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探测射线的方法

第三节 探测射线的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

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

3、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分析探测射线过程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分析问题的品质。

2、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分析、探知各种运动粒子。

教学难点:

1、探测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

2、如何观察实验现象, 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特性,从而判断是何种射线,区分射线的本质是何种粒子。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挂图,实验器材模型,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天然放射现象,知道了三种射线的本质。但是放射线是看不见的,我们是如何探知放射线的存在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的第一部分,思考并讨论: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根据什么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讨论后会回答: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可根据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

追问:这些现象主要有哪些呢?

学生:这些现象主要有:

(1)使气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过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

(2)使照相底片感光。

(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1、威耳逊云室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威耳逊云室”部分的内容,并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提问:(1)构造是什么?

(2)基本原理是什么?

(3)怎样才能观察到射线的径迹?

学生活动:讨论并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1)威耳逊云室主要部分是一个圆筒状容器,下部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塞,上盖是透明的,可以通过它来观察和拍摄粒子运动的径迹。室内由光源通过旁边的窗子照明。少量放射性物质(放射源)放在室内侧壁附近(或放在室外,让放射线从侧壁的窗口射入)。

(2)学生对于这一问题可能回答不明确,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讲清云室实验的基本原理:我们知道,水蒸气遇冷凝结,会形成很小的雾珠,这时它需要有凝结的核心。云和雾就是这样形成的。如果空气中没有任何尘埃或离子,水蒸气就是达到过饱和状态,也不能马上凝结。但是如果这时由于某种原因在空气中产生了离子,那么过饱和的水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立即凝结成雾珠。离子是看不见的,可是雾珠是看得见的,因此可以根据出现的雾珠来推测产生离子的情形。云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少量的酒精,使室内充满酒精的饱和蒸气,然

后使活塞迅速向下运动,室内气体由于迅速膨胀,温度降低,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如果有射线粒子从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这些雾滴沿射线经过的路线排列,于是就显示出了射线的径迹。

强调:在云室看到的只是成串的小液滴,它描述的是射线粒子运动的径迹,而不是射线本身。

课件演示:α、β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要求学生比较两种径迹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学生活动:α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不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β粒子的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时容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细,且常常发生弯曲。γ粒子的电离本领更小,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

老师补充:

我们根据径迹的长短和粗细,可以知道粒子的性质。把云室放在磁场中,从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弯曲方向,可以知道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根据径迹的曲率半径的大小,还可以知道粒子的动量的大小。

2、气泡室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气泡室的基本原理。

提问:比较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

学生讨论并回答:

控制气泡室内液体的温度和压强,使室内温度略低于液体的沸点。当气泡室内压强降低时,液体的沸点变低,因此液体过热,在通过室内射线粒子周围就有气泡形成。气泡室在观察比较稀少的碰撞事件时是有很大优点的。液体中原子挤得很紧,可以发生比气体中多得多的核碰撞,而我们将有比用云室好得多的机会来摄取所寻找的事件。

出示挂图:教材中图19.3-3为粒子经过气泡室时的径迹照片,教师可向学生进行简单说明,人们根据照片上记录的情况,可以分析出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

3、盖革— 米勒计数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盖革—米勒计数器”部分的内容,并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出问题:

(1)盖革— 米勒计数管的构造如何?

(2)盖革— 米勒计数管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G —M 计数器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1)管外面是一根玻璃管,里面是一个接在电源负极的导电圆筒,筒的中间有一条接正极的金属丝。管中装有低压的惰性气体(如氩、氖等,压强约为10kPa ~20kPa )和少量的酒精蒸气或溴蒸气。在金属丝和圆筒两极间加上一定的电压(约1000V ),这个电压稍低于管内气体的电离电压。

(2)盖革管的原理是某种射线粒子进入管内时,它使管内的气体电离,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中被加速,能量越来越大,电子跟管中的气体分子碰撞时,又使气体分子电离,产生电子„„这样,一个射线粒子进入管中后可以产生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阳离子到达阴极,在外电路中就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次数记录下来。

(3)①G -M 计数器放大倍数很大,非常灵敏,用它来检测放射性是很方便的。②G -M 计数器只能用来计数,而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③G -M 计数器不适合于极快速的计数。④G -M 计数器较适合于对β、γ粒子进行计数。

教师补充:还有如闪烁计数器、乳胶照相、火花室和半导体探测器等探测器装置,利用这些装置能更精确地测定粒子的各种性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这方面的资料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探测射线的手段不断改进,近年来,由于探测仪器大都和电子计算机直接连接,实现了对实验全过程电子计算机控制、计算、数据处理,已经使实验方法高度自动化。

(三)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四)布置作业

完成“问题与练习”1-3题。

第三节 探测射线的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

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

3、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分析探测射线过程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分析问题的品质。

2、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分析、探知各种运动粒子。

教学难点:

1、探测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

2、如何观察实验现象, 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特性,从而判断是何种射线,区分射线的本质是何种粒子。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挂图,实验器材模型,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天然放射现象,知道了三种射线的本质。但是放射线是看不见的,我们是如何探知放射线的存在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的第一部分,思考并讨论: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根据什么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讨论后会回答: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可根据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

追问:这些现象主要有哪些呢?

学生:这些现象主要有:

(1)使气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过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

(2)使照相底片感光。

(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1、威耳逊云室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威耳逊云室”部分的内容,并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提问:(1)构造是什么?

(2)基本原理是什么?

(3)怎样才能观察到射线的径迹?

学生活动:讨论并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1)威耳逊云室主要部分是一个圆筒状容器,下部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塞,上盖是透明的,可以通过它来观察和拍摄粒子运动的径迹。室内由光源通过旁边的窗子照明。少量放射性物质(放射源)放在室内侧壁附近(或放在室外,让放射线从侧壁的窗口射入)。

(2)学生对于这一问题可能回答不明确,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讲清云室实验的基本原理:我们知道,水蒸气遇冷凝结,会形成很小的雾珠,这时它需要有凝结的核心。云和雾就是这样形成的。如果空气中没有任何尘埃或离子,水蒸气就是达到过饱和状态,也不能马上凝结。但是如果这时由于某种原因在空气中产生了离子,那么过饱和的水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立即凝结成雾珠。离子是看不见的,可是雾珠是看得见的,因此可以根据出现的雾珠来推测产生离子的情形。云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少量的酒精,使室内充满酒精的饱和蒸气,然

后使活塞迅速向下运动,室内气体由于迅速膨胀,温度降低,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如果有射线粒子从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这些雾滴沿射线经过的路线排列,于是就显示出了射线的径迹。

强调:在云室看到的只是成串的小液滴,它描述的是射线粒子运动的径迹,而不是射线本身。

课件演示:α、β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要求学生比较两种径迹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学生活动:α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不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β粒子的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时容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细,且常常发生弯曲。γ粒子的电离本领更小,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

老师补充:

我们根据径迹的长短和粗细,可以知道粒子的性质。把云室放在磁场中,从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弯曲方向,可以知道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根据径迹的曲率半径的大小,还可以知道粒子的动量的大小。

2、气泡室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气泡室的基本原理。

提问:比较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

学生讨论并回答:

控制气泡室内液体的温度和压强,使室内温度略低于液体的沸点。当气泡室内压强降低时,液体的沸点变低,因此液体过热,在通过室内射线粒子周围就有气泡形成。气泡室在观察比较稀少的碰撞事件时是有很大优点的。液体中原子挤得很紧,可以发生比气体中多得多的核碰撞,而我们将有比用云室好得多的机会来摄取所寻找的事件。

出示挂图:教材中图19.3-3为粒子经过气泡室时的径迹照片,教师可向学生进行简单说明,人们根据照片上记录的情况,可以分析出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

3、盖革— 米勒计数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盖革—米勒计数器”部分的内容,并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出问题:

(1)盖革— 米勒计数管的构造如何?

(2)盖革— 米勒计数管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G —M 计数器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1)管外面是一根玻璃管,里面是一个接在电源负极的导电圆筒,筒的中间有一条接正极的金属丝。管中装有低压的惰性气体(如氩、氖等,压强约为10kPa ~20kPa )和少量的酒精蒸气或溴蒸气。在金属丝和圆筒两极间加上一定的电压(约1000V ),这个电压稍低于管内气体的电离电压。

(2)盖革管的原理是某种射线粒子进入管内时,它使管内的气体电离,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中被加速,能量越来越大,电子跟管中的气体分子碰撞时,又使气体分子电离,产生电子„„这样,一个射线粒子进入管中后可以产生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阳离子到达阴极,在外电路中就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次数记录下来。

(3)①G -M 计数器放大倍数很大,非常灵敏,用它来检测放射性是很方便的。②G -M 计数器只能用来计数,而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③G -M 计数器不适合于极快速的计数。④G -M 计数器较适合于对β、γ粒子进行计数。

教师补充:还有如闪烁计数器、乳胶照相、火花室和半导体探测器等探测器装置,利用这些装置能更精确地测定粒子的各种性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这方面的资料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探测射线的手段不断改进,近年来,由于探测仪器大都和电子计算机直接连接,实现了对实验全过程电子计算机控制、计算、数据处理,已经使实验方法高度自动化。

(三)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四)布置作业

完成“问题与练习”1-3题。


相关文章

  • X射线探测器的应用
  • X射线 光子计数探测器 PILATUS 系列 企业简介 北京泰坤工业设备有限公司从缔造之日起就秉承传统文化:"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深刻影响和启迪.坚持精诚合作.和谐创新的经营之路,共谋发展企业的辉煌事业. 企业 ...查看


  • X荧光原理
  • X射线荧光分析 原理及其应用 刘召贵 白燕春 编著 西安市西清华仪器研究所 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日 前言 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分析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对固体.粉末.液体甚至气体等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作为一门分析技术,X射线 ...查看


  • [核技术应用]复习
  • <核技术应用>期末复习 1.1核技术内涵:以核物理.辐射物理.放射化学.辐射化学和核辐射物质的相互作用为基础,以加 速器.反应堆.核辐射探测器和核电子学为支撑技术的综合性很强的现代科学技术. 核技术所涉及的技术范围:射线技术.同 ...查看


  • (XRF)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使用
  • 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应用 X-Ray Flucrescence Spectrometer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张海梁 一.XRF原理和结构 1.XRF基本原理 荧光,顾名思义就是在光的照射下发出的光.X射线荧光就是待分析样品在X射线照射下发 ...查看


  • 07补偿密度测井和岩密度测井
  • 补偿密度测井和岩密度测井 一. 补偿密度测井原理和方法 岩石的密度是单位体积岩石的质量,单位是g/cm3,代表符号是ρb,也称为岩石的体积密度.岩石的体积密度ρb是代表岩石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不但与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含量有关,还与岩石孔隙度 ...查看


  • 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测方法和仪器
  • 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测方法和仪器 核辐射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是核辐射检测方法的物理基础.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电离和激发等效应,利用这些效应,可以探测放射性的存在.放射性同位素的性质和强度.用来记录各种射线的数目 ...查看


  • 射线检测技术在石油化工装置中的应用
  •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检测技术需求量逐渐增加,对检测技术的形式要求也愈发多元化,在这种检测需求推动下射线检测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当前射线检测技术发展成为一种包括有射线照相检验.射线实时成像和射线层析检测等多种技 ...查看


  • 第二章核医学仪器.
  • 第二章 核医学仪器 核医学仪器是指在医学中用于探测和记录放射性核素放出射线的种类.能量.活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空间分布等一大类仪器设备的统称,它是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必备要素,也是核医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根据使用目的不同,核医学常用仪器可分为脏 ...查看


  • 射线数字无损检测标
  • 关于建立我国射线数字成像无损检测标准的探讨 曾祥照 (广东盈泉钢制品有限公司,广东 清远 511538) 第一届北京中国特种设备检测与评价(北京) 论坛"论文 (2007.11) 摘要: 射线数字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