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各位领导、专家,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展开一个话题《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这个话题既不是孤立的讨论信息技术,也不是片面的讨论物流。而是将两个专业领域边缘化,重点谈应用。实质上是讨论物流信息化的问题。那么物流信息化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在广州召开了亚运会。北京有一家物流公司,接了一笔生意:为一家生产运动器材的厂商,将一批货运到广州。这一批货只占了半个集装箱,还必须当天发出。这必然造成集装箱卡车的装载率不足,资源的浪费。如果该物流公司能将集装箱不满的信息及时的发布给其他制造商,也正有一家制造商有一批货要从北京运往广州。通过这种货物拼车的方式,本来可能需要两车运的货,现在一车就可以运走。这样做必然有几点好处:

1.对于物流公司来说,增加了利润;适当的降低运费,必然还赢得更多的客户。

2.对于制造商来说,降低了运费,运输成本降低。

3.对于社会来说,减少社会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减少车辆拥堵,减少空气的污染。

我们知道这样一个事实:物流的发展水平已经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的物流各个环节如运输、仓储、配送的成本以及劳动力和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整个物流过程的综合成本却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就是物流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流通不畅,造成库存大,运力浪费。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实现“按需生产、零库存、短在途”的目标,我国物流行业已经达成共识,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流”主导“物品流”,通过信息化来实现“物流”的准确配置,让物的流动具有最佳的目的性和经济性,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降到最低。

这就是物流信息化的意义所在。另外,从实现角度看,物流信息化要完成“两化”:共享化,一体化。 在展开话题前,我们先看一份材料——《李盛霖部长在201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讲话中提到“五个努力”。其中第二条提到要“努力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第三条提到要“努力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下面这段话出自第三个努力:

“交通运输是物流业的重要基础,在物流业链条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近年来,各地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探索交通运输领域促进发展物流业的科学途径,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支持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提高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要继续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拓展服务领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占领物流制高点,把促进物流业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增强交通运输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这些材料充分说明了交通运输部对信息技术及现代物流的重视。

这个话题,我打算从4个方面展开:

一、几个相关认识

二、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三、物流信息化的成功案例分析

四、几点思考

我们展开话题的第一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泛指与信息相关的技术。

可以把信息技术划分成三大类: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可以把传感技术理解为人的感觉器官(比如眼睛、耳朵、鼻子),用来获取信息。把通信技术理解为人的神经系统,用来传输信息。

把计算机技术理解为人的大脑,用来处理信息。

请看信息技术的应用示意图。图中的手机和其他终端就是传感技术的使用,云和闪电表示网络代表通信技术的应用,各类电脑和服务器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这张图片交干院的同志应该眼熟。这是通过卫星拍摄的交干院环境地图。最下边的是交干院的主教学楼,前面的花坛,再前面的是学院大门。右侧的有不剪不散,砂锅米线;左侧的有土掉渣,十字路口车站。这就是传感技术的一个实际应用。

传感技术在物流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电子标签的识别技术”。“电子标签”也称作“射频标签”,主要是利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识别对货物,便于管理。

我们看一下通信技术的应用。首先了解一下“通信”,所谓“通信”,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人之间的沟通方法。现代社会,无论使用电话还是网络,实际解决的还是人与人工沟通问题。只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优化,让人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高效。“通信”是一门系统的学科,当前,经常提到的3G、4G就是这门学科中的热门课题。

通信的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语言、文字阶段。这个阶段可以上溯到几千年前。人类自从创造了语言和文字就开始相互间的沟通,例如两个人见面打招呼。这个阶段通信手段相对原始。除了语言、文字以外,还利用了一些其他辅助手段。我们都知道“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故事。3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就利用“烽火”进行通信,传递战争信号。再比如古人用“快马驿站”传递文书和信函,用“快马”进行通信。这些辅助手段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通信距离。第二个阶段:电通信阶段。这个阶段出现在近代工业革命时期。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人类开始用电磁波传递语言和文字。1895年,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设备,我们又可以用无线电进行通信。

第三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也就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信息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以及图像通信。

通信技术,国际上指利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远程通信的技术。目前正在向下一代基于IP的网络业务发展。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下一代互联网——基于IPV6的时代。

右侧这个图也代表了近几十年通信技术在我们身边的应用发展历程。前几十年,通信的主流是固定电话。实现地方与地方的连接。规模是上百万数量级。通过有线连接。受家庭和企业数量影响。用线数和接入线数来衡量盈利指标。这几年,通信的主流是移动电话。实现人与人的连接。规模是上亿数量级。通过无线连接。受人口数量影响。用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用户数、离网率来衡量盈利指标。未来的几十年,通信的主流是网络。规模是数十亿数量级。通过“泛在网络”连接。所谓“泛在网络”是指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都用网络进行连接,无处不在的网络。这个连接受人口加物品总数量的影响。用总收入、收入增长、盈利来衡量盈利指标。

通信技术在物流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无线定位业务。无线定位业务也叫做位置业务,是移动通信网的一种增值业务,通过一组定位技术获得移动台的位置信息(比如说经度和纬度),提供给移动用户本人或他人以及通信系统,实现各种与位置相关的业务。

中国移动的车务通业务就是使用卫星和基站来定位手持终端或车载终端,手持终端包含手机,再利用中国移动通信网络向客户提供车辆及人员的位置信息,以便于客户的监控与调度工作。

图中所示就是将数据卡和定位仪等硬件安装在车辆上。每月35元的费用提供10万次高频查询。 我们再看一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涉及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应用。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通过GPRS与汽车、设备、资产等链接。完成对汽车的监控、对设备的管理、对资产的统计。

这张图体现的是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客户通过网上订单的方式购买企业的商品,企业根据商品的库存情况决定是立即出货还是抓紧生产。这就需要利用仓库管理软件对库存进行全面管理。另外配套的硬件包括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网络设备、各类标签打印、无线终端、网上数据查询终端等等。

好,谈完了信息技术,再来谈谈“信息化”。信息化是当今社会比较流行的词。当前,我们正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那么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就是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其他产业或行业,从而提高效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承担了一个得力工具的角色。比如我们的传统物流,无规划,也不可计算。利用信息化手段转变成现代物流,即可规划也可计算。

信息化到底要做什么?怎样去做?是不是一个单位买了一批电脑,组建了网络,开发了网站就算信息化了呢?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区:“没有计算机能算信息化吗?”事实上,信息化在古代就有,并且有数千年的历史。大家还记得我刚才提到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古人没有电话、手机,更没有网络,而用人或马都又很难及时的传报远方的军情,所以采用了烽火传军情的办法。这里的烽火就是信息技术,将烽火传军情利用到战争上就大大提高了军事作战的效率。大家更糊涂了:“那么信息化到底需要我们做什么?”两件事:一、修内功。怎样修内功?信息化要我们“理顺业务、规范信息”。理顺业务就是弄清楚我们的日常工作是怎样一个流程,如何处理各种情况。规范信息就是要对各类信息数据规范管理,比如对我们交干院的教职工按行业标准进行编号。二、配装备。就是要买电脑,建网络,开发应用系统。

如果不修内功而直接配装备,这会有什么样结果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没有受过任何训练的普通人,给他配上一身沉重的铠甲,在战场上,这幅铠甲不仅不能保护他,反倒很有可能害了他。

所以说很多人还没弄清自己的业务是什么就开始搞信息化,这必然流于形式、劳民伤财,更有甚者祸国殃民。咱们还是说“烽火戏诸侯”这件事。周幽王就根本没弄清楚烽火台最大的用处就是可以保他的性命。结果“一笑失天下”,戏弄诸侯几次,犬戎族就把他给灭了。

物流信息化也是这样的,要科学的、规范的、标准的去做。

我们再来认识一下“物流”。根据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我们从现代企业的物流需求角度来看物流。物流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流动和储存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进行规划、实施与控制。物流是随商品生产的出现而出现,随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所以物流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经济活动。有个问题,古代的镖局是不是物流公司?很多学者认为古代的镖局就是现代物流公司的前身。现在还有物流公司用“镖局”来命名。比如深圳有一家“中国威马镖局物流有限公司”。

那么什么是“现代物流”呢?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将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准确的、及时的、安全的、保质保量的、门到门的合理化服务模式和先进的服务流程。

说的更简单一点,现代物流就是传统物流加信息化。现代物流概念中已经包含了物流信息化的概念,这里就不重复叙述了。

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现代物流的工作过程。

我们对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方面的常识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我国在物流信息化方面发展的现

状如何呢?

接下来,我们展开话题的第二方面——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分析。

首先看一下北京市物流发展的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货物运输量比重是:公路占92.5%,铁路占7.30%,民航占0.20%。多式联运已占主导地位。

2005年,北京市物流业务总额达74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8%左右。

同年,北京市物流业务总量达到4亿多吨,比上年增长3%。

全市具有物流业务的企业在5000家左右;从事物流业务的人员达到40多万人,占全市总就业人数的6%左右。

2005年,物流业完成增加值400多亿元,占全市GDP的6%左右。

另一方面,包括TNT、DHL、FedEx、UPS等知名的外资物流企业有90多家已进驻北京。 总结一下北京“十五”期间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两条,都是与信息化相关的。

1. 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导致作业效率低下。

这还得从几个小方面分别来看。

① 很少有成规模、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结点。符合要求的只有首都国际机场的航空货运枢纽和丰台的铁路路网编组枢纽。

② 物流服务功能单一。传统的运输、仓储占物流业务的97.5%。而增值功能强的配送和流通加工只占

2.5%。

③ 信息化的物流企业仅占12%左右。

④ 物流过程中损失、浪费、出错情况较多,给企业和客户带来很大损失。这是由于对物流中货物的包装、自动识别、计量水平落后造成的。

2. 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导致物流信息流通不畅,社会资源浪费

① 仓储、设施分散。这些资源分散在制造业、批发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企业之中。根据对北京市4544家有物流活动的企业调查,自有仓储占全市总仓储面积的80.7%。

② 整体信息化程度低,没有一个十分完善的物流信息发布平台。造成物流资源严重浪费,空车率高,加重城市道路拥堵。

北京已经有自己的物流信息发布平台了(www.56beijing.org),在今年4月9日开通的,北京市副市长程红还参加了开通仪式。只是说这个物流信息发布平台还不是十分完善。

从全国来看,北京市物流发展及信息化水平处于领先的地位,但距现代物流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我们再看一下我国物流信息化整体发展态势。

我国物流行业的信息化起步较晚,距离物流信息化的目标差距很大。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物流信息化缺乏整体规划

我们仍然用数据来说明问题。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有94.3%的物流企业使用了内部管理软件。81.4%的物流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但这些软件相对简单,大部分只是物流环节中的一小部分。例如:车辆管理软件、库存管理软件、票据管理软件等等。仅有14.3%的企业对自己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规划。

2. 物流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较低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少,应用范围有限。在国外广泛应用的“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GPS/GIS”、“EDI”技术,在我国物流企业中应用的不多。立体仓库、自动导向车应用也不多。所以我国物流信息化整体水平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处于较低层次,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很低。另一方面,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生产环节的渗入层次比较低。很多企业的网站就是做形象宣传,不能作为电子商务平台。

比如福汉兴国际和北京通州物流基地这两个网站。全部是企业展示,没有电子商务平台。

3. 物流信息化管理人才缺乏

现代物流企业应该是人才密集型的企业,但我国物流企业普遍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4. 网络技术应用停留在初级水平上

很多企业买了大批的电脑,也能上网。但在使用上只是打打字,做做表,打印点材料,聊聊天,看看新闻。并没有真正应用到物流业务各个环节中。

5. 系统集成软件应用比较少

国际上应用十分广泛的物流系统集成软件,如ERP、SCM、VMI等等,在我国企业中实施的不足十分之一。流通企业中实施ERP的仅为3%。

我国物流信息化下一步发展需要将三个平台的数据进行交换。企业层面服务平台建设的是商务系统,需要将数据交换到地方层面信息平台上,地方平台又需要将数据交换到全国平台。地方与全国建设的都是政务系统。这里所指的地方是指某一省市或者地区,全国则是指跨省市的大范围区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地方和全国的概念。这样就实现了大面积、全国范围的数据共享。

既然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成功的案例,希望能给我们以启示。

接下来,展开话题的第三方面——物流信息化的成功案例分析。

首先看一下国内的成功案例: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的信息化历程。

中外运,大家可能不陌生。它是中国进出口企业50强。中外运的基本情况是:1950年开始建设,是一家跨国经营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拥有远洋运输船舶200万载重吨,仓库160座,存储面积560万平方米,装卸设备1000台,铁路专用线77条,自营码头15座,公路营运汽车3000多辆。中国最大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第二大船务代理公司,第三大船公司。

中外运信息化大致情况请看图:通过EDI(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因特网(internet)和(TBN)电信基础网络,实现全集团的计算机联网,可实现集团内人、财、物和办公的信息共享。部分实现了全球范围的网上货物跟踪、订舱、信息查询。部分车辆装备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全线通系统(OmniTracs)。部分仓库使用条形码技术。与国际著名软件公司CA合作在集团内推广先进的仓储物流信息系统。

这张图是中外运的信息系统为方方面面提供服务的示意图。

当前的任务就是整合应用系统,逐渐规范统一信息系统。

中外运的信息化历程是怎样的呢?

在1993年,中外运开展EDI,包括空运EDI、海运EDI,实现舱单的EDI交换、船图的EDI交换。中外运做EDI是为了适应外部贸易环境的需要,海关、港口、国外客户都要求中外运用EDI交换数据。另外,中外运实施的EDI是由海关、港口和客户主导的。比如说某个海关要求EDI,中外运就将自己的EDI与它相连。对方没有这方面的要求,中外运就不与它相连。最终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EDI的标准和数据格式不统一。造成工作量的大幅增加。

1999年下半年,中外运从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

2000年7月购买了CA公司的物流仓储软件MK—Logistics,实现了物流仓储的内部管理。同时开发了面向客户的物流信息系统SLMIS。

另外,在运输方面,中外运针对船运、空运、车运等业务向客户提供了货物查询、货物跟踪、GPS定位等服务。

在信息化工程的推动下,从2000年起,中外运实施的物流大客户战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飞利浦、宝洁、摩托罗拉、联想、长虹等一批大企业纷纷与中外运签订了物流服务合同。

中外运有庞大的组织体系,47家子公司,263家合资合营企业,8个海外代表处,48海外独资、合资企业。管理链达到五级。那么在这么庞大的组织体系下,中外运如何推动它的信息化工程的?总公司对信息系统的总的指导思想是统一投资、规范化管理,用什么品牌的硬件,用什么样的软件,都进行明确的规定。

DHL、TNT等合资企业信息系统向国外合资方看齐,将先进的信息系统作为有用参考。

对中外运的信息化效益进行评估:表现为四个提高、两个下降。

首先看一下四个提高:

① 运营效率提高:空车率降低,收货、取货、送货、发货的效率提高了2-3倍。

② 服务质量提高:大、中客户增加、用户范围和区域扩大。

③ 管理质量提高:更新员工的观念,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④ 员工素质提高:经过培训,员工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提高了。

再看一下两个下降:

① 日常费用下降:节省人力、财力、物力。

② 业务出错率下降:有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规范的管理,错误率自然下降,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我们来计算一下中外运预期每年的投资回报:

主要从增加收益和减少费用两个方面来计算。

按中外运一年营业额20个亿来计算。通过信息化工程正确的安排配送计划,可以增加3%到10%的营业额,即6000万~2个亿的营业额,按10%的利润计算有600万到2000万的纯利润。

管理费用一般占营业额的1%,大约2000万,通过信息化工程提高管理水平,可以减少10%到30%的管理费用,节约200万~600万。

管理损失一般占营业额的0.1%,约200万,通过信息化工程可减少70%的损失,至少140万。 通过信息化工程可以提高客户信心和忠诚度,这可以增加1%~5%的营业额,即2000万~1亿。按10%的利润算有200万~1000万的纯利。

将以上几项相加后,投资回报总计:1140万到3740万。

总体看来,中外运的信息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们再看另外一个成功案例——浙江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

先来看看它的特点,

1.这个物流公共信息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平台为基础、公共信息平台为核心,企业平台与公共平台联网,立足浙江、辐射全国、服务全社会,是一个政府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基础建设。

2.三大使命:“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推进信息标准化、提升行业公共管理”。

浙江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它的框架是“1+3N”模式:

1.一是:一个管理中心为核心的物流电子枢纽。链接几个数据交换中心。

2.第一个N是指:N个物流通用软件。比如通用网站,小件快运管理软件,普通运输管理软件,集装箱管理软件等等。

3.第二个N是指:N个公共应用中心。提供综合应用,货物跟踪,数据交换,车货交易,信用中心等服务。

4.第三个N是指:N个物流及相关系统联网。例如与电子口岸,运管信息系统,港口信息系统,工商企业erp,非通用物流软件的联网。

我们看一下浙江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的立体结构图:

最底层的是IT基础设施,支持数据中心,与数据中心相连的是资源目录和交换平台,它们三个结合为应用支撑平台提供数据。

中间层的是公众信息服务系统、企业标准化信息系统、物流增值服务系统、中心应用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从应用支撑平台取得平台数据,又将数据展现在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的门户网站上。 整个系统平台是通过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服务的。

整个结构从下到上需要管理标准体系和系统安全体系做支撑。

目前,浙江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的建设状态:

已经投入人员200多人,投入资金4000多万。一期产品“L1000”于2009年7月正式发布。成功应用于小件快运,普运业务处理,危险品电子路单上报、园区港区一卡通等方面。2000家企业开始使用系统进行业务处理,公共平台日数据交换量超过10万条。截止2009年9月12日,浙、沪、苏、黑、皖、闽、蒙、川、鲁、青、宁、赣、鄂、湘、冀、吉共16个省(市区)加入这个平台,成为省际公共信息平台共建成员,并签署了《省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共建协议》。

其中“L1000”,已经建成了1个管理中心,部署了4个数据交换服务器,推出3个物流管理通用软件,提供车货交易、公共信息两类物流信息服务,连接了电子口岸、传化等6个相关系统。

这个左侧图就是管理中心,与它相连的是交换中心,交换中心有多个,它们之间横向相连,与若干个企业纵向相连。每个企业都拥有物流通用软件和相关信息系统,分别管理普通运输、集装箱、小件快运等。通过发送/接收单据与交换中心交换数据。这样企业之间极大的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优化。

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可以统计一个企业货物流向,按年、按月、按日都可以。

还可以对数据交换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这是中国物流企业CIO峰会上,客户代表团150多人参观浙江物流电子枢纽的照片。

目前,在建的项目有4—16号交换服务器,手机物流应用,仓储、货代、运输等7个主流软件接口改造,园区、港区一卡通工程的进一步推广。做前期筹备工作的有货运跟踪等10个项目。 我们再看一个国外的物流信息化成功案例——美国沃尔玛公司的物流信息化。

这是一段对沃尔玛公司的介绍。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由山姆?沃尔顿与1962年创立。在短短几十年间,由一家小型折扣店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之一。2002年《财富》评选的“500强”中,沃尔玛更以2189.1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位居首位。

沃尔玛如何壮大,坐上零售业的头把交椅呢?沃尔玛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再看一组数字:沃尔玛有80000多种商品,为全球4000多家连锁店配送,每年运输量超过78亿箱,总行程6亿5千万公里。没有强大的信息系统,根本无法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商品物流工作。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沃尔玛就建立起自己的商用卫星系统。如今沃尔玛已经形成了信息系统的“四个一”,即:“天上一颗星”——通过卫星传输市场信息;“地上一张网”——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供销;“送货一条龙”——与供应商联网,供应商主动的对沃尔玛货架补货;“管理一棵树”——仍然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把顾客、分店、供货商联系在一起。

我们对沃尔玛物流信息系统的成功进行一下分析:

1.公司对信息系统大力支持。

比如建立卫星系统这件事,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个企业可以建一个卫星系统,不可想象。最初这个山姆大叔也不同意,他认为自己的企业已经有非常先进的信息化系统了,没必要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做这个事。但是一批远见卓识的高管给他施加压力,最后还是投资7亿美金建立卫星系统。事实证明,卫星系统是沃尔玛物流信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2.保持风险意识。

建立任何新系统都要进行风险评估。比如1981年沃尔玛开始使用条形码和阅读器。首先选择几家分店实验。在实验成功的基础上,两年后,范围扩大到25家。84年,扩大到70家。85年,在所有的分店安装条形码阅读系统。

3.建立与信息系统相适应的控制活动。

我们举个实际应用的例子。沃尔玛每种商品都有条形码,在付款台通过扫描,将销售信息输送到电脑,电脑将销售信息及时分类统计。当发现某种商品低于某数量下限时,电脑发出警报,提醒需要进货。总部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安排进货,并选择最近发货中心,并安排时间和路线。保证从分店发出订货单到货物上架销售不超过36个小时。

4.监督。

刚才提到了,沃尔玛有一个自己的卫星系统,它可以每时每刻的监控沃尔玛的一切经营活动。比如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对车辆定位,沃尔玛可以知道运货的卡车在哪里,货物在哪里。

5.信息与沟通。

沃尔玛公司的销售信息不仅自己使用,也分享给供应商。比如沃尔玛公司与皇后公司合作,计算机联网。让供应商随时了解它的商品销售情况,便于调整生产,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针对沃尔玛物流信息化的启示可以总结出四条:

1.完备物流业发展的必须条件。这是保证沃尔玛拥有物流发展过程中急需和必要的信息系统。

2.完善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这是针对沃尔玛物流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发展环节建设信息系统,让物流链中的所有环节都高效工作得到保障。

3.整合物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这是保障与沃尔玛物流链相对应的信息链在各个环节能够畅通。

4.超越顾客和期望。沃尔玛物流信息化的成功应用,可以大大降低供应链的成本。将更多的利益让

给顾客,这不仅满足顾客的期望,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增加企业效益。 前面的话题中,我们了解了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看到了几个物流信息化的成功案例。我们讨论的是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其实主要强调的是现代物流的信息化问题。这是个任重道远的大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我们要深思熟虑几方面的事情。接下来,展开话题的最后一方面——几点思考。

1.从政府导向上,要积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加快网络化、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2.从发展体系上,我国物流信息化应采用基于网络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模式。

3.从战略目标方面,我国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应符合国际市场和先进技术的要求。

4.从推进手段方面,政府应加快建设高效率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以上四点思考中,第二条是鼓励物流行业,在网络技术方兴未艾的时候,抓住契机,与世界同步发展。

其他三条可以总结为两件事:一、在政府带动下,完成物流行业的物流信息标准化。二、在政府带动下,建设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其中第一件事是第二件事情的基础。

我再补充几句,标准化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也体现出一个行业的内功修炼程度,它能对管理提供极大的帮助。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又完成了几个统一: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样非常有利于他的统治。同时对于中华各民族的交流、融合以及文化传承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不希望各个物流企业都成为信息孤岛,那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这个标准化如果通过企业垄断来最终实现,那路途太漫长了。我们必须通过政府进行顶层设计,加快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

我们最终希望看到的现代化物流是摆脱了传统物流的资源分散状况,实现物流组织、服务紧密结合,具有运输手段、作业方式、运行系统、城市需求、服务手段一体化的物流园区功能特征。

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各位领导、专家,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展开一个话题《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这个话题既不是孤立的讨论信息技术,也不是片面的讨论物流。而是将两个专业领域边缘化,重点谈应用。实质上是讨论物流信息化的问题。那么物流信息化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在广州召开了亚运会。北京有一家物流公司,接了一笔生意:为一家生产运动器材的厂商,将一批货运到广州。这一批货只占了半个集装箱,还必须当天发出。这必然造成集装箱卡车的装载率不足,资源的浪费。如果该物流公司能将集装箱不满的信息及时的发布给其他制造商,也正有一家制造商有一批货要从北京运往广州。通过这种货物拼车的方式,本来可能需要两车运的货,现在一车就可以运走。这样做必然有几点好处:

1.对于物流公司来说,增加了利润;适当的降低运费,必然还赢得更多的客户。

2.对于制造商来说,降低了运费,运输成本降低。

3.对于社会来说,减少社会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减少车辆拥堵,减少空气的污染。

我们知道这样一个事实:物流的发展水平已经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的物流各个环节如运输、仓储、配送的成本以及劳动力和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整个物流过程的综合成本却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就是物流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流通不畅,造成库存大,运力浪费。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实现“按需生产、零库存、短在途”的目标,我国物流行业已经达成共识,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流”主导“物品流”,通过信息化来实现“物流”的准确配置,让物的流动具有最佳的目的性和经济性,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降到最低。

这就是物流信息化的意义所在。另外,从实现角度看,物流信息化要完成“两化”:共享化,一体化。 在展开话题前,我们先看一份材料——《李盛霖部长在201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讲话中提到“五个努力”。其中第二条提到要“努力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第三条提到要“努力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下面这段话出自第三个努力:

“交通运输是物流业的重要基础,在物流业链条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近年来,各地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探索交通运输领域促进发展物流业的科学途径,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支持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提高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要继续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拓展服务领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占领物流制高点,把促进物流业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增强交通运输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这些材料充分说明了交通运输部对信息技术及现代物流的重视。

这个话题,我打算从4个方面展开:

一、几个相关认识

二、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三、物流信息化的成功案例分析

四、几点思考

我们展开话题的第一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泛指与信息相关的技术。

可以把信息技术划分成三大类: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可以把传感技术理解为人的感觉器官(比如眼睛、耳朵、鼻子),用来获取信息。把通信技术理解为人的神经系统,用来传输信息。

把计算机技术理解为人的大脑,用来处理信息。

请看信息技术的应用示意图。图中的手机和其他终端就是传感技术的使用,云和闪电表示网络代表通信技术的应用,各类电脑和服务器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这张图片交干院的同志应该眼熟。这是通过卫星拍摄的交干院环境地图。最下边的是交干院的主教学楼,前面的花坛,再前面的是学院大门。右侧的有不剪不散,砂锅米线;左侧的有土掉渣,十字路口车站。这就是传感技术的一个实际应用。

传感技术在物流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电子标签的识别技术”。“电子标签”也称作“射频标签”,主要是利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识别对货物,便于管理。

我们看一下通信技术的应用。首先了解一下“通信”,所谓“通信”,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人之间的沟通方法。现代社会,无论使用电话还是网络,实际解决的还是人与人工沟通问题。只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优化,让人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高效。“通信”是一门系统的学科,当前,经常提到的3G、4G就是这门学科中的热门课题。

通信的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语言、文字阶段。这个阶段可以上溯到几千年前。人类自从创造了语言和文字就开始相互间的沟通,例如两个人见面打招呼。这个阶段通信手段相对原始。除了语言、文字以外,还利用了一些其他辅助手段。我们都知道“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故事。3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就利用“烽火”进行通信,传递战争信号。再比如古人用“快马驿站”传递文书和信函,用“快马”进行通信。这些辅助手段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通信距离。第二个阶段:电通信阶段。这个阶段出现在近代工业革命时期。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人类开始用电磁波传递语言和文字。1895年,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设备,我们又可以用无线电进行通信。

第三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也就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信息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以及图像通信。

通信技术,国际上指利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远程通信的技术。目前正在向下一代基于IP的网络业务发展。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下一代互联网——基于IPV6的时代。

右侧这个图也代表了近几十年通信技术在我们身边的应用发展历程。前几十年,通信的主流是固定电话。实现地方与地方的连接。规模是上百万数量级。通过有线连接。受家庭和企业数量影响。用线数和接入线数来衡量盈利指标。这几年,通信的主流是移动电话。实现人与人的连接。规模是上亿数量级。通过无线连接。受人口数量影响。用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用户数、离网率来衡量盈利指标。未来的几十年,通信的主流是网络。规模是数十亿数量级。通过“泛在网络”连接。所谓“泛在网络”是指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都用网络进行连接,无处不在的网络。这个连接受人口加物品总数量的影响。用总收入、收入增长、盈利来衡量盈利指标。

通信技术在物流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无线定位业务。无线定位业务也叫做位置业务,是移动通信网的一种增值业务,通过一组定位技术获得移动台的位置信息(比如说经度和纬度),提供给移动用户本人或他人以及通信系统,实现各种与位置相关的业务。

中国移动的车务通业务就是使用卫星和基站来定位手持终端或车载终端,手持终端包含手机,再利用中国移动通信网络向客户提供车辆及人员的位置信息,以便于客户的监控与调度工作。

图中所示就是将数据卡和定位仪等硬件安装在车辆上。每月35元的费用提供10万次高频查询。 我们再看一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涉及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应用。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通过GPRS与汽车、设备、资产等链接。完成对汽车的监控、对设备的管理、对资产的统计。

这张图体现的是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客户通过网上订单的方式购买企业的商品,企业根据商品的库存情况决定是立即出货还是抓紧生产。这就需要利用仓库管理软件对库存进行全面管理。另外配套的硬件包括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网络设备、各类标签打印、无线终端、网上数据查询终端等等。

好,谈完了信息技术,再来谈谈“信息化”。信息化是当今社会比较流行的词。当前,我们正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那么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就是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其他产业或行业,从而提高效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承担了一个得力工具的角色。比如我们的传统物流,无规划,也不可计算。利用信息化手段转变成现代物流,即可规划也可计算。

信息化到底要做什么?怎样去做?是不是一个单位买了一批电脑,组建了网络,开发了网站就算信息化了呢?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区:“没有计算机能算信息化吗?”事实上,信息化在古代就有,并且有数千年的历史。大家还记得我刚才提到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古人没有电话、手机,更没有网络,而用人或马都又很难及时的传报远方的军情,所以采用了烽火传军情的办法。这里的烽火就是信息技术,将烽火传军情利用到战争上就大大提高了军事作战的效率。大家更糊涂了:“那么信息化到底需要我们做什么?”两件事:一、修内功。怎样修内功?信息化要我们“理顺业务、规范信息”。理顺业务就是弄清楚我们的日常工作是怎样一个流程,如何处理各种情况。规范信息就是要对各类信息数据规范管理,比如对我们交干院的教职工按行业标准进行编号。二、配装备。就是要买电脑,建网络,开发应用系统。

如果不修内功而直接配装备,这会有什么样结果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没有受过任何训练的普通人,给他配上一身沉重的铠甲,在战场上,这幅铠甲不仅不能保护他,反倒很有可能害了他。

所以说很多人还没弄清自己的业务是什么就开始搞信息化,这必然流于形式、劳民伤财,更有甚者祸国殃民。咱们还是说“烽火戏诸侯”这件事。周幽王就根本没弄清楚烽火台最大的用处就是可以保他的性命。结果“一笑失天下”,戏弄诸侯几次,犬戎族就把他给灭了。

物流信息化也是这样的,要科学的、规范的、标准的去做。

我们再来认识一下“物流”。根据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我们从现代企业的物流需求角度来看物流。物流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流动和储存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进行规划、实施与控制。物流是随商品生产的出现而出现,随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所以物流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经济活动。有个问题,古代的镖局是不是物流公司?很多学者认为古代的镖局就是现代物流公司的前身。现在还有物流公司用“镖局”来命名。比如深圳有一家“中国威马镖局物流有限公司”。

那么什么是“现代物流”呢?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将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准确的、及时的、安全的、保质保量的、门到门的合理化服务模式和先进的服务流程。

说的更简单一点,现代物流就是传统物流加信息化。现代物流概念中已经包含了物流信息化的概念,这里就不重复叙述了。

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现代物流的工作过程。

我们对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方面的常识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我国在物流信息化方面发展的现

状如何呢?

接下来,我们展开话题的第二方面——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分析。

首先看一下北京市物流发展的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货物运输量比重是:公路占92.5%,铁路占7.30%,民航占0.20%。多式联运已占主导地位。

2005年,北京市物流业务总额达74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8%左右。

同年,北京市物流业务总量达到4亿多吨,比上年增长3%。

全市具有物流业务的企业在5000家左右;从事物流业务的人员达到40多万人,占全市总就业人数的6%左右。

2005年,物流业完成增加值400多亿元,占全市GDP的6%左右。

另一方面,包括TNT、DHL、FedEx、UPS等知名的外资物流企业有90多家已进驻北京。 总结一下北京“十五”期间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两条,都是与信息化相关的。

1. 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导致作业效率低下。

这还得从几个小方面分别来看。

① 很少有成规模、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结点。符合要求的只有首都国际机场的航空货运枢纽和丰台的铁路路网编组枢纽。

② 物流服务功能单一。传统的运输、仓储占物流业务的97.5%。而增值功能强的配送和流通加工只占

2.5%。

③ 信息化的物流企业仅占12%左右。

④ 物流过程中损失、浪费、出错情况较多,给企业和客户带来很大损失。这是由于对物流中货物的包装、自动识别、计量水平落后造成的。

2. 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导致物流信息流通不畅,社会资源浪费

① 仓储、设施分散。这些资源分散在制造业、批发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企业之中。根据对北京市4544家有物流活动的企业调查,自有仓储占全市总仓储面积的80.7%。

② 整体信息化程度低,没有一个十分完善的物流信息发布平台。造成物流资源严重浪费,空车率高,加重城市道路拥堵。

北京已经有自己的物流信息发布平台了(www.56beijing.org),在今年4月9日开通的,北京市副市长程红还参加了开通仪式。只是说这个物流信息发布平台还不是十分完善。

从全国来看,北京市物流发展及信息化水平处于领先的地位,但距现代物流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我们再看一下我国物流信息化整体发展态势。

我国物流行业的信息化起步较晚,距离物流信息化的目标差距很大。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物流信息化缺乏整体规划

我们仍然用数据来说明问题。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有94.3%的物流企业使用了内部管理软件。81.4%的物流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但这些软件相对简单,大部分只是物流环节中的一小部分。例如:车辆管理软件、库存管理软件、票据管理软件等等。仅有14.3%的企业对自己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规划。

2. 物流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较低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少,应用范围有限。在国外广泛应用的“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GPS/GIS”、“EDI”技术,在我国物流企业中应用的不多。立体仓库、自动导向车应用也不多。所以我国物流信息化整体水平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处于较低层次,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很低。另一方面,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生产环节的渗入层次比较低。很多企业的网站就是做形象宣传,不能作为电子商务平台。

比如福汉兴国际和北京通州物流基地这两个网站。全部是企业展示,没有电子商务平台。

3. 物流信息化管理人才缺乏

现代物流企业应该是人才密集型的企业,但我国物流企业普遍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4. 网络技术应用停留在初级水平上

很多企业买了大批的电脑,也能上网。但在使用上只是打打字,做做表,打印点材料,聊聊天,看看新闻。并没有真正应用到物流业务各个环节中。

5. 系统集成软件应用比较少

国际上应用十分广泛的物流系统集成软件,如ERP、SCM、VMI等等,在我国企业中实施的不足十分之一。流通企业中实施ERP的仅为3%。

我国物流信息化下一步发展需要将三个平台的数据进行交换。企业层面服务平台建设的是商务系统,需要将数据交换到地方层面信息平台上,地方平台又需要将数据交换到全国平台。地方与全国建设的都是政务系统。这里所指的地方是指某一省市或者地区,全国则是指跨省市的大范围区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地方和全国的概念。这样就实现了大面积、全国范围的数据共享。

既然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成功的案例,希望能给我们以启示。

接下来,展开话题的第三方面——物流信息化的成功案例分析。

首先看一下国内的成功案例: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的信息化历程。

中外运,大家可能不陌生。它是中国进出口企业50强。中外运的基本情况是:1950年开始建设,是一家跨国经营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拥有远洋运输船舶200万载重吨,仓库160座,存储面积560万平方米,装卸设备1000台,铁路专用线77条,自营码头15座,公路营运汽车3000多辆。中国最大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第二大船务代理公司,第三大船公司。

中外运信息化大致情况请看图:通过EDI(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因特网(internet)和(TBN)电信基础网络,实现全集团的计算机联网,可实现集团内人、财、物和办公的信息共享。部分实现了全球范围的网上货物跟踪、订舱、信息查询。部分车辆装备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全线通系统(OmniTracs)。部分仓库使用条形码技术。与国际著名软件公司CA合作在集团内推广先进的仓储物流信息系统。

这张图是中外运的信息系统为方方面面提供服务的示意图。

当前的任务就是整合应用系统,逐渐规范统一信息系统。

中外运的信息化历程是怎样的呢?

在1993年,中外运开展EDI,包括空运EDI、海运EDI,实现舱单的EDI交换、船图的EDI交换。中外运做EDI是为了适应外部贸易环境的需要,海关、港口、国外客户都要求中外运用EDI交换数据。另外,中外运实施的EDI是由海关、港口和客户主导的。比如说某个海关要求EDI,中外运就将自己的EDI与它相连。对方没有这方面的要求,中外运就不与它相连。最终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EDI的标准和数据格式不统一。造成工作量的大幅增加。

1999年下半年,中外运从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

2000年7月购买了CA公司的物流仓储软件MK—Logistics,实现了物流仓储的内部管理。同时开发了面向客户的物流信息系统SLMIS。

另外,在运输方面,中外运针对船运、空运、车运等业务向客户提供了货物查询、货物跟踪、GPS定位等服务。

在信息化工程的推动下,从2000年起,中外运实施的物流大客户战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飞利浦、宝洁、摩托罗拉、联想、长虹等一批大企业纷纷与中外运签订了物流服务合同。

中外运有庞大的组织体系,47家子公司,263家合资合营企业,8个海外代表处,48海外独资、合资企业。管理链达到五级。那么在这么庞大的组织体系下,中外运如何推动它的信息化工程的?总公司对信息系统的总的指导思想是统一投资、规范化管理,用什么品牌的硬件,用什么样的软件,都进行明确的规定。

DHL、TNT等合资企业信息系统向国外合资方看齐,将先进的信息系统作为有用参考。

对中外运的信息化效益进行评估:表现为四个提高、两个下降。

首先看一下四个提高:

① 运营效率提高:空车率降低,收货、取货、送货、发货的效率提高了2-3倍。

② 服务质量提高:大、中客户增加、用户范围和区域扩大。

③ 管理质量提高:更新员工的观念,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④ 员工素质提高:经过培训,员工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提高了。

再看一下两个下降:

① 日常费用下降:节省人力、财力、物力。

② 业务出错率下降:有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规范的管理,错误率自然下降,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我们来计算一下中外运预期每年的投资回报:

主要从增加收益和减少费用两个方面来计算。

按中外运一年营业额20个亿来计算。通过信息化工程正确的安排配送计划,可以增加3%到10%的营业额,即6000万~2个亿的营业额,按10%的利润计算有600万到2000万的纯利润。

管理费用一般占营业额的1%,大约2000万,通过信息化工程提高管理水平,可以减少10%到30%的管理费用,节约200万~600万。

管理损失一般占营业额的0.1%,约200万,通过信息化工程可减少70%的损失,至少140万。 通过信息化工程可以提高客户信心和忠诚度,这可以增加1%~5%的营业额,即2000万~1亿。按10%的利润算有200万~1000万的纯利。

将以上几项相加后,投资回报总计:1140万到3740万。

总体看来,中外运的信息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们再看另外一个成功案例——浙江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

先来看看它的特点,

1.这个物流公共信息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平台为基础、公共信息平台为核心,企业平台与公共平台联网,立足浙江、辐射全国、服务全社会,是一个政府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基础建设。

2.三大使命:“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推进信息标准化、提升行业公共管理”。

浙江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它的框架是“1+3N”模式:

1.一是:一个管理中心为核心的物流电子枢纽。链接几个数据交换中心。

2.第一个N是指:N个物流通用软件。比如通用网站,小件快运管理软件,普通运输管理软件,集装箱管理软件等等。

3.第二个N是指:N个公共应用中心。提供综合应用,货物跟踪,数据交换,车货交易,信用中心等服务。

4.第三个N是指:N个物流及相关系统联网。例如与电子口岸,运管信息系统,港口信息系统,工商企业erp,非通用物流软件的联网。

我们看一下浙江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的立体结构图:

最底层的是IT基础设施,支持数据中心,与数据中心相连的是资源目录和交换平台,它们三个结合为应用支撑平台提供数据。

中间层的是公众信息服务系统、企业标准化信息系统、物流增值服务系统、中心应用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从应用支撑平台取得平台数据,又将数据展现在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的门户网站上。 整个系统平台是通过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服务的。

整个结构从下到上需要管理标准体系和系统安全体系做支撑。

目前,浙江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的建设状态:

已经投入人员200多人,投入资金4000多万。一期产品“L1000”于2009年7月正式发布。成功应用于小件快运,普运业务处理,危险品电子路单上报、园区港区一卡通等方面。2000家企业开始使用系统进行业务处理,公共平台日数据交换量超过10万条。截止2009年9月12日,浙、沪、苏、黑、皖、闽、蒙、川、鲁、青、宁、赣、鄂、湘、冀、吉共16个省(市区)加入这个平台,成为省际公共信息平台共建成员,并签署了《省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共建协议》。

其中“L1000”,已经建成了1个管理中心,部署了4个数据交换服务器,推出3个物流管理通用软件,提供车货交易、公共信息两类物流信息服务,连接了电子口岸、传化等6个相关系统。

这个左侧图就是管理中心,与它相连的是交换中心,交换中心有多个,它们之间横向相连,与若干个企业纵向相连。每个企业都拥有物流通用软件和相关信息系统,分别管理普通运输、集装箱、小件快运等。通过发送/接收单据与交换中心交换数据。这样企业之间极大的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优化。

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可以统计一个企业货物流向,按年、按月、按日都可以。

还可以对数据交换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这是中国物流企业CIO峰会上,客户代表团150多人参观浙江物流电子枢纽的照片。

目前,在建的项目有4—16号交换服务器,手机物流应用,仓储、货代、运输等7个主流软件接口改造,园区、港区一卡通工程的进一步推广。做前期筹备工作的有货运跟踪等10个项目。 我们再看一个国外的物流信息化成功案例——美国沃尔玛公司的物流信息化。

这是一段对沃尔玛公司的介绍。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由山姆?沃尔顿与1962年创立。在短短几十年间,由一家小型折扣店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之一。2002年《财富》评选的“500强”中,沃尔玛更以2189.1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位居首位。

沃尔玛如何壮大,坐上零售业的头把交椅呢?沃尔玛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再看一组数字:沃尔玛有80000多种商品,为全球4000多家连锁店配送,每年运输量超过78亿箱,总行程6亿5千万公里。没有强大的信息系统,根本无法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商品物流工作。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沃尔玛就建立起自己的商用卫星系统。如今沃尔玛已经形成了信息系统的“四个一”,即:“天上一颗星”——通过卫星传输市场信息;“地上一张网”——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供销;“送货一条龙”——与供应商联网,供应商主动的对沃尔玛货架补货;“管理一棵树”——仍然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把顾客、分店、供货商联系在一起。

我们对沃尔玛物流信息系统的成功进行一下分析:

1.公司对信息系统大力支持。

比如建立卫星系统这件事,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个企业可以建一个卫星系统,不可想象。最初这个山姆大叔也不同意,他认为自己的企业已经有非常先进的信息化系统了,没必要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做这个事。但是一批远见卓识的高管给他施加压力,最后还是投资7亿美金建立卫星系统。事实证明,卫星系统是沃尔玛物流信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2.保持风险意识。

建立任何新系统都要进行风险评估。比如1981年沃尔玛开始使用条形码和阅读器。首先选择几家分店实验。在实验成功的基础上,两年后,范围扩大到25家。84年,扩大到70家。85年,在所有的分店安装条形码阅读系统。

3.建立与信息系统相适应的控制活动。

我们举个实际应用的例子。沃尔玛每种商品都有条形码,在付款台通过扫描,将销售信息输送到电脑,电脑将销售信息及时分类统计。当发现某种商品低于某数量下限时,电脑发出警报,提醒需要进货。总部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安排进货,并选择最近发货中心,并安排时间和路线。保证从分店发出订货单到货物上架销售不超过36个小时。

4.监督。

刚才提到了,沃尔玛有一个自己的卫星系统,它可以每时每刻的监控沃尔玛的一切经营活动。比如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对车辆定位,沃尔玛可以知道运货的卡车在哪里,货物在哪里。

5.信息与沟通。

沃尔玛公司的销售信息不仅自己使用,也分享给供应商。比如沃尔玛公司与皇后公司合作,计算机联网。让供应商随时了解它的商品销售情况,便于调整生产,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针对沃尔玛物流信息化的启示可以总结出四条:

1.完备物流业发展的必须条件。这是保证沃尔玛拥有物流发展过程中急需和必要的信息系统。

2.完善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这是针对沃尔玛物流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发展环节建设信息系统,让物流链中的所有环节都高效工作得到保障。

3.整合物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这是保障与沃尔玛物流链相对应的信息链在各个环节能够畅通。

4.超越顾客和期望。沃尔玛物流信息化的成功应用,可以大大降低供应链的成本。将更多的利益让

给顾客,这不仅满足顾客的期望,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增加企业效益。 前面的话题中,我们了解了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看到了几个物流信息化的成功案例。我们讨论的是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其实主要强调的是现代物流的信息化问题。这是个任重道远的大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我们要深思熟虑几方面的事情。接下来,展开话题的最后一方面——几点思考。

1.从政府导向上,要积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加快网络化、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2.从发展体系上,我国物流信息化应采用基于网络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模式。

3.从战略目标方面,我国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应符合国际市场和先进技术的要求。

4.从推进手段方面,政府应加快建设高效率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以上四点思考中,第二条是鼓励物流行业,在网络技术方兴未艾的时候,抓住契机,与世界同步发展。

其他三条可以总结为两件事:一、在政府带动下,完成物流行业的物流信息标准化。二、在政府带动下,建设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其中第一件事是第二件事情的基础。

我再补充几句,标准化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也体现出一个行业的内功修炼程度,它能对管理提供极大的帮助。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又完成了几个统一: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样非常有利于他的统治。同时对于中华各民族的交流、融合以及文化传承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不希望各个物流企业都成为信息孤岛,那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这个标准化如果通过企业垄断来最终实现,那路途太漫长了。我们必须通过政府进行顶层设计,加快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

我们最终希望看到的现代化物流是摆脱了传统物流的资源分散状况,实现物流组织、服务紧密结合,具有运输手段、作业方式、运行系统、城市需求、服务手段一体化的物流园区功能特征。


相关文章

  • 空间信息技术导论论文
  • 空间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摘要: 介绍了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构建目标.技术架构等问题: 通过空间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指出了未来空间在物流中应用的 三大发展趋势:物流信息可视化.物流信息数据融合.物流网络优化.空间 ...查看


  • 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
  • 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 摘要:自上个世纪以来,现代科技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的生产力迅速提高,与之相应的是物流业的发展也大大加快.直至今日,现代物流业已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了起来,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比比皆是.它是现 ...查看


  • 物流信息技术论文:浅析物流信息技术应用
  • 物流信息技术论文: 浅析物流信息技术应用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生产.流通和消费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物流方式向现代化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首先阐述物流信息技术的定义,进而叙述物流信息技术的构成,最后分析物流信息技 ...查看


  • 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
  • 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 考 生 姓 名 吉杨姐 专 业 物流管理 准 考 证 号 [1**********]1 指 导 教 师 孙威武 通 讯 地 址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邮 政 编 码 438002 电 子 ...查看


  • 物联网技术及其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 物联网技术及其对物流业发展的影题目: 响研究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 期: 摘要 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一种能够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人与物乃至物与物之间直接沟通的全新网络构 ...查看


  • 论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 浅谈深圳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新的经济形势对企业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物流向着信息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从企业物流的概念入手,并对物流向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作了阐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 ...查看


  • 自动识别技术-物联网发展的推进器
  • 自动识别技术-物联网发展的推进器 近些年来物联网得到了的迅猛发展,并不断深入影响我们的生活,物流领域涉及面相当广,不但包括物流企业,还包括制造.零售等企业的物流环节.所以,要详细论述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确实相当困难,只能就自己所涉 ...查看


  • 现代物流业属于服务业
  • 现代物流业属于服务业范畴,由于体现了现代生产.管理特点及技术上的先进性,属于现代化的服务部门,因此中国加入WTO之前及之后的一定时期内,国家应将其纳入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给予特殊的扶持和保护.为此,必须首先明确中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查看


  • 浅谈以"项目设计方案"驱动[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 浅谈以"项目设计方案"驱动<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结合现代职业教学的特点,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从课程在物流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运用出发,提出了&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