查看


  • 百家讲坛目录(完整版)(2009年)
  • 1月1日 鲍鹏山新说水浒之林冲(四)冲冠不怒 鲍鹏山 1月2日 鲍鹏山新说水浒之林冲(五)磨刀霍霍 鲍鹏山 1月3日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五部前因后果(二)以人为本 易中天 1月4日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五部前因后果(三)新文化与新制度 易中天 ...查看


  • 中国名人 战国策士之雄张仪
  • 战国策士之雄张仪 战国中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盛,不再甘心居于一隅之地,遂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东方:马陵战后,齐国代替魏国成了中原地区的霸主.这样,秦.齐都以向中原地区扩张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已有的混战局面更为错综复杂.处在东西 ...查看


  • 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
  •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周武王时代的太公姜子牙:辅佐成汤灭夏建商的伊尹: 帮助周成王为周朝八百年历史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卓绝功勋的周公旦:九次会合诸侯,匡正天下的齐桓公:使汉惠帝幸免废黜的绮里季才.正是由于这些仁人志士的勤勉努力,百官才能得以各安 ...查看


  • 郑袖简介:郑袖为什么害屈原?
  • 郑袖简介:郑袖为什么害屈原? 郑袖,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宠妃.姿色艳美.性格聪慧,但善妒狡黠.阴险恶毒.极有心计,深得楚怀王的宠爱.郑袖还干涉朝政,收受贿赂,放走张仪,让楚国终至"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查看


  • 屈原的课本剧
  • 屈原的故事 角色一览: 屈原-爱国诗人,忧国忧民 楚怀王-楚国王, 易听信谗言,意志不坚 张仪-秦国使者,欺骗楚国 上官大夫靳尚-忌妒屈原,守旧派的小人 宠姬郑袖-为保住宠位什么都做得出来 令尹子兰-怀王与郑袖之子,亲秦派小人 渔翁-与屈原 ...查看


  • 秦帝国背后的面孔:三寸之舌动天下的张仪
  • 张仪的连横之术,奠定了秦帝国之后半个世纪的外交策略,也成为秦帝国霸业的重要基石之一,正如李斯所说:"惠文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张仪以连横之策破六国合纵,凭三寸之舌独步政治舞台.电视连续剧 ...查看


  • 坏坏的张仪憨憨的楚王
  • 坏坏的张仪 憨憨的楚王 作为"倾危之士"的张仪凭着高超的智谋和说辩之术,以其三寸不烂之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纵横捭阖,驰骋于各诸侯国之间,深刻影响甚至左右了战国数十年的局势,为秦帝国的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自己留下了千 ...查看


  • 屈原放逐,楚国被灭,皆因这4大硬伤
  •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 培训杂志(ID:trainingmagazine) ,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管理智慧立场.如果您认为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谢谢! 联系我们:商务合作.授权转载.投稿交流,请加微信:tracylty 精彩推荐: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