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科毕业论文

浅谈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学生姓名童维菊

学 号

指导教师

学 校凤台广播电视大学

目 录

论文摘要………………………………………………………3

关键词…………………………………………………………3

一、目标在前,内容在后----注重活动内容与目标制定的一致性………………………………………………………………4

二、安全在前,活动在后-----注重活动时场地、材料的安全性 …………………………………………………………………4

三、效果在前,形式在后-------注重活动效果的有效性…………………………………………………………………5

四、参与在前,指点在后——注重学前教育活动的师幼互动性……………………………………………………………………6

结束语………………………………………………………………7

注释、参考文献……………………………………………………8

[论文摘要]幼儿教育在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幼儿全面发展,增强幼儿经验,提高他们能力。学前教育活动,是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年人和儿童并非以学习为目的成人和儿童共同参与的活动。对幼儿教育应当分层次设置合理的活动,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从目标与内容的一致,安全的重要性,活动的有效性以及师幼的互动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思考所得,

[关键词] 学前教育 一致性 安全性 有效性

互动性

浅谈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正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主要是引导幼儿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为人的一生奠定基础。因此,学前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兴趣,体验过程,发展初步感知世界能力。 而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游戏活动。那么,怎样正确设计和组织幼儿教育活动呢?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目标在前,内容在后-----注重活动内容与目标制定的一致性 目标是实施教育的指南针。教师在活动内容与活动目标选择制定上首先要求内心明确此次活动的总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和设计教育活动的内容,开展教育活动。其次,在研究制定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幼儿的能力、水平的差异,根据幼儿的特点、表现、兴趣、"最近发展区"等对总目标进行适时调整和必要的分解,从而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努力使每一个小目标的达成,都能够促进本班幼儿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如科学活动《沉浮》的目标设计:

目标一

1)观察、感知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尝试进行简单的记录。

3)萌发对周围事物观察和操作的兴趣。

目标二

1)感知水果在水中沉浮的现象。

2)在老师引导下大胆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3)萌发观察科学现象的兴趣。

幼儿的特点是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动手能力弱,因此,目标一中“记录”的要求显然高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水平,不仅无法达成,而且会影响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观察;而目标二则把“观察”、“表达”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孩子看一看说一说,既符合学前孩子的认知特点,又符合《纲要》的学习要求。

二、安全在前,活动在后-----注重活动时场地、材料的安全性 设计幼儿特色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身心素质,更可以成为幼儿园参与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爱跑、爱跳、爱钻、爱爬。由于幼儿年龄小,身体协调能力较弱,运动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在一日生活中经常看见幼儿有时自己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就跌到了。幼儿在“动”中,势必会出现因上述原因造成的磕、碰、撞等现象,使幼儿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何解决这些不安全的因素,让幼儿玩的开心,又能保证其不受到伤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组织活动前教师应对活动场地、活动环节以及所投放的材料等深思熟虑,必要时还应亲自尝试,以此来确定场地有无安全隐患,环节设计是否科学,材料是否适应活动,是否能直指教育目标等。在

思考与尝试中教师要剔除隐患,排除不适合的材料。另外,与其千防万防,不如把活动的正确方法教给幼儿,这样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如奔跑时不能低头向前猛冲,要观察周围的情况,避免和同伴相互碰撞;躲闪投掷物时,用双手保护头部;如果感到身体不适要及时主动地告知老师,以便安排休息或适当调整活动量;运动后需做些缓慢且放松的整理性活动。玩滑滑梯时,提醒幼儿双手应扶住边缘两侧从上往下滑,滑下后立即离去;玩攀登架时双手应抓紧架子,两脚交替往上爬,并注意观察周围情况,以免相互碰撞;玩“秋千”时双手应抓紧绳索,作为观众则要保持距离,以免碰伤。

记得有一次带幼儿去玩滑滑梯,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就是因为逆行被从上面滑下的孩子撞得摔跤,结果摔破了膝盖。笔者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幼儿明白不按正确方法玩,不按规则游戏的不良后果及其危险性。活生生的例子让幼儿记忆深刻。他们明白不管任何活动都应该遵守规则,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游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三、效果在前,形式在后-------注重活动效果的有效性。

无论怎样设计活动,都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相符的教育活动是不能达到教育效果的。只有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的活动才有利于幼儿的接受和理解,教师与幼儿在此过程中才能平等地对话、交流,教师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策略,帮助其发展。所以,在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时一定要把活动效果考虑在前,至于形式——笔者以为——它只是达到活动效果的工具。

(一)注重导入的有效性

学前期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心理具有不稳定性,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同时也易厌倦。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一开始就应注意运用有效的导入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角色欲望”,建立师幼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幼共同沐浴于和谐愉悦的氛围,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从而产生“我要学”的愿望。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会有创新和成功。好的导入活动对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教育活动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神奇的小细管》这一活动中,导入用一个“不小心水洒了,然后用纸擦,但是没有擦干,然后请幼儿来想办法帮我将水擦干”的情景引入,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此环节中让幼儿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支持他完成这个任务,因为幼儿平时都是用毛巾擦桌子,他们有这个知识经验,知道毛巾能够擦干水。然后在下面的设计中让幼儿知道这种吸水的现象是毛细现象,并想利用一个小细管插入水中来演示出水向上涨的过程,让幼儿直观地观察这种现象,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毛细现象,知道水原来是顺着这个小细管向上升的,帮助幼儿提升一个知识经验。又如“神奇的指纹”这一活动中,我就提前准备了观察指纹比较常见的用具,像放大镜、印泥,透明胶、纸、笔,幼儿见了便忍不住要去摆弄,我就说:“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你们面前放大镜、印油,你们发现了什么?”幼儿专心致志地摆弄起了面前的各种操作材料,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探索的过程。通过所提供的放大镜使他们看的更清楚,从而能画出不同的指纹形状,了解指纹的特征,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整个活动幼儿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体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过程流畅,过度自然、清晰。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

导入活动的形式相当丰富,除了上述这些外,还可利用儿歌、谜语、游戏等方式导入。在选定课题内容后,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仔细地选择适宜的导入方法,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注重环节设计的有效性

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犹如写作,同样需要构思“文章”的结构、详略与重点。在活动过程设计中,组织形式的巧思、主要环节的架构、教学方法的选用、环境材料的支持、细节设计的巧设等均值得我们关注。环节架构首先应根据目标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与难点,并在环节设计中凸现,找准活动中的重点环节详细考虑。例如,在大班活动“和我一起长大的书”的活动中,交流讨论现在爱看的书是活动的重点环节,也是活动中应详细设计的内容,因此设计者在活动环节设计中,便可落实目标、突出重点。其次,在确定重点环节的基础上,关注活动过程每个环节的详略程度,应根据目标学会取舍,将活动中所涉及的一些次要环节辅助于整个活动过程中,思考在实施整体环节架构时“如何实现目标”。当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后,就应当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力图做到自然流畅、节奏紧凑、衔接无痕。例如,小班活动“帮帮书宝宝”的三个环节设计从欣赏新书激发爱书的情感到观察“问题”图书、修补图书的环节自然衔接,小班幼儿的情感也随之自然流露,环节转化自然流畅。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的学习更能自然地在情境中参与、投入,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构建新经验。

在活动前仔细推敲每一个活动中的细节,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有备无患”,而要让一次活动“精益求精”。通过细节的推敲,以完善活动的重难点,这是精髓。

(三)、注重提问的有效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的观察。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问题设计的技巧与技术。所以,提问应引导幼儿思维,帮助幼儿理解与学习教学内容。 抓住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提问。在活动前老师必须要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参与,效果就肯定不一样了。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提问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技术之一,它能激励幼儿专注于探究活动和内部心理活动,真正实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往往很随意,不具针对性,因而无法抓住教学的关键问题进行提问。而 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他们的思维容易被外在的事物包括教师的言语所影响,所以教师的提问注意提问的指向性,引导幼儿的思维与操作,影响幼儿思维和操作的方向。

如在《电动玩具》活动中,我设计了提问:你是怎样安装电池的?电池上有什么小秘密?找一找安装电池有没有小窍门,好办法,作到又快又正确?这样的提问幼儿就能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滚动活动中,我的的提问就很具体:“哪个物体能滚动?请把它找出来。”提问非常具体,并且让幼儿比较明确任务是什么。并多用“你看看会怎样?”“你发现了什么”等提问。这些发散性的提问,问题很开放,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它可以很广泛的收集孩子们的想法,这一提问可以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四、参与在前,指点在后——注重学前教育活动的师幼互动性 意大利的瑞吉欧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师幼互动是这几年在幼儿教育中提出的一种教育观念,特别是已颁布的新《纲要》中更是处处体现出师幼互动的教育理念,如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因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所以,幼儿的学习就要在幼儿和教

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使幼儿得到健康成长。

我们在评价一个教育活动的成功与否时,师幼互动的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教师时时都要保持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关注幼儿,把视线保持在和幼儿统一的水平上。要让幼儿随时看见教师的眼睛,在这种情感的互动中,使幼儿表现的更积极,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一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如在小班的儿童医院游戏中,陈夏的任务是给全班的小朋友注射预防感冒的疫苗,在全班幼儿差不多都被注射过后,他把目光转向了教师,对毛老师说:“毛老师,请你来医院注射疫苗!”虽然毛老师正忙着与一名幼儿讨论画的颜色,但还是微笑的注视着她:“什么疫苗呀?”“就是注射过了冬天天冷也不感冒的疫苗!”“真的吗?我可是最不喜欢感冒的啦!我要注射!”毛老师说着把手伸给夏梓优,问:“疼不疼呀?我很怕疼!”“不疼,一会儿就好!”说着就开始忙活起来。在这个游戏案例中,教师与幼儿真正融入到活动中,共同参与,体验着活动中具有的乐趣,共享游戏中的快乐,做到平等的自然融洽的互动。又如,有一次,一群孩子对向前滚圈追跑的玩法失去了兴趣,围坐在台阶上闲聊。这时,教师故意在他们面前将手腕一勾,抛出竹圈,孩子们惊奇的发现竹圈会自己滚回来,他们一下来了兴趣,在几次尝试过程中,孩子们又发明了正转圈、反转圈、抛圈等多种新玩法,活动情绪又趋高涨,当一个孩子想出与众不同的玩法时,教师就说:真好玩,我来向你学吧!以鼓励幼儿不断创造出新的玩法。总之,激起师幼互动是促进活动成功的重要策略。良好的师幼互动交往能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行为空间。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地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最终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

结束语

学前教育是教育事业非常重要的部分,培养幼儿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品质是每位幼儿园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学前教育活动的好与差,不取决于教师自己的“表演”,如果幼儿基本是在老师的“压力”和一再要求下完成活动,即便有配合的表象,也是被动的,其教学效果也是打了折扣的,好的教学活动, 幼儿是积极的、投入的、感兴趣的。胸怀大爱,立足微尘,做好每一件小事,才有可能成就大事。

注释:

[1]支娜.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学前教育研究》.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2:第63页

[2]徐东,李林烛.幼儿园游戏整合课程的现实性分析[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05:35-38.

[3]姚秀点.自我养成视角下幼儿园游戏活动实施策略[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1:89-92.

参考文献:

1.朱家雄.《“教得对”,才有“教得好”——谈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

2.邵乃济.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策略的实践研究.《上海托幼》

3.支娜.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学前教育研究》

4.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科毕业论文

浅谈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学生姓名童维菊

学 号

指导教师

学 校凤台广播电视大学

目 录

论文摘要………………………………………………………3

关键词…………………………………………………………3

一、目标在前,内容在后----注重活动内容与目标制定的一致性………………………………………………………………4

二、安全在前,活动在后-----注重活动时场地、材料的安全性 …………………………………………………………………4

三、效果在前,形式在后-------注重活动效果的有效性…………………………………………………………………5

四、参与在前,指点在后——注重学前教育活动的师幼互动性……………………………………………………………………6

结束语………………………………………………………………7

注释、参考文献……………………………………………………8

[论文摘要]幼儿教育在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幼儿全面发展,增强幼儿经验,提高他们能力。学前教育活动,是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年人和儿童并非以学习为目的成人和儿童共同参与的活动。对幼儿教育应当分层次设置合理的活动,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从目标与内容的一致,安全的重要性,活动的有效性以及师幼的互动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思考所得,

[关键词] 学前教育 一致性 安全性 有效性

互动性

浅谈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正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主要是引导幼儿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为人的一生奠定基础。因此,学前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兴趣,体验过程,发展初步感知世界能力。 而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游戏活动。那么,怎样正确设计和组织幼儿教育活动呢?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目标在前,内容在后-----注重活动内容与目标制定的一致性 目标是实施教育的指南针。教师在活动内容与活动目标选择制定上首先要求内心明确此次活动的总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和设计教育活动的内容,开展教育活动。其次,在研究制定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幼儿的能力、水平的差异,根据幼儿的特点、表现、兴趣、"最近发展区"等对总目标进行适时调整和必要的分解,从而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努力使每一个小目标的达成,都能够促进本班幼儿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如科学活动《沉浮》的目标设计:

目标一

1)观察、感知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尝试进行简单的记录。

3)萌发对周围事物观察和操作的兴趣。

目标二

1)感知水果在水中沉浮的现象。

2)在老师引导下大胆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3)萌发观察科学现象的兴趣。

幼儿的特点是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动手能力弱,因此,目标一中“记录”的要求显然高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水平,不仅无法达成,而且会影响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观察;而目标二则把“观察”、“表达”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孩子看一看说一说,既符合学前孩子的认知特点,又符合《纲要》的学习要求。

二、安全在前,活动在后-----注重活动时场地、材料的安全性 设计幼儿特色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身心素质,更可以成为幼儿园参与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爱跑、爱跳、爱钻、爱爬。由于幼儿年龄小,身体协调能力较弱,运动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在一日生活中经常看见幼儿有时自己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就跌到了。幼儿在“动”中,势必会出现因上述原因造成的磕、碰、撞等现象,使幼儿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何解决这些不安全的因素,让幼儿玩的开心,又能保证其不受到伤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组织活动前教师应对活动场地、活动环节以及所投放的材料等深思熟虑,必要时还应亲自尝试,以此来确定场地有无安全隐患,环节设计是否科学,材料是否适应活动,是否能直指教育目标等。在

思考与尝试中教师要剔除隐患,排除不适合的材料。另外,与其千防万防,不如把活动的正确方法教给幼儿,这样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如奔跑时不能低头向前猛冲,要观察周围的情况,避免和同伴相互碰撞;躲闪投掷物时,用双手保护头部;如果感到身体不适要及时主动地告知老师,以便安排休息或适当调整活动量;运动后需做些缓慢且放松的整理性活动。玩滑滑梯时,提醒幼儿双手应扶住边缘两侧从上往下滑,滑下后立即离去;玩攀登架时双手应抓紧架子,两脚交替往上爬,并注意观察周围情况,以免相互碰撞;玩“秋千”时双手应抓紧绳索,作为观众则要保持距离,以免碰伤。

记得有一次带幼儿去玩滑滑梯,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就是因为逆行被从上面滑下的孩子撞得摔跤,结果摔破了膝盖。笔者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幼儿明白不按正确方法玩,不按规则游戏的不良后果及其危险性。活生生的例子让幼儿记忆深刻。他们明白不管任何活动都应该遵守规则,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游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三、效果在前,形式在后-------注重活动效果的有效性。

无论怎样设计活动,都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相符的教育活动是不能达到教育效果的。只有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的活动才有利于幼儿的接受和理解,教师与幼儿在此过程中才能平等地对话、交流,教师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策略,帮助其发展。所以,在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时一定要把活动效果考虑在前,至于形式——笔者以为——它只是达到活动效果的工具。

(一)注重导入的有效性

学前期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心理具有不稳定性,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同时也易厌倦。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一开始就应注意运用有效的导入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角色欲望”,建立师幼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幼共同沐浴于和谐愉悦的氛围,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从而产生“我要学”的愿望。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会有创新和成功。好的导入活动对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教育活动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神奇的小细管》这一活动中,导入用一个“不小心水洒了,然后用纸擦,但是没有擦干,然后请幼儿来想办法帮我将水擦干”的情景引入,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此环节中让幼儿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支持他完成这个任务,因为幼儿平时都是用毛巾擦桌子,他们有这个知识经验,知道毛巾能够擦干水。然后在下面的设计中让幼儿知道这种吸水的现象是毛细现象,并想利用一个小细管插入水中来演示出水向上涨的过程,让幼儿直观地观察这种现象,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毛细现象,知道水原来是顺着这个小细管向上升的,帮助幼儿提升一个知识经验。又如“神奇的指纹”这一活动中,我就提前准备了观察指纹比较常见的用具,像放大镜、印泥,透明胶、纸、笔,幼儿见了便忍不住要去摆弄,我就说:“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你们面前放大镜、印油,你们发现了什么?”幼儿专心致志地摆弄起了面前的各种操作材料,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探索的过程。通过所提供的放大镜使他们看的更清楚,从而能画出不同的指纹形状,了解指纹的特征,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整个活动幼儿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体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过程流畅,过度自然、清晰。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

导入活动的形式相当丰富,除了上述这些外,还可利用儿歌、谜语、游戏等方式导入。在选定课题内容后,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仔细地选择适宜的导入方法,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注重环节设计的有效性

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犹如写作,同样需要构思“文章”的结构、详略与重点。在活动过程设计中,组织形式的巧思、主要环节的架构、教学方法的选用、环境材料的支持、细节设计的巧设等均值得我们关注。环节架构首先应根据目标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与难点,并在环节设计中凸现,找准活动中的重点环节详细考虑。例如,在大班活动“和我一起长大的书”的活动中,交流讨论现在爱看的书是活动的重点环节,也是活动中应详细设计的内容,因此设计者在活动环节设计中,便可落实目标、突出重点。其次,在确定重点环节的基础上,关注活动过程每个环节的详略程度,应根据目标学会取舍,将活动中所涉及的一些次要环节辅助于整个活动过程中,思考在实施整体环节架构时“如何实现目标”。当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后,就应当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力图做到自然流畅、节奏紧凑、衔接无痕。例如,小班活动“帮帮书宝宝”的三个环节设计从欣赏新书激发爱书的情感到观察“问题”图书、修补图书的环节自然衔接,小班幼儿的情感也随之自然流露,环节转化自然流畅。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的学习更能自然地在情境中参与、投入,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构建新经验。

在活动前仔细推敲每一个活动中的细节,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有备无患”,而要让一次活动“精益求精”。通过细节的推敲,以完善活动的重难点,这是精髓。

(三)、注重提问的有效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的观察。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问题设计的技巧与技术。所以,提问应引导幼儿思维,帮助幼儿理解与学习教学内容。 抓住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提问。在活动前老师必须要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参与,效果就肯定不一样了。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提问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技术之一,它能激励幼儿专注于探究活动和内部心理活动,真正实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往往很随意,不具针对性,因而无法抓住教学的关键问题进行提问。而 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他们的思维容易被外在的事物包括教师的言语所影响,所以教师的提问注意提问的指向性,引导幼儿的思维与操作,影响幼儿思维和操作的方向。

如在《电动玩具》活动中,我设计了提问:你是怎样安装电池的?电池上有什么小秘密?找一找安装电池有没有小窍门,好办法,作到又快又正确?这样的提问幼儿就能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滚动活动中,我的的提问就很具体:“哪个物体能滚动?请把它找出来。”提问非常具体,并且让幼儿比较明确任务是什么。并多用“你看看会怎样?”“你发现了什么”等提问。这些发散性的提问,问题很开放,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它可以很广泛的收集孩子们的想法,这一提问可以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四、参与在前,指点在后——注重学前教育活动的师幼互动性 意大利的瑞吉欧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师幼互动是这几年在幼儿教育中提出的一种教育观念,特别是已颁布的新《纲要》中更是处处体现出师幼互动的教育理念,如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因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所以,幼儿的学习就要在幼儿和教

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使幼儿得到健康成长。

我们在评价一个教育活动的成功与否时,师幼互动的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教师时时都要保持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关注幼儿,把视线保持在和幼儿统一的水平上。要让幼儿随时看见教师的眼睛,在这种情感的互动中,使幼儿表现的更积极,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一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如在小班的儿童医院游戏中,陈夏的任务是给全班的小朋友注射预防感冒的疫苗,在全班幼儿差不多都被注射过后,他把目光转向了教师,对毛老师说:“毛老师,请你来医院注射疫苗!”虽然毛老师正忙着与一名幼儿讨论画的颜色,但还是微笑的注视着她:“什么疫苗呀?”“就是注射过了冬天天冷也不感冒的疫苗!”“真的吗?我可是最不喜欢感冒的啦!我要注射!”毛老师说着把手伸给夏梓优,问:“疼不疼呀?我很怕疼!”“不疼,一会儿就好!”说着就开始忙活起来。在这个游戏案例中,教师与幼儿真正融入到活动中,共同参与,体验着活动中具有的乐趣,共享游戏中的快乐,做到平等的自然融洽的互动。又如,有一次,一群孩子对向前滚圈追跑的玩法失去了兴趣,围坐在台阶上闲聊。这时,教师故意在他们面前将手腕一勾,抛出竹圈,孩子们惊奇的发现竹圈会自己滚回来,他们一下来了兴趣,在几次尝试过程中,孩子们又发明了正转圈、反转圈、抛圈等多种新玩法,活动情绪又趋高涨,当一个孩子想出与众不同的玩法时,教师就说:真好玩,我来向你学吧!以鼓励幼儿不断创造出新的玩法。总之,激起师幼互动是促进活动成功的重要策略。良好的师幼互动交往能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行为空间。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地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最终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

结束语

学前教育是教育事业非常重要的部分,培养幼儿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品质是每位幼儿园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学前教育活动的好与差,不取决于教师自己的“表演”,如果幼儿基本是在老师的“压力”和一再要求下完成活动,即便有配合的表象,也是被动的,其教学效果也是打了折扣的,好的教学活动, 幼儿是积极的、投入的、感兴趣的。胸怀大爱,立足微尘,做好每一件小事,才有可能成就大事。

注释:

[1]支娜.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学前教育研究》.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2:第63页

[2]徐东,李林烛.幼儿园游戏整合课程的现实性分析[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05:35-38.

[3]姚秀点.自我养成视角下幼儿园游戏活动实施策略[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1:89-92.

参考文献:

1.朱家雄.《“教得对”,才有“教得好”——谈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

2.邵乃济.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策略的实践研究.《上海托幼》

3.支娜.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学前教育研究》

4.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教育理论与实践》


相关文章

  •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目的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是根据& ...查看


  • 幼儿园课程教案大班
  • 篇一:幼儿园课程教案 幼儿园课程教案:十二生肖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查看


  •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评价 1
  •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评价 单选: 1.活动内容与材料设计要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活动内容要与目标内涵相吻合 2.幼儿园活动设计各环节的主要变化体现在 A.活动目标.准备.过程及延伸的变化 3.活动设计原则是设计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查看


  •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评价]
  • 定点法: 集体教育活动:就是以集体为单位组织接受的教育活动,这种活动形式是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团队提高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常见方法,其特点是具体形式灵活多样,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寓教于感,重在集体参与,重在经常组织,重在活动 ...查看


  • 幼儿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 <幼儿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36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幼儿园健康活动设计>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课 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所必须的基本知识,了解幼儿园 ...查看


  • 电大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作业
  • 幼儿课程与活动设计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是:影响幼儿的所有与幼儿园有观的经验,具体表现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 2. 幼儿园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是儿童自主自愿 ...查看


  • 幼儿园课程论基础知识点
  • 一.基础知识点: 1.张宗麟认为,"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他对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是从课程即经验的维度来下的. 2.按照课程的表现形态划分,课程可以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这两种在性质和 ...查看


  •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策略研究
  •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出发点都在于能动地促进幼儿语言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语言教育应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幼儿园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引,以幼儿身心发展为根本,在 ...查看


  •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
  •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考作业 单项选择题 课程即教学科目,这种课程定义( C ). A.认为教育目标的选择和制定成为核心任务 B.把学生的直接经验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 C.有利于课程内容的系统化选择及组织 D.强调教师与学生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