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我省国资国企改革的调研报告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2014年度重点民主协商活动计划安排》,近期,省政协组成国资国企改革专题调研组,先后赴省国资委、合肥市、芜湖市以及部分省属、市属重点企业,对近年来我省国企改革发展情况开展了实地调研,并赴上海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省国企改革总体进展情况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产权多元化改革稳步推进,兼并重组迈出重要步伐,一批重要骨干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综合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一)坚持资源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做优省属企业,结合国家产业布局导向,综合分析省属企业资产规模、产业特点和竞争优势等要素,省国资委先后组织实施了中煤三建集团与中煤特凿集团、省旅游集团与省粮食集团公司、省建工集团与安徽水建工程总公司、省投资集团与上海裕安公司等16户省属企业之间重组,其监管企业由最多时的43户调整到目前的30户,省属企业大公司、大集团格局初步形成。截至2013年底,与全国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相比,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的利润位居第3位,仅次于上海、北京,资产总额位居第8位、收入位居第7位;与中部省份相比,利润位居第1位,资产、收入位居第2位;省国资委监管的10户省属企业进入2013年中国企业500强;14户省属企业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7户企业资产总额超过500亿元,其中,淮南矿业集团、省高速集团、海螺集团超过1000亿元。江汽集团公司先后托管、兼并、重组了安徽皖东机械厂、合肥客车厂、合肥矿山机械厂等10家困难企业,通过核心企业的持续拉动,使这些困难企业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也增强了江汽集团整车和零部件生产能力。目前,江淮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核心动力总成,而且全部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型民族汽车企业,汽车年产销总量多年来位居国内汽车集团前10名。省出版集团公司通过合资、收购、股权置换、先托管后收购等方式,重组了省(医药)集团公司、安徽省中国旅行社、安徽市场报、天鹅湖大酒店、安泰科技股份公司。2008年底战略重组了“科大创新”,组建了时代出版传媒股份公司,在全国率先以出版主业整体上市。整体上市后,时代出版传媒股份公司收购了新九雅民营股权组建了时代发行公司,重组了武汉时代迈迈教育公司、华丰印务、杏花印务、芜湖新华公司等。通过多年发展,省出版集团已连续6年荣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2013年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同行业第6位。百大集团公司相继在合肥、蚌埠、铜陵、黄山、淮南、六安等市并购重组了10余家国有和民营商业企业,企业从一家单体百货店,发展成为安徽省规模最大、在行业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型商贸企业集团,连续8年位居中国500强之列。奇瑞汽车公司积极实施关注品质、品牌和效益的战略转型,先后在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生产基地,并与以色列集团合资成立观致汽车有限公司,与捷豹路虎合资成立奇瑞捷豹路虎公司,形成了研发设计、试验生产、销售服务、汽车金融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已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

(二)坚持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截至2013年底,省国资委监管的省属企业及其实际控制企业1688户,其中混合所有制企业1059户,占省属企业总数的63%;混合形态的资产7075亿元,占省属企业资产总额的68.4%,省属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省属企业集团层面的产权多元化改革稳步推进。省国资委先后完成了海螺集团、江汽集团、铜陵有色集团等省属企业集团层面的整体改制工作,并依据国家政策同步引入管理和技术骨干持股,集团国有股比例分别降为51%、70.37%、81.69%。2013年海螺集团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连续10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目前,海螺集团水泥生产技术全球第一、生产规模全球第二,拥有海螺水泥、海螺型材2家上市公司,仅海螺水泥自上市以来通过资本市场累计融资近140亿元,已成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典型。铜陵有色集团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1065亿元,成为我省首个年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2013年营业收入已达1221亿元。江汽集团2006年改制以来,净资产增幅达一倍以上,目前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国内汽车企业(集团)中排名第9位。二是积极推进二级及以下子公司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国贸集团先后开展了对服装进出口、粮油进出口、轻工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土产进出口等主要骨干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工作,引入了管理层和骨干员工持股。国元集团通过增资扩股和股权转让等方式,推动了所属国元证券、国元信托、国元创投、国元投资、国元保险等主要子公司的股权多元化改革。国元投资所属16家子公司全部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并在国元投资所属部分子公司探索推进了管理层和员工持股。叉车集团在销售公司开展了管理层和骨干员工持股,省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完成了省建筑设计院产权多元化改革等,实现了企业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的全面增长。三是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先后完成了皖北煤电主业整体上市,国元证券借壳上市等,目前,淮北矿业股份公司、华安证券、长城军工和皖能天然气等企业上市方案已报证监会待批。商之都、交通规划设计院、省招标集团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已经完成,申请首发上市工作有序推进。近期,江汽集团整体上市工作也启动实施,江汽股份公司已于7月14日复牌,发布整体上市相关事项公告,拟于近期完成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工作,履行相关程序后正式报国家证监会审批。截至2014年6月底,全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30户。其中省国资委监管的30户省属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15户,总股本275.62亿股,总市值达2039亿元。省属企业总持股110.98亿股,资产证券化率约36%。

(三)坚持精干和做强主业,深入推进企业内部资源整合。通过实施关闭清算或转让亏损企业、压缩管理层级等方式,省属企业清理了一大批低效和风险资产,退出了部分低效或风险领域,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主业进一步精干高效。各省属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同时,针对内部资源分散、相互竞争等问题,着眼于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对集团公司内部相同或相近业务进行整合,大力推进了专业化重组工作。如推进了马钢集团内部非钢产业资产的剥离重组工作。铜陵有色集团采取强强联合、以强并弱、同类合并等措施,实施了内部机械装备制造、矿产资源、物流运输、商贸流通等企业的重组整合,清算注销美洲公司等子公司。省投资集团对集团及其子分公司长期沉淀的存量资产,包括股权、债权和实物资产进行了梳理排查,制订了三年退出计划和资产盘活计划。省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旅游集团等企业清理了非主业股权投资和低效、无效资产,进一步控制了“亏损源”,减少了“出血点”。淮海集团完成了所属水泥和商贸企业的重组工作。皖北煤电集团坚持纵向集中、横向一贯、内部制衡、服务共享、平衡过渡的总体思路,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有力地推进了企业发展。从调研的合肥市看,该市在市属企业中开展了非主业资产清理整合的专项改革。2010年以来,该市累计整合清理了29家非主业房地产企业;对国有非控股企业、三级及以下子公司实施清理(其中:产权转让41户,清算关闭20户);清算关闭了国风集团、荣事达集团、物资集团等企业;17户公用事业企业全部退出了所投资的辅业企业等。

(四)坚持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着力推进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一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省属企业公司制改造基本完成,根据《公司法》制定了公司章程,规范设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规范运行制衡机制初步形成。二是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领域不断扩展,特别是战略管理、风险管理有了明显进步;企业管理内涵进一步丰富,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所提高;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创造了许多管理方面的新经验、新方法,涌现了一批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叉车集团通过信息化系统升级,有效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徽商集团强化对标管理,创新商业模式,经营效益较好。国元集团、华安证券、国资运营等企业通过强化风险管控,有效化解了企业发展中的潜在问题。省投资集团探索建立了以EVA改善值为核心的子分公司领导人员任期考核办法。省国贸集团全面开展了差别化的全员业绩考核。省出版集团在全行业第一家导入了ISO9000全系统质量管理体系、ERP管理系统和用友NC财务总账系统等先进管理体系,同时对涉及“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均引入第三方论证机制,建立外部专家联席工作机制。百大集团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作为经营管理主线,推行“商品采购、营运营销、财务结算、人事薪酬、投资决算、技术服务”等6个集中,实施扁平化管理,并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形成了包括开店标准、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绩效考核等一整套标准化运营体系,建立了内控建设、评价和审计三位一体的内控体系。三是省属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省属企业全面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大力推进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员工、全员竞争上岗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薪酬制度,初步建立起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新机制。

(五)坚持夯实企业改革发展基础,努力解脱企业历史包袱。近年来,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工作稳步推进。在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方面:全省33个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破产终结,共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48.64亿元。特别是通过积极争取,将淮北矿业集团所属3对矿井列入国家计划,新增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5.73亿元。在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方面:分离改制辅业259个,14.8万省属企业职工实施了身份置换,安置富余人员12.16万人。在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方面:除宿州市境内省属企业4所中小学外,省属工业企业办145所中小学全部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省农垦集团中小学全部移交完毕。此外,省属企业公安、供水供电等社会职能也基本移交完毕。在省直党政机关企业脱钩扫尾方面:基本完成57户脱钩特困企业改革任务,妥善安置了企业各类人员,较好地盘活了国有资产。先后接收了省水利厅、省机械设备成套局、省行管局等单位移交的一批国有企业。此外,通过多种方式,先后关闭或重组了巢东水泥、省丝绸公司、水安总公司、长安电子等一批困难企业,有效化解了省属企业的出血点。历史包袱的全面解脱,有力地促进了省属企业加快发展,为今后在深层次、更大范围推进改革重组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坚持国有资本从不具竞争优势的领域退出,有序推进市县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积极贯彻“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坚持抓大放小,通过多种形式,基本完成了以国有资产和职工身份双置换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任务,市县国有资本基本实现从布局竞争优势领域的有序退出。合肥市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实施“以产权为核心、以双退为重点”的改革;对公益性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革、做强做大主业”的改革;对经营性事业单位,实施“事企分离、改制转企”的改革,并按照“先进行企业职工身份置换,后实施国有资本退出”的思路,相继组建工业、商业、城建、国资、兴泰、交通、美菱等7大国有控股公司,归口筹集和支付职工身份置换等,确保了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十一五”以来,该市累计完成了279家企业改革任务,涉及总资产243亿元,净资产75亿元,完成了5.5万名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支付改革成本29.4亿元,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任务基本完成。芜湖市在全省率先推进了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革,通过业务剥离、整合重组等方式,先后成立了报业集团、广电传媒集团、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完成了铁山宾馆转企改制等。同时采取兼并重组、清算注销、对外转让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2014年以来,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由年初的36户整合至29户。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建设和开发区建设,市县普遍新建了一批建设投资公司。目前,市县国有资本主要集中在投融资和资产管理公司、上市公司、公用事业等三类企业,三类企业资产总额约占市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的90%。其中:投融资和资产管理公司资产总额10346万元,占80.2%;市县拥有13户上市公司(合肥市5户,铜陵市2户,亳州、蚌埠、阜阳、滁州、马鞍山和黄山市各1户),上市公司资产总额547.2亿元,占4.24%;公用事业类企业资产总额564亿元,占4.37%。

(七)坚持完善国资监管体系,科学推进依法监管工作。近年来,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我省初步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三级国资监管组织体系。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围绕制度建设、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构建起了国资监管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制度体系。省国资委成立以来,坚持把服务企业作为首要任务,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一企一策”指导推动省属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紧紧围绕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推进重大项目合作,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颁布实施了国资监管省级规范性文件90余件,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着力加强了产权管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业绩考核、薪酬分配和监事会监督工作,国资监管机构在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服务全省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步凸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省国有企业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大型企业产权多元化深度不够,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工作相对滞后,缺少新的、先进的生产要素进入。二是国有资产配置效率不高。依托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相对缓慢,一些企业仍然存在主业过宽、专业化优势不明显、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三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难度较大。产业投资者往往谋求控股地位,财务投资者一般要求短期内较高的收益回报,与投资者协调谈判较为复杂;国有产权转让定价难,大规模引入非公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资产评估和产权转让定价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企和民企体制机制以及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管理体制机制对接难。四是虽然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比例较高,但大部分都集中在二三级企业,且多为国有绝对控股,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状况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五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有待加强。规范董事会建设尚未实质性开展,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尚未真正建立,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中长期激励尚需进一步推进。六是企业历史负担仍然较为沉重。少数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后社保、医保以及历史拖欠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国有大型企业还存在社区职能难以移交等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环境。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海、天津等17个省市出台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意见。而我省尚未出台相关指导意见。目前我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量2万多亿,规模较大,质量较好,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用好和盘活这些资源,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在调研中,有关市和企业纷纷要求省里尽快出台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以促进新一轮国企改革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建议:一是研究出台我省全面深化国资国资改革的指导意见。二是研究出台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实施意见,重点围绕财税扶持、金融创新、要素支持、职工安置等,进一步细化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增强政策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研究出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员工持股的相关细则,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规范有序发展。四是研究出台竞争类、公益类和功能保障类企业差异化的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实施办法,充分调动企业管理层和技术骨干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探索建立特许经营、定价机制与政府财政投入相配套的公共产品管理体系,建立稳定可靠、补偿合理公开透明的企业公共服务支出补偿机制,企业政策性亏损由政府给予合理补偿。六是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建立改革成本分担机制,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力度,妥善解决国有企业特别是市县国有中小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此外,文化企业建议对文化企业探索实施股份制改造、股权激励试点和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同时提出了加强教材教辅市场管理、支持文化企业参与优秀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鼓励国有文化企业参与文化公益事业建设、支持国有文化企业参与政府公共采购等建议。

(二)坚持多措并举,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议以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为导向,以推进企业整体上市为主要形式,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优化国资布局结构、推进开放式市场化重组相结合;与推进国有资本有序流动、盘活用好国有资产相结合;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一是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积极引入包括股权投资基金在内的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新设混合所有制企业。同时积极探索采取优先股形式,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促进国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合理融合。二是加快资本证券化进程。加快具备条件的竞争类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探索推进功能保障类和公益性企业的核心业务资产上市。鼓励已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将更多主业资产注入上市公司。鼓励民营资本、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发股票。加大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整合力度,打造一批优强上市公司。三是稳步推进股权激励和职工持股。对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外的符合激励条件的国有创新型企业,建议参照皖政〔2011〕100号文件实施股权激励。对符合条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在规模适中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实施经营管理者、核心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持股。

(三)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一是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积极推进产融融合和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整合,切实做好国有资本从不具备竞争优势行业的退出工作,聚焦引领企业转型升级,聚焦培育领先企业,聚焦促进产业聚集,将更多的国有资本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节能环保、科技创新和重要先导性产业。二是支持国有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继续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并购和跨国经营,加强对境外投资的指导,简化投资合作核准手续,为企业人员赴境外开展投资合作提供便利。加强对“走出去”企业和项目的外汇金融支持。

(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一是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强化公益性企业的公共服务功能导向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功能保障类企业的特定保障功能导向和完成政府重大任务、竞争类企业的经济效益导向和国有资本收益最大化的功能定位,一企一策,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二是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法定代表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中心地位,重点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规范董事会建设、中长期激励、职业经理人试点以及建立与选任方式相匹配和与员工收入相匹配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等方面,分类完善不同功能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参照上海做法,“一企一策”确定考核指标,分类实施激励约束,明确不同类型企业领导人员的薪酬结构和激励模式。三是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和加快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依法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机制。建全和完善公正透明的竞聘上岗制度,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四是推进国有企业内部资源整合。以推进企业内部设计研发、物流运输、营销采购等生产性服务环节分离改制为重点,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同一集团公司内部相同或相近业务、同一产业链业务重组整合,推动企业内部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价值链高端聚集,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五)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是积极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充分发挥国资监管机构的专业化监管优势,建议将政企脱钩后的企业、事业单位改革转制后的企业和新组建国有企业纳入统一监管,形成更高层次、更大范围配置资源的整体优势。二是积极推进依法监管。建议建立出资人审批事项清单制度,并按照有关规定落实董事会选聘经营层、考核分配、投资等职权。通过制定或参与制定公司章程、推进任期契约化管理、加强股东代表管理等符合市场规则的监管方式,进一步规范履责方式。三是积极推进分类监管。建议参照上海做法,重点围绕企业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布局结构、公司治理、考核激励、风险控制等方面,聚焦国资监管重点,对不同企业在治理结构、选人用人、业绩考核、激励约束等方面实行差异化监管,建立健全不同性质、不同类别、不同行业的考核指标和分类考核办法,合理确定薪酬结构和中长期激励方式,逐步建立差异化的管控手段和管控方式,提高国资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2014年度重点民主协商活动计划安排》,近期,省政协组成国资国企改革专题调研组,先后赴省国资委、合肥市、芜湖市以及部分省属、市属重点企业,对近年来我省国企改革发展情况开展了实地调研,并赴上海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省国企改革总体进展情况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产权多元化改革稳步推进,兼并重组迈出重要步伐,一批重要骨干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综合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一)坚持资源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做优省属企业,结合国家产业布局导向,综合分析省属企业资产规模、产业特点和竞争优势等要素,省国资委先后组织实施了中煤三建集团与中煤特凿集团、省旅游集团与省粮食集团公司、省建工集团与安徽水建工程总公司、省投资集团与上海裕安公司等16户省属企业之间重组,其监管企业由最多时的43户调整到目前的30户,省属企业大公司、大集团格局初步形成。截至2013年底,与全国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相比,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的利润位居第3位,仅次于上海、北京,资产总额位居第8位、收入位居第7位;与中部省份相比,利润位居第1位,资产、收入位居第2位;省国资委监管的10户省属企业进入2013年中国企业500强;14户省属企业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7户企业资产总额超过500亿元,其中,淮南矿业集团、省高速集团、海螺集团超过1000亿元。江汽集团公司先后托管、兼并、重组了安徽皖东机械厂、合肥客车厂、合肥矿山机械厂等10家困难企业,通过核心企业的持续拉动,使这些困难企业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也增强了江汽集团整车和零部件生产能力。目前,江淮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核心动力总成,而且全部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型民族汽车企业,汽车年产销总量多年来位居国内汽车集团前10名。省出版集团公司通过合资、收购、股权置换、先托管后收购等方式,重组了省(医药)集团公司、安徽省中国旅行社、安徽市场报、天鹅湖大酒店、安泰科技股份公司。2008年底战略重组了“科大创新”,组建了时代出版传媒股份公司,在全国率先以出版主业整体上市。整体上市后,时代出版传媒股份公司收购了新九雅民营股权组建了时代发行公司,重组了武汉时代迈迈教育公司、华丰印务、杏花印务、芜湖新华公司等。通过多年发展,省出版集团已连续6年荣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2013年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同行业第6位。百大集团公司相继在合肥、蚌埠、铜陵、黄山、淮南、六安等市并购重组了10余家国有和民营商业企业,企业从一家单体百货店,发展成为安徽省规模最大、在行业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型商贸企业集团,连续8年位居中国500强之列。奇瑞汽车公司积极实施关注品质、品牌和效益的战略转型,先后在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生产基地,并与以色列集团合资成立观致汽车有限公司,与捷豹路虎合资成立奇瑞捷豹路虎公司,形成了研发设计、试验生产、销售服务、汽车金融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已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

(二)坚持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截至2013年底,省国资委监管的省属企业及其实际控制企业1688户,其中混合所有制企业1059户,占省属企业总数的63%;混合形态的资产7075亿元,占省属企业资产总额的68.4%,省属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省属企业集团层面的产权多元化改革稳步推进。省国资委先后完成了海螺集团、江汽集团、铜陵有色集团等省属企业集团层面的整体改制工作,并依据国家政策同步引入管理和技术骨干持股,集团国有股比例分别降为51%、70.37%、81.69%。2013年海螺集团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连续10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目前,海螺集团水泥生产技术全球第一、生产规模全球第二,拥有海螺水泥、海螺型材2家上市公司,仅海螺水泥自上市以来通过资本市场累计融资近140亿元,已成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典型。铜陵有色集团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1065亿元,成为我省首个年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2013年营业收入已达1221亿元。江汽集团2006年改制以来,净资产增幅达一倍以上,目前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国内汽车企业(集团)中排名第9位。二是积极推进二级及以下子公司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国贸集团先后开展了对服装进出口、粮油进出口、轻工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土产进出口等主要骨干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工作,引入了管理层和骨干员工持股。国元集团通过增资扩股和股权转让等方式,推动了所属国元证券、国元信托、国元创投、国元投资、国元保险等主要子公司的股权多元化改革。国元投资所属16家子公司全部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并在国元投资所属部分子公司探索推进了管理层和员工持股。叉车集团在销售公司开展了管理层和骨干员工持股,省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完成了省建筑设计院产权多元化改革等,实现了企业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的全面增长。三是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先后完成了皖北煤电主业整体上市,国元证券借壳上市等,目前,淮北矿业股份公司、华安证券、长城军工和皖能天然气等企业上市方案已报证监会待批。商之都、交通规划设计院、省招标集团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已经完成,申请首发上市工作有序推进。近期,江汽集团整体上市工作也启动实施,江汽股份公司已于7月14日复牌,发布整体上市相关事项公告,拟于近期完成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工作,履行相关程序后正式报国家证监会审批。截至2014年6月底,全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30户。其中省国资委监管的30户省属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15户,总股本275.62亿股,总市值达2039亿元。省属企业总持股110.98亿股,资产证券化率约36%。

(三)坚持精干和做强主业,深入推进企业内部资源整合。通过实施关闭清算或转让亏损企业、压缩管理层级等方式,省属企业清理了一大批低效和风险资产,退出了部分低效或风险领域,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主业进一步精干高效。各省属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同时,针对内部资源分散、相互竞争等问题,着眼于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对集团公司内部相同或相近业务进行整合,大力推进了专业化重组工作。如推进了马钢集团内部非钢产业资产的剥离重组工作。铜陵有色集团采取强强联合、以强并弱、同类合并等措施,实施了内部机械装备制造、矿产资源、物流运输、商贸流通等企业的重组整合,清算注销美洲公司等子公司。省投资集团对集团及其子分公司长期沉淀的存量资产,包括股权、债权和实物资产进行了梳理排查,制订了三年退出计划和资产盘活计划。省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旅游集团等企业清理了非主业股权投资和低效、无效资产,进一步控制了“亏损源”,减少了“出血点”。淮海集团完成了所属水泥和商贸企业的重组工作。皖北煤电集团坚持纵向集中、横向一贯、内部制衡、服务共享、平衡过渡的总体思路,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有力地推进了企业发展。从调研的合肥市看,该市在市属企业中开展了非主业资产清理整合的专项改革。2010年以来,该市累计整合清理了29家非主业房地产企业;对国有非控股企业、三级及以下子公司实施清理(其中:产权转让41户,清算关闭20户);清算关闭了国风集团、荣事达集团、物资集团等企业;17户公用事业企业全部退出了所投资的辅业企业等。

(四)坚持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着力推进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一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省属企业公司制改造基本完成,根据《公司法》制定了公司章程,规范设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规范运行制衡机制初步形成。二是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领域不断扩展,特别是战略管理、风险管理有了明显进步;企业管理内涵进一步丰富,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所提高;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创造了许多管理方面的新经验、新方法,涌现了一批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叉车集团通过信息化系统升级,有效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徽商集团强化对标管理,创新商业模式,经营效益较好。国元集团、华安证券、国资运营等企业通过强化风险管控,有效化解了企业发展中的潜在问题。省投资集团探索建立了以EVA改善值为核心的子分公司领导人员任期考核办法。省国贸集团全面开展了差别化的全员业绩考核。省出版集团在全行业第一家导入了ISO9000全系统质量管理体系、ERP管理系统和用友NC财务总账系统等先进管理体系,同时对涉及“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均引入第三方论证机制,建立外部专家联席工作机制。百大集团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作为经营管理主线,推行“商品采购、营运营销、财务结算、人事薪酬、投资决算、技术服务”等6个集中,实施扁平化管理,并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形成了包括开店标准、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绩效考核等一整套标准化运营体系,建立了内控建设、评价和审计三位一体的内控体系。三是省属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省属企业全面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大力推进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员工、全员竞争上岗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薪酬制度,初步建立起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新机制。

(五)坚持夯实企业改革发展基础,努力解脱企业历史包袱。近年来,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工作稳步推进。在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方面:全省33个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破产终结,共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48.64亿元。特别是通过积极争取,将淮北矿业集团所属3对矿井列入国家计划,新增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5.73亿元。在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方面:分离改制辅业259个,14.8万省属企业职工实施了身份置换,安置富余人员12.16万人。在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方面:除宿州市境内省属企业4所中小学外,省属工业企业办145所中小学全部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省农垦集团中小学全部移交完毕。此外,省属企业公安、供水供电等社会职能也基本移交完毕。在省直党政机关企业脱钩扫尾方面:基本完成57户脱钩特困企业改革任务,妥善安置了企业各类人员,较好地盘活了国有资产。先后接收了省水利厅、省机械设备成套局、省行管局等单位移交的一批国有企业。此外,通过多种方式,先后关闭或重组了巢东水泥、省丝绸公司、水安总公司、长安电子等一批困难企业,有效化解了省属企业的出血点。历史包袱的全面解脱,有力地促进了省属企业加快发展,为今后在深层次、更大范围推进改革重组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坚持国有资本从不具竞争优势的领域退出,有序推进市县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积极贯彻“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坚持抓大放小,通过多种形式,基本完成了以国有资产和职工身份双置换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任务,市县国有资本基本实现从布局竞争优势领域的有序退出。合肥市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实施“以产权为核心、以双退为重点”的改革;对公益性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革、做强做大主业”的改革;对经营性事业单位,实施“事企分离、改制转企”的改革,并按照“先进行企业职工身份置换,后实施国有资本退出”的思路,相继组建工业、商业、城建、国资、兴泰、交通、美菱等7大国有控股公司,归口筹集和支付职工身份置换等,确保了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十一五”以来,该市累计完成了279家企业改革任务,涉及总资产243亿元,净资产75亿元,完成了5.5万名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支付改革成本29.4亿元,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任务基本完成。芜湖市在全省率先推进了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革,通过业务剥离、整合重组等方式,先后成立了报业集团、广电传媒集团、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完成了铁山宾馆转企改制等。同时采取兼并重组、清算注销、对外转让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2014年以来,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由年初的36户整合至29户。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建设和开发区建设,市县普遍新建了一批建设投资公司。目前,市县国有资本主要集中在投融资和资产管理公司、上市公司、公用事业等三类企业,三类企业资产总额约占市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的90%。其中:投融资和资产管理公司资产总额10346万元,占80.2%;市县拥有13户上市公司(合肥市5户,铜陵市2户,亳州、蚌埠、阜阳、滁州、马鞍山和黄山市各1户),上市公司资产总额547.2亿元,占4.24%;公用事业类企业资产总额564亿元,占4.37%。

(七)坚持完善国资监管体系,科学推进依法监管工作。近年来,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我省初步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三级国资监管组织体系。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围绕制度建设、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构建起了国资监管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制度体系。省国资委成立以来,坚持把服务企业作为首要任务,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一企一策”指导推动省属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紧紧围绕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推进重大项目合作,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颁布实施了国资监管省级规范性文件90余件,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着力加强了产权管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业绩考核、薪酬分配和监事会监督工作,国资监管机构在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服务全省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步凸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省国有企业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大型企业产权多元化深度不够,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工作相对滞后,缺少新的、先进的生产要素进入。二是国有资产配置效率不高。依托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相对缓慢,一些企业仍然存在主业过宽、专业化优势不明显、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三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难度较大。产业投资者往往谋求控股地位,财务投资者一般要求短期内较高的收益回报,与投资者协调谈判较为复杂;国有产权转让定价难,大规模引入非公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资产评估和产权转让定价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企和民企体制机制以及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管理体制机制对接难。四是虽然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比例较高,但大部分都集中在二三级企业,且多为国有绝对控股,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状况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五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有待加强。规范董事会建设尚未实质性开展,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尚未真正建立,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中长期激励尚需进一步推进。六是企业历史负担仍然较为沉重。少数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后社保、医保以及历史拖欠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国有大型企业还存在社区职能难以移交等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环境。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海、天津等17个省市出台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意见。而我省尚未出台相关指导意见。目前我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量2万多亿,规模较大,质量较好,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用好和盘活这些资源,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在调研中,有关市和企业纷纷要求省里尽快出台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以促进新一轮国企改革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建议:一是研究出台我省全面深化国资国资改革的指导意见。二是研究出台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实施意见,重点围绕财税扶持、金融创新、要素支持、职工安置等,进一步细化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增强政策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研究出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员工持股的相关细则,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规范有序发展。四是研究出台竞争类、公益类和功能保障类企业差异化的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实施办法,充分调动企业管理层和技术骨干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探索建立特许经营、定价机制与政府财政投入相配套的公共产品管理体系,建立稳定可靠、补偿合理公开透明的企业公共服务支出补偿机制,企业政策性亏损由政府给予合理补偿。六是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建立改革成本分担机制,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力度,妥善解决国有企业特别是市县国有中小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此外,文化企业建议对文化企业探索实施股份制改造、股权激励试点和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同时提出了加强教材教辅市场管理、支持文化企业参与优秀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鼓励国有文化企业参与文化公益事业建设、支持国有文化企业参与政府公共采购等建议。

(二)坚持多措并举,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议以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为导向,以推进企业整体上市为主要形式,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优化国资布局结构、推进开放式市场化重组相结合;与推进国有资本有序流动、盘活用好国有资产相结合;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一是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积极引入包括股权投资基金在内的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新设混合所有制企业。同时积极探索采取优先股形式,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促进国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合理融合。二是加快资本证券化进程。加快具备条件的竞争类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探索推进功能保障类和公益性企业的核心业务资产上市。鼓励已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将更多主业资产注入上市公司。鼓励民营资本、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发股票。加大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整合力度,打造一批优强上市公司。三是稳步推进股权激励和职工持股。对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外的符合激励条件的国有创新型企业,建议参照皖政〔2011〕100号文件实施股权激励。对符合条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在规模适中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实施经营管理者、核心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持股。

(三)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一是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积极推进产融融合和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整合,切实做好国有资本从不具备竞争优势行业的退出工作,聚焦引领企业转型升级,聚焦培育领先企业,聚焦促进产业聚集,将更多的国有资本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节能环保、科技创新和重要先导性产业。二是支持国有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继续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并购和跨国经营,加强对境外投资的指导,简化投资合作核准手续,为企业人员赴境外开展投资合作提供便利。加强对“走出去”企业和项目的外汇金融支持。

(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一是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强化公益性企业的公共服务功能导向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功能保障类企业的特定保障功能导向和完成政府重大任务、竞争类企业的经济效益导向和国有资本收益最大化的功能定位,一企一策,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二是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法定代表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中心地位,重点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规范董事会建设、中长期激励、职业经理人试点以及建立与选任方式相匹配和与员工收入相匹配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等方面,分类完善不同功能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参照上海做法,“一企一策”确定考核指标,分类实施激励约束,明确不同类型企业领导人员的薪酬结构和激励模式。三是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和加快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依法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机制。建全和完善公正透明的竞聘上岗制度,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四是推进国有企业内部资源整合。以推进企业内部设计研发、物流运输、营销采购等生产性服务环节分离改制为重点,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同一集团公司内部相同或相近业务、同一产业链业务重组整合,推动企业内部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价值链高端聚集,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五)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是积极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充分发挥国资监管机构的专业化监管优势,建议将政企脱钩后的企业、事业单位改革转制后的企业和新组建国有企业纳入统一监管,形成更高层次、更大范围配置资源的整体优势。二是积极推进依法监管。建议建立出资人审批事项清单制度,并按照有关规定落实董事会选聘经营层、考核分配、投资等职权。通过制定或参与制定公司章程、推进任期契约化管理、加强股东代表管理等符合市场规则的监管方式,进一步规范履责方式。三是积极推进分类监管。建议参照上海做法,重点围绕企业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布局结构、公司治理、考核激励、风险控制等方面,聚焦国资监管重点,对不同企业在治理结构、选人用人、业绩考核、激励约束等方面实行差异化监管,建立健全不同性质、不同类别、不同行业的考核指标和分类考核办法,合理确定薪酬结构和中长期激励方式,逐步建立差异化的管控手段和管控方式,提高国资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对安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的分析与建议
  • 对安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的分析与建议 (安徽国资网 2007年1月22日)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20世纪末大多数国有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十五届四中全会上,党中 ...查看


  •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
  • 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 (2005年10月28日 粤发[2005]15号)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省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国有企业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带动 ...查看


  • 关于赴某地考察国有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 关于赴***考察国有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2年9月,省国资委调研组通过座谈和实地考察,对***国有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推进国资监管.加快国企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完善国资监管体系.推进监管企业改革等方面的做法经验以及进一步加快国有 ...查看


  • 广东省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
  •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方案指出,通过深化改革,到2020年推动形成15家左右营业收入或资产超千亿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省属国有企业整体规模和竞争实力显著增强.以下是广东省<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 ...查看


  • 集团召开干部大会调整主要领导
  • 集团召开干部大会调整主要领导 高建民出席作重要讲话 张葆宣读任职决定 朱晓明主持会议并讲话 王启瑞任董事长.党委书记 李国彪任副董事长.党委常委.总经理 7月20日,集团公司召开干部大会,宣布集团主要领导的任职决定,王启瑞任晋能集团董事长. ...查看


  • 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传达提纲
  • 中央.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传达提纲 2015年1月18 日 目 录 1.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1 2.省委十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 神传达 ...查看


  • 党代会报告 2
  • 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十五"以来,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的战略部署,不断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重点 ...查看


  • 抢抓机遇振奋精神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省第十次党代会是在推进富民兴黔伟大事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一次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创新求实.团结奋进的大会,对于动员全省人民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 ...查看


  • 协会工作报告
  • 篇一:协会工作报告 集聚团队力量 助推转型跨越 --山西省新世纪专家学者协会工作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好!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会员代表大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现在我受山西省新世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