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论论文:窥视网络游戏所具有的现代教育价值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窥视网络游戏所具有的现代教育

价值

[摘要]网络游戏的迅猛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存在就会有它的现实性, 必然会有它积极作用。作为一种双刃剑的网络游戏, 其所具有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去深层次剖析和研究的, 兴利除弊, 为我教育之所用。

[关键词]网络游戏 现实趋势 双刃剑 兴利除弊

网络游戏的快速发展, 随之而来的玩家越来越多。因此, 很多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游戏很不看好, 认为孩子们迷恋于网络游戏, 导致荒废青春和学业。他们千方百计禁止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然而, 笔者认为:是否可以换种视角去审视网络游戏, 是不是能够将网络游戏的设计理念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呢? 还得从网络游戏的基本内容开始说起。

一、网络游戏的定位及其特征理解

1. 游戏以及网络游戏的界定

根据荷兰学者胡伊青加的界定:“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 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 其规则是游戏者自由接受的, 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 游戏以自身为目的而又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以及对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网络游戏则指的是通过互联网所进行的一种游戏形式, 是传统游戏的一种新形态和发展趋势。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达到交流、娱乐和休闲目的的新型游戏项目。

2. 网络游戏的特征表现

(1)数字化让网络游戏突破时空的限制

网络游戏基本都是由“数字”组成, 归根到底都是通过“0”和“l ”这两个数字信号的不同组合来表达。玩家在进入游戏后, 他所面临和经历的就是从等级l 升到等级N 、游戏中的金钱从l 到N 、经验值从l 到N 等完完全全的数字变化。这一特性保证了网络游戏可以轻松实现跨地域性, 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把处在不同地域的多个玩家从各自的游戏场景中抽离出来交织在一起。

(2)良好的隐蔽性和技术领先性使之成为时尚的前沿

网络游戏给玩家提供了一个虚拟世界, 在游戏中可重塑自我, 可获得精神的愉悦与满足。网络游戏又可以让玩家摆脱孤独、获得自尊、获得成功。正因为这些特性, 网络游戏吸引了无数玩家, 特别是青少年玩家夜以继日的沉迷其中。如果把这种痴迷的劲头合理利用, 对于这种自由活动加以引导, 网络游戏就能成为一种教育手段, 辅助于教育教学必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寻找“教育”和“网络游戏”的平衡点

1. 抉择“教”与“乐”的平衡, 使之更好相结合

基于网络游戏存在的负面影响, 人们总在试图寻找一条网络游戏与教育完美结合的途径。网络游戏与教育之间的结合似乎是种极大的创新,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难抉择游戏性和知识性的平衡点。因此, 网络游戏与教育的结合只有定位于网络游戏式活动课程, 方

能使游戏性与教育性达到最佳平衡。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融于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之中, 通过开发利用合适的网络游戏, 可将“特定的教学内容+适宜活动=活动课程”升华为“特定的教学内容+网络游戏=寓教于乐的网络游戏式活动课程”。

2. 网络游戏发展的新领域—“教育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的迅速发展, 其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对其反对的呼声亦愈强。当然, 社会大众也在不断反思现今教育存在的缺点。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钟爱和对现今教育方式的反感形成显明的反差。这一问题给网络游戏制造商来带了新的灵感--教育网络游戏。

一则关于“网络游戏能否进教材? ”的消息报道:“2009年4月, 一款网络游戏(编者注:摩尔庄园) 获得了湖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肯定, 被纳入了武汉小学教材范围, 走进了部分小学课堂。有网友认为这是网络时代的教育进步; 也有人认为小学生自制力不强, 推荐游戏给孩子们可能有负面影响(《光明日报》,2009年5月11日) 。”新闻中可看出:虽然只有部分小学引入网络游戏, 这也充分说明政府部门越加重视网络游戏的教育价值, 把教育游戏写进教材, 引入课堂是一种科学的尝试, 值得推广。

3. 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中小学教学内容和各种教材版本样式呈现多样化, 教学方法也不再是灌输式, 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习方式

的变革成为新课改的核心任务。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要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互动形成共识。, 在互动中理解个人与集体智慧的价值。学生在网络游戏式活动课程中学到的东西远比单纯从教材中所学到的东西要多得多。

三、在教育教学中使用网络游戏的原则

1. 根据需要, 合理选用网络游戏。在选用的网络游戏时, 既要考虑当前教学内容的需要。也要考虑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要根据学习者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课程内容来设计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学习工具, 这样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基础教育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中心, 主动参与, 所有游戏要能激发动机, 提高自信,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 选用的网络游戏要易于操作, 且实用经济。

2. 扬其长避其短, 寓教于乐。传递知识的多少并不是教育游戏重点, 教育游戏只是一种引导的方式, 并不是一种强硬的方式。若在游戏中一味地强调要教会学生某种知识内容或是多少知识量, 那就又走上了应试教育的老路了。科学的教育应是能激励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应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方式和途径, 从而使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学习之后能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正确认识网络游戏的教育价值, 加强引导, 让学生能真正在玩中学。

3. 把握使用网络游戏的频率和时机。网络游戏不能代替教学活动, 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 是普通教育形式的补充, 不是简单地用游戏替代一切课堂教学形式。所以, 不能过于频繁地引入, 要把握好度。如果没

有找到网络游戏的位置, 不仅达不到目标, 而且还会带来负面效果。另外, 不是每节内容都适合用游戏来教学. 有的内容更适合课堂集中讲授或自学等。

虽然网络游戏也具备教育功能, 但在引入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有待要继续完善, 不断改进。也希望网络游戏与教学的结合能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研发更多、更好的网络教育游戏服务于教学。网络游戏的教育应用问题在我国研究才刚起步, 还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需要很多人去共同努力。兴利除弊, 实现网络游戏服务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田维. 从心理学角度看网络游戏的教育潜能[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2).

[2]黄小玉. 找到“教育”和“游戏”的平衡点[J].中小学信息技术,2008,(11).

[3]张勤杰. 从网络游戏到教育游戏之我见[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3).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窥视网络游戏所具有的现代教育

价值

[摘要]网络游戏的迅猛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存在就会有它的现实性, 必然会有它积极作用。作为一种双刃剑的网络游戏, 其所具有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去深层次剖析和研究的, 兴利除弊, 为我教育之所用。

[关键词]网络游戏 现实趋势 双刃剑 兴利除弊

网络游戏的快速发展, 随之而来的玩家越来越多。因此, 很多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游戏很不看好, 认为孩子们迷恋于网络游戏, 导致荒废青春和学业。他们千方百计禁止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然而, 笔者认为:是否可以换种视角去审视网络游戏, 是不是能够将网络游戏的设计理念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呢? 还得从网络游戏的基本内容开始说起。

一、网络游戏的定位及其特征理解

1. 游戏以及网络游戏的界定

根据荷兰学者胡伊青加的界定:“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 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 其规则是游戏者自由接受的, 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 游戏以自身为目的而又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以及对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网络游戏则指的是通过互联网所进行的一种游戏形式, 是传统游戏的一种新形态和发展趋势。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达到交流、娱乐和休闲目的的新型游戏项目。

2. 网络游戏的特征表现

(1)数字化让网络游戏突破时空的限制

网络游戏基本都是由“数字”组成, 归根到底都是通过“0”和“l ”这两个数字信号的不同组合来表达。玩家在进入游戏后, 他所面临和经历的就是从等级l 升到等级N 、游戏中的金钱从l 到N 、经验值从l 到N 等完完全全的数字变化。这一特性保证了网络游戏可以轻松实现跨地域性, 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把处在不同地域的多个玩家从各自的游戏场景中抽离出来交织在一起。

(2)良好的隐蔽性和技术领先性使之成为时尚的前沿

网络游戏给玩家提供了一个虚拟世界, 在游戏中可重塑自我, 可获得精神的愉悦与满足。网络游戏又可以让玩家摆脱孤独、获得自尊、获得成功。正因为这些特性, 网络游戏吸引了无数玩家, 特别是青少年玩家夜以继日的沉迷其中。如果把这种痴迷的劲头合理利用, 对于这种自由活动加以引导, 网络游戏就能成为一种教育手段, 辅助于教育教学必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寻找“教育”和“网络游戏”的平衡点

1. 抉择“教”与“乐”的平衡, 使之更好相结合

基于网络游戏存在的负面影响, 人们总在试图寻找一条网络游戏与教育完美结合的途径。网络游戏与教育之间的结合似乎是种极大的创新,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难抉择游戏性和知识性的平衡点。因此, 网络游戏与教育的结合只有定位于网络游戏式活动课程, 方

能使游戏性与教育性达到最佳平衡。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融于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之中, 通过开发利用合适的网络游戏, 可将“特定的教学内容+适宜活动=活动课程”升华为“特定的教学内容+网络游戏=寓教于乐的网络游戏式活动课程”。

2. 网络游戏发展的新领域—“教育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的迅速发展, 其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对其反对的呼声亦愈强。当然, 社会大众也在不断反思现今教育存在的缺点。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钟爱和对现今教育方式的反感形成显明的反差。这一问题给网络游戏制造商来带了新的灵感--教育网络游戏。

一则关于“网络游戏能否进教材? ”的消息报道:“2009年4月, 一款网络游戏(编者注:摩尔庄园) 获得了湖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肯定, 被纳入了武汉小学教材范围, 走进了部分小学课堂。有网友认为这是网络时代的教育进步; 也有人认为小学生自制力不强, 推荐游戏给孩子们可能有负面影响(《光明日报》,2009年5月11日) 。”新闻中可看出:虽然只有部分小学引入网络游戏, 这也充分说明政府部门越加重视网络游戏的教育价值, 把教育游戏写进教材, 引入课堂是一种科学的尝试, 值得推广。

3. 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中小学教学内容和各种教材版本样式呈现多样化, 教学方法也不再是灌输式, 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习方式

的变革成为新课改的核心任务。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要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互动形成共识。, 在互动中理解个人与集体智慧的价值。学生在网络游戏式活动课程中学到的东西远比单纯从教材中所学到的东西要多得多。

三、在教育教学中使用网络游戏的原则

1. 根据需要, 合理选用网络游戏。在选用的网络游戏时, 既要考虑当前教学内容的需要。也要考虑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要根据学习者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课程内容来设计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学习工具, 这样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基础教育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中心, 主动参与, 所有游戏要能激发动机, 提高自信,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 选用的网络游戏要易于操作, 且实用经济。

2. 扬其长避其短, 寓教于乐。传递知识的多少并不是教育游戏重点, 教育游戏只是一种引导的方式, 并不是一种强硬的方式。若在游戏中一味地强调要教会学生某种知识内容或是多少知识量, 那就又走上了应试教育的老路了。科学的教育应是能激励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应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方式和途径, 从而使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学习之后能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正确认识网络游戏的教育价值, 加强引导, 让学生能真正在玩中学。

3. 把握使用网络游戏的频率和时机。网络游戏不能代替教学活动, 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 是普通教育形式的补充, 不是简单地用游戏替代一切课堂教学形式。所以, 不能过于频繁地引入, 要把握好度。如果没

有找到网络游戏的位置, 不仅达不到目标, 而且还会带来负面效果。另外, 不是每节内容都适合用游戏来教学. 有的内容更适合课堂集中讲授或自学等。

虽然网络游戏也具备教育功能, 但在引入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有待要继续完善, 不断改进。也希望网络游戏与教学的结合能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研发更多、更好的网络教育游戏服务于教学。网络游戏的教育应用问题在我国研究才刚起步, 还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需要很多人去共同努力。兴利除弊, 实现网络游戏服务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田维. 从心理学角度看网络游戏的教育潜能[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2).

[2]黄小玉. 找到“教育”和“游戏”的平衡点[J].中小学信息技术,2008,(11).

[3]张勤杰. 从网络游戏到教育游戏之我见[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3).


相关文章

  • 英语论文英语教师教学英语教学论文
  • 英语论文英语教师教学英语教学论文 摘要:教学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现代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本文这种能力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积累和发展.本文从作者自身实践出发,论述了英语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并确定反思 ...查看


  • 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5页
  • 论 文 评 语 建议成绩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1 论 文 提 要 隐私权是人格权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属于民事权利的范畴,理论界一般划归为私权.世界各国对于隐私权的保护.研究历来非常重视,许多国家把隐私权列入民法典,直接予以保护,还有一部分国 ...查看


  • 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分析
  •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分析 专业代码: 050420 作者姓名: 田臻 学 号: 2009203758 单 位: 传媒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 张琳 2013 年 5 月 30 日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查看


  • 隐私权内容探讨
  • 王利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传时间:2010-5-23 浏览次数:3251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关键词: 隐私权/私生活秘密权/私生活空间权 内容提要: 隐私权是一项重要的人格权.作者认为,隐私权包括私人生活秘密. ...查看


  • 学年论文题目
  • 学年论文题目 转载自: 张玲 转载于:2010-12-08 15:14 | 分类:个人日记 阅读:(1) 评论:(0) 文学类(现当代文学方向)学年论文选题 1.王安忆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表征. 2.当代"女性诗歌&quo ...查看


  • 台湾综艺节目赏析论文
  • 题目: 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 --受众心理需求 年 级: 2010 学 号: [1**********]337 姓 名: 戈奕文 专 业: 生命科学学院 指导老师: 王义权 二零一二年五月 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受众心理需求 [摘要] 近年来 ...查看


  • 论幼儿园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前景
  • 幼儿园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和途径 坎墩街道小明星幼儿园 胡雪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的应用以极强的渗透力融入了人类生活中的每个领域,例如在教育.图书.娱乐.艺术.金融交易.建筑设计.通讯等等都有体现.多媒体技术也被越来越多 ...查看


  • 大众狂欢语境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解析
  • 大众狂欢语境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解析 江凌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上海,200240) 摘 要:目前,中国大陆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突发性强,走向充满不确定性,给网络安全治理和社会管理带来了挑战.如何客观认识和评价网络群体 ...查看


  • 网络文化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 政工园地 ●李暄 网络文化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I广下,网络文化作为一种迅速兴盛二]的媒介文化,已经成为建设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军营和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军人无时无 刻不受到网络文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