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典型例题

等差数列典型例题

类型一: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公式求解

例1. (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11项.

(2)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

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1)根据所给数列的前2项求得首项和公差,写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求出所求项;(2)题中要想判断一数是否为某一数列的其中一项,关键是要看是否存在一正整数n 值,使得a n 等于这一数.

总结升华:

1. 根据所给数列的前2项求得首项a 1和公差d ,写出通项公式a n . 2. 要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举一反三:

【变式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1项 【变式2】-20是不是等差数列0,-是,说明理由.

【变式3】求集合M ={m |m =7n , n ∈N , m

例2.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15=33,a 45=153,试问217是否为此数列的项?若是,说明是第几项?若不是,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由于在条件中已知两项的值(两个等式),所以在求解方法上,可以考虑运用方程思想求解基本量首项a 1和公差d ,也可以利用性质求d ,再就是考虑运用等差数列的几何意义。 总结升华:

1. 等差数列的关键是首项a 1与公差d ;五个基本量a 1、n 、d 、a n 、S n 中,已知三个基本量便可求出其余两个量;

2. 列方程(组)求等差数列的首项a 1和公差d ,再求出a n 、S n ,是数列中的基本方法. 举一反三:

【变式1】等差数列-10,-6,-2,2,„前多少项的和是54? 【变式2】等差数列{a n }中, d =4, a n =18, S n =48, 求a 1的值. 【变式3】已知等差数列{a n },a 3=类型三:等差数列的判断与证明

例3.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4n +3n ,求证: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

2

7

,-7,„„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2

*

53

,a 7=-,则a 15 。 44

思路点拨:由等差数列的定义,要判定{a n }是不是等差数列,只要看a n -a n -1(n ≥2)是不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

总结升华:

1. 定义法和等差中项法是证明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

2.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pn +qn +r ,其中p 、q 、r 为常数,且p ≠0,那么当常数项r =0时,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当常数项r ≠0时,这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但从第二项开始的新数列是等差数列.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pn +q ,其中p 、q 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变式2】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1=列。

类型四: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

例4. 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若a 3+a 8+a 13=12, a 3a 8a 13=28, 求{a n }的通项公式。 思路点拨:可以直接列方程组求解a 1和d ;同时留意到脚标3+13=8⨯2,可以用性质:当m +n =2p 时a m +a n =2a p 解题.

总结升华: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题,往往比较简捷. 举一反三:

【变式1】在等差数列{a n }中,a 2+a 8=18,则a 5【变式2】在等差数列{a n }中,a 2+a 5+a 8+a 11=20,则a 6+a 7【变式3】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1+a 6=9, a 4=7, 则a 3= , a 9= 例5.等差数列{a n }前m 项和为30,前2m 项和为100,求它的前3m 项和. 思路点拨: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S n =na 1+

2

2a n 1*

(n ∈N ),求证:{是等差数a n +2a n

n (n -1)

“等d 求解;或利用性质:

2

差数列的连续10项和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和等差中项求解;或利用相关的函数(S n =An +Bn )等知识求解。

解析:

方法一: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S n =na 1+

2

n (n -1)

d 求解。 2

方法二:利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S n =

n (a 1+a n )

及性质m +n =p +q , 则2

a m +a n =a p +a q 求解。

方法三:根据性质:“已知{an }成等差数列,则S n ,S 2n -S n , S3n -S 2n , „„,S kn -S (k-1)n, „„(k≥2) 成等差数列”解题。

方法四:由S n =na 1+

S n (n -1) d

d 的变形式解题,由上式知,n =a 1+(n -1)

n 22

2

方法五:∵{an }为等差数列, ∴设S n =An +Bn ∴S m =am+bm=30,S2m =4ma+2mb=100, 得A =

22

2

2010

, B =m 2m

∴S 3m =9ma+3mb=210.

举一反三:

【变式1】等差数列{an }中,若a 1+a2+a3+a4+a5=30, a 6+a7+a8+a9+a10=80, 则a 11+a12+a13+a14+a15=___________.

【变式2】等差数列{an }中,S m =Sn 且m ≠n, 则S m+n=_________.

【变式3】等差数列{a n }前10项和为100,前20项和为10,求它的前30项和. 例6.已知两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 、T n ,且

S n 7n +1=,试求T n 4n +27

a 11

. b 11

思路点拨:利用前n 项和公式与性质m +n =2p ⇒a m +a n =2a p 解题,或利用

S 2n -1=(2n -1) a n 解决,或利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S n =An 2+Bn =(An +B ) n 形式解题.

总结升华:依据等差数列的性质a 1+a 2n -1=2a n 可以得到

S 2n -1=

(2n -1)(a 1+a 2n -1)

=(2n -1) a n ,当已知两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

2

a n S 2n -1a m 2n -1S 2m -1

=⋅=,. b n 2m -1T 2n -1b n T 2n -1

S n 、T n 时,有

举一反三:

【变式1】等差数列{a n }中,若a 4=9, 则S 7【变式2】已知两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 、T n ,且

S n 4n +3

=,则T n 5n -2

a 10

= . b 10

例7.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其和为15,其平方和为83,求此三个数。 总结升华:

1. 三个数成等差数列时,可设其分别为x -d , x , x +d ;若四个数成等差数列,可设其分别为x -3d , x -d , x +d , x +3d .

2.注意:3,5,7与7,5,3是两个不同的等差数列,因此都满足题目要求,不能舍掉其中一个的。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四个数成等差数列,且其平方和为94,首尾两数之积比中间两数之积少18,求此四个数。

类型五: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问题

例8.已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a 1>0, S 9=S 17,试问n 为何值时,数列的前n 项和最大?为什么?

思路点拨::要研究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最值问题,有两个基本途径:其一是利用S n 是n 的二次函数关系来考虑;其二是通过考察数列的单调性来解决。

总结升华:

对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有两种方法: 1. 利用a n :

当a n >0,d 0时,前n 项和有最小值。可由a n ≤0,且a n +1≥0,求得n 的值. 2. 利用S n :由S n =举一反三:

【变式】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 已知a 3=12, S 12>0, S 13

(2)指出S 1,S 2,„,S 12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d 2d

n +(a 1-) n 利用二次函数配方法求得最值时n 的值 22

等差数列典型例题

类型一: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公式求解

例1. (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11项.

(2)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

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1)根据所给数列的前2项求得首项和公差,写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求出所求项;(2)题中要想判断一数是否为某一数列的其中一项,关键是要看是否存在一正整数n 值,使得a n 等于这一数.

总结升华:

1. 根据所给数列的前2项求得首项a 1和公差d ,写出通项公式a n . 2. 要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举一反三:

【变式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1项 【变式2】-20是不是等差数列0,-是,说明理由.

【变式3】求集合M ={m |m =7n , n ∈N , m

例2.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15=33,a 45=153,试问217是否为此数列的项?若是,说明是第几项?若不是,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由于在条件中已知两项的值(两个等式),所以在求解方法上,可以考虑运用方程思想求解基本量首项a 1和公差d ,也可以利用性质求d ,再就是考虑运用等差数列的几何意义。 总结升华:

1. 等差数列的关键是首项a 1与公差d ;五个基本量a 1、n 、d 、a n 、S n 中,已知三个基本量便可求出其余两个量;

2. 列方程(组)求等差数列的首项a 1和公差d ,再求出a n 、S n ,是数列中的基本方法. 举一反三:

【变式1】等差数列-10,-6,-2,2,„前多少项的和是54? 【变式2】等差数列{a n }中, d =4, a n =18, S n =48, 求a 1的值. 【变式3】已知等差数列{a n },a 3=类型三:等差数列的判断与证明

例3.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4n +3n ,求证: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

2

7

,-7,„„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2

*

53

,a 7=-,则a 15 。 44

思路点拨:由等差数列的定义,要判定{a n }是不是等差数列,只要看a n -a n -1(n ≥2)是不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

总结升华:

1. 定义法和等差中项法是证明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

2.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pn +qn +r ,其中p 、q 、r 为常数,且p ≠0,那么当常数项r =0时,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当常数项r ≠0时,这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但从第二项开始的新数列是等差数列.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pn +q ,其中p 、q 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变式2】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1=列。

类型四: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

例4. 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若a 3+a 8+a 13=12, a 3a 8a 13=28, 求{a n }的通项公式。 思路点拨:可以直接列方程组求解a 1和d ;同时留意到脚标3+13=8⨯2,可以用性质:当m +n =2p 时a m +a n =2a p 解题.

总结升华: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题,往往比较简捷. 举一反三:

【变式1】在等差数列{a n }中,a 2+a 8=18,则a 5【变式2】在等差数列{a n }中,a 2+a 5+a 8+a 11=20,则a 6+a 7【变式3】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1+a 6=9, a 4=7, 则a 3= , a 9= 例5.等差数列{a n }前m 项和为30,前2m 项和为100,求它的前3m 项和. 思路点拨: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S n =na 1+

2

2a n 1*

(n ∈N ),求证:{是等差数a n +2a n

n (n -1)

“等d 求解;或利用性质:

2

差数列的连续10项和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和等差中项求解;或利用相关的函数(S n =An +Bn )等知识求解。

解析:

方法一: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S n =na 1+

2

n (n -1)

d 求解。 2

方法二:利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S n =

n (a 1+a n )

及性质m +n =p +q , 则2

a m +a n =a p +a q 求解。

方法三:根据性质:“已知{an }成等差数列,则S n ,S 2n -S n , S3n -S 2n , „„,S kn -S (k-1)n, „„(k≥2) 成等差数列”解题。

方法四:由S n =na 1+

S n (n -1) d

d 的变形式解题,由上式知,n =a 1+(n -1)

n 22

2

方法五:∵{an }为等差数列, ∴设S n =An +Bn ∴S m =am+bm=30,S2m =4ma+2mb=100, 得A =

22

2

2010

, B =m 2m

∴S 3m =9ma+3mb=210.

举一反三:

【变式1】等差数列{an }中,若a 1+a2+a3+a4+a5=30, a 6+a7+a8+a9+a10=80, 则a 11+a12+a13+a14+a15=___________.

【变式2】等差数列{an }中,S m =Sn 且m ≠n, 则S m+n=_________.

【变式3】等差数列{a n }前10项和为100,前20项和为10,求它的前30项和. 例6.已知两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 、T n ,且

S n 7n +1=,试求T n 4n +27

a 11

. b 11

思路点拨:利用前n 项和公式与性质m +n =2p ⇒a m +a n =2a p 解题,或利用

S 2n -1=(2n -1) a n 解决,或利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S n =An 2+Bn =(An +B ) n 形式解题.

总结升华:依据等差数列的性质a 1+a 2n -1=2a n 可以得到

S 2n -1=

(2n -1)(a 1+a 2n -1)

=(2n -1) a n ,当已知两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

2

a n S 2n -1a m 2n -1S 2m -1

=⋅=,. b n 2m -1T 2n -1b n T 2n -1

S n 、T n 时,有

举一反三:

【变式1】等差数列{a n }中,若a 4=9, 则S 7【变式2】已知两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 、T n ,且

S n 4n +3

=,则T n 5n -2

a 10

= . b 10

例7.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其和为15,其平方和为83,求此三个数。 总结升华:

1. 三个数成等差数列时,可设其分别为x -d , x , x +d ;若四个数成等差数列,可设其分别为x -3d , x -d , x +d , x +3d .

2.注意:3,5,7与7,5,3是两个不同的等差数列,因此都满足题目要求,不能舍掉其中一个的。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四个数成等差数列,且其平方和为94,首尾两数之积比中间两数之积少18,求此四个数。

类型五: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问题

例8.已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a 1>0, S 9=S 17,试问n 为何值时,数列的前n 项和最大?为什么?

思路点拨::要研究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最值问题,有两个基本途径:其一是利用S n 是n 的二次函数关系来考虑;其二是通过考察数列的单调性来解决。

总结升华:

对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有两种方法: 1. 利用a n :

当a n >0,d 0时,前n 项和有最小值。可由a n ≤0,且a n +1≥0,求得n 的值. 2. 利用S n :由S n =举一反三:

【变式】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 已知a 3=12, S 12>0, S 13

(2)指出S 1,S 2,„,S 12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d 2d

n +(a 1-) n 利用二次函数配方法求得最值时n 的值 22


相关文章

  • 公务员数学推理题大总结
  • 1. 等比数列: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为固定的值叫做等比数列. 例题:3,9,( ),81,243 解析:此题较为简单,括号内应填27. 2. 二级等比数列: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所得的新的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 例题:1,2,8,( ),1024 ...查看


  •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六大基本数列全解析
  •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六大基本数列全解析 在近些年公务员考试中,出现形式主要体现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数列.积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这六大数列形式中,在此,针对上述六大数字推理的基本形式,根据具体的例题一一为考生做详细解析. 第一:等 ...查看


  • 放缩法典型例题
  • 放缩法典型例题 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常常出现在高考的压轴题中,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这类问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列与不等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介绍一类与数列和有关的不等式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常常用到放缩法,而求解途径一般有两条:一 ...查看


  •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求和相加式与相减的数列
  •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求和相加式与相减的数列 求和相加式的数列 规律点拨:在国考中经常看到有"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这种规律的数列,以下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该类型的数列 1,典型(两项求和)和数列:前两项的加和得到第 ...查看


  • 等比数列求和典型例题
  • 等比数列性质与求和 1.已知数列-1, a 1, a 2, -4成等差数列, -1, b 1, b 2, b 3-4成等比数列,则 a 2-a 1 的值为( ) b 2 A . 11111 B.- C.或- D. 22224 , 2.等比数 ...查看


  • 常见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典型例题及习题
  • 常见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典型例题及习题 [典型例题] [例1] a n +1=ka n +b 型. (1)k =1时,a n +1-a n =b ⇒{a n }是等差数列,a n =b ⋅n +(a 1-b ) (2)k ≠1时,设a n ...查看


  • 求数列通项公式专题课(典型例题)
  • 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目的:会用公式法.叠加法.叠乘法,代定系数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一.(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解:当n =1时,a 1=S 1=3:当n ≥2时,a n = ...查看


  • 2014寒假班三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训练
  • 目 录 第一讲 加减法巧算 第二讲 找简单数列规律 第三讲 算式谜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 第十三讲 第十四讲 第十五讲 数图形 最大与最小 简单的倍数问题 妙解一般应用题 巧求周长 长方 ...查看


  • 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点解题技巧 (2)
  • 高考数学数列部分知识点梳理 一数列的概念 1)数列的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公式①S n =a 1+a 2+ +a n : a n =⎨ ⎧S 1(n =1) ⎩S n -S n -1(n ≥2) 2)数列的分类:①递增数列:对于任何n ∈N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