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毛姆[患难之交]的人物塑造与文学特色

浅析毛姆《患难之交》的人物塑造与文学特色

韩荣 西安美术学院 基础部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20多部长篇小说和150多篇短篇小说,创作生涯长达六十九年,是英国文学界的一棵璀璨的常青树。他在戏剧、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三个领域都卓有建树,他的戏剧“有四个剧本在四家剧院同时上演”的记录;长篇小说使他赢得了“伟大的艺术家”的称号;而他本人则认为他的短篇小说成就最高。他的短篇小说风格独特、情节跌宕,语言简洁、流畅、通俗易懂,注重细节的描写,擅长对人性进行深刻的剖析,被誉为“英国莫泊桑”。本篇拟从社会历史背景、文本特色和人物刻画等视角对其短篇小说《患难之交》中的人物塑造与文学特色作一浅析。

一、社会历史背景

《患难之交》这部小说的历史背景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当时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促进了生产力快速地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尽管存在剥削和压迫,但是人类生活水平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衡量社会地位与社会身份不再以出身贵贱而是以金钱为标准。

鉴于此,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成了“万能”的上帝,对金钱、物质的追逐也成了人们生活的目标,人们可以不顾亲情、爱情和友情,丧失良知、泯灭人性:父子可以反目,夫妻可以成仇,朋友可以为敌。人们变得虚伪、自私、冷酷、贪婪,成为金钱的奴隶,做出惨无人道、丧失人性的行径,金钱又成了万恶之源。人性中凶残、丑陋的一面逐渐表现出来,善良、美好的一面逐渐消失,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崇尚“金钱”的价值观对人性物化和异化的结果,也给社会带来了动荡和不幸。

小说的主人公爱德华·海德·伯顿(简称爱德华),外表给人的印象是“和善”, “温和的蓝眼睛”,“声音轻柔”,“笑容和蔼可亲”,“从他身上感到他对别人真正的爱”,让读者感觉到他是一个“和善”、有爱心的“好人”,而且他又“非常瘦小、脆弱” ,“你觉得他甚至连只蚂蚁都不忍伤害”。 作者这样不惜笔墨的对爱德华外貌细节的描述,让读者无论如何也不会把他和一个在异国他乡向他求助的同姓(都姓伯顿)同胞置于死地的坏家伙联系在一起。

那是什么使他痛下黑手设计让可怜的同姓同胞伦尼·伯顿(简称伦尼)为一份不存在的工作丧命呢?就是因为伦尼赢了他“不少钱” 。一个不学无术,靠“国内寄钱过日子”的浪荡公子赢了他辛苦挣来的钱(“他的每一个便士都是自己挣来的”),而且眼见得这个寄生虫把这些钱都挥霍享受了(“女人都对他着迷”,“饮酒过度”),对此爱德华能无动于衷么?不能。但是他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又使他不能表现出来,只能憋屈地埋在心里(“赢了我不少钱”,“这我可知道”),表面上又得表现得“慷慨大方”,这对他来说其中的滋味肯定不好受。

因此等到伦尼贫困潦倒、无以为生,找到这个同姓“善良”的“朋友”,希望能给安排职位的时候,这个所谓的“患难之交”表现得冷酷、残忍,就一点也不奇怪:先是讽刺、挖苦,接着设下圈套,丧失人性地实施他的报复计划—促成伦尼的死亡,也就不显得突兀了。对于伦尼的死, 事后这个“朋友”在向“我”叙述的时候,没有半点忏悔和不安,就好像这事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时,读者发现金钱的魔力已经使爱德华变成了一个表里不一、没有人性的行尸走肉,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成了资本主义物质社会的牺牲品。

“患难之交”是一部描写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对资本主义社

会现象真实、客观地再现,在当时社会具有典型性。匈牙利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卢卡契认为“典型性”是现实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美学标准。典型是本质和现象这种辩证关系在艺术上的解决,又是对社会历史过程的忠实反映。他强调艺术作品必须具有典型性,表现时代和社会的本质。主人公爱德华和伦尼都是他们生活的社会为金钱、物欲所扭曲的众多人物的缩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对人性的物化和异化的典型表现。像毛姆一样的西方艺术家已经意识到了资本主义价值观所造成的人性的扭曲和变态,积极地探索人性的觉醒、人性的回归,试图寻找人类真正美好的精神家园。

二、文本特色

1、独特的叙事方式

《患难之交》的文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缩短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容易引起共鸣,也使文本的笔调显得亲切,读者易于接受。毛姆不愧是“故事大王”,文本由大小两个故事镶嵌在一起,浑然构成了一个整体。作者“我”是大故事的叙述者、参与者。等到小故事一开始,“我”就把叙述权转交给了主人公爱德华,由他来讲述与伦尼之间的故事,而作者则成了旁观者、局外人,由爱德华本人叙述自己的故事,真实可信、合情合理。

文本一开始,作者就发表了一段感悟:人性复杂,人的外表具有欺骗性。这是由于看到了主人公爱德华的死讯,至此拉开了大故事的帷幕,采用倒叙方式叙述了“我”和爱德华相识、相遇的经过。作者深知整个故事的内情和谜底,却利用读者先入为主的心理,大篇幅地对主人公的外貌举止、人们对他的赞誉以及“我”对他极好的印象进行描述,使读者深信爱德华是个表面“柔弱”、为人“和善”的“大好人”。直到爱德华偶然讲述了他与同姓伦尼交往的小故事时,读者才一步一步震惊地看到了一个表里不一、冷酷无情的伪君子,这样前后形成巨大反差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趣味横生。故事结尾达到了高潮,伦尼以生命为代价想换取的工作原来并不存在,爱德华为了报复,设计这场骗局之心昭然若揭。读者这才明白作者前面埋下的伏笔和细节描述暗藏的玄机,前后对照,更加深刻地了解人性的复杂,以及在追逐物质与金钱的过程中人性的泯灭。故事就此结束,采用了悬念突变的“欧亨利式结尾”,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考和回味。

2、反讽的运用

在文中毛姆没有直接对人物性格进行评析,而是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对比与反讽的修辞方式阐述他的立场。反讽方式的运用是作家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对人性复杂的阐释。如题目与人物形象的反讽效果,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人面兽心的伪君子形象;题目与内容的对比,增加了故事的悬念。人物形象的细节描述与其举止行为的对比,突显人物人性的复杂和丑恶。题目“患难之交”不是人们所理解的为朋友两肋插刀,而是置朋友于死地,讽刺了资本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对人性的扭曲:爱德华为了失去的金钱可以置朋友于死地,伦尼则是过着放纵、寄生虫般的生活,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写照。

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卢卡契认为:“文学艺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作为人们的意识形态,是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 。作者通过反讽手法所演绎的“患难之交“,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辛辣地讽刺了资本主义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丑恶,从而促使人们对人性进行反思、探索,寻找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东西。

3、对话的手法

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完全是靠对话形式展开的。秦秀白说:“小说中的对话必须反映人物的个性,做到‘言如其人’”。 “让人物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思想、身份、文化修养、经历及个性”。毛姆借用爱德华之口讲述故事的经过,把一个冷酷无情、表里不一的伪君子形象刻画地得淋漓尽致。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爱德华的话语听起来宽容大度、考虑周到、彬彬有礼,仔细解读他语言的语境,就会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在介绍伦尼无所事事、酗酒赌博时,他表现得宽容大

度,而对伦尼赢他钱一事却耿耿于怀(“赢了我不少钱”,“这我可知道”)。声称伦尼“不是个坏人”,“我喜欢他”。但在伦尼走投无路向他求救时,他明知伦尼酗酒放纵掏空了身体,根本应付不了“灯塔的潮流”,却让他去送死,还说要接伦尼一起吃饭这类看似体贴周到的空话。当作者问他是否知道伦尼“会淹死”时,他自恃聪明地回答“办事处就没有空位子”。从爱德华的对话中读者看到了他虚伪、冷酷无情的真面目。

三、人物的刻画

1、 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身份在小说中出现,文本又以倒叙的方式展开,因此“我”在故事中是“无所不知的叙述者”, 是故事宏观的设计者和掌控者。文本以一段富有哲理的“我”对人认识的感慨开始,明确地表明了“我”作为作者的立场和观点。

“我”对主人公爱德华为人处事了如指掌,在外貌举止上却把他描绘成一个温和善良、慷慨大方的谦谦君子,与小故事中冷酷无情、丧失人性的伪君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我”对人性复杂的认识和了解,以及我对爱德华的厌恶、愤慨之情。读者又从“我”提出问题打断爱德华的叙述,发现“我”对伦尼命运的担心和不幸的惋惜,以及对爱德华泯灭人性的“震惊”。

文本对我的描述和叙述不多,但从“我”对爱德华的立场和态度,可以了解“我”对人性的认识和探索,从而塑造了一个有思想、有良知的人物形象。

2、 爱德华是文本不惜重墨描绘的人物。在没有金钱冲突的前提下,他是个“大好人”;和“我”素昧平生,请“我“吃饭,和“我”聊天;对家人也好,“和睦恩爱的一家人”。人物塑造得比较真实、客观、有血有肉,具有典型性。他对伦尼痛下毒手,一是因为“他赢了我不少钱”,辛苦挣的血汗钱却被伦尼这个不学无术的寄生虫轻而易举的“拿去”享受;二是自恃牌打得不错,遇上伦尼这样一个“桥牌高手”,既输钱又输面子;三是同姓伯顿,自己长得文弱、矮小,伦尼长得英俊,又有女人缘,表面说他“喜欢”伦尼,实际上恨之入骨。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口是心非、人心不古的现实写照,是崇尚“金钱”的价值观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3、 伦尼是个悲剧性的人物。靠家人寄钱和赌博挣钱过着放纵享乐的生活。没有了生活来源,本想着找份工作自食其力,偏认人不清,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为赌博赢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是资本主义社会只知享乐、精神空虚的纨绔之弟的一个缩影,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牺牲品。 总之,“患难之交”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鲜活地刻画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三类人:以作家为代表的有思想、有良知的一类人,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对金钱物质追求所造成的人性的扭曲和异化,探索人性的觉醒,寻求美好人性的回归。以爱德华为代表的以追逐“金钱”为目标、丧失人性的一类人。还有以伦尼为代表的精神空虚、无所事事、放纵享乐的一类人。

作为一部小说,毛姆只是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刻画、反映了价值观所造成的人性危机、道德危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面,但没有对于上述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索和解析,更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而留给读者进行思考和解答。

参考文献:

安﹒杰斐逊《当代国外文学理论流派》[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152,167

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00,206

卢卡契 《卢卡契文学论文集》第一卷[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200,212

米克 巴尔 《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0

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96,400,402

申丹《叙事、文体与潜文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9,20,

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9

摘要:毛姆的《患难之交》鲜活地刻画了以作者“我”、爱德华、伦尼为代表的三类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崇尚“金钱”的价值观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真实、客观地写照,就有典型性,表现了金钱对人性的物化和异化。本文拟从社会历史背景、文本特色和人物刻画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

关键词:患难之交 人性 叙事方式 反讽 人物刻画

An Analysis of characters and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in Maugham’s “A friend in need”

Han Rong Xian Academy of Fine Arts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

Abstract: Maugham’s short story, “a friend in need”, vividly depicts the writer of "I", Edward, and Lenny as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three categories of people, reveals the distortion of the humankind by the values advocating "money" in the capitalist society. It is the real and objective reflection of the capitalist society, with its representativeness in reality, which displays the materialization and alienation of money on human nature. The paper conducts an initial analysis on the story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text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acters.

Key words: “a friend in need” human nature narrative style irony characters 韩荣(1969—):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美术学院教师,副教授,英语硕士,研究方向:应

用语言学、英美文学

通讯地址:西安美术学院含光路南段100号 邮编:710065

电话:[1**********]

浅析毛姆《患难之交》的人物塑造与文学特色

韩荣 西安美术学院 基础部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20多部长篇小说和150多篇短篇小说,创作生涯长达六十九年,是英国文学界的一棵璀璨的常青树。他在戏剧、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三个领域都卓有建树,他的戏剧“有四个剧本在四家剧院同时上演”的记录;长篇小说使他赢得了“伟大的艺术家”的称号;而他本人则认为他的短篇小说成就最高。他的短篇小说风格独特、情节跌宕,语言简洁、流畅、通俗易懂,注重细节的描写,擅长对人性进行深刻的剖析,被誉为“英国莫泊桑”。本篇拟从社会历史背景、文本特色和人物刻画等视角对其短篇小说《患难之交》中的人物塑造与文学特色作一浅析。

一、社会历史背景

《患难之交》这部小说的历史背景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当时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促进了生产力快速地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尽管存在剥削和压迫,但是人类生活水平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衡量社会地位与社会身份不再以出身贵贱而是以金钱为标准。

鉴于此,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成了“万能”的上帝,对金钱、物质的追逐也成了人们生活的目标,人们可以不顾亲情、爱情和友情,丧失良知、泯灭人性:父子可以反目,夫妻可以成仇,朋友可以为敌。人们变得虚伪、自私、冷酷、贪婪,成为金钱的奴隶,做出惨无人道、丧失人性的行径,金钱又成了万恶之源。人性中凶残、丑陋的一面逐渐表现出来,善良、美好的一面逐渐消失,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崇尚“金钱”的价值观对人性物化和异化的结果,也给社会带来了动荡和不幸。

小说的主人公爱德华·海德·伯顿(简称爱德华),外表给人的印象是“和善”, “温和的蓝眼睛”,“声音轻柔”,“笑容和蔼可亲”,“从他身上感到他对别人真正的爱”,让读者感觉到他是一个“和善”、有爱心的“好人”,而且他又“非常瘦小、脆弱” ,“你觉得他甚至连只蚂蚁都不忍伤害”。 作者这样不惜笔墨的对爱德华外貌细节的描述,让读者无论如何也不会把他和一个在异国他乡向他求助的同姓(都姓伯顿)同胞置于死地的坏家伙联系在一起。

那是什么使他痛下黑手设计让可怜的同姓同胞伦尼·伯顿(简称伦尼)为一份不存在的工作丧命呢?就是因为伦尼赢了他“不少钱” 。一个不学无术,靠“国内寄钱过日子”的浪荡公子赢了他辛苦挣来的钱(“他的每一个便士都是自己挣来的”),而且眼见得这个寄生虫把这些钱都挥霍享受了(“女人都对他着迷”,“饮酒过度”),对此爱德华能无动于衷么?不能。但是他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又使他不能表现出来,只能憋屈地埋在心里(“赢了我不少钱”,“这我可知道”),表面上又得表现得“慷慨大方”,这对他来说其中的滋味肯定不好受。

因此等到伦尼贫困潦倒、无以为生,找到这个同姓“善良”的“朋友”,希望能给安排职位的时候,这个所谓的“患难之交”表现得冷酷、残忍,就一点也不奇怪:先是讽刺、挖苦,接着设下圈套,丧失人性地实施他的报复计划—促成伦尼的死亡,也就不显得突兀了。对于伦尼的死, 事后这个“朋友”在向“我”叙述的时候,没有半点忏悔和不安,就好像这事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时,读者发现金钱的魔力已经使爱德华变成了一个表里不一、没有人性的行尸走肉,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成了资本主义物质社会的牺牲品。

“患难之交”是一部描写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对资本主义社

会现象真实、客观地再现,在当时社会具有典型性。匈牙利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卢卡契认为“典型性”是现实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美学标准。典型是本质和现象这种辩证关系在艺术上的解决,又是对社会历史过程的忠实反映。他强调艺术作品必须具有典型性,表现时代和社会的本质。主人公爱德华和伦尼都是他们生活的社会为金钱、物欲所扭曲的众多人物的缩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对人性的物化和异化的典型表现。像毛姆一样的西方艺术家已经意识到了资本主义价值观所造成的人性的扭曲和变态,积极地探索人性的觉醒、人性的回归,试图寻找人类真正美好的精神家园。

二、文本特色

1、独特的叙事方式

《患难之交》的文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缩短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容易引起共鸣,也使文本的笔调显得亲切,读者易于接受。毛姆不愧是“故事大王”,文本由大小两个故事镶嵌在一起,浑然构成了一个整体。作者“我”是大故事的叙述者、参与者。等到小故事一开始,“我”就把叙述权转交给了主人公爱德华,由他来讲述与伦尼之间的故事,而作者则成了旁观者、局外人,由爱德华本人叙述自己的故事,真实可信、合情合理。

文本一开始,作者就发表了一段感悟:人性复杂,人的外表具有欺骗性。这是由于看到了主人公爱德华的死讯,至此拉开了大故事的帷幕,采用倒叙方式叙述了“我”和爱德华相识、相遇的经过。作者深知整个故事的内情和谜底,却利用读者先入为主的心理,大篇幅地对主人公的外貌举止、人们对他的赞誉以及“我”对他极好的印象进行描述,使读者深信爱德华是个表面“柔弱”、为人“和善”的“大好人”。直到爱德华偶然讲述了他与同姓伦尼交往的小故事时,读者才一步一步震惊地看到了一个表里不一、冷酷无情的伪君子,这样前后形成巨大反差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趣味横生。故事结尾达到了高潮,伦尼以生命为代价想换取的工作原来并不存在,爱德华为了报复,设计这场骗局之心昭然若揭。读者这才明白作者前面埋下的伏笔和细节描述暗藏的玄机,前后对照,更加深刻地了解人性的复杂,以及在追逐物质与金钱的过程中人性的泯灭。故事就此结束,采用了悬念突变的“欧亨利式结尾”,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考和回味。

2、反讽的运用

在文中毛姆没有直接对人物性格进行评析,而是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对比与反讽的修辞方式阐述他的立场。反讽方式的运用是作家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对人性复杂的阐释。如题目与人物形象的反讽效果,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人面兽心的伪君子形象;题目与内容的对比,增加了故事的悬念。人物形象的细节描述与其举止行为的对比,突显人物人性的复杂和丑恶。题目“患难之交”不是人们所理解的为朋友两肋插刀,而是置朋友于死地,讽刺了资本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对人性的扭曲:爱德华为了失去的金钱可以置朋友于死地,伦尼则是过着放纵、寄生虫般的生活,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写照。

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卢卡契认为:“文学艺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作为人们的意识形态,是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 。作者通过反讽手法所演绎的“患难之交“,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辛辣地讽刺了资本主义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丑恶,从而促使人们对人性进行反思、探索,寻找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东西。

3、对话的手法

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完全是靠对话形式展开的。秦秀白说:“小说中的对话必须反映人物的个性,做到‘言如其人’”。 “让人物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思想、身份、文化修养、经历及个性”。毛姆借用爱德华之口讲述故事的经过,把一个冷酷无情、表里不一的伪君子形象刻画地得淋漓尽致。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爱德华的话语听起来宽容大度、考虑周到、彬彬有礼,仔细解读他语言的语境,就会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在介绍伦尼无所事事、酗酒赌博时,他表现得宽容大

度,而对伦尼赢他钱一事却耿耿于怀(“赢了我不少钱”,“这我可知道”)。声称伦尼“不是个坏人”,“我喜欢他”。但在伦尼走投无路向他求救时,他明知伦尼酗酒放纵掏空了身体,根本应付不了“灯塔的潮流”,却让他去送死,还说要接伦尼一起吃饭这类看似体贴周到的空话。当作者问他是否知道伦尼“会淹死”时,他自恃聪明地回答“办事处就没有空位子”。从爱德华的对话中读者看到了他虚伪、冷酷无情的真面目。

三、人物的刻画

1、 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身份在小说中出现,文本又以倒叙的方式展开,因此“我”在故事中是“无所不知的叙述者”, 是故事宏观的设计者和掌控者。文本以一段富有哲理的“我”对人认识的感慨开始,明确地表明了“我”作为作者的立场和观点。

“我”对主人公爱德华为人处事了如指掌,在外貌举止上却把他描绘成一个温和善良、慷慨大方的谦谦君子,与小故事中冷酷无情、丧失人性的伪君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我”对人性复杂的认识和了解,以及我对爱德华的厌恶、愤慨之情。读者又从“我”提出问题打断爱德华的叙述,发现“我”对伦尼命运的担心和不幸的惋惜,以及对爱德华泯灭人性的“震惊”。

文本对我的描述和叙述不多,但从“我”对爱德华的立场和态度,可以了解“我”对人性的认识和探索,从而塑造了一个有思想、有良知的人物形象。

2、 爱德华是文本不惜重墨描绘的人物。在没有金钱冲突的前提下,他是个“大好人”;和“我”素昧平生,请“我“吃饭,和“我”聊天;对家人也好,“和睦恩爱的一家人”。人物塑造得比较真实、客观、有血有肉,具有典型性。他对伦尼痛下毒手,一是因为“他赢了我不少钱”,辛苦挣的血汗钱却被伦尼这个不学无术的寄生虫轻而易举的“拿去”享受;二是自恃牌打得不错,遇上伦尼这样一个“桥牌高手”,既输钱又输面子;三是同姓伯顿,自己长得文弱、矮小,伦尼长得英俊,又有女人缘,表面说他“喜欢”伦尼,实际上恨之入骨。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口是心非、人心不古的现实写照,是崇尚“金钱”的价值观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3、 伦尼是个悲剧性的人物。靠家人寄钱和赌博挣钱过着放纵享乐的生活。没有了生活来源,本想着找份工作自食其力,偏认人不清,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为赌博赢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是资本主义社会只知享乐、精神空虚的纨绔之弟的一个缩影,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牺牲品。 总之,“患难之交”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鲜活地刻画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三类人:以作家为代表的有思想、有良知的一类人,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对金钱物质追求所造成的人性的扭曲和异化,探索人性的觉醒,寻求美好人性的回归。以爱德华为代表的以追逐“金钱”为目标、丧失人性的一类人。还有以伦尼为代表的精神空虚、无所事事、放纵享乐的一类人。

作为一部小说,毛姆只是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刻画、反映了价值观所造成的人性危机、道德危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面,但没有对于上述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索和解析,更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而留给读者进行思考和解答。

参考文献:

安﹒杰斐逊《当代国外文学理论流派》[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152,167

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00,206

卢卡契 《卢卡契文学论文集》第一卷[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200,212

米克 巴尔 《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0

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96,400,402

申丹《叙事、文体与潜文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9,20,

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9

摘要:毛姆的《患难之交》鲜活地刻画了以作者“我”、爱德华、伦尼为代表的三类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崇尚“金钱”的价值观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真实、客观地写照,就有典型性,表现了金钱对人性的物化和异化。本文拟从社会历史背景、文本特色和人物刻画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

关键词:患难之交 人性 叙事方式 反讽 人物刻画

An Analysis of characters and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in Maugham’s “A friend in need”

Han Rong Xian Academy of Fine Arts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

Abstract: Maugham’s short story, “a friend in need”, vividly depicts the writer of "I", Edward, and Lenny as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three categories of people, reveals the distortion of the humankind by the values advocating "money" in the capitalist society. It is the real and objective reflection of the capitalist society, with its representativeness in reality, which displays the materialization and alienation of money on human nature. The paper conducts an initial analysis on the story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text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acters.

Key words: “a friend in need” human nature narrative style irony characters 韩荣(1969—):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美术学院教师,副教授,英语硕士,研究方向:应

用语言学、英美文学

通讯地址:西安美术学院含光路南段100号 邮编:710065

电话:[1**********]


相关文章

  • 浅谈毛姆[患难之交]的人物塑造与文学特色
  • 浅谈毛姆<患难之交>的人物塑造与文学特色 引言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20多部长篇小说和150多篇短篇小说,创作生涯长达69年,是英国文学界的一棵璀璨的常青树.他在戏剧.长 ...查看


  • 马克吐温的幽默:[卡拉维拉县驰名的跳蛙]的写作手法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英语法律文本翻译原则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论应变能力在同声传译中的应用 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 班德瑞曲名汉译策略之解析 阶级矛盾导致的爱情悲剧―>解读 ...查看


  • 学年论文题目
  • 学年论文题目 转载自: 张玲 转载于:2010-12-08 15:14 | 分类:个人日记 阅读:(1) 评论:(0) 文学类(现当代文学方向)学年论文选题 1.王安忆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表征. 2.当代"女性诗歌&quo ...查看


  • 浅析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 摘 要:文中分析了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女性大放异彩的形象,介绍了莎士比亚笔下形成众多女性形象的缘由.深入细致的描绘了喜剧中女性形象具有共性和个性的特点,以人文主义思想贯穿于喜剧的创作之中,阐明了作者对女性形象的观点,为观众展示一幅精彩丰富的任 ...查看


  • 浅析西部牛仔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探讨星巴克多样化顾客关怀及其推广性 2 <白鲸>与<老人与海>中的海之意象分析 3 美国价值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体现 4 浅谈商务合同 5 浅议中西 ...查看


  • "月亮"代表"我的心"
  • [摘要]毛姆童年多舛,冥冥中也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细腻.敏感而又尖锐.在他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通过放弃社会生活.追求精神自由来摆脱困境.有人认为思特里克兰德是个不负责任.道德败坏的人渣;也有人认为他是个十 ...查看


  • 浅析老舍[四世同堂]中市民形象的刻画
  • 浅析老舍<四世同堂>中市民形象的刻画 [摘 要] 市民是中国城市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老舍先生以其善于描写市民生活,塑造他们的形象的突出成就牢固地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四世同堂>所提供的市民画面 ...查看


  • 浅析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蒋娜
  •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浅析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学生姓名:蒋娜 学号: 入学时间:2014秋 专业:汉语言文学 试点电大(分校)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綦江工作站 指导教师 :周强 重 庆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2015 年 11 月 ...查看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部分 从原始歌谣探讨原始艺术的基本特征 <楚词>的神话学价值研究 创世神话初论 中国和古希腊洪水神话的一些母题比较 试论神话中的幻想 <诗经>中的爱情诗综论 &l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