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学课堂教学模式

美国小学课堂教学模式

模式是对某一过程或某一系统的简化与微缩的表征,以帮助人们能形象地把握某些难以直接观察或过于抽象复杂的事物。教学模式:教学结构,教学程序,教学风格。教学结构:经过多次检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的和理论化了的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为完成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 。教学风格: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样式。是长期、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决定于三个条件: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反映有关思维、学习和行为的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是按照一定的序列开展活动;学生是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一、合作学习模式(Cooperiative Learning Models)

理论支撑:认识主体说 ,团体动力学说 ,动机激发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一)步骤

1.明确任务

针对关键概念解释:Who, When, Where, Why, What。

2.充分交流

学员逐一加以解说,互相提问、交流。

3.展示成果

个体讲叙完后,其它成员提问、讨论,教师解释、补充。

4.及时反馈

各组讨论,对全部内容进行小结,并发表自己看法 。回顾内容,反思过程。

5.明确任务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要具体、明确,有针对性。既有针对个人的任务,又有针对小组集体的任务,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既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负责,又相互依赖,关心小组其它成员的学习。

6.充分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的支撑理论之一是团体动力学说。该学说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现实因素。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D.W.Jhnson在经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后,指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有力。

7.展示成果

这个过程,也是小组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的过程,它展示了小组个人和集体的学习成果,也等于是对小组个人和集体的学习成果进行了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实则上是利用每个人对自尊的需要,对求得他人欣赏和认同的需要,是表现欲望得到满足的需要。

8.及时反馈

这一步,其实是要求学习者回顾自己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批判性思维。问题是开放性的,不存在唯

一答案,学习者可充分发表意见,接受合理的解释,重要是讨论和倾听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二、直接教学模式(Direct Instruction Model)

理论基础是行为心理学。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相倚性管理(contingency management)是指强化随着合乎要求的行为而呈现,也是指对强化刺激的系统管理,即只在一定的条件下给予强化刺激,有效的强化必须是即时的、持久的和定期的。

(一)具体步骤

1.复习旧知

通过检查作业、提问、小测验等方式复习原有知识,据此确定教授新知识的进度和一定的个别化教学措施,必要时进行弥补性教学 。

2.描述目标

教师清晰陈述新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有四个衡量标准。具体、明确(Specific)、有结果的描述(outcome)、确定大小或数量、程度、范围(measure)、根据学生的情况而非教师的行为。

3.传授新知

这是直接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涉及以下几个环节:

(1)根据学生的需要分析所要传授的内容,确定适当的难度和适量的内容。

(2)将内容按照由概括到具体的原则组织起来。

(3)将所有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分解为各个小步骤。

(4)选择呈现内容的重点或主要步骤。

(5)选择说明的例子。

(6)提问以检查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程度,并及时注意学生的分心现象。

(7)总结重点并将其与下一阶段的学习联系。

4.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练习

学生的练习首先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指导学生的练习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提问,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予以必要的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提问的回答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学生的回答是正确、迅速而坚定的,教师可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不必过多地表扬;学生的回答是正确但犹疑不决――这通常在练习之初出现,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学生的回答是不正确且漫不经心,教师要一一予以纠正,继续教学;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是由于缺乏某些知识,教师可以提示,提出更简单的问题或重新教学。

5.独立练习

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充足的练习之后,就应该进行独立的练习。学生在小组或独自进行练习时,教师要巡视学生练习的情况,确保他们不会重复某种错误――重复错误是独立练习最大的问题。

6.间隔性复习

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应不断地得到温习。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时,复习原来学过的东西是必要的。隔周、隔月进行的复习有助于学生真正地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

三、概念发展模式(Concept Development Model)

该模式是由塔巴(Hilda Taba)设计的。概念发展模式认为,理解并非是获得的,而是逐步构建而成的。概念发展模式注重如何探究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新的理解。

(一)步骤

1.列举——罗列项目

第一步要求学生列出与某一概念或主题相关的任何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在课堂上讨论的内容罗列。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然后把学生提出的所有项目汇总,呈现给每个学生,如写在黑板上,让每个学生都看到。

2.分组——对项目进行分类

将足够的项目罗列出来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把相似的归为一组并说明理由。这一步骤学生开始考项目之间的关系。

3.标记——确定项目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给划分的各组取一个名称,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促使他们思考,确定项目之间的关系。这一步骤的目的并不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特定的推论或概括,而在于发展学生进行推论和概括的技能。

4.重新分组——重新分析或归纳项目

这一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某一组的项目是否可以归入另一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考查这些项目,必要时可以添加项目,然后重新分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自己将逐渐发现任一事物、人或

观念都具有许多特征,可以用许多不同种的方式归类。

5.综合——总结资料,形成概括

教师要求全班学生考查所有的项目和标记,然后用一句话总结所有信息。学生们必须分化各种项目,确定更大的类别,明确哪些信息处于下位,哪些处于上位。

四、萨奇曼探究模式(Suchman inquiry model)

萨奇曼设计的探究模式通过发现和提问传授问题解决策略。萨奇曼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理智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其探究模式便建立于这一前提之上。美国的中小学非常重视科学教育,这一模式在美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理论基础

斯腾伯格认为学校中所探讨的问题与日常生活中提出的问题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布鲁纳认为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有四个优点,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有四个优点:增强理智能力,由外部奖励走向内部奖励,学习探究和发现的方法,辅助记忆过程。

(二)步骤

1.选择课题

教师选择一个令人困惑的情境或问题,这一问题可以是一个疑难的科学问题,可以是一个令人困惑的事件,也可以是一段戏剧或故事的节选,但必须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去寻找答案。

2.向全班解释探究的程序

向学生说明开展探究过程应遵循的规则,使学生明确如何去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然后教师写出问题情境,呈现给每个学生。

4.搜集相关的资料

学生根据问题搜集资料,在搜集和证实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但教师只回答“是”或“否”,帮助学生澄清问题,并不给出问题的答案。当学生感到需要时可以相互讨论,但在提问的过程中不允许相互交谈。一次只允许一个学生提问,可以持续提问直到满意。

5.形成理论,描述因果关系

当学生提出一个理论假设时,教师停止提问,将这一理论写在黑板上,全班对其进行考查和讨论,决定是否接受。在这一阶段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或参考其他资料检验某一理论。提问仍是有效的工具,但要指向对理论的考查。鼓励学生提出多种理论,逐一考查其有效性。

6.说明规则,解释理论

某一理论或假设被全班确定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解释并应用这一理论。要对这一理论的原则或效果,以及应用于其他情境的预测性价值进行讨论。

7.分析探究过程

最后,教师和全体学生讨论所经历的探究过程,考查如何形成理论解释问题,并讨论如何改进这一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

五、课堂讨论模式(Classroom Discussion Model)

课堂讨论模式用于提出问题,培养洞察力及促进批判性思维,它

类似于我们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启发式教学,但它比启发式教学更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也更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相互影响。步骤

(一)阅读材料,设计问题

教师选择并阅读要讨论的材料,设计事实性、解释性和评价性问题。提问涉及三类问题:事实性问题,指根据课文的内容可以直接回答的问题。解释性问题,这类问题不仅探讨作者的观点而且探讨课文的含义。评价性问题,是关于读者自己的观点与课文中观点是否相符的问题。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成功运用课堂讨论模式的保证。好的讨论问题首先必须精确,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的性质:事实性、解释性或评价性;其次不要太宽泛,具体、特定的问题有助于引导讨论的方向;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问题应该反映真正的疑问。

(二)与合作者共同规划,设计问题群

教师最好能有一个合作者共同规划教学,讨论应该提出的问题,预测学生的反应。综合两个人的意见,可以得到比一个人单独设计更好的方案。合作者可以是一个志愿的家长,一名咨询人员,另一名教师,或者班级的一名学生。

(三)向学生介绍课堂讨论过程

向学生介绍课堂讨论的过程,对中学生可以逐步将如何设计三种类型的问题传授给他们,然后分发材料,让学生阅读材料并写出三个希望全班讨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纳入教师的问题群,这样学生慢慢就会学会如何准备事实性、解释性和评价性问题。讨论之前,还要

让学生再一次仔细地阅读材料。

(四)进行讨论

教师指导全班进行讨论,但注意不要充当控制的角色,鼓励学生倾听彼此的意见,学习运用课文提供的资料证实自己的观点。讨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问题是呈开放性,不存在唯一的答案,因此每个问题都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接受各种合理的解释,对不适当的回答不要否定,而要进一步提问予以引导。重要的是讨论的过程,而不是讨论的结果,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批判性思维。

(五)回顾讨论过程

总结各自的观察和体验,在结束讨论时,要求学生反思讨论过程,回顾如何和在何时得出结论,讨论不同观点的价值,并鼓励学生交流各自改变思想的方式,从而提高思维技能。

六、角色表演模式(Role Play Model)

角色表演是通过行动解决问题的。先将问题找出来,再来演示这个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生当演员,另一些学生当观众。一个人把自己置身于别人的位置上,然后试着与那些扮演者进行沟通。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出诸好移情、同情、愤怒及爱慕等情感。该模式的几种假设:角色表演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和思想能由群体产生并融合进意识之中;通过综合自发的角色扮演和理智的分析而将涉及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及信念体系的潜在的心理过程带入人的意识之中。

美国小学课堂教学模式

模式是对某一过程或某一系统的简化与微缩的表征,以帮助人们能形象地把握某些难以直接观察或过于抽象复杂的事物。教学模式:教学结构,教学程序,教学风格。教学结构:经过多次检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的和理论化了的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为完成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 。教学风格: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样式。是长期、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决定于三个条件: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反映有关思维、学习和行为的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是按照一定的序列开展活动;学生是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一、合作学习模式(Cooperiative Learning Models)

理论支撑:认识主体说 ,团体动力学说 ,动机激发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一)步骤

1.明确任务

针对关键概念解释:Who, When, Where, Why, What。

2.充分交流

学员逐一加以解说,互相提问、交流。

3.展示成果

个体讲叙完后,其它成员提问、讨论,教师解释、补充。

4.及时反馈

各组讨论,对全部内容进行小结,并发表自己看法 。回顾内容,反思过程。

5.明确任务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要具体、明确,有针对性。既有针对个人的任务,又有针对小组集体的任务,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既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负责,又相互依赖,关心小组其它成员的学习。

6.充分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的支撑理论之一是团体动力学说。该学说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现实因素。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D.W.Jhnson在经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后,指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有力。

7.展示成果

这个过程,也是小组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的过程,它展示了小组个人和集体的学习成果,也等于是对小组个人和集体的学习成果进行了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实则上是利用每个人对自尊的需要,对求得他人欣赏和认同的需要,是表现欲望得到满足的需要。

8.及时反馈

这一步,其实是要求学习者回顾自己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批判性思维。问题是开放性的,不存在唯

一答案,学习者可充分发表意见,接受合理的解释,重要是讨论和倾听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二、直接教学模式(Direct Instruction Model)

理论基础是行为心理学。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相倚性管理(contingency management)是指强化随着合乎要求的行为而呈现,也是指对强化刺激的系统管理,即只在一定的条件下给予强化刺激,有效的强化必须是即时的、持久的和定期的。

(一)具体步骤

1.复习旧知

通过检查作业、提问、小测验等方式复习原有知识,据此确定教授新知识的进度和一定的个别化教学措施,必要时进行弥补性教学 。

2.描述目标

教师清晰陈述新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有四个衡量标准。具体、明确(Specific)、有结果的描述(outcome)、确定大小或数量、程度、范围(measure)、根据学生的情况而非教师的行为。

3.传授新知

这是直接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涉及以下几个环节:

(1)根据学生的需要分析所要传授的内容,确定适当的难度和适量的内容。

(2)将内容按照由概括到具体的原则组织起来。

(3)将所有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分解为各个小步骤。

(4)选择呈现内容的重点或主要步骤。

(5)选择说明的例子。

(6)提问以检查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程度,并及时注意学生的分心现象。

(7)总结重点并将其与下一阶段的学习联系。

4.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练习

学生的练习首先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指导学生的练习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提问,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予以必要的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提问的回答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学生的回答是正确、迅速而坚定的,教师可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不必过多地表扬;学生的回答是正确但犹疑不决――这通常在练习之初出现,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学生的回答是不正确且漫不经心,教师要一一予以纠正,继续教学;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是由于缺乏某些知识,教师可以提示,提出更简单的问题或重新教学。

5.独立练习

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充足的练习之后,就应该进行独立的练习。学生在小组或独自进行练习时,教师要巡视学生练习的情况,确保他们不会重复某种错误――重复错误是独立练习最大的问题。

6.间隔性复习

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应不断地得到温习。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时,复习原来学过的东西是必要的。隔周、隔月进行的复习有助于学生真正地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

三、概念发展模式(Concept Development Model)

该模式是由塔巴(Hilda Taba)设计的。概念发展模式认为,理解并非是获得的,而是逐步构建而成的。概念发展模式注重如何探究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新的理解。

(一)步骤

1.列举——罗列项目

第一步要求学生列出与某一概念或主题相关的任何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在课堂上讨论的内容罗列。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然后把学生提出的所有项目汇总,呈现给每个学生,如写在黑板上,让每个学生都看到。

2.分组——对项目进行分类

将足够的项目罗列出来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把相似的归为一组并说明理由。这一步骤学生开始考项目之间的关系。

3.标记——确定项目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给划分的各组取一个名称,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促使他们思考,确定项目之间的关系。这一步骤的目的并不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特定的推论或概括,而在于发展学生进行推论和概括的技能。

4.重新分组——重新分析或归纳项目

这一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某一组的项目是否可以归入另一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考查这些项目,必要时可以添加项目,然后重新分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自己将逐渐发现任一事物、人或

观念都具有许多特征,可以用许多不同种的方式归类。

5.综合——总结资料,形成概括

教师要求全班学生考查所有的项目和标记,然后用一句话总结所有信息。学生们必须分化各种项目,确定更大的类别,明确哪些信息处于下位,哪些处于上位。

四、萨奇曼探究模式(Suchman inquiry model)

萨奇曼设计的探究模式通过发现和提问传授问题解决策略。萨奇曼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理智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其探究模式便建立于这一前提之上。美国的中小学非常重视科学教育,这一模式在美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理论基础

斯腾伯格认为学校中所探讨的问题与日常生活中提出的问题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布鲁纳认为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有四个优点,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有四个优点:增强理智能力,由外部奖励走向内部奖励,学习探究和发现的方法,辅助记忆过程。

(二)步骤

1.选择课题

教师选择一个令人困惑的情境或问题,这一问题可以是一个疑难的科学问题,可以是一个令人困惑的事件,也可以是一段戏剧或故事的节选,但必须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去寻找答案。

2.向全班解释探究的程序

向学生说明开展探究过程应遵循的规则,使学生明确如何去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然后教师写出问题情境,呈现给每个学生。

4.搜集相关的资料

学生根据问题搜集资料,在搜集和证实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但教师只回答“是”或“否”,帮助学生澄清问题,并不给出问题的答案。当学生感到需要时可以相互讨论,但在提问的过程中不允许相互交谈。一次只允许一个学生提问,可以持续提问直到满意。

5.形成理论,描述因果关系

当学生提出一个理论假设时,教师停止提问,将这一理论写在黑板上,全班对其进行考查和讨论,决定是否接受。在这一阶段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或参考其他资料检验某一理论。提问仍是有效的工具,但要指向对理论的考查。鼓励学生提出多种理论,逐一考查其有效性。

6.说明规则,解释理论

某一理论或假设被全班确定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解释并应用这一理论。要对这一理论的原则或效果,以及应用于其他情境的预测性价值进行讨论。

7.分析探究过程

最后,教师和全体学生讨论所经历的探究过程,考查如何形成理论解释问题,并讨论如何改进这一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

五、课堂讨论模式(Classroom Discussion Model)

课堂讨论模式用于提出问题,培养洞察力及促进批判性思维,它

类似于我们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启发式教学,但它比启发式教学更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也更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相互影响。步骤

(一)阅读材料,设计问题

教师选择并阅读要讨论的材料,设计事实性、解释性和评价性问题。提问涉及三类问题:事实性问题,指根据课文的内容可以直接回答的问题。解释性问题,这类问题不仅探讨作者的观点而且探讨课文的含义。评价性问题,是关于读者自己的观点与课文中观点是否相符的问题。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成功运用课堂讨论模式的保证。好的讨论问题首先必须精确,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的性质:事实性、解释性或评价性;其次不要太宽泛,具体、特定的问题有助于引导讨论的方向;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问题应该反映真正的疑问。

(二)与合作者共同规划,设计问题群

教师最好能有一个合作者共同规划教学,讨论应该提出的问题,预测学生的反应。综合两个人的意见,可以得到比一个人单独设计更好的方案。合作者可以是一个志愿的家长,一名咨询人员,另一名教师,或者班级的一名学生。

(三)向学生介绍课堂讨论过程

向学生介绍课堂讨论的过程,对中学生可以逐步将如何设计三种类型的问题传授给他们,然后分发材料,让学生阅读材料并写出三个希望全班讨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纳入教师的问题群,这样学生慢慢就会学会如何准备事实性、解释性和评价性问题。讨论之前,还要

让学生再一次仔细地阅读材料。

(四)进行讨论

教师指导全班进行讨论,但注意不要充当控制的角色,鼓励学生倾听彼此的意见,学习运用课文提供的资料证实自己的观点。讨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问题是呈开放性,不存在唯一的答案,因此每个问题都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接受各种合理的解释,对不适当的回答不要否定,而要进一步提问予以引导。重要的是讨论的过程,而不是讨论的结果,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批判性思维。

(五)回顾讨论过程

总结各自的观察和体验,在结束讨论时,要求学生反思讨论过程,回顾如何和在何时得出结论,讨论不同观点的价值,并鼓励学生交流各自改变思想的方式,从而提高思维技能。

六、角色表演模式(Role Play Model)

角色表演是通过行动解决问题的。先将问题找出来,再来演示这个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生当演员,另一些学生当观众。一个人把自己置身于别人的位置上,然后试着与那些扮演者进行沟通。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出诸好移情、同情、愤怒及爱慕等情感。该模式的几种假设:角色表演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和思想能由群体产生并融合进意识之中;通过综合自发的角色扮演和理智的分析而将涉及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及信念体系的潜在的心理过程带入人的意识之中。


相关文章

  • 美国教师教育实习制度的专业化走向?
  • 美国教师教育实习制度的专业化走向 作者:何振海 高镜淳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第02期 摘要:美国师资培养机构经历了由最初的中等师范学校到独立的教师学院,进而过渡到综合大学教育学院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 ...查看


  • 学前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 学前比较教育学 单选 1. 二战后,强调幼儿园是正规学校机构,受文部省管辖的文件是 A.<学校教育法> 2. 下列国家中,学前教育不隶属于主管文化教育的机构管辖的是 C.德国 3. 标志日本学前教育制度化进程基本完成的文件是 D ...查看


  • 文献综述,来自中国知网
  • 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 范文) 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格 ...查看


  • 文献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范文)
  • 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文献综述的正文 ...查看


  • 学前比较教育学
  • 作 业 1.第15题 下列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中,被称为"就让孩子玩"的课程模式是 A.零点计划课程 B.河滨街模式 C.发展适宜性课程模式 D.直接指导模式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查看


  • 美.德.日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启示
  • 美.德.日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启示 各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 美国 目前,有影响的美国体育课程模式包括:社会和个人责任模式(1995年):与健康相关的体育模式(1993年),如美国最佳体适能(或健康体适能)教学模式:整合的体育模式(1996年 ...查看


  •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
  • 次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本课题中主要是讨论分层教学在高年级小学课堂中的运用,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进行 ...查看


  • 美国体育教育模式概述
  • 第23卷第4期 2004年10月 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PL A I 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 23 N o. 4O ct. 2004 美国体育教育模式概述 曹铭亮1 渠广伟2 ...查看


  •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比较与思考
  •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比较与思考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对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很有必要.文章是在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综述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各种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实现方式.优点和缺点,最后,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