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预报课程设计报告书

水文预报课程设计报告书

一、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水文预报知识,分析和解决水文预报方案制作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实践,训练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1、 面雨量的计算;

2、 点绘流量过程,降雨过程; 3、 作退水曲线; 4、 做Q~Re关系线; 5、 计算实测径流; 6、 画降雨径流相关图; 7、 方案评定; 8、 产流计算;

9、 试算稳定入渗率; 10、画ΔR~Fc关系图; 11、验证关系线的正确性; 12、分析单位线; 13、验证单位线。

三、设计流域基本资料

亭水是上饶江的干流,源于湖南省汝城县广山的东南麓,麟潭站以上集水面积为1067平方千米,干流河长约93千米,地貌属于低山丘陵区,以低山分布较广,相对高差多在500千米左右,最上游尚有部分原始森林,以松、衫、竹类为主,灌木次之。山涧盆地种植农作物,植被总覆盖面积占全流域的80%以上,土壤多为红色沙壤土,间有亚黏土层。山坡残积坡坡积一般厚度为1~2米,最厚约为4~5米,在山麓坡积层与基岩接触面上,或河流下切至接触部位时,常有泉水流出,涌水量较大每秒可达数升。

本流域气候温湿,年降雨量在1700毫米左右,汛期为4~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3%左右,冬季有降雪,量很少。

地下水位较高,且季节变幅小,因此,一般情况下,土壤含水量较大。洪水流量过程线极不对称,涨洪历时仅数小时至十多小时,而退水历时竟达十余日,洪水末端的底水明显抬高,说明洪水期潜水、攘中流补给十分丰富。

四、课程设计资料

1、67701、73628号洪水的流量过程,相应的时段雨量表 2、67701、73628号洪水的前期日降雨量,日最大蒸发量资料 3、八次洪水的退水过程

4、部分降雨径流特征值成果表

5、其他洪水的分析成果表 6、分形单位线表

五、设计过程

(一)、流域产流方案的编制

1、给出了67年与73年的流量过程资料,资料基本以三小时为一个时段进行划分的,在后续的计算中,不满三小时或超过三小时的时段按线性法插补出三小时的资料。

表一 两次实测流量

2、面雨量的计算

表二

3、绘制流量过程线并在其上方绘制平均雨量过程

图一 67701、73628号洪水降雨径流过程图

4、根据八次的退水过程绘制标准退水曲线 八次退水过程见附表一

图二 前后时段流量相关图

从前后时段流量相关图可以看出,退水曲线-1能比较好的反映出所有次洪水的退水过程,所以选择退水曲线-1作为标准退水曲线。

5、计算Re并绘制Q~Re关系线 根据公式 计算Re

表四 Re计算表

图三 Q~Re曲线

6、次洪径流深计算 根据公式

计算两次洪水的次洪径流深。Re初与Re末由流量Q根据Q~Re曲线查出相应的Re值。A为流域面积;△t为时段长,以3小时计。

67701号洪水的次洪径流深R=62.09 73628号洪水的次洪径流深R=81.41 计算表见附表二 7、方案评定

(1)流域蓄水量W0的计算

W0t1W0tPtEtRtEtEp*WM

W0tWM

WMM1b

1

W1

aWMM*[1(1)b]

WM

RPEWWMWM*(1RPE(WMW)

PEab1

)WMM

67701号洪水的前期流域蓄水量W0根据三层蒸发模型求得,详细计算过程见附表三。 其计算结果W0=51.03,初始土壤含水量最大值a=54.54。

73628号洪水的前期流域蓄水量W0根据三层蒸发模型求得,详细计算过程见附表四。 其计算结果W0=60.4,初始土壤含水量最大值a=65.5。 (2)误差评定

用两次洪水计算的W0与a计算出计算径流深加到《其他次降雨径流关系资料》中进行误差评定。

实测*20%大于20毫米,以20毫米控制;实测*20%小于3毫米,以3毫米控制;其余以实测*20%控制。

合格率=合格次数/总次数*%

统计有35场洪水,其中有32场洪水满足评定标准,合格率为91.34%。根据《方案等级规定标准》,本次产流方案设计等级为甲等,可用于正式发布预报。

(二)、流域汇流方案的编制 1、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

(1)实际地下地面径流的计算

图四 地下地面径流分割

利用标准退水曲线分割洪水,从起涨点到拐点连直线,用斜线分割法,线性内插出地面

流量Qs。则实测地面径流为:

Rs:由过程线上计算的径流深,Δt:时段长。Rss:实际的地面径流;Rgs:实际的地下径流。

计算得67701号洪水的实际地面径流Rs=47.94;73628号洪水的实际地面径流Rs=52.85。 (2)下渗能量fc的试算

表六

将两次降雨试算的fc与在无蒸发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径流的最大值点绘到fc~△R关系图上,绘出fc与△R的关系线。

图五 fc~△R关系图

(3)理论计算的地下地面径流及其评定

表七

67年地下地面径流深计算表

73年地下地面径流深计算表

计算的地面径流与实际的地面径流之差与实际的地面径流之比小于20%,满足精度要求。

2、地下水汇流

用马斯京根法对地下径流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由于包气带的调蓄作用,地下水出流过程滞后约24小时,计算时,需要将演算所得的地下径流过程向后移24小时。

地下水汇流时间按K=Δt=3小时,求得地下水流量演算公式:

0.5*t

C00.333

K0.5*t0.5*t

C10.333

K0.5*tK0.5*tC20.334

K0.5*t

Qg22*C0*Rg*GC2*Qg11000*FG

3600*t

式中:

Qg 1:时段初出流量; Qg 2:时段末出流量: G:单位换算系数 计算过程见表八

表八

马斯京根法地下径流推流

3、 地面径流汇流方案的编制

地面径流采用经验单位线。本流域影响单位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净雨强度的大小,降雨中心位置及计算时段Δ内降雨量的变化。经过多次单位线分析,经验单位线分型如下:

ΔR>4mm

ΔP益权>0.5ΔP全权 II型 ΔP益权

经判断,确定67701号洪水选用II型单位线,73628号洪水选用I型单位线。 (三)、校核预报及误差评定

要求对67701,73628两次洪水进行校核预报和误差评定。评定标准如下: 洪峰允许误差:

|Qm实-Qm预|≤Qm实*20%。 洪水过程允许误差:

∑|Qi实-Qi预|≤Qi实*30%

洪峰滞时允许误差应小于涨洪历时的30%,并以三小时或一个计算时段为下限。 67701号洪水评定过程见附表五,73628号洪水评定过程见附表六。 预测的洪水与实际的洪水的对比见图六。

图六 预测实际对比图

评定结果:

67701号洪水与73628号洪水的误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满足精度要求。

五、课程设计的总结与心得

《水文预报》这门课程具有知识点繁多,系统性不是太强的特点,所以课程结束时,我还不能很好的将本门课程系统的理解,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最大的收获是能够从全局系统的了解本门课,将以前所学的零碎的知识点串接起来,对此门学科有了大致的认识。 本次的课程设计,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单位线的推流,在上课的时候很认真的听了单位线这一块的知识,并做了笔记,而且在课后也照书尝试着做了一下,但在这次设计中还是没有办法很准确很顺利的算下来。资料当中给出的单位线是以三个小时为一个时段划分的,而洪水流量过程不是严格按照三小时为一个时段划分的,并且洪水的洪峰流量不在三小时的整时段上。在单位线计算时,要求洪峰所在的时刻必须在时段分割点上,而这两次洪水的洪峰时刻都不在时段分割点上。若要严格按照要求来做单位线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得重新划分时段。两次洪水所对应的降雨的时段划分也是按照三小时划分的,在用单位为线推流时很明显可以感觉到降雨资料时段划分不合理,时段数过多而时段长有点短了。这就出现了很多的麻烦,若再次划分,那么划分的精度也不能保证了,影响推流的准确性。

水文预报课程设计报告书

一、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水文预报知识,分析和解决水文预报方案制作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实践,训练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1、 面雨量的计算;

2、 点绘流量过程,降雨过程; 3、 作退水曲线; 4、 做Q~Re关系线; 5、 计算实测径流; 6、 画降雨径流相关图; 7、 方案评定; 8、 产流计算;

9、 试算稳定入渗率; 10、画ΔR~Fc关系图; 11、验证关系线的正确性; 12、分析单位线; 13、验证单位线。

三、设计流域基本资料

亭水是上饶江的干流,源于湖南省汝城县广山的东南麓,麟潭站以上集水面积为1067平方千米,干流河长约93千米,地貌属于低山丘陵区,以低山分布较广,相对高差多在500千米左右,最上游尚有部分原始森林,以松、衫、竹类为主,灌木次之。山涧盆地种植农作物,植被总覆盖面积占全流域的80%以上,土壤多为红色沙壤土,间有亚黏土层。山坡残积坡坡积一般厚度为1~2米,最厚约为4~5米,在山麓坡积层与基岩接触面上,或河流下切至接触部位时,常有泉水流出,涌水量较大每秒可达数升。

本流域气候温湿,年降雨量在1700毫米左右,汛期为4~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3%左右,冬季有降雪,量很少。

地下水位较高,且季节变幅小,因此,一般情况下,土壤含水量较大。洪水流量过程线极不对称,涨洪历时仅数小时至十多小时,而退水历时竟达十余日,洪水末端的底水明显抬高,说明洪水期潜水、攘中流补给十分丰富。

四、课程设计资料

1、67701、73628号洪水的流量过程,相应的时段雨量表 2、67701、73628号洪水的前期日降雨量,日最大蒸发量资料 3、八次洪水的退水过程

4、部分降雨径流特征值成果表

5、其他洪水的分析成果表 6、分形单位线表

五、设计过程

(一)、流域产流方案的编制

1、给出了67年与73年的流量过程资料,资料基本以三小时为一个时段进行划分的,在后续的计算中,不满三小时或超过三小时的时段按线性法插补出三小时的资料。

表一 两次实测流量

2、面雨量的计算

表二

3、绘制流量过程线并在其上方绘制平均雨量过程

图一 67701、73628号洪水降雨径流过程图

4、根据八次的退水过程绘制标准退水曲线 八次退水过程见附表一

图二 前后时段流量相关图

从前后时段流量相关图可以看出,退水曲线-1能比较好的反映出所有次洪水的退水过程,所以选择退水曲线-1作为标准退水曲线。

5、计算Re并绘制Q~Re关系线 根据公式 计算Re

表四 Re计算表

图三 Q~Re曲线

6、次洪径流深计算 根据公式

计算两次洪水的次洪径流深。Re初与Re末由流量Q根据Q~Re曲线查出相应的Re值。A为流域面积;△t为时段长,以3小时计。

67701号洪水的次洪径流深R=62.09 73628号洪水的次洪径流深R=81.41 计算表见附表二 7、方案评定

(1)流域蓄水量W0的计算

W0t1W0tPtEtRtEtEp*WM

W0tWM

WMM1b

1

W1

aWMM*[1(1)b]

WM

RPEWWMWM*(1RPE(WMW)

PEab1

)WMM

67701号洪水的前期流域蓄水量W0根据三层蒸发模型求得,详细计算过程见附表三。 其计算结果W0=51.03,初始土壤含水量最大值a=54.54。

73628号洪水的前期流域蓄水量W0根据三层蒸发模型求得,详细计算过程见附表四。 其计算结果W0=60.4,初始土壤含水量最大值a=65.5。 (2)误差评定

用两次洪水计算的W0与a计算出计算径流深加到《其他次降雨径流关系资料》中进行误差评定。

实测*20%大于20毫米,以20毫米控制;实测*20%小于3毫米,以3毫米控制;其余以实测*20%控制。

合格率=合格次数/总次数*%

统计有35场洪水,其中有32场洪水满足评定标准,合格率为91.34%。根据《方案等级规定标准》,本次产流方案设计等级为甲等,可用于正式发布预报。

(二)、流域汇流方案的编制 1、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

(1)实际地下地面径流的计算

图四 地下地面径流分割

利用标准退水曲线分割洪水,从起涨点到拐点连直线,用斜线分割法,线性内插出地面

流量Qs。则实测地面径流为:

Rs:由过程线上计算的径流深,Δt:时段长。Rss:实际的地面径流;Rgs:实际的地下径流。

计算得67701号洪水的实际地面径流Rs=47.94;73628号洪水的实际地面径流Rs=52.85。 (2)下渗能量fc的试算

表六

将两次降雨试算的fc与在无蒸发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径流的最大值点绘到fc~△R关系图上,绘出fc与△R的关系线。

图五 fc~△R关系图

(3)理论计算的地下地面径流及其评定

表七

67年地下地面径流深计算表

73年地下地面径流深计算表

计算的地面径流与实际的地面径流之差与实际的地面径流之比小于20%,满足精度要求。

2、地下水汇流

用马斯京根法对地下径流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由于包气带的调蓄作用,地下水出流过程滞后约24小时,计算时,需要将演算所得的地下径流过程向后移24小时。

地下水汇流时间按K=Δt=3小时,求得地下水流量演算公式:

0.5*t

C00.333

K0.5*t0.5*t

C10.333

K0.5*tK0.5*tC20.334

K0.5*t

Qg22*C0*Rg*GC2*Qg11000*FG

3600*t

式中:

Qg 1:时段初出流量; Qg 2:时段末出流量: G:单位换算系数 计算过程见表八

表八

马斯京根法地下径流推流

3、 地面径流汇流方案的编制

地面径流采用经验单位线。本流域影响单位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净雨强度的大小,降雨中心位置及计算时段Δ内降雨量的变化。经过多次单位线分析,经验单位线分型如下:

ΔR>4mm

ΔP益权>0.5ΔP全权 II型 ΔP益权

经判断,确定67701号洪水选用II型单位线,73628号洪水选用I型单位线。 (三)、校核预报及误差评定

要求对67701,73628两次洪水进行校核预报和误差评定。评定标准如下: 洪峰允许误差:

|Qm实-Qm预|≤Qm实*20%。 洪水过程允许误差:

∑|Qi实-Qi预|≤Qi实*30%

洪峰滞时允许误差应小于涨洪历时的30%,并以三小时或一个计算时段为下限。 67701号洪水评定过程见附表五,73628号洪水评定过程见附表六。 预测的洪水与实际的洪水的对比见图六。

图六 预测实际对比图

评定结果:

67701号洪水与73628号洪水的误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满足精度要求。

五、课程设计的总结与心得

《水文预报》这门课程具有知识点繁多,系统性不是太强的特点,所以课程结束时,我还不能很好的将本门课程系统的理解,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最大的收获是能够从全局系统的了解本门课,将以前所学的零碎的知识点串接起来,对此门学科有了大致的认识。 本次的课程设计,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单位线的推流,在上课的时候很认真的听了单位线这一块的知识,并做了笔记,而且在课后也照书尝试着做了一下,但在这次设计中还是没有办法很准确很顺利的算下来。资料当中给出的单位线是以三个小时为一个时段划分的,而洪水流量过程不是严格按照三小时为一个时段划分的,并且洪水的洪峰流量不在三小时的整时段上。在单位线计算时,要求洪峰所在的时刻必须在时段分割点上,而这两次洪水的洪峰时刻都不在时段分割点上。若要严格按照要求来做单位线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得重新划分时段。两次洪水所对应的降雨的时段划分也是按照三小时划分的,在用单位为线推流时很明显可以感觉到降雨资料时段划分不合理,时段数过多而时段长有点短了。这就出现了很多的麻烦,若再次划分,那么划分的精度也不能保证了,影响推流的准确性。


相关文章

  • 水文预报课程设计报告
  •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水文预报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 专业班级: 学号姓名: 年 月 日 目 录 第一章 基本任务 ............................................ 3 第二章 基本资料 ....... ...查看


  • 水文预报课程设计
  • 姓 名: 学 号: 学 院:水利与环境学院 班 级: 指导老师: 时 间:2013.1.23 <水文预报课程设计> <水文预报课程设计>说明书 1.设计目的 1.流域水文模型的用途:洪水预报方案是现代实时洪水预报调度 ...查看


  • 水文与水资源毕业论文
  • 前 言 从本周开始我们开始毕业设计,设计内容主要是建立海龙站水文预报方案,目的是使学生明确短期水文预报过程.目的.论证等.掌握短期水文预报的产流.汇流预报方案的建立,比较分析,合理性检查等.培养学生的设计计算.编写工程说明书.计算机辅助设计 ...查看


  • 随机水文学论文
  • 随机水文学课程论文 随机水文学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的应用 随机水文学是将水文过程作为具有随机性的过程进行研究的学科.自然现象按性质可划分为确定性的现象和纯随机性的现象,以及处于前两者之间的即部分确定性部分随机性的现象.其中,研究纯随机水文过 ...查看


  • 水害隐患预测排查预报制度
  • 合煤公司六矿中许斜井 矿井防治水制度 合煤公司六矿 2011年9月5日 目 录 1.水害隐患预测排查预报制度 2.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 3.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4.水害预测预报制度 水害隐患预测排查预报制度 1.每月下旬必须完成对矿井防治水 ...查看


  • 地测防治水岗位责任制
  • 目录 一.各级岗位责任制 ...................................... 1 1.矿长岗位责任制 ........................................................ ...查看


  • 水文预报课程设计(河海)
  • 第一章 基本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从2013年7月8日至2012年7月12日,主要任务是对广东省东江一级支流西枝江白盆珠水库的上游宝口流域编制预报方案与产汇流计算.其基本任务为: 任务一:根据已给的资料.参数及做过的习题,自己编写程序,将流域作 ...查看


  •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 ...查看


  • 应急预案山西水
  • 防汛应急预案 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二〇〇七年五月 主 编:黄韶华 审 定:李乾太 王林旺 程原生 目 录 1总则-----------------------..1 1.1编制目的--------------------...1 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