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树和他的[十面埋伏]

  “能否把琵琶和筝之类的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乐器用来充实和丰富外来的交响乐器,从而把交响音乐变成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交响音乐形式呢?能否把中国优秀的古典名曲改编成交响乐曲,从而使之发扬光大呢?”这是已故音乐家、原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王树从五十年代就开始思考并潜心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否把琵琶和筝之类的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乐器用来充实和丰富外来的交响乐器,从而把交响音乐变成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交响音乐形式呢?能否把中国优秀的古典名曲改编成交响乐曲,从而使之发扬光大呢?”这是已故音乐家、原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王树从五十年代就开始思考并潜心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王树,四川渠县三汇镇人。从小酷爱音乐。1945年于四川省立达县师范学校毕业后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一年后又考入西南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系,1948年考入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即今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953年秋,王树以其交响音乐序曲《祖国之歌》、小提琴独奏与乐队曲《家乡之歌》等优秀作品毕业并留在系里任教。他先后教过民间音乐、复调音乐、曲式学、作曲、配器等课程,其中任高年级配器课的时间最长。在几十年的教学工作中,他除了编写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材,发表了《论民间合奏》《论华彦钧作品结构的艺术特色》《论斯特拉文斯基早年的管弦乐法艺术》《交响音乐配器写作》等多种音乐论著,还创作了多种体裁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声乐作品主要有《无伴奏合唱曲集》、大合唱《东风万里》、故事大合唱《飞吧!草原的鹰》、清唱剧《悲壮》等,管弦乐作品主要有交响序曲《祖国之歌》、小提琴独奏与乐队曲《家乡之歌》、组曲《在晋西北高原》《陕北随想曲》、交响叙事曲《十面埋伏》、音诗《云海》、双弦乐队曲《夜》、双筝与交响乐队的《回旋协奏曲》等,室内乐作品主要有笛子与钢琴曲《好啊!新疆》、小提琴独奏曲《随想曲》、大提琴独奏曲《心潮》等。   从王树众多的音乐作品和论著中,明显看出他是一位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并富有进取精神的音乐家。他为中国音乐事业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把交响音乐这种外来的形式加以中国化和民族化,并在继承和发扬祖国民族音乐传统方面大胆革新和尝试。交响叙事曲《十面埋伏》、双筝与交响乐队的《回旋协奏曲》等作品就是他在交响音乐民族化方面杰出的代表作。   “其实,交响音乐乐队的编制形式和音响,也是在不断改进和丰富的,而我们中国的传统乐器,特别是像琵琶和筝等古老而优美的弹拨乐器,又都具有特殊的音乐色彩和丰富的表现力,为什么不可以设法把它们纳入交响乐队,从而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交响音乐形式呢?”这是王树当初在探索交响音乐民族化问题时大胆提出的一个设想。这个设想在当时的音乐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其中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以至连王树的老同学当中都有人泼冷水,劝他不要在这方面“枉费心机”,浪费时日。至于个别崇尚西洋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抱民族虚无主义态度的人对王树的设想更是嗤之以鼻。在这些人看来,要让中国传统乐器与交响乐队一道登大雅之堂,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但是,不管别人怎么冷嘲热讽,王树执著于交响音乐民族化的痴心不改!他大胆探索,敢于创新,极力寻找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乐器与西方交响音乐和交响乐器之间的共性和“结合点”。1959年,一部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交响叙事曲《十面埋伏》,终于在王树的手里诞生了!   《十面埋伏》原系中国古典乐曲宝库中具有史诗性的一首琵琶大曲,内容描写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垓下之战。乐谱运用琵琶特有的技巧,描绘我国古代的战争场面,表现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惊天动地之势,颇为生动感人。王树选用这首琵琶古曲为素材,同时参照另一首内容相似的古典琵琶大曲《霸王卸甲》,充分发挥交响音乐的表现形式,大胆地把我国民族传统乐器琵琶纳入了交响乐队,并用它去取代交响乐队里的小提琴,从而创造出由琵琶在交响乐队里“领衔唱主角”的交响音乐《十面埋伏》。1961年,中央音乐学院组织了六个琵琶(最好用十个琵琶,当时凑不齐)与交响乐队结合,首次排练演出《十面埋伏》,结果一炮打响,非常成功!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播放了演出现场录音,在音乐界顿时引起很大反响,同行们纷纷向王树表示祝贺。   交响叙事曲《十面埋伏》的诞生与演出,破除了“交响音乐不能中国化”,“中国传统音乐和乐器不能登交响音乐大雅之堂”的迷信,是王树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巨大贡献。但奇怪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王树却因《十面埋伏》而受到迫害。“红卫兵”抄了他的家,其中一位趁机抢走了《十面埋伏》的手稿。几年后,这个人携手稿跑到香港,搞出了一个他的所谓交响乐曲《十面埋伏》,并由日本一家唱片公司录制成唱片公开发行。   更滑稽的是“文革”后期,那个欺世盗名的江青,居然采取盗用现代京剧“样板戏”成果的手法,企图窃取王树交响叙事曲《十面埋伏》的成果。她组织了一帮人,也要写出个《十面埋伏》,并几次派人强令王树交出他的《十面埋伏》总谱,还派人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查找《十面埋伏》的录音磁带,未能得逞。   粉碎“四人帮”以后,音乐界很多同志纷纷要求为王树的《十面埋伏》正名。音乐评论家李凌热情鼓励王树把他的交响叙事曲《十面埋伏》总谱拿出来重新排演。1979年,日本山形交响乐团指挥村川千秋在中国聆听了中央乐团用四个琵琶与交响乐队演奏的《十面埋伏》以后,兴奋地对王树说:“你创作的《十面埋伏》,雅俗共赏,好像电影一样,有故事,有情节,形象十分鲜明。”村川千秋当即向王树表示,他很想把《十面埋伏》带回日本去演奏,但苦于没有琵琶。他恳切希望王树为他改写一部纯交响乐队演奏的《十面埋伏》,他要让世界各国的音乐爱好者也能欣赏到这部中国式的交响音乐。此前,李凌、韩中杰等国内音乐家和乐队指挥家也向王树提出过类似的建议。据王树讲,他很快就满足了国内外这些同仁和朋友们的要求。   1983年,王树又创作了一部中国式的交响音乐――双筝与交响乐队的《回旋协奏曲》。此曲把我国另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筝请进了交响乐队,让筝也像琵琶一样去取代小提琴,从而在交响乐队里“唱主角”。   双筝与交响乐队的《回旋协奏曲》的素材取自我国民间的琵琶古曲《海青拿天鹅》。《海青拿天鹅》又名《海青拿鹤》,反映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狩猎生活,描写猛禽海青(原名海东青,即白尾海雕)在天空追捕天鹅的叱咤风云的生动场景。《回旋协奏曲》较之《海青拿天鹅》,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有所继承和发展,而且在音乐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大胆革新。王树吸收了我国民间传统乐曲的某些特点,另以回旋形式作为乐曲结构中心,运用交响音乐的现代写作技法以及色彩丰富、音响幻异莫测的乐队语言,从而创作出了这部从内容到形式都更为丰富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交响音乐。特别是在筝的写作方面,有很成功的创造。王树在对我国传统筝(五声音阶的)和改革筝(七声音阶的)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反复对比以后,大胆地采用了七声筝和五声筝相配合的双筝演奏形式,创造性地使用了适合筝的特点的现代乐器语言,大大丰富了筝这种古老乐器的表演手段,突出了传统筝的演奏技能,进一步扩大和提高了筝的艺术表现力。1983年10月,应中国唱片社和香港唱片公司的邀约,由东方歌舞团古筝演奏家张燕与中央乐团指挥家陈燮阳指挥的交响乐队联袂演奏了这部双筝与交响乐队的《回旋协奏曲》,中国唱片社和香港唱片公司都录制了唱片。   1992年2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交响乐团举行的“来自加利福尼亚和沿太平洋的音乐”演出会上,由张燕领衔演奏的双筝与交响乐队的《回旋协奏曲》成为最受欢迎的作品。美国音乐评论家Robyn Bramhall著文发表评论说:“王树运用了现代作曲技巧的种种变化,在管弦乐伴奏和双筝独奏音乐中,弥补和丰富了传统的音乐素质结构,使它相当地富有传统的现代风格。《回旋协奏曲》主要由木管和铜管演奏,音乐具有欧洲、尤其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风味和明亮有力而怪诞的特征,作曲家通过它奇异而丰富的音乐语言,开创了古筝演奏的新天地。”美国另一位音乐评论家William Glackin评论道:“中国第一流的作曲家王树”创作的《回旋协奏曲》,“其旋律的核心是一首十四世纪的民间曲调,音乐风格是亚洲风味与欧洲风味传统的结合――这部作品的演出,具有说服力地给人们以深刻印象,赢得了全体听众极其热烈的掌声。”   第一个设想把交响音乐中国化和民族化的人,也许不是王树,但是把这种设想变为现实的人,王树则应该算是“第一个”!他的交响叙事曲《十面埋伏》和双筝与交响乐队的《回旋协奏曲》,也应是首先把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乐器与交响音乐和交响乐器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亦即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交响音乐。李焕之先生1982年在香港亚洲作曲家联盟大会上发言时特意介绍了王树在探索交响音乐民族化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当场播放了《十面埋伏》的录音,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喝彩。   交响叙事曲《十面埋伏》和双筝与交响乐队《回旋协奏曲》的诞生,开创了交响音乐民族化之先河,在中国音乐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已陆续产生了如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霸王卸甲》等一批中国民族交响乐曲。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王树在探索交响音乐民族化方面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何丕荣《农民日报》高级编辑   (责任编辑 张宁)

  “能否把琵琶和筝之类的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乐器用来充实和丰富外来的交响乐器,从而把交响音乐变成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交响音乐形式呢?能否把中国优秀的古典名曲改编成交响乐曲,从而使之发扬光大呢?”这是已故音乐家、原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王树从五十年代就开始思考并潜心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否把琵琶和筝之类的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乐器用来充实和丰富外来的交响乐器,从而把交响音乐变成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交响音乐形式呢?能否把中国优秀的古典名曲改编成交响乐曲,从而使之发扬光大呢?”这是已故音乐家、原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王树从五十年代就开始思考并潜心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王树,四川渠县三汇镇人。从小酷爱音乐。1945年于四川省立达县师范学校毕业后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一年后又考入西南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系,1948年考入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即今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953年秋,王树以其交响音乐序曲《祖国之歌》、小提琴独奏与乐队曲《家乡之歌》等优秀作品毕业并留在系里任教。他先后教过民间音乐、复调音乐、曲式学、作曲、配器等课程,其中任高年级配器课的时间最长。在几十年的教学工作中,他除了编写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材,发表了《论民间合奏》《论华彦钧作品结构的艺术特色》《论斯特拉文斯基早年的管弦乐法艺术》《交响音乐配器写作》等多种音乐论著,还创作了多种体裁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声乐作品主要有《无伴奏合唱曲集》、大合唱《东风万里》、故事大合唱《飞吧!草原的鹰》、清唱剧《悲壮》等,管弦乐作品主要有交响序曲《祖国之歌》、小提琴独奏与乐队曲《家乡之歌》、组曲《在晋西北高原》《陕北随想曲》、交响叙事曲《十面埋伏》、音诗《云海》、双弦乐队曲《夜》、双筝与交响乐队的《回旋协奏曲》等,室内乐作品主要有笛子与钢琴曲《好啊!新疆》、小提琴独奏曲《随想曲》、大提琴独奏曲《心潮》等。   从王树众多的音乐作品和论著中,明显看出他是一位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并富有进取精神的音乐家。他为中国音乐事业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把交响音乐这种外来的形式加以中国化和民族化,并在继承和发扬祖国民族音乐传统方面大胆革新和尝试。交响叙事曲《十面埋伏》、双筝与交响乐队的《回旋协奏曲》等作品就是他在交响音乐民族化方面杰出的代表作。   “其实,交响音乐乐队的编制形式和音响,也是在不断改进和丰富的,而我们中国的传统乐器,特别是像琵琶和筝等古老而优美的弹拨乐器,又都具有特殊的音乐色彩和丰富的表现力,为什么不可以设法把它们纳入交响乐队,从而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交响音乐形式呢?”这是王树当初在探索交响音乐民族化问题时大胆提出的一个设想。这个设想在当时的音乐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其中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以至连王树的老同学当中都有人泼冷水,劝他不要在这方面“枉费心机”,浪费时日。至于个别崇尚西洋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抱民族虚无主义态度的人对王树的设想更是嗤之以鼻。在这些人看来,要让中国传统乐器与交响乐队一道登大雅之堂,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但是,不管别人怎么冷嘲热讽,王树执著于交响音乐民族化的痴心不改!他大胆探索,敢于创新,极力寻找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乐器与西方交响音乐和交响乐器之间的共性和“结合点”。1959年,一部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交响叙事曲《十面埋伏》,终于在王树的手里诞生了!   《十面埋伏》原系中国古典乐曲宝库中具有史诗性的一首琵琶大曲,内容描写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垓下之战。乐谱运用琵琶特有的技巧,描绘我国古代的战争场面,表现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惊天动地之势,颇为生动感人。王树选用这首琵琶古曲为素材,同时参照另一首内容相似的古典琵琶大曲《霸王卸甲》,充分发挥交响音乐的表现形式,大胆地把我国民族传统乐器琵琶纳入了交响乐队,并用它去取代交响乐队里的小提琴,从而创造出由琵琶在交响乐队里“领衔唱主角”的交响音乐《十面埋伏》。1961年,中央音乐学院组织了六个琵琶(最好用十个琵琶,当时凑不齐)与交响乐队结合,首次排练演出《十面埋伏》,结果一炮打响,非常成功!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播放了演出现场录音,在音乐界顿时引起很大反响,同行们纷纷向王树表示祝贺。   交响叙事曲《十面埋伏》的诞生与演出,破除了“交响音乐不能中国化”,“中国传统音乐和乐器不能登交响音乐大雅之堂”的迷信,是王树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巨大贡献。但奇怪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王树却因《十面埋伏》而受到迫害。“红卫兵”抄了他的家,其中一位趁机抢走了《十面埋伏》的手稿。几年后,这个人携手稿跑到香港,搞出了一个他的所谓交响乐曲《十面埋伏》,并由日本一家唱片公司录制成唱片公开发行。   更滑稽的是“文革”后期,那个欺世盗名的江青,居然采取盗用现代京剧“样板戏”成果的手法,企图窃取王树交响叙事曲《十面埋伏》的成果。她组织了一帮人,也要写出个《十面埋伏》,并几次派人强令王树交出他的《十面埋伏》总谱,还派人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查找《十面埋伏》的录音磁带,未能得逞。   粉碎“四人帮”以后,音乐界很多同志纷纷要求为王树的《十面埋伏》正名。音乐评论家李凌热情鼓励王树把他的交响叙事曲《十面埋伏》总谱拿出来重新排演。1979年,日本山形交响乐团指挥村川千秋在中国聆听了中央乐团用四个琵琶与交响乐队演奏的《十面埋伏》以后,兴奋地对王树说:“你创作的《十面埋伏》,雅俗共赏,好像电影一样,有故事,有情节,形象十分鲜明。”村川千秋当即向王树表示,他很想把《十面埋伏》带回日本去演奏,但苦于没有琵琶。他恳切希望王树为他改写一部纯交响乐队演奏的《十面埋伏》,他要让世界各国的音乐爱好者也能欣赏到这部中国式的交响音乐。此前,李凌、韩中杰等国内音乐家和乐队指挥家也向王树提出过类似的建议。据王树讲,他很快就满足了国内外这些同仁和朋友们的要求。   1983年,王树又创作了一部中国式的交响音乐――双筝与交响乐队的《回旋协奏曲》。此曲把我国另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筝请进了交响乐队,让筝也像琵琶一样去取代小提琴,从而在交响乐队里“唱主角”。   双筝与交响乐队的《回旋协奏曲》的素材取自我国民间的琵琶古曲《海青拿天鹅》。《海青拿天鹅》又名《海青拿鹤》,反映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狩猎生活,描写猛禽海青(原名海东青,即白尾海雕)在天空追捕天鹅的叱咤风云的生动场景。《回旋协奏曲》较之《海青拿天鹅》,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有所继承和发展,而且在音乐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大胆革新。王树吸收了我国民间传统乐曲的某些特点,另以回旋形式作为乐曲结构中心,运用交响音乐的现代写作技法以及色彩丰富、音响幻异莫测的乐队语言,从而创作出了这部从内容到形式都更为丰富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交响音乐。特别是在筝的写作方面,有很成功的创造。王树在对我国传统筝(五声音阶的)和改革筝(七声音阶的)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反复对比以后,大胆地采用了七声筝和五声筝相配合的双筝演奏形式,创造性地使用了适合筝的特点的现代乐器语言,大大丰富了筝这种古老乐器的表演手段,突出了传统筝的演奏技能,进一步扩大和提高了筝的艺术表现力。1983年10月,应中国唱片社和香港唱片公司的邀约,由东方歌舞团古筝演奏家张燕与中央乐团指挥家陈燮阳指挥的交响乐队联袂演奏了这部双筝与交响乐队的《回旋协奏曲》,中国唱片社和香港唱片公司都录制了唱片。   1992年2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交响乐团举行的“来自加利福尼亚和沿太平洋的音乐”演出会上,由张燕领衔演奏的双筝与交响乐队的《回旋协奏曲》成为最受欢迎的作品。美国音乐评论家Robyn Bramhall著文发表评论说:“王树运用了现代作曲技巧的种种变化,在管弦乐伴奏和双筝独奏音乐中,弥补和丰富了传统的音乐素质结构,使它相当地富有传统的现代风格。《回旋协奏曲》主要由木管和铜管演奏,音乐具有欧洲、尤其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风味和明亮有力而怪诞的特征,作曲家通过它奇异而丰富的音乐语言,开创了古筝演奏的新天地。”美国另一位音乐评论家William Glackin评论道:“中国第一流的作曲家王树”创作的《回旋协奏曲》,“其旋律的核心是一首十四世纪的民间曲调,音乐风格是亚洲风味与欧洲风味传统的结合――这部作品的演出,具有说服力地给人们以深刻印象,赢得了全体听众极其热烈的掌声。”   第一个设想把交响音乐中国化和民族化的人,也许不是王树,但是把这种设想变为现实的人,王树则应该算是“第一个”!他的交响叙事曲《十面埋伏》和双筝与交响乐队的《回旋协奏曲》,也应是首先把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乐器与交响音乐和交响乐器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亦即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交响音乐。李焕之先生1982年在香港亚洲作曲家联盟大会上发言时特意介绍了王树在探索交响音乐民族化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当场播放了《十面埋伏》的录音,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喝彩。   交响叙事曲《十面埋伏》和双筝与交响乐队《回旋协奏曲》的诞生,开创了交响音乐民族化之先河,在中国音乐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已陆续产生了如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霸王卸甲》等一批中国民族交响乐曲。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王树在探索交响音乐民族化方面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何丕荣《农民日报》高级编辑   (责任编辑 张宁)


相关文章

  • [十面埋伏]的"悬念"营销
  • 作者:杨丽媪 经营者 2004年12期 关于<十面埋伏>的新闻就从未间断.当观众的好奇心被吊到了最高位,这部电影赚钱最多的时候也就到来.有人批评张伟平"造势"过了头,事实上,"酒好也怕巷子深&quo ...查看


  • 秦臻20子的诗句名称棋局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十面埋伏擂战鼓三军合围奏凯歌]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十面埋伏擂战鼓三军合围奏凯歌] [青山徜徉揽胜景绿荫徘徊创妙局]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查看


  • 欣赏[十面埋伏]-教学教案
  • 一.乐曲简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 ...查看


  • [十面埋伏]赏析 1
  • 题目:<十面埋伏>赏析 姓 名 :程清杨 系 (部): 中文系 学 号 :B12130731 专 业 :新闻学 指导教师 :吴璇 2014 年 12 月 5 日 <十面埋伏>赏析 记得很久之前,看过一部电影叫做< ...查看


  • 琵琶与[十面埋伏]赏析
  • 琵琶与<十面埋伏>赏析 摘 要 本文简略介绍了琵琶的历史及其五大流派,有浦东派.平湖派.崇明派.汪派以及刘德海的新派,讲述了<十面埋伏>所依据的历史故事,<十面埋伏>共有13个小段,分三个部分,分别指出了 ...查看


  • 琵琶古曲[十面埋伏]
  • 优秀的琵琶古曲<十面埋伏>,是我国民族音乐宝藏中的一颗明珠,至今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它经常作为独奏曲目出现在祖国各地的音乐舞台上,也时常随着我国的艺术代表团去访问各国的朋友. 随着<十面埋伏>那生动感人的旋律的传播,琵 ...查看


  • [十面埋伏]赏析
  • 2008-05-10 10:18:59 琵琶<十面埋伏> 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 ...查看


  • 浅析十面埋伏
  • 浅析琵琶曲<十面埋伏>浅析琵琶传统经典<十面埋伏> [内容提要] :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的内容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本文是根据自己学习演奏该曲的体会与感受对 ...查看


  • 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气概
  • <十面埋伏>是根据秦末楚汉相争时著名的"垓下之战"而作的琵琶曲.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斗是,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金.剑击声.人马群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