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工实习》教学大纲
适应班级: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 、 机制 适应时间:第五学期2周(第一周) 一、实训的性质和任务
焊工技能实训是高职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实践课,其主要内容为金属焊接与切割的有关专业知识和实作技能训练。 二、基本要求
1、 根据本实室设备情况,让同学们充分了解其性能和广泛用途。
2、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各类焊接设备、工具和辅助设施进行实际了解,并熟练掌握安全设备保管、使用方法。
3、进一步加强氩弧焊接、电弧气刨和CO2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切割操作技术研讨。
4、 熟悉焊接工艺基本知识,正确确定焊接规范。 5、 掌握焊接检验的基本方法和焊后处里要求。
6、 能够合理使用工具、夹具。掌握辅助性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7、 通过学习和训练,有助于学生顺利通过焊接操作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 二、实训内容及时间分配
四、几点说明
1、实训原则,以焊工工艺为基础,实训什么考什么。在保证基本知识连贯性的基础上,着眼于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并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和实用性。 2、实训课的成绩应根据实训期间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制作实物的质量,处理物品的能力以及实训报告和劳动态度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定。
.
大纲制订人:周兴连
大纲审定人: 制定日期:2006-3 -2
《焊工实习》教学大纲
适应班级: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 机制 适应时间:第五学期2周(第二周) 一、实训的性质和任务
焊工技能实训是高职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实践课,其主要内容为金属焊接与切割的有关专业知识和实作技能训练。 二、基本要求:
1、 根据本实室设备情况,让同学们充分了解其性能和广泛用途。
2、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各类焊接设备、工具和辅助设施进行实际了解,并熟练掌握安全设备保管、使用方法。
3、 熟练掌握手工电弧焊和氧乙炔气焊的焊接技术。 4、 熟悉焊接工艺基本知识,正确确定焊接规范。 5、 掌握焊接检验的基本方法和焊后处里要求。
6、 能够合理使用工具、夹具。掌握辅助性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7、 通过学习和训练,有助于学生顺利通过焊接操作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 三、实训内容及时间分配
四、几点说明
1、实训原则,以焊工工艺为基础,实训什么考什么。在保证基本知识连贯性的基础上,着眼于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并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和实用性。
2、实训课的成绩应根据实训期间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制作实物的质量,处理物品的能力以及实训报告和劳动态度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定。
大纲制订人: 王曰水
大纲审定人: .
制定日期:2008-3 -2
《焊工实习》教学大纲
适应班级: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 、 机制 适应时间:第五学期2周(第一周) 一、实训的性质和任务
焊工技能实训是高职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实践课,其主要内容为金属焊接与切割的有关专业知识和实作技能训练。 二、基本要求
1、 根据本实室设备情况,让同学们充分了解其性能和广泛用途。
2、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各类焊接设备、工具和辅助设施进行实际了解,并熟练掌握安全设备保管、使用方法。
3、进一步加强氩弧焊接、电弧气刨和CO2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切割操作技术研讨。
4、 熟悉焊接工艺基本知识,正确确定焊接规范。 5、 掌握焊接检验的基本方法和焊后处里要求。
6、 能够合理使用工具、夹具。掌握辅助性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7、 通过学习和训练,有助于学生顺利通过焊接操作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 二、实训内容及时间分配
四、几点说明
1、实训原则,以焊工工艺为基础,实训什么考什么。在保证基本知识连贯性的基础上,着眼于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并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和实用性。 2、实训课的成绩应根据实训期间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制作实物的质量,处理物品的能力以及实训报告和劳动态度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定。
.
大纲制订人:周兴连
大纲审定人: 制定日期:2006-3 -2
《焊工实习》教学大纲
适应班级: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 机制 适应时间:第五学期2周(第二周) 一、实训的性质和任务
焊工技能实训是高职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实践课,其主要内容为金属焊接与切割的有关专业知识和实作技能训练。 二、基本要求:
1、 根据本实室设备情况,让同学们充分了解其性能和广泛用途。
2、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各类焊接设备、工具和辅助设施进行实际了解,并熟练掌握安全设备保管、使用方法。
3、 熟练掌握手工电弧焊和氧乙炔气焊的焊接技术。 4、 熟悉焊接工艺基本知识,正确确定焊接规范。 5、 掌握焊接检验的基本方法和焊后处里要求。
6、 能够合理使用工具、夹具。掌握辅助性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7、 通过学习和训练,有助于学生顺利通过焊接操作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 三、实训内容及时间分配
四、几点说明
1、实训原则,以焊工工艺为基础,实训什么考什么。在保证基本知识连贯性的基础上,着眼于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并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和实用性。
2、实训课的成绩应根据实训期间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制作实物的质量,处理物品的能力以及实训报告和劳动态度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定。
大纲制订人: 王曰水
大纲审定人: .
制定日期:2008-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