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键入公司名称]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中国的利率改革进程

不明

2016/7/30 Saturday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利率市场化问题已作为一个重要改革内容提上议事日程。

目录:

(一)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

1.

2.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部环境分析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外部环境分析

(二) 影响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因素及相关模型的分析

(三)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以及现阶段取得的成就

(四) 中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五)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及评价

1.

2.

3.

4.

利率市场化对不同经济主体的影响 对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评价 以2015年10月的利率改革做具体的分析阐述 未来我国针对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调整的总体考虑?

(一)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

1.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部环境分析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可以说利率

市场化的过程就是创造利率市场化环境的过程。政府对利率的控制最终将会阻碍

金融部门的发展,放开利率要求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要有充分的政策准备。否则,即使可以很容易地放开利率,但却会损害到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因此,放开利

率必须认真研究分析内部环境。

不利条件:

1) 宏观环境经济基本稳定,但财政连年赤字,宏观稳定存在隐患。发

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有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专家们的意见,只有在一国宏观经济稳定和银行监管充分有效并同时存在时,才可以迅速实现利率市场化。而我

国财政赤字严重,2014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财政

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着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而且前现实中政府以企业

名义在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借贷也是有可观的数字。

2)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自身长期积累下来的体制与结构弊端,

目前国内市场普遍存在需求不足,政府已将利率调到相当低的水平。即使

通货膨胀率为零,实际利率也已低到很难刺激投资、促进消费的程度。

有利条件:

1) 金融体制改革在建立适应市场宏观调控监管体系、构造市

场主体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如:逐步统一了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放开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形成一个全国统一拆借市场利率。

2) 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对利率市场化的承受能力不断

提高,但部分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预算软约束尚未消除。

2.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外部环境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美国于1986

年3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日本于1994年10月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

场化。台湾、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中国加入WTO后,在5年后取消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服

务限制,并可以经营银行零售业务,银行业的所有业务将彻底放开。面对内忧外

患,中国银行业又谈何容易在加入WTO后与外资银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展开新一

轮较量,不在改革中“创新”,就在竞争中“淘汰”,为适应这一开放形势,我

国现行的利率体系走向市场化是势所必然。

(二)影响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因素及相关模型的分析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加深,一些原来因为利率管制而对利率影响不显著的因

素对利率的影响开始加强,投资者及金融管理者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不得不开始考

虑这些因素对利率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运用利率这一经济杠杆,获取更好的经济

效应。

1、 汇率预期对利率的影响

汇率对利率的影响以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为分界线,汇改前汇率对于利率

的影响不大,2005年汇率改革我国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

汇 率制度,汇率不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的幅度空间内变化,对利率的

影响作用增强了 。可以通过M-F模型均衡和利率平价方面进一步分析。

2、 汇率风险对于利率的影响

2005年汇改前,我国的汇率长期稳定,几乎完全屏蔽了汇率风险,进而其对汇

率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了。汇改之后,我国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

率风险相对加大,汇率弹性增强。汇率弹性主要体现在人民币汇率在不同的交

易日波动的差异。短期内,汇率弹性与利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即弹性

增大使得利率波动的幅度也增大了。另一方面,汇率制度的改革使得人民币升

值的预期加强,货币当局为了稳定货币供应量,不得不频繁的进行冲销式干预,

导致了货币市场利率波动幅度较大。

3、 中美利差对利率的影响

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程度的加强

使得我国的利率水平与其他国家的利率水平产生关联。一般来说,一国的经济

波动可以通过“利率机制”传递,及外国利率的变化会引起资金在国家之间的

流动发生变化,就会使得相应变量发生变动,从而对另一国的经济产生影响。

4、通货膨胀对利率的影响

通过费雪效应理论来说明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费雪认为,在货币价

值或物价水平稳定时,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是一致的;而当货币升值(贬值)、

物价下跌(上升)时,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就会存在差异。

费雪效应表明:物价水平上升时利率水平一般有上升的趋向,物价水平下降时

利率水平一般有下降的趋向。

结论:

在利率市场化前提下,利率与汇率预期、汇率风险、中美利差和通货膨胀率之

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但由于目前为止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

度上阻碍了上述因素对利率影响的传导机制。因此我国应该加快推进利率市场

化,完善利率调节机制,实行更加灵活的有弹性的汇率机制,逐步放开资本管

制,建立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双向信息传导关系,提高我国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效

率,使得汇率和利率成为真正调节我国经济的重要杠杆。

首先从发展货币市场入手,形成一个更为可靠的市场利率信号,进而以

这一市场利率为导向,及时调整贷款利率,扩大浮动范围,促使银行间利率

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最后逐渐放开存款利率。

(三)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以及现阶段取得的成就

1993年:中国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

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

1996年: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1997年: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放开

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了贴现利率生成机制,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

的基础上加点生成,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动)的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定。

1998年、1999年: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

2003年11月,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可以开办邮政储蓄协议存款

2000年以后逐渐对外币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商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

率变化,在不超过上限的前提下自主确定。

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并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

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

2004年:2004年1月1日,人民银行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2015年10月 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四)中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市场化利率的形成离不开一个统一完善的金融市场,市场化各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也离不开一个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也需要汇率、资本项目放开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换而言之,我国目前要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还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

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对资金的依赖与其经济效益的不佳;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不完善,目前中国的整个金融体制中,国有部门仍占有绝对比重,在这种条件下,市场主体的经营机制

无法与市场价格很好地对接起来;金融市场尚不够规范、完善,汇率政策等尚不配套等等。

解决措施:

1.

2.

3.

4.

5.

6. 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强化金融监管作用。 构建起真正的商业银行。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 加快发展金融市场。 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五)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及评价

利率对不同经济主体的作用: 1、对金融企业的影响

1) 有利于促进完善的金融市场的形成,为国有银行创造比较规范的经

营环境。

2) 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变革。有利于落实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

自主权,进一步确立银行的自主经营地位,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3) 银行利率风险和利率管理的难度加大。

4) 加大了银行的竞争压力和经营压力,利差缩小。

5) 有利于商业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促进商业银行业

务的发展。

6) 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在吸引重点优质客户的同时对风险

较大的客户以更高的利率水平作为风险补偿,推动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

2、对中小企业的的影响

1) 利率市场化要求中小企业转变传统的融资理念。企业及时了解市场

变化,学会灵活使用各种融资工具,降低自身的风险,满足企业融资的需求。

2) 利率市场化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环境。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拥有自

主定价权,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从而覆盖中小企业较高的风险,银行的风

险和收益相匹配,从而调动了银行对中小企业实行贷款的积极性。

3) 利率市场化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总体上利率市场化会引导

资金更有效合理的流向实体经济,实质上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

4) 利率市场化将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和方式选择。利率市场化促

进了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更多新的金融工具和不断完善的金融市场

使中小企业再融资时可以选择的融资渠道大为增加。当然在进行选择时也要

选择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

3、利率市场化对于居民的影响 1) 中小银行高利率吸引存款,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后,银行之

间的利率将会差异化

个人贷款利率差异化,利率市场化即将银行利率交给市场供求关系来决

定,那么信用度高的个人自来收到银行的青睐,而信用记录较差的个人

贷款的利息自然会升高。

3) 理财产品收益或下降,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将倒逼银行

的存款、理财产品有更多差异性,今后,老百姓理财会有更多选择。

4) 股市中小银行利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股中性偏空。放开

贷款利率下限后,对于议价能力差的小银行,特别是城商行将是利空。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评价: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深化质的标志,是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重

要一环,它不仅是利率定价机制的深刻转变,而且是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和

核心内容。利率市场化作为一项既涉及金融体制改革,又涵盖了经济体制改

革的系统性改革,中国经济特定的体制背景和金融环境决定了中国利率市场

化改革的长期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但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正确

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即:首先从发展货币市场入手,形成一个更为可靠的市

场利率信号,进而以这一市场利率为导向,及时调整贷款利率,扩大浮动范

围,促使银行间利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最后逐渐放开存款利率。

尽管部分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

程还远未结束:

1) 社会资金配置的市场化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以基准利率为核心

的利率体系正逐步形成,部分领域资金定价初步实现市场化。

2) 利率市场化的实际程度落后于名义上的利率市场化。尽管我国

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但是各类金融市场上资

金的互相流动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利率的微观机制还是不完善

的,价格机制、市场机制的不健全性和存款利率的强管制性,

导致了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实际程度要落后于名义上的利率市场

化的程度。

以2015年10月的利率改革即“双降”政策做具体的分析阐述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8月2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7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同时,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活期存款以及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不变。

自2015年9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能力,额外降低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额外下调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鼓励其发挥好扩大消费的作用

我国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背景:

(1)当前,我国经济处在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接续关键期,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时,近年来科技进步、互联网发展及其与金融的不断融合,一些创新型的金融理财产品迅速发展,对存款的分流作用日益明显,存款利率管制的效果趋于弱化,对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此外,国际国内实践都表明,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好在物价下行、降息周期中进行,这样存贷款定价不易因放松管制而显著上升。当前,我国物价涨幅持续处于低位,市场利率呈下行趋势,也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和时间窗口。

(2)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市场条件也已成熟。目前,金融机构的资产方已完全实现市场化定价,负债方的市场化定价程度也已达到90%以上。人民银行仅对活期存款和一年以内(含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保留基准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距离放开利率管制只有一步之遥。从实际情况看,我国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已显著提升,存款定价行为总体较为理性,已形成分层有序、差异化竞争的存款定价格局。主要商业银行对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已有充分预期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靴子”落地有利于进一步稳定预期。此外,大额存单和同业存单发行交易有序推进,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不断健全,存款保险制度顺利推出,也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实行“双降”的原因及考虑动机:

此次“双降”是根据经济物价以及流动性形势变化所作的合理的、必要的政策调节。

(1)从降息来看,主要是9月份整体物价走低,需要通过适当下调名义利率来使实际利率回归合理水平,促进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大家已经看到,9月份CPI同比上涨1.6%,比8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而且对基准利率的调整除了主要观察CPI的变化外,也要适当参考GDP平减指数等其他物价指数的变化。统计数据显示,GDP平减指数比CPI更低,前三季度GDP平减指数为-0.3%。此外9月份PPI更是同比下降5.9%,已连续43个月为负。因此,随着物价整体水平走低而适当下调基准利率是合理的,也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2)从降准来看,主要是应对外汇占款减少所产生的流动性缺口,满足经济增长对流动性的正常需要。前些年我国外汇大量流入,外汇占款增加很多,导致流动性供应过剩,所以当时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加以对冲。目前外汇形势发生变化,前几个月外汇占款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因此,当前需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一些流动性,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需要指出的是,降准只是使法定准备金变为超额准备金,央行资产负债表总规模并没有扩张。

我国实行双降的意义:

存款利率下降幅度大于贷款利率,定期存款利率下降幅度大于活期存款利率,中长期

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较大幅度下调准备金存款利率、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加大了中央银行利率的调控力度,为进一步改进利率管理体制,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创造条件;有利于支持三农及小微企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利率调控的目的,更好的适应经济的发展。

4、未来我国针对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调整的总体考虑?

目前货币政策总体上仍是稳健的。下一步,货币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预调微调,为经济平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继续营造松紧适度的货币条件。要把握好调控力度,既要防止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总需求的惯性下滑,又要防止债务率过度上升导致杠杆率过快提高。央行将继续密切监测经济和物价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各种工具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稳定运行,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我们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更加主动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注意把握好宏观政策的力度和节奏。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优化政策组合,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王自力:《利率管制的绩效、影响及政策选择》(《金融研究》2001、5) 王国松:《中国的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经济研究》2001、6)

周小川,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11-01-05 . 王尧基,我国利率市场化之路应借鉴日本,《董事会》,2011-03

11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键入公司名称]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中国的利率改革进程

不明

2016/7/30 Saturday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利率市场化问题已作为一个重要改革内容提上议事日程。

目录:

(一)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

1.

2.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部环境分析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外部环境分析

(二) 影响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因素及相关模型的分析

(三)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以及现阶段取得的成就

(四) 中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五)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及评价

1.

2.

3.

4.

利率市场化对不同经济主体的影响 对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评价 以2015年10月的利率改革做具体的分析阐述 未来我国针对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调整的总体考虑?

(一)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

1.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部环境分析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可以说利率

市场化的过程就是创造利率市场化环境的过程。政府对利率的控制最终将会阻碍

金融部门的发展,放开利率要求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要有充分的政策准备。否则,即使可以很容易地放开利率,但却会损害到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因此,放开利

率必须认真研究分析内部环境。

不利条件:

1) 宏观环境经济基本稳定,但财政连年赤字,宏观稳定存在隐患。发

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有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专家们的意见,只有在一国宏观经济稳定和银行监管充分有效并同时存在时,才可以迅速实现利率市场化。而我

国财政赤字严重,2014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财政

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着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而且前现实中政府以企业

名义在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借贷也是有可观的数字。

2)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自身长期积累下来的体制与结构弊端,

目前国内市场普遍存在需求不足,政府已将利率调到相当低的水平。即使

通货膨胀率为零,实际利率也已低到很难刺激投资、促进消费的程度。

有利条件:

1) 金融体制改革在建立适应市场宏观调控监管体系、构造市

场主体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如:逐步统一了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放开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形成一个全国统一拆借市场利率。

2) 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对利率市场化的承受能力不断

提高,但部分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预算软约束尚未消除。

2.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外部环境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美国于1986

年3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日本于1994年10月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

场化。台湾、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中国加入WTO后,在5年后取消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服

务限制,并可以经营银行零售业务,银行业的所有业务将彻底放开。面对内忧外

患,中国银行业又谈何容易在加入WTO后与外资银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展开新一

轮较量,不在改革中“创新”,就在竞争中“淘汰”,为适应这一开放形势,我

国现行的利率体系走向市场化是势所必然。

(二)影响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因素及相关模型的分析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加深,一些原来因为利率管制而对利率影响不显著的因

素对利率的影响开始加强,投资者及金融管理者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不得不开始考

虑这些因素对利率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运用利率这一经济杠杆,获取更好的经济

效应。

1、 汇率预期对利率的影响

汇率对利率的影响以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为分界线,汇改前汇率对于利率

的影响不大,2005年汇率改革我国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

汇 率制度,汇率不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的幅度空间内变化,对利率的

影响作用增强了 。可以通过M-F模型均衡和利率平价方面进一步分析。

2、 汇率风险对于利率的影响

2005年汇改前,我国的汇率长期稳定,几乎完全屏蔽了汇率风险,进而其对汇

率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了。汇改之后,我国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

率风险相对加大,汇率弹性增强。汇率弹性主要体现在人民币汇率在不同的交

易日波动的差异。短期内,汇率弹性与利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即弹性

增大使得利率波动的幅度也增大了。另一方面,汇率制度的改革使得人民币升

值的预期加强,货币当局为了稳定货币供应量,不得不频繁的进行冲销式干预,

导致了货币市场利率波动幅度较大。

3、 中美利差对利率的影响

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程度的加强

使得我国的利率水平与其他国家的利率水平产生关联。一般来说,一国的经济

波动可以通过“利率机制”传递,及外国利率的变化会引起资金在国家之间的

流动发生变化,就会使得相应变量发生变动,从而对另一国的经济产生影响。

4、通货膨胀对利率的影响

通过费雪效应理论来说明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费雪认为,在货币价

值或物价水平稳定时,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是一致的;而当货币升值(贬值)、

物价下跌(上升)时,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就会存在差异。

费雪效应表明:物价水平上升时利率水平一般有上升的趋向,物价水平下降时

利率水平一般有下降的趋向。

结论:

在利率市场化前提下,利率与汇率预期、汇率风险、中美利差和通货膨胀率之

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但由于目前为止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

度上阻碍了上述因素对利率影响的传导机制。因此我国应该加快推进利率市场

化,完善利率调节机制,实行更加灵活的有弹性的汇率机制,逐步放开资本管

制,建立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双向信息传导关系,提高我国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效

率,使得汇率和利率成为真正调节我国经济的重要杠杆。

首先从发展货币市场入手,形成一个更为可靠的市场利率信号,进而以

这一市场利率为导向,及时调整贷款利率,扩大浮动范围,促使银行间利率

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最后逐渐放开存款利率。

(三)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以及现阶段取得的成就

1993年:中国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

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

1996年: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1997年: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放开

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了贴现利率生成机制,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

的基础上加点生成,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动)的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定。

1998年、1999年: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

2003年11月,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可以开办邮政储蓄协议存款

2000年以后逐渐对外币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商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

率变化,在不超过上限的前提下自主确定。

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并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

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

2004年:2004年1月1日,人民银行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2015年10月 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四)中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市场化利率的形成离不开一个统一完善的金融市场,市场化各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也离不开一个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也需要汇率、资本项目放开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换而言之,我国目前要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还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

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对资金的依赖与其经济效益的不佳;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不完善,目前中国的整个金融体制中,国有部门仍占有绝对比重,在这种条件下,市场主体的经营机制

无法与市场价格很好地对接起来;金融市场尚不够规范、完善,汇率政策等尚不配套等等。

解决措施:

1.

2.

3.

4.

5.

6. 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强化金融监管作用。 构建起真正的商业银行。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 加快发展金融市场。 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五)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及评价

利率对不同经济主体的作用: 1、对金融企业的影响

1) 有利于促进完善的金融市场的形成,为国有银行创造比较规范的经

营环境。

2) 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变革。有利于落实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

自主权,进一步确立银行的自主经营地位,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3) 银行利率风险和利率管理的难度加大。

4) 加大了银行的竞争压力和经营压力,利差缩小。

5) 有利于商业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促进商业银行业

务的发展。

6) 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在吸引重点优质客户的同时对风险

较大的客户以更高的利率水平作为风险补偿,推动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

2、对中小企业的的影响

1) 利率市场化要求中小企业转变传统的融资理念。企业及时了解市场

变化,学会灵活使用各种融资工具,降低自身的风险,满足企业融资的需求。

2) 利率市场化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环境。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拥有自

主定价权,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从而覆盖中小企业较高的风险,银行的风

险和收益相匹配,从而调动了银行对中小企业实行贷款的积极性。

3) 利率市场化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总体上利率市场化会引导

资金更有效合理的流向实体经济,实质上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

4) 利率市场化将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和方式选择。利率市场化促

进了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更多新的金融工具和不断完善的金融市场

使中小企业再融资时可以选择的融资渠道大为增加。当然在进行选择时也要

选择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

3、利率市场化对于居民的影响 1) 中小银行高利率吸引存款,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后,银行之

间的利率将会差异化

个人贷款利率差异化,利率市场化即将银行利率交给市场供求关系来决

定,那么信用度高的个人自来收到银行的青睐,而信用记录较差的个人

贷款的利息自然会升高。

3) 理财产品收益或下降,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将倒逼银行

的存款、理财产品有更多差异性,今后,老百姓理财会有更多选择。

4) 股市中小银行利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股中性偏空。放开

贷款利率下限后,对于议价能力差的小银行,特别是城商行将是利空。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评价: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深化质的标志,是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重

要一环,它不仅是利率定价机制的深刻转变,而且是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和

核心内容。利率市场化作为一项既涉及金融体制改革,又涵盖了经济体制改

革的系统性改革,中国经济特定的体制背景和金融环境决定了中国利率市场

化改革的长期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但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正确

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即:首先从发展货币市场入手,形成一个更为可靠的市

场利率信号,进而以这一市场利率为导向,及时调整贷款利率,扩大浮动范

围,促使银行间利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最后逐渐放开存款利率。

尽管部分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

程还远未结束:

1) 社会资金配置的市场化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以基准利率为核心

的利率体系正逐步形成,部分领域资金定价初步实现市场化。

2) 利率市场化的实际程度落后于名义上的利率市场化。尽管我国

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但是各类金融市场上资

金的互相流动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利率的微观机制还是不完善

的,价格机制、市场机制的不健全性和存款利率的强管制性,

导致了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实际程度要落后于名义上的利率市场

化的程度。

以2015年10月的利率改革即“双降”政策做具体的分析阐述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8月2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7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同时,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活期存款以及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不变。

自2015年9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能力,额外降低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额外下调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鼓励其发挥好扩大消费的作用

我国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背景:

(1)当前,我国经济处在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接续关键期,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时,近年来科技进步、互联网发展及其与金融的不断融合,一些创新型的金融理财产品迅速发展,对存款的分流作用日益明显,存款利率管制的效果趋于弱化,对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此外,国际国内实践都表明,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好在物价下行、降息周期中进行,这样存贷款定价不易因放松管制而显著上升。当前,我国物价涨幅持续处于低位,市场利率呈下行趋势,也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和时间窗口。

(2)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市场条件也已成熟。目前,金融机构的资产方已完全实现市场化定价,负债方的市场化定价程度也已达到90%以上。人民银行仅对活期存款和一年以内(含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保留基准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距离放开利率管制只有一步之遥。从实际情况看,我国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已显著提升,存款定价行为总体较为理性,已形成分层有序、差异化竞争的存款定价格局。主要商业银行对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已有充分预期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靴子”落地有利于进一步稳定预期。此外,大额存单和同业存单发行交易有序推进,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不断健全,存款保险制度顺利推出,也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实行“双降”的原因及考虑动机:

此次“双降”是根据经济物价以及流动性形势变化所作的合理的、必要的政策调节。

(1)从降息来看,主要是9月份整体物价走低,需要通过适当下调名义利率来使实际利率回归合理水平,促进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大家已经看到,9月份CPI同比上涨1.6%,比8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而且对基准利率的调整除了主要观察CPI的变化外,也要适当参考GDP平减指数等其他物价指数的变化。统计数据显示,GDP平减指数比CPI更低,前三季度GDP平减指数为-0.3%。此外9月份PPI更是同比下降5.9%,已连续43个月为负。因此,随着物价整体水平走低而适当下调基准利率是合理的,也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2)从降准来看,主要是应对外汇占款减少所产生的流动性缺口,满足经济增长对流动性的正常需要。前些年我国外汇大量流入,外汇占款增加很多,导致流动性供应过剩,所以当时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加以对冲。目前外汇形势发生变化,前几个月外汇占款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因此,当前需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一些流动性,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需要指出的是,降准只是使法定准备金变为超额准备金,央行资产负债表总规模并没有扩张。

我国实行双降的意义:

存款利率下降幅度大于贷款利率,定期存款利率下降幅度大于活期存款利率,中长期

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较大幅度下调准备金存款利率、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加大了中央银行利率的调控力度,为进一步改进利率管理体制,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创造条件;有利于支持三农及小微企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利率调控的目的,更好的适应经济的发展。

4、未来我国针对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调整的总体考虑?

目前货币政策总体上仍是稳健的。下一步,货币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预调微调,为经济平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继续营造松紧适度的货币条件。要把握好调控力度,既要防止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总需求的惯性下滑,又要防止债务率过度上升导致杠杆率过快提高。央行将继续密切监测经济和物价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各种工具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稳定运行,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我们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更加主动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注意把握好宏观政策的力度和节奏。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优化政策组合,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王自力:《利率管制的绩效、影响及政策选择》(《金融研究》2001、5) 王国松:《中国的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经济研究》2001、6)

周小川,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11-01-05 . 王尧基,我国利率市场化之路应借鉴日本,《董事会》,2011-03

11


相关文章

  •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及对策研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及对策研究 作者:酆瑞 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32期 [摘要]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文章回顾了我国利率市场 ...查看


  • 论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基准利率Shibor的发展
  • 论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基准利率 尹朔晗 的发展 东北财经大学研 究生院 [ 摘 要] 在利 率 市场化进程 中 ,构建属 于 中国 自己的基 准利 率体 系成 月 日 ,上 海银 行 间 同业拆 借 利 率 为其 中极 为重要 的一 步 . ...查看


  •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影响文献综述_刘璐
  • 2014年第11期下旬刊(总第571期) 时代金融 Times Finance NO. 11,2014 (CumulativetyNO. 571)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影响文献综述 刘 璐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030) [摘要]据世界银行 ...查看


  •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企业如何降低资金成本
  • [摘要]利率市场化,就是利用市场的机制,使得经济参与者对资金定价.资金风险.资金成本的反应更加敏感,市场化的最终目标是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大化.利率市场化在推进过程中,中国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会出现很大变化,企业如何在变化中 ...查看


  • 我国利率市场化路径及影响探析
  • 摘 要: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重点将转向存款领域.文章介绍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路径以及下一步利率市场 ...查看


  • 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研究综述_李菁
  • <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第8期 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研究综述 李 12菁,蔡彤娟 * (1.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9)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围绕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查看


  •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04
  •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04任务 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己进入到最关键的环节,全面的利率市场化指日可待.根据已实现利率市场化国家的经验和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 一般会加大,这就可能增加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由于国内长期以来实 ...查看


  • 中国利率与汇率市场化进程
  • 摘 要 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利率和汇率,是否会因这两次的调整而增加其相关性, 就这一 问题 做出 研究 ,得出利率--汇率传导机制通过迂回的 影响 国内 经济 的形式 对汇率产生作用,而由于汇率制度的不断完善,也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 ...查看


  • 利率市场化 1
  •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摘要: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重要的部分之一,自1996年来十多年的时间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由起初的摸索阶段已经进入了冲刺的阶段.自2013年7月20日起,由国务院批准,中央银行决定全面开放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