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高校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存

在的问题及根源

摘要:文章结合高校现行课堂教学实际,分析了高校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根源。 关键词:高校; 课堂教学; 问题; 根源

中图分类号:6640- 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2614(2005)08- 0121- 03

随着创新经济带来的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旺盛,高等

教育随之在教育观、质量观上发生改变,从传统的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口标转变为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创新能力为口标围绕这个新的口标,教育理论界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了许多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在这诸多途径中,人们过多地强调了实践教学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而没有突出课堂教学的作用。课堂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应承担起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责任,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作用。笔者认为,现行高校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制约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同时也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主要问题

课堂是教学的基本时空单元,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教育实施的基本场所。调研发现,高校实际课堂教学在设计、操作、评价等方而都存在着大量问题,这些问题正是高校在进行教育教

学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应当直而和正视的问题,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问题

1. 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学的最主要任 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一直以来,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就 是老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则端坐在座位上听课; 老师在黑

板上板书,学生在下而做笔记现在,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开始自己制作课件,通过多媒体来教学。由于多媒体不仅有文宇,还有图像,相对于原来的仅靠黑板作教具的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实践证明,教学工具的更新并没有必然地带动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师的教学方法依然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除了多媒体代替了黑板,教师上课节省了板书时间,其他的都没有太大改变。绝大多数老师在上课过程

中依然是满堂灌输知识,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更谈不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生仅记住老师讲过的知识,却不会灵活运用知识,缺乏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的随意性

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充分体现在许多教研室、教师唯教材是从,教研室按照教材内容安排教学计划,划定章节,教师按教材指定章节随意教学,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确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尽管教学内容是教学操作的主体信息,教师们也似乎非常明白自己要讲什么,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不少教师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是一大堆信息,但这一大堆信息是松散凌乱的,缺乏对核心内容的确认。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作为教师教学的核心内容,不少教师似是而非,对重点和 难点认识不明确,所以确定教学内容时就显得随意,讲授的

是自己熟悉的,至于该讲的而自己又不熟悉的或者说讲起来困难的干脆避而不谈,当然更谈不上用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更有不少教师,视教材内容为金科玉律,只讲教材,对教材中没有的,他不做补充,教材中有内容需要更新的,他不更新,总之,一切按教材教学。这样,学生对该学科课程教材没有涉及的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对学术前沿知识的了解和探究,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就大打折扣

3. 教学口标的模糊性

教学口标是教师对执教后学生发展结果状况(能力、素 质) 的预期教学口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教学的全部归

宿,是全部教学因素的核心和灵魂,有没有清晰而明确的教 学口标是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分水岭笔者认为,教学口 标的模糊性仍然是现在很多高校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现

在不少高校教师对教学口标的根本内涵了解不清,没有将学生在接受教学后有了什么能力、会做什么事情、具备什么素质作为教学口标的核心内容。教学口标的模糊性导致的后果就是各教学因素间关系不明,其中突出表现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教学口标相脱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口标是什么不清楚,教学口标是一切教学构成因素之主导与灵魂的意识差,难以找到和确定教学口标与教学过程、教学方

法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由于对教学口标的确认不明,对教学口标与其他教学因素之间关系的确认及构建不清晰,导致课堂教学缺乏明确的方向,因此在不少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了盲口教学、随意教学、零乱教学和低效教学的现象。教师教学口标的模糊性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部分学生课程学习口的的不明确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意识就大打折扣。

4. 教学中情感的缺乏性

知、情、意、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各种各样的行 为中,既包含有认知的成分,又包含有情感与意志的成分 而在很多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重知识的传递,忽视了人 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统一整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

J 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中只负责传授知识,学生则在课堂中学习掌握知识,导致教学与人的隔离,教学与生活出现了断裂,教学以理性知识为本位,忘却了教学应该是科学世界、生活世界和人文世界的统

一。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

5. 教学评价的不科学性

现行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存在诸多 问题,最突出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教学评价指标缺乏科学 的、系统的、切实可操作的、整体的构建,显得散乱、粗略、不 切实际。这种缺乏科学性的评价不仅表现在教师教学评价 上,也集中而突出地表现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上。例如在对 学生学习的评价中,教学实践中至今沿用的传统的评价尺度

是单维性的评价尺度,单维性评价尺度也就是片而的评价尺 度。这种评价仅仅着眼于极其狭窄的一部分学力—知识

和理解,除此之外,即使是优异的能力也不予评价。这种单 维性评价制造了种种矛盾,造成了派生出种种“差生”的悲 Fail 。在认知学力测验中处于劣势的学生,其人格价值也往往 被视为零值或负值这样,容易触发学生反抗一切权威,或 者滑入违法行为的泥坑。他们往往从起初的强烈的自卑感 发展为焦虑不安乃至神经症,最终造成适应障碍。另一方 而,在认知性评价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学生仅仅在狭窄的认知 性学力方而优异,却容易“一俊遮百丑”,助长学生本人盲口 的优越感。总之,由于错误的自卑感和优越感而酿成的种种 悲剧,其根本原因就是限于认知性学力的单维性评价

单维性的不科学的评价不仅表现在评价指标单一,也表 现为评价方式单一,基本上以学科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 效、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 本身就不够标准的所谓评价标准 的掌握和运用又很机械,只要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行为表现一 出现与常规要求不相符的情况,就按所谓“标准”和“标准化” 的思维对学生进行“标准化”的评价,往往导致评价不是成为 促进学生全而和谐发展的导向和动力,反而成了钳制全而发 展、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阻碍,最终成为扼杀学生创新精 神和创造能力的“罪魁祸首”。用这种单维性非系统、非全而 的评价指标去甄别选拔,显然就更失公正与客观,最终不利

于大学生的素质的全而和谐发展,是很不科学的。

二、问题产生的根源

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以上诸多问题和弊端,迫切需要我们对之进行分析,只有找出问题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明确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向。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

1. 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

尽管我国已经提出高等教育素质化的改革口标,由于应 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各高校的教育运行机制基本上 都是在应试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的,该教育运行机制常常造 成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出现错位、越位的现象。 传统教育理念视教学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是以哲学的

认识论为基础的。这种认识论的理论框架就是“主体一客体”,其内涵就是将人类认知关系结构限定在单一的主体和单一的客体之内,将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过程视为在这两极之间“不停的旋转”。这种教学观忽视了“多极主体的存在以及他们之间的认知交往关系”。在这一理论支配下,往往形成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观念,将教学活动单纯地理解为知识的传授活动在这种知识的传授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客体,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控

制和训练,学生的主体性被抹杀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无微不至地把所教的专业知识讲授给学生,遵循知识传授的系统、概念的准确、逻辑的严密、重难点的强调等原则,无处不是教师的良苦用心,这种“知识的转移”显然是消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主考、

主讲的定位替代了现代教育观真正的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真正的演员成了观众

2. 重学术、轻教学的消极影响

历史上,高校是以学术为主,还是以教学为主一直众说 不一。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学术、轻教学的现象。因为学术 能够给学校、个人带来教学所不能创造的市场与利益,是各 级各类高校之间竞争实力的体现; 另外,加入}}'I'0后,我国 的教育危机意识增强,鼓励学术型人才的涌现成为共识; 再 者,长期以来,大家皆认为做学术是有学问的象征,搞教学只 是简单的脑力劳动。于是,有的教师科研任务繁重,没有时 间从事课堂教学的研究; 有的教师有时间,却没有课堂教学 研究的压力; 也有的教师只有课堂教学的时间,沉重的教学 任务使他们没有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精力。这样的工作激 励机制必然使教学成为很多教师的副业,而视教学为主业的 教师的工作热情则受到打击,没有从事课堂教学创新的动 力。重学术、轻教学现象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使教师失去了进 行教学改革的积极心态,教学相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各 种良性循环机制更不可能形成。在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的今 天,社会对毕业生的选择检验着高校及其课堂教学的成果, 因轻视课堂教学而缺乏相关激励机制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 教育决策者的高度重视

3. 缺乏教学效率观,创新意识淡薄

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 一些教师缺乏应有的教学效率观念,在思想中存在只问投 入,不问产出的偏差。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他们常常不去反

思怎样通过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改进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等途径提高教学效率和质

量。更有甚者,有些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随意发 挥,节奏松散,毫无教学效率观另外,在许多教师头脑里, 创新意识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来,成为指导教学实践的思想观 念从教学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应试教学可以看出,指导教师 进行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仍然是“内容”意识,完成了教研室 安排的教学内容就算万事大吉。怎样通过自己的教学去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未成为教师教学中考虑的 现实问题

4. 教师对课程缺乏编制者意识

新时期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但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课 程实施情况对原有课程做出经常性的选择、修正和重构,以 使课程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而且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课程 观念,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课程意识,实现角色转变,即从单纯 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编制者、实施者和评价者。然 而,从现实情况看,在课程实施中,高校普遍存在着教师课程 意识淡薄的现象,许多教师仍固守着被动的“课程接受者”的 职业角色,缺乏根据实际开展课程变革和编制的心理准备和

意识。教师的课程编制者意识淡薄使其在课程实施中处于 被动地位,也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5. 教师缺乏现代学生观

在高校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按照传统的学生观来 评价、看待学生,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听话、考试成绩是 否优秀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对那些听话的、成绩好的 学生关怀备至,而对那些低分的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和人文 关怀。同时忽视学生正在成长发展的特点,往往以僵化、静 }卜的观点看待学生,认为好的学生就会一直表现好,对他们 潜滋暗长或已经表现出来的消极品质视而不见,而对后进学 生,看不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另外,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 过程中缺乏学生主体意识,只知道一味地进行单调呆板的知 识灌输,至于学生能否接受、效果如何,则一概不予考虑现 代学生观所要求的把学生作为一个有个性的独立发展的主 体的意识在很多高校教师那里荡然无存,以致有独立个性、 有创新火花、对现存“规矩”有批判意识的学生被教育者扼杀 在了摇篮之中。

6. 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负而影响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以“内涵发展” 为主,注重挖掘高校内部潜力,扩大高等教育的容量。经过 十多年的改革和调整,高校的生均规模已从20世纪80年代 末期2000人左右上升到5000人左右,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

的生均规模更是达到两万人左右。从1999年开始的扩招使 高校规模迅速扩大,按照我国的“十五”教育规划,高等教育 规模到2005年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扩大招生既满足了实 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又满足了个人和社会需求的愿望。 但口前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带来的负而效应也日渐突 出,如各高校为解决学生规模扩大后的教学工作秩序问题, 各门课程均大量增开合班课,在高校本科课堂教学中,一位 教师必须而对人数急剧扩大的众多学生,加上学生素质参差 不齐,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让一位任课教师评价众多 学生的素质,完成既定的素质培养口标是很难的。高等教育 大众化过程中,高校课堂教学的粗放经营将进一步强化教师 的“一言堂”地位,强化学生被动接受的意识,师生的互动肯 定是片而的,课堂教学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更是大打折扣。

实践已经证明,高校现行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因此,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而来看,对现行 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变革迫在眉睫,这是我们每一位高校 教育工作者必须直而和重视的问题。正如中科院院士、原南 开大学校长母国光所说:“我们中国人是非常聪明的,我们有 很好的原材料,所缺乏的是好的炉子”许多科学家提出,在 现行课堂领域的教学改革应把握几点:( 1)文化知识的传授 不能仅仅局限于前人已取得的成果,而应当着力去复现人类

取得成果的过程,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2)学习最终是培养

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那就是不把已取得的知识成果作为发

展终点,而是作为发展的起点,从知识传递中所找到的是已

有的结论,更主要的是寻找尚未解决的问题;( 3)正确恰当地

使用探索型、研究型学习方法。我们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必

须从这几个方而下苦工夫。

参考文献:

}l } }I}大光. 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与大学制度创新[J].现

代大学教育,2002, ( 4) .

川潘#}X元.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 J].理工高教研究,

2002,(2)·

已〕李建文. 高校本科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

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 ( 2) .

以〕蒋国艳. 现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

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 9) .

On Problems and Root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n Classroom teaching in College

XIAO Ying- hong

(Chon}qin} Tec;hnolo}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qin} 400067,

China)

Abstract: In aec;ordanc;e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colle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root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n classroom teaching in college.

Key words: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problems; roots

〔责任编辑:杜小平〕

高校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存

在的问题及根源

摘要:文章结合高校现行课堂教学实际,分析了高校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根源。 关键词:高校; 课堂教学; 问题; 根源

中图分类号:6640- 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2614(2005)08- 0121- 03

随着创新经济带来的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旺盛,高等

教育随之在教育观、质量观上发生改变,从传统的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口标转变为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创新能力为口标围绕这个新的口标,教育理论界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了许多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在这诸多途径中,人们过多地强调了实践教学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而没有突出课堂教学的作用。课堂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应承担起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责任,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作用。笔者认为,现行高校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制约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同时也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主要问题

课堂是教学的基本时空单元,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教育实施的基本场所。调研发现,高校实际课堂教学在设计、操作、评价等方而都存在着大量问题,这些问题正是高校在进行教育教

学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应当直而和正视的问题,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问题

1. 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学的最主要任 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一直以来,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就 是老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则端坐在座位上听课; 老师在黑

板上板书,学生在下而做笔记现在,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开始自己制作课件,通过多媒体来教学。由于多媒体不仅有文宇,还有图像,相对于原来的仅靠黑板作教具的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实践证明,教学工具的更新并没有必然地带动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师的教学方法依然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除了多媒体代替了黑板,教师上课节省了板书时间,其他的都没有太大改变。绝大多数老师在上课过程

中依然是满堂灌输知识,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更谈不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生仅记住老师讲过的知识,却不会灵活运用知识,缺乏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的随意性

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充分体现在许多教研室、教师唯教材是从,教研室按照教材内容安排教学计划,划定章节,教师按教材指定章节随意教学,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确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尽管教学内容是教学操作的主体信息,教师们也似乎非常明白自己要讲什么,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不少教师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是一大堆信息,但这一大堆信息是松散凌乱的,缺乏对核心内容的确认。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作为教师教学的核心内容,不少教师似是而非,对重点和 难点认识不明确,所以确定教学内容时就显得随意,讲授的

是自己熟悉的,至于该讲的而自己又不熟悉的或者说讲起来困难的干脆避而不谈,当然更谈不上用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更有不少教师,视教材内容为金科玉律,只讲教材,对教材中没有的,他不做补充,教材中有内容需要更新的,他不更新,总之,一切按教材教学。这样,学生对该学科课程教材没有涉及的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对学术前沿知识的了解和探究,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就大打折扣

3. 教学口标的模糊性

教学口标是教师对执教后学生发展结果状况(能力、素 质) 的预期教学口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教学的全部归

宿,是全部教学因素的核心和灵魂,有没有清晰而明确的教 学口标是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分水岭笔者认为,教学口 标的模糊性仍然是现在很多高校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现

在不少高校教师对教学口标的根本内涵了解不清,没有将学生在接受教学后有了什么能力、会做什么事情、具备什么素质作为教学口标的核心内容。教学口标的模糊性导致的后果就是各教学因素间关系不明,其中突出表现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教学口标相脱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口标是什么不清楚,教学口标是一切教学构成因素之主导与灵魂的意识差,难以找到和确定教学口标与教学过程、教学方

法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由于对教学口标的确认不明,对教学口标与其他教学因素之间关系的确认及构建不清晰,导致课堂教学缺乏明确的方向,因此在不少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了盲口教学、随意教学、零乱教学和低效教学的现象。教师教学口标的模糊性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部分学生课程学习口的的不明确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意识就大打折扣。

4. 教学中情感的缺乏性

知、情、意、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各种各样的行 为中,既包含有认知的成分,又包含有情感与意志的成分 而在很多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重知识的传递,忽视了人 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统一整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

J 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中只负责传授知识,学生则在课堂中学习掌握知识,导致教学与人的隔离,教学与生活出现了断裂,教学以理性知识为本位,忘却了教学应该是科学世界、生活世界和人文世界的统

一。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

5. 教学评价的不科学性

现行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存在诸多 问题,最突出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教学评价指标缺乏科学 的、系统的、切实可操作的、整体的构建,显得散乱、粗略、不 切实际。这种缺乏科学性的评价不仅表现在教师教学评价 上,也集中而突出地表现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上。例如在对 学生学习的评价中,教学实践中至今沿用的传统的评价尺度

是单维性的评价尺度,单维性评价尺度也就是片而的评价尺 度。这种评价仅仅着眼于极其狭窄的一部分学力—知识

和理解,除此之外,即使是优异的能力也不予评价。这种单 维性评价制造了种种矛盾,造成了派生出种种“差生”的悲 Fail 。在认知学力测验中处于劣势的学生,其人格价值也往往 被视为零值或负值这样,容易触发学生反抗一切权威,或 者滑入违法行为的泥坑。他们往往从起初的强烈的自卑感 发展为焦虑不安乃至神经症,最终造成适应障碍。另一方 而,在认知性评价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学生仅仅在狭窄的认知 性学力方而优异,却容易“一俊遮百丑”,助长学生本人盲口 的优越感。总之,由于错误的自卑感和优越感而酿成的种种 悲剧,其根本原因就是限于认知性学力的单维性评价

单维性的不科学的评价不仅表现在评价指标单一,也表 现为评价方式单一,基本上以学科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 效、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 本身就不够标准的所谓评价标准 的掌握和运用又很机械,只要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行为表现一 出现与常规要求不相符的情况,就按所谓“标准”和“标准化” 的思维对学生进行“标准化”的评价,往往导致评价不是成为 促进学生全而和谐发展的导向和动力,反而成了钳制全而发 展、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阻碍,最终成为扼杀学生创新精 神和创造能力的“罪魁祸首”。用这种单维性非系统、非全而 的评价指标去甄别选拔,显然就更失公正与客观,最终不利

于大学生的素质的全而和谐发展,是很不科学的。

二、问题产生的根源

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以上诸多问题和弊端,迫切需要我们对之进行分析,只有找出问题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明确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向。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

1. 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

尽管我国已经提出高等教育素质化的改革口标,由于应 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各高校的教育运行机制基本上 都是在应试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的,该教育运行机制常常造 成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出现错位、越位的现象。 传统教育理念视教学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是以哲学的

认识论为基础的。这种认识论的理论框架就是“主体一客体”,其内涵就是将人类认知关系结构限定在单一的主体和单一的客体之内,将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过程视为在这两极之间“不停的旋转”。这种教学观忽视了“多极主体的存在以及他们之间的认知交往关系”。在这一理论支配下,往往形成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观念,将教学活动单纯地理解为知识的传授活动在这种知识的传授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客体,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控

制和训练,学生的主体性被抹杀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无微不至地把所教的专业知识讲授给学生,遵循知识传授的系统、概念的准确、逻辑的严密、重难点的强调等原则,无处不是教师的良苦用心,这种“知识的转移”显然是消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主考、

主讲的定位替代了现代教育观真正的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真正的演员成了观众

2. 重学术、轻教学的消极影响

历史上,高校是以学术为主,还是以教学为主一直众说 不一。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学术、轻教学的现象。因为学术 能够给学校、个人带来教学所不能创造的市场与利益,是各 级各类高校之间竞争实力的体现; 另外,加入}}'I'0后,我国 的教育危机意识增强,鼓励学术型人才的涌现成为共识; 再 者,长期以来,大家皆认为做学术是有学问的象征,搞教学只 是简单的脑力劳动。于是,有的教师科研任务繁重,没有时 间从事课堂教学的研究; 有的教师有时间,却没有课堂教学 研究的压力; 也有的教师只有课堂教学的时间,沉重的教学 任务使他们没有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精力。这样的工作激 励机制必然使教学成为很多教师的副业,而视教学为主业的 教师的工作热情则受到打击,没有从事课堂教学创新的动 力。重学术、轻教学现象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使教师失去了进 行教学改革的积极心态,教学相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各 种良性循环机制更不可能形成。在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的今 天,社会对毕业生的选择检验着高校及其课堂教学的成果, 因轻视课堂教学而缺乏相关激励机制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 教育决策者的高度重视

3. 缺乏教学效率观,创新意识淡薄

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 一些教师缺乏应有的教学效率观念,在思想中存在只问投 入,不问产出的偏差。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他们常常不去反

思怎样通过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改进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等途径提高教学效率和质

量。更有甚者,有些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随意发 挥,节奏松散,毫无教学效率观另外,在许多教师头脑里, 创新意识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来,成为指导教学实践的思想观 念从教学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应试教学可以看出,指导教师 进行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仍然是“内容”意识,完成了教研室 安排的教学内容就算万事大吉。怎样通过自己的教学去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未成为教师教学中考虑的 现实问题

4. 教师对课程缺乏编制者意识

新时期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但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课 程实施情况对原有课程做出经常性的选择、修正和重构,以 使课程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而且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课程 观念,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课程意识,实现角色转变,即从单纯 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编制者、实施者和评价者。然 而,从现实情况看,在课程实施中,高校普遍存在着教师课程 意识淡薄的现象,许多教师仍固守着被动的“课程接受者”的 职业角色,缺乏根据实际开展课程变革和编制的心理准备和

意识。教师的课程编制者意识淡薄使其在课程实施中处于 被动地位,也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5. 教师缺乏现代学生观

在高校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按照传统的学生观来 评价、看待学生,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听话、考试成绩是 否优秀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对那些听话的、成绩好的 学生关怀备至,而对那些低分的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和人文 关怀。同时忽视学生正在成长发展的特点,往往以僵化、静 }卜的观点看待学生,认为好的学生就会一直表现好,对他们 潜滋暗长或已经表现出来的消极品质视而不见,而对后进学 生,看不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另外,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 过程中缺乏学生主体意识,只知道一味地进行单调呆板的知 识灌输,至于学生能否接受、效果如何,则一概不予考虑现 代学生观所要求的把学生作为一个有个性的独立发展的主 体的意识在很多高校教师那里荡然无存,以致有独立个性、 有创新火花、对现存“规矩”有批判意识的学生被教育者扼杀 在了摇篮之中。

6. 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负而影响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以“内涵发展” 为主,注重挖掘高校内部潜力,扩大高等教育的容量。经过 十多年的改革和调整,高校的生均规模已从20世纪80年代 末期2000人左右上升到5000人左右,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

的生均规模更是达到两万人左右。从1999年开始的扩招使 高校规模迅速扩大,按照我国的“十五”教育规划,高等教育 规模到2005年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扩大招生既满足了实 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又满足了个人和社会需求的愿望。 但口前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带来的负而效应也日渐突 出,如各高校为解决学生规模扩大后的教学工作秩序问题, 各门课程均大量增开合班课,在高校本科课堂教学中,一位 教师必须而对人数急剧扩大的众多学生,加上学生素质参差 不齐,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让一位任课教师评价众多 学生的素质,完成既定的素质培养口标是很难的。高等教育 大众化过程中,高校课堂教学的粗放经营将进一步强化教师 的“一言堂”地位,强化学生被动接受的意识,师生的互动肯 定是片而的,课堂教学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更是大打折扣。

实践已经证明,高校现行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因此,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而来看,对现行 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变革迫在眉睫,这是我们每一位高校 教育工作者必须直而和重视的问题。正如中科院院士、原南 开大学校长母国光所说:“我们中国人是非常聪明的,我们有 很好的原材料,所缺乏的是好的炉子”许多科学家提出,在 现行课堂领域的教学改革应把握几点:( 1)文化知识的传授 不能仅仅局限于前人已取得的成果,而应当着力去复现人类

取得成果的过程,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2)学习最终是培养

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那就是不把已取得的知识成果作为发

展终点,而是作为发展的起点,从知识传递中所找到的是已

有的结论,更主要的是寻找尚未解决的问题;( 3)正确恰当地

使用探索型、研究型学习方法。我们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必

须从这几个方而下苦工夫。

参考文献:

}l } }I}大光. 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与大学制度创新[J].现

代大学教育,2002, ( 4) .

川潘#}X元.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 J].理工高教研究,

2002,(2)·

已〕李建文. 高校本科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

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 ( 2) .

以〕蒋国艳. 现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

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 9) .

On Problems and Root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n Classroom teaching in College

XIAO Ying- hong

(Chon}qin} Tec;hnolo}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qin} 400067,

China)

Abstract: In aec;ordanc;e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colle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root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n classroom teaching in college.

Key words: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problems; roots

〔责任编辑:杜小平〕


相关文章

  • 一名高校教师的党性分析材料
  • 党性分析材料 我于200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7月工作于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学习动员阶段,我认真学习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以及保持先进性教育的各个文件,使我受益匪浅.对党的指 ...查看


  • 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提 要 德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不同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德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标内容和改革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有利于借鉴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些成功经验,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的思 ...查看


  •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C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顾中华 江苏大有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近几年来,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但是如何根据时代的要求定向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这便成为了高校重点研 ...查看


  • 工业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笪鎏名慧黑 工业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汤志坚吴爱菊 [摘要]当前工业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低.知识面比较窄.动手能力不强.教学模式陈旧.课程设置不完善.课堂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脱节.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 ...查看


  • 我国高等学校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析
  • 我国高等学校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析 摘要: 科学完善的科研绩效考评体系与高校科研实力的有效提升有一定关联.针对我国高校现行的考评体系存在导向偏颇.主体失范.标准不适.方法单一.机制不全等问题,相应的改革和完善需要从几方面着手,包括:确立以 ...查看


  • 大学毕业生就业供需匹配促进体系研究
  • 大学毕业生就业供需匹配促进体系研究 严琴英 吴广量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杭州 310014)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从"供需"角度建立保证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体系更为重要,应以政府.高校 ...查看


  • 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 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存在着对高校艺术教育重视不足,定位有偏差,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方面等问题,极大地制约着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该文在加强认识.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查看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 2012大学生就业困境及解决方法
  • 从人才供求结构失衡透视大学生就业困境 暨全国启动<大学生新加坡就业工程> 从人才供求结构失衡透视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刚进大学时的踌躇满志相比,大学生在毕业时的心情可谓一落千丈.2011年,当640多万毕业生为求职而奔忙的时候,&q ...查看


热门内容